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的艺术特色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论《羊脂球》里的美丑对比艺术《羊脂球》是莫泊桑描写的以战争为题材背景的短篇小说。
在《羊脂球》里莫泊桑通过叙述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受到人们歧视的妓女作为主人公。
将她与那些自诩为上层人的、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人物做对比。
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爱国心和善良,同时也描写了那些虚伪的“高贵的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卖良知的不耻行为。
这形成了强烈的美丑对比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莫泊桑别出心裁的写作艺术。
在此文中我也将重点的谈谈《羊脂球》里的美丑对照艺术。
标签:美丑对比;羊脂球;莫泊桑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在1880年4月他发表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品《羊脂球》就一举成名,从此专门从事创作,成为法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羊脂球》以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文中我也将把《羊脂球》里的人物在各个方面进行美丑的对比,从而来反映出作者的所思所想和他的创作艺术。
一、一与九的人物美丑对比在《羊脂球》中主要的剧情是十个人结伴去哈佛港,他们的身份职业分别为伯爵、议员、工厂主、商贾、圣女、自由派等代表着社会体面的所谓“上等人”和被世人视为最下贱的“社会耻辱”的妓女羊脂球。
但是除了羊脂球是逃亡外,其他的九个人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去的哈佛港。
总的来说都属于“上流社会”,因此,这十个人始终处在一对九的对比之中,那九个自认为高贵的人也始终处在对羊脂球的蔑视和嘲讽之中。
国难当头,那九个人去哈佛港有的为发国难财、有的为着活命,有的明显就是民族的败类。
只有羊脂球是因为打了一个普鲁士兵不得已才离开的。
这样一对比,一伙“上流社会”的人怀着不耻的目的,却还道貌岸然的。
而一个下层的妓女却有一颗热烈的爱国之心,却遭到他们的冷眼旁观。
这里的美丑对比就很明显了,羊脂球的爱国心更能反映出其他九个人不顾国家的命运,自私自利的嘴脸也都表现出来了。
在马车中,其他的九个人都不理睬羊脂球,好像与她说话会掉了身份一样。
特别是那几个正派的女人在知道羊脂球是妓女后就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名著导读】《羊脂球》莫泊桑《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中篇小说。
《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
通过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
在小说中,作者把下等人和上等人作了对比,检验了他们的道德水准。
羊脂球是一个有爱国心的妓女,10人当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称为高尚的人和有爱国心的人。
她心地善良,在马车上,尽管那些贵族资产阶级老爷太太对她表示了轻视和侮辱,可是当他们饥饿难耐的时候,羊脂球慷慨地请他们分享自己的食物。
她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而那些所谓上等人都是些灵魂丑恶、损人利己的败类。
内容简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攻占了鲁昂城,有十个人同坐一辆马车出逃。
这十个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分别是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
前面三对夫妇离开鲁昂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计划和目的却是一致的—这三对夫妇都不会回鲁昂了。
十个人中最没有地位的是“羊脂球”。
在马车上,几位有身份的阔太太得知了羊脂球身份后,对羊脂球的态度很是恶劣,她们悄声辱骂羊脂球是卖淫妇、是婊子、是社会的耻辱。
而这些阔太太的丈夫们则用一种看不起穷人的口吻大谈特谈金钱、吃喝。
马车在路上颠簸了大半天的光景,车上所有的人都饿了,只有羊脂球带了可供自己三天的食物。
羊脂球很大方地邀请车上所有的人都来分享她的食物,完全不计较先前这些有钱人对自己的不敬。
很快篮子里的食物都被瓜分光了,人们都摆脱了饥饿的困扰,于是人们对羊脂球的态度像肚子一样发生了变化。
先前的蔑视变成了亲昵,辱骂也变成了夸奖。
马车继续前行来到了托特镇,这里也被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普鲁士军官扣下了马车,提出要羊脂球陪自己过夜。
《羊脂球》对比艺术琐谈作者:冯俊淳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10期摘要:《羊脂球》作为莫泊桑有名力作,其成功之处在于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上,特别是他在艺术结构和人物形象的设计上采用了强烈的艺术对比手法,使得小说鲜活起来。
小说中的多处对比,既增加了人物性格的鲜明感,又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
关键词:对比;写作线索;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117-02《羊脂球》在典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强烈的美丑对比,突出了羊脂球的鲜明人物形象,彰显了人物的个性及艺术美感。
莫泊桑就是通过对比展示小说的意义和对存在的思考,读者则通过把握对比这个秘密通道使得莫泊桑预设在小说中的意义得到最终实现——小说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小说主题得到升华。
一、单线结构与线索赏析文学作品时对于结构的分析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有人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线索是“文章中贯穿全文安排质料的序列,组织质料的脉络”。
它事实上在提示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应重视作品的结构与线索之间的关系。
可以这样讲,线索是结构的灵魂,没有明晰的线索则没有理想的结构。
线索凌乱,结构自然就会丧失功能;线索清晰、运用巧妙,结构则会张弛有致、疏密相间。
小说的写作线索和结构形态密不可分,两者成对应关系,他们的完美结合使得小说的艺术特色更加无可挑剔。
从写作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小说中的线索分为单线、复线、连环式线索、网状线索等。
而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则是单线结构,它是短篇小说最基本的结构方式。
虽然是单线结构,读起来却没有枯燥乏味,其人物形象是那样的鲜活。
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完全得力于作者大胆地突破了对比这一传统手法。
十个人物都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一个特殊的时空中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对比,形成特有的对比态势,极具戏剧表演色彩。
其次,还有同类的互比、人物自身前后对比。
从写作线索中挖掘小说中的对比剖析人物形象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羊脂球》的艺术魅力《羊脂球》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这不仅是莫泊桑的处子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讲述的主要是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占区,乘坐着几位乘客,其中身为妓女的羊脂球马车中受到了歧视,却又在人们饥饿的时候给予帮助,随后他们在一个旅店中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并要求羊脂球要陪一名军官过夜,才肯放过他们一群人,他们一群人为了自己的私益纷纷的唆使羊脂球“贡献”自己,而当羊脂球向屈辱妥协让他们得到“解放”的时候,最后得到的却对她的冷嘲热讽。
在这篇短篇小说中,任何的真、善、美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都受金钱、权位、名誉的支配,社会腐败不堪。
人心之间的尊重与怜惜荡然无存!同时,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
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在读了这篇短篇小说之后,认为这部小说具备的艺术魅力有:(1)“美与丑”的对照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在《羊脂球》也同样体现了出来,羊脂球就像《悲惨世界》中的卡西莫多,美中不足,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在马车上,羊脂球虽然经受过车上其他人的讽刺,但是,在他们饥饿之时也拿出了自己的储备粮,一齐摆脱饥饿,而更重要的则是她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她之所以离开卢昂,是因为抗拒普鲁士士兵的蹂躏时拼死反抗,几乎掐断了那人的脖子,为免遭逮捕而不得已外出躲避的。
而她坚持拒绝普鲁士军官逼她“过夜”的无理要求,是因为在她看来,委身于自己民族的敌人,便意味着对祖国的背叛。
然而,车上的乘客,不乏富商、伯爵和具有高尚信仰的人,在他们面前显示出来的是温文儒雅的绅士行为,然而却在面对自身利益冲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
羊脂球与车上其他的乘客的对比,就是一种人物形象上的“美丑对比”。
(2)描写细节与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①在环境描写的细节上在《羊脂球》这部小说上,采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一方面渲染了整部作品的分为,另一方面,描写的是冬天的环境奠定了感情基调。
同时,在描写环境的语句中,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性,使得作品更加的生动形象,例如文中写到的,连绵不断的雪片像一面帏幕似的往地面上直落,同时耀出回光;它隐没着种种物体的外表,在那上面撒着一层冰苔;在这个宁静而且被严寒埋没的市区的深邃沉寂当中,人都只听见那种雪片儿落下来的飘忽模糊无从称呼的摩擦声息,说声息吗,不如说是感觉,不如说是微尘的交错活动仿佛充塞了空中,又遮盖了大地等等环境描写,令人不断的幻想,让画面浮现眼前,让读者享受的不仅仅是思想上的洗礼,也更是美的感受。
语言学视角下《羊脂球》语言特色的解读关键字:语言学《羊脂球》语言特色引言《羊脂球》这部短篇小说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其反映了当时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语言具有很强的特色感。
小说描述的是普法战争期间的故事。
在战争期间,一辆法国的马车要离开敌人占领的区域,却被拦了下来。
在车上有法国的普通人和一名妓女。
而这名妓女在其他人的逼利诱以及强行要求之下,不得已选择牺牲自己的色相,满足军官的需求,保全了马车上其他人的安全,并让他们离开。
而在第二天这些人准备离开的时候,这名妓女却被无情地抛弃。
整部小说带有浓烈的抨击意味,读者带着对这名妓女的同情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当时社会的整体黑暗和不堪。
实际上正是社会造就了这些人的虚伪嘴脸。
在其语言特色方面,《羊脂球》也确实可圈可点,具有很强的语言特点,这也为《羊脂球》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奠定了基础。
一、小说《羊脂球》基本分析与阐述(一)对《羊脂球》故事的基本介绍《羊脂球》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普法战争期间的故事,实际上整个故事非常简单,线索也相对明晰,只是想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都相对复杂。
小说记录的故事就是在普法战争的时候,一辆法国的马车要离开敌人的占领区域,而马车上坐着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也包括一名妓女。
这名妓女由于出身贫贱,同时又受到自身工作的影响,因此她被人们瞧不起,成为了马车上最底层的人。
于是这些人为了保全自己,怂恿并且逼迫这名妓女牺牲自己的身体去满足军官的需求,来换得他们的平安离开。
当这名妓女真的牺牲了自我之后,这些人却无情地将其抛弃,并没有带着这名妓女离开。
羊脂球被无情抛弃的结果,就足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以及作为一名妓女、作为社会底层人的悲哀。
(三)言语社区言语社区,也是莫泊桑小说《羊脂球》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谓的言语社区,实际上就是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人,说出的话或者相应的语言表达都是类似的。
也可以说它是进行语言互动的必然要求,是同一语言习惯背景之下,人们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的一个范畴。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名称:汉语语言文学汇款单编号:11102084981424 考籍号:010********* 姓名:李玲论文题目:浅析《羊脂球》的艺术特色指导老师:王小林考生号码:186******** 通讯地址:中南大学学校本部15舍306 邮编:410081浅析《羊脂球》的艺术特色摘要:莫泊桑的《羊脂球》是他著名的短篇代表作,故事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对一辆逃难的马车上的乘客面对侵略者的态度描写,折射出法国社会各阶层对国难当前的立场和态度。
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和无耻,同时赞扬了羊脂球的牺牲精神。
塑造的妓女羊脂球形象是在那些乘坐同一辆马车的所谓的“上等人”的强烈对照中得以完成的。
通过特征性的典型细节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态度,自己的社会观点和美学理想.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值得当代学习,富含着丰富的文学鉴赏意义与现实社会意义。
关键词:莫泊桑羊脂球艺术特色吉·的·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在莫泊桑的作品中,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这些作品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独特高深的艺术造诣,使他成为短篇小说艺术的巨匠.他在诺曼底的乡村度过了童年,从卢昂中学毕业后,1870年到巴黎度法律.曾在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指导下从事文学习作.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战后复原,在部队供职。
《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其他代表作还有《一生》、《俊友》,以短篇小说著称。
莫泊桑这位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小说中描写了普法战争期间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热情,绰号叫羊脂球的法国妓女为同车旅伴闯过饥饿难关而慷慨舍食,为解除敌人扣留而屈辱委身敌寇.遭到这伙人一再逼迫做出牺牲后,到头却遭受上层人士的轻松和嘲笑,落得饥寒交迫、绝望不堪的惨状.《羊脂球》写于1879年,这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莫泊桑、阿莱克斯、瑟阿尔、厄尼克、于斯曼五位青年作家在法国自然主义大作家的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每人各写一篇中篇小说结成《梅塘之夜》作品集出版。
《羊脂球》有感在我看来,莫泊桑的作品《羊脂球》,是一座用文字搭建的灵魂暴光台,在这个暴光台上,他笔下的人物的灵魂,不自觉地,赤裸裸地,曝晒在阳光之下。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
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
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他们“和蔼可亲。
心平气和地跟她讲道理,用感情打动她,非常殷勤地恭维她,讨她的喜欢。
赞扬她的牺牲将帮了大家大忙,大家将对她有多么感激。
”于是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
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都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他们“不约而同地掉转头去,好像没看见她一样。
”高贵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对她避得远远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离她远远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带着什么传染病似的。
”简洁的语言,强烈的对比,把那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虚伪做作刻画地如此精准而又深刻,把这些人高贵、雍荣外表遮盖下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来,令我们每个读者不禁对这些伪君子嗤之以鼻。
作者将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以经过关卡前羊脂球把提篮里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经过关卡后他们对她的一屑不顾作鲜明对比。
极具讽刺意味。
这些是在时处的对照,另外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
仔细想想,这更与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社会背景有关。
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让人深为叹服。
相比这些高贵的人,羊脂球,这个出身卑微的女孩,她的言行却又是那样的谨小慎微。
社会给了她太多的歧视,她总是在人前难以抬起头来。
尽管她是这辆车上唯一带着食物的人,但她不好意思拿出来。
她怕这些贵族笑话她,笑话她怎么还带着饭?一副穷酸相!不知道带钱吗?有了钱什么买不到呢?在莫泊桑笔下,他对这个姑娘卑微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情感寄寓了深刻的理解,充满了无限的同情。
试论《羊脂球》的艺术性分校:层次:2008春本科专业:汉语语言姓名:学号:目录写作提纲 (2)内容摘要、关键词 (3)正文注释...... 4-18 参考文献 (19)写作提纲序论:《羊脂球》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的莫泊桑的成名作。
小说在构思、写作手法、细节描写方面都有自己独到之处。
因此,小说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本论:一、精巧的谋篇布局。
(一)细腻的心理描写。
(二)人物形象的选择具有社会性。
(三)情节发展的契机。
二、对比鲜明,效果强烈。
(一)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二)独特鲜明的人物个性.1、四个男人的比较。
2、五个女人的比较。
3、人物自身表里,前后的比较。
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结论:小说《羊脂球》其艺术性表现在:精巧的谋篇布局、对比鲜明,效果强烈、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内容摘要本文写了《羊脂球》在布局谋篇上,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纵横交错、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比,揭示了十个人的共性和个性。
羊脂球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其余九个人是假、恶、丑的典型,在作者笔下,他们“丑得如此精美”。
鲜明的对比,可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对比,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也可以使作者的爱憎态度更明确。
生动传生的细节描写方面展示出小说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布局谋篇、对比手法、细节描写。
试论《羊脂球》的艺术性《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最早发表在题为《梅塘之夜》(也译作《梅塘晚会》)的多作者的小说集中。
作者以幽默辛辣的笔调,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作了深刻剖析,他那惟妙惟肖的外貌描述,精细入微的心里刻画,以及简洁鲜明的环境描写,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人生社会图画,使人们对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憎恶。
这篇小说,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一、精巧的谋篇布局所有文章的构思及结构都应是围绕中心展开的,否则,就会使读者不知所云,也就很难起到应有的教化与审美作用,从而也就无法达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目的。
《羊脂球》在布局谋篇上,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具体表现在:(一)细腻的心理描写。
以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羊脂球》以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羊脂球》中的人物形象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的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即:必须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到别人没有发掘过的东西;反对在作品中现身说法,要保持客观;揭露和鞭挞资产阶级偏见。
1880年,聚集在左拉周围的几个自然主义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结集出版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
而莫泊桑的《羊脂球》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羊脂球》的问世使他一举成名。
《羊脂球》讲述的是一八七O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十个人身份特殊的人同坐一辆马车从鲁昂出逃,在出逃途中所发生的故事。
作者在小说中用简短的笔墨塑造了十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道貌岸然的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保守且麻木不仁的修女;懦弱的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正直、勇敢、善良的妓女“羊脂球”。
作品以马车和小旅馆为主要场景,以羊脂球的遭遇为主要线索,以“羊脂球分食给众人、羊脂球被众人胁迫委身于普鲁士军官和再次启程羊脂球被再次唾弃。
”三个主要情节构成。
下面我从作者对羊脂球、其他女性以及男性的形象塑造三个角度解读小说。
一、男权至上——“羊脂球”的命运悲剧带有支配性的男性写作角度与表现手法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对羊脂球这一形象是充满了同情的。
但是,受到社会普遍的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作者在塑造羊脂球这一形象时也隐含了一些大男子主义思想在里面。
从作者对羊脂球这一形象的直接描述来看,作者是以一个处于支配角色的男性角度对其进行描写的。
首先,对于“羊脂球”这一称号的由来便带有歧视性的意味。
除此之外,作者对她外貌的细致描写更体现了对女性形成的惯有的刻板印象,对女性的描写偏重于描写其柔弱性。
例如:极度描写羊脂球的丰满:“她浑身都是圆圆的,肥得要滴出油来,十个手指头也都是肉鼓鼓的,只有骨节周围才凹进去好像箍着一个圈圈……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
浅谈《羊脂球》中的讽刺手法运用浅谈《羊脂球》中的讽刺手法运用■李丽刘晓琴/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摘要:莫泊桑的成名之作《羊脂球》,以当时普法战争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群半夜坐马车逃难的10个人物。
本文着重分析《羊脂球》中的讽刺手法运用。
关键词:羊脂球讽刺手法军队《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也是他最成功的一部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某个或某几个大人物的兴衰史,而是以十几个小人物为中心来以小见大的突出作者想要表现想主题。
文章以讽刺手法表现出乱世中各类人物自私自利毫无爱国之心的心态,并以羊脂球这样一个地位低下的妓女为主角,以她的单纯善良和她的爱国的赤子之心来对比突出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的卑劣龌龊。
《羊脂球》主要以讽刺手法为主来成就这部小说。
这里的讽刺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对军队的讽刺;第二是对上层贵族的讽刺。
一、对军队的讽刺莫泊桑描写的军队给读者的印象就是散乱、溃败、“土匪一样”、胆小如鼠、不堪一击。
这种形象与我们心中本来的那种高大威武勇猛的军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完全颠覆了我们心中的军人形象,讽刺效果达到极致,在读者心中形成冲击。
文章开篇就对军队进行描述:“那简直不是队伍了,只算是好些散乱的游牧部落。
弟兄们脸上全是又脏又长的胡子,身上全是破烂不堪的军服,并且没有团的旗帜也没有团的番号,他们带着疲惫的姿态向前走。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队伍用来做军队,他们怎么能保护人民的安全,怎么能肩负起作为一支军队的责任,人民见到的是这样的队伍,那么他们心中除了惶恐还是惶恐。
这段的描写讽刺了军人没有肩负起作为军人的责任,没有保护人民的意识,也没有爱国之心,说他们是流浪汉也完全对的上号。
“他们的首领,有些本是呢绒商人或者粮食商人,有些本是歇业的牛羊油贩子或者肥皂贩子,战事发生以后,他们都成了应时而起的战士,并且由于他们有银元或者有长胡子都做军官,满身全是武器,红绒绦子和金线,他们高谈阔论,讨论作战计划,用夸大的口吻声言垂危的法国全靠他们那种自吹自擂的人的肩膀去支撑,不过有时候,他们害怕他们的部下,那些常常过于勇猛喜欢抢劫和胡闹的强徒”这一段讽刺的味道更重,军队松散不说,连将军士兵的来源都有问题,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别说保护人民了。
基于语用学的角度解读莫泊桑《羊脂球》的语言特色一、人物塑造的语言特色(一)肖像描写的语言特色莫泊桑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的特别之处,例如对酒水商人鸟先生的肖像描述,他用了“皮球似的肚子”和“通红通红通红的脸”,既契合了鸟先生酒业大亨的身份,又反衬出了鸟先生生活条件比较富足;对上层妇女的肖像描述上,作者用到了“雍容华贵”“气度高昂”“神态富足”这些词,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贵族妇女印象;对于修女不辞劳苦地帮助别人时的肖像描写则用了“勒痕”和“被酷烈信仰征服的脸庞”,契合了修女辛劳而又执著的人物个性;把科纽岱描绘成拥有一个红棕色大胡子的人,暗示了他有着远大的革命理想和超强的斗志。
莫泊桑在对主人公羊脂球的肖像描写时更是费了一番工夫,“浑身上下圆滚滚的”,“眼睛焕发神采、皮肤光亮、嘴唇鲜红欲滴、牙齿洁白”,让人看了有想“亲吻”和“追求”的冲动。
这些描写符合了当时人们对妓女特征的一般看法,另外作者此时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读者继续往下读会发现原来对妓女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通过强烈的对比让读者产生无尽的反思,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此外,对肖像的语言描写别有用意还体现在对马车间旅客肖像的描绘上,作者借助于马车间的乘客彼此观察对方的情景展开肖像描述,通过这些肖像描述暗地里给车上的人的地位排了一个顺序,有的是正人君子,有的是低俗的妓女,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读者发现真正的正人君子却不是君子,而下流的妓女也不再下流。
这样,作者借助他人的观察暗示了社会大众一般的想法,而读者深入其中又发现,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二)人物的语言特色作者对人物语言的描述尽量契合人物的身份,可以说每个人所说的话都是作者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例如:有钱但是没文化的鸟先生用词粗鄙不堪,“贱货”“婊子”这样的词时刻挂在他的嘴边;而上层的贵夫人们在说一些很低俗的事情时,用词是那么的委婉高雅;修女的帮凶用“只要目的达到,可以不择手段”的教育姿态,让羊脂球感受到了寒冷;伯爵先生虚伪做作,把羊脂球称呼为“我亲爱的”,虚假的嘴脸跃然纸上;下层军官称羊脂球为“很少遇见的美女滋味”,暗示军官们的素质低下和生活腐烂;羊脂球离开后,和她一起的乘客不但没有所谓的“感激”,反而觉得羊脂球“自己做了龌龊的事情”,而“离她远远的,不坐在他的旁边”,而即使有个旅伴科纽岱斥责他人“忘恩负义,卑鄙无耻”时,也不是因为他真的关心羊脂球或心存正义,而是因为他感觉受到侮辱才这样说的,这些语言描写让一贯这个爱国、正义的民主党人的形象轰然倒塌。
法国小说《羊脂球》文学创作分析作者:马小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1期摘要:莫泊桑是一名非常著名的法国作家,他在短篇小说上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每篇文章都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意味,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读过他的文章可以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影响。
《羊脂球》就是他在短篇小说中的一个代表作,小说中的内容表述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
本文通过对《羊脂球》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准确分析出莫泊桑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对这位伟大的创作者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羊脂球》;文学创作;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前言:《羊脂球》是法国比较著名的作家——莫泊桑的一个作品,是一部极度反映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
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使他在文学领域声望很大,因此,可以说这篇小说是他的成名作。
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位在社会压力下卑微生存的妓女,她的名字就叫“羊脂球”。
以她为中心,对她的悲惨人生进行描述,从而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
这篇小说是在普法战争期间创作的,主要内容是一名妓女和几名代表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功人士在旅途中发生的事情。
这些所谓有高尚品德的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对这名妓女做出很多不耻的事情。
整篇文章的篇幅并不是很长,却将人性的善恶完美地展现出来,每一个人物都描述的那么生动。
一、创作背景作者在写这篇小说时依据普法战争期间真实的故事为原型展开创作的,深刻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小说中主要描述的是一名妓女在旅行途中遭遇的不平等待遇,女主角从表象上看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这种美好地品格可以打动每一位读者,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1]。
虽然描写的故事并不是那么大气磅礴,却很好地映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作者通过对这样的一个小事进行描写,让人们深刻思索谁才真正具有爱国情怀。
通过这篇小说也是对这场战争做了一个深刻地总结,揭露了统治者内心的黑暗。
女性视角下的《羊脂球》赏析胡文博富阳中学浙江杭州311400摘要《羊脂球》讲述了一名妓女——羊脂球的悲惨命运故事。
细读这篇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莫泊桑对女主人公持肯定与同情的态度,而对男权社会持批评与讽刺的态度,对女性生存价值也有自己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以上三个方面赏析《羊脂球》的女性主义色彩。
关键词莫泊桑;《羊脂球》;女性主义《羊脂球》(Boule de suif)是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名妓女的悲剧:在普法战争中,来自法国各个阶层的十个人乘坐同一辆马车逃往港口,中途为各自的利益不惜牺牲妓女羊脂球以满足德国军官。
小说赞扬了命运悲惨的女主人公羊脂球高尚的品质,深刻揭示了法国资产阶级卑劣自私的丑恶嘴脸,同时对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进行了思考。
本论文从《羊脂球》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色彩出发对小说中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一、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就由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Olympe de Gouges)领导而拉开序幕。
而在美·南茜·柯德教授的《现代女性主义的奠基》著作中,“女性主义(féminisme)”一词得到确立。
女性主义是基于法国启蒙思想,主张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的一种极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而女性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女性主义运动是跨越阶级与种族界限的社会运动,不同地区的女性主义运动都受当地具体的文化氛围、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各有其特点,并且主要针对的议题也有所不同。
但是从其根本的目的来说,他们都是为了争取女性在社会中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社会地位而作斗争,其开展的前提都是因为在社会中仍旧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状况。
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所形容的,女性是“第二性”。
其实歧视女性的观点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早已根深蒂固,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不例外。
第1篇《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部短篇小说,发表于1880年。
这篇小说以羊脂球为主角,通过她在普法战争期间的遭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以下是对小说中的一些精彩摘抄进行赏析。
一、摘抄赏析1. “羊脂球,你不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还有一种是无能者。
强者统治弱者,弱者依赖无能者,无能者则被强者欺凌。
”(第一章)赏析:这段话揭示了社会的现实。
在莫泊桑的笔下,社会被划分为三种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强者统治弱者,弱者依赖无能者。
这种划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性弱点的暴露。
2. “羊脂球,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朋友是很少的。
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离朋友,而真正的朋友却会为你付出一切。
”(第二章)赏析:这段话强调了友谊的珍贵。
在小说中,羊脂球虽然被众人唾弃,但她却坚守着对朋友的忠诚。
这段话也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珍惜那些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的朋友。
3. “羊脂球,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有什么权利去评判别人?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罪,谁都有错,但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改正。
”(第三章)赏析:这段话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小说中,羊脂球被众人指责,但她也意识到自己并非完美无缺。
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改正。
4. “羊脂球,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喜欢评判别人,却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
”(第四章)赏析: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伪。
在小说中,羊脂球被众人指责,但她也看到了人们内心的虚伪。
这段话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不要过分评判他人。
5. “羊脂球,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离道德。
”(第五章)赏析:这段话揭示了人性的贪婪。
在小说中,羊脂球因为自己的道德底线而被众人唾弃,但她也看到了人们为了利益而背离道德的现象。
这段话提醒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被利益所蒙蔽。
二、小说主题赏析《羊脂球》通过羊脂球的遭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羊脂球》的艺术特色解读
《羊脂球》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作的短篇小说。
写普法战争时,法国的一群贵族、政客、商人、修女等高贵者,和一个叫作羊脂球的妓女,同乘一辆马车逃离普军占区,在一关卡受阻。
普鲁士军官要求同羊脂球过夜,遭到羊脂球拒绝,高贵者们也深表气愤。
但马车被扣留后,高贵者们竟施展各种伎俩迫使羊脂球就范,以为大家解围。
而羊脂球最终得到的却是高贵者们的轻蔑。
这小说中演绎着人性的真善美。
下面我就从艺术特色这方面来解读《羊脂球》。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这篇短篇小说创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标。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艺术,也是他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重要标志。
《羊脂球》在选材上,都以日常生活图景为内容,摹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
平淡准确一如现实生活,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不以惊心动魄的开端或令人拍案叫绝的收煞取胜,而是以一种真实、自然的叙述艺术与描写艺术吸引人。
截取普法战争中的一个日常场面(这一场面又分三个场面来描写),作者通过一个被人们看不起的妓女在这三个平凡场面中不同的描写,以及妓女与贵族太太们的对比描写,反映了上层阶级的腐朽,揭示了普法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
《羊脂球》最突出的特点是巧妙的情节构思,合理的布局结构。
全篇内容仅由一辆马车、十个旅客、两个空间(马车上和多特旅馆)组成。
情节编排富有韵味:以在马车上饥饿情节开端,又以在马车上饥饿情节结束,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
《羊脂球》题材小而容量大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效果。
一辆马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个人物都代表一个特定的阶层,具有自己的个性。
比如,贵族地主布雷维尔伯爵虽有"高雅"的外表,却阴险伪善;鸟先生是个暴发户,其表现实在俗不可耐;纺织厂老板拉马东是一个政客,善于玩弄手腕等等,这些又无不反映他们所属阶层的特性。
另外作品所写的事件也不大,集中在吃饭和被扣留两件事上。
就是这样一个小故事,却能反映出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全社会各种人物的态度,作家的功力实在令人惊叹。
《羊脂球》细致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是令人惊羡的。
作者着力描写的这些人物总是最生动,最形象,最具有表现的细节。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而在阅读中得到极大的享受,不由令人拍案叫绝。
作品中关于羊脂球的描写,“她是一个妓女,是以妙年发胖著名的,得了个和实际相符的诨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
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然而她始终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眼。
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脸蛋儿上半段,睁着一双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内部映出一圈阴影;下半段,一张妩媚的嘴,窄窄儿的和润泽得使人想去亲吻,内部露出一排闪光而且非常纤细的牙齿。
”我们可以看出,羊脂球的“漂亮和丰满”是天然的,更加清晰地感受了特定的人物环境和人物性格,从而更好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书中他还描写了几个上流人物打哈欠的神情,生动的再现了这些人的丑恶形象,也表明了各人不同的身份地位。
《羊脂球》采用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比手法。
在这个小说里,具讽刺性的对比手法在文中时时贯穿,如车中两次进食时各人言辞、行为上的对比、人群对羊脂球前后态度的转变对比、初上车时三位阔佬及他们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对其它人等的蔑视和最后途中在高尼岱《马赛曲》中的狼狈不堪、恼怒的心情之间的对比。
还有人物之间的对比。
莫泊桑客观而又冷静的塑造了一组典型环境下典型的人物:卑劣咋作的鸟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体内心淫贱的几位贵妇,与之对立的是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热爱祖国的羊脂球。
《羊脂球》采用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能抓住神髓,细致,准确传神。
《羊脂球》的语言规范、简洁、准确、生动、优美。
法国著名作家法朗也说过: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何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这小说里的语言也体现了这些特点。
《羊脂球》采用亦庄亦谐或明庄暗讽的叙述风格。
最后,《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这不仅是莫泊桑的处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
读莫泊桑的作品,犹如欣赏一段历史。
人性的真、善、美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都受金钱、权位、名誉的支配,社会腐败不堪。
这对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对社会则暗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