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由外区教研室命题.试卷总分150分,由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小论文四部分组成,题型与高考完全相同.

试卷在命题上能体现二期课改和高考的方向,具体体现在:

一、在题目的呈现方式上,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文字情境有新闻资料、诗歌、历史评述、历史活动记录等;图片有示意图、实物图片、地图等.

二、内容的选取上,重视文明史的内容和社会热点.如问答题34题就兼顾了文明史内容和社会热点,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三、在考查目的上,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重视对历史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如

28、34、35、36题都体现了这一点.

试卷的总体难度与高考基本相当,但对于第一轮复习尚未完全结束的考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试结果显示,全区平均分85.4,最高分121,最低分46,平均及格率41.4%,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各大题得分率情况如下:

学校选择28题29

题30

31

32

33题34

35

小论

较好学校62% 75% 86% 80% 81% 67% 77% 59% 37% 76% 66% 一般学校58% 55% 92% 58% 74% 49% 59% 62% 26% 73% 60% 较差学校63% 39% 68% 49% 58% 44% 47% 44% 22% 60% 54%

(1)

57% 63% 63% 31% 59% 49% 36% 49% 14% 66% 53%

较差学校

(2)

54% 46% 73% 33% 48% 32% 42% 30% 14% 70% 50%

较差学校

(3)

59% 56% 77% 50% 64% 48% 53%% 49% 23% 69% 57%

平均得分

总体来看,仅29题得分率相对较好,其余大题得分率都较低.

二、具体分析

1、40道选择题中,得分情况较好的是

2、5、7、8、9、12、14、15、18、21,较差的是1、4、10、16、19、22、2

3、25、26、27,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识记鉴别能力,但从结果看,学生对简单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把握较好,对于纯粹的方法题和需要分析、概括、归纳和宏观把握的能力题则答得很不理想.第2题通过文字对历史人物的典型特征的描述来选择人物姓名,第7题通过诗歌来选择反映的生产方式,都只需要学生对该史实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就可完成,第1题得分率极低,这是一道方法题,不需要教材内容作支撑,而是直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来得出结论,类似的单纯考查方法的题目在高考中比例正在逐年提高,该题的结果已显示出教师在教学中有盲区,需要加强对方法的指导和调练,23题同样如此.第4题考查的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知识,“秦兵马俑”教材只总体评价了其艺术价值,但题目考查的是其历史价值,如果教师未在教学中补充相关知识,学生在答题时必然会遇到困难,建议教师对老教材未展开的、但在人类文明史中占重要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作适当拓展.16题考查的是两个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这一结论建立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上,具有一定难度,得分率很低;22、27题考查的是宏观线索,规律性的知识,显然学生把握不够;19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基础上联系教材内容作答,显现出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较差;26题双语题,该题错误率高说明部分高三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并不乐观,因为材料所涉及的单词并不复杂.总体来看,三分题得分率低,(22——27)6道题中仅24题尚好,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停留在表层,分析、理解、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2、简释题主要考查的是领会诠释能力,6道简释题中仅29题得分率尚可,其余都不理想.但仔细分析,29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而且在平时的复习资料中是常见的,遗憾的是,本题还有同学不得分.28、30、32题考查的是通过图、表提取信息,解释原因,大多学生只能答出表面信息,但对于深层信息和信息呈现变化的原因无法作出解释或解释不全面,31题需要学生对材料提出的三种观点作出合理的解释,但大多数同学只是对自己选择的观点作了解释,对另外两种观点则无法给出合理的史实支撑,因而失分.33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很简单的,但得分也不理想,有不少同学概念混淆,张冠李戴,出现了一错皆错的现象,不少同学写了很多却不在得分点上,也有不少同学干脆空白,每一题都有不得分的现象,可见如何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也是很重要的.总体看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表层化、凌乱化;学生分析理解运用能力的不足;学生对题型的生疏和缺乏答题技巧是简释题得分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3、问答题主要考查的分析综合能力,34题主要考查汉唐时期的相关历史史实,试题提供观点,要求学生按要求补充史实,应该说本题难度不高,涉及朝代仅汉唐两个时期,跨度也不大,学生只要将这些史实按要求完整列举出来即可得分,考查的是识记和归纳能力,但得分率不高,主要失误体现在:

审题不清——试卷已用黑体字强调两个小问的不同历史时期和问答方面,但很多学生未予重视;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多史实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如将鉴真和玄奘混淆等;

答题不完整——第二问要求回答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内容,不少同学只简单列举了几个史实.35题考查的是对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宏观把握,本题是所有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综合起来看,主要原因有:看不懂题目,无从下手——不少同学不理解何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概念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又是世界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靠学生自己理解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教师在世界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整理线索,树立宏观概念;审题不仔细,未对关键信息引起重视——对题目材料提供的时间、地理范围视而不见,有些同学从新航路的开辟一直写到二战,有的同学列举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均不在得分点上;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线索化、结构化、系统化——大多数同学对本题的回答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说明知识点在他们脑中尚未结构化,而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在当前形势下又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还有同学史实的先后都没搞清,体现出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和宏观概念的缺失双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