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在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相关技术在盘锦检验检测中心生物检验部的许多检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分析、荧光定量PCR技术、ELISA技术、流式细胞术以及病原体的生化鉴别等。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的巨大的技术支持。

1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当中,随着电子技术、流式细胞术、激光技术、单克隆抗体、计算机等高科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应用,血液分析仪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测量参数不断增多。现代血液分析仪(HA)具有下列特点: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提供参数越来越多(能提供18-40多个参数,如:核红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数等)

精密度越来越高

速度越来越快(50-150样品/小时)

强大的指控功能

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提供强大的散点图或直方图、提示异常结果报警信号、备有专家诊断系统和远程会诊功能等)

1.1 检测项目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技术(RBC)、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五项分类(WBC differential count)等。

检测原理

1.2.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电阻抗法血细胞技术原理(库尔特原理):容器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值。

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经溶血剂处理的、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淋巴细胞位于35-90fl的小细胞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位于160fl以上的大细胞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位于90-160fl的单个核细胞区,又称为中间细胞区,又称为中间型细胞。仪器根据各种细胞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与稀释液中的Hb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浓度。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1.2.2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光散射法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①激光与细胞化学法;②容量、电导、光散射(VCS)法;

③电阻抗与射频法;④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

光散射法红细胞检测原理:低角度(2°-3°)光散射能测量单个红细胞体积,高角度(5°-15°)光散射能测量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得出MCV、MCH、MCHC值,并显示红细胞散射图、单个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直方图。

光散射法血小板测定原理:高角度(5°-15°)光散射能测量细胞折射指数(RI),低角度(2°-3°)光散射能测量细胞大小。在二维散射图上得出血小板数量和相关参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①利用新亚甲蓝使网织红细胞RNA着色,加入使红细胞内Hb溢出的试剂,使其成为“影细胞”,然后采用VCS原理,得出网织红细胞数和相关参数;②利用碱

性槐黄O等荧光染料与织网红细胞内的RNA结合,以波长488nm氩氖激光束为激光源照射网织红细胞,得到前向散射光(细胞体积大小)和荧光强度(胞质内RNA多少),形成二维显示散点图,得出网织红细胞数和相关参数。

2 尿液常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2.1 尿干分析仪组成尿干化学分析仪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

2.2试剂带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后作为试剂层。多联试剂带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是目前国内较常用的。多联试剂带采用多层膜结构:第一层为尼龙膜,起保护作用,防止大分子物质对反应的污染;第二层为试剂层和碘酸盐层,试剂层与尿液所测定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碘酸盐层可破坏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有些无碘酸盐层,但相应增加了一块检测维生素C的试剂块已进行某些项目的校正;第三层为吸水层,可使尿液均匀、快速的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反应区;最后一层选取尿液不浸润的塑料片作为支持体。

2.3 检测原理尿液中相应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的物质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膜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的反射光,仪器接受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再经微处理器由下列公式计算出个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

式中:R为反射率;Tm为试剂膜块对测定波长的反射强度;Ts为试剂膜块对参考波长的反射强度;Cm为标准膜块对测定波长的反射强度;Cs为标准膜块对参考波长的反射强度。

尿液分析仪测试原理的本质是光的吸收和反射。试剂块颜色的深浅对光的吸收、反射是不一样的。颜色越深,吸收光量值越大,反射光量值越小,反射率越小;反之,颜色越浅,吸收光量值越小,反射光量值越大,反射率也越大。换言之,特定试剂块颜色的深浅与尿样中特定化学成分浓度成正比。

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参数

2.4.1检测项目用于初诊患者及健康体检时用的8-11项筛检组合试带。8项检测项目包括:酸碱度(pH)、蛋白(PRO)、葡萄糖(GLU)、酮体(KE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或隐血(ERY或HB)和亚硝酸盐(NIT);9项检测项目在8项基础上增加了尿白细胞(UEL,WBC);10项检测项目又在9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尿比密(SG);11项则又增加了维生素C。②用于以确诊疾病的疗效观察,如尿糖、尿蛋白等单项试带和各种组合型试带。

2.4.2检测参数

①酸碱度:采用酸碱指示剂法。

②比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尿比密偏高时,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较多,试剂带中电解质多聚体释放出的H+,溴麝香草酚蓝为分子型,呈现黄色;反之,溴麝香草酚蓝为电离型,呈现蓝色。

③尿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常见的色素源(底物)为邻联甲苯胺、碘化钾等。

④蛋白质: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发,即在pH3.2的条件下,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当尿液蛋白浓度有低至高时,其颜色由黄绿色经绿色至蓝色,当尿蛋白阴性时,试剂膜块呈原有的黄色。

⑤酮体:采用硝普钠法(亚硝基铁氰化钠法),碱性条件下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可与硝普钠起紫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与酮体含量成正比。

⑥胆红素:采用偶氮反应法。

⑦尿胆原: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

⑧尿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采用红细胞类过氧化物酶法。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试剂膜块中的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源四甲替联苯胺。

⑨亚硝酸盐:采用硝酸盐还原法。

⑩白细胞:白细胞酶酯法。

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3.1 ELISA基本原理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聚苯乙烯的反应板上后,加入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与抗原(或抗体)特异结合,使酶也结合到载体上,洗去游离的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加入底物显色,根据颜色有无和深浅通过酶标仪在特定波长下进行吸光度测定,对而对测定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在分析化学领域属于光谱分析。在ELISA中一般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其次是碱性磷酸酶(AP)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其中常用的底物包括四甲基联苯胺(TMB)(492nm)和邻苯二胺(OPD)(450nm)。在ELISA测定方法中三种必要的参与物是固相抗原(或抗体)、酶标记抗原(或抗体)和底物。

3.2常见的ELISA检测方法包括双抗原夹心法、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测抗体法、竞争法、捕获法测IgM抗体、亲和素和生物素的ELISA。

3.3 ELISA检测方法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病原体入侵人体或健康人接种疫苗后,病原体或疫苗作为抗原物质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应用ELISA测定血清中的抗体含量能够从侧面反映机体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以及疫苗免疫效果评价,进而为疾病预防检测的目的有效快捷的检测手段。盘锦检验检测中心生物检测部的诸多检测项目均利用ELISA检测技术完成,其中包括:艾滋病、梅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风疹、麻疹、流行性出血热、口蹄疫、猪瘟、小反刍兽疫等疾病的抗体进行检测。

在各种分析仪器的发明和研制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发人深省、鼓舞人心的历史事例,在这其中无数化学家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伟大的化学家们都具有令人敬仰的个人品质及孜孜不倦投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在仪器分析发展史中有许多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回顾这些对近代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追踪科学家走过的足迹, 激发了我参与科研和追求创新的热情。核磁共振从其一开始就与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1945 年以Bloch 和Purcell 为首的两个课题组同时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为此他们获得了195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Richard Ernst 教授因为他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二维波谱新技术方面的贡献而获得1991 年诺贝尔化学奖; Kurt Wuthrich 教授又因其在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新方法而获得了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于核磁共振提供分子空间立体结构的信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分析分子结构和研究化学动力学的重要手段,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反映出了核磁共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世界前沿研究工作的巨大贡献。在质谱分析发展史中,先后有3 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是:英国科学家Aston 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并使用该仪器发现了212 种同位素,将人类研究微观粒子的手段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因而获得了19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Kurt Wuthrich 共同开发出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技术和发展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法,为发展生物大分子的鉴定与结构分析方法所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获得了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他们的研究工作“提升了人类对生命进程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航天工程使用的特种材料到生命科学的过程研究,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有效的分析方法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他们获得最新科技信息的途径被大大地拓宽。因此,将最新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他们理解最前沿的科技动向具有很有利的帮助作用,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以及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理想。比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可提供有关分子结构的多种信息,辅以二阶导数、去卷积、曲线拟合等解析方法可以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近几年,应用FTIR从分子水平的角

度研究癌症正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课题[4 ] 。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谱图表明癌组织样品与正常样品的红外光谱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谱图解析可直接或间接地阐明引起谱图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及病程进展各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图片、实验数据等,生动地将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红外谱图在谱型、强度、频率等谱学参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了解红外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在对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中,生物质谱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准确性和灵敏度高、快速、易于大规模和高通量操作等优点,因此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5 ] 。例如,在蛋白分析技术中生物质谱以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平台[6 ] ,在蛋白质鉴定、序列分析、定量、翻译后加工(修饰) 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方面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中用于蛋白序列分析的生物质谱鉴定方法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飞行时间- 肽质量指纹谱(MALDI - TOF- PMF) 、串联质谱的肽序列标签以及肽段的从头测序。随着人类探知未知世界的手段的不断进步,即使有先进分析仪器的不断涌现,仅借助于某一种单一的仪器分析方法往往也难以达到分析检测的目的,于是出现了分析仪器联用技术。从这个课程的学习,我体会到科学家们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我们要主动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大全(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1.下列可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 胰高血糖素 B 胰岛素 C 生长素 D 肾上腺素 2.长期饥饿后,血液中下列哪种物质含量升高: A 葡萄糖 B 血红素 C 乳酸 D 酮体 3.检测静脉血葡萄糖,如果血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测定结果: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脑组织主要以什么为能源供给: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蛋白质 D 脂肪 5.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可出现: A 生理性血糖升高 B 病理性血糖升高 C生理性血糖降低 D 尿糖 6.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酮体: A 丙酮 B 乙酰乙酸 C β-羟丁酸 D 丙酮酸7.正常情况下酮体的产生是在

B脑垂体 C 胰脏 D 肾脏 8.胆固醇可转化为下列化合物,但除外: A 胆汁酸 B 维生素D3 C 雄激素 D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9.血浆中催化脂肪酰基转运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 A 血浆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B内质网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C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D 脂蛋白脂肪酶 10.由胆固醇转变成的维生素是 A VitA B VitB C VitC D VitD 11.蛋白质占人体固体重量的百分率(%)是 A 90 B 45 C 20 D 10 12.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 A C、P、S、O B C、H、S、O C C、H、O、N D C、P、O、N 13.组成蛋白质基本单位的氨基酸种类有

B 20种 C 21种 D 23种 14.某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为50﹪,此溶液的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 A 9.0﹪ B 8.0﹪ C 8.4﹪ D 9.2﹪ 15.蛋白质结构中的α-螺旋属于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16.酶活性测定中,对米-曼氏常数(Km)的叙述,那一种是不正确的: A ν=Vmax[S] /(Km + [S]) B 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Km =[S] C Km对选择底物浓度有重大意义 D Km作为酶的一种特征常数,与酶的性质与浓度有关 17.关于同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催化相同化学反应 B 不同组织中的含量相同 C分子结构相同 D 理化性质特性相同 18.SI制定义酶活性单位时,代号为: A pmol B U/L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选择题 1.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A.荧光物质的浓度 B.溶剂的性质C.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温度E.溶液的pH值 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3.在区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A.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B.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D.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是() A.凝胶层析法B.吸附层析法C.分配层析法D.亲和层析法 E.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A.基因芯片B.蛋白质芯片C.细胞芯片D.组织芯片E.芯片实验室 6.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的离心为() A.低速离心B.平衡离心C.高速离心D.超速离心E.等密度离心 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A.标本号B.标本类型C.组合号D.月份E.日期 8.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A.一级标准品B.二级标准品C.控制物D.参考物E.原级参考物 9.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A.决定性方法B.推荐方法C.参考方法D.常规方法E.对比方法10.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A.重复性试验B.回收试验C.线性试验D.干扰试验 E.检测能力试验 二.X型选择题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A.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B.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最佳酶作用的底物D.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2.免疫比浊测定应注意的事项为() A.抗原或抗体量不能大大过剩 B.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量始终过剩 C.高血脂标本易受干扰D.易受环境温度和pH值的影响 E.加入聚合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3.流式细胞仪接受并分析的信号主要有() A.光散射讯号B.光吸收讯号C.荧光讯号D.电流讯号 E.生物发光讯号 4.鉴定纯酶度的常用方法是() A.比活力测定B.电泳分析C.免疫学分析D.活性浓度测定 E.Km测定 5.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卷及答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临床化学 2、前带效应 3、色素原底物 4、溯源性 5、酶的比活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翻译下列英文缩写(英译汉):IFCC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文简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CCLS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NPP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AMS 为_____________。AChE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M 为________________。质量保证中的 VIS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十几个步骤简化为样本采集、样本分析、质量控制、解释报告等四个步骤的过程称为病人身边检验 (床边检验),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3、最早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4、NCCLS的精密度评价试验中,规定合乎要求的批内不精密度CV范围为_______________,批间不精密 度CV变异范围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的E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的规定标准。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的吸光度读数次数应不少于()次 A、2 B、3 C、4 D、7 2、测定待测酶Ex的酶偶联反应A??E?x→B??E?a→C ??Ei→D 之中,关于零级 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x和Ea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C、Ex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a和Ei催化一级反应 D、三个酶催化的都是一级反应 3、测定代谢物Ax的酶偶联反应A B C D Ea Ea Ei x ???→ ???→ ??→ 1 2 之中,关于零级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 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a1和Ea2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 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正常代谢与异常的生物化学指标与临床检测的意义。本大纲为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 本课程将主要给予学生有关临床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着重于对疾病本质的生化机制、体液中生化组分的变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生化诊断原理的阐述,包括有关方法学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意义的判断,阐述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重点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及其相关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测原理以及试剂配制等方面,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强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紧密联系学科新进展,动态修订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作为最终目的。 三、课程总学时 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总学时140,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7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 第一章绪论目标要求: 1、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 3、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1、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第十章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血浆中几种重要蛋白质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机制;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蛋白电泳的检测方法。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及生理功能;原发性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概念;含硫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了解:苯丙酮酸尿症、酪氨酸血症、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 蛋白质是人体中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45%,种类约有10万之多。几乎在所有的生理过程中蛋白质都起着关键作用。血浆蛋白质是血浆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已有所了解的血浆蛋白质约有500种。 血浆蛋白的IEF/SDS-PAGE电泳图谱 取一滴血浆在电泳板的左下角点样。 先在水平方向进行等电聚焦电泳(IEF),接着在垂直方向进行SDS-PAGE。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 盐析法: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大类。 通过醋酸纤维膜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成清蛋白和α1、α2、β、γ-球蛋白等五个主要区带。 二、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 (一)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图谱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正常图谱,由正极到负极可依次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五个区带。 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组分 各条区带中多个蛋白质组分可有重叠、覆盖;两区带之间也有少量蛋白质;某些蛋白质组份染色很浅。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得血清各区带蛋白质的参考值: 清蛋白(Alb):57%~68%、35~52 g/L α1球蛋白: 1.0%~5.7%、 1.0~4.0 g/L α2球蛋白: 4.9%~11.2%、4.0~8.0 g/L β球蛋白:7%~13%、 5.0~10.0 g/L r 球蛋白:9.8%~18.2%、6.0~13.0g/L 。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agarose):从琼脂(agar)中去掉杂质和能沉淀脂蛋白的琼脂果胶(agaropectin)后所得,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 评价:电渗作用小,对蛋白质的吸附极微,分辩率和重现性均较好,电泳图谱清晰。 常用的浓度:0.5~1.0%。 商品化的琼脂糖凝胶板透明度好,散热均匀而且快,电泳重现性好,适当的条件可以保存半年。加之结合半干胶技术,电泳时可以不需要缓冲液,是目前自动化电泳系统最佳的介质。(二)血清蛋白电泳的异常图谱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浆细胞病与M蛋白 1.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习题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习题 1、配制0.4MNaOH溶液1000ml,需NaOH多少克(A) A、16g B、32g C、8g D、160g E、320g 2、配制0.5M HCl400ml,需1M HCl溶液多少毫升(C) A、20ml B、30ml C、200ml D、180ml E、100ml 3、新购置的玻璃器材应选用哪种溶液侵泡过夜(E) A、自来水 B、浓HCI C、铬酸洗液 D、1%NaOH E、2%HCI 4、下列玻璃器材不属于玻璃量器的是(D) A、量杯 B、刻度吸管 C、量筒 D、试剂瓶 E、容量瓶 5、可见光谱区的波长范围是(D) A、200~300nm B、300~400nm C、400~600nm D、400~760nm E、700~1000nm 6、某物质溶液吸收光谱曲线上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称为该物质的(B) A、特殊波长 B、最大吸收波长 C、最小吸收波长 D、综合波长 E、以上都不对 7、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指的是(A) A、标准曲线上呈直线的范围 B、标准曲线上呈曲线的范围 C、标准曲线上直线段与曲线段之间的店(即拐点) D、整条标准曲线的范围 E、以上都不对 8、在某项比色过程中,因不小心将测定管打翻,管内比色液仅剩2ml左右,现改用光径0.5cm的比色杯(原来是1cm),测定结果查原标准曲线。这时应是(B) A、A值直接查标准曲线 B、A值X2后查标准曲线 C、A值/2后查标准曲线 D、A值查标准曲线后X2 E、A值查标准曲线后/2 9、某有色物质三种浓度比为2:3:6的溶液,按顺序分别置于三种光径比为3:2:1的比色杯比色,其A值比应是(按顺序)(A)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蚌埠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制定 二OO八年八月

蚌埠医学院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Techniques of 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本科 考核方式:日常考核、操作考核、提交实验结果。实验成绩的构成是由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实验总成绩40分,其中实验报告成绩15分、平时成绩10分、实验考核成绩15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边缘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着重阐述了人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生物化学改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如何按循证医学要求合理选择相关检验指标。 教学大纲要求总学时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验教学68学时,实验教学共15实验类别,共计26个实验。 选用教材: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07. 实验一生化实验要求、电教 一、类别: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 1.正确使用玻璃器材。包括:⑴认识玻璃器材。⑵掌握玻璃器材的分类。⑶掌握玻璃器 材的正确使用方法。⑷掌握玻璃器材的正确清洗方法。⑸了解玻璃器材的校准方法。 2.正确使用各种加样器。 【熟悉】 1.实验室的规则。 2.药品和试剂的分级和使用原则。 【了解】检验科临床生化室的基本操作流程及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内容: 1.介绍实验室的一般规则,包括实验秩序、药品和试剂使用规则。 2.发实验器材。 3.观看电教,熟悉相关器材与仪器的正确使用。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电视机、放像机、可调微量加样器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汉译英: 低糖血症hypoglycemia 高糖血症hyperglycemia 果糖胺fructosamine 同工酶isoenzyme 胰岛素 insulin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 初始速率The initial rate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胆固醇Cholesterol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尿酸Uric acid 胆红素Bilirubin 黄疸Jaundice 胆色素Bile pigment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醛固酮Aldosterone TDM (治疗药物检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名解: 1.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是指用诊断试验检测患病人群的.阳性率与非患病人群的阳性率之间的比值,即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SE):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 3.精密度(precision):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结果的彼此符合程度,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RE)大小程度的指标。 4.灵敏度(sensitivity):只在患者中用诊断试验检出的阳性百分率,表示诊断试验查出患者的能力,又称真阳性率。 5.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reatinine clearcmce,Ccr):是指单位时间内,肾脏将多少毫升血浆中肌酐清除由尿排泄。 6.肾清除率(Cx):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某物质全部清除由尿排出。 7.血气分析:指通过血气分析直接测定血液中的三项指标(PH,PO2 ,PCO2),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指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 8.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Hb的百分比。 9.工具酶:通常把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 10.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11.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试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12.室内质量评价(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的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导致不满意因素的过程。 13.逆向转运胆固醇: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后排出体外。 14.黄疸:胆红素是金黄色的色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称为黄疸。

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教学大纲本科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实验指导书:《临床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指导》,钱士匀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编写单位: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 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参考教材: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四版)总学时:120 学时 理论学时:60 学时 实验学时:60 学时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应用学科。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将化学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生物体液成分的测定,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并为监测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指标。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 开设实验课的目的: 1、加深学生对临床生化检验领域的理解,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有机的结

合; 2、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和正规的操作方法,科学和敏捷的操作思路,为今后的临床生产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地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4、通过实验课树立学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为临床服务的意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 本实验课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检验中常用的技术、检测指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及与临床的关系。 2、掌握常见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测定的原理、操作要求、注意事项、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包括:蛋白类、糖类、无机离子、酶类、肝功能、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脂、血气及酸碱分析等。

2020智慧树,知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临床生物化学是 选项: A: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B:一门独立学科 C:研究器官、组织、人体体液的生物化学过程 D:以化学和医学知识为主要基础 答案: 【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2、判断题: 临床生物化学主要以体液为检测对象。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3、判断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主要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多选题: 目前临床检测标本包括: 选项: A:骨骼 B:脱落细胞 C:血液 D:尿液 答案: 【骨骼 ;脱落细胞 ;血液 ;尿液 】 5、多选题: 目前临床监测对象包括: 选项: A:妊娠期体内胎儿 B:出生后的病人 答案: 【妊娠期体内胎儿

;出生后的病人 】 6、多选题: 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 : 选项: A:急诊生化检验 B:普通生化检验 C:床旁生化检验 D:特殊生化检验 答案: 【急诊生化检验 ;普通生化检验 ;床旁生化检验 ;特殊生化检验 】 7、判断题: 根据不同的疾病,对检验项目进行合理的组合,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提高疗效和预后评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8、判断题:

急诊生化检验;开展临床紧急需求的、小规模的检验项目,能迅速地汇报检验结果.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9、判断题: 床旁生化检验:一些小型的生化分析仪放置在病人床旁或医疗现场 ,使得能快捷、方便地得到检验结果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多选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需要: 选项: A: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B:增强与临床的沟通及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咨询 C: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的信息答案: 【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增强与临床的沟通及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咨询 ;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的信息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 2、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 3、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 4、糖尿病分型:1.1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2.2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生物活性低,基因突变,分泌功能障碍。3.特异型 4.妊娠期糖尿病。 5、LPL(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依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 6、慢性糖尿病人可有:A-晶体蛋白糖基化而眼白内障,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7、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乳酸酸中毒(LA)。

8、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9、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0、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1、肾糖阈:8.90~10.0mmol/L。 12、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13、糖化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合并症有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可分为HbA1a,HbA1b,HbA1c(能与葡萄糖结合,占绝大部分),测定时主要测HbA1组份或HbA1c(4%~6%),反映前6~8周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评定血糖控制程度和判断预后。 14、糖化血清蛋白:类似果糖胺,反映前2~3周血糖水平。 15、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及检测介绍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方法及检测技术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临床检测中心 生物化学实验——是把化学(分析技术)和生物化学(实验反应原理)的方法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控的实验分支。 一个生化实验的最后测定结果应包括四大部分来完成。 一、实验反应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论依据) 二、实验检测技术(手段)生化仪的分析技术。 三、质量控制程序(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仪器、试剂、人员五要素。 四、临床意义(目的)咨询服务、异常结果的解释。 实验反应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论依据) 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设计,首先要找出所检测的化学特性,如测定体液(首先是血液)中酶的含量血液中除少数酶(如凝血溶血酶、铜氧化酶及假性胆碱脂酶等)含量较多外,血液正常生理状况下含量微乎其微。一般每毫升含微微克(Pg)水平,要直接测定如此微量物质是相当困难的。用免疫化学方法可测定全部酶蛋白分子含量(不论其有无活性)而用化学方法测定只能测定酶的催化活性,间接计算出酶的含量。目前利用酶具有催化活性这一特性,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测定酶蛋白,同时还可以测定三大代谢的产物,如糖、脂类、蛋白质、这样也就建立起利用酶促反应的一级反应测定代谢物的方法。一级反应—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因此只有当酶反应为一级反应时,才能准确测定底物含量,(如测定血糖、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从此在临床试剂盒的方法中出现了以酶为试剂测定各种代谢产物。 临床化学方法的分类 特别是自动生化仪方法的特点 以往临床化学实验都采用比色法进行各个项目的测定,这是因为比色法具有微量、迅速、准确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微量的生物体体液中各项物质测定。 在一般比色法中,手工使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各种反应溶液的吸光度,但由于很难控制测定时间和反应温度,很难准确记录反应过程中吸光度变化,因此,毫不奇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在呈色反应达到完全或者反应达到平衡时,吸光度达到稳定时才进行测定。即所谓平衡法或终点法。 但自从自动生化仪出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情况。通过各项先进技术,人们可以精确测定反应的动态过程。并可以准确计算任何一段反应时间内的反应速率,这样大大开阔了临床化学家对方法选择。除经典的终点法外还可以进行动态测定。这样不仅缩短了操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进行一些用常规比色方法不能进行的测定。如测定酶反应的初速 度(V o )等等。测酶初速度(V o )只能用分光光度法。 因此,用好自动生化仪一个重要前提必须对自动生化仪可以提供的测试方法类型有所了解。 生化自动分析仪特点: 1 精确测定反应的动态过程; 2 准确计算任何一段反应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3 除经典的终点法外还可以进行动态测定。 分析方法的分类

临床生化检验名词解释

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血浆中一系列浓度发生变化的蛋白质的总称,其中大部分蛋白质如AAT、AAG、Hp、Cp、CRP、C3和C4等浓度升高,PA、Alb和TRF等浓度下降。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苯丙酮酸尿症:苯丙酮酸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3.双缩脲反应:血清中蛋白质中相邻的肽键(- CO -NH -)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色络合物。此反应和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因此将蛋白质与碱性铜的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4.痛风: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于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5.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6.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物学反应,即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7.代谢综合征.:是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MS的基础是IR,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8.空腹血糖:是指8 ~10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检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9.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一种不可逆的糖化蛋白)。 10.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参考值水平下限,临床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 8mmol/L时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 11.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具有运脂质的作用故被称为载脂蛋白。 12.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后者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的代谢过程。 13.RCT:HDL将外周细胞中过剩的胆固醇移出并转运至肝脏进行转化和清除。 14.高脂血症: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15.血脂:指血浆中所含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和少量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 16.血浆脂蛋白: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组成的一类水溶性的复合物,是血脂的存在及运输形式。 17.水平衡:水平衡是指每天进入机体的水,经机体代谢在体液间转移交换,最后等量地排出体外,使各部分体液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18.血气分析( blood gas analysis):血气分析( blood gas analysis)是通过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三项指标,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 19.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碱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也受呼吸因素影响而继发改变。4.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20.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SB)指在37℃时用PC02为40mmHg及P02为100mmHg 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03的含量,是反映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21.缓冲碱(buffer base,BB):缓冲碱(buffer base,BB)指血液中具有缓冲氢离子作用的阴

临床生化检验知识点

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最终产物:乳酸。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 2、糖氧化——乙酰CoA。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供能的主要方式。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 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3、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防止乳酸中毒。 4、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 5、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糖异生),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 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唯一) 6、糖尿病分型:Ⅰ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 Ⅱ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胰岛素生物活性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特殊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7、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加随意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FVPG)≥7.0 mmol/L;(OGTT)2h血糖≥11.1 mmol/L。初诊需复查后确证。 8、慢性糖尿病人可有:白内障(晶体混浊变形),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9、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40岁,年轻人),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血糖极高,> 33.6mmol/L,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多>40岁,老年人),乳酸酸中毒(LA)。 10、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己糖激酶法(HK):参考方法(>7.0mmol/L称为高血糖症。<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11、空腹低血糖反复出现,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胰岛B细胞瘤临床特点:空腹或餐后4—5h发作,脑缺糖比交感神经兴奋明显,有嗜睡或昏迷,30%自身进食可缓解故多肥胖。 12、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13、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4、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5、肾糖阈:8.9—10.0mmol/L。 16、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最新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卷3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于的方框涂黑 1.下列关于电泳的支持介质,叙述错误的是 A.对支持介质的基本要求是有化学惰性 B.支持物应有一定的坚韧度并适于保存 C.电渗作用越小越好 D.电渗方向与电泳方向一致时,则电泳速度加快 E.电渗方向与电泳方向相反时,则电泳速度加快 2.下列对血清酶活力测定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可测定产物生成量 B.可测定底物的消耗量 C.需最适pH D.需最适温度 E.与底物浓度无关3.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 A.肾脏 B.心脏 C.肝脏 D.胃肠道 E.脾脏 4.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从正极到负极各组份的先后顺序 A. A1b.α1.α2.β.γ B.γ. β. α1.α2.A1b C.β.A1b. γ.α1.α2 D.α1.α2.β.γ.A1b E. A1b. β.γ.α1.α2. 5.下列哪项不是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A.尿素 B.肌酐 C.尿酸 D.肌酸 E.乳酸 6.1,4-糖苷酸是下列那种物质分子中的主要化学键 A.蛋白质 B.脂肪 C.氨基酸 D.淀粉 E.核糖核酸 7.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pH8.6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 A.白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 B.白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 C.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 D.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 E.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不带电荷 8.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的三项指标是: A. PH、PCO2、TCO2 B. PH、PO2、AB C. PH、PO2、PCO2 D..PH、SB、AB E. TCO2 、SB 、PCO2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干化学分析是用反射式光度计测定的B.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有单通道和多通道之分C.床旁分析多用专用分析仪测定D.多数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的程序可以修改 E.自动生化分析仪需做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和年保养,其保养的内容是不同的 10.常用于清洗蛋白质污染的洗涤液是 A.铬酸洗液B.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洗液C.硼酸洗液D.合成洗涤液E.7.5mol/L尿素洗液 11.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为 A.BSP排泄试验 B.内生肌酐清除率 C.肾浓缩稀释试验 D.PAH清除率 E.ICG排泄试验 12.正常人血中胆红素主要来源于 A.胆汁 B.胆汁酸盐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肌红蛋白 E.衰老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 13. 尿液常规分析若不能及时检查,标本应冷藏于 A.4℃冰箱B.0℃冰箱C.-2℃冰箱D.-20℃冰箱E.-80℃冰箱 14.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参考值为 A.120—150 ml/min B.80—120 ml/min C.50—80 ml/min D.30—50 ml/min E.10—30 ml/min 15.关于肝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临床生化检验习题集汇总

生化检验习题 第一章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 一、A型选择题 1.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A.荧光物质的浓度B.溶剂的性质C.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温度E.溶液的pH值 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3.在区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A.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B.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D.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是() A.凝胶层析法B.吸附层析法C.分配层析法D.亲和层析法 E.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A.基因芯片B.蛋白质芯片C.细胞芯片D.组织芯片E.芯片实验室 6.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的离心为() A.低速离心B.平衡离心C.高速离心D.超速离心E.等密度离心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A.标本号B.标本类型C.组合号D.月份E.日期 8.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A.一级标准品B.二级标准品C.控制物D.参考物E.原级参考物9.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A.决定性方法B.推荐方法C.参考方法D.常规方法E.对比方法10.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A.重复性试验B.回收试验C.线性试验D.干扰试验E.检测能力试验二.X型选择题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A B C E ) A.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B.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最佳酶作用的底物D.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2.免疫比浊测定应注意的事项为(A B C D E ) A.抗原或抗体量不能大大过剩B.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量始终过剩 C.高血脂标本易受干扰D.易受环境温度和pH值的影响 E.加入聚合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教案

(共1 页、第1 页) 课程名称: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内容:绪论 教师姓名:刘继英职称:副教授教学日期:2008 年9 月2 日14 时—18时 授课对象:检验系05级1、2 班(本科)教材版本:《临床生化与检验》四版周新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数: 4 听课人数:100人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临床生物化学的性质、任务和领域。 2、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现状以及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3、掌握血液标本的采集 4、掌握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 5、熟悉其它标本的采集与管理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临床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性质 2、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史简要回顾及其作用 3、临床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刊物 4、血液标本的采集 5、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 6、其它标本的采集与管理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1、掌握临床生物化学的性质、任务和领域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史简要回顾及其作用 3、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现状以及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4、掌握血液标本的采集 5、掌握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 6、熟悉其它标本的采集与管理 外语词汇:clinical biochemistry :serum plasad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 复习思考题: 1、临床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中有和应用? 参考资料:《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第2版 主任签字:08 年9 月 1 日教务处制刘弘毅

(共1 页、第1 页)课程名称: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内容:质量控制 教师姓名:刘继英职称:副教授教学日期:2008 年9月9日14 时—18时授课对象:检验系05年级1、2 班(本科)教材版本:《临床生化与检验》四版周新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数:4 听课人数:100人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控制物的种类和使用 2、熟悉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 3、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步骤和常规质控图的制作 4、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的条件、组织方法和统计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意义 2、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步骤和常规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应用 3、室间质量评价的条件、组织形式、统计方法及结果分析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1、了解控制物的种类和使用 2、熟悉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 3、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步骤和常规质控图的制作 4、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的条件、组织方法和统计方法 外语词汇:IQC EQA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 复习思考题:1、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是什么? 2、失控的表现有哪些? 参考资料:《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第2版 主任签字:刘弘毅08年9 月 1 日教务处制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2.组合试验(pro) 二、问答题 1.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2.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3.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绪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生物化 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为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组合试验(pro):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系统功能的有关检验项 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病理生物化学信息的方法。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二、问答题 1.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2.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并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比的检测方法,从而在临床开展有关项目的检测,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客观数据。 3. 将检测项目的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2.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在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靶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病理学学科。 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 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2.通过对有关疾病生物化学改变的特征性生物标志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实施,为判断有无及何种疾病提供客观依据。而动态观察这些标志物的改变,可对病情发展、转归、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判断,提供依据。3.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技术,涵盖了当前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技术。因此,也是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研究的一门共同性工具学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