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专访写作

人物专访写作

人物专访写作
人物专访写作

人物专访写作

人物专访写作

人物专访

专访,又称访问记。《纽约先驱论坛报》创办者贝内特于1839年首开记者单独采访总统的先例,并创立了问答式的记者访问记。我国写专访的开路先锋是黄远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访在我国报刊界迅速崛起,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其实,专访本是一种采访方法,现在则被当作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来使用,我国不少教科书把它与消息、通讯、特写并列为4种主要新闻文体。

人物专访是就某个人物或某个问题进行的专门访问,具有三个“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特定的场合。人物专访内容集中且单一。在写作上,它把人物访问记、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三者融为一体,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个要素,突出“专”、“访”二字,用散文笔法,自由灵活地表达访问的内容。人物专访比人物通讯和特写更直截了当。通讯和特写中的描写、叙述比较细致、形象,专访则简明精练,要言不烦,接近于新闻(消息),又比新闻更舒展自如,更富有表情达意的色彩和感染力。

报纸上任何体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原因。人物专访在前几年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

一是大量读者关心的人物需要登场,应该登场。报纸适应这种社会需要,打主动仗,增加了目的性很强的人物报道。如各届党政机构和人民团体负责人改选,新人物上台,他们有什么新打算、新思路,为众人所关注。许多政治、文坛、影坛、体坛的人物久违了,有的改行,有的出国,有的又回归,有的又有新动作……这些也为大家所感兴趣。上述这些人的家庭生活、业余生活也为大家所关心。与此同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许多新秀大量涌现,新闻媒介应为之张扬、赞颂、介绍。

二是深度报道被我国新闻界更加重视。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事实的新变动,还要求对某些新闻事实或人物提供背景和解释。这一类新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闻界兴起的竞争,也促使这种报道蓬勃发展,各家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专访的专,就是包含了“特”: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谁发现了,别人没有找到的人谁找到了,别人还不了解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谁了解了,就会随之产生“专访”。一篇专访往往能赢得一大批读者。

三是新闻需要鲜明的个性。新闻改革要求新闻报道摈弃大而全、小而全,减少总结性、概貌性、综合性的报道,要

求一事一报,专一些、单一些、个性鲜明一些。新闻界对新闻事实的片断性和事件的连续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此基础上,专访就以主题集中、突破口小、特色鲜明而取胜。专访常常取其一点,不写别的,如一个市长、部长、局长,只写他如何处理群众来信或如何教育子女等。

人物专访采写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准访问的对象

专访对象的选择,对采写成败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物专访按内容分,有侧重于访问人物本身事迹的,有访问某个问题的,有访问某一新闻事件的,这些统称为人物专访。其访问对象为:

⒈重要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

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名人多被认为有做人物专访的价值,因为他们做事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是许多人物专访,其对象可能是社区中的普通一员。作为新闻人物,他们的经历、爱好、感受、见解以至于家庭状况,都是读者所感兴趣的。比如说,李宇春本来是四川音乐学院的一名普通学生,因2005年在“超级女生”演唱赛中夺冠,受到许多青少年的喜爱。她本人也一时成为不少媒体报道的对象,因为读者、听众对她的事情感兴趣。时过一年后的2006年,《南方人

物周刊》还以《李宇春一夜成名》为题,对她作了报道。人物专访紧紧扣住新闻事件写,从某一点或某一侧面进行开掘,就能深化事件报道,使新闻事件产生“立体感”。所以,专访的作者,眼睛要紧紧盯住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鲜的事件及其有关的主要人物,眼明手快,及时捕捉,从深处开掘,从侧面烘托,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⒉虽非新闻人物却具有新闻因素的知情人

专访所具有的明确的目的性,使某些并非新闻人物的人也能成为访问对象。其条件是,他必须与某一事件、问题、人物有密切关系,能提供一般人所不能提供的情况。

专访常常是通过谈话来说明一两件历史事实,讲清一两个具体问题;或借助专访来纪念某个人和某个事件等。这样有关的知情人就显得十分重要,甚至是非他莫属。有些知情人是惟一的或是幸存者,这就具有特别的访问价值了。

⒊有关专家、学者、领导和权威人士

这些人的谈话有权威性,能帮助、启发别人,读者自然感兴趣。这些人还能够针对某些问题提供新的见解、新的材料。如,1996年7月1日国内各报都发表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人物专访《历史的必然——访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鲁平》。当时再有整整1年,香港就要回归,在这重要历

史时刻,由鲁平来谈香港回归的有关问题,是最权威、最切合时宜也最切合大众的需要了。又如,2006年5月,第九届科博会在京举行。25日,《参考消息》发表了记者对英国首相科学顾问戴维·金的专访,强调“科学和技术对良好的国家治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以学术界为根基的顾问团,对所有政府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有些问题则只是传播一些读者欲知而未知的知识、情况。当某一事、某一人、某一问题为社会所广泛议论时,人们很自然地想了解一下权威人士的看法。特别是社会上对某一问题有争议、有歧义、有谣传时,这种访问就更加迫切,更为必要。

专访的记者,要关心社会上各种动态,关心国内外最新情况,多想、多探索报道的点子,一个点子就会引出一篇专访报道。有人曾问新华社记者郭超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郭超人回答三句话:多数人能想到、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根本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只能当一般的记者;惟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你想到了、做到了,才能当一个好记者。

二、选准访问的场所和时机

专访的写作,要选择访问的最佳场所和最佳时机,这是增强专访的新闻性和现场感、引起读者兴趣的重要一环。这方面需抓住以下三点:

⒈选择与事件有关的现场

许多事情,可以说时过事过境未迁。当事人与有关的人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可以因境而忆事,触景而生情。有时,可以边谈边看,边回忆边联想,会讲得细致、真切、有感情。有时还可以现场表演,或展示实物,使谈话源源不断,丰富多彩。记者身处这种场合,可以更好地观察、感受,培养和激发感情,才能写得“如临其境”。在球场访问运动员,在书房访问作家,在机床旁向工人提问,在田间地头与农民谈心,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美联社记者休·马利根说:“假如让你选择访问的场所,要设法做到在后台约见演员,在车站约见侦探,在会议室约见法官,在室外竞选台上约见政治家,在栏圈而不是在棚圈里约见野牛骑士……首要的是,要避免在旅馆的房间里约见被访问人。”(见《美国名记者谈采访工作经验》)

⒉选择与问题有关的典型场合

对于访问场合的选择,作者可把握一定的主动权。可以按

照需要说明的问题,安排适当的场合进行谈话。比如说,你要写某某人的家庭生活,当然在他的家里谈话最好;你要写某某人的公关成就和思路,可以在社交场合谈话;你要写电影演员的见解和感受,不妨选择摄影棚。

⒊选择读者最关心和人物感受最强烈的时刻

有时,时机可以成为记者访问的主要理由和根据,成为新闻性赖以存在的基础。时机错过,报道的新闻性也就随之失去。如,选择人物刚刚归国、晋升、获奖等时机,其感受最强烈。时间久了,一切就平淡了。此外,如改革者遇挫折,批评者受报复,先进人物遭讽刺打击,或在人物最需要关怀支持等时刻,也可以作为专访的根据和由头,通过专访报道来扶正祛邪。当有一些问题发生争议,有些事实被曲解,有些观念被搞乱,也是专访记者用武之时,可以通过专访报道介绍情况、澄清事实或树立某种正确的观点。

三、注意谈话纪实

专访,主要写访问的情况与谈话的过程、写现场活动,其中心是一个“访”字。并不注重写事迹,也不注重写历史背景,事迹和历史只能作为简要的背景灵活穿插。访问的主要内容就是谈话,主要表现方法就是纪实。过多地叙述、

描写、议论或抒情,都是不得体的。

⒈提出尖锐问题,抓住矛盾要害

人物访问的能手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以敢于和善于提出尖锐问题著称,往往能经过一番唇枪舌剑获得所需的材料。她的采访是十分紧张的,而不是松松垮垮的。她采访邓小平,第一个问题就出语不凡:“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第二个问题又进一步说:“对西方人来说,我们有很多问题不理解。中国人民在讲起‘四人帮’时,把很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说的是‘四人帮’,但他们伸出的却是五个手指。”后面,法拉奇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人,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被碰倒过,这就是周恩来总理。为什么周总理一直在台上,一直在掌权,虽然有的时候他也处在很困难的地位,他又不能纠正当时那些错误?”可以说,法拉奇这些问题都十分尖锐重要,而且为世界所注意的。由于她发问前作了精心研究,问得很有质量。当然,邓小平回答得也是精辟而巧妙的。(见《邓小平文选》)

人物访问的提问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漫谈式的。气氛松弛,范围不限,主要请对方谈观感或想法。这种问题谈起来容易,但易问得笼统,答得也一般化。第二种是直指式的。目标明确,问题具体尖锐,不容回避搪塞,易于突

破,但问得不得当也容易使对方“闷掉”,出现冷场和僵局。第三种是商量式的。问题具体明确,问在要害之处,但口气比较缓和,有点请教或恳求的口气,不至于逼人太甚。这三种方式应以直指式为主,与其他方式结合使用,这样才能提高访问的效率和质量,不至于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开“无轨电车”。

⒉保留谈话个性,体现人物风貌

采访对象的谈话,因人而不同,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有的庄重严肃,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富于哲理,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委婉细腻,有的粗犷豪放……写作时,要保留采访对象谈话的原貌,减少人工斧凿的痕迹。

比如说,你访问一个诗人,他的谈话往往会有诗的语言喷涌出来,也往往有诗的意境拨动你的心弦;你访问一个老科学家,他的语言就可能十分精练和严密;访问电影演员,可能他的谈话、动作和神色一起生动地呈现在你面前;访问一个革命前辈,则可能是严肃而又亲切,谈话语重心长。这些谈话个性和人物风貌,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助于读者理解谈话内容,有助于表现专访的主题。

有些人写人物专访,往往只注意从某种报道意图出发,而不注意理解和表现人物的个性,反映人物特有的精神风貌;

有些人习惯于用自己的一套语言去概括人物的谈话,结果写出来缺少个性,为读者所厌弃。

⒊巧妙穿插第三者谈话

人物专访如果老是两个人一问一答,有时会显得枯燥单调。如果偶尔有次要人物参加谈话,就在舞台上起了“配角”的作用。次要人物的插语一般不多,但往往是在关键之处,或恰当之时,而且是非说不可的话或能引起特殊效果的话。如在学者家中谈话插入学者的夫人或子女几句话,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这位学者的某些个性特点,人们就会爱看、爱听。适当穿插第三者的谈话,情节就丰富了,形式也活泼了。

⒋记者参与事件发展,为专访增色

在人物专访中,记者是活跃的一方,可以用各种方式使访问更活泼,内容更充实。如邓拓写《访“葡萄常”》,在结尾处说,离开常家,由衷地祝福他们,并且用“画堂春”的调子写了一首词送给她们。这首词是这样的:“常家两代守清寒,百年绝艺相传。葡萄色紫损红颜,旧梦如烟!合作别开生面,人工巧胜天然;从今技术任参观,比个媸妍。”由于词的内容和形式都好,对表达主题很有助益。这里,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专访中得到了很好发挥。

专访要访,要有记者形象。有访有问,有动态感,有生活气息,有感情交流,让采访对象、记者、读者三者沟通思想和感情,产生心灵的交感。但要注意,记者不可突出自己,要恰如其分,要得体。记者在专访稿中,不可无知、无礼,也不可无自尊。要不亢不卑,落落大方,亲切自然。自我描写过多就会喧宾夺主,破坏效果。

四、写好现场和人物

⒈气氛的渲染

谈话要有好的气氛。“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选择合适的话题,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同采访对象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似地谈起来,无拘无束……”这种气氛也应该反映到作品中,使作品更有感染力。没有气氛的专访是死板的,缺少生活气息的,因而也是缺少可读性的。叶永烈写的关于数学家苏步青的专访《数学诗人》一开始写道:

……很有意思,我们竟从他的名字开始谈起。在过去,我曾听到过这么一种传说:苏步青的谐音是“数不清”,这是他立志要攻克数学堡垒而取的名字,但又自谦“数不清”。

谁知苏老一听,爽朗地大笑起来,说道:“根本没有那回

事情。我一生下来,父亲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那时候,怎么会知道我长大后研究数学呢?父亲给我取这个名字,含义是清楚的,‘平步青云’嘛!那是一种旧意识。我哥哥叫苏步皋,‘步步高升’的意思。”

这样写来,读者也饶有兴味地被带入当时的氛围中了。

⒉实物的引发

一件实物往往可以引出一段故事。采访、写作人物专访时,要注意这种实物的引发。采访对象睹物思人,见物忆事,触景生情,由此及彼,思绪不断。有一些生动的故事,前前后后可以用一件实物作线索串连起来。写作时,要让这种实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让实物“说话”。这种形象实在的东西,会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人民日报》记者柏生采访邓拓夫人丁一岚时,发现她客厅的东墙上挂着邓拓的遗像,旁边是一幅隶书对联:“又闻子规啼月夜,独骑马总马入深山。”柏生采访时就抓住这一实物作引线,引出邓拓的许多事迹来,包括他的爱情故事。专访的题目就是《写在绢帕上的诗》,把绵绵情意和革命豪情都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专访中的人物描写,主要是向读者具体介绍访问对象的状况。人物描写要有特色,符合人的身份;要简约,以粗笔勾勒为主;要紧扣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要有深度,有感情,尽可能从外表深入到内在的性格和精神世界中去。专访中人物的出场也要讲究。可以依时间顺序请出人物,发表谈话;可以按读者心理要求介绍社会名流;可以通过背景穿插,使特殊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出场;还可以运用场景、场面描写,托出人物。在考虑谈话个性和环境烘托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能过分铺张或展开。因为人物专访毕竟不是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仍需要有新闻的简练朴实。有时,不仅需要具体,也需要概括。

如何写人物采访稿,人物采访提纲的基本方法

如何写人物采访稿,人物采访提纲的基本方法 很多小伙伴喜欢写人物稿,但是人物稿看似上手容易,想写好却是一条比任何类型文章都要难的一件事。 我们都知道,拾遗的人物稿是非常精彩的,他们收稿标准也相当高。据了解,拾遗写一篇饱满的人物稿,查阅几十万字的资料都是常事,那么想要攻下人物稿,写出一篇让读者拍案叫绝的文章,到底需要怎么做呢? 第一,确定选题。 选题是决定一篇人物稿是否精彩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稿件不出彩,很大的可能性是人物本身就不够出彩。如果人物本身就非常有话题度和传播度,那么相应的稿子也会非常具有传播力。 所以,当你找到一个人物之后,多问问自己,你为什么选这个人物作为写作对象?你选他的理由是什么?他身上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特质。

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说服不了别人,那这个选题就不是一个好的选题。 第二,搜集素材。 比如,我们写一个古代人物,就需要按照上面说的,首先去查阅大量资料,你要能做到对这个人物的事迹相当了解,再从中拎出一条主线,把这个人物串起来。 我们写一个现代人物,就需要去做采访,观察细节,挖掘故事,除了采访主要人物之外,甚至还要去采访跟这个人物相关的“当事人”,从侧面了解你要写的这个人物,直到你对这个人物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 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写自己的父母,总是感觉比较容易?原因是,在你所有的写作对象中,你的父母是你最熟悉最了解的,他们的素材你积累了几十年,所以了然于胸,同时你对他们有感情,所以在情绪上能够代入进去。 我们如果写一个人物,不妨把它当作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一样去了解,你对他如数家珍,对他有深刻的观察和了解,对他的很多细节都能挖掘出来。 那么如何搜集到高质量的素材呢?

人物采访技巧

人物专访,就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就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就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就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与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就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就是喜欢"您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就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她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就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瞧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否有意于资助农 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就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就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就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就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就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 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瞧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与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 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就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就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就是采访的大纲与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您对她的事情了解不了解,您对她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 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她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

电视台新闻采编实习报告模板

电视台新闻采编实习报告模板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泉州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 很多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 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 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使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 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 真切切地理解了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仅仅一知半解,一般 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 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窗口,能够为政府 做时事宣传,也能够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 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 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 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 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能够让我们更快地适合新闻的采编工作,但 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 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 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 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 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

人物专访新闻范文

保持劲头追梦不止 ——访自治区优秀毕业生xx 作者;xx 寒意早已褪去,暑意渐渐袭来。河畔微风中拂动的青柳,耳畔传来的淡淡的离别的笙箫。 这就是2013年的夏天,也是属于陈力根的毕业季。 2009级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陈力根同学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他看到校园里到处都是毕业生在学校拍照留念的身影,不禁忆起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四年时光,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怀揣设计之梦前行 刚上高中不久,陈力根就选择了学习美术,坚定艺术高考是他的唯一出路。他觉得自己来到这里是个偶然,当时他已参加了几所学校的考试,只是抱着陪朋友再考一次的心态参加了民大的校考,可戏剧性的是他考上了他的朋友却没考上。 在入学不久的班干部竞选时,那位学长给他发来“别让我失望”的短信让他信心倍增,他勇敢地走上讲台,并顺利成为2班的班长。 怀揣感恩之心前行 他曾经是个青涩的少年,也有过紧张与迷茫,但在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下,成长中的挫折也算不上什么难事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大一时第一次给全班开班会,少许的紧张不安,到后来的处事不惊,这一路上他怀揣着对亲人、朋友和同学的感恩之心前行。 “点点的回忆,给我的是温暖,我们的笑,我们的累,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团结……”陈力根在回忆大一时光如是说到。陈力根的班级是2班,“我们”指的便是2班全体同学,一个团结的班级是学生时代最让人有幸福感和自豪感的事情。2班在入学军训时的苦和汗水最终凝结成军训合影留念上的欢呼与欢笑,是大学的开始,是2班家庭的开始,是梦的开始;与可爱的教官离别时留下的不舍的泪水,因为感恩,所以就此拥抱;还有班级的聚餐,全体男生在一起的喝

人物专访稿采写技巧及范文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 ——以校团委百名优秀校友采写为例1、人物通讯的定义 人物通讯是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的通讯类型。它着重报道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 要求:把人物放在突出的地位,从人物的一个侧面或某些片断入手,比较详细地描述人物的事迹,揭示人物的思想,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个性。 2、内容选取 a、抓住人物身上“亮点”:最闪光的性格;最能体现时代气息的特征。以此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色,但不要千篇一律,把校友都写成一个模型。 b、选择最能再现人物思想风貌的事实。 # 写人物通讯要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人格的力量,要通过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再现人物的思想风貌。事实要为展现人物思想风貌服务,而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上,忽略对人物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挖掘,不能停留在好人好事记录的表层现象上。 c、选择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

通讯不是依靠抽象空洞的说教和赞美,而是通过富有人情味的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来征服读者的。有时你费劲心思堆积了一些形容词诸如“孜孜不倦、发奋图强、勇于创新”等来赞美人物,不如人物一句质朴的语言或一个细小的动作更传神。 d、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明作者的倾向,表现作者明显的感情色彩,但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人物专访是一种新闻通讯,而不是文学作品,所以它必须遵循“真实”的原则。即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而不要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替代事实的描述。 3、采写过程 (1)前期准备 a、采访前先广泛搜集采访对象的资料(书面材料,网络资源,走访校友的老师、同学、亲朋、同事等),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个性特点、习惯爱好、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有可能的话和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一段时间,深入了解采访对象,把人物写活。 b、拟订采访提纲。 ¥ C、配备纸、笔、相机、录音笔或MP3等采访工具。 (2)进行采访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流程(样本)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流程 第一次会议:分工合作,对人物背景作调查和了解。 第二次会议:安排专访前后的具体工作,综合各干部及干事所要提出的问题,整理成稿。提出在专访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次:专访过程中,一人负责主要提问,其余人员负责记录。其中一项环节为记录人员提问。 第四次会议:总结汇总笔记,交流心得感受。提出在专访文章写作中的要求。 第五次会议:讨论修改专访文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文章中不好的地方。 第六次会议:最后定稿。 第七次:拿给被专访人看稿,是否符合其要求。 第八次:人物专访总结大会。每位参与人员各写一份总结报告。 人物专访的基础写作模式 一、题目:打造题目:借名发挥、借时代热点发挥等 二、开头:1、开门见山 2、引出先谈名字、兴趣、特点、业绩、环境等后 见其人 3、欲扬先抑 三、构思:1、并列式:工作、学习、生活……并列写,或是其中一 类中的成分并列写

2、记叙式:按事情发展过程写,注意过度自然、精炼 3、问答式:设计问题,注意记录时帮受访者组织语言 4、递进式:从低到高以个人成就或事业发展过程为主线 四、结局:1、呼应:与文章形成首尾呼应或中心呼应 2、展望未来:适用于记叙、递进式 3、没有结局:适用于问答式 五、文笔:目的是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1、优美:柔化人物、使画面唯美 2、幽默:有意义地打造语言,改造文句形式,以观点为 卖点,使文章幽默风趣增加可读性 3、对比:多用对比的语句,突出中心和人物特点 专访稿件的写作流程 第一步、整理出专访笔记,要求忠实于被访者的原话 第二步、构建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个结构应可同时应用于问题的设计第三步、把所有内容补充进已构建的文章框架 第四步、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内容 第五步、通过文学语言对文章进行润色加工 第六步、交由负责人审核或集体讨论后定稿

人物专访范例

人物专访范例 《大学: 我用“幸运”来翻译》 一个广东出生的孩子在小学时把偶然得到的一盘英语磁带一直听到烂为止——后来因为左宗棠、李达,他选择了湖大,进入了人才济济的有“中国语言学又一村”的外国语学院——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从此他开始了翻译之路——成功晋级湖南卫视举办的“翻译之星”的预赛和复赛,虽然该节目后来不了了之,他却成为了另人难以忘怀的风景——虽然没有进入省级英语演讲比赛,却成为了历年英语演讲比赛最帅气的主持人。。 第九届湖南省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得主陶莹评价她的朋友: 学习活动都玩得转,经历丰富. 一个学妹说: 他为人低调,做事高调 学院的老师说: 他素质全面. 与邓晓君的第一次非亲密接触是在2003年湖南省第9 届英语演讲比赛上.当时那个身着西服的帅气男主持人以纯正的英式吸引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不少注意力,他就是邓晓君.而第二次看到邓晓君这个名字是在今年公布的保研名单上——他被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学院的翻译专业。 这一次采访是在十月中下旬。邓晓君以一身休闲装出现,展现了他有别于英语演讲比赛上英姿飒爽的另一面——平常、放松、更重要的是一种亲和力。邓在谈话中也笑言到: “学弟学妹不叫我学长,都叫我Ai。” 当记者问到邓晓君对自己大学四年的评价时,他不假思索的说: “幸运。”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邓似乎是个不折不扣的“幸运儿”。但又觉的这幸运却

也实在没我们想象的简单。 邓笑言自己“大一时是典型的好孩子”。在大学这个放纵者的天堂、堕落者的地狱中,他并没有因脱离高考的枷锁而放纵自己。邓晓君入校的第一年就是跳着“上课——上自习——上网”的三步舞。他承认,是自己心头一直存有的紧迫感让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他自己说后来“沉不住气”参加了社团活动,却也都是跟学习有关——口协和翻译协会。 邓晓君说他热爱湖大,因为湖大为每个人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机会。在湖大校园里,他也遇到了人生中的两位“贵人”。或者说是邓的努力、塌实、好学的“千里之才”引来了伯乐。谭琼玲,大一时讲授综合英语。谭老师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邓的特质,为这个充满才气的学生指明方向: “以后做翻译吧。”这句话为邓未来的道路打下基础。 邓的第二位“贵人”时大二时上口译课的王胜利老师——也是湖大唯一的同声传译。王老师的国字脸经常使人感到严厉而产生敬畏感,但在邓的眼中,那却是“父亲般的感觉”。 因为邓的办事认真,不怕困难,王胜利老师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广东来的学生,并且在他的身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爱心。同学甚至戏称王老师都把邓“当成干儿子”了——当邓成为省级英语演讲比赛的候选人时,王陪着他在岳麓书院被讲稿;当邓在主持英语演讲比赛间隙吃共间餐时,王把自己的肉排夹给他。。。。。。而又有太多的师生点滴是我们的拙笔无法付诸纸上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 在老师的点拨培养下,邓打出了比别人更坚实的鼓点。连年的甲等奖学 金、“游子情”专项奖学金、连年的“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 与别人的“哑巴英语”相比,英语和翻译在邓的身上真正作到学以致用。扎实的功底让他的内秀充分外化。大一时,就作了湖大综合英语的网络教程配音员。大二校级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专业组第二名的成绩,虽然与省级比赛失之交臂,卓然的势力仍使他成为湖大举办的省级赛的英文主持;虽然自己觉得不擅长表演,却在学校英语话剧比赛上因“李尔王”获得官方承认,成为BESTL EADINGACTOR;拥有优美声线的他被长沙本土品牌“蓝猫”邀请,做 相关教材的英语配音,从而挣了不少伙食费;中韩足球对抗赛中,担任志愿者翻译组组

新闻采编知识要点

1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能满足目标受众需求的事实的报道。 3新闻的真实性:指在新闻报导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4、电视新闻的分类:1消息类电视新闻,分为:图像新闻、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和图片新闻。 图像新闻业也叫影像新闻,它采用ENG的方式。特点:有新闻现场生动形象的画面。 字幕新闻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以最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的新闻信息。特点:时效快、运用灵活方便、传播新闻信息简洁明快 口播新闻以播音员出图像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报道形式。特点:1增强新闻的时效性2在时间与空间的流程里,口播新闻具有采制的简洁性、编播的灵活性等特点。3在整体综合的新闻节目中,它具有明确的指导性、灵活的调节性;在语言文字及信息容量上,它具有简洁性、精炼性和密集型。 图片新闻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新闻照片并配以文字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 2专题类新闻节目,分为专题新闻和电视深度报道。 专题新闻是指针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实进行充分、完整、深入的报道和广泛而迅速的传播的报道形式。 电视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特征:题材较为重大;主题较为深刻;完整地、有始有终地追踪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客观事物;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与理论追求;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充分调动电视的立体表现手段,充分发挥电视语言的作用。 电视深度报道分为单篇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电视专访)和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及时的报道)、系列报道(围绕某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多次的报道。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相同之处:都是多个单元集合而成;都是在一定阶段密集播出,都能产生轰动效应。区别:不局限于同一事件的阐述,是对既定话题选取多种题材,侧重于事物之间的横向机理联系,改变播出顺序不会出现对主体的理解 3电视新闻评论特征: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正确的导向包括三种形式:“用事实说话”类型“深入分析”类型“灵活幽默”类型,中国第一个评论性专栏节目是《观察与思考》,走向成熟的是《焦点访谈》 5、业务流程:一发现:从新闻线索出发二了解:获取事实的真相三传达:新闻事实的讲述(分为拍摄、编辑和写作) 6、电视记者具备的素质:A专业素质1充满好奇心2观察分析能力强3正直勇敢4适应别样的生活方式B业务素质:较强的新闻敏感2熟练地采访能力3得体的出境能力4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5较强的文字表达、视听表达能力6机动灵活能力C道德素质 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形象思维)A求异思维的作用是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洞察事物表现形式或运动状态上的细微差异,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规律,达到“见微而之著”的作用。发现思维的特征:流畅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流程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 流程

人物专访具体工作流程 第一次会议:分工合作,对人物背景作调查和了解。 第二次会议:安排专访前后的具体工作,综合各干部及干事所要提出的问题,整理成稿。提出在专访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次:专访过程中,一人负责主要提问,其余人员负责记录。其中一项环节为记录人员提问。 第四次会议:总结汇总笔记,交流心得感受。提出在专访文章写作中的要求。 第五次会议:讨论修改专访文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文章中不好的地方。 第六次会议:最后定稿。 第七次:拿给被专访人看稿,是否符合其要求。 第八次:人物专访总结大会。每位参与人员各写一份总结报告。 人物专访的基础写作模式 一、题目:打造题目:借名发挥、借时代热点发挥等 二、开头:1、开门见山 2、引出先谈名字、兴趣、特点、业绩、环境等后见其人 3、欲扬先抑 三、构思:1、并列式:工作、学习、生活……并列写,或是其中 一类中的成分并列写 2、记叙式:按事情发展过程写,注意过度自然、精炼

3、问答式:设计问题,注意记录时帮受访者组织语言 4、递进式:从低到高以个人成就或事业发展过程为主线 四、结局:1、呼应:与文章形成首尾呼应或中心呼应 2、展望未来:适用于记叙、递进式 3、没有结局:适用于问答式 五、文笔:目的是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优美:柔化人物、使画面唯美 2、幽默:有意义地打造语言,改造文句形式,以观点为卖 点,使文章幽默风趣增加可读性 3、对比:多用对比的语句,突出中心和人物特点 专访稿件的写作流程 第一步、整理出专访笔记,要求忠实于被访者的原话 第二步、构建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个结构应可同时应用于问题的设计 第三步、把所有内容补充进已构建的文章框架 第四步、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内容 第五步、经过文学语言对文章进行润色加工 第六步、交由负责人审核或集体讨论后定稿

人物专访采访稿范文

人物专访采访稿范文 欢迎来到聘才网,以下是聘才为大家搜索的,欢迎大家阅读。 先时间地 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 ___家 ___: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 ___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___: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

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___:(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 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 ___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___: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___: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新闻采编与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记忆点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中国最高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原分别为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将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现在常说的“两报一刊”,即重要宣传口径要以“两报一刊”为依据,这“两报一刊”指的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解放军的《解放军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 ●中新社: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以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境内外媒体提供供稿服务。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指导方针四个“以”:宣传工作的“四个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中国的记者节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每年的5月12日)、教师节一样(9月10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养是多方面的,诸如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作风素养、科学素养、技能素养等。 ●新闻敏感: 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判断某些事实(事件)的社会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意义的能力。 2、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判断某些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 3、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判断某些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听众兴趣和兴趣大小的

能力。 4、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在同类事实中,迅速判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的能力。 5、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它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6、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注意宣传口径并且能发现某些宣传口径有所变化的能力。 ●新闻线索的获取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之。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之。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之。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之。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之。 ●采访提问的三种形式 1. 正面提。 2. 侧面探。 3. 反面激。 ●具体地讲,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 ●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版面的元素包括有版面空间、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等。 ●新闻策划的流程有五个步骤: A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策划的主题,进行目标定位 B拟订报道方案 C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浅谈人物访谈的新闻写作技巧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浅谈人物访谈的新闻写作技巧-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 中国新闻培训网 浅谈人物访谈的新闻写作技巧 2011年04月作者:石孝义来源:天津日报浏览次数:25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几年来,编辑工作之余陆续作了一些深度的人物访谈,归整起来竟也集腋成裘:《走进江嫣的工笔世界》、《磅礴大气铸丹青访山水画家杨家亮》、《二次创业铸辉煌》、《具有开拓魄力的年轻企业家》、《学者型、实 ... 内容: 几年来,编辑工作之余陆续作了一些深度的人物访谈,归整起来竟也集腋成裘:《走进江嫣的工笔世界》、《磅礴大气铸丹青访山水画家杨家亮》、《二次创业铸辉煌》、《具有开拓魄力的年轻企业家》、《学者型、实干型、高瞻型的教育管理实践者》、《冀东名将忆往昔戎马倥偬大武宏》、《推动全社会进行儿童8220;读经8221;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忆往昔西河结缘央视8220;流金岁月8221;感今朝靓丽岸边再叙8220;九九艳阳天8221;》、《8220;中校8221;董事长的拥军情》、《魏文亮的艺术人生》、《我是农民的儿子》等数十篇专访,其中不少在读者间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今天梳

理一下,愿将采写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与感受归纳出来,与读者共享! 一、访前准备:许多的工作在访前已经进行了82308230; 1、理清采访对象的事件脉络 人物采访实际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热点人物的访谈;二是社会名人的访谈。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侧重于富有时效性的热点与焦点类人物的专访,比如我做过的《我是农民的儿子》这篇人物访淡,就是结合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流芳台村党总支书记如何率领全村人民和谐搬迁,打造四金农民这一背景下而做的。后者面对的则是社会各个阶层与领域的知名人氏。像《魏文亮的艺术人生》、《冀东名将忆往昔戎马倥偬大武宏》这两篇专访,便是分别择取了相声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和在冀东富有盛名的老将军而做的。实际上在圈内有种说法:对于名人来说,人物本身就是新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姓名即新闻,所以说无论是哪类人物访谈,最终所围绕的都还是新闻性这一主题。这也是新闻人物区别于文学人物塑造最根本的地方。 在确定采访对象之后,被采访者的生平概况、重大贡献或突出事迹,伟大成就82308230;作为新闻记者,对这些材料至少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 2、赋予每个人物以新的形象 大概了解了被采访者的生平脉络后,要做的便是在采访

采访策划范文篇一:人物专访策划

采访策划范文篇一:人物专访策划 一、1节目名称:访谈录。 2采访目的:通过采访叶老师这个万千老师的缩影而了解大多数老师的思想,从而赞扬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采访对象:体育老师叶建宝。 4采访对象简介:北方民族大学体育老师,选修课教集邮学。教学成绩优异,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 5采访时间及地点:20xx/12/24体育部办公室。 6采访的主题:了解老师的教学生涯,解密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 7采访方式:采用预约座谈方式采访。 8采访步骤:通过一个问题打开局面然后由外到里逐层深入,悟出老师的思想精髓。 9提问提纲:A为什么选择教体育,当初为何选择体育这个专业? B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做出这么多成绩,背后有哪些心酸的故事? C在上个月月末的宁夏省大学生篮球赛中你作为我校男篮的教练,在获得男子第二名的好成绩时您当时有啥感想? D半决赛打得异常激烈,双方比分不相上下,您是怎样领导队员直至最终进入决赛?

E您取得这么多的成绩,同学们有这么喜欢您,现在学校评“我最喜爱的老师”,您的票数遥遥领先,您是不是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您如此成功? F许多人认识您是因为您的体育特好,其实您还是个集邮爱好者,为啥爱上集邮,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代、带课? G在这几年教集邮课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H您在上课的过程中从不请假,自己有病,老父亲住院您都没请假。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风雨无阻,带病上课?。 二、采访前期工作: 1、利用通信手段提前一星期进行预约。征得同意后将采访提纲发于其本人。同时将时间、地点、采访时长告知对方并达成共识。 2、采访前准备必须证件、器材等相关物品。如照相机、采访本、录音笔、等。 3、收集被采访者个人资料。 三采访后期: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访谈的问答记录。 四、可行性分析: A. 采访需提前几天预约,否则被采访者由于公务,采访可行性不高。 B. 对于问题提法得当,有技巧,有取舍。本次采访成功率将不低。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如何写人物访谈记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

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 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 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 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

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 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人物采访稿范文1000字(灯光由暗变亮,最后聚集在低着头的主持人身上。)主持人: (抬起头)欢迎收看“焦点访谈”,今天的焦点是热。气温高达3990,热映中的(头文字D),人们期待的BEYDND的激情演绎,还有“超级女声”一路抓升的人气,今年夏天可真是热呀!然而Z省Y市X 村人们的心却是一片冰凉。下面请看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上剪贴下来的报道。(头转向大屏幕,手也伸向大屏幕)(屏幕上显示如下内容)本报讯Z省Y市的X村是一革命老区,这里森林筱盖面积广阔,物种丰富,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满目的碧绿,令人陶醉。这里还有一条大河流经,河水清澈,鱼虾成群。由于地形、植被等原因,这里气候宜人,即使是夏季,气温仍保持在28X左右。可是由于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本地资源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经济没能得到迅速发展,X村人民仍过着贫穷的生活。希望当地政府能优先发展X村的经济,使革命老区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莽莽的森林,森林边上有几十座破旧的瓦房。)(本报记者: XXX 1998年7月16日)本报讯在气候宜人的Z省Y市X村,即使天气很凉爽,只有299C,但村民们心里却非常火热,因为Y市准备大力发展经济,并决定优先发展X村,大力开发本村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希望X村人民能迅速走上致富的道路。(本报记者:

XXX 201X年8月6日)本报讯: 自从Y市大力发展经济以来,革命老区X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使得X村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过度砍伐森林,使得X村的森林覆盖面积减为原来的50%,加剧了水土流失,气候变得异常,气温达到390 0(附一张照片,照片上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土地裸露,河流显得有些混浊。)(本报记者: XXX 201X年6月28日)主持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X村的情况,本报记者到X村进行了采访,下面请看记者带回来的报道。记者: 今天真是热呀!如果不是问村民,我绝对不会想到这个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混浊、温度似火的地方是X村。可事实就是这样: 前些年这里还是一个森林遍布、河水清澈、气候宜人的地方,可现在却成了这般模样。为什么?哎,还是找村民问吧。(记者找到了几个正在栽树的村民)记者: 各位乡亲,前些年这里不还挺好的吗?可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村民甲: 是呀,前些年这里多美呀!十里八乡没有赶得上这儿的。可现在呢,竟变成这个鬼样子。(初中作文)村民乙: 听说好像是砍树给砍坏了,可是不砍树,我们能有今天这生活吗?村民丙: 我也听人家说,树是好东西,不能乱砍。如果砍后再补种上,也行。不过我们以前没有种,现在才开始种树,不知道晚不晚。记者: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撰写说明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撰写说明 访谈注意事项 1、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注意着装和仪表;要文明礼貌,措辞得体。恭敬被访谈者,注意保护被访谈者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2、要时候注意安全题目,加强安全意识。 3、认真对待,通过访谈到达探索职业的目标,为个人的 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做准备。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内容要求行业相关性:本专业行业大概相干行业,也可访谈本身感兴趣的行业。 访谈对象:(1)毕业校友(就业、创业、深造皆可), 对所处行业有肯定的了解和看法,从业履历有较强的指导性。 (2)专业(行业)相干任课老师。 (3)资深从业者,对所处行业有肯定的了解和看法,从 业履历有较强的指导性。 (4)其它你认为对专业(行业)了解有救济的采访工具。访谈提纲 (可参照,但不局限于) 1、简单介绍下您现在所在单位、从事工作的主要内容、 所处行业或者从事岗亭的发展前景。 2、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 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3、工作中,您的职位是什么?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重要性有多大?除专业知识以外,您觉得从事目前工作还需具备哪些本领,哪些是能够在学校里得到锻炼和提升的? 5、行业内,您认为先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起能学到最多的知识、最有益于发展?您这份工作,日常面对的题目是什么,什么最有挑战性? 6、毕业时最初对于期盼职位的定位是怎样的?尝试过哪几种求职方式?哪种最有效? 7、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对做好这份工作来讲是重要的? 8、除了专业课程,您认为学校中的哪些课程对从事这个行业比较有帮助? 9、据您所知,有什么职业杂志、行业网站或其它渠道能帮助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10、对即将毕业的师弟(妹),您有怎样的建议和期许? 1 1、您的熟人中有谁能够成为我下次采访的对象吗?可以说是您介绍的吗?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撰写要求 一、格式 标题自拟,正文由三部分组成: (1)背景介绍:受访人所在单位简介、受访人简介、参与人员、访问时间、地点、访谈方式等

【最新推荐】人物专访写作技巧-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 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 然而,目前媒体上的有些人物专访,虽然在标题上标有“访×××”的字样, 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专访”栏目的字样,但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文章没 有或缺乏人物专访的味道,根本称不上人物专访,只能说是“挂牌”的专访。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没有引导好采访对象,或者说作者缺乏引导 采访对象的艺术。具体表现在,有的作者只在文章的开头露面,而且还是很程 式化地表现自己,一般为“×月×日,笔者在×××采访了×××”。除此之外,文章的其余部分就再也见不到作者了。很显然,作者只把自己当成了一个 由头,而没有把自己当成导演,更谈不上引导艺术了。因而写出的文章像是人 物简介。有的作者在文章中露面次数又偏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且引导得生硬,这种引导模式一般为:作者问,采访对象答。因而文章通篇是对话,平淡泛味。 目前媒体上写得成功的人物专访也不少见。如《长沙晚报》1997年11月 23日刊登的《丁聪不老》(附后),从外表来看,虽说在标题上没有“访” 的字样,也没有打出“专访”的栏目,但这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人物专访,是一 篇可以作为范文的人物专访。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这篇专访与其说写得 成功,还不如说采访得成功。 很显然,这篇人物专访的作者李应宗把自己当成了导演。作者采访著名漫画家 丁聪时,先从丁老的健康谈起。作为当时已年过八旬的丁老来说,自然很乐意 谈这个问题。这就找到了打开丁老话匣子的突破口。接下来,作者与丁老谈起 了爱好,谈到了讽刺与幽默等。与采访对象交谈,是人物专访中的一个重要引 导方法。这种方法谓之语言引导。最令人拍案叫绝地是,作者在与丁老谈幽默 之前,拿出了一本有丁老当顾问的《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一书请丁老签名。 这谓之行为引导,是人物专访中的又一个重要引导方法。由于作者引导成功, 不仅打开了丁老这位主角的话匣子,而且还引得了作为配角的丁老的夫人不时 的插话。这都 是人物专访中作者所期盼的。一般情况下,有了主角的言行,人物专访基本上 就能写出来了。如果有主角的言行,有配角的言行,还有作者的言行,那么就 能写出更生动的人物专访来了。作者在引导丁老及其夫人的同时,还观察了当

成功创业人物访谈范文参考

成功创业人物访谈范文参考 一道龙虾月入50万!“陈小虾”炼成记 在四川、重庆等其他西南地区,老百姓都有在夏天喝夜啤酒吃江湖菜的习惯,而小龙虾则是当地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吃小龙虾的旺季是在每年七、八、九三个月,陈竹旺和李沅埙清楚的知道能不能把“校草陈小虾”的名号打出去就看这三个月的了。 2014年4月,“校草陈小虾”在绵阳涪城区正式开业了。 开业没多久陈竹旺就带着他部分团队去了成都、南京、武汉等一些做小龙虾好的地方去考察,不断调试陈小虾的口味。品类也由开业最初的7道菜变为了现在的15道菜,不仅增添了新口味还加入了新菜品。 “对于做餐饮的老板来说,除了产品自身的口味,食品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沅埙告诉我们,他们店铺里的虾子都是由陈竹旺亲自到市场上去挑选,下锅之前还要清洗三遍。“洗虾子的过程,只要消费者愿意都是可以看到的,对于食品安全这一块我们十分重视。” 这些宣传推广活动对于陈小虾品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李沅埙告诉我们这应该和他们工作经历相关,“陈竹旺以前是做活动策划执行的,脑子很活泛,我是当兵的,所以执行力很强。”这样默契十足的配合对于才开始创业的一对年轻人实属不易。 小龙虾的旺季如期而至,而对于陈竹旺和李沅埙来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两兄弟起早贪黑的去市场挑选虾子,买菜,和掌勺师傅一起研究新菜品,培训团队,学习管理,李沅埙甚至开始学习做小龙虾,“不懂不怕,但干了就要钻进去,餐饮要求就是精细,我知道我们能做的更好。”

开业的第一个月,营业额达到了40万元,这让他们兄弟二人十 分振奋,在龙虾旺季的三个月里,“校草陈小虾”的营业额更是达 到了平均每个月50万的销售额。 “虽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但也不差。”2014年的冬天,校草 陈小虾的两家店铺就这么走过来了,新店开张后分流了客流量很多 客人都去了新店,后来老店生意也不好了,新店生意也一般在今年 6月份,他们决定关掉分店!李沅埙说,分店虽然没给他们带来收益,却给他们的创业之路上了生动的一课。急功近利怕是创业起始的大忌,始终保持谦卑谨慎的态度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至关重要,要想做 好产品,做好品牌,稳扎稳打才是第一步。 如今的陈小虾无论是在菜品质量,味道量化上已经较为完善,下一步即将是实现战略扩张,陈小虾团队同时也希望更多热爱餐饮行 业的人加入进来,全国连锁的路上将不在孤单。 大学生办外卖APP日收入万元 据介绍,该网站注册用户超过6000人,占周边高校学生总人数 的1/6左右。黄陈樟说:“想到大学校园里每6个人就有一个是自 己的用户,内心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2013年年初,黄陈樟在网上看见一个高中同学在秀自己创建的 网站,他随即请这个同学帮忙设计了“食指街”外卖网。有了自己 的网站,黄陈樟开始寻找入驻的商家。为了取得商家的信任,他免 费配送,并且保证当天结算清楚。 他招了3个高校的10多名贫困生做配送员,以便能直接把食物 送到宿舍门口。和其他外卖网仅发“计件工资”不同的是,他给每 个配送员至少50元的基本工资,“如果送餐量不够的话就可能亏本”。 在这个拥有4万人左右的“大学城”,外卖网站并不止“食指街”一家。但是,目前做大了的只有“食指街”一家。当别的外卖网放 弃时,黄陈樟立即出资将其收购过来,把用户过渡到自己的网站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