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实验六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及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目的】

1.基本掌握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的分级,胸片分区、分带;典型矽结节的显微镜下形态观。

2.了解认识小阴影的分类及相应符号、密集度,尘肺X线诊断的基本记录。

【实验内容及原理】

1.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2. 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器材及实验准备要求】

(一)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要求

1. 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1985,标准片光盘GBZ70—2002)。

2. 显微镜;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正常肺组织切片。

3. 阅片机或和多媒体教室。

(二)实验耗材(含实验药品、动物等)

(三)实验准备要求

1. 每实验室一套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1985);一台阅片机。

2. 每实验室一套:2台显微镜;一张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一张正常肺组织切片。

3. 多媒体教室;标准片光盘GBZ70—2002。

【方法和步骤】

内容一: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一、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一)无尘肺(代号O)

1. O: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2. O+: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者。

(二)一期尘肺(代号Ⅰ)

1. 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 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 个肺区。

(三)二期尘肺(代号Ⅱ)

1. Ⅱ: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

影,分布范围达到4 个肺区。

2. Ⅱ+: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定为“Ⅲ”者。

(四)三期尘肺(代号Ⅲ)

1. 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 mm , 短径不小于10 mm 。

2. 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的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二、肺区及带的划分

1. 肺区划分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将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区,总共六个肺区。

2. 肺带划分按肺野内1/3部分、中1/3部分、外1/3部分,将两侧肺野分成内、中、外三带。

三、大、小阴影的划分

1. 小阴影是指直径或宽径不超过10 mm的阴影。

2. 大阴影是指最长径10 mm以上的均匀而致密的团块状阴影。

四、标准片记录符号及其含义见表1

表1 小阴影在标准片中的记录符号

小阴影

大小(mm)

<1 1~3 3~10

类圆形(直径)p q r 不规则形(宽径)s t u 五、小阴影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数量。分为三级,参见标准片。

(一)类圆形小阴影

1. 1级:一定量的、肯定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清晰可见。

2. 2级: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3. 3级:很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部分或全部消失。

(二)不规则形小阴影

1. 1级:相当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2. 2级:多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通常部分消失。

3. 3级:很多量的不规则小阴影,肺纹理通常全部消失。

六、不够定为“Ⅲ”的大阴影

1. 小阴影聚集,尚未形成均匀致密的块状影。

2. 大阴影出现尚未达到2cm×1cm。

3. 出现“斑片条”或“发白区”。

七、胸膜改变

1. 尘肺可有不同程度胸膜增厚、粘连及钙化等改变。

2. 胸膜斑系指厚度大于3mm的局限性胸膜增厚。

3.“蓬发心”、“胸膜斑”遇Ⅰ+、Ⅱ+ 时可加半期。

八、附加代号

bu 肺大泡ca 肺癌cp 肺心病cv 空洞

ef 胸腔积液em 肺气肿px 气胸es 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pc 胸膜钙化pt 胸膜增厚rp 类风湿性尘肺tb 活动性肺结核

内容二: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显微镜低倍镜下)

1. 早期矽结节:为细胞性结节,胶原纤维细而疏松,间有大量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结节愈成熟,胶原纤维愈粗大密集,细胞成分愈少。

2. 典型矽结节:胶原纤维发生玻璃样变(透明性变),由多层呈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中心或偏侧有一闭塞的小血管或小支气管,整个结节似葱头状。

【实验结果】

1. 对我国尘肺诊断分级有进一步认识,对三级尘肺有较深印象。

2. 对矽肺肺组织病理改变中的矽结节有感性认识。

【注意事项】

1. 尘肺X线诊断分期适合于所有尘肺。

2. 显微镜使用时小心勿损坏切片。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为示教性质,不用书写实验报告。

【思考题】

1、三期尘肺诊断的基本要求?

2、典型矽结节镜下观是?

尘肺病综合诊疗规范

尘肺病综合诊疗规范 尘肺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双肺的进行性纤维化,这种纤维化即使脱离作业的接触环境也仍然处于进展中。尘肺病主要包括矽肺、石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铝尘肺、铸工、陶工、电焊工、煤工及其他尘肺13种。 一、诊断标准 参照我国目前实施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 射线前后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二、住院标准 1、有接尘史,可疑尘肺,需要明确诊断者。 2、尘肺病人的医学康复治疗。单纯尘肺无并发症,尘肺合并肺结核、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尘肺合并肺心病等患者,需定期康复治疗。 3、尘肺并发症急性加重。尘肺合并:上、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栓塞、气胸、活动性肺结核、肺癌、咯血等急性情况,需紧急住院者。 三、住院时间 1、尘肺病医学康复治疗:住院时间依据伤残等级及患者当时病情而定,1-3个月不等,一般不超过6个月。 2、尘肺并发症急性加重治疗:住院时间根据当时病情,已到出院时间,但病情仍不稳定者,需延长住院时间。 四、入院后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检查、血型、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五项、血液流变学、胸片(包括高千伏胸片以及DR胸片)、胸部CT、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B超。 2、选择性检查:痰细菌培养+药敏、血气分析、心脏彩超、痰查癌细胞、痰查抗酸杆菌、PPD试验、血结核抗体、血铜蓝蛋白、降钙素原检测、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免疫学检查: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抗核抗体谱等,特别是有并发症时应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检查。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实验六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及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目的】 1.基本掌握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的分级,胸片分区、分带;典型矽结节的显微镜下形态观。 2.了解认识小阴影的分类及相应符号、密集度,尘肺X线诊断的基本记录。 【实验内容及原理】 1.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2. 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器材及实验准备要求】 (一)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要求 1. 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1985,标准片光盘GBZ70—2002)。 2. 显微镜;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正常肺组织切片。 3. 阅片机或和多媒体教室。 (二)实验耗材(含实验药品、动物等) 无 (三)实验准备要求 1. 每实验室一套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1985);一台阅片机。 2. 每实验室一套:2台显微镜;一张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一张正常肺组织切片。 3. 多媒体教室;标准片光盘GBZ70—2002。 【方法和步骤】 内容一: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一、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一)无尘肺(代号O) 1. O: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2. O+: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者。 (二)一期尘肺(代号Ⅰ) 1. 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 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 个肺区。 (三)二期尘肺(代号Ⅱ) 1. Ⅱ: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

影,分布范围达到4 个肺区。 2. Ⅱ+: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定为“Ⅲ”者。 (四)三期尘肺(代号Ⅲ) 1. 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 mm , 短径不小于10 mm 。 2. 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的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二、肺区及带的划分 1. 肺区划分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将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区,总共六个肺区。 2. 肺带划分按肺野内1/3部分、中1/3部分、外1/3部分,将两侧肺野分成内、中、外三带。 三、大、小阴影的划分 1. 小阴影是指直径或宽径不超过10 mm的阴影。 2. 大阴影是指最长径10 mm以上的均匀而致密的团块状阴影。 四、标准片记录符号及其含义见表1 表1 小阴影在标准片中的记录符号 小阴影 大小(mm) <1 1~3 3~10 类圆形(直径)p q r 不规则形(宽径)s t u 五、小阴影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数量。分为三级,参见标准片。 (一)类圆形小阴影 1. 1级:一定量的、肯定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清晰可见。 2. 2级: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3. 3级:很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部分或全部消失。 (二)不规则形小阴影 1. 1级:相当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2. 2级:多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通常部分消失。 3. 3级:很多量的不规则小阴影,肺纹理通常全部消失。 六、不够定为“Ⅲ”的大阴影 1. 小阴影聚集,尚未形成均匀致密的块状影。 2. 大阴影出现尚未达到2cm×1cm。 3. 出现“斑片条”或“发白区”。 七、胸膜改变

尘肺病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5906—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因此,尘肺诊断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1986年颁布的《尘肺的X线诊断》(GB5906—1986)是本标准的第一版本。标准执行10多年来对我国尘肺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某些分期基线较高;有些影象学术语不规范;随着X射线影象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新的技术对过去X射线平片的一些影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标准片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86年研制的诊断标准片在表达内容上不够准确,在技术上已落后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高仟伏技术。1997年6月16日发布的GB5906—1997版本仅对1986年版本的附录B和附录D作了修订,删去了附录C。没有对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因此,根据有关标准修订的规定,对本标准提出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a)标准名称改为“尘肺病诊断标准” b)密集度分级和ILO分类接轨,采用四大级和十二小级分级(附录B); c)在附录B中提出了总体密集度的判定方法; d)附录B中增加了小阴影形态和大小的记录方法; e)在附录B中删除了“斑片条”、“发白区” f)在附录B中对胸膜斑有更明确的规定; g)增写了附录F(标准的附录)《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h)研制了尘肺诊断高仟伏标准片,增加了表达小阴影标准密集度的组合片。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E、F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市职业病医院、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尘肺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nemoconioses GBZ70-2002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 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x线拍片规范

胸部X线片操作规范 1、目的 规范X线检查操作。 2、范围 适用于X线诊断检查工作。 3、职责 X线检查岗位人员做好检查记录并出具报告,同时做好仪器设备的适用和维护记录,科室负责人负责X线检查报告的审核。 4、工作程序 4.1 X线机操作 4.1.1 熟悉X线机说明书,了解机器工作原理。 4.1.2 了解各种开关键功能严防非需要曝光。 4.1.3 开启机器电源、待机器自检功能正常后使用。 4.1.4 如机器有故障,立即关闭电源,向领导汇报,待专业人员维修后方可使用,并作好故障及维修记录。 4.1.5 下班前关闭所有机器电源,做好清洁卫生。 4.2 透视操作 4.2.1 仔细阅读会诊单,根据会诊单的要求,嘱咐受检者站在指定位臵,危重病员如需要可行卧位透视。 4.2.2 移动机器到相应位臵。 4.2.3 间歇式接通透视开关进行透视,尽量减少受检查照射剂量。 4.2.4 全面和局部按一定顺序进行,不漏掉应检查部位。 4.2.5 发现病灶行缩小光圈和利用摇篮或手动转动体位仔细判读完毕。 4.2.6 作出最可能疾病诊断或建议作进一步检查。 4.2.7 嘱受检查者去临床医师处接受诊治。 4.3普通摄片

4.3.1 在机器工作正常情况下进行 4.3.2 仔细阅读会诊单,根据会诊单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体位。 4.3.3热情接待病员,耐心向受检者解释方法和注意事项,除去需检查部位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工作仔细认真,投照前时必须做到三查十对。 4.3.3.1 查申请单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及摄影号。 4.3.3.2 查病人,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确定胶片大小及数量。 4.3.3.3 查摄影条件,核对摄片参数,如KV、mA、s等要求尽量小的曝光条件,达到最佳影像图像能准确反应所有信息。 4.3.4摆正位臵,防止重拍等造成受检者不必要的超或多剂量照射,致身体损害的放射事故。 4.3.4.1 位臵摆法:患者面向胸片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头部稍向后仰,将下颌放于暗盒上缘,暗盒上缘超出双肩。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旋紧靠暗盒,使两侧肩胛骨分开,不至与肺部重叠。两肩尽量放平,不可高耸,使锁骨成水平位,肺尖部就不致被锁骨影像所遮盖。如患者不能做到上述姿势,可嘱其抱住胸片架。女性患者如有辨子,应结于头上,以免将辨子的阴影投射在胶片上而引起误诊。 4.3.4.2 心线:对准第四胸椎,与暗盒垂直射入。 4.3. 5.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使肺内空气增加,加强病灶对比度,同时膈肌也下降,肺野显示更大。亦可平静呼吸下曝光。尽量使用高KV,低MA,短时间瞬间曝光。 4.3.6 摄片完毕,填写好各种记录,并告知受检者何时取结果。 4.3.7 将曝光后的暗盒送交洗片工序。 4.4胸部X线高仟伏摄片操作程序 在遵循 4.3普通摄片程序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4.4.1、用胶片:36英寸*36英寸(14*14)直放。 4.4.2、须使用高比值滤线器:以16:1者为最适宜。 4.4.3、焦—片距:180—200cm。 4.4.4、位臵摆法:患者面向胸片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1] 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1] 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障(含放射性白障、三硝基甲苯白障)[1]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1]

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实验六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及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目的】 1 ?基本掌握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的分级,胸片分区、分带;典型矽结节的显微镜下形态观。 2?了解认识小阴影的分类及相应符号、密集度,尘肺X线诊断的基本记录。 【实验内容及原理】 1.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2. 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器材及实验准备要求】 (一)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要求 1. 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 —1985,标准片光盘GBZ70 —2002)。 2. 显微镜;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正常肺组织切片。 3. 阅片机或和多媒体教室。 (二)实验耗材(含实验药品、动物等) 无 (三)实验准备要求 1. 每实验室一套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 —1985); 一台阅片机。 2. 每实验室一套:2台显微镜;一张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一张正常肺组织切片。 3. 多媒体教室;标准片光盘GBZ70 —2002。 【方法和步骤】 内容一: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一、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一)无尘肺(代号O) 1. O: 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2. O+: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二)一期尘肺(代号I) 1. I: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 I + :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 影,分布范围达到 4个肺区。 (三)二期尘肺(代号n ) 1. n :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 影,分布范围达到 4个肺区。 2. n + :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 阴影, 但尚不够定为“川”者。 (四)三期尘肺(代号川) 1. 川: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 20 mm,短径不小 于10 mm 。 2. 川+: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的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二、肺区及带的划分 1. 肺区划分 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将每侧肺野各分 为上、中、下三区,总共六个肺区。 2. 肺带划分 按肺野内1/3部分、中1/3部分、外1/3部分,将两侧肺野分成内、 中、 外三带。 三、 大、小阴影的划分 1. 小阴影是指直径或宽径不超过 10 mm 的阴影。 2. 大阴影是指最长径 10 mm 以上的均匀而致密的团块状阴影。 四、 标准片记录符号及其含义 见表1 五、小阴影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数量。分为三级,参见标准片。 (一) 类圆形小阴影 1. 1级:一定量的、肯定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清晰可见。 2. 2级: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3. 3级:很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部分或全部消失。 (二) 不规则形小阴影 1. 1级:相当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2. 2级:多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通常部分消失。 3. 3级:很多量的不规则小阴影,肺纹理通常全部消失。 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 2级的小阴 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 3级的小阴 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国发〔1987〕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保护职工健康,消除粉尘危害,防止发生尘肺病,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2条本条例适用于所有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3条尘肺病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人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第4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在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5条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卫生等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所属企业的尘肺病防治规划,并督促其施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乡镇企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指导乡镇企业对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第6条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粉尘作业场所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章防尘 第7条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第8条尘肺病诊断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粉尘浓度卫生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 第9条防尘设施的鉴定和定型制度,由劳动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运行或者拆除防尘设施。 第10条防尘经费应当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经费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11条严禁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中、小学校各类校办的实习工厂或车间,禁止从事有粉尘的作业。 第12条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教育职工按规定和要求使用。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第13条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设计任务书,必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产。 第14条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又未积极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时,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尘肺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尘肺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一、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二、致残等级 1、一级: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职业性肺癌伴肺功能重度损伤。 2、二级: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Ⅱ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尘肺Ⅲ期伴活动性肺结核;职业性肺癌或胸膜间皮瘤。 3、三级:尘肺Ⅲ期;尘肺Ⅱ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4、四级:尘肺Ⅱ期;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Ⅰ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5、五级:尘肺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六级:尘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三、X线胸片 1、无尘肺(0):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2、一期尘肺(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3、二期尘肺(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

4、三期尘肺(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四、治疗原则 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 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医学影像科检查经过流程及其操作技巧规范标准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 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 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 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 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 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 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 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 片体位(平台或立式)。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 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 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 的时间和地点。

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与《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相比,本次修订 主要修改有: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将接触石棉粉尘 者出现胸膜病变后的分期纳入诊断分期中;取消了“观察对 象”及有关内容;对尘肺诊断标准片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增加 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作为尘肺 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字X射 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来规范DR摄影技术。 二、增加DR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 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DR技术亦在我国迅速发展,近年 该项技术已基本覆盖全国。DR摄影的优点为:操作简便,

胸部X线片读片——24个字母

胸部X线片系统读片原理

A(Airway)气道在胸上部,看它是否居中,脊柱是否直线经过,气管有无移位,有无纤维组织牵拉使肺容积缩牵、过度充气及压迫。有无支气管气管巨大症,肺叶开口压迫、狭窄、隆突受压等支气管肺癌征象。 B(Bone)肋骨距是否某侧缩窄,肋骨有无缺损,如第一肋骨上缘缺损,有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第7~9肋骨下缘缺损示主动脉狭窄,见于儿童先天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可见左肋下缘缺损。咳嗽所致骨折,可见于6~9肋,第7肋腋后线可见叉形肋。鸽胸与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相关,也见于儿童哮喘症或脊柱侧凸严重时伴通气功能降低者。骨脱钙可见于类固醇治疗患者、老年、肾病、或其他代谢病者。 C(Cor)心脏右缘有两弓,左缘有四弓。右两弓消失见于漏斗胸、右中叶萎缩、肺炎。形状变化或心脏扩大,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D(Diaphragm)膈肌右高于左半个肋间隙,一侧高,考虑胸部肿瘤、纤维组织牵拉、膈下脓肿。半侧膈肌升高考虑外伤、中风、颈部感染或肿瘤、肺炎或放射治疗后。右侧可见膈肌伴弯刀征。医学.教育网原。创 E(Esophagus)食管位于气管右,若有空气液面,考虑食管不能松驰或狭窄。 F(Fissures)肺裂将各肺分为各叶,左右各有一斜裂,右侧有横裂,斜裂下端止于膈肌,决不止于前胸壁,有异常时示有病变。 G(Gastric bubble)胃泡在左侧,若在右,考虑内脏转位,胃泡不见,考虑食管不能松驰。胃泡在心右可能为膈疝。 H(Hila)肺门移位示肺部分萎缩、过度充气等,肺门区扩大可能是肺癌转移、肺内感染、免疫疾病或结节病。 I(Interstitium)间质性浸润分两型,间质型看上部心前区,下部可因妇妇女乳房影加重。肺泡型浸润,因肺泡灌注水、脓、血或蛋白质样物质,见于Goodpasture氏征、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鳞状上皮脱落间质性肺炎等。观察咳出物对鉴别诊断有用。医学教。育网原.创 J(Junction lines)连接线是垂直的,仅见于纵膈,有右脊柱旁、右主动脉旁、右心旁线,左脊柱旁、左主动脉旁、左心旁线,前后连接线等,一般看不见。若看见或突出时,为有块状病推移。 K(Kerley`s lines)克氏线原来只有B线,现又有A、C线,克多B线在肺周边底部,为1mm宽,1~2cm长,短而直的水平线,由胸膜面来,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征。其他线尚有争论。 L(Lobes)肺叶萎陷为支气管阻塞结果,可因内生肿块、结核缩窄、支气管外伤断裂、淋巴结或心脏扩大压迫,或粘液栓塞等造成肺萎陷。有右中叶综合征,有时见于哮喘症或其他变态反应病,有肺裂移位、膈肌上升、气管偏移、心脏向右、肋间隙缩窄、代偿性过度充气、肺门移位。右上叶萎陷时,横裂向上,全叶向纵隔旁。 左上叶萎陷,移向前,主动脉结消失。舌叶萎陷左心界消失,左下叶下半部移向前。右下叶萎陷,移位向下向左向内向脊柱,右心缘可见。左下叶萎陷移位方向如右下叶,左心缘看得清楚,Felson氏称为“象牙心”,从心看不见肺纹理,并为白色心影。 M(Mediastinum)纵隔为胸腔的一部分,现于两肺之间,其中有心、大血管、迷走神经、膈神经、肺门淋巴结和其它脂肪垫等。分为前、中、后纵隔,每部分都有几种器官存在,纵隔中某项组织长大或肿块损害,可作为诊断线索。空气入纵隔,称纵隔气肿。 N(Nodules)结节有良性、恶性两种,直经小开1cm或有钙化点,多为良性,1~6cm结节多为恶性。结节1~6cm,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者为钱币病灶。如有旧片,应比较以定结节是否长大,长大者多为恶性。若为组织包浆菌病灶,为良性。结节有时见空洞,常为鳞状上皮癌、结核球、球状孢子菌病、Wegener氏肉芽肿等。有时空洞内有霉菌菌落形成的

尘肺病基本常识

尘肺病基本常识 尘肺病是指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它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在公元10 世纪北宋年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尘肺是我国的职业病中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尘肺病约占职业病患者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二。当粉尘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之后,人体通过鼻腔滤尘、气管粘膜分泌物、支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伴随粘液往外移动运送出去,并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体外。人体通过自身的滤尘、运送和吞噬防御清除功能,可将97%-99%的粉尘排出体外,只有1% -3%的尘粒沉积在体内,进入肺组织中的尘粒多数在直径5 微米以下,其中进入肺泡的主要是2 微米以下的尘粒。但是人体对粉尘的清除作用是有限度的,长期吸人大量粉尘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1?7?1?7?1?7平衡,清除功能受损,而使粉尘在呼吸道内过量沉积, 损伤呼吸道的结构,导致肺组织损伤,造成肺组织纤维化。尘肺患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肺部体征和X 射线检查也常无特异表现,所以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病变发展,临床症状也逐渐明显,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和气短。尘肺的诊断和分期要 依靠胸部X 线高仟伏摄影,主要是通过X 线摄影反映患者肺部的2 病理改变。通过胸部X 线高仟伏摄影,可观察到患者的两肺可以产生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患者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的发展会逐渐影响呼吸机能以及其他器官的机能。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尘肺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矽肺的诊断主要依据职业史和X 线检查。职业史主要包括工种、工龄、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以及生产状况、防护措施?1?7?1?7 个人防护措施等。X 线检查,主要是X 线胸片表现,这是我国目前诊断矽肺的主要依据。其具体标准分为:无尘肺(代号0)、一期尘肺(代号Ⅰ)、二期尘肺(代号Ⅱ)、三期尘肺(代号Ⅲ)。尘肺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为主。尘肺一旦确诊就应调离粉尘作业场所,严重的应安排休息和疗养;加强营养,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减轻痛苦;积极 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早期得到诊断,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可延缓病程进展, 延长患者寿命。控制尘肺病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生产经营者、组织者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积极采取"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即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加强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加强防尘管理、加强防尘宣传教育、加强健康检查)综合防尘措施,将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尽可能降 3 到容许范围内,定期作好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以保障作业者的身体健康。 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或肺部疾病。我国的《职业病目录》列入了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共计13 种,现简介如下: 一、矽肺:矽肺是由于作业人员长期大量吸人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为主,进而影响肺功能,导致全身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一种疾病。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各类矿石中都含有各种形态的石英(含二氧化硅)。接触矽尘作业的主要工种主要有①?1?7?1?7矿业的凿岩工、放炮 工、支柱工、运输工及煤矿的岩石掘进工等;②开山筑路、隧道和涵洞的风钻工、爆破工等;③钢铁冶金业的原料破碎工等;④机械制造业的翻砂、清砂、喷砂工等;⑤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12-29 一、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与《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相比,本次修订主要修改有: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将接触石棉粉尘者出现胸膜病变后的分期纳入诊断分期中;取消了“观察对象”及有关内容;对尘肺诊断标准片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增加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作为尘肺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来规范DR摄影技术。 二、增加DR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DR技术亦在我国迅速发展,近年该项技术已基本覆盖全国。DR摄影的优点为:操作简便,实时显示数字图像,成像速度快,检查效率高;动态范围广,优片率高;X线转换效率高,辐射剂量小;数字化图像易于传输、保存等。目前《国际劳工组织(ILO)尘肺X线影像国际分类法》(2011修订版)中认可使用DR技术;日本厚生劳动省已于2007年11月批准,符合一定摄片条件的采用平板探测器技术的DR胸片可用于尘肺病的诊断;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已于2011年推出相关诊断指南。但我国仍以传统高千伏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很

多医疗机构已配置DR摄影系统,淘汰或者没有配置普通高千伏X射线机,导致不能承担尘肺病诊断工作。为适应医学放射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DR使用的现状,决定对《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进行修订,主要是增加DR 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三、在拍摄DR胸片时应注意的问题 符合尘肺诊断要求的胸片应该有适当的影像密度、恰当的影像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和较少的影像噪声。DR胸片也应达到这一要求,并与高千伏胸片有良好可比性。鉴于数字影像的可修饰性,图像处理参数应在拍摄胸片之前设定,不允许对DICOM格式的影像文件进行图像处理。具体的技术要求可以看标准的附录F“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 四、尘肺病诊断标准片的变化 课题组在近千张备选胸片中选出3张DR胸大片,补充入现有标准片,作为拍摄DR胸片的参考,对部分组合片作了局部调整。因此修改后的标准片由7张组合片和19张全肺大片组成,共26张。 五、取消观察对象的原因,取消观察对象后原有的观察对象的处理 本次修订根据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取消了观察对象。对依据原标准确定为观察对象的,

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实验六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及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目的】 1.基本掌握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的分级,胸片分区、分带;典型矽结节的显微镜下形态观。 2.了解认识小阴影的分类及相应符号、密集度,尘肺X线诊断的基本记录。 【实验内容及原理】 1、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2、矽结节病理切片境下观(示教)。 【实验器材及实验准备要求】 (一)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要求 1、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1985,标准片光盘GBZ70—2002)。 2、显微镜;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正常肺组织切片。 3、阅片机或与多媒体教室。 (二)实验耗材(含实验药品、动物等) 无 (三)实验准备要求 1、每实验室一套我国尘肺诊断标准片(1/4胸片GBZ70—1985);一台阅片机。 2、每实验室一套:2台显微镜;一张矽肺肺病理组织切片;一张正常肺组织切片。 3、多媒体教室;标准片光盘GBZ70—2002。 【方法与步骤】 内容一:尘肺X线诊断标准片阅片示教 一、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一)无尘肺(代号O) 1、O: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2、O+: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者。 (二)一期尘肺(代号Ⅰ) 1、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 4 个肺区。 (三)二期尘肺(代号Ⅱ) 1、Ⅱ: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

分布范围达到 4 个肺区。 2、Ⅱ+: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定为“Ⅲ”者。 (四)三期尘肺(代号Ⅲ) 1、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 mm , 短径不小于10 mm 。 2、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的面积的总与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二、肺区及带的划分 1、肺区划分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将每侧肺野各分 为上、中、下三区,总共六个肺区。 2、肺带划分按肺野内1/3部分、中1/3部分、外1/3部分,将两侧肺野分成内、中、 外三带。 三、大、小阴影的划分 1、小阴影就是指直径或宽径不超过10 mm的阴影。 2、大阴影就是指最长径10 mm以上的均匀而致密的团块状阴影。 四、标准片记录符号及其含义见表1 表1 小阴影在标准片中的记录符号 小阴影 大小(mm) <1 1~3 3~10 类圆形(直径) p q r 不规则形(宽径) s t u 五、小阴影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数量。分为三级,参见标准片。 (一)类圆形小阴影 1、1级:一定量的、肯定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清晰可见。 2、2级: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3、3级:很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部分或全部消失。 (二)不规则形小阴影 1、1级:相当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2、2级:多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通常部分消失。 3、3级:很多量的不规则小阴影,肺纹理通常全部消失。 六、不够定为“Ⅲ”的大阴影 1、小阴影聚集,尚未形成均匀致密的块状影。 2、大阴影出现尚未达到2cm×1cm。 3、出现“斑片条”或“发白区”。 七、胸膜改变

影像诊断原则

影像诊断原则、方法与步骤 2016-08-31 王悦1fthw...转自龙飞杜鹃窝 修改 微信分享: 医学影像诊断包括X线、CT、MRI、超声等,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为了达到正确诊断,必须遵循一定的诊断原则和步骤,才能全面、客观地作出结论。 一、影像诊断原则 一般应掌握16字原则,即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综合诊断。 1全面观察 应用解剖、生理和各种影像方法成像基础知识,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达到发现异常影像表现的目的。 2具体分析 发现异常影像后,详细分析它的密度(信号)特点、位置、分布、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周围情况、功能变化及动态变化情况,运用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分析异常表现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3结合临床 由于存在“同影异病,同病异影”问题,因此具体分析弄清异常影像所代表的病理性质后,必须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还有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居住地、职业史等)进行分析,明确该病理性质的影像所代表的疾病。 4综合诊断 所得影像诊断一般有3种: ①肯定性诊断:影像诊断在资料齐全、疾病本身有特异征象时,则可以明确诊断;

②可能性诊断:通过对获得的影像信息的分析,尚无法确定病变的性质,只能提出某种或某几种病变的可能,建议作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或随诊观察或试验性治疗; ③否定性诊断:即经过影像学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应注意它有一定的限度,因病变从发生到出现影像学表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影像学检查阴性,在另一时间检查可能出现阳性表现。 影像医学自身是一个整体体系,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其中每一种成像手段均以其独特的成像原理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体疾病的本质。鉴于各种影像学方法间的互补性,在很多情况下常需要利用不同检查方法提供的信息互相补充、互相参照、互相对比,从多方位、多角度反映疾病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影像诊断步骤 1了解病史及检查资料 分析影像之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资料,使阅片既全面又有重点,利于影像诊断。 2了解技术条件及检查方法 影像图像上有许多信息,包括: ①病人的资料,如姓名、检查号、性别、年龄、检查时间等; ②技术条件信息,如在分析CT图像前需了解扫描序号、kV、mA、层厚、扫描架转角、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窗技术情况以及兴趣区大小、CT值等等;在分析MRI图像前,应首先明确各图像的扫描序列、是T1WI还是T2WI等,这是因为不同组织器官在不同参数脉冲序列扫描时,它们的MRI特征和信号强度是不尽相同的。这些病人材料及技术信息是影像读片的基础。

尘肺病试题与答案

《尘肺病》 一,单选题,本题型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情况不属于胸片中差片的是() A.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未降级到三级片。 B.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起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和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 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 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2. 尘肺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为主的疾病。 A. 硬化 B. 纤维化 C. 软化 D. 钙化 3.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是属于()期尘肺。 A.一 B. 二 C. 三 D. 四 4. 小阴影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不超过()mm的阴影。 A. 6 B. 8 C. 10 D. 12 二,多选题,本题型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2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肺区划分方法将肺尘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 B. 形态和大小小阴影的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两类,按其大小各分为三种。 C. 2小阴影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超过10mm的阴影。 D. 不规则小阴影以字母S、T、U来表示。

2. 下列属于我国制定的防尘降尘中的卫生保健措施的是() A. 湿式作业 B. 密闭、抽风、除尘 C.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 D. 接尘工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3. 控制或减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所以工矿企业应抓()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A. 改革生产工艺 B. 湿式作业 C. 通风除尘 D. 设备维护检修 三,判断题,本题型每题题干有2个答案,只有一个选择,正确或错误。 1. 我国针对防尘降尘制定了“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对 错 2.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 对 错 3. 尘肺病诊断读片时,不必按照胸片拍片时间先后顺序观察比较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并且只有一张胸片是不宜做出确诊。() 对 错 一,单选题,本题型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情况不属于胸片中差片的是() A.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未降级到三级片。 B.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起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和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 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 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尘肺病防治知识

编号:SM-ZD-71953 尘肺病防治知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尘肺病防治知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什么是尘肺?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获得国家资质认证的机构诊断才有效。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等十三种。 2.哪些行业及工种易患尘肺病? (1)矿山开采:各种金属矿山的开采,煤矿的掘进和采煤以及其它金属矿山的开采,是产生尘肺的主要作业环境,主要作业工种是凿岩、爆破、支柱、运输; (2)金属冶炼:含金属矿石的粉碎、筛分和运输; (3)机械制造业:铸造配砂、造型,铸件的清砂、喷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