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磷酸酯抗燃油

磷酸酯抗燃油

磷酸酯抗燃油
磷酸酯抗燃油

磷酸酯抗燃油

随着电力工业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投建愈来愈多,调节系统工作介质的额定压力也随之升高,而矿物油的自燃点为350℃左右,增加了油泄漏到主蒸汽管道(>530℃)而导致火灾的危险性,为了保证机组安全运行,调节系统的控制液多用抗燃油.

一,磷酸酯抗燃油的基本概念

磷酸酯抗燃油是应用较普遍的一种,通常只有叔磷酸酯才适合做抗燃液压油,

抗燃油必须具备难燃性,良好的润滑性和氧化安全性,低挥发性和好的添加剂感受性。

二,磷酸酯抗燃油的分类

分类:磷酸酯抗燃油可分为芳基磷酸酯,烷基磷酸酯和芳基—烷基混合磷酸酯三种。

三,磷酸酯抗燃油的性能

密度;磷酸酯抗燃油的密度大于1,一般为1.11—1.17间。

粘度:芳基结构对磷酸酯的粘度影响较大,三芳基磷酸酯的粘度大于相同分子量的三烷基磷酸酯。

酸值:酸值高能加速磷酸酯的水解,缩短油的使用寿命,故酸值愈小愈好,新油的酸值与含烷全酯化产物的量有关。

优良的抗燃性:磷酸酯作用在于其切断火源后,会自动熄灭,不再继续燃烧。

挥发性:三芳基磷酸脂有低的挥发性,有侧链时愈是变低。抗燃油挥发性能比汽轮机油好。

润滑性和抗磨性:三芳基磷酸酯常用作润滑剂的抗磨,添加剂,许多机械,轴承和泵采用其做润滑剂后,使用寿命都比用矿物油长。

抗腐蚀性:三芳基磷酸酯的腐蚀性很小,中性酯不腐蚀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酯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的膜还能保护金属表面不受水的作用。

水解安全性:磷酸酯是一种合成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其水解性能与分子量及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润滑系统应用抗燃油要特别注意水解安全性。

四.磷酸酯抗燃油的应用及监督

电厂用抗燃油的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应按DL—Y571—95标准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一)新油验收

①新油以桶装形式交货,按GB7595方法进行。

②实验用油应是每个桶所取油样混合后的样品。

如发现油受污染,应逐桶取样,核对牌号标志。

④所取样品均应保留一份,以备复查。

(二)运行中的取样

①常规监督实验,一般从冷油器出口,油管路入口,旁路再生装置入口或油箱底部取样。

②发现抗燃油被污染,应增加取样点,如油箱上部等部位。

③取样前调速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至少运行24小时,样品才具代表性。

④取样前擦净取样阀,放尽取样管内留油,冲洗两遍取样瓶即可。

⑤颗粒度测定取样需要采用取样瓶取样,并用塑料薄膜封好瓶口。

(三)运行中抗燃油劣化原因

1.劣化机理:在有污染源存在下,加速了磷酸酯自动催化劣化作用。

2.系统污染:水分会使磷酸酯水解产生酸性物质,起催化作用,加速油的劣化。颗粒会对系统造成磨损。

(四)抗燃油的监督项目

1.监测抗燃油的外观和颜色变化

2.记录油温,油箱的油位高度及补油量。

3.如果油质有异常情况,如酸值迅速升高,油的颜色加深,水分含量增加,粘度变化值增大,应增加实验次数。

(五)抗燃油实验项目

1.外观:观察其有无沉淀物质及浑浊现象,判断油品是否污染。

2.颜色:一般为浅黄色油状液体,颜色加深,查明原因。

3.运动粘度:测运动粘度可鉴别补油是否正确及油品是否被其它液体污染。

4.水分:水分会导致抗燃油水解劣化,酸值升高,运行中抗燃油水分不应超标。

5.酸值;酸值升高,表明抗燃油老化变质或混入污染物。

6.闪点;闪点降低,说明油中产生或混入易挥发性可燃组分。

7.自燃点:运行油自燃点降低,说明油品被矿物油或其他易燃液体污染。

8.氯含量:液压中氯含量大,降低电阻率,产生腐蚀并损坏衬垫材料。

9.颗粒污染度:机组启动前或检修后严格控制颗粒度。

10.抗老化实验:用于确定不同牌号的油品是否可以混用,观察出油的抗老化性能。

三.抗燃油的维护

1.防止抗燃油的污染

油箱和油管路全部用不锈钢,油箱应为全封闭式,通过空气滤清器与大气相通。

油系统采用精密过滤器,严格控制颗粒污染物不能超标。

2.使用旁路再生过滤装置

该装置可以降低酸值,提高电阻率,减少沉积物和颗粒污染,吸收水分,延缓抗燃油的老化速度。

3.添加剂的应用

抗燃油中加入抗氧化剂,抗腐蚀剂和消泡剂等复合剂,可以改善抗燃油的理化性能。

抗燃油中空气和水分的防止

?检查空气滤清器中的干燥剂是否泄漏或失效,否则应及时更换。

?检查冷油器是否渗漏。

?旁路再生装置更换吸附剂或换再生芯。

?当抗燃油内被水严重污染时,采用其空膜水的方法干燥。

5.严格控制氯含量

6.防止有矿物油混入

7.注意颗粒物污染

固体颗粒来源于系统元件加工,装配,储运过程中存留,运行过程中元件磨损及油分解产生的沉淀物,运行中从外界进入的污染物等。是液压和润滑系统中最普通,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极易引起液压系统故障。

四.抗燃油的补加与混油

1.运行中抗燃油系统需补油时,应补加相同牌号且化验合格的油。如果抗燃油老化比较严重,补加前应进行混油老化实验,无油泥析出,才能补加。因为新油和老化油对油泥的溶解度不同可能会使油泥析出导致调速系统卡涩。

2.抗燃油混合使用,混前其质量必须分别化验合格,不同牌号的油在特殊情况下需混合时,可将高质量混入低质量抗燃油中,且混油实验无油泥析出,混合后,油的质量高于混合前低质量的抗燃油时,才能混用。

3.进口油与国产油相混,必须油质分析合格,混油实验合格,混合油的质量不低于混合前低质量油的质量。才能相混合。

火电厂抗燃油EH管理制度

标准控制表

专业资料 QB XXX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QLFDxxxxx-2010 )管理标准抗燃油(EH

实施2010-04-01 2010-04-01发布 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XXX布发 专业资料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职

责................................................................................................................................................ . (1) 4 管理内容与方法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执行情况反馈意见表 (5) 专业资料 前言

为认真贯彻上级颁发的有关抗燃油(EH)的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规范XXX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抗燃油(EH)管理,特制定本管理标准。 —―本标准由设备部提出。 —―本标准由设备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部门审核人: —―本标准标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钟克飞 专业资料 抗燃油(EH)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抗燃油(EH)的管理,并对抗燃油(EH)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做出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电厂用磷酸酯抗燃油运行及维护管理导则》(DL/T 571-2007)

磷酸酯抗燃油

一:磷酸酯合成基础油的性能 磷酸酯分为正磷酸酯和亚磷酸酯两类,其中正磷酸酯又可分为伯、仲、叔磷酸酯,适于作合成油使用的主要是叔磷酸酯。磷酸酯的性能如下: 1)物理性能:磷酸酯的密度大致在0.90~1.25kg/cm3之间,挥发性通常低于相应粘度的矿物油,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烷基芳基磷酸酯粘度适中,并有较好的粘温性能。 2)难燃性:难燃性是磷酸酯最突出特性之一,在极高温度下磷酸酯也能燃烧,但它不传播火焰,着火后会很快自灭。 3)润滑性:由于磷酸酯含有元素磷,是一种很好的润滑材料,可用作极压抗磨剂。 4)水解稳定性:由于磷酸酯是有机醇或酚与无机磷酸反应的产物,故其水解稳定性不好。在一定条件下,磷酸酯可以水解,特别是油中的酸性物质会起到催化水解的作用。 5)热氧化稳定性:磷酸酯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取决于酯的化学结构。通常三芳基磷酸酯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为150~170℃,烷基芳基磷酸酯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为105~121℃。 6)溶解性:磷酸酯对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溶剂。二:多元醇酯型难燃液压油与普通抗磨液压油的混用问题 多元醇酯型液压油(polyol ester,也称为脂肪酸酯型、HFDU型难燃液压油)是由高性能的合成酯与精选的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铁金属和非铁金属的防腐保护作用,优异的氧化安定作用。因其很高的自燃点,所以在航空、电力、钢铁冶金等特殊行业被应用,多元醇酯型液压油与液压系统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能与大多数密封材料相容,特别是:丁腈橡胶,氟橡胶,聚四氟乙烯,硅橡胶,氨基甲酸酯(URETHANE)。但是下列密封件最好不要使用:氯丁橡胶(Neoprene),丁基橡胶(butyl),乙丙烯橡胶(EPR),低密度丁腈橡胶(Low nitrile Buna-N)。同时,因该种液压液很容易和矿油型液压油互换,且性能优异,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尽管其价格是矿油型液压油的两倍以上,仍然被使用在许多对于阻燃和环保要求较高的场所。 鉴于上述可能出现的两种液压油、液的互混事故,设备使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油液与密封件的相容性,以及油液是否还能起到抗燃效果。多元醇酯型难燃液压液通常与矿油型液压油应用的系统中的合成橡胶材料相容,就是说这些油品与橡胶相接触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对制造商有特殊说明的特殊合成橡胶密封件和蛇管,需要注意。 多元醇酯型难燃液压液与大多数的抗磨防锈液压油都能相容,但是,当原使用矿油型液压油的系统要转换到使用该种难燃液压液时,必须放掉矿油型液压油,再用所要选用的多元醇酯型难燃液压油清洗。为了保证充分的抗燃作用,95%的矿油型液压油应该被排放干净,以保证液压系统在高温场所使用时不会出现着火的危险,需要解释的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的抗磨液压油在高温下会连续着火,而难燃液压油在极高温情况下也会冒烟,闪燃,但是火势不会蔓延。在进行更换时,应检查、更换破损的元件、垫片、密封件,同时液压油箱液位视窗和过滤元件应该清洗或更换。 三:酯类油 酯类油是综合性能较好,开发应用最早的一类合成润滑油,目前世界上的喷气发动机润滑油几乎全部是酯类油,根据分子中酯基的多少和位置,酯类油可分为双酯、多元醇酯和复酯。 1)粘温特性:酯类油的粘温特性良好,粘度指数较高。加长酯分子的主链,粘度增大,粘度指数增高。主链长度相同时,带侧链的粘度较大,粘度指数较低;带芳基侧链的,粘度指数更低。双酯中常用的癸二酸酯、壬二酸酯的粘度指数均在150以上。 2)低温性能:双酯中带支链醇的,通常具有较低的凝点。同一类型的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低温粘度增加。

抗燃油运行规范

抗燃油运行规范 一、抗燃油指标 特 性 新油指标 运行指标 酸度,mgKOH/g 0.03 0.1 粘度指数,SUS(40℃) 220 200~230 最大含水量,% 0.03 0.1 颗粒分布,NAS 8级 优于6级 电阻率,GOHM/cm 12 6 最大含氯量,ppm 20 100 外观 浅黄色 浅棕色 二、抗燃油指标控制 1、酸度指标控制 高酸度会导致抗燃油产生沉淀、起泡以及空气间隔等问题。应严密监视抗燃油酸度指标,推荐每月检测一次。当酸度指标达到0.08~0.1 mgKOH/g时,投再生装置(按再生装置投运规程进行)。 2、粘度指标控制 抗燃油的粘度指标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抗燃油中混入了其它液体,它的粘度才发生变化。所以说,监视抗燃油的粘度是为了监视污染。推荐每六个月检测一次。 3、含水量控制

由于磷酸酯的水解趋势,水是引起它分解的最主要的原因。水解所产生的酸性产物又催化产生进一步的水解,促进敏感部件的腐蚀和/或侵蚀。当含水量不是很大(<0.2%)时,可使用过滤介质吸附或在油箱的通气孔上装带干燥剂的过滤器。当抗燃油中含水量很大时,需使用真空脱水。含水量指标推荐每三个月检测一次。 4、颗粒度指标控制 抗燃油中的固体颗粒主要来源于外部污染及内部零件的磨损,包括不正确的冲洗和经常更换过滤滤芯。抗燃油中颗粒度指标过高,会引起控制元件卡涩、节流孔堵塞及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等,油中的固体颗粒还会加快抗燃油的老化。所以说,油中的颗粒度指标对整个系统影响很大,应严格加以控制。推荐每月检测一次。通常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抗燃油的颗粒污染: 1) 在系统中合理地布置过滤器; 2) 新油过滤合格后才能加入到系统中; 3) 经常开起滤油泵旁路滤油。 注意:每次更换过滤器滤芯后应装上冲洗板进行油冲洗。 5、电阻率指标控制 抗燃油高电阻率可帮助防止由电化学腐蚀引起的伺服阀损坏。要保持高的电阻率,需做到: 1) 保持抗燃油在好的工作环境中运行; 2) 经常更换滤芯; 3) 防止矿物油和冷却水对抗燃油的污染。

燃料油标准

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及分类 发布:2014-09-29 一、品种特性 燃料油也叫重油、渣油,为黑褐色粘稠状可燃液体,粘度适中,燃料性能好,发热量大。用于锅炉燃料,雾化性良好,燃料完全,积炭及灰少,腐蚀性小。闪点较高,存储及使用较安全。 燃料油是原油炼制出的成品油中的一种,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动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100℃)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

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动力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ckes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含硫量。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3、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4、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油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5、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掺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6、机械杂质。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二、燃料油的分类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品种,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

燃料油分哪几种

燃料油分哪几种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产品,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种、加工工艺、加工深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标准,燃料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燃料油可以分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商品燃料油指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自用燃料油指用于炼厂生产的原料或燃料而未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 (2)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亦叫做重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俗称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包括渣油、催化油浆和部分沥青的混合。 (3)根据用途,燃料油分为船用内燃机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两大类。前者是由直馏重油和一定比例的柴油混合而成,用于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转速小于150转/分)和小型锅炉。后者又称为重油,主要是减压渣油、或裂化残油或二者的混合物,或调入适量裂化轻油制成的重质石油燃料油,供各种工业炉或锅炉作为燃料。 船用内燃机燃料油是大型低速柴油机的燃料油,其主要使用性能是要求燃料能够喷油雾化良好,以便燃烧完全,降低耗油量,减少积炭和发动机的磨损,因而要求燃料油具有一定的黏度,以保证在预热温度下能达到高压油泵和喷油嘴所需要的黏度(约为21-27厘斯),通常使用较多的是38°C。雷氏1号黏度为1000和1500秒的两种。由于燃料油在使用时必须预热以降低黏度,为了确保使用安全预热温度必须比燃料油的闪点低约20°C,燃料油的闪点一般在70-150°C之间。 重油主要作为各种锅炉和工业用炉的燃料油。各种工业炉燃料系统的工作过程大体相同,即抽油泵把重油从储油罐中抽出,经粗、细分离器除去机械杂质,再经预热器预热到70-120°C,预热后的重油黏度降低,再经过调节阀在8-20个大气压下,由喷油嘴喷入炉膛,雾状的重油与空气混合后燃烧,燃烧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https://www.doczj.com/doc/a31160034.html,/article/default/1460/6156291.html 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 国产燃料油种类: 200号重油、250号重油180号重油7号燃料油、工业燃料油催化油浆蜡油浆混合重油沥青 进口燃料油种类: 复炼乳化油、奥里乳化油、180号低硫燃料油、380号低硫燃料油、180号高硫燃料油M100 M300 继续追问:4号重油输入那一类油种 补充回答:1号和2号是馏分燃料油,适用于家用或工业小型燃烧器上使用。4号轻和4号燃料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或是馏分燃料油与残渣燃料油混合而成的燃料油。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是粘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为了装卸和正常雾化,在温度低时一般都需要预热。我国使用最多的是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燃料油。 新标准中5号-7号燃料油粘度控制和分牌号是按100℃运动粘度来划分的,国外进口的燃料

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

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 我国已实施的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有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1. 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 19578-2004是我国第一项旨在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限值要求 GB 19578-2004采用按质量分组的单车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按照车辆整车整备质量将车辆分为16个不同的质量段,并对每个质量段内的车辆设定统一的单车最高燃料消耗量限值。同时考虑某些特殊技术和结构对燃料 消耗量的不利影响,允许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结构特征的车辆采用略为宽松的燃料消耗量限值:(1)装有自动变速器(AT注:不包括手自一体式变速器(AM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等;(2)具有 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注:主要包括微型客车和商务用车;(3)符合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中3.5.1规定条件的M1G类汽车注:即通常所说的越野车,但并非所有SUV都属于该类车辆。 乘用车限值要求见表1。表1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实施日期 标准的限值要求分两个阶段实施: 2. GB 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限值要求 GB 20997-2007以“最大设计总质量 +发动机排量”作为 M2和N1类车辆限值的基本参数,综合考虑吨以下 的商用车辆在 结构、功能、燃料方面有多样性的特征,按汽油和柴油分别设定限值要求,并适当放宽柴油车的限 值;并根据车辆特定结构和特殊用途对燃料消耗量的不利影响,将 N1类全封闭厢式车辆、N1类罐式车辆、装有 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全轮驱动的车辆等特殊结构车辆的限值放宽 5%即表2、表3、表4、表5中的普通车辆限 值乘以,求得的数值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位。 表2 N1类汽油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1) 月1日。 2) 月1日。 对于新认证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对于在生产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5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8年1 2006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9年1

抗燃油(使用说明书)

E H系列 抗燃油再生分离装置 使 用 说 明 书 常州思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概述 抗燃油广泛用于工业上需要使用抗燃油的液压或润滑系统。抗燃油与传统的矿物油相比具有更好的润滑性。在汽轮机组上,抗燃油在控制系统中应用已有漫长的历史,然而它在有水的情况下,却很容易降低油的稳定性和润滑性。水能使油液发生乳化,加速油液氧化变质生成酸,从而使油膜厚旗减小。细微的水滴液浑浊,粘度下降。水滴在低温下形成的冰晶卡住元件,加速元件磨损,导致金属表面疲劳和腐蚀。 二、结构特点 E H系列抗燃油滤油机主要由粗滤器、输油泵、油水分离器、高分子净化装置、加热器、精滤器等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三、型号参数

四、主要技术指标 含氯量≤0.005% 酸值≤0.01mgKOH/g 清洁度NAS4级 电阻率增加 过滤精度≤3um 五、工作原理 油液先通过进油口、输油泵进入一级精滤器.再生装置 ,去除油液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酸,再生装置能够恢复降解磷酸脂,在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油液的浪费,,细小颗杂质在通过高精度净化器后被分离滤除,洁净的油液从出口流出。 六、抗燃油处理效果保证值 注(1)油中颗粒污染度测定,可以按美国宇航局标准(NA51638)或美国飞机工业(ALA)美国材料测验协会(ASTM)、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联合提出的标准(MOOG)。它们都是规定取100ml

试样测定其悬浮固体杂质的颗粒数分布;各级粒径范围的颗粒数分 (2)国产中压抗燃油无电阻率指标。 容量200MW及以上的发电机组,汽轮机调速及液压系统多采用磷酸脂抗燃油。注入的新油清洁度(所含杂质粒度及颗粒浓度)必须要求达到NAS1638 6级或MOOG3级标准。采用一般滤油机是不能满足此要求的。KYL型系列产品专用于磷酸脂抗燃油的清洁过滤再生。具有高精度过滤单元,进行净化处理可保证满意的效果。运行中的抗燃油也需要定期或连续除去机械杂质和再生处理。 使用KYL型处理抗燃油,都应该在室内进行。油在常温状态下粘度较大,为此净油机上装有加热系统,能较快提高油温到50~60℃,以利于有效净化效果。

燃油硬管设计规范

燃油硬管设计规范

燃油硬管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燃油(汽油或柴油)硬管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258-1989 双层卷焊钢管 GB/T1839-2008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QC/T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3 术语和定义 燃油硬管:在进回油或燃油蒸发管路中负责输送燃油或燃油蒸汽的金属硬管。 4 设计流程 4.1 设计流程图 4.2 设计流程详解 4.2.1 硬管布置的确定:根据燃油系统的总体布置确定。 4.2.2 燃油硬管常用尺寸规格的选取应符合表1要求: 4.2.3 根据相接管的类型不同,燃油硬管管口形状有以下两种: 1、与PA 管相接 见图1

R&D-DL-1101-002-2011 图 1 2、与橡胶管相接见图2 图 2 4.2.4 燃油硬管的材质及工艺要求 4.2.4.1 燃油硬管材料为(Fe-Cu)的双金属卷焊管,性能满足GB11258-1989的要求。 4.2.4.2 制造工艺的要求 燃油硬管的最小弯曲半径R的选择应视硬管管径而定(如下表2),同时连续弯曲时有不小于50mm 的直线段,拐弯角度通常大于90度。 4.2.4.3 橡胶管与金属管的尺寸公差与配合(见图3、表3): 图 3

表3 橡胶管与金属管配合尺寸参考 注:表中括号内为公差范围 4.2.5 表面处理 硬管表面防腐处理一般根据不同需求:低档轿车、中档轿车、高档轿车采用不同的方式。 中低档车一般为72~200小时的中性盐雾试验,按满足要求《GB/T1839》的热度锌板或电镀锌板执行。 高档轿车为500小时以上的中性盐雾试验,油漆涂层符合QC/T484-1999的要求。 通常有镀锌,喷漆、电泳等方式,其对应的防腐性能对应表4: 4.2.6 确定管型 调整硬管管型使之与周边零件不发生干涉:有固定点的间隙大于6mm,无固定点的间隙大于15mm。

燃料油热值测定 残炭指标检测标准

燃料油热值测定残炭指标检测标准 燃料油残碳,燃料油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燃料油残炭多,表明燃料油容易氧化生成胶质或积炭。 燃料油热值,单位重量的燃料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燃料油产生热能的高低,是评价燃料油质量的主要指标。 青岛东标能源检测中心燃料油检测项目:外观、破乳性、粘度、密度、含硫量、闪点、水分、灰分、机械杂质、色度、凝点、酸度、馏程、金属元素含量、残碳、灰分、氧化安定性、十六烷值、燃料油热值等等。2.13-6 部分燃料油检测项目及标准 GB/T 11139-1989 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 GB/T 12575-1990 液体燃料油钒含量测定法 GB/T 12692.2-2010 石油产品燃料(F类)分类 GB 384-1981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6531-1986 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 GB 6950-2001 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 GB 6951-1986 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 GB 9170-1988 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 Q/CNPC 121-2006 乳化燃料油的检测方法 SH/T 0175-1994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75-2002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75-2004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250-1992 专用燃料油热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56-1996 燃料油 SH/T 0690-2000 馏分燃料油在43℃贮存安定性测定法 SH/T 0701-2001 残渣燃料油总沉淀物测定法 SH/T 0702-2001 残渣燃料油总沉淀物测定法 SH/T 0705-2001 重质燃料油中钒含量测定法 SH/T 0706-2001 燃料油中铝和硅含量测定法 SN/T 2254-2009 残渣燃料油中铝、硅、钒的测定 SN/T 3093-2012 残渣燃料油中钠、铝、硅、钙、钒、铁、镍的测定 SN/T 3118-2012 燃料油中沥青质的测定 SN/T 3190-2012 原油及残渣燃料油中铝、硅、钒、镍、铁、钠、钙、锌、磷的测定

dlt57195电厂用抗燃油验收管理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治理导则 DL/T 571—95 Guide for acceptance,in-service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of fire-resistant fluid used in power plant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5-05-03批准 1995-10-01实施 随着电力工业的进展,机组功率不断增大,蒸汽参数和汽轮机调速系统油压相应提高。为防止高压油泄漏酿成火灾,调速系统操纵液已广泛采纳合成磷酸酯抗燃液压液,简称抗燃油。为使现场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抗燃油的性能和老化规律,做好新抗燃油的验收、运行中抗燃油的监督与维护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是总结我国十几年来抗燃油科研成果及电厂使用经验,并参考国外同类导则而制订的,在使用本导则时应考虑设备类型及实际状况,并参照制造厂家的讲明及要求执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导则阐明了大型汽轮机调速系统以及小汽轮机高

压旁路系统使用的磷酸酯抗燃油的性能,规定了运行中抗燃油的质量操纵标准。 1.2 制定本导则的目的是,为电厂工作人员掌握抗燃油使用性能及变化规律提供指导,对新抗燃油的验收及运行油的监督、维护作出规定。 1.3 本导则不适用于矿物汽轮机油和调速系统用的其他工作介质。 2 引用标准 GB 759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188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 510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 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 7600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T 12579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DL 421 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什么是燃料油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产品,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种、加工工艺、加工深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标准,燃料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 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燃料油可以分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商品燃料油指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自用燃料油指用于炼厂生产的原料或燃料而未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 2、根据加工工艺流程 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俗称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 3、根据用途 根据用途,燃料油分为船用内燃机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两大类。前者是由直馏重油和一定比例的柴油混合而成,用于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转速小于150转/分)。后者又称为重油,主要是减压渣油、或裂化残油或二者的混合物,或调入适量裂化轻油制成的重质石油燃料油,供各种工业炉或锅炉作为燃料。 船用内燃机燃料油是大型低速柴油机的燃料油,其主要使用性能是

要求燃料能够喷油雾化良好,以便燃烧完全,降低耗油量,减少积炭和发动机的磨损,因而要求燃料油具有一定的黏度,以保证在预热温度下能达到高压油泵和喷油嘴所需要的黏度(约为21-27厘斯),通常使用较多的是38°C。雷氏1号黏度为1000和1500秒的两种。由于燃料油在使用时必须预热以降低黏度,为了确保使用安全预热温度必须比燃料油的闪点低约20°C,燃料油的闪点一般在70-150°C之间。 重油主要作为各种锅炉和工业用炉的燃料油。各种工业炉燃料系统的工作过程大体相同,即抽油泵把重油从储油罐中抽出,经粗、细分离器除去机械杂质,再经预热器预热到70-120°C,预热后的重油黏度降低,再经过调节阀在8-20天大气压下,由喷油嘴喷入炉膛,雾状的重油与空气混合后燃烧,燃烧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国产燃料油种类:商用重油、200 号重油、7 号燃料油、工业燃料油 进口燃料油种类:复炼乳化油、奥里乳化油、180 号低硫燃料油、380 号低硫燃料油、180 号高硫燃料油 取暖油,也就是2号燃料油,其收率为25%,是继汽油之后的第二大成品油。取暖油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每手42000加仑(1000桶),交割地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港。同时交易所还推出了期权交易、期权差价交易、炼油毛利期权交易以及平均价格期权交易,为市场参与者的管理价格风险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取暖油期货合约还可以作为

磷酸酯抗燃油的检测指标

5、漆膜倾向是否可以反映油的劣化程度?该指标如何测定?C a n V P R r e p r e s e n t t h e d e g r e e o f E H C o i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H o w t o p e r f o r m t h e t e s t? Not usually. We have developed the interpretation guideline for mineral oils. MPC (or VPR) is quite effective at detecting micro-dieseling and the products produced in this process. We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guideline to use in establishing condemning limits for an EHC system. Test Method Suggested Target Suggested Warning Level Viscosity (cSt) 粘度 D445 38.4 – 44.2 +/‐ 10% initial Specific Gravity (g/ml) 比重 D792 1.12 1.17 Color 颜色 D1500 1.5 3 Water Content (ppm) 水含量 D6304 <500 800 Acid Number (mg KOH/g) 酸值 D974 0.05 0.10 Chloride (ppm) 氯含量 N/A 10 max 50 RULER (RULER Number) RULER值 D6971 <400 >650 Resistivity (Gohm?cm) 电阻率 D1169 >5 5 ISO Particle Count 清洁度 ISO 4406 13/10 15/12 Mineral Oil (%) 矿物油 D02.CS96 <0.5 0.5 Patch Test (color) 膜片测试(颜色) D2276

电厂抗燃油参数指标检测

抗燃油 (1)密度:按GB /T 1884方法进行试验。磷酸酯抗燃油密度大于1,一般为1.11~1.17。由于抗燃油密度大,因而有可能使管道中的污染物悬浮在液面而在系统中循环,造成某些部件堵塞与磨损。如果系统进水,水会浮在液面上,使其排除较为困难,系统产生锈蚀。 (2)运动黏度:按GB/T 265方法进行试验。抗燃油的黏度较润滑油为大,一般为28mm2/s~45mm2/s。 (3)酸值:按GB/T 264方法进行试验。酸值高会加速磷酸酯抗燃油的水解,从而缩短抗燃油的寿命,故酸值越小越好。 (4)倾点:按GB/T 3535方法进行试验。确定油品的低温性能,判断油品是否被其他液体污染。 (5)水分:按GB/T 7600方法进行试验。水分不但会导致磷酸酯抗燃油的水解劣化、酸值升高,造成系统部件腐蚀,而且会影响油的润滑特性。如果运行磷酸酯抗燃油的水分含量超标,应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6)闪点:按GB/T 3536方法进行试验。运行磷酸酯抗燃油的闪点降低,说明油中混入了易挥发可燃性组分或发生了分解变质,应同时检测自燃点、黏度等项目,分析闪点降低的原因。 (7)自燃点:按DL/T 706方法进行试验。当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自燃点降低,说明被矿物油或其他易燃液体污染,应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停机换油。 (8)氯含量:按DL/T 433方法进行试验。磷酸酯抗燃油中氯含量过高,会对伺服阀等油系统部件产生腐蚀,并可能损坏某些密封材料。如果发现运行油中氯含量超标,说明磷酸酯抗燃油可能受到含氯物质的污染,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电阻率:按DL/T 421方法进行试验。电阻率是磷酸酯抗燃油的一项重要油质控制指标,运行磷酸酯抗燃油的电阻率降低,可能是由于可导电物质的污染或油变质而造成的,此时应检查酸值、水分、氯含量、颗粒污染度和油的颜色等项目,分析导致电阻率降低的原因。 (10)颗粒污染度:按DL/T 432方法进行试验。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颗粒

抗燃油标准.docx

表 1新磷酸酯抗燃油质量标准 序号项目指标 1外观无色或淡黄 , 透明2密度( 20 ℃) g/cm 2 1.13 ~1.17 运动粘度( 40℃)a 3 2 41.4 ~50.6 mm/s 4倾点℃≤-18 5闪点℃≥240 6自燃点℃≥530颗粒污染度 (NAS 1638)b 7≤6 级 8水份 mg/L≤600 9酸值 mgKOH/g≤0.05 10氯含量 mg/kg≤50泡沫特性24℃≤50/0 1193.5 ℃≤10/0 mL/mL24℃≤50/0 电阻率(20℃) 12≥1×1010 Ω · cm 13空气释放值( 50 ℃) min≤3 油层酸值增加≤ 0.02 mgKOH/g ≤ 0.05水解安水层酸值 14定性 铜 试 片 失 重 ≤ . 8

试验方法 DL/T 429.1 GB/T 1884 GB/T 265 GB/T 3535 GB/T 3536 DL/T 706 DL/T 432 GB/T 7600 GB/T 264 DL/T 433 GB/T 12579DL/T 421 SH/T 0308 SH/T 0301 a 按 ISO 3448-1992规定,磷酸酯抗燃油属于VG46 级。 b NAS 1638 颗粒污染度分析标准见本标准附录D。 表 2 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质量标准 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1外观透明DL/T 429.1

2密度( 20℃) g/cm 2 1.13 ~1.17GB/T 1884 运动粘度( 40℃,ISOVG46) 3 2 39.1 ~52.9GB/T 265 mm/s 4倾点℃≤ -18GB/T 3535 5闪点℃≥235GB/T 3536 6自燃点℃≥530DL/T 706 b 颗粒污染度(NAS 1638) 7≤6DL/T 432 级 8水份 mg/L≤1000GB/T 7600 9酸值 mgKOH/g≤0.15GB/T 264 10氯含量 mg/kg≤100DL/T 433泡沫特性24℃≤200/0 1193.5 ℃≤40/0GB/T 12579 mL/mL24℃≤200/0 电阻率(20 ℃) 12 Ω · cm ≥6×109DL/T 421 13矿物油含量%≤4本标准附录 C 14空气释放值( 50℃) min≤10SH/T 0308 EH 油油质主要是指酸值及水和氯的含量,EH 抗燃EH 油新油酸度指标为0.03 ( mgKOH/g 油中的颗粒度等。 ),运行指标一般为0.1 ,当酸度指标超过 0.1 时,我们认为抗燃油酸度过高,高酸度会导致抗燃油产生沉淀、起泡和空气间隔等问题。影响抗燃油酸度的主要因素为局部过热和含水量过高,其中以局部过热最为普遍。 抗燃油的酸值升高后,必须连续投入再生装置。再生装置中的硅藻土滤芯能有效地降低抗

燃油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741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燃油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燃油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目的与范围 --目的为有效管理车辆燃油,节约能源,降低车辆使用成本。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对所有车辆的燃油管理。 2 、职责 车辆管理员负责每月油耗计算,每周、每月填写燃油报表及加油IC 卡相关业务。 财务部负责与加油站的账目核对、结算。 驾驶员、押运员负责加油现场的监控,确保加油真实性。 出纳负责加油IC 卡充值、发票开具。

3、工作要求 (1)正常加油(包括公司其它部门使用燃油) (2)公司所属营运车辆每趟执行任务完毕回公司时凭IC 卡加满燃油,严禁出车前加油。 (3)加油过程中,驾驶员、押运员必须在加油现场监督加油作业,确定加油数量,并对加油数量的准确性负责。加满燃油后索取加油凭证,拈贴后按月上交。 (4 )在外加油 (5)因长途运输、油箱储量不足时,可在外加油,规定如下: a.在外加油时尽量选择能使用中石化IC 卡之加油站。 b.若确无上述规定之加油站,而油量不足必须加油时,应先与车辆管理员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进行

加油作业。 c .加油时遵循尽量减少在外加油数量的原则。 d.在外加油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记录加油情况,由随车者签字确认。 (6)中石化加油IC 卡使用方法与规定 (7)加油IC 卡充值、发放圈存与领用 (8)驾驶人员向车辆管理员提出IC 卡充值要求,由车辆管理员通知财务部充值。 (9)IC 卡实行每车1 卡,由主驾驶员负责领用保管,并记录到IC 卡使用记录簿。当IC 卡余额低于下次需使用的金额,由驾驶员向车管员员提出充值要求。 (10)根据中石化规定设定密码,限定车号、油品等信息。 (11)加油IC 卡使用

燃料油年度购销合同书标准版本

The Legal Relationship Established By Parties To Resolve Disputes Ultimately Realizes Common Interests. The Document Has Legal Effect After Reaching An Agreement Through Consultation.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燃料油年度购销合同书标 准版本

燃料油年度购销合同书标准版本 温馨提示:本合同文件应用在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为解决或预防纠纷而确立的法律关系,最终实现共同的利益,文书经过协商而达成一致后,签署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编号:_________ 一、双方当事人 甲方(供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公司注册地址: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乙方(需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公司注册地址: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二、合同意向 乙方拟采用定额、定时、定价的方式向甲方购买_________燃料油_________吨。 定额的意思解释为:甲乙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履行合同的时间期限内(包括一年度及每月的约定),乙方必须向甲方购买或甲方必须保证供应的_________燃料油的数额。 定价的意思解释为:甲乙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在合同确定的履行时间期限内,如遇_________燃料油的市场价格浮动(包括高于合同确定的价格和低于合同确定的价格),均按合同中确定的价格执行。 定时的意思解释为:甲乙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履行合同的时间限度,包括12个月的履行期限及每月按计划供货。

厂用磷酸酯抗燃油运行与维护导则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试验项目 (3) 5 取样 (4) 6 新磷酸酯抗燃油质量标准 (5) 7 运行磷酸酯抗燃油质量标准 (6) 8 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监督 (6) 9 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维护 (8) 10 技术管理及安全要求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旁路再生系统原理及功能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磷酸酯抗燃油及矿物油对密封材料的相容性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物油含量测定方法 (13) 附录D(规范性附录) NAS 1638颗粒污染度分级标准 (14) I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下达的任务对DL/T 571—1995《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进行修订的。 本次修订主要是依据我国电力行业磷酸酯抗燃油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原导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标准与DL/T 571—1993相比主要有以下差别: ——原标准的名称修订为“电厂用磷酸酯抗燃油运行与维护导则”。 ——对原标准中抗燃油应具备的性能作了充实,补充了抗燃油在使用中的性能变化规律。 ——去掉了原标准正文及附录中对中压抗燃油和高压抗燃油的区分,合并为磷酸酯抗燃油。 ——对油质试验的项目和意义作了补充。 ——对原标准附录A《新抗燃油质量标准》中的酸值、水分、电阻率、泡沫特性、颗粒污染度五项指标作了修订,增加了空气释放值、水解安定性两项指标。将原标准附录A放入正文中。 ——对原标准附录B《运行中抗燃油质量标准》中的颗粒污染度、酸值、泡沫特性、电阻率四项指标作了修订,增加了空气释放值指标。将原标准附录B放入正文中。 ——对原标准中试验室试验项目及周期作了修订。 ——对运行油质异常原因及处理措施作了补充。 ——增加了废抗燃油处理的内容。 ——去掉了原标准中的附录E《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 ——用NAS 1638颗粒污染标准取代了原标准中的SAE颗粒污染标准,并放在本标准附录D中。 ——增加了附录A《旁路再生系统原理及功能》。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洛、李烨峰、严涛。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L/T 571—1995《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II

抗燃油

抗燃油 抗燃油(EH油) 抗燃油由磷酸酯组成,外观透明、均匀,新油略呈淡黄色,无沉淀物,挥发性低,抗磨性好,安定性好,物理性稳定, 发电厂电液控制系统所用抗燃油是一种抗燃的纯磷酸脂液体,难燃性是磷酸酯最突出特性之一,在极高温度下也能燃烧,但它不传播火焰,或着火后能很快自灭,磷酸酯具有高的热氧化稳定性。 抗燃油是有毒或低毒的,大量接触后神经、肌肉器官受损,呈现出四肢麻痹,此外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抗燃油的性能(1)密度:按GB /T 1884方法进行试验。磷酸酯抗燃油密度大于1,一般为1.11~1.17。由于抗燃油密度大,因而有可能使管道中的污染物悬浮在液面而在系统中循环,造成某些部件堵塞与磨损。如果系统进水,水会浮在液面上,使其排除较为困难,系统产生锈蚀。 (2)运动黏度:按GB/T 265方法进行试验。抗燃油的黏度较润滑油为大,一般为2 8mm2/s~45mm2/s。 (3)酸值:按GB/T 264方法进行试验。酸值高会加速磷酸酯抗燃油的水解,从而缩短抗燃油的寿命,故酸值越小越好。 (4)倾点:按GB/T 3535方法进行试验。确定油品的低温性能,判断油品是否被其他液体污染。 (5)水分:按GB/T 7600方法进行试验。水分不但会导致磷酸酯抗燃油的水解劣化、酸值升高,造成系统部件腐蚀,而且会影响油的润滑特性。如果运行磷酸酯抗燃油的水分含量超标,应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6)闪点:按GB/T 3536方法进行试验。运行磷酸酯抗燃油的闪点降低,说明油中混入了易挥发可燃性组分或发生了分解变质,应同时检测自燃点、黏度等项目,分析闪点降低的原因。 (7)自燃点:按DL/T 706方法进行试验。当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自燃点降低,说明被矿物油或其他易燃液体污染,应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停机换油。 (8)氯含量:按DL/T 433方法进行试验。磷酸酯抗燃油中氯含量过高,会对伺服阀等油系统部件产生腐蚀,并可能损坏某些密封材料。如果发现运行油中氯含量超标,说明磷酸酯抗燃油可能受到含氯物质的污染,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电阻率:按DL/T 421方法进行试验。电阻率是磷酸酯抗燃油的一项重要油质控制指标,运行磷酸酯抗燃油的电阻率降低,可能是由于可导电物质的污染或油变质而造成的,此时应检查酸值、水分、氯含量、颗粒污染度和油的颜色等项目,分析导致电阻率降低的原因。 (10)颗粒污染度:按DL/T 432方法进行试验。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颗粒污染度指标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运行,特别是新机组启动前或检修后的电液调节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