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缘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绝缘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绝缘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绝缘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五强溪电厂

编写说明

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取得MSDS并由安全专业人员组织相关作业人员(包括工艺技术人员、车间各级生产主管、操作使用、仓库保管及运输等人员)进行学习,将MSDS装订成册挂放或张贴在作业场所,提供查阅;同时要告知: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怎样防止和处理贮存和运输中发生泄漏或燃爆事

故、如何防止环境污染以及急救的措施和掌握消防方法等,以达到在第一时间将危害和损失减到最小。其次还要按MSDS勺建议和信息,落实各项预防事故的相应措施和设置。例如发放相适应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在使用酸碱作业场所,应置备净水洗眼器或冲淋器;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应按说明书分类规定隔放;对仓库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冲洗水源。又如要核查在储运和使用的危化品包装上是否贴有统一分类的安全标签;对废弃的危化品剩渣、残液和其贮存器的处理要落实到委托国家环保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随着各项安全条例及法规的贯彻实施和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将加快MSD S CSDS的认识推广和普及,从而提高使用化学品安全管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改善安全、健康、环保水平。

获取法规信息途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 号)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绝缘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绝缘油

、标

中文名: 绝缘油/变压器油

英文名: In solatio n oil

分子式:含C7以上的烃类相对分子质量:CAS号结构式

危险性类别:可燃液体,非危险品化学类别:油类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主要为烷烃的C17以上的成份。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变压器绝缘和冷却。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空气中石油油雾限制值为5mg/m3,长期暴露和重复接触皮肤可引起皮肤刺激症状,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口服毒性;大量油蒸汽吸入肺中时会引起肺损伤,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一般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或直至伤害减退;

如果伤害无法减退,就医。

吸入:在室温和常压下,吸入少量是没问题的。当吸入高温油蒸汽或吸入大量油蒸汽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不要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可燃闪点「C)>135

爆炸下限(%无资料引燃温度(C)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C。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 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八、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九、理化性质酸值(mgKOH/g < 水溶性酸pH> 水分ppm根据变压器容量定界面张力(mN/M > 19 (25C)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燃烧热(kJ/ mol )无资料临界温度(°C)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碳、氧化碳。

卜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十二、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五强溪电厂《危险品管理标准》处置方法:废油及废油桶收集后存放于废油桶中,再由承包商处理。不可将废油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十三运输信息危规号

UN编号包装分类II

包装标志7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

防锈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名称 成份/组成部分 理化特性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防锈油 矿物油:<20% 、防锈剂A:>5% 、防 锈剂B:>5% 、溶剂油:>70%外观与性状:黄褐色透明液体,脂肪族碳氢化合 物气味熔点:<-20 ℃ 沸点:290-330℃ 相对密 度(水=1):0.85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00 饱和蒸气压(kPa):0.017kPa(20℃)闪点:>220℃引燃温度: >300℃爆炸上限:7%体积百分比爆炸下限:0.6%稳定性:稳定 禁 配物:强氧化剂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氢化处理轻油(石油系) 健康危害:吸入: 高浓度时,会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造成头痛和眩晕。可能有麻醉性,可能对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皮肤接触:经常或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干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 眼睛接触:会使眼部不适,但不会损伤眼组织。 误食:吞咽或呕吐时吸入呼吸系统的少量液体,会导致支气管炎和肺部水肿。 燃爆危险:轻度危险。在加热至其闪点或高于其闪点温度时会形成可燃性混合物或燃烧。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 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4、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地面溢漏:隔离人群。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用黄砂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使用防爆型或手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 水体溢漏:警告其它船舶。通知港口或相关职能机构,禁止公众聚集。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燃烧源。可能的话,采取隔离措施。撇去表层或用适当的吸附物除去表面污染。若得到当地机构和环境部门允许,在敞开水域使污染物沉淀和/或适当使用分散剂。向有关专家咨询对所有回收物质的废弃具体要求,确保遵循地方废物处理法规。 消防措施:用水喷洒冷却火焰触及的表面,并保护人员安全。切断“燃料”源。灭火剂:泡沫、干粉化合物或水。注意: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这样做会造成暴沸的危险。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項: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储存注意事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适合炎热季节存放。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接触该产品时须戴橡胶手套。 废弃处理:危险废物,按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建议使用燃烧方式处理,在适当的设备中直接燃烧,且没有灰烬。 运输: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及容器损坏。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中文名称特级导轨油 物品英文名称SAGAWA SL IDEWAY OIL T SERIES 供应商 制造商 紧急联络电话 紧急传真号码 二:成分辨别资料 组成部份由矿物油及极压剂、防锈剂、粘附剂、抗泡剂等组成 产品性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极压性和粘附性。广泛用于机械设备之多用途导轨及其它各部位润滑。 危害物质成份(成成份百分比)无 三、危害辨识资料 主要危害效应:危害之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之长短、接触量及急救速度与彻底的处理措施吸入:无显著危害效应资料 皮肤接触:皮肤不适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食入:呼吸危害、肠胃不适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资料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高热产生有害油雾蒸气之危害效应的报告 物品危害分类:无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停止操作,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皮肤接触: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即可。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消炎药水清洗,并马上送去医院 吞食:清洗肠胃。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无此有效资料 对医师之提示:无此有效资料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火灾用干粉(ABC或BC)、二氧化碳、泡沫及水雾。大型火灾用泡沫或使用大量微细水雾减火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完全燃烧产生CO2、H2O、未完全燃烧会产生CO。蒸气空气混合物高于闪火点可能引起火灾。

特殊灭火程序: 1、救火人员须穿戴防护具及呼吸器,在上风处救火。 2、停止油料的外泄与流动并使用减火剂,隔离外泄区所有的火源 3、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的可能,进入灾区尽量移开储存容量。 4、用水雾冷却灾区附近之容器,直至火扑灭减。 5、请注意此油料易与氧化剂反应。 6、避免吸入高温燃烧产生之有害气体。 7、注意不得以高压水柱直接喷射泄露之油料 8、尽量使用自动或固定式减火设备减火,人员避免进入灾区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注意事项:禁止废油流入下水管路及河流、土壤,应用密封容器妥善保存。 清理方法:化学清洗剂清洗或用沙掩埋。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防止有灰尘及杂物进入 储存:置于室内环境,保持油品密封。不可与易燃、易爆化学品摆在一起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使用适当设计及保养的机械通风系统,如整体换气装置或局部排气装置。 2、以局部排气装置及必要的制程隔离以控制舞滴及蒸气量 3、供给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派气系统抽出的空气。 4、可能需要处理发散的废气以免污染环境 控制参数:容许浓度八小时日时量平均5mg/m3 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10 mg/m3 个人防护:1、呼吸防护:工作时若有油雾产生,须戴棉布口罩 2、手部防护:操作完毕,清洗即可或戴防油手套 3、眼部防护:若有飞溅情况下戴眼镜 4、皮肤防护:戴PVC或人造橡胶制成的不透水围裙 卫生措施: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方可穿戴或丢弃。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液态外观颜色:黄至棕色比重:0.87—0.89g/cm3 60℉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83、GB/T17519编制编制日期:xx年12月5日 SDS编号:xx-3134版本: 1、1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溶剂油化学品英文名:naphtha企业名称:宁夏鲁人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企业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同德慈善工业园区邮编: 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qqZZZ企业应急电话:0953-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用作石油炼制及化工原料,其产品可做燃料、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 本品易燃,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性。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吸入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气; 可引起遗传性缺陷;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对水生生物有毒;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容器和接受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防静电措施。---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保持容器密闭。 事故响应:---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火灾时,使用干粉、泡沫、沙土灭火,喷水冷却容器。---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忌用肾上腺素。---食入:误服用应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急送医院。---发生火灾时,使用雾状水、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安全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 废弃处置:---本品或其容器依当地法规处置物理化学危险: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健康危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名称 化学产品中文名称:液压润滑油、机油 二、成分/组成信息 配方描述:含有高度精炼矿物油和添加剂组成的润滑脂。根据IP346,这一高精炼的矿物油含有<3%(w/w)DMSO-萃取物。 三、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无特定的危险,过久或重复暴露可引起皮炎。用过的润滑脂可能含有害的杂质. 燃暴危险:没有划分为易燃品,但可燃烧。 环境危害:没有被划分为危害环境类。 侵入途径:不适用。 四、急救措施 症状与影响:正常使用情况下,预计不会引起严重危险。 吸入:晕眩或反胃不太可能出现,如果发生了,将患者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若症状持续则要求助医生。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物,用水和肥皂清洗受影响的皮肤。若发生持续刺激,则需就医。在使用高压设备时,有可能造成本品注入皮下。如果发生此种情形,请 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不要等待,以免症状恶化。 眼睛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若发生持续刺激,则需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并就医。不要催吐。 医疗建议:对症治疗。吸入肺中可导致化学性肺炎。过久或反复暴露可引起皮炎。高压注入伤害需要立即进行外科处理和/或类固醇类治疗,以降低组织伤害和机 能丧失。 五、消防措施 使所有非急救人员撤离火区。 危险特性:燃烧可能形成液体、固体悬浮颗粒与燃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包括一氧化碳以及不确定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适当的灭火介质:泡沫及干化学粉末、二氧化碳;沙或泥土仅宜用于小火。 不适用的灭火物:切勿喷水。考虑到环境原因,应该避免卤化物灭火器。 消防人员保护设备:合适的保护装置包括在密封空间内接近起火点时必需配戴的呼 吸装置。 六、泄漏应急处理 保护措施:避免沾及皮肤及眼睛。PVC、氯丁或丁腈橡胶手套。橡胶长筒安全靴、PVC 上衣和裤子。如可能飞溅,戴上安全眼镜或全面罩。 环境预防措施:使用沙子、泥土或其它适合的障碍物,防止扩散或进入排水道、阴沟或河流。如不能阻止,通知当地政府机关。

润滑脂安全技术说明书

润滑脂安全技术说明书 润滑脂是由天然脂肪酸(硬脂酸或12—羟基硬脂酸)锂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或合成润滑油制成,而合成润滑脂是由合成脂肪酸锂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制成。 润滑脂的特点如下: (1)润滑脂,特别是12—经基硬脂酸锂稠化的润滑脂,只有两个相交温度,第一个相交温度(即从伪凝胶态到凝胶态)一般在170℃以上,第二个相变温度(即从凝胶态到溶胶态)一般在200℃以上,因此,当选用适宜的矿油时,可以长期使用在120℃或短期使用到150℃。(2)润滑脂,特别是12—经基硬脂酸锂稠化的润滑脂,通过电子显微镜可见其皂纤维形成双股的、缠结在一起的扭带状,因此,具有良好的机械安定性。 (3)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12—经基硬脂酸锂和硬脂酸锂对烷烃的吸附热,发现12—羧基顶脂酸锂和硬脂酸锂,对皂纤维表面液相的结合强度,及对晶格内液相结合强度都是较大的,因此,润滑脂具有较好的胶体安定性。 (4)碱金属中的程对水的镕解度较小,因此,润滑脂具有较好的抗水性,可以便用于潮湿和与水接触的机械部位。 锂皂,特别是12—轻基硬脂酸锂皂,对矿油或合成油的稠化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润滑脂与钙钠基润滑脂相比,稠化剂量可以降低约1/3,而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一倍以上。 润滑脂,特别是以12—疑基硬脂酸锂皂稠化的调滑脂,在加有抗氧

化剂、防锈剂和极压剂之后,就成为多效长寿命通用润滑脂,可以代替钙基消滑脂和钠基润滑脂,用于飞机、汽车、坦克、机床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轴承润滑。 润滑脂使用说明 一、概述 1.产品特点 润滑脂是将稠化剂分散于润滑剂中所组成的稳定的固体,主要由稠化剂、基础油以及添加剂和填料组成。 2.主要用途 适用于-20~120℃温度范围内各种机械设备滚动和滑动摩擦部位的润滑。 二、技术特性 1.主要性能 外观为黄色至褐色油膏,它具有较高的滴点。良好的黏附性,热氧化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润滑性和耐磨性。 2.本产品执行GB7324—87 的国家标准。 1 外观均匀光滑油膏 2 锥入度25℃150g/10mm 220—250 3 滴点℃不低于180 4 腐蚀(T3铜片,100℃,24h)合格 5 分油量(100℃,24h)% 不大于5 6 延长工作锥入度(10万次)1/10mm 不大于330

燃料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燃料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燃料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fuel oil 企业名称:日照岚桥港务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岚桥港 邮编:276808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86-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YLY/LQGW-2010生效日期:2017年1 月1 日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由各族烃类和非烃类的组成的 化学品名称:燃料油 有害物成分: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含硫、氧、氮化合物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可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常先有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酊感、神志恍惚、肌肉震颤、共济运动失调;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意识模糊等;蒸气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出现化学性肺炎。吸入液态煤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与吸入中毒相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还有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包括鞋类。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可用肥皂)。如果出现刺激症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流动、清洁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果疼痛持续或复发,就医。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 吸入:如果吸入本品气体或其燃烧产物,脱离污染区。把病人放卧位,保暖并使其安静。开始急救前,首先取出假牙等,防止阻塞气道。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用活瓣气囊面罩通气或有效的袖珍面具可能效果更佳。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 食入:禁止催吐。如果发生呕吐,让病人前倾或左侧位躺下(头部保持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呕吐物。仔细观察病情。禁止给有嗜睡症状或知觉降低,即正在失去知觉的病人服用液体。意识清醒者可用水漱口,然后尽量多饮水。寻求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帮助。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石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润滑油化学品英文名称:lubricating oil 中文名称2:机油英文名称2:Lube oil 技术说明书编码:1279 CAS No.: 分子式:分子量:230-5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普通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120号溶剂油 化学品英文名:Mineral solvents for rubber industry 企业名称:利津德达顺工贸 生产企业地址: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工业园 邮编: 257400 电子地址:E-mail:dedashun163. 联系:0 传真: 0 企业应急:00 技术说明书编码: Q/DDS63-2014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辛烷值测定的标准、溶剂,以及用于有机合成,试验试剂的制备。 产品限制用途:如果改作他用,请及时与厂家联系,擅自使用导致不了后果的,厂家概不负责。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 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 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和刺激性。急性中毒: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快感和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对皮肤有轻度刺激 性。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 减少,消化不良。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3类(GB20581); ,急性毒性-吸入-4,对水环境的危害- 长期慢性3,吸入危害-2,

标签要素:易燃、具刺激性 形象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 吸入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有害. 防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避免摩擦、撞击 ·切忌与强氧化剂、卤素混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仓储温度不宜超30℃ ·误食,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事故相应: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危险废物,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成浓度% CAS No. 正庚烷无资料142-82-5 异庚烷无资料31394-54-4 环庚烷无资料291-64-5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燃料油)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燃料油) 第一部分危险化学品名称 危险化学品中文名称:燃料油 危险化学品英文名称:Fuel oils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由各族烃类和非烃类组成 危险化学品名称:燃料油 有害物成分:烷烃、环烷烃和含硫、氧、氮化合物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可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汽,常先有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酊感、神志恍惚、肌肉震颤、共济运动失调;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等;蒸汽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出现化学性肺炎。吸入液态燃料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与吸入中毒相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还有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包括鞋类。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可用肥皂)。如果出现刺激症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流动、清洁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果疼痛持续或复发,就医。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

吸入:如果吸入本品气体或其燃烧产物,脱离污染区。把病人放卧位,保暖并使其安静。开始急救前,首先取出假牙等,防止阻塞气道。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用活瓣气囊面罩通气或有效的袖珍面具可能效果更佳。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送医院后寻求医生帮助。 食入:禁止催吐。如果发生呕吐,让病人前倾或左侧位躺下(头部保持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呕吐物。仔细观察病情。禁止给有嗜睡症状或知觉降低,即正在失去知觉的病人服用液体。意识清醒者可用水漱口,然后尽量多饮水。寻求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帮助。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燃烧性:易燃 闪点(℃):60 引燃温度:(℃):250 最小点火动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石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润滑油安全使用说明书

润滑油安全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润滑油;机油 第二部分:理化性质 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 起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急性毒性:本身无毒,空气中浓度高时有窒息危险。窒息症状表现为:最初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减退,肌肉运动失调,继而恶心、困倦、失去知觉直至窒息死亡。第四部分:应急处理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五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教程文件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 书M S D S

精品文档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名称 化学品中文: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 化学品英文: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 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 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 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 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 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 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 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 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 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0#溶剂油MSDS

20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销售事业部轮南集输站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200#溶剂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ligroin 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辛烷庚烷 相对分子量:无资料 分子式:无资料 化学类别:无资料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性综述:本品极度易燃,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对皮肤有 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忌用肾上腺素。 食入:误服用应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急送医院。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硫化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抹、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电源后。迅速撤离泄露污染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露尽可能将泄露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用砂土吸收残液。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毒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度,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名称 化学品中文: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 化学品英文: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 技术说明书:CAS No.:NA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 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 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 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 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 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 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 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 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 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pH: 熔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

保险粉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保险粉安全技术说明书、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保险粉?? 有害成分 保险粉 二、危险性概述: 分子式:Na2S2O4 央文名称:sodiumdithio nite CAS NO 含量 7775-14-6 危险性类别:第4.2类自燃物品。 健康危害:本品有致敏性,具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自燃物品。遇水剧烈反应,可引起燃烧。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四、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还原剂。250C时能自燃。加热或接触明火能燃烧。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遇水、酸类或与有机物、氧化剂接触,都可放出大量热而引起剧烈燃烧, 并放出有毒的二氧化硫。 有害燃烧产物:硫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干粉、二氧化碳、干燥砂土灭火 五、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严禁用水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防静电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保持泄漏物干燥。用干燥的砂 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散、避免雨淋。用洁净的 无火花工具收集泄漏物,置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置。

六、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配戴空气呼吸器。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七、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砂状结晶或淡黄色粉末。溶解性:不溶于乙醇。熔点「C): 52?55(分解)沸点「C): 130(分解)相对密度(水=1): ?2.1?2.2 主要用途:印染工业中作还原剂,丝、毛的漂白,还用于医药、选矿、硫脲及其硫化物的合成等。 八、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 :无资料 九、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 法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中文名称:导轨油 物品英文名称:SAGAWA SL IDEWAY OIL T SERIES 型号: 物料号: 批次号: 二、成分辨别资料 组成部份:由矿物油及极压剂、防锈剂、粘附剂、抗泡剂等组成 产品性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极压性和粘附性。广泛用于机械设备之多用途导轨及其它各部位润滑。 危害物质成份(成成份百分比):无 三、危害辨识资料 主要危害效应:危害之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之长短、接触量及急救速度与彻底的处理措施 吸入:无显着危害效应资料 皮肤接触:皮肤不适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食入:呼吸危害、肠胃不适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资料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高热产生有害油雾蒸气之危害效应的报告 物品危害分类:无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停止操作,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皮肤接触: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即可。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消炎药水清洗,并马上送去医院 吞食:清洗肠胃。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无此有效资料 对医师之提示:无此有效资料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火灾用干粉(ABC或BC)、二氧化碳、泡沫及水雾。大型火灾用泡沫或使用大量微细水雾减火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完全燃烧产生CO2、H2O、未完全燃烧会产生CO。蒸气空气混合物高于闪火点可能引起火灾。 特殊灭火程序: 1、救火人员须穿戴防护具及呼吸器,在上风处救火。 2、停止油料的外泄与流动并使用减火剂,隔离外泄区所有的火源 3、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的可能,进入灾区尽量移开储存容量。 4、用水雾冷却灾区附近之容器,直至火扑灭减。

5、请注意此油料易与氧化剂反应。 6、避免吸入高温燃烧产生之有害气体。 7、注意不得以高压水柱直接喷射泄露之油料 8、尽量使用自动或固定式减火设备减火,人员避免进入灾区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注意事项:禁止废油流入下水管路及河流、土壤,应用密封容器妥善保存。 清理方法:化学清洗剂清洗或用沙掩埋。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防止有灰尘及杂物进入 储存:置于室内环境,保持油品密封。不可与易燃、易爆化学品摆在一起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使用适当设计及保养的机械通风系统,如整体换气装置或局部排气装置。 2、以局部排气装置及必要的制程隔离以控制舞滴及蒸气量 3、供给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派气系统抽出的空气。 4、可能需要处理发散的废气以免污染环境 控制参数:容许浓度八小时日时量平均5mg/m3 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10 mg/m3 个人防护:1、呼吸防护:工作时若有油雾产生,须戴棉布口罩 2、手部防护:操作完毕,清洗即可或戴防油手套 3、眼部防护:若有飞溅情况下戴眼镜 4、皮肤防护:戴PVC或人造橡胶制成的不透水围裙 卫生措施: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方可穿戴或丢弃。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液态 外观颜色:黄至棕色 比重:—cm3 60℉ 气味:无特殊刺激性气味 含水量:无 闪火点:212—252℃ 酸碱度:不适用 沸点:无资料 自燃温度:无资料

6#溶剂油化学技术安全说明书MSDS

6#溶剂油化学技术安全说明书MSDS 1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6#抽提溶剂油 英文名称:soybean extracting solvent No.6 2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为正已烷(C6H14)74%和环已烷(C6H12)16% 3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甲类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头痛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有刺激性。 4 急救措施 吸入: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列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

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6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注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声所处置。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摄氏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