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程教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远程教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远程教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远程教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远程教育理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函授教育

答案要点:以印刷材料为主要学习资源、以邮政传递递交和批改作业为主要通信手段以一定的时间的面授辅导为辅助教学手段。

2、分布式学习

答案要点: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教师、学生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非中心的地方这样使得教和学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3、远程教育

答案要点: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

4、学习包

答案要点远程教育机构向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以课程为单位的所有学习材料的总称。4、教学交互答案要点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

5、远程学习圈

答案要点:远程学习圈这一新概念用以表示构成远程教育微观层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于一体的远程学习时空域。其实质是远程教育运行教与学系统中学生、教师和课程三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时空区域。

6、学生支持服务

答案要点:远程教学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7、教学媒体

答案要点:记录、存储、处理、加工、传输、接收、调节、呈现教与学的信息的实物材料、设备和设施。

8、知识媒体

答案要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即一切有助于知识的共享、获取和理解的创新技术。

9、学习自治

答案要点:学习者对其自身学习的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媒体材料及其发送和接收方式、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以及检查考试方案等应该拥有的、尽可能多的知情权、决策权、选择权和控制权。

二、简答题

1、基更提出的远程教育的5个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1)教师和学生的相对分离状态(2)教育组织的影响(3)应用技术媒体(4)双向通信机制(5)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

2、简述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再度整合理论。

答案要点: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这在远程教育中必须人为地重新整合创造出来。远程教育系统跨越时空重新构建教--学相互作用使学习材料同学习行为紧密结合是这个重建过程的核心。

3、简述远程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主要阶段和整体流程。

答案要点:(1)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计划、确定开发小组;(2)分析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课程资源分析;(3)设计阶段:包括制定课程计划、发展教育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计划学习支持;(4)实施阶段:包括教师培训、试用。

4、简述开放教育的本质内涵。

答案要点: (1)本质是一种哲学层次的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态度。并不是特定的实践方法和特定的教育形式。( 2)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育时空、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育观念

5、解释两种媒体观即无差异论和有差异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这是关于各类教学媒体在教学功能和效果上究竟有没有本质差异这一问题在学术界中的两种观点。(1)无差异论认为各类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效果没有本质的差异代表人物是科拉克(2)有差异论认为媒体在各类知识的表现力、建构知识、帮助发展不同方面技术的功能以及帮助通信交流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代表人物为贝茨。

6、简述远程教育中三个层次教学设计

答案要点: (1)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设计。包括办学目的、教育对象、办学模式、媒体传播教学模式、机构的组织结构(2)远程教育专业及课程设置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开设课程、课程层次、学分。(3)远程教育中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学习支持活动的设计等。

7、简述丁兴富的三代远程教育说以及每一代使用的主要媒体通信手段。简单列举各种媒体作为远程教育工具的优缺点。

答案要点: (1)第一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以印刷材料为主。印刷媒体携带信息量大允许学习者按个人速度和时间学习但交互性弱交互十分滞后。(2)第二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以印刷、广播电视等到大众媒体、录音、录像、个人微机等个人媒体为主。广播电视及时性强、覆盖面广、经济但不可保存不可重复录音、录像使用灵活简便可保存适用于个别化学习但交互性弱。个人微机使用功能更强适于个别学习但技术要求较前者更高且较昂贵。3第三代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媒体声情并茂、交互性强但比较昂贵且技术要求起点高。

8、彼得斯提出远程教育有哪些工业化特征试分析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要点:第一,具体特征:合理化、劳动分工、机械化、生产线模式、批量生产和规模效益、规划和筹备、标准化、职能的转变、集中化和中心化

第二,局限性:1)工业化特征的远程教育忽略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更高、更特殊、更多变的需求。2)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远程教育尤其不适应于今天出现的各类新型的远程教育形式。

9、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要点:1)区别:远程教育是相对于课堂面授而言的在师生异地的条件下向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教育形式。它是一种实践方法和教育形式。而开放教育是一种哲学层次的教育理念。2)联系:远程教育强调时空分离和媒体教学与开放教育的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育时空和以学生为中心等思路一致。因此远程教育具有更传统教育更开放、更灵活的特点是以开放教育理念为实践方向的。3)开放教育不是远程教育的专利。任何一种远程教育必然存在着某种程序的封闭及部分的开放。

10、远程教育的教学要素与传统教育的不同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的差异。

远程教育的教学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媒体;传统教育的教学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传统教育中即使没有媒体教师也能通过面授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而在远程教育中离开媒体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媒体成为远程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学中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集体

面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发生交互的主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参加教师的面授和阅读教材开展学习。教学资源也比较单一以教材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远程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主。围绕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教师和媒体的作用都发生了变化。虽然也有少量的面授辅导但教师的主要职能转化为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学习资源的种类更丰富。学生成为三个要素中的核心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资源为其提供支持服务媒体的作用贯穿其中一方面是实现各种材料的传送另一方面是帮助教师通过各种双向交互手段提供学生支持服务。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远程学习中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对学习起支持、帮助作用。

11、学习支持中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步骤。

成功的远程学习者需要三方面的技能认知方面的技能、组织方面的技能、情感方面的技能。我国学者陈丽认为与传统学习者相比较我国的远程学习者之间的主要差异不是反映在认知能力上而主要反映在组织能力和情感方面。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培养的关键学习技能:1)学习前关键需要培养动机激励的技能和时间管理的技能;2)课程学习初期关键需要培养获取学习资源的技能、利用材料自学的技能和自我计划的技能;3)第一次作业前后关键需要培养作业管理的技能、自我监控的技能、自我评价的技能、战胜挫折的技能;4)课程学习中期关键需要培养自我评价的技能和自我调节的技能;5)考试前后关键需要培养复习的技能、压力管理的技能、考试的技能、战胜挫败的技能。

由此可见由于远程学习中学生与教师的分离远程学习者对教师和同学的依赖性降低远程学习者必须以自主的独立学习为主因此要求备较高的制定学习计划、自学、自我监控、自我调节、激励和维持学习动机、克服孤独感和焦虑感等学习技能。

12、如何设计学习活动?

1)给学生多种学习体验联系实际。2)活动小步骤3)反馈和自我评价4)学习指导书同时注意:(1)、应该具体到学习的每一个步骤明确如何修改做什么。(2)、最好能标准第一步的学习时间。(3)、关键性的活动由教师来评分。(4)、活动的形式、内容与步骤应适合课程的学习内容。(5)、避免不必要的书写或键盘输入。

13、成人课程的特点。

(1)学生利用资源的自学为主同时通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获得帮助。(2)课程提供完整的学习包。(3)课程使用多媒体相互补充优化组合。(4)向学生明确各级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和学习活动的具体指导。(5)课堂学习内容实用性强体现“做中学”的思想。(6)通过多种方式连续关注学生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瓦片在治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利用批判性思维方法。(8)课程评价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9学生有机会获得教师面对面的帮助能够和同学通过某种方法交通。

14、远程学习者的特征。

远程学习者的共同特征是:(1)大多数远程学习者是在职成人具有成人学习者的特征。(2)一般都肩负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3)大多数远程学习者以业余学习自主学习为主。(4)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5)不属于社会中的优势群体更易选择远程学习。(6)具有实践经验。

远程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性或多样性:(1)年龄的差异跨度大。(2)学习动机的差异。(3)工作背景的差异。(4)专业背景的差异。(5)知识水平的差异。(6)学习风格差异。(7)地理位置的差异。(8)学习环境的差异。以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远程学习者的差异非常大这种差异使得在老师与学生时空分离的状态下的教学更加困难因此对远程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很重要。

15、远程教学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远程教学的要素是:(1)教师:辅导和支持学生的学习。(2)学习者:远程学习过程的主体。

(3)学习内容:教学要传递的内容。(4)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桥梁和通道。远程教育中主要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主围绕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教师和媒体的作用都发生了变化虽然也有少量的面授辅导但教师的主要职能转化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学习资源更丰富。学生是核心要素是主体教师和资源为其提供支持服务。媒体的作用则贯穿在其中。一方面是实现各种学习材料的传送另一方面是帮助教师通过各种双向交互手段提供学生支持服务。目前远程教育领域中的主流观点是强调在远程学习中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对学习起支持、帮助作用也有的简称为“以学习为中心”但有别于“学生中心论”。

16简述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再度整合理论。

答案要点: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这在远程教育中必须人为地重新整合创造出来。远程教育系统跨越时空重新构建教--学相互作用使学习材料同学习行为紧密结合是这个重建过程的核心。

三、论述题

1、学生支持服务的核心是什么结合远程教育实际谈谈如何设计远程教育的学生支持系统设计。

答案要点:(1)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基于人际面授或媒体技术的双向通信是学生支持服务的核心内容。

(2)具体步骤包括:了解学习者,分析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了解课程对学习者的需求;

对远程教育院校本身的人员、基础设施、资源和资金进行分析;探讨和选择学生需要的各种双向通信手段包括各种手段的可行性论证;规划学生支持服务的整体方案该方案包括人员、资源的分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主要的支持服;制定学生支持服务的质量保证体系。2、你认为远程学习中自主学习的内涵、影响因素是会什么学习支持中学生学习技能如何培养?远程学习中自主学习的内涵、影响因素?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1)自我效能感即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影响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上付出多少努力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多长时间面临复杂的情境时有多强的适应能力、影响学生从事某项学习任务时所体验到的紧张和焦虑、影响学生对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总之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因素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目标选择、付出的努力、意志控制还会影响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策略。2)归因。归因是个体对自己的成果或失败所做出的因果解释。学生一般把自己的学习成败归因于四类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个体如果把自己的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就更容易激发自主学习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业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国素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就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3)目标设置。学生所设置目标的特征会影响到其自主学习的动机。一般来说设置近期、具体学习目标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4)元认知发展水平。现代认知心理学中自我意识大致等同于元认知。元认知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如果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就不可能将自己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而主动做出监控和调节也就不可能进行自主学习。除以上四种因素认知策略的获得意志控制水平性别角色等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

从以上各种影响因素可以看出自主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随着

自我意识的产生发展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由低到高级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功的远程学习者需要三方面的技能认知方面的技能、组织方面的技能、情感方面的技能。我国学者陈丽认为与传统学习者相比较我国的远程学习者之间的主要差异不是反映在认知能力上而主要反映在组织能力和情感方面。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培养的关键学习技能:(1)学习前关键需要培养动机激励的技能和时间管理的技能(2)课程学习初期关键需要培养获取学习资源的技能、利用材料自学的技能和自我计划的技能(3)第一次作业前后关键需要培养作业管理的技能、自我监控的技能、自我评价的技能、战胜挫折的技能;(4)课程学习中期关键需要培养自我评价的技能和自我调节的技能;(5)考试前后关键需要培养复习的技能、压力管理的技能、考试的技能、战胜挫败的技能。由此可见由于远程学习中学生与教师的分离远程学习者对教师和同学的依赖性降低远程学习者必须以自主的独立学习为主因此要求备较高的制定学习计划、自学、自我监控、自我调节、激励和维持学习动机、克服孤独感和焦虑感等学习技能。

远程教育起源于西方的英国该观点的代表学者是:丁兴富。

远程教育起源于东方的中国该观点的代表学者是:谢新观。

造成认识上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远程教育理解的不同。

国际上关于远程教育发展阶段的理论的两个主要流派:

1)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2)五代信息技术和五代远程教育。

我国远程教育可分为4个主要历史时期:萌芽和准备期;创建、起步和中断期;恢复、繁荣和调整期;战略革新和起飞期。

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和大众化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

开放学习与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哲学层次的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态度。

开放教育和开放学习一样并不是特定的实践方法和特定的教育形式

远程教育不是一种哲学层次的理念而是一种实践方法和教育形式。

封闭体现的是远程教育在现实条件下为保证质量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封闭体现了远程教育发展的水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践的落后

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重点是“交互”难点是将学习材料与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远程教育的教与学的理论、教与学的整合理论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想。

成人学习的主要特点?

学习自主性较强;个体生活经验对于学习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为主的学习远程教育教学的“两阶段过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学习支持阶段高质量的交互与交互中使用的媒体没有必然的关系。尽管利用有些双向媒体可以支持远程中人与人的方便的交互但是也不一定有高质量的教学结果。适应性交互学习者的行为与教师建构的环境之间的交互适应性交互表现为学生行为变化、通过对提供的任务进行反馈产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可观察的。会话性交互学生的概念与教师的概念之间的交互会话性交互是发生在学生大脑里新旧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是不能直接观察的。两种交互的关系同一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两个层面的交互两者互为条件并相互作用。适应性交互的三种形式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信息交互有三种形式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操作交互的最高境界是学生不会感觉到媒体的存在至少操作交互不会对其他教学交互带来负面的影响。

概念交互是所有其他教学交互的根本目的。

远程学习困难的分类:学习问题;交流问题;个人问题。

为什么要提供学生支持?

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需要;远程学习者的需要;适应学习的社会性的需要;创建远程学习文化的需要。

根据提供学生支持的方式学生支持服务分为?

基于人际面授的双向通信支持连续的通信;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支持非连续的通信。

根据学生支持服务主要解决的问题类型的不同学生支持服务分为?

管理性质的支持;学术性质的支持;情感方面的支持。

两类远程学习组织模式:个别学习和组班学习。

彼得斯1971第一次提出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的分类。

学生支持系统是体现远程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远程教育机构的4个子系统:

课程子系统:课程制作、课程材料生产和课程发送三个环节;

学生子系统:包括了学生东入学一直到毕业的各个环节;

管理子系统:由决策、规划、管理、控制、评估等几个环节组成;

后勤子系统:包括各种资源征集、分配、维持、支持、管理等。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带答案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 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 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 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了人格的(A )的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B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资料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

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2017江南大学大作业远程教育导论试题库与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题目 (一)简答题: 1、简述现代远程教育及其优势。 答: 1、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 2、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解答; 3、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有利于个体化学习。它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其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简述学习小组对于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具有哪三个特殊功能。 答: (1)、可以降低个人投入和学习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学习效率; (2)、可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成本;

(3)、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宝贵教学资源。 3、简述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八个功能。 答: 1.表现力 是呈现教学信息的特征,是媒体教学功能的主要因素。通常从3方面考查: (1) 媒体呈现的信息作用的器官; (2) 媒体对空间、时间、运动、色彩等的表现力; (3) 媒体使用何种符码呈现信息。 2.认知目标 不同的教学媒体在实现各种不同的认知目标上是有功能差异的。媒体教学功能表现出差异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 (1) 知识与理解:接受事实,了解背景、关系和规律,改善认知结构; (2) 应用与技能:培养各种实践活动技能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3) 智力和能力:开发智力、增长各种能力; (4) 评价与态度: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判断力和价值观,转变态度和行为习性。 3.控制交互 控制特征主要包括: (1) 操作的方便、界面的友好、是否需要专门技能; (2) 轻便、便于携带,便于随时随地使用; (3) 时间控制特性,即师和生对媒体的时间控制功能特征。 交互特性: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3.游戏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4.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5.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经济因素决定着文学的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3、诸多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着文学发展。 第四章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的说,文学的双眸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力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力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教育理论考试

(一).教学的一般任务是: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其中)思维力是核心;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入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的区别的教学②采取的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⑴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⑵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①教学目我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中小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⑴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⑵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⑶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⑷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⑸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⑹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时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心理学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作为一咱最高级的需要。 2.增进记忆的方法有:①直观形象法;②图表法;③谐音记忆法;④归类比较法;⑤联想法;⑥歌诀法。 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①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③在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论文。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②保持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⑤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5.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①注重学生早起能力的培养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新课程 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019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是() A.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B. 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作 C.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 D.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2. 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提出了著 名的阶段教学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3. 教育科学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 中的基础学科是() A. 教育学 B. 教育哲学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生理学

4. 在教育的文化功能中,将存储形态文化转变为活跃形 态文化是教育() A. 传递文化的功能 B. 活化文化的功能 C. 交流文化的功能 D. 更新文化的功能 5.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是() A.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B.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 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 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 读经,并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7.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提出“两基”的教育发展总目标。其中“两基”是指() A. 传授与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 基本完成教育体制改革,基本完善教育结构 D. 基本完成课程改革任务,基本实施素质教育 8.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 的劳动具有()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主体性 D. 示范性 9.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以“做中学” 为基本教学方法的课程形式是()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技能课程 D. 核心课程 10.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 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观点属于教育史上哪种理论流派?() A. 实质教育派 B. 形式教育派

互联网教育导论试题及答案

学习中心/函授站_ 石家庄 姓名学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5学年上学期 《网络教育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综合大作业) 考试说明: 1、大作业于2015年4月3日公布,2015年5月9日前在线提交; 2、考试必须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雷同、拷贝均按零分计。 一、阐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及其突出特点。(8分)远程教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的阶段?你是如何认识远程教育各发展阶段的关系的?(8分)阐述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需要哪些认识上的转变。(9分) 二、简述西电网院所提供的学习方式。(10分)你是怎么计划学习时间的?(15分) 三、什么是协作学习?(8分)指出个体学习、协作学习与团队学习之间的关系。(8分)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是如何进行网上协作学习的。(9分) 四、材料①: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材料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度分析材料,(10分)并结合理论知识以及整个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谈谈你的理解。(15分)

一、阐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及其突出特点。远程教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的阶段?你是如何认识远程教育各发展阶段的关系的?阐述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需要哪些认识上的转变。 答:概念: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广泛的教育服务。 特点:1)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2)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3)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4)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5)以计算机网络与多种媒体教育资源的应用为主要特征。认识:远程教育由于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不同,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邮件传输的纸介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第三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上远程教育离我们已越来越近,对处在大城市的我们来说其实它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发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认识。虽然面授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一生。 (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4)接受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得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二、简述西电网院所提供的学习方式。你是怎么计划学习时间的? 答:西电网院的学习平台包括:直接授课系统、课件制作中心、网络教育信息中心、学生点播学习系统、BBS 答疑系统、校外学习中心及教学过程监控系统等。 计划:主要是结合个人时间安排,在闲暇之余经常登录学习平台观看讲师授课视频,查询相关课件进行阅读,及时现在相关课程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完成对自身能力不足方面的补充。 三、什么是协作学习?指出个体学习、协作学习与团队学习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是如何进行网上协作学习的。 答: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关系:个体学习是协作学习和团队学习的基础,任何形式的学习最终都要由个体来完成。协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扩展和延伸,又成为团队学习的另一个基础。协助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配合能力,以及养成取长补短的习惯。团队学习是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与升华,并由此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高效学习形式。 进行网上协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与同学进行学习方面的沟通交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材料分析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 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 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 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 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 式的批评。 ③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 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 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 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 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 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 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

4、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D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把学生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A )原则。 A、学生主体 B、因材施教 C、集体教育 D、民主公正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 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测试试题有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教育学部分 填空题 1.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是永恒性。 2.指导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1992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社会文明的程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最普遍、最经常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一名教师是否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6.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7.基础性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填空题 1.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_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2.12岁以上儿童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 3.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4.刚入学儿童感知字形时,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5.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 6.小学儿童记忆的保持以视觉加工为主。 7.看到浮云,自然而然想象为人面、奇峰、异兽。这种心理现象叫做无意想象__。 8.小学儿童幻想正处在由向现实过渡阶段远离现实。9.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去接受一个新概念。这一掌握概念的形式即为概念同化。10.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_。 1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2.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_阶段。 13.经典条件作用论是由_巴甫洛夫_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的。 1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5.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_练习_。 16.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_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7.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18.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19.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_,可将其分为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20.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c)。 A.没有疾病B.身体状实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d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 b)。 A.心理障碍学生B.正常学生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D.大多数学生 7.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c )。A.理性的惧怕B.原因不明的惧怕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8.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b )。A.泛化恐怖症B.单纯恐怖症C.广场恐怖症D.社交恐怖症 9.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d )。 A.心理测验B.心理咨询C.心理辅导D.心理评估10.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B.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C.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11.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 A.行为塑造B.行为训练C.行为矫正D.行为强化 12.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c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13.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b )。A.自我控制训练B.肯定性训练C.自我强化训练D.自我监督训练 1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d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15.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b )。

远程教育导论大作业

远程教育导论大作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上半年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大作业题目 (一)简答题: 50分 1、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时代特征。 答:所谓的远程教育就是教育机构借助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学院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与常规学校相比,远程教育有以下特征: 一、开放性,这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特征。远程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对学习者来说教育的门槛被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增加,教学信息资源得以共享。 二、延伸性,这是远程教育的功能特性,远程教育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拓张。 三、灵活性,远程教育一般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远程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学籍的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比常规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四、手段中介性,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与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媒体中介作用。 五、管理型,远程教育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作用下,并不意味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 2、简述学习小组对于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具有哪三个特殊功能。 答:一、可以降低个人投入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学习效率

二、可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成本 三、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宝贵学习资源 3、简述远程教育系统中“教与学子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的功能。 答:一、教师授课系统,通过教师讲授向学生传授知识,根据教授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进一步划分为双向和单项系统 二、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远程教育系统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 三、答疑系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答疑系统是远程教育系统中一重要方面。 四、作业和考试系统,负责学生作业的布置,提交,批改以及学习效果测验。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作业和考试系统,实现网上在线测试。 五、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注册、缴费、课程、成绩、学籍等进行综合管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是远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学习观。 答:构建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并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里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识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接触,构建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式的延续,所以与行为学派的理论相比,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刺激反应模式。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B卷)

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4年教师教育理论考试(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9分) 1、在学习过程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学习调控 D、学习目标 2、()的学生受环境影响明显,他们更容易在集体情境的学习中获得快乐,并在集体中表现出顺从、和谐与协调,具有良好的融合性,情境性明显。 A、场独立型 B、整体型 C、场依存型 D、聚合型 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提出来的。 A、苏霍姆林斯基 B、巴班斯基 C、维果斯基 D、布卢姆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治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践锻炼法 5、需要层次理论是()提出来的。 A、斯金纳 B、马斯洛 C、海德 D、班杜拉 6、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7、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作为导师的李老师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体现了李老师()。 A、廉洁从教、勤恳敬业 B、因材施教,乐于奉献 C、团结协作,甘为人梯 D、治学严谨,勇于创新 8、变经验型为科研型,是指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继承教育传统 B、教育科学研究 C、在学生身上多花时间 D、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9、“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行为规范,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的。 A、示范性 B、责任性 C、继承性 D、特殊性 10、()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1、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2、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13、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1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自我调节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了人格的()的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15、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A、教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 B、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活动 C、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 D、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6、“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符合的教育原则是()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7、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影响的结果。 A、同化说 B、痕迹消退说 C、动机说 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 18、“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0、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道德修养法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