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现代经济学

上海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现代经济学

上海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现代经济学
上海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现代经济学

上海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恩格尔曲线(Engle Curve)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optimality)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二、简述题(30分)

1.厂商销售收入(Total Revenue,亦称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间的关系。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3.IS-LM模型的主要内容。

4.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5.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三、分析题(10分)

1.有人说,政府可以通过征税、借款甚至印刷钞票来提供更多的物品和劳务,因此政府不会碰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问题。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2.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Inflation is everywhere and always a monetary phenomenon.”)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四、计算题(10分)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8Q+0.05Q2,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400-20P,求:

(1)利润最大化时的销售价格、产量和利润。

(2)垄断者收支相抵时的价格和产量。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150+0.8Y d(Y 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l=10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出G t=60,税率t=0.25,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和政府支出乘数。

五、论述题(35分)

1.从效率角度看,为什么完全竞争是最有效的一种市场结构?(15分)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的看法。(20分)

答案部分

上海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商业经济考试科目: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1.恩格尔曲线(Engle Curve):表明一种商品需求量与总收入关系的曲线。因为普鲁士经济学家恩斯特·恩格尔首先系统地研究了这种关系,这条曲线称之为恩格尔曲线。根据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建立如图所示的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未必是直线。一些奢侈品(如商品2)的需求增长要比收入增长的速度快,而一些必需品(如商品1)的增长却比收入的增长慢。曲线的精确形状决定于人们对商品1和2的偏好,并且决定于人们在有更多的收入时对商品1和2的消费会如何变化。

2.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与私人物品相对应,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公共物品既可以提供正的外部效应,如路灯可以使许多夜行人受益;也可以提供负的外部效应,由工业生产排污造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地球上每一个人。

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4)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严格具有上述四个特征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全具备上述特征的产品,被称为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由国家制造并由国家提供,但又不完全属于公共产品,因为在使用和消费这类物品时,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或付出代价。从这一点看,它又与私人产品有相同之处。例如,城市公园就是由国家建造并提供的,但顾客去公园游览时须先买门票方可入内,即在消费时付出了代价。总之,准公共物品同时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点。

3.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才是真正的失业。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把存在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称为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要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加强经济干预,维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和一国经济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的均衡。

4.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其含义是: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

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2)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3)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4.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变动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二、简述题(30分)

1.厂商销售收入(Total Revenue,亦称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间的关系。

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①需求弧弹性表示需

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②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2)需求的价格弹性(设为E)同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关系如下:

当|E0|>1,即需求富于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当|E0|<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当|E0|=1时,销售收入和价格没有关系。例如,农产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的办法;相反,对录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由于其需求富于弹性,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答:(1)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他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这一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i=1,2,3……,n (a)

(b)其中,为消费者的收入,、和分别为第种商品的价格、消费量和

边际效用,为货币的边际效用。(a)为限制条件,(b)为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

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3)在序数效用论者那里,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

,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3.IS-LM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1)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2)在IS-LM模型中,IS曲线是描述商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

。推导出IS表达式。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

推导出IS表

达式或。可见,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以为纵轴,为横轴所画出的IS曲线是

由左上向右下倾斜的,其斜率为负。IS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明投资于储蓄相等,都代表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利率与收入的组合。

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设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代表物价水平,那么,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公式为:,可以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为:

。以为横轴,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

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

把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

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模型。IS-LM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3)IS-LM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称为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手段(或工具)变化使IS(或LM)曲线变动,最终对收入变动的影响。它是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做的标准阐释,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1)生产法。最终产品价值可以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加之和,因此GDP可以通过核算一定时期中的价值增加来求得,这种方法便称为生产法。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计算价值增加的总和。所谓“增加价值”即为该企业销售价值减去买进的中间产品的价值的差价。通过计算增加价值可以防止重复计算。

(2)支出法指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3)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奖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5.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答:(1)货币政策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2)货币政策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共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

收支平衡。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①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

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国民收支

赤字。

④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平衡。货币当局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导致资本流入和需求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2)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①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对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

②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府债券作担保。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贴现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贴现率降低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提高;贴现率提高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降低。

③改变银行准备率。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

三、分析题(10分)

1.有人说,政府可以通过征税、借款甚至印刷钞票来提供更多的物品和劳务,因此政府不会碰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问题。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并且是极其有害的,下面分析如下。

第一,政府的机会成本问题。政府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具有双重的职能。一是政府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参与了经济运行的环节,政府通过征税、借款或印刷钞票提供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这些收入来源本应该属于企业或者个人,从政府一个部门来说,这些收入是没有机会成本的。二是政府本身也是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部门,政府的职能要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所以政府不是以本部门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行动准则,而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行动准则。征税、借款实际上将私人和企业手中的资源转移给政府部门使用,从社会角度看,这存在机会成本。

第二,征税、借债或发行钞票能不能提供更多的物品和劳务。征税、借债、发行钞票都只是资源在经济活动主体之间进行转移,仅从政府部门一方面说,增加了政府部门的物品和劳务支出,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则未必,如果私人和企业的投资效益高于政府,则物品和劳务反而减少了。在考虑经济运行中,我们考察的是整个社会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从上面分析可知,征税、借债或发行钞票并不一定能促进物品和劳务支出的增加,更不是没有任何的机会成本。如果这种做法泛滥,对经济增长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2.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Inflation is everywhere and always a monetary phenomenon.”)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答: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过程,对于通货膨胀的定性和衡量,是一个主观判断的问题,因此通货膨胀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一般情况下,物价不是上涨就是下降,但并不是任何的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任何的物价下跌都是通货紧缩,在一定范围内的物价波动是正常的,从这个角度讲,弗里德曼所说的“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不准确,但如果将其理解为“物价波动无处不在”倒可以。

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上说的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货币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始终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唯一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否则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都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实际货币量,提高利率。最终,通货膨胀将会消失。而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是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y与M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V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常数,因此,货币数量M能影响的只是价格P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常量。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货膨胀虽然和货币供应量有密切关系,但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唯一的货币工业量增加,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经济结构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所以弗里德曼的观点并不全面。

四、计算题(10分)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8Q+0.05Q2,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400-20P,求:

(1)利润最大化时的销售价格、产量和利润。

(2)垄断者收支相抵时的价格和产量。

解:(1)总收益函数为

边际收益为

边际成本为

利润最大化时,

利润为

(2)垄断者收支相抵时,

价格为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150+0.8Y d(Y 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l=10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出G t=60,税率t=0.25,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和政府支出乘数。

解:(1)国民经济均衡时

(2)投资乘数为

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为

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为

五、论述题(35分)

1.从效率角度看,为什么完全竞争是最有效的一种市场结构?(15分)

答:在判断效率问题时,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一般标准,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所以完全竞争是最有效的一种市场结构。下面分析为什么完全竞争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可能存在资源的再配置使得在经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境况不变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③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商品转换率。

(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如果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满足连续性的假设,那么,当经济系统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必要条件都通过一般均衡的价格比表示

出来,从而使得这些条件得到满足。可见,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一般说来,消费者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市场的完全竞争结构必然能够实现帕累托最适度状态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能成为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①从交换最适度的必要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种商品的价格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是既定不变的。消费者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一定会使其消费的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既然相同的商品的价格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一消费者购买任何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的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就所有消费者来说,任何两种的边际替代率必定相同。

②从生产最适度的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任一要素的价格对任一产品生产者都是一样的,是既定不变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定会使其使用的任一组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既然相同的要素对所有的产品生产者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一个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何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因此,就所有的产品生产者来说,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定相同。

③从生产最适度与交换最适度相结合的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对于任何两种产品来说,其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任何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全面达到帕累托的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的看法。(20分)

答: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都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研讨本国政府的行为和职能的变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政府如何作出有效的行为才能既顺利地完成这一过度并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关系,这是我国现实社会需要加紧理论上研究、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也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前沿问题。

政府行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第一,它可以沿着经济发展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经济发展比较快些;第二,它可以沿着与经济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第三,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很明显,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下,国家权力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在市场经济中,首先要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反对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随意调控,同时也反对政府对宏观经济的不作为。具体来说,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放权,限制政府权力在经济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并不意味着权力的消失,而是意味着部分权力的转移。政府放权过程不是单纯地下放政府权力和实行政企分开,而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体现出权力要集中,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权;另一方面,权力要下放。也就是说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的程度与政企分开、权力下放的程度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

(2)在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和社会权力的强化并不必然地意味着政府权力的弱化。在经济体系中政府权力范围的广泛程度和政府行使权力的有效程度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抽象地、笼统地谈权力的强弱就混淆了这种区别。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化要求限制政府权力在经济体系中的使用范围,也就是要把政府权力在经济体系中的使用限制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经济体系中,对政府权力需要限制的是权力使用的范围,而不是范围内政府行使权力的有效性。在政府权限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政府应拥有不可动摇的绝对权威。

(3)政府在经济体系中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政府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发展变化,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各个阶段上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具有客观性。经济发展阶段上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存有较大的关联,一般地,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比较突出,因为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组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靠政府力量才能完成。而在市场发展较成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政府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就有所下降,市场作用变的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重新选择经济运行机制,采取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就成为必要。

我们强调了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必要性,但政府行为发挥作用不但与政府行为的范围有关,也和政府行为的方式有关。具体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方式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把政策制定同服务提供分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求我们把高层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即把决策权和事权分开;第二,无论是政府的各项决策、各项行政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决不允许有任何一级政府的决策、制定的行政法规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与上一级政府的决策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相冲突的现象存在。

高级计量经济学绪论

第 1 章绪论 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 计量经济学常不足以确定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实验数据的缺乏); 多数实证分析正是要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X 是否导致Y),而非仅仅是相关关系。

【例】看到街上人们带伞,可预测今天要下雨。这是相关关系;“人们带伞”并不造成“下雨”。 计量分析须建立在经济理论基础上。但即使有理论,因果关系依然不好分辨。 首先,可能存在“逆向因果”(reverse causality)。 【例】FDI 促进经济增长,但FDI 也可能被吸引到高增长地区。 其次,可能是被遗漏的第三个变量(Z)对这两个变量(X,Y)同时起作用。 2

图1.1 可能的因果关系 例:决定教育投资回报率(returns to schooling)的因素 =α+βS i+εi ln W i 其中,ln W (工资对数)为“被解释变量”(dependent variable),S (教育年限)为“解释变量”(explanatory variable, regressor),ε 为“随机扰动项”(stochastic disturbance)或“误差项”(error term); 3

下标i 表示第i 个观测值(个体i);α与β为待估参数。 用数据估计此一元回归会发现,工资与受教育年限显著正相关,而且教育投资回报率β还挺高。 但工资收入也与能力有关;能力无法观测,而能力高的人通常选择接受更多教育。教育的高回报率包含了对能力的回报。 影响工资收入的因素还可能包括工作经验、毕业学校、人种、性别、外貌等。 须尽可能多地引入“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s),即多元回归的方法,才能准确估计“感兴趣的参数”(parameters of interest),即本例的教育投资回报率β。 4

上海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

上海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上海市和学校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聘任制,坚持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聘约管理的原则。 第二条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强化岗位意识,严格掌握聘任条件,坚持德才兼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目标相结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四条根据《上海市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沪教委人〔2010〕68号),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总编制数和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总数内设置岗位。 第五条学校在教师、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实验技术、图书档案、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等系列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第六条岗位设置坚持总量控制、重点扶持、合理优化和动态平衡原则。 第七条学校根据岗位设置与人员编制管理规定,确定各学院(部门)岗位数,并根据学院(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 第三章聘任条件 第八条应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对于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人员,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人员,或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弄虚作假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不聘任其教师或其他专业技术职务。 三、应聘人员应履行《上海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上大内〔2003〕64号)规定的岗位职责,任现职以来的近五年考核合格。申报应聘的岗位必须有空缺岗位。 四、应聘人员应具备规定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体要求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全国自考计量经济学历年试题及标准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量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列是( ) A.时期数据 B.时点数据 C.时序数据 D.截面数据 2.根据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法规的规定而构造的反映某些经济变量关系的恒等式是( ) A.随机方程 B.非随机方程 C.行为方程 D.联立方程 3.在回归模型Yi=β0+β1Xi+ui 中,检验H0∶β1=0时所用的统计量 )?Var(?11 ββ服从的分布为 ( ) A.χ2(n-2) B.t(n-1) C.χ2(n-1) D.t(n-2) 4.若X 和Y 在统计上独立,则相关系数等于( ) A.-1 B.0 C.1 D.∞ 5.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t Y ? =20+60Xt ,这表明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000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60元 B.减少60元 C.增加20元 D.减少20元 6.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F 检验)时构造的F 统计量为( ) A.F=k)-RSS/(n 1)-ESS/(k B.F=1-k)-RSS/(n 1) -ESS/(k C.F=RSS ESS D.F=ESS RSS 7.已知样本回归模型残差的一阶自相关系数接近于-1,则DW 统计量近似等于( )

C.2 D.4 8.如果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性,则模型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 A.无偏且有效 B.有偏但有效 C.无偏但非有效 D.有偏且非有效 9.假设正确回归模型为Y=β1X1+u,若又引入了一个无关解释变量X2,则β1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 A.无偏但方差增大 B.有偏且方差增大 C.无偏且方差减小 D.有偏但方差减小 10.假设正确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X2+u,若遗漏了解释变量X2,则β1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 A.无偏且一致 B.无偏但不一致 C.有偏但一致 D.有偏且不一致 11.在有限分布滞后模型Yt=0.9+0.6Xt-0.5Xt-1+0.2Xt-2+ut中,短期影响乘数是( ) A.0.2 B.0.5 C.0.6 D.0.9 12.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有两个结构方程都包含相同的变量,则这两个方程是( ) A.恰好识别的 B.过度识别的 C.不可识别的 D.可识别的 13.生产函数是( ) A.恒等式 B.制度方程式 C.技术方程 D.定义性方程 14.如果某个结构方程是恰好识别的,估计其参数可用( ) A.最小二乘法 B.极大似然法 C.广义差分法 D.间接最小二乘法 15.若联立方程模型中的某个方程是不可识别的,则该模型是( ) A.可识别的 B.不可识别的 C.过度识别 D.恰好识别 16.当ρ→0,σ→l时,CES生产函数趋于( ) A.线性生产函数 B.C—D生产函数 C.投入产出生产函数 D.对数生产函数

201X年上海大学882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上海大学882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转换率 2.会计利润率、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3.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外部收益 4.产量缺口和支出乘数 5.持久收入假说 二、简答题 1.运用需求弹性原理分析正常品、低档品、必需品、奢侈品、互补品、替代品以及价格变化与收益变化的关系。 2.比较垄断厂商与寡头厂商决策行为的区别。 3.评价处理外部性的三种方法:庇古税、收费和制定标准。 4.绘出LM 曲线,并指出三个区域的特征及其相应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效果。 三、计算题 1.假设消费者均衡如下图所示横纵轴分别表示X Y 、商品数量,线段AB 是预算线,V 是无差异曲线,e 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已知2x P 元,求:收入、y P 、预算线方 程、e 点的xy MRS 。

2.如某厂商生产函数是0.50.52Q L K =,资本存量K 固定为q 单位,产品价格6P =元,工资率2W =元。 (1)判断该厂商的规模报酬状态。 (2)计算最优劳动雇佣量。 如果该厂商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且与其他厂商面临相同的成本函数:3248C q q q =-+, (3)推测出市场供给函数。 (4)假定市场需求为2000100D P =-,计算市场均衡产量与厂商数目。 3.两寡头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为9008P Q =-,其中12Q q q =+,设两家厂商的边际成 本均为常数100,固定成本为零。 (1)若两厂商无勾结行为并进行竞争,两家厂商均视为对方产量为既定,以此进行决策并达到均衡。计算此时价格和产量。 (2)若甲厂商先做出产量决策,乙厂商视甲厂商为常数,随后作出决策,计算此时价格和产量。 4.假定一定经济体有以下方程: 1500.8C Y =+,11005I r =-,25000.8C Y =+,210010I r =-,3500.75C Y =+,310010I r =- (1)比较1IS 和2IS 的投资利率弹性大小对IS 曲线斜率的影响及其经济含义。 (2)比较2IS 和3IS 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小,对IS 曲线斜率的影响及其经济含义。 再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0.25L Y r =-,物价水平不变 (3)分别写出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和200时的LM 曲线并进行比较。 (4)对于名义货币供给量为200时的LM 曲线若101100r Y ==,,计算货币供给求是否均衡,分析如果不均衡利率如何变化?

2021上海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上海大学考研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考研结束了,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感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人本科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皇家女子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大二开了语言学刚要,深深迷恋上了授课老师(崇拜而已),再加上本就准备考研,so,敲定了语言学这个专业。大二开始各种听考研讲座,买单词书,英语真题,专业课练习册,但也没实质的展开复习。差不多大三开始着手复习,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选定学校】 本来准备直接考本校,这样也容易一些,但老师啊,家长啊,师姐啊,同学啊,都觉得应该拼一拼,毕竟本校也不是很优秀,自己也想要换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上海一直是很向往的城市,但是复旦这种渴望不可及的名校,咳咳,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又不想选师范类学校从一个女儿国到另一个女儿国,再加上上大211的名号很是吸引,所以就选定了它。 【收集信息】 1.人脉。从母校光荣榜上得知有师姐考上了上大这个专业,发动各种力所能及的资源渠道找到了师姐,咨询了诸多考试信息等,非常感谢师姐的帮助! 2.专业课资料。由于官网上参考书目跟所学有出入,赶紧入手了现代汉语钱乃荣版,从师姐介绍的师姐手里购买了真题以及一些她当年考研的复习资料,非常感谢卖资料给我的师姐!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温暖~ 3.分数线。详情参见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4.考研辅导班。跟同学一起听了许多考研讲座,最后选定了一个辅导班,一是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二是学到了许多技巧性的解题方法,三是求一个心理安慰吧。 【英语】 1.单词。这真是我不愿回想的痛……特别不爱背单词,也是背了就忘的体质,上考研班的时候老师就强调六月份之前单词一定要过关,不要贪多去烦心阅读等其他,但是,我还是没打好基础……所以,真是要劝后来人们单词真的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的准备。我当时用的单词书是张剑的黄皮书,据说不是他出的,但我觉得也很好用。仁者见仁了吧~ 2.真题。我是按着考研班老师的方法来做真题的。阅读用他们的技巧性方法

2022年上海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上海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事项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浙江省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量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对两个包含的解释变量个数不同的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比较时,应比较它们的:( ) A.判定系数 B.调整后判定系数 C.标准误差 D.估计标准误差 2.下列样本模型中,哪一个模型通常是无效的?( ) A.C i (消费)=500-0.8I i (收入) B.Q Di (商品需求)=10+0.8I i (收入)-0.9P i (价格) C.Q si (商品供给)=20+0.75P i (价格) D.Y i (产出量)=0.65K 0.6i (资本)L 0.4i (劳动) 3.线性模型Y i =β0+β1X 1i +β2X 2i +μi 不满足哪一假定称为异方差现象?( ) A.Cov(μi ,μj )=0 B.Var(μi )=σ2 C.Cov(X i ,μi )=0 D.Cov(X 1i ,X 2i )=0 4.用一组20个观测值的样本估计模型Y i =β0+β1X 1i +β2X 2i +μi 后,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 β1的显著性作t 检验,则β1显著地不等于0的条件是统计量t 大于等于:( ) A.t 0.1(20) B.t 0.05(18) C.t 0.05(17) D.F 0.1(2,17) 5.由回归直线10i ??Y ?β+β=X i 所估计出来的Y ?值满足:( ) A.Σ(Y i -i Y ?)=1 B.Σ(Y i -i Y ?)2=1 C.Σ(Y i -i Y ?)最小 D.Σ(Y i -i Y ?)2最小 6.判定系数r 2=0.8,说明回归直线能解释被解释变量总变差的:( ) A.80% B.64% C.20% D.89% 7.预测点离样本分布中心越近,预测误差:(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与预测点离样本分布中心的距离无关 8.当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时,参数估计量的方差为:( ) A.0 B.1 C.∞ D.最小 9.加权最小二乘法克服异方差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赋予不同误差的观测点以不同的权数,以提高估计精度,即:( ) A.重视大误差的作用,轻视小误差的作用 B.重视小误差的作用,轻视大误差的作用 C.重视小误差的作用,更重视大误差的作用 D.轻视大误差的作用,更轻视小误差的作用 10.DW 的取值范围是:( ) A.-1≤DW ≤0 B.-1≤DW ≤1 C.-2≤DW ≤2 D.0≤DW ≤4 11.根据20个观测值估计的结果,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DW=2.6,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 得样本容量n=20,解释变量k=1个时,d L =1.20,d U =1.41,则可以判断:( )

2010年上海大学882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2010年上海大学882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边际成本和沉没成本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2.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也就是说,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博弈,他们被关在不同的牢房且无法互通信息,坦白则减轻刑罚,不坦白则从重处理,如果都不坦白则无法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其最终博弈的结果是两者都坦白,囚徒困境说明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 3.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 答:要素种类和数量既定情况下,要素价格高低直接决定了收入水平,个人或家庭按所拥有要素的价格获得相应的报酬,这种获得报酬的方式称为收入功能分配。 规模分配只表示个人家庭与其总收入的关系,而不考虑取得收入的方式。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称为收入规模分配。 4.存量和流量 答:存量表示某一时点上的变量称为存量,如家庭的存款量、企业的资本量、一国的货币量等。 流量表示某一时期的变量称为流量。如家庭的收入量、企业的投资量,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等。 5.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答: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 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公式表示为 1 1 I k b = - ,其中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它表明政 府支出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公式表示为 1 1 G k b = - ,其中b表示边际消费 倾向。 6.财政自动稳定器和挤出效应 答:财政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各大学经济学考试科目

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参考书目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01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吴树青中国经济出版社 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雎国余群众出版社 03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吴树青中国经济出版社 04 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顾问) 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 05 政治经济学(全二册) 谷书堂陕西人民出版 06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07 微观经济学张元鹏中国经济出版社 08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人民大学出版社 09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斯诺东商务印书馆 10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理论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 3全球视觉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拉雷恩上海人民出版社 4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宏观经济学霍尔泰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802经济学综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新增) 清华大学 845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黎诣远 《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多恩布什与费希尔 《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中央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 微观经济学(第6版)[美]罗伯特·平狄克,王世磊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宏观经济学(第8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等著;王志伟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西方经济学(第4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专业英语(经济类),不指定参考书

2017年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一)

2017年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 2017年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汇总 1、费里希(R.Frish)是经济计量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2、经济计量学与数理经济学和树立统计学的区别的关键之点是“经济变量关系的随机性特征”。 3、经济计量学识以数理经济学和树立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的交叉科学。它以客观经济系统中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用数学模型方法描述具体的经济变量关系,为经济计量分析工作提供专门的指导理论和分析方法。 4、时序数据即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 5、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列。 6、对于一个独立的经济模型来说,变量可以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被认为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由模型自身决定的;外生变量被认为是非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在模型之外决定的。 7、对于模型中的一个方程来说,等号左边的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等号右边被称为解释变量。在模型中一个方程的被解释变量可以是其它方程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一定是模型的内生变量,而解释变量既包括外生变量,也包括一部分内生变量。

8、滞后变量与前定变量。有时模型的设计者还使用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在计量经济学中将这样的变量程为滞后变量。滞后变量显然在求解模型之前是已知量,因此通常将外生变量与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 9、控制变量与政策变量。由于控制论的思想不断渗入经济计量学,使某些经济计量模型具有政策控制的特点,因此在经济计量模型中又出现了控制变量、政策变量等名词。政策变量或控制变量一般在模型中表现为外生变量,但有时也表现为内生变量。 10、经济参数分为:外生参数和内生参数。外生参数一般是指依据经济法规人为确定的参数,如折旧率、税率、利息率等。内生参数是依据样本观测值,运用统计方法估计得到的参数。如何选择估计参数的方法和改进估计参数的方法,这是理论经济计量学的基本任务。11、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系统应当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以理论分析作先导;第二模型规模大小要适度。 12、联立方程模型中的方程一般划分为:随机方程和非随机方程。随机方程是根据经济机能或经济行为构造的经济函数关系式。在随机方程中,被解释变量被认为是服从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且假设解释变量是非随机变量。非随机方程是根据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法规的规定而构造的反应映某些经济变量关系得恒等式。 13、所谓经济计量分析工作是指依据经济理论分析,运用经济计量模型方法,研究现实经济系统的结构、水平、提供经济预测情报和评价经济政策等的经济研究和分析工作。

上海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现代经济学考试试题答案

上海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答案部分 招生专业:商业经济考试科目: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1.恩格尔曲线(Engle Curve):表明一种商品需求量与总收入关系的曲线。因为普鲁士经济学家恩斯特·恩格尔首先系统地研究了这种关系,这条曲线称之为恩格尔曲线。根据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建立如图所示的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未必是直线。一些奢侈品(如商品2)的需求增长要比收入增长的速度快,而一些必需品(如商品1)的增长却比收入的增长慢。曲线的精确形状决定于人们对商品1和2的偏好,并且决定于人们在有更多的收入时对商品1和2的消费会如何变化。 2.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与私人物品相对应,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公共物品既可以提供正的外部效应,如路灯可以使许多夜行人受益;也可以提供负的外部效应,由工业生产排污造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地球上每一个人。 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4)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严格具有上述四个特征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全具备上述特征的产品,被称为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由国家制造并由国家提供,但又不完全属于公共产品,因为在使用和消费这类物品时,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或付出代价。从这一点看,它又与私人产品有相同之处。例如,城市公园就是由国家建造并提供的,但顾客去公园游览时须先买门票方可入内,即在消费时付出了代价。总之,准公共物品同时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点。 3.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才是真正的失业。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把存在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称为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要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加强经济干预,维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和一国经济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的均衡。 4.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其含义是: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

2019年上海大学考博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上海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公布。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全国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 ) A.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B.管理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C.管理学、会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D.经济学、会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2.有关经济计量模型的描述正确的为( ) A.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 B.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C.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D.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 述 3.系统误差是由系统因素形成的误差。系统因素是指( ) A.那些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显著,作用方向稳定,重复试验也不可能相互抵消的因素 B.那些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显著,作用方向不稳定,重复试验也不可能相互抵消的因素 C.那些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显著,作用方向不稳定,重复试验相互抵消的因素 D.那些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显著,作用方向稳定,重复试验可能相互抵消的因素 4.回归分析的目的为( ) A.研究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依赖关系 B.研究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 C.研究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依赖关系 D.研究解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5.在X与Y的相关分析中( ) A.X是随机变量,Y是非随机变量 B.Y是随机变量,X是非随机变量 C.X和Y都是随机变量 D.X和Y均为非随机变量 6.随机误差项是指( ) .

1997年上海大学(whu)现代经济学考研试题答案

上海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亦称凯恩斯陷阱,Keynesian Trap) 二、简述题(21分) 1.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异同。 2.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 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三、分析题(12分) 1.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又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 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价格会上涨,收入会增加。对这两种说法你有何评价? 2.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不会在其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部分进行生产? 四、计算题(12分) 1.某消费者每月收入120元,全部用在X和Y两种商品的消费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是2元,Y的价格是3元。计算: (1)效用最大化时X与Y的购买量 (2)货币的边际效用与最大总效用 2.假定在一个简单经济中,家庭的自主性消费为9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可支配收入(Yd)占国民收入的75%,政府支出G为200亿元,投资I为250亿元,净出口函数(X -M)=200-0.1Y,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政府支出增加20亿元后的均衡国民收入与政府支出乘数。 (3)当(2)中政府支出的增加来自税收的增加时(即政府增加20亿元开支的同时相应地增加同量的税收)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平衡预算乘数。 五、论述题(40分) 1.什么是商品生产的外部性(外部影响)?认识商品生产的外部性有何现实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认识。 答案部分 上海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选择生产要素的某种用途,而必须放弃的其他 用途所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一个社会在任何一个时期内,它的资源的供给量总是相当固定的,或者说总是一个有限的量,而决不可能同时生产 它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 代价。 机会成本可以用实物量表示,也可以用价值量表示。但机会成本不是一般会计人员传 统的成本概念,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利用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机会成本说明,要把 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用于最有利的地方,或者说在使用某种资源时应该是各种用途中最优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练习题

(A)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思考题: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答: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科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认识方法,它贯穿于科学的整个过程。科学研究方法论则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一门思维科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具有反思性、普适性、经济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答: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首先,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其次,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再者,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最后,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思考题: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应做到: (1)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因为它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备的方法论。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辩证法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切忌拿来主义,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有现实的对象性基础和实践性条件,而对象世界、人的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想保持并发展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就必须使其与对象的发展演变保持同步的更新。 (B)简答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需对你的立场进行展开说明。)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你如何理解?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需对你的立场进行展开说明) 答: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客观性所决定的。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 此外,作为检验理论是非实践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要追本溯源。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对实践检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总的来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凡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纠正;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既要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你如何理解? 答:这句话可以总结为,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对“改变世界”的推崇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这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握了整个世界以后就起来反对现象世界。这里的反对既不是逻辑的反对,也不是道德的反对,而是“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因为“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就是在这种实际的批判中实现哲学的世界化或在现实中实现哲学。 其次,这也是马克思从事意识形态批判的需要。意识形态批判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突出的特点,这也正是其真正的优势之所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实践哲学是区别于其他实践哲学的。它提出了不同的实践范式,既反对形而上学的理论至上观,也反对了实用主义之理论与实践的完全和一观。 最后,马克思之所以推崇“改变世界”,是正确揭示人的本质的诉求。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存在及其本质乃是生成着的,这种生成性只有通过改变世界的实践本身对人的存在的塑造才能被表现出来并得到确证。就此而言,实践乃是哲学把握人的本质的唯一可能的视野和途径。这样,马克思就同过去的实践哲学家们区别了开来,这也是马克思哲学不同于也优越于以往哲学的地方。 (C)一、思考题: 1.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人的生命就像牛或昆虫的生命一样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吃饭、睡觉、活过一段时间、生殖,别的动物也是如此,生命没有任何最终的目的。你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来分析和反驳这种观点? 答:这段话引自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开篇,其观点从整体上颇显片面,首先人存在是有价值的,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一个人,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态度,或者将决定了你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其中隐藏着传统关于主观客观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明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意义,而非像动物一样。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2. 如何理解“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答:题中所阐述的主要是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相互作用为基础,进一步表现了人与自然通过对象性关系建立起来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都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实践活动实现的。 其中,第一句话说明的是人的感觉意识的存在,是要以某个具体的参照物来说明抽象的感觉存在。人的感觉和感觉的人性是要通过它的具体对象而表现出它的存在,是随着人类社会出现而出现的。而第二句则是从五官感觉跟实践的关系出发,这里讲的感觉应该是社会中人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有别于动物的意识的。它是人类不断实践过程中形成,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是以往所有实践的总结和积累。 二、案例题: 1. 请举例说明对下段话的理解“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答:空想社会的灭亡及苏联解体等都充分论证了上述观点,在资本主义尚未完全发展的时代,强行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行不通的,而资本主义又终将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下,其取代资本主义又是一个曲折蛮长的历史过程,却是必然的历史走向。现今社会里就存在是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相信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是社会主义,之所以现在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可以与资本主义并存,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能够容纳的全部生产力没有完全爆发出来。 (D)一、概念题 1. 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 答: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二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而言是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则是经济基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这样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推动着人类社会从较低级向较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由此可见,“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三、案例题 1. 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请用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来解释。 答:这句话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其所创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表述。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与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竖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三)社会、政治,乃至精神生活属于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的领域。按照这个科学的理论,政治、精神都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属于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意识的领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