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弊端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弊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目前,我国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任务和目标,提出了工作思路和措施。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当前应试教育的倾向仍很严重,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只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负担过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只注重培养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使之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大大降低了教育质量。

一、应试教育的功利性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选拨人才的这个大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受到了的广泛的重视,人们普遍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尺码,长期以来教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考试中的教育,整个教育以应试为目的,围绕考试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教育成为升学求职的阶梯和手段。然而教育的目的是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只有这两重目的或素质在个体的人格上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才能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显然这是种趋利教育是一种功利主义。

对于学生及学生家长而言,在应试教育的模式卜,学生从上小学开始就是为了考上重点初中,上初中是为了能够考上重点高中,上重点高中则是为了能考上重点大学。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而且单一,那就是为了升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往往被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忽略。

对于教师来讲,中小学尤其是中学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大多是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的,学生成绩好教师的考核评价就高,相应的奖励就越高;而学生的成绩不佳,教师的考核评价就低,奖励也就越少。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目的也就呈现单一那就是提高学生成绩,这就导致教师把学生和教育学生不断工具化、功利化。

二只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其智育的目标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份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导致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应试教育则是强迫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禁固人的智力发展,扼杀人

才。在基础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部分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每一育都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学生整体素质在其实施中得到升华和提高。舍去任何一方都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出现了片面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就拼命抓智育。为了抓智育,把必要的德育活动给挤掉,连思想品德课也不上,紧紧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为了抓智育,还超出国家规定大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因而,学生视力减退、肺活量下降、神经衰弱等身体素质欠佳的现象已成为突出问题。至于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因其与中考、高考关系不大,许多学校更不重视。没有专门教师,不具备起码的教学条件和设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失落,理想和信念萎缩,身体素质下降,造就出的只能是畸型发展的人。

只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由于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心理承受力脆弱已成为这一代青少年的普遍特征。学生缺乏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小有不顺,便会导致自卑、灰心丧、丧气,以致走向极端。

三、学生负担过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家长、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升学率是学校追求的最高目标,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法宝。为了在考试中获胜,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着许多违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重灌输,课堂采取满堂灌,不管学生实际学到了多少,轻实践—其结果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和不足,教师只好利用课余时间补课,有时甚至假期亦如此。不言而喻,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同时由于满堂灌的教学效果欠佳,教师在课外就企图用“题海战术”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致使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这同样使学生不堪重负。还有,各种教学参考书、复习资料和习题集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学生更加难以应付。这样以来,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作业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性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当前,大多数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影响,应试教育敦促着学生们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效果。它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关系不协调,相互攀比分数,也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分数,彻底的成为了书本的俘虏。应试教育还阻碍了他们能力的提高,培养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并没有培养高分高技能的人才。

四、阻碍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到目前为止各中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集体化、同步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按照同一进度讲授和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的进度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很难顾及到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志趣的发展。另外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注入式和满堂灌。教师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凭主观臆测传授给学生,考试强调的是答案的唯一正确性,因此,学生只能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这也无形中压抑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各种想象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发展。还有,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各种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它基础能力的发展。

在应试教育中,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它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材。

五、着眼于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表面上看一个班所有的学生都在上同样的课,接受同一教师同样的教育和影响,似乎他们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但实际上,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总是集中成绩好的,并且能够升上重点学校的学生身上。并给他们以很高的期望和较多的关爱,如:讲课时热情的目光总在他们身上停留,并从其表情、动作、身姿的变化上掌握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问时,中间生能解答的问题也总爱拿来提问尖子生,使之通过积极的思考和丰富的联想去获取新知或加深对旧知识的领会与巩固。课外辅导时,常给尖子生开小灶,以开阔其视野,亦或布置综合性习题,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对其他那些中间生和差生,却是缺乏主动关心,在相当程度上给忽略了。老师们见到尖子生总是面上含笑,很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一旦发现其微小的进步,便大加表彰。对其缺点和错误,往往也比较冷静,能以其易于接受的方式去解决。对处于中间沉默层的大多数学生,教师们似乎忘却了它们的存在。至于那些差生,只要不惹事生非,一般不会引起老师过多的注意,即使有些许闪光点,往往也不象尖子生那样能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而对他们与尖子生同样的过错,老师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总有些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而,教师对这三类学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实际上就造成了它们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加剧了他们之间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分化。这种教育。它只能使少数学生成为佼佼者,而使大多数学生沦为失败者。

应试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它既是一种选拔式教育又是一种淘汰式教育有考试就会有选拔有选拔必然有淘汰这是必然的。应试教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