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体裁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体裁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体裁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体裁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体裁

一、幼儿诗歌概述

幼儿诗歌是幼儿文学的一种体裁。幼儿诗歌区别于其他幼儿文学体裁的是它具有诗歌的韵律节奏美;幼儿诗歌区别于成人诗歌的是它不十分注重创造意境、抒发情怀,而是以动态的描写来吸引幼儿。

幼儿诗歌一般分为儿歌和幼儿诗两种形式。儿歌是从童谣发展演变过来的,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幼儿诗是从“五四”以来的创作新诗发展演变来的,是适于幼儿欣赏的自由体短诗。

幼儿诗歌是儿童最早接受的文学作品。从接受顺序看,儿歌比诗更早进入孩子的生活。当他们的听觉能够辨别声音时就十分乐于听有韵有律的儿歌。当儿童接近学龄期时,跃动的心灵、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开始喜欢内容较为丰富的幼儿诗,特别是带有情节的诗。从表现形式上看,儿歌的韵律节奏感更鲜明,幼儿诗则形式灵活自由,能包含更丰富的内涵。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马尔夏克曾经深入地观察过孩子们欣赏诗歌的特点,他说:“孩子们从小就爱诗,7岁以前,他们喜欢带韵脚的诗;7岁到11岁,他们又爱有情节的故事诗;11岁到15岁,他们就喜欢看描写英雄人物,富有浪漫主义和抒情味儿的诗。”这样的概括是有道理的。

二、儿歌

(一)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以婴幼儿为主要欣赏对象,具有民歌风格的幼儿诗歌。

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中根据儿童的欣赏接受顺序,将儿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之为“母歌”。婴儿阶段的儿童,尚未具有言语能力,母亲吟唱歌谣,娱乐孩子,这类儿歌大都由母亲吟唱,故称之母歌,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摇篮歌”和母亲逗孩子的“游戏歌”。第二层次称为“儿戏”。儿童自己能言语时,一边游戏,一边吟唱,以增加玩耍的兴味,这类儿歌往往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联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问答歌、连锁调、谜语诗等。

儿歌是从古代民间童谣发展过来的,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韵律优美,通俗浅显,而又充满谐趣。比如传统的地方儿歌《小耗子》:“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哩咕噜滚下来。”作品描绘了

一个淘气顽皮的“小耗子”形象,运用形象直观的象声词刻画出小耗子登高下不来的焦急和翻着筋斗往下滚的情状。全诗节奏活泼,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洋溢着欢快、自然、质朴的民歌风味。“五四”以来的作家,进行儿歌创作时,自觉地遵循这一表现规律,力求使创作儿歌具有民间歌谣的色彩。如金波的《野牵牛》:

野牵牛,爬高楼;

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下吹喇叭;

嘀嘀哒,嘀嘀哒。

无论是形象的描写,还是节奏韵律都同前一首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即使是从国外翻译介绍进来的儿歌,也都在语言形式上尽量接近中国民歌的韵味。如流传甚广的法国童谣《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眼睛,

一只没有耳朵,

真奇怪,真奇怪。

从上述例子可以明显看出,儿歌主要采用直接描写(赋)和形象的比拟(比)手法,形象而直观;而文人创作的诗歌则较多地注重寄寓深远,意在言外。儿歌也不像文人诗那样讲究格律工整,用语精雅,只求琅琅上口即可。靠口耳相传的儿歌,没有过多地吸收宜阅读、不宜口诵耳听的文人诗风格,而主要继承了民歌风格。

(二)儿歌的基本特征

1.儿歌具有显著而强烈的音乐性

儿歌区别于其他幼儿文学体裁的独具特征是: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显著而强烈的音乐性。儿歌是从童谣发展来的,所谓“谣”就是“无丝竹相和之歌词”。儿歌是诗但近于歌,没有固定曲调,但便于口诵吟唱,其章句格式、声韵节奏较幼儿诗严格得多。它首先通过韵律节奏的美感给幼儿以情感的陶冶。

古今艺术家为儿童创作儿歌时莫不注重音乐性,这是儿童鉴赏心理特点的必然要求。孩子的年龄越小越注重音乐性,他们感知诗,总是借助于听觉,因为听觉的感知较视觉感知更直接、更迅速、更强烈。首先吸引幼儿的不是儿歌的内容,而是儿歌的音乐效果。中国的许多传统儿歌并无多大的思想内涵,甚至意义也不相连贯,只求欣赏者在优美和谐的吟唱中,得到情感的愉悦或增加游戏的兴味。比如浙江传统儿歌《斗斗虫》:

斗斗虫,虫虫飞,

飞到哪里去,

飞到高山吃白米,

吱吱哉!

贵州儿歌《萤火虫》也是如此:

萤火虫,夜夜红;

上天去,雷打你;

下地来,火烧你;

进洞去,蛇咬你;

翻坡去,猫抓你;

快快来,我救你。

像这样随韵接合,重在声律节奏之优美以怡乐儿童,而在内容意义上不强求训诫劝喻之大义的传统儿歌是举不胜举的。

儿歌的音乐性是体现在凝练形象的文学语言中的,它不像音乐那样体现在旋律之中。因此,它的基础是规范、纯洁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儿歌的语言还要自然、简洁、流畅,富有韵律美。优美的儿歌,随着“声音之流”组织着听者的感

受和形象思维活动,在他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使情感的泉流渗入听者的心田。如《摇篮》: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黄庆云的《摇篮》以“摇篮”为驰骋想像的线索,展开形象的描述,在甜美柔婉的声音之流中描绘出蓝天、大海、花园……这一幅幅安静温馨的画面,表达了拳拳的母爱之情。

2.捕捉富有情趣的细节或情节予以动态的描写

儿歌不像成人诗那样着力于意境的创造、抽象情怀的抒发,而是运用动态的描写来表现富有儿童情趣的细节或简单而引人入胜的情节。

大多数儿歌都描绘细节,我们前面所举的《斗斗虫》、《两只老虎》、《摇篮》

等都是如此。优美的儿歌在描绘细节时,十分注意突出个性化的特征,李少白的《小陀螺》、王吉文的《小蚂蚱》等都以寥寥数笔的细节描绘勾勒出个性鲜明的形象。如《小蚂蚱》:

小蚂蚱,跳得高,

一跳跳上谷秆梢。

腿儿弹,脸儿笑,

看我跳得高不高!

手一拍,掉下了,

摔得头上起了包。

蚯蚓笑,蜜蜂笑,

“你还骄傲不骄傲!”

作者抓住跳得高、摔得疼这一颇有特色的动作,赋予形象的描绘,栩栩如生地描画出一个稚气可掬的艺术形象。

幼儿感知艺术作品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儿歌的细节描写都从外部特征或动作入手,极少把笔触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然而,只有写出人的内心世界,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幼儿的心灵感受虽然不像成人那样复杂细腻深刻,却也是十分敏感而丰富多彩的。如果能把内在的心灵感受通过外在的描写折射出来,会使儿歌产生更迷人的艺术魅力。这里以《小猫画画》为例:

小猫小猫,

本领真大,

一生下来,

就会画画,

画的什么画?

喏,五个瓣的梅花。

这首儿歌不是把笔墨落在小猫画画的过程,也没有着力渲染小猫所画图案的外在特征,而是通过幼儿的童稚眼光看到小猫“足迹”同梅花图案的惊人相似,

着力于表现孩子有所发现的惊讶欢欣的心绪。这种写法更能与幼儿的心灵沟通,产生融洽自然的交流。

传统儿歌和创作儿歌中有一些是有故事情节的,这些情节都比较简单,没有什么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也不完整地表现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大都是把某一过程的几个富有动作感的镜头跳跃性地表现出来。河南传统儿歌《老鼠出嫁》、《明明菜园看点兵》,以及山东儿歌《一园青菜成了精》,都是广为流传的故事歌。随着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文化传播媒介的普及,儿童的欣赏接受能力大为提高,面向低幼的儿歌创作一方面汲取传统儿歌富有故事性的特点,一方面糅合了其他叙事性艺术的手法,发展了儿歌中的情节描写。蒋应武的《小熊过桥》和柯岩的《小弟和小猫》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以《小熊过桥》为例:

小竹桥,摇摇摇,

有只小熊来过桥,

立不稳,站不牢,

走到桥上心乱跳。

头上乌鸦哇哇叫,

桥下流水哗哗笑。

“妈妈,妈妈,你来呀!

快把小熊抱过桥!”

河里鲤鱼跳出水,

对着小熊大声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

眼睛向着前边瞧!

一二三,向前跑!”

小熊过桥回头笑,

鲤鱼乐得尾巴摇。

作者生动夸张地写出了小熊过桥时的稚拙胆怯情态,还以环境的描绘烘托渲染气氛,这一切都围绕着情节发展的主线——小熊战胜胆怯的性格心理发展来组织。作品既像传统儿歌那样运用直接描写,又运用间接描写手法;既注重外在动

作特征描写,又注意内在心理活动刻划。从而使主要艺术形象——小熊的塑造更具有典型性。

在儿歌当中,无论是细节描写,还是情节描写,都富有强烈的动作感。低幼儿童不喜欢单调静止的描写和呆板枯燥的抒怀,他们需要写动态,写动作,动的描写才能容下他们跃动的心,动的生活、动的世界才能使他们产生共鸣。

(三)儿歌的表现形式

儿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有传统儿歌和创作儿歌。传统儿歌是指我国古代民间童谣。创作儿歌是现代作家在传统童谣的韵律格式基础上,自觉地为低幼儿童所创作的儿歌。前者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的,比较质朴自然,艺术上较粗糙;后者由文人创作,艺术上的有意识加工痕迹较重。

从语言形式看,有一般儿歌和特殊形式的儿歌。特殊形式的儿歌是指在长期的流传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某一固定格式的儿歌。一般儿歌则指那些没有特定格式的儿歌。我们重点谈一下特殊形式的几种儿歌。

1.摇篮歌,也叫催眠曲或摇篮曲。它韵律舒缓、歌词反复、和以摇篮之声,令闻者身体舒懈,睡意自生。传统的摇篮歌语言浅近,吟唱者往往就自己生活经验中最熟悉的东西,即兴赋情,随口吟诵。歌词内容纯朴自然,民俗乡风率然可见。如四川《摇篮歌》:

乖乖哟,

觉觉啰,

狗不咬啰,

猫不叫啰,

乖乖睡觉啰。

又如西藏《摇篮歌》:

小宝宝,快睡吧!

睡着了给你一匹马,

马背上备好鞍鞯,

头上戴上金钗子。

……

妈妈给你一个碗,

碗里放满好吃的。

犏牛供你甜奶子,

香甜的酥油留给你。

前一首引人走入四川农村茅舍灯下的温馨氛围之中。后首则仿佛让人置身于帐篷里、畜群中,呼吸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

现代作家创作的摇篮歌大多进行了自觉的艺术构思。一方面剔除了有些传统作品中不利于孩子入眠的恐吓性内容(哟哟哟,/我的小牛犊啊,/天黑哩,/天黑哩,/再不睡觉狼来了,/狼来了,你要不睡觉,/阿妈不抱你,/十根指头都要被咬掉。);另一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不再是生活经验的简单翻模,而更多地发挥了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作用。

2.连锁歌,也叫连锁调。这种儿歌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组织诗句。“顶真”就是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连锁歌随韵连成一气,读来琅琅上口,音乐节奏感特别强烈,很容易为吟诵者掌握。因此在幼教实际工作中常把它作为训练语言能力、编排游戏以及安定幼儿的有效手段。

3.问答歌,也叫对歌。其特点是有问有答。可以是自问自答,也可以是互问互答;可以是一问一答,也可以是连续问连续答。由于采用问答的形式来表现,因此,非常适于反映各种事物的特征。于是也常称之为“猜谜调”。不过它和谜语诗是有区别的,谜语诗只说出谜面,而问答歌则将谜面、谜底一并说出。比如《什么弯弯》:

姐姐妹妹,

坐在门边,

唱起歌来,

天边水边。

什么弯弯在天边?

什么弯弯在眼前?

什么弯弯头上过?

什么弯弯在水边?

月亮弯弯在天边。

眉毛弯弯在眼前。

梳子弯弯头上过。

船儿弯弯在水边。

如果只存中间四句,就成了谜语,像现在这样,则为问答歌。

4.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急口令。这种儿歌把声、韵、调近似的字组织在诗句中,借以训练准确发音和吐字归音。绕口令的诵读要由慢到快,先求其清晰准确,再求其流利顺畅。它对于培养孩子的口齿清楚、思维敏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幼儿选择绕口令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根据当地的方言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绕口令。有的方言区平翘舌音不分,可选用《四和十》一类的作品,有的地区前后鼻音不分,应选用《墙上钉个钉》、《洞庭山上一根藤》这样的绕口令。

第二,把握发展幼儿语音的最佳期。3至6岁是儿童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特别是2岁半至4岁半出现飞跃期。言语发展的早期,幼儿只能笼统地感知一句话的语调,还不能对语句的每一个音分别感知。4岁以后的幼儿发音器官已发育完善,能够控制肌肉动作。6岁左右的幼儿在发音上已没有问题,不但能正确发出语音,而且能清楚地分出四声和调节自己的语调。因此,3岁至6岁是让幼儿诵念绕口令的最有效阶段。

5.数数歌。这种儿歌有意识地把初步的数的概念和具体可感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培养儿童对数的认识。

幼儿是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与各种物体的接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初步的数的概念,也只有当幼儿有一些初步的数的概念后,才可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他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才可能更好地同周围的人们交往。由于数数歌将数的概

念结合在具体的文学形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诗句之中,能够引起幼儿积极思维的兴趣,因此成为培养幼儿数的概念的重要途径。比如3岁幼儿就会唱的《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打不到,

碰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

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

这首儿歌让儿童一边吟唱歌词,一边数自己的手指,在具体行动中直接感知数。这一数数行动又是有顺序(从大拇指至小指或反之)、有规律的(数来数去都必须是“五”)。顺序排列是形成数概念的前提,也就是说,儿童对物体点数不重复两次,也不漏数这种依次列举的能力是认识数量的基础。这首《五指歌》将培养数数能力的任务巧妙地结合在幼儿的具体活动之中,十分切合幼儿的思维往往伴随动作的心理特点。

数数歌不仅有培养数数能力的,还有训练运算能力的,如《七加一》:

七加一、七减一,

加完减完等于几?

七加一、七减一,

加完减完等于七。

也有将数字的写法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如十字歌》:

一字像扁担,

二字隔条河,

三字中间有条船,

四字把门紧紧锁,

……

由于培养数的概念的儿歌中大多是从数数这一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能力,故人们把其他涉及“数”的儿歌也都归入数数歌一类。

6.古怪歌,也叫滑稽歌或颠倒歌。这种儿歌不但在我国传统的民间歌谣中十分多见,就是现在的创作儿歌中也不少。但是从理论上予以深入探讨则很不够。

第一,我们从作品入手,了解什么是古怪歌。请看《希奇希奇真希奇》:

希奇希奇真希奇,

麻雀踩死老母鸡,

蚂蚁身长三尺六,

八十岁的老头儿坐在摇篮里。

这首儿歌谐趣横生,引人发笑,颇似相声和漫画。从艺术欣赏效果上讲,我们可以把握这种儿歌的一个本质特征——滑稽、可笑、有趣。

这种儿歌为何具有引人发笑的美感特征呢?这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是极为奇巧的内容。麻雀踩死老母鸡,80岁的老汉坐在摇篮里都是悖于常情的奇特现象。把奇谬怪异的内容以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这种作品的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古怪歌就是表现奇巧的现象,以造成滑稽、可笑、有趣的艺术氛围的儿歌。

第二,古怪歌的审美接受依据。接受者总是依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咀嚼、理解、欣赏艺术作品,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在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奇巧怪异、逗人发笑的事是层出不穷的。像蓝精灵那样,想做好事却做了蠢事,闹出笑话的有之;像唐老鸭那样总是巧合得出人意料之外的有之;看到有个伙伴异乎寻常地成了光头会哈哈大笑;听到阿凡提巧智取胜获得意外结果更会乐不可支。这些审美经验使他们在欣赏古怪歌时产生共鸣,发出心领神会的笑声。

第三,古怪歌的作用。由于古怪歌常将事物有意识颠倒,借以造成异乎寻常的奇巧,因此,它具有培养幼儿思维辨析力的作用。同时,这种儿歌对培养幼儿

幽默诙谐的品质,使其情绪松弛愉悦都有着更直接、更普遍的作用。幼儿是社会的人,他们并不像有的人所判定的那样,永远是天真乐观愉快的,他们也有焦虑、苦闷、压抑。他们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们更需要以幽默乐观的品质来迎接人生的挑战。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所有的儿童都期待需要的满足,婴儿的需要一般都能很快得到满足,当儿童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往往对未被满足需要的焦虑大大增长。他们会因为得不到同伴的赞扬、父母师长的肯定,产生焦虑的体验;也会因为自己做了荒唐的傻事而感到羞耻、内疚。古怪歌对于下意识中存在焦虑的儿童是极好的“投射”对象。通过这种无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儿童把令人不安的特征归之于他人他物,使自己超脱出来。稚气的儿童少不了荒谬可笑的傻事,他们自小就善于以幽默轻松超脱的心理来对待所受的挫折,这比只会把焦虑这种极不愉快的心绪压抑在心中为好。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古怪歌在松弛抚慰情感心绪上的作用,并不比它培养思维辨析力的作用更弱。

第四,古怪歌常用的手法。

(a)颠倒。有意识地颠倒所描绘的事物特征或生活现象,使人产生追根寻源,究其结果的兴趣,比如河南儿歌《小槐树》:

小槐树,

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大轿。

蝇子踏死驴,

蚂蚁踩塌桥。

木头沉了底,

石头水上漂。

小鸡叼个饿老雕,

老鼠拉个大狸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作品中所描写的现象都是反常的,其中吹着鼓、打着号等描写则恰好是互相

颠倒的,由于这些颠倒的现象都集中到一起,并且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因此儿童会由此及彼地认识到生活中正常的情况究属如何。

(b)夸张。极力把所描绘的怪诞荒谬现象鲜明强烈地突现出来。把蚂蚁夸大成身长三尺六,把萤火虫的光亮夸张成能烫破人的手等,把明显的谬误作极度的夸张,不仅可以使幼儿一望而知,而且还可以产生更强烈的喜剧效果。

由于“古怪歌”中并不都只是运用颠倒手法,因而我们认为采用“古怪歌”这一称谓似乎更“名正言顺”。当然,从约定俗成上讲,把这些儿歌称之为“颠倒歌”也是可以的。

7.谜语诗

谜语是不直述本意,而运用语言修辞技巧来隐射、暗示事物、现象、文字等的隐语。谜语并不都用诗歌来表现,只有用诗歌的韵语形式来表现的谜语才称之为“谜语诗”。我们所谈的是适于幼儿接受的谜语诗。幼儿谜语诗中主要是事物谜,文义谜极少。

谜语一般由谜面、谜底、谜目三部分组成。谜面是暗示隐射谜底的短谣、韵语或字词。比如“爆仗”谜:

七层褥子八床被,

一个黑儿里头睡,

有个红儿来叫门,

蹬了褥子踹了被。

这则谜的谜面是辞语浅俚的短谣。有的谜面并不是短谣或韵语。《三国演义》中,曹操嫌花园门不合心意,在门上书一“活”字。杨修猜出这是一个“阔”字。这就是用字词结合环境作谜面。灯谜中许多都是用字词谜面的。如“绿化北京”谜底是“燕青”。文人谜语中还有许多是运用诗、词、曲等韵语形式来作谜面的。谜底是谜语的答案。谜目是限制谜底范围,供给猜谜者思考线索的提示(打……)。有时谜面中已经给出思考线索,就不必再给谜目。如《月亮》:

有时像只船,

有时像只盘,

你要猜不着,

抬头天上看。

后两句已经提示是天空星际的事物,不必再给出谜目。

幼儿谜语诗是儿歌中的一种,所以谜面一般都是短小的童谣。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都较狭窄,所猜谜语的谜面比较显露,一般都不必给出谜目。

适于幼儿的谜语诗,大多用物为谜,具有稚气新鲜的感觉和想象,纯朴而富有民俗乡情的格调;同文人创作的谜语诗以纤巧工整见长,擅用双关、暗射手法迥然不同。文人谜语诗没有相当的文学功底和人生经验,是不可能猜破谜底的。

幼儿谜语诗大都运用俗事俚语来写,浅显形象。比如“花生”:

麻房子,红帐子,

里面睡个白胖子。

简洁生动的词语,鲜明活泼的节奏,所作比拟显然出自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经验,所猜之物虽不直说,但也并不隐晦难猜。

我们再看一下同为写“风筝”的两首谜语诗:

其一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其二

纸皮纸骨胡须长,

没有翅膀能飞翔,

先要线儿来领路,

还要风儿来帮忙。

前一首中的大多词语只有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成人才能欣赏,儿童很难领会。后一首纯用浅显形象的直接描述,从材料、外形、飞行特征及条件多侧面地概括描述,低幼儿童经过思索就不难猜出。

在一般谜语中赋、比、谐音、借代等手法都是常见的,而在幼儿谜语诗中则主要是“赋”和“比”以及“矛盾法”。

赋,也就是直接描写。幼儿感知事物主要靠直觉,因此,直接把事物的外形、动态表现出来,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像下面这则“蜻蜓”谜,就是直接描写外形和作用的:“大眼睛,亮晶晶,尾巴长,翅膀轻,飞来飞去捉蚊蝇。”

直接描写要注意概括简练地把事物的特征突出显现出来。描述的特征必须是这一谜底所独具的特征。如果可以猜作这样,也可以猜作那样,就不够准确了。《太平广记》中有这样的谜语:“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这样的谜,可以猜作獐、鹿等相似的动物,可此可彼就失去了“猜”的意义。

比,包括比喻和比拟。运用“比”的手法来表现事物特征,较“赋”生动形象多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蜘蛛”谜,就是用“比”的典型例子。

小小诸葛亮,

独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

要捉飞来将。

蜘蛛网颇似八卦阵,蜘蛛身在其中,犹如善摆八卦阵的诸葛亮那样升营坐帐,号令八方。由于所比为童叟皆知的英雄人物诸葛亮,英豪之气自贯其中,不但形象直观,还给人以美感的愉悦。

关于“矛盾法”。这种谜面描写方法是“既这样又不这样”。写蝙蝠说是“似鼠不是鼠,没羽能飞舞”。写知了则扣住它像鸟又不是鸟的特征来写。矛盾法能引起奇怪的感觉,使人更增加破谜的兴趣。同时又能使事物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这种手法在幼儿谜语诗中也十分常见。

幼儿谜语诗用物为谜,所写对象面广物多,对幼儿认识自然事物有着重要作用。周作人、朱自清等人把儿童谜语诗誉为“天物志疏”,比为儿童时代的自然研究。儿童通过谜语这面镜子更清楚准确地认识了自己习见的事物。他们为自己

在猜谜中的新发现而欢欣自豪。

锻炼智力、开启心智是谜语更主要的作用。谜语诗的谜面描写体物入微,切中要害。猜谜者揣摩体味、考察推导,使自己的心智自然而然地聪明通达起来。人类历来把猜谜作为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

以上我们择要介绍了几种特殊形式的儿歌,如果细说还有一些。比如句末一字大致相同,一韵到底的子字歌。像《镜子和孩子》:

镜子,

喜欢孩子;

孩子,

喜欢镜子。

镜子,

照照孩子;

脸儿,像个桃子。

另外,还有儿字歌、头字歌等。

有的教材把“游戏歌”也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儿歌。游戏歌是配合儿童游戏的儿歌,这一概念是从功能、作用这一角度提出的。特殊形式的儿歌是从语言表现形式这一角度来分类的。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并列而论是不恰当的。数数歌、问答歌等都可以配合游戏,若从功能上讲,我们也可以把这些都看作游戏歌。

幼儿文学儿歌

1 / 6 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边点 着她的手指头边说) 爬呀爬xx (食指从胳膊一步步点到肩膀) 耳朵听听 (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 (点点眼睛) 鼻子xx (点点鼻子) 嘴巴尝尝 (点点嘴巴) 最后,咯吱一下 (停顿,然后突然把手伸到孩子的脖劲处,咯吱一下,孩子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嗷嗷嗷! 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嗷嗷嗷!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嗷嗷嗷!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嗷嗷嗷!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嗷嗷嗷!

2 / 6 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嗷嗷嗷!《造房子》 小兔子,(两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小兔的耳子。) 拿锤子,(两手握拳头,左右摇晃) 叮叮叮,(右手放在左手上做敲击的动作) 造房子(两手做房子的造型放于头上) 绕口令《数数歌》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口一只鼠。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3.三只蚂蚁来搬米一只蚂蚁来搬米(右手食指半伸扮第一只蚂蚁搬米状)搬来搬去搬不起(食指弓起数次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中指加入食指扮第二只蚂蚁帮忙)身体晃来又晃去(双指弓起但不能移动)三只蚂蚁来搬米(无名指加入搬米队伍)轻轻抬着进洞里(三指抬着米进入半握的右手洞穴里) 4.四方歌前前后后(双手前后拍掌)左左右右(双手左右拍掌)咕隆东(双手握拳摇轮转动,然后右手拳指东)咕隆南(指南)咕隆西(指西)咕隆北(指北) 5.五行歌一二三四五(双手手指相对从小指数到拇指)上山打老虎(双手相对,拇指竖起)老虎没在家(拇指垂下)打到一只鹿(双手拇指及食指竖起)小猪告诉兔(右手五指扮成猪,右手中指及食指竖起)小兔告诉鼠(右手五指并拢成鼠状)虎鹿猪兔鼠(重现五动物指形)金木水火土(双手手指相对从小指数到拇指) 6.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

幼儿文学课件整理资料 儿童文学释义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美杜威儿童本位论 ?鲁迅:“幼者本位”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朱自强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专写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概念包含三个内容:接受对象、目的、要求。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 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首先,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 学。 ●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七种基本文体 ●儿歌 ●幼儿诗 ●幼儿童话 ●幼儿故事 ●图画故事 ●幼儿散文 ●幼儿戏剧

●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对比、夸张、设问、摹声、白描、起兴等。 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一、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首先,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 其次,幼儿文学还需传递社会的道德规范。 2、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适应幼儿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开头尽量要简短,尽早提出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张、有趣;篇幅不宜过长。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稚拙美 ?纯真美 ?质朴美 幼儿文学的语言 两种语言误区 ●成人化 ●娃娃腔 对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 ●可接受性 ●超前性 1、浅显 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注意词汇的使用 ?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要少用各种虚词 ?尽量选用幼儿口语中的虚词 2)注意句型的使用 ?①多使用简单句,少使用复合句 ?②不要用又是长定语,又是被动型的句子 2、音乐性 ①文句有韵 ②象声词的使用 ③节奏的安排

幼儿文学课教案

《幼儿文学》 教案

第 1 至 4 课时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计划 本章共四节,计划安排4课时,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要注意把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 理解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心理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特点及审美功能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第 1 课时 什么是幼儿文学 教学目的: 1.把握幼儿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幼儿文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本质特点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计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由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组成。 ㈠幼儿文学:

以0—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也包括0—3岁的婴儿。 主要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㈡童年文学: 是以7—12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以学习为基本活动。 主要文体:童话、儿童小说和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㈢少年文学: 是以12—15岁的少年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㈠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既然是文学,就要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㈡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即“幼儿”属性。 幼儿文学必须是“为幼儿”的文学。幼儿文学服务于幼儿,是成人作者适应幼儿的审美需求而创作或改编的。 三、我国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1.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要作家:郑振铎、叶圣陶、黎锦晖。 主要刊物:《世界儿童》、《小朋友》等。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余年间,幼儿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首先,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作家群体。 其次,幼儿文学创作大面积丰收。 再次,幼儿文学理论建设、教学科研有了长足的发展。 最后,进入80年代以来,幼儿文学界的学术研讨活动、横向交流空前活跃。 四、总结: 本章主要认识“幼儿文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是学习幼儿文学的初步准备。 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到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情况。

幼儿文学的特征 2

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什么是儿童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至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什么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以3至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分成三大类唱诵类(儿歌,幼儿诗)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 幼儿的心理特征。答:作家在为这个阶段儿童创作时,必须照顾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答:由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了幼儿的审美意识有以下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2.审美意识任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形式。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答:1.稚拙美 2.纯真美3.荒诞美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的功能?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幼儿文学的功能?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5.愉悦幼儿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章 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创作要求。答:1、审美感受能力、情感、想象力、传达技巧。2、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语言。 中编 第一章儿歌 儿歌的概念?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 儿歌在古代的名称?童谣 儿歌的特点?1、内容浅显、单纯活泼2、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节奏明朗、音韵和谐。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歌2、游戏歌3、数数歌4、谜语歌5、连锁调6、问答歌7、绕口令8、倾倒歌9、字头歌 第二章幼儿诗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答: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2、活泼、生动的想象3、富于情趣的构思4、自然、明快的韵律。 幼儿诗的类别?答:1、叙述诗2、童话诗3、抒情诗4、讽喻诗5.散文诗 第三章幼儿童话 1.童话的概念?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虚构故事。他是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世界上较早对童话进行改写的作家及童话集名称。答: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世界文学童话的奠基人答:安徒生 我国创作童话出现的时代答:我国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 第一部创作童话集的名称和作者答:叶圣陶出版于1923年的童话结集《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幼儿文学重点资料讲解

1.简述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答:(1)引导幼儿学习生活常识,帮助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2)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4)培养美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5)愉悦身心,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情感。 举例说明幼儿文学的文化功能。 幼儿文学的主要接收者是幼儿,但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常常会受到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的喜爱。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成人可以感受到幼儿的快乐和天真,可以暂时摆脱成人世界的纷扰和烦恼,可以净化被世俗污染的心灵。成人读者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参与,一则可以给自身提供愉悦的心情,二则可以以成人的生活及审美阅历来审视评价作品,提高幼儿文学的艺术品质。幼儿文学可以改善幼儿的精神世界,从而改善幼儿所生活的文化生态环境。幼儿的世界是纯净的,充满美妙天真的幻想和想象。幼儿文学不仅可以净化心灵,而且会净化成人的精神世界和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环境。 2、举例说明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1、稚拙美稚拙是幼儿的本色。幼儿的身心还没有发育健全,生活经验不足,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只能依赖自己有限的体验,因此带有稚嫩、笨拙的特点。幼儿文学同样具有稚拙美。这种稚拙美主要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幼儿的童真、童趣中。这种童真、童趣是幼儿感情的最自然的流露。2、纯真美幼儿的心灵是纯洁的、真挚的,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情,充满爱意,用稚嫩的眼光去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往往让成年人也受到感染和启迪。 3、质朴美孩子的情感是质朴的、纯真的,不带一点矫饰。 4、荒诞美荒诞美表现为儿童想象的奇异美。儿童作品的荒诞性反映了儿童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是儿童的泛灵观念、人为观念、任意逻辑观念的一种反映。在儿童的想象世界中,怪异的、奇特的、夸张的、巧合的因素具有无穷的魅力。 2.幼儿童话的分类。答:(1)根据童话的形成过程和作者,可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2)根据体裁,可分为童话故事、童话诗和童话剧。(3)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童话、中篇童话和短篇童话。(4)根据人物形象,可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5)根据童话内容,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知识童话。 3.幼儿戏剧主要有哪些特征?答:(1)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集体的参与性(2)富有儿童情趣的戏剧冲突;(3)语言动作化、形象化(4)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故事性强 4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是什么?幼儿诗是以幼儿为主体接收对象,适合于幼儿听赏吟诵的自由体短诗。 儿歌又称童谣,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收对象的歌谣。儿歌与幼儿诗从本质、形式到功能都是不同的。 在思想内容上,儿歌比较单纯、直率,幼儿诗比较含蓄;在题材上,儿歌多从日常生活取材,有较强的 实用性,而幼儿诗题材广阔,内容也更丰富深厚;在写法上,儿歌往往以叙述、白描、说明等方式描述 事物现象,而幼儿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造和表达的含蓄;在篇幅上,儿歌短小、结构简单, 幼儿诗可长可短,结构较复杂;在韵律上,儿歌强调顺口、音韵和谐,幼儿诗的格式、语言韵律则可以 更灵活自由。 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拟人、夸张和象征。拟人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诸于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 化的表现手法,是童话表现幻想的最常见的艺术手法。夸张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扩大和强调所描写的对象 的某些特征,并作必要的夸大或缩小,突出其本质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 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 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幼儿文学在情节设计上应注意什么?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活动及其组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它是作 品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中心环节。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有情节的占绝对优势。即使是抒情性比较强的 幼儿诗和幼儿散文中,叙事成分也有一定比重。幼儿对情节性作品的偏爱,是由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参与意识所决定的。可以说,幼儿文学是行动的文学,没有行动,没有经由行动构成的情节,大多吸引 不了小读者幼儿文学创作者在为幼儿设计作品的情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单纯,生动。幼儿文学 的情节,应以单纯为主,因为情节复杂的作品头绪纷繁,关系复杂,多线索的交叉远远超出了幼儿的阅 读承受能力。因此,在幼儿文学创作中,要尽量做到线索单纯,情节铺展顺畅②集中,完整。情节集中, 不仅指情节发展连贯紧凑,还要求作品线索串起的每一细节生动、丰满。因此,在幼儿文学创作中,要 特别重视细节描写的具体可感与丰富多彩。这是保证作品质量的关键之一。情节完整,要求幼儿文学作

幼儿文学的特点习题

幼儿文学的特点 重点、难点: 幼儿为学的本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一、幼儿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本质特征是它的本体特征,幼儿文学作为审美对象又具有它的美学特征。 二、幼儿文学的本体特征: 1.浅语的艺术 ①幼儿文学要求语言的表达方式要浅显、明白、易懂。 ②幼儿文学的语言生动、形象、口语化、具有幽默的意味。 2.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文学包含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自然知识,能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丰富他们的情感,发展他 们的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因此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 要的启蒙作用。 ①在语言方面,幼儿文学可以对幼儿进行基本的语言训练。 ②幼儿文学作品将自然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与故事情节糅合 在一起,使幼儿在充分享受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时潜移默化地 学习。 ③幼儿文学对幼儿心理活动及心智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 引导作用。 3.幼儿文学是充满诗意的浪漫文学: ①幼儿的“自我中心”和具体形象思维方式恰与诗的主观性 和意象性完全吻合,因此说,幼儿是天生的诗人。 ②幼儿文学是诗性的文学。幼儿文学作家总是以诗人的眼光、 心灵来描绘幼儿富于诗意的内心世界,所以以幼儿为主的要 听赏对象的幼儿文学必然具有浓郁的诗意。 ③幼儿情趣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之为诗意、诗性。 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严文井《泛论童话》 我以全部感情去写童话——安徒生自传 4.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①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无不充满生机活泼的情趣,给幼儿带来 极大的快乐;

②幼儿文学具有很强的游戏性;③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三、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其作为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使幼儿文学显示出迥异于其他文学的美学特征,即幼儿情趣的稚拙美、质朴美、纯真美和荒诞美。 1、稚拙美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但他们都喜欢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界; 幼儿的身体很弱小,但在他们的头脑中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巨人”,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充满了童真童趣。 作家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将其融化在作品中,使作品充满稚气而拙朴的艺术风格。 从内容上看,幼儿文学的稚拙美主要表现为幼儿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从形式方面看,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组合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种稚拙感,其情节构成方式的变化也能带来一种稚拙的形式感。 2、纯真美 幼儿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因为不谙世事而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他们的世界总是显得那么稚嫩、纯真和美好。这种幼儿固有的品性,成为幼儿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客观来源,而表现幼儿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之美,也成为幼儿文学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3、荒诞美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更好动,更富于幻想性和探究性。因此幼儿文学总是更富于幻想,更多惊险色彩,更多

幼儿文学儿歌

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 ,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边点 着她的手指头边说) 爬呀爬呀爬上山 (食指从胳膊一步步点到肩膀) 耳朵听听 (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 (点点眼睛) 鼻子闻闻 (点点鼻子) 嘴巴尝尝 (点点嘴巴) 最后,咯吱一下 (停顿,然后突然把手伸到孩子的脖劲处,咯吱一下,孩子 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造房子》 小兔子,(两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小兔的耳子。) 拿锤子,(两手握拳头,左右摇晃) 叮叮叮,(右手放在左手上做敲击的动作) 造房子(两手做房子的造型放于头上) 绕口令《数数歌》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口一只鼠。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3. 三只蚂蚁来搬米一只蚂蚁来搬米(右手食指半伸扮第一只蚂蚁搬米状)搬来搬去搬不起(食指弓起数次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中指加入食指扮第二只蚂蚁帮忙)身体晃来又晃去(双指弓起但不能移动)三只蚂蚁来搬米(无名指加入搬米队伍)轻轻抬着进洞里(三指抬着米进入半握的右手洞穴里) 4. 四方歌前前后后(双手前后拍掌)左左右右(双手左右拍掌)咕隆咕隆东(双手握拳摇轮转动,然后右手拳指东)咕隆咕隆南(指南) 咕隆咕隆西(指西) 咕隆咕隆北(指北) 5. 五行歌一二三四五(双手手指相对从小指数到拇指)上山打老虎(双手相对,拇指竖起) 老虎没在家(拇指垂下)打到一只鹿(双手拇指及食指竖起) 小猪告诉兔(右手五指扮成猪,右手中指及食指竖起) 小兔告诉鼠(右手五指并拢成鼠状)虎鹿猪兔鼠(重现五动物指形) 金木水火土(双手手指相对从小指数到拇指)

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汇总

内容摘要 摘要:文章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探讨了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使幼儿文学显示出迥异于其它文学的美学特征。并从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以独特几个方面:一、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泛灵观念、人造观念、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思维,有很强的形象性、同一性、和生命性,“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只有与他们生活最接近、与他们情感最契合、外部特征突出的内容,才会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二、幼儿文学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质朴的稚拙美、透明的纯真美、张扬的游戏美、出色的荒诞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及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幼儿文学以其独特的美深深地感染着幼儿,成为文学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鲜活、最可爱的一个分支。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门类,除了具备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人们把她比作“新月之国”,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这样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幼儿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对幼儿文学具有制约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一、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 幼儿受生理、生活条件的制约,心理分化刚刚开始。这使得他们的审美心理不仅与成人,就是与童年期、少年期的儿童审美心理特征客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幼儿审美心理中“自我中心”思维非常突出。其特征是主体和客体不分,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合而为一,而且总是把客体“依附”于主体,形成幼儿审美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 1、泛灵观念 在幼儿心目心中,大千世界的各种生物都有生命,同人一样有感觉和意

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1)幼儿读物实际上是适宜幼儿阅读(或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其范围比幼儿文学广泛得多。 (2)幼儿文学是幼儿读物中的一个种类,它故事性强,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深受小读者喜爱,因而在整个幼儿读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1)首先,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 (2)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 一、幼儿文学要求? 1、开头:尽量简短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有趣 3、篇幅:不宜过长 二、语言 幼儿时期是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3岁幼儿可掌握1000个词左右,到5~6岁,则可掌握3000~4000个词,但言语发展的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幼儿文学的语言要力求形象、生动、口语化,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但也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3、幼儿审美心理中的“自我中心”思维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主体对外在物理世界的把握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界限、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的界限、现实和想象的界限。 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泛灵观念人造观念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 三、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1、“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 2、“图画”是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 3、“感受”是幼儿欣赏文学的主要特征 四、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4、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5、幼儿文学有利于幼儿认识万事万物 6、幼儿文学还能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内容 7、幼儿文学对幼儿心理成长也有启蒙引导作用 五、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质朴美 幼儿文学与其他文学种类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的语言。能否使用真正的幼儿文学语言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六、对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 1、可接受性 2、超前性 七、幼儿文学的语言?一、浅显二、音乐性三、形象性四、动作性 八、注意句型的使用 ①多使用简单句,少使用复合句。②多使用短句,少使用长句。 九、儿童文学的特点 1、故事性2、幻想性 3、趣味性 4、朴素性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1、纵列式结构 2、横列式结构 3、三迭式结构(三段法)4、连环式结构(多段式情节反复法) 5、对立式结构(对照法 ) 6、误会式结构(误 会法) 7递进式结构(递进法) 8、设伏式结构(设伏法)

幼儿文学儿歌

幼儿文学儿歌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 ,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边点 着她的手指头边说) 爬呀爬呀爬上山 (食指从胳膊一步步点到肩膀) 耳朵听听 (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 (点点眼睛) 鼻子闻闻 (点点鼻子) 嘴巴尝尝 (点点嘴巴) 最后,咯吱一下 (停顿,然后突然把手伸到孩子的脖劲处,咯吱一下,孩子 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造房子》 小兔子,(两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小兔的耳子。) 拿锤子,(两手握拳头,左右摇晃) 叮叮叮,(右手放在左手上做敲击的动作) 造房子(两手做房子的造型放于头上) 绕口令《数数歌》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口一只鼠。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3. 三只蚂蚁来搬米一只蚂蚁来搬米(右手食指半伸扮第一只蚂蚁搬米状) 搬来搬去搬不起(食指弓起数次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中指加入食指扮第二只蚂蚁帮忙)身体晃来又晃去(双指弓起但不能移动)三只蚂蚁来搬米(无名指加入搬米队伍)轻轻抬着进洞里(三指抬着米进入半握的右手洞穴里) 4. 四方歌前前后后(双手前后拍掌)左左右右(双手左右拍掌)咕隆咕 隆东(双手握拳摇轮转动,然后右手拳指东)咕隆咕隆南(指南) 咕隆咕隆西(指西) 咕隆咕隆北 (指北) 5. 五行歌一二三四五 (双手手指相对从小指数到拇指)上山打老虎 (双手相 对,拇指竖起) 老虎没在家 (拇指垂下)打到一只鹿 (双手拇指及食指竖起) 小猪告诉兔 (右手五指扮成猪,右手中指及食指竖起) 小兔告诉鼠 (右手五指并拢成 鼠状)虎鹿猪兔鼠 (重现五动物指形) 金木水火土 (双手手指相对从小指数到拇指) 6.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论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2.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稚拙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和文学存在一些共性(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来反映现实或情感心理),儿童文学还有一些自身的特征。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内容讲解 学前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包含两大方面: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文体特征包含四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启蒙,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所以学前儿童文学的宗旨也是启蒙。 启蒙对于学前儿童文学来说,主要就是通过文学作品让儿童认识自我、自然、生活和社会,获取知识,学习生活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初步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等能力。心智包括心理和智能两个方面,就是说不仅要培养智慧,也要注重对情感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因而,我们必须要为他们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 具体的特点是: ①句式:多短句、少长句;多单句,少复句。 ②词语:多实词,少实词;多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少用抽象概括的词语。名词、动词多,介词、连词、助词少。 ③韵律:押韵,拟声词多,语气词。 《数星星》天上星,亮晶晶,好象许多小眼睛。 《小兔子》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幼儿文学》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文学的服务对象是(B ) A.0~3岁的幼儿B.3~6岁的学前儿童C.6,7岁~11,12岁的儿童D.11,12岁~15岁的少年 2.幼儿文学应特别注重(D ) A.简单性B.故事性和新奇性C.教育性D.趣味性和娱乐性 3.儿童文学(狭义)应特别注重(D ) A.美育和引导B.趣味和娱乐C.幻想和想象D.想象和认知 4.提出儿童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的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A ) A.皮亚杰B.桑代克C.弗洛伊德D.斯腾伯格 5.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是(C ) A.读B.看C.听D.触摸 6.专属于儿童文学领域的文学体裁是(B ) A.儿歌和寓言B.儿歌和童话C.童话和寓言D.童话和故事 7.幼儿文学中最古老的两种文体形式是(C ) A.神话、儿歌B.神话、故事C.儿歌、童话D.儿歌、寓言 8.儿歌中最具增强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功能的是(A ) A.游戏歌B.绕口令C.迷语歌D.连锁调 9 . 童话名篇《大萝卜》的作者是(B ) A.安徒生B.阿?托尔斯泰C.列夫?托尔斯泰D.马雅可夫斯基 10.“夜里老鼠吱吱叫,/我学猫儿‘妙唔妙……’/老鼠吓得不敢动,/我在床上偷偷笑。”赵家瑶的这首《我学猫儿》着重体现了幼儿文学的哪一美学特征( A ) A.稚拙美B.纯真美C.朴素美D.荒诞美 11.幼儿文学首先是(D ) A.儿歌B.童话C.故事D.文学 12.下列作品中哪一篇(首)出自柯岩之手(C ) A.《春天的雪花》B.《野葡萄》C.《小熊拔牙》D.《小猴吃瓜果》 13.童话《圆圆和方方》的作者是著名作家(B ) A.刘心武B.叶永烈C.叶圣陶D.叶君健 14.童话《黑黑在诚实岛》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A ) A.郑渊洁B.樊发稼C.陈万鹏D.葛翠琳 15.童话《古里和古拉》的作者是著名的日本儿童文学作家(A ) A.中川李枝子B.马蒂生C.小林多喜儿D.马尔夏克 16.认为儿童文学家的“基本品格应该首先是热爱儿童”的是著名文学家(C ) A.列夫?托尔斯泰B.阿?托尔斯泰C.高尔基D.肖霍洛夫 17.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主要是(C ) A.有意想象B.不随意想象C.无意想象D.艺术想象 18、幼儿文学的想象特别强调(D ) A.新鲜性B.独特性C.新奇性D.创造性 19.长篇童话《大林与小林》的作者是(A ) A.张天翼B、严文井C.金近D.包蕾 20.幼儿文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是(D ) A.采用顺叙方法B.按时间安排事件C.避免平铺直叙D.条理清楚 21.幼儿文学的创作中的核心问题是(B ) A.合理安排结构B.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C.设置起伏跌宕的情节D.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22.幼儿口语的最主要特征是(B ) A.音乐性B.浅显C.形象性D.动作性 23.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主要是(A ) A.实词B.虚词C.名词D.动词 24.童话《小鲤鱼跳龙门》的作者是(B ) A.张继楼B.金近C.刘饶民D.季华

第二章儿歌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诗歌 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充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儿童文学体裁。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节儿歌 导入: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 小老鼠阳光 小老鼠,上案板,阳光,在窗上爬着, 见猫来,打战战,阳光,在花上笑着, 猫走了,再玩玩。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从唱诵者的角度划分,儿歌可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 母歌——又称育儿歌,是育儿者唱诵给婴幼儿听的,或者是边唱边让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戏——幼儿自己唱诵的儿歌(包括在幼儿园里唱和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歌的审美特征: 1、单纯形象,具体稚拙美。 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 例1:《学鸭子》(薛卫民)例2、算术题 鸭子走路,算术题,一道道, 一摇一摆,一排等号像小桥。 小孩学它,算对了,就过桥, 一瘸一拐。算不对,过不了。 身子左扭,老师引我上金桥, 屁股右歪。向着科学大路跑。 左扭右歪,注:两层次,结构清晰简单,表意形象。

绊倒挨摔 注:形象,幽默,稚拙。 《今天我来当爸爸》N038 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因为儿歌以幼儿儿童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1)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 节拍字数一致例:《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弟弟睡了留一个”。9 节拍字数不一致。《狗熊打蚊子》 蚊子叮,脸上痒, 狗熊接抬手就一掌! 蚊子没拍住, 嘴巴打得响。 节拍不固定。《小猴上楼梯》(教材P90) (2)押韵。押韵有四种情况: 句句押韵例《弯弯腰》弯弯腰,弯弯腰,弯成一只大香蕉。 隔句押韵。例《学猫叫》小老鼠,哭又闹, 大老鼠,学猫叫。 猫叫学得太像了, 大老鼠自己吓一跳。 变换韵脚。(连锁调)例:《小鸟多快活》 鸟多快活,天上遮云朵, 云朵遮不着,树上排排坐。 排排坐,做什么? 嘀里嘀里学唱歌。 用一字押韵——一字韵《好孩子》

(完整word版)幼儿文学课教案

《幼儿文学》 教案 第 1 至 4 课时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计划 本章共四节,计划安排4课时,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要注意把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 理解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心理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特点及审美功能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第 1 课时 什么是幼儿文学 教学目的: 1.把握幼儿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幼儿文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本质特点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计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由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组成。 ㈠幼儿文学: 以0—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也包括0—3岁的婴儿。 主要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㈡童年文学: 是以7—12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以学习为基本活动。 主要文体:童话、儿童小说和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㈢少年文学: 是以12—15岁的少年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㈠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既然是文学,就要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㈡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即“幼儿”属性。 幼儿文学必须是“为幼儿”的文学。幼儿文学服务于幼儿,是成人作者适应幼儿的审美需求而创作或改编的。 三、我国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1.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要作家:郑振铎、叶圣陶、黎锦晖。 主要刊物:《世界儿童》、《小朋友》等。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余年间,幼儿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首先,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作家群体。 其次,幼儿文学创作大面积丰收。 再次,幼儿文学理论建设、教学科研有了长足的发展。 最后,进入80年代以来,幼儿文学界的学术研讨活动、横向交流空前活跃。 四、总结: 本章主要认识“幼儿文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是学习幼儿文学的初步准备。 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到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情况。

幼儿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幼儿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为6、7岁儿童服务的文学体裁主要有( D )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童话 2.广义的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是( A ) A.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B.婴儿文学、幼儿文学、儿童文学 C.婴儿文学、儿童文学、青春期文学 D.儿童文学、少年文学、青春期文学 3.“狼外婆”的形象类型是( A ) A.凶狠狡诈的形象类型 B.愚笨狂妄的形象类型 C.心狠手毒的形象类型 D.愚蠢滑稽的形象类型 4.对幼儿发音有帮助的儿歌是( B ) A.谜语歌 B.绕口令 C.游戏歌 D.字头歌 5.幼儿诗是指( C ) A.幼儿写的诗 B.有幼儿形象的诗 C.适合于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 D.幼儿听赏的格律诗 6.童话“稻草人”中的稻草人形象是( A ) A.拟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 D.巨人形象 7.《丑小鸭》的作者是( D ) A.普希金 B.卢梭 C.夏尔?贝洛 D.安徒生 8.幼儿文学的想象特别强调( D ) A.科学性 B.逻辑性 C.创造性 D.现实性 9.童话最重要的特征是( A ) A.幻想 B.怪诞 C.象征 D.拟人

10.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是( A ) A.叶圣陶 B.鲁迅 C.郑振铎 D.郭沫若 11.幼儿文学的对象是( B ) A.0~3岁 B.3~6岁 C.3~11岁 D.3~15岁 12.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 D ) A.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B.传播文学作品 C.促进儿童智力发展D.培养身心健全的人 13.幼儿文学作品要求故事情节( A ) A.单纯和生动B.复杂和曲折 C.复杂和变化D.简单和离奇 14.幼儿文学的语言要求是( A ) A.浅显、形象性B.深刻、动作性 C.幽默、文学性D.荒诞、音乐性 1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C ) A.孟浩然的《春晓》B.李白的《静夜思》 C.白居易的《草》D.骆宾王的《咏鹅》 16.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形象是( B )A.拟人形象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D.非人形象 17.好的图画故事书中文字与图画的关系应该是( C ) A.文字说明图画B.图画解释文字 C.图画与文字互补D.图与文字无关 18.著名幼儿诗《欢迎小雨点》的作者是( A ) A.圣野B.郑春华 C.叶圣陶D.柯岩 19.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边玩边唱的儿歌叫( A ) A.游戏歌B.问答歌 C.饶口令D.字头歌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体裁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体裁 一、幼儿诗歌概述 幼儿诗歌是幼儿文学的一种体裁。幼儿诗歌区别于其他幼儿文学体裁的是它具有诗歌的韵律节奏美;幼儿诗歌区别于成人诗歌的是它不十分注重创造意境、抒发情怀,而是以动态的描写来吸引幼儿。 幼儿诗歌一般分为儿歌和幼儿诗两种形式。儿歌是从童谣发展演变过来的,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幼儿诗是从“五四”以来的创作新诗发展演变来的,是适于幼儿欣赏的自由体短诗。 幼儿诗歌是儿童最早接受的文学作品。从接受顺序看,儿歌比诗更早进入孩子的生活。当他们的听觉能够辨别声音时就十分乐于听有韵有律的儿歌。当儿童接近学龄期时,跃动的心灵、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开始喜欢内容较为丰富的幼儿诗,特别是带有情节的诗。从表现形式上看,儿歌的韵律节奏感更鲜明,幼儿诗则形式灵活自由,能包含更丰富的内涵。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马尔夏克曾经深入地观察过孩子们欣赏诗歌的特点,他说:“孩子们从小就爱诗,7岁以前,他们喜欢带韵脚的诗;7岁到11岁,他们又爱有情节的故事诗;11岁到15岁,他们就喜欢看描写英雄人物,富有浪漫主义和抒情味儿的诗。”这样的概括是有道理的。 二、儿歌 (一)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以婴幼儿为主要欣赏对象,具有民歌风格的幼儿诗歌。 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中根据儿童的欣赏接受顺序,将儿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之为“母歌”。婴儿阶段的儿童,尚未具有言语能力,母亲吟唱歌谣,娱乐孩子,这类儿歌大都由母亲吟唱,故称之母歌,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摇篮歌”和母亲逗孩子的“游戏歌”。第二层次称为“儿戏”。儿童自己能言语时,一边游戏,一边吟唱,以增加玩耍的兴味,这类儿歌往往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联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问答歌、连锁调、谜语诗等。 儿歌是从古代民间童谣发展过来的,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韵律优美,通俗浅显,而又充满谐趣。比如传统的地方儿歌《小耗子》:“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哩咕噜滚下来。”作品描绘了

儿童文学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分析 ——以《馅饼里包进一块天》为例 14汉语言周奕娴F11414080 一,纯真之美 儿童的心灵如同纯净的水晶,瞧待世界的眼光也就是那么的稚拙纯真。在孩子的眼里,世界就是美好善良的,纤尘不染的童真就是儿童最为独特而宝贵的品质。 在《馅饼里包进一块天》中,老头与老太太跳上馅饼之后,接连遇见小猫、小鸟、飞行员、小猫、鸭子、山羊与大象。她们接连跳上了馅饼,而其中停在空中用完燃料的飞机中冻得瑟瑟发抖的飞行员,待在云朵上忘记飞翔的鸭子与在山上迷路的山羊与在纷飞大雪的城市中想念家乡的大象,都有各自的不幸与困难。儿童善良与纯真的本能,使她们发自内心地平等向善、同情弱者,希望帮助陷入困境的她人。 而在寒冷的冬天,老头叫老太太为她做一个“又香又甜又热乎乎的苹果馅”,这样的表述也充满童真与趣味,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生活的温情与生命的喜悦。老头与老太太温馨的相处方式也给了孩子一种温柔的引导。 文中的种种情节安排使孩童获得了美与人性的教育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给孩童正确的价值导向,倡导真善美,鼓励孩子帮助她人。 二,稚拙之美 稚拙就是一种艺术本能,就是一种美学天性,也就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特质与表现形态。稚拙美及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文字的组合与叙述方式的变化往往表现出文学的稚拙之美。 比如文中不断重复的情节——小猫、飞行员、鸭子、山羊与大象接连跳上馅饼时的叙述手法,就是不断的重复相似的语言。跳上来的动物与人都问道,“老婆

婆老头儿带着小猫,干不坐着苹果馅饼,在高高的天上飘?”老太太回答说,“不就是我们飞,不就是我们飘,只就是因为停不了。”接着的对话就是“能让我上去不?”老太太回答说,“当然可以了。”口语化的浅显语言对话给读者一派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的飞扬与体验,这些对话没有深沉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却体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毫无城府的单纯自然的稚拙情态。 三,欢乐之美 欢愉之美表现为以幽默、滑稽、可笑的形式来表现美感的内容。 文章中有这么几个情节体现了儿童文学的稚拙之美。当飞行员、鸭子、小猫与山羊跳上了馅饼后,大象上了馅饼后却因为“大象太沉了,把馅饼压得朝一边倾斜着。”通过童趣可爱的表达,语言的组合与叙述方式的变化——与前面的飞行员、鸭子小猫与山羊跳上馅饼不一样的效果,用视觉的效果给人以喜感,令小读者联想到平时生活中的胖同学,令人不禁莞尔一笑。 而在文中,老太太没有注意到馅饼里面包进了一块天,打开烤炉的时候竟然从烤炉中飞了出来,飞到屋子的另一头,老头老太太一齐去抓馅饼却没有抓到,馅饼飞出大门外,飞到花园里,老头老太一直追着馅饼跑,最后竟然跳上了馅饼。这段富有夸张想象力的片段通过动作描写,生动有趣,读来幽默滑稽,平时生活中可见多就是严肃的老头老太太,而在故事里行为举止变得如孩童般可爱,洋溢着谐趣。这样的喜剧性情节营造了一种幽默氛围,突出了趣味性,给小读者们带来无尽欢笑。 四,变幻之美 当大家想降落在小岛上时,接连几个岛上的居民都举起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没有停放馅饼的地方”。然而馅饼变凉,落到海面上,馅饼竟然成为了一个岛。这就是第一个转折,儿童无穷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使困境变成具有神奇色彩的冒险之旅。 然后老太太又发问,“这儿没有树,没有花,咱们吃什么?喝什么?”结果在温暖的太阳照耀下,馅饼岛长出了苹果树,山羊为大家提供羊奶,大象为大家摘苹果。 在现实生活中,馅饼不可能飞起来,更不可能变成岛,在海上更不可能立刻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