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代数》知识点梳理

《高等代数》知识点梳理

《高等代数》知识点梳理
《高等代数》知识点梳理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要点一.通假字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然兴起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强 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 合从.缔交通“纵”:纵向联盟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盘问 约从离衡.通“横”:横向联盟 三.古今异义 国家古:国:诸侯国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爱人古: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铸以为金.人十二古:把……作为今:认为 山东古:崤山以东的地区今:指山东省 西河.之外古:黄河今:一般河流 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行的工具 因河.为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获胜、胜利 以致 ..天下之士古:用来招纳今:连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古:铜人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席卷 ..、包举 ..、囊括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2)名词作动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做门轴 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外连衡 ..而斗诸侯采取连横的策略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将.数百之众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按次序排列 会盟.而谋弱秦结盟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走的军队(2)动词使动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流血漂.橹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约从离.衡使……离散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动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 (3)形容词使动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弯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利兵而谁何。 (3)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省略句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 以(之)为桂林象君 聚之(于)咸阳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过秦论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横。 2、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 3、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6、嬴粮而景从。“景”通“影”。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 固 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坚固的屏障) 因 ①因遗策(沿袭) ②因利乘便(趁着) ③因河为池(就着) 北 ①追亡逐北(V作n,溃败的军队)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n作状,在北面) 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请进) ②延及孝文王(延续) 制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控制) 以 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用来) ②尝以十倍之地(介,凭借) ③以弱天下之民(连,用来) ④然秦以区区之地(介,凭借) 兵 ①赵奢之朋制其兵 (军队) ②收天下之兵(兵器)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失去) ②追亡逐北(v作n,逃兵)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v,使……灭亡)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v,使……灭亡) 三、古今异义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然后”:这样以后。 四、词类活用 ㈠使动 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 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3、约从离衡(使……离) 4、流血漂橹(使……漂) 5、分裂河山(使……分裂)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太史公自序 知识点(史上最全)

《xx自序》知识点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南正重ch?ng 传剑论显chuán 蒯聩kuǎi kuì靳jìn 会稽kuài 邹峄zōu yì鄱p?邛笮qi?ng z?爰yuán 麟lín 阙quē司寇k?u 壅yōng 弑shì篡cuàn 唐虞yú卬áng 徇xùn沅yuán 汶wan 后稷jì紬chōu 牝牡pìn mǔ 二、重点字词 1.命南正重以xx天。xx: 掌管 2.xx世典周史。典: 掌管 3.其在卫者,相xx。相: 当相 4.以传剑论显。显: 显扬 6.xx卬xxxx。xx: 使当xx 7.xx既xx,不治民。掌: 掌管治: 治理 8.二十而xx游xx、xx。xx: 向xx

9.讲业齐、xx都。讲业: 研讨学问 10.于是迁仕为xx。仕: 出仕,当 11.是岁天子始建xxxx。xx: xx 12.不得与从事。与: 参与从事: 行事 13.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 写的论著 14.言其能论歌xxxx。论: 阐释歌:歌颂 15.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16.史记放绝。史记: 史书的通称 1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 编辑次:编撰 18.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石室xx 匮: 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19.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 初一 20.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xx。卒:死 21.小子何敢让焉。让: 推辞,辞让 22.昔xx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23.xx害之,大夫壅之。害: 嫉恨壅:阻塞 24.xx知言之不用。不用: 不被采纳 25.道之不行也。行: 实行 26.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 褒贬 27.以为天下仪表。仪表: 标准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通“横” 2、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亡 3、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通“纵” 4、威振四海通“震”,震动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6、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 7、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8、百有余年矣通“又”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从散约败 古,在这种情况下;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致;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3、宽厚而爱人古,爱护人民;今,丈夫或妻子。 4、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古,在这时;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秦人开关延敌古,打开函谷关;今,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 6、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古,划分;今,整体的事物分开。 7、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这样以后;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 8、才能不及中人古,平常的人;今,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山东省。 三、重点实词: 1、蒙:继承。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2、相与:一道,共同。相与为一 3、延:迎接,引进。秦人开关延敌 4、橹:盾牌。流血漂橹 5、奋:振作。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奋六世之余烈 6、隳:毁坏。隳名城,杀豪杰7 ?、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余威震于殊俗8 ?、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蹑足行伍之间 9、揭:举。揭竿为旗 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抗:匹敌,相当。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 ?1、度、絜:用尺量,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12、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致万乘之势 13、作难:起事,首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4、固 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坚固,特指险要的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防御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梳理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 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职业教育学考试全部重点

第一章 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 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第二章 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 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 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 第三章 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 (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 (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3)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职业动机: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职业效应感:指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职业道德观:主要指个体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职业理想与追求: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四章 1.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p47 考解答题) (1)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太史公自序 知识点(史上最全)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南正重chóng 传剑论显chuán 蒯聩kuǎi kuì靳jìn 会稽kuài 邹峄z ōu yì鄱pó邛笮qióng zé爰yuán 麟lín 阙quē司寇kòu 壅yōng 弑shì篡cuàn 唐虞yú卬áng 徇xùn沅yuán 汶wèn 后稷jì紬chōu 牝牡pìn mǔ 二、重点字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 2.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3.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 4.以传剑论显。显:显扬 6.王卬於殷。王:使当王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 8.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 9.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 10.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出仕,当 1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 12.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 13.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14.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 15.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16.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1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 18.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19.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20.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21.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22.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2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恨壅:阻塞 24.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25.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26.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27.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2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29.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30.善善恶恶。奖善惩恶31.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32.故长於风。风:讽喻 33.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34.弑君三十六。弑:臣杀君、子杀父 35.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以:原因本:根本 36.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缘故渐:渐进 37.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有国者:君王 38.守经事而不知其宜。宜:合适 39.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权:权宜 4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空言指责;辞:辩解 41.夫不通礼义之旨。旨:要旨 42.夫君不君则犯。犯:被冒犯 43.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行:恶的品行过:罪过 44.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以:把;予:加在身上 45.则受而弗敢辞。辞:推辞 46.礼义之大宗也。宗:根本 47.垂空文以断礼义。垂:流传;空文:著作 48.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论:撰述;明:阐述 49.唯唯,否否,不然。是是,不不,不对 50.春秋采善贬恶。采:褒奖;善:好人;恶:坏人 51.非独刺讥而已也。非独:不仅仅 52.获符瑞。符:征兆瑞祥瑞 53.改正朔。正:岁首;朔,月首 54.重译款塞。款塞:叩国门 55.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布闻:广泛传扬 56.有司之过也。有司:专管官吏 57.堕先人所言。堕:“隳”,毁 58.余所谓述故事。故事:旧事 59.整齐其世传。整齐:整理归纳 60.幽于缧绁。缧绁:牢狱

《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归纳

《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归纳 ◆生字: 腴(yú)轸(zhěn)镞(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 3. 6. 3.铸以为金人十二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昧) ③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词:本来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容词:固执、顽固 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形做动的使动用法:变得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形做动的使动用法:使…变快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史记 知识点

《史记》选读知识点 《太史公自序》 词类活用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作动)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作动)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 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 乡射 ..邹峄(名作动) 南.略邛笮昆明(名作状) 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 王.卬于殷(名使动)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 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

善.善恶.恶(形作动) 整齐 ..百家杂语(形作动)贤.贤贱.不肖(意动) 古今异义 市长 发愤 仪表 道义 其实 故事 文学彬彬 隐约 整齐

句式 此孝之大者(判断句定后)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提宾)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后世中衰,绝于予乎(状后) 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判断句) 《鲁周公世家》 词类活用 天乃雨.(名作动) 东.伐至盟津(名作状)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使动) 至于小大 ..无怨(形作名)

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作动)宁.淮夷东土(使动) 三王之忧劳 ..天下久矣(为动) 古今异义 流言 句式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状后)维长终是图(提宾) 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省略) 大木尽拔(被动)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bēi )(2)高祖常繇咸阳( yáo )(3)乃以秦王属吏(zhǔ)(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 àng ) (5)日夜跂而望归(qǐ)(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 ) (7)高祖奉玉卮( zhī)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详细有答案版)知识讲解

《过秦论》字词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是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3、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一般人) 4、铸以为金人十二(金人:金属人像,此指铜人)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动词)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出过失)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在英国,1963 2. 3. 4.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 11. 1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 1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9. 20.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3.)学园”,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4.1088。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史上最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南正重chóng 传剑论显chuán 蒯聩kuǎi kuì靳jìn 会稽kuài 邹峄zōu yì鄱pó邛笮qióng zé爰yuán 麟lín 阙quē司寇kòu 壅yōng 弑shì篡cuàn 唐虞yú卬áng 徇xùn沅yuán 汶wèn 后稷jì紬chōu 牝牡pìn mǔ二、重点字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 2.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3.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 4.以传剑论显。显:显扬 6.王卬於殷。王:使当王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 8.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 9.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 10.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出仕,当 1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 12.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 13.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14.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 15.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16.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1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18.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19.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20.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21.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22.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2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恨壅:阻塞 24.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25.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26.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27.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2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29.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30.善善恶恶。奖善惩恶 31.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32.故长於风。风:讽喻 33.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点整理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整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通“旨”,要旨) 2.失之豪.厘(通“毫”,量词,长度单位) 3.扶义俶.傥(通“倜”,“倜傥”解释为卓越洒脱) 4.故长于风.(通“讽”,委婉含蓄的语言规劝或指责) 5.堕.先人所言(通“隳”,毁坏) 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通“弼”,辅助,辅佐)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 1.无泽为汉市长 ..(掌管市场的官长) 2.不得与从事 ...(参与这件事) 3.以为天下仪表 ..(标准)4.余所谓述故事 ..(历史旧事) 5.整齐 ..其世传(整理归纳) 6.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遗业) 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诸侯之相王.(名词用作动词,封王) 2.王.卬于殷(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做王) 3.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用作名词,废弃的礼乐) 4.则学者至今则.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 5.善善恶恶 ....(第一个“善”/“恶”,形容词用作动词,奖励/惩罚;第二个“善”/“恶”,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人好事)6.贤.贤贱.不肖(贤/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尊崇/以……为贱,鄙视) 7.礼经纪 ..人伦(名词用作动词,规范) 8.拨乱世反.之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归) 9.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思考) 四、解释实虚词

1.司马氏世典.周史(掌管) 2.绍.重黎之后(继承) 3.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理,这里是“主管”) 4.司马氏去周适.晋(到……去,前往) 5.南略.邛、笮、昆明(巡视、巡行) 6.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 7. 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恨)(阻塞) 8.重译款.塞(叩) 9.垂.空文以断礼义(流传)10.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无) 11.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截止,完结) 12.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 五、解释虚词 1.汝其.念哉(语气词,表示希望或命令) 2.是故礼以.节人(目的连词,用来) 3.且夫孝始于.事亲(介词,从) 4.诸侯之.相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六、指出特殊句式 1.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宾语前置句) 2.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句) 3.藏之名山(省略句) 4.此孝之大者(定语后置句)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答案版)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 二、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⑤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⑥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⑦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三、古今异义(只写古义) ①于是 ..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秦人开关 ..延敌(开关:打开函谷关) ④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四、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然兴起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强 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 合从.缔交通“纵”:纵向联盟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盘问 约从离衡.通“横”:横向联盟 三.古今异义 国家古:国:诸侯国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爱人古: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铸以为金.人十二古:把……作为今:认为 山东古:崤山以东的地区今:指山东省 西河.之外古:黄河今:一般河流 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行的工具 因河.为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获胜、胜利 以致 ..天下之士古:用来招纳今:连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古:铜人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席卷 ..、包举 ..、囊括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2)名词作动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做门轴 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外连衡 ..而斗诸侯采取连横的策略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将.数百之众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按次序排列 会盟.而谋弱秦结盟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走的军队(2)动词使动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流血漂.橹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约从离.衡使……离散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动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 (3)形容词使动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弯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利兵而谁何。 (3)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省略句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 以(之)为桂林象君 聚之(于)咸阳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可直接使用】.doc

《过秦论》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 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3. 培养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文学常识】 1、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辞赋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赋有《吊屈原赋》、《鵩鸟赋》。 2、《过秦论》中的过,就是指出过失之意。 【写作特点】 1. 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说理。 2. 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 3. 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4)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第二部分(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通假字】 1、合从.缔交(“从”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