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层地质学考试资料

煤层地质学考试资料

煤层地质学考试资料
煤层地质学考试资料

第六章含煤沉积体系

1、三种补偿方式与煤层的形成?三种补偿方式与煤层的形成?

煤层的形成:煤层是由泥炭层经煤化作用转变而成。泥炭层的堆积主要取决于泥炭沼泽水位的变化,而泥炭沼泽水位的变化主要受植物遗体堆积速度与地壳沉降速度之间的关系影响。

因此,煤层的形成也决定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均衡补偿:地壳沉降速度与植物堆积速度大致相等,即两者达到相对均衡补偿状态时,沼泽保持一定深度的积水,既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生产,又能使植物遗体保存下来转化成泥炭,此时可导致泥炭层不断加大。均衡补偿时间越长,则越能形成厚煤层。

2、不足补偿:当地壳沉降速度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时,由于植物供应不足,沼泽覆水深度不断加大,待至水深达一定程度,高等植物便不能生成,使泥炭的形成失去物质来源,堆积随之停止,在原有泥炭层之上沉积了泥、砂等沉积物,最终成为煤层的顶板。这种情况虽有利于泥炭层的保存,但形成的煤层一般厚度不大。如果在总体相对均衡补偿的状态下,其间发生短暂的地壳沉降速度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便形成含有夹石的煤层。

3、过度补偿:当壳沉降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时,由于植物遗体堆积过快,造成沼泽覆水变浅,常使植物遗体氧化分解,不利于泥炭的形成,甚至已形成的泥炭也会遭受侵蚀破坏,因而只能形成薄煤层或不能形成煤层。

2、含煤岩系、煤层及顶底板等概念

含煤岩系:又称含煤建造、含煤地层或煤系等,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且连续沉积的一套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煤层:是指顶、底板岩层之间所夹的一套煤与矸石层。

顶底板:含煤岩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称为煤层的顶底板。

3、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

2、地壳不均衡沉降

3、同生冲蚀

4、煤层的后生冲刷

5、构造变动引起煤厚变化

6、岩浆侵入

7、岩溶作用

4、旋回结构?

旋回结构:指在垂直剖面中一套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和岩相规律性组合和交替现象,它反映煤系在形成过程中一系列控制因素(如地壳运动、古地理、古气候等)的周期性变化。

岩性特征在剖面上的规律性变化,呈现旋回现象:①近煤层颜色变深,远煤层变浅;②近煤层出现缓波状或水平状层理,远煤层出现交错层理和斜层理;③近煤层植物化石多,远煤层少;④煤层底板含植物根部化石,顶板往往含较为完整的叶部化石;⑤近煤层粒度较细,远煤层较粗。

5、不同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1)扇间洼地:由于地势低洼及缺少碎屑物的充分供应,并易于汇水,因而往往形成有利于成煤泥炭沼泽持续发育的场所,可以形成较厚的煤层,但侧向连续性差。

(2)中扇朵叶间洼地:在中扇朵叶体间的洼地上,有利于成煤。当活动的扇叶迁移而改变位置后,废弃的扇朵叶体,可以出现不甚持久的成煤条件,并形成薄煤层。

(3)扇尾地带:可在洪水的间隔期发育大量的植被,如果间隔时间较长,在条件有利时也能形成薄煤及可采煤层。

(4)扇前缘外侧与河、湖、海环境的过渡地带:扇尾地带的外侧,成为与其他沉积体系相接触的过渡带,常成为最有利的成煤场所。

2、河流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1)曲流河沉积体系的成煤模式

泄水好的沼泽位于洪泛盆地近河道的边侧,地势略高。由于具有通畅的泄水条件使得沼泽内的氧化分解作用增强,因而对成煤不利。

泄水条件差的沼泽位于洪泛盆地的低洼处,多位于远离河道的低洼地带。由于不易受决口扇的影响,停滞水占据优势,这就易于出现长期为水浸漫的泥炭沼泽。

2)网结河沉积体系的成煤模式

网结河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盆地的沉降作用,这种构造背景往往为大范围网结河化提供了场所。现代网结河最初由决口扇的演化开始,经决口河道的分叉,最终由稳定河流控制冲裂水系而形成,因而常常形成大范围的沼泽化。

3)辫状河沉积体系的成煤模式

辫状河沉积体系成煤的条件是有限的,正在形成的辫状河体系对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往往不利,因而难于出现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

3、湖泊沉积体系

湖泊沉积体系主要是以淡水湖泊为主,多为陆源碎屑充填的滨海或内陆湖泊。一些大型的内陆湖泊或各类断陷盆地内的湖泊,往往形成独立的沉积体系。湖泊与其他水体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一种闭合的水盆地,周围的陆源碎屑物质大部分都将搬运到盆地中,因此湖泊的碎屑沉积速度比海盆要快,湖水波浪的影响范围要小。此外,湖泊对气候因素的影响反应较快,易于使湖水的水温和成分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湖面的变化。湖泊沉积体系中,有时也具有其他沉积体系类似沉积环境,如湖泊三角洲环境、湖滨岸环境等。湖泊沉积速率快,在其演化中,都以逐渐填积淤浅、退缩、填满而告终。因此,湖泊沉积体系的垂向层序都是自波基面以下的细粒沉积开始,向上渐变为浅湖、滨岸、三角洲和河流等较粗粒沉积。有湖泊三角洲发育的地区,其底积、前积和顶积层层序明显,无三角洲沉积的湖泊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深湖沉积、浅湖沉积及滨岸沉积。

4、三角洲沉积体系

1)上三角洲平原向河系的上源方向过渡为冲积和洪泛平原。以呈线带状伸展的透镜状砂体占优势,砂岩成分较复杂,粒度向上变细,有冲蚀界面,具明显的交错层。因此,本带显示了高能量河流作用特征,河道侧向迁移,明显多形成较宽的砂岩条带,与其共生的可以有煤层、根土岩、泥岩、粉砂岩等天然堤、岸后沼泽、洪泛盆地等湖泊沉积。

2)上三角洲平原地带,泥炭堆积的范围不甚广泛,但环境较为稳定,以淡水环境为主,因而往往有利于森林泥炭沼泽的形成与发育,能形成较厚的煤层,煤层在河道间低洼处厚,短距离内变薄,沿沉积倾向(即平行河道方向)煤层连续性好,近河岸由于决口扇沉积而出现煤层分岔及灰分增高现象,多形成低硫煤。此外,分流河道的废弃,也为泥炭沼泽的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下三角洲平原是河道显著分支、分流间湾发育的地带,也是海水及潮汐水影响比较显著的地带。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由分流河道砂、分流河口砂坝砂及在侧向上共生的分流间湾沉积构成。其中,分流间湾沉积以深灰色至黑色泥岩为主,夹有不规则的灰岩及菱铁矿层。决口扇沉积可出现于分流间湾沉积内,湾的淤浅也能出现泥炭堆积,下三角洲平原中泥炭堆积多沿河道近堤岸地带分布,平行河道方向煤层连续性略好。由于煤层顶板多为海相沉积,因面硫分含量高。

4)在上、下三角洲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分流间湾沉积物较薄,含有半咸水到海相动物化石,生物扰动构造发育,与下三角洲平原相比,天然堤沉积较厚,而决口扇沉积发育程度较差。过渡带的分流间湾大部分已被沉积物所充填,从而为成煤提供了广阔的平缓台地,成为分布广、厚度大的泥炭层堆积场所。煤层总体沿沉积走向伸展,由于决口扇及分流河道的冲蚀,也可出现无煤带,煤的含硫量趋于中等。

5、滨岸带沉积体系

1)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特征:障壁岛-泻湖体系中,主要的沉积组成有:带状展布的砂质障壁岛沉积,位于障壁之后的封闭、半封闭水体(如泻湖)及其沿岸的潮坪沉积,障壁岛之间与广海相沟通的入潮口和其两侧的潮汐三角洲。

2)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由障壁后泻湖淤浅沼泽化形成的煤层,其长轴平行于沉积走向,即平行障壁岛砂体延伸方向,煤层分布较广泛,但由于成煤前的古地形及周期或成煤后期潮道的影响,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硫分含量较高。

第七章聚煤盆地及煤聚积规律

聚煤作用?聚煤规律?

聚煤作用是指在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有利的条件下,泥炭聚集而最终形成煤矿床的作用。

聚煤规律(或称煤聚积规律)则是指的是由于古植物发育与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聚煤作用总是在盆地的一定部位发生,在时空上表现出的规律性特征。

聚煤盆地概念?聚煤盆地形成条件?

1. 聚煤盆地:是地史期聚煤作用广泛发育的沉积盆地。

2. 聚煤盆地的形成条件: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和古构造等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植物遗体的大量堆积是聚煤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

地史期植物的演化表现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 突变期,在较短的地史时期中有大量新旧属种的更替,是植物进化的飞跃阶段;渐变期,植物属种比较单一,但扩展迅速,茂密成林,往往是强盛的聚煤期。地史期的聚煤作用呈波浪式向前推进。

2.古气候是植物繁衍、植物残体泥炭化和保存的前提条件。

(1)湿度:地史期的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温暖潮湿气候带,而湿度是主导的因素。

(2)气候分带和海陆分布:纬度和大气环流形成全球性的气候分带,使聚煤带沿着一定的纬度展布。海陆分布、地貌等可形成区域性气候区,叠加在全球性气候带的背景上,形成不同规模的聚煤区。

(3)聚煤盆地的发育随潮湿气候带的迁移而迁移:聚煤盆地形成在潮湿气候带覆盖的地区,随着潮湿气候带的迁移,聚煤带和聚煤盆地也相应地发生迁移。

3.适宜的沉积古地理环境为沼泽发育、植物繁殖和泥炭聚积提供了天然场所。

(1)聚煤作用主要发生的古地理单元: 泥炭沼泽往往分布于剥蚀区至沉积区的过渡地带。

(2)影响因素:既受到剥蚀区位置、范围、性质、抬升速率和物源供应的影响,又受到沉积区位置、范围、沉降速率、稳定水体及其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因此,聚煤古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动态环境。

4.古构造是作用于聚煤盆地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1)从构造观点出发,可以把聚煤盆地看作一种特殊的构造形迹,即是说聚煤盆地在大地构造格架中占据一定部位,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和构造样式,与周围的其它各种构造形迹有着成生联系,可以归入某种构造体系。聚煤盆地是特定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地球动力背景。

(2)地壳的沉降范围、幅度、时期和速度,决定了聚煤盆地的范围、岩系厚度、沉积补偿及沉积相的组成和分布。因此可以说,聚煤盆地的形成与地壳的活动性有关,是地壳运动过程的产物。

四个因素的辨证关系:

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和古构造等因素,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成为聚煤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古气候、古植物条件提供了聚煤作用的物质基础,常作为聚煤盆地形成的区域背景来考虑;而古地理和古构造则是具体聚煤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

素。沉积盆地是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活动舞台,形成各种各样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

聚煤盆地类型及成煤特征?(拗陷、断陷、构造侵蚀型)

按聚煤盆地的动力学条件分:拗陷型、断陷型和构造-侵蚀型等三种基本类型聚煤盆地。

1.拗陷型聚煤盆地:盆地的基底特征:基本上为一连续界面,聚煤期地壳运动以宽缓开阔的波状隆起和拗陷为主,含煤岩系就形成于波状拗陷内。①沉陷中心一般位于盆地的中部;

②盆地中部距陆源区较远,往往出现欠补偿环境;③盆地的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可能不一致;

④拗陷型聚煤盆地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和含煤性比较稳定;⑤沉积物成熟度高;⑥旋回结构清晰;⑦煤层发育比较广泛、稳定,易于对比;⑧陆源区和含煤沉积区相对高差不大;⑨大型拗陷聚煤盆地内部常常发育次一级隆起和拗陷。

2. 断陷型聚煤盆地:断陷型聚煤盆地的基底为不连续界面,成盆期地壳运动以块状断裂运动为主。①由于主干断裂的间歇性活动和基底断块的差异沉陷,形成极其复杂的构造—岩相样式;②含煤岩系向盆缘断裂一侧倾斜和增厚;③盆地的充填序列一般为双层结构,划分为下、上含煤组,分别代表断陷聚煤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④靠近盆缘断裂的内侧发育粗碎屑冲积扇;⑤煤层和煤层组沿走向形成富煤带,沿倾向与盆缘冲积扇带呈犬牙交错;⑥断陷型聚煤盆地中常形成巨厚煤层;⑦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变化剧烈,对比困难;

3.构造-侵蚀型聚煤盆地

盆地的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

盆地的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是盆地演化的空间表现。地表侵蚀、沉积充填、海面升降和盆地基底升降等,都可引起盆地范围的扩张或退缩。由于盆地基底沉降而出现聚煤盆地的超覆扩张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伴随盆地的超覆扩张岩相带和聚煤带亦相应迁移。

含煤沉积古地理类型?

含煤岩系古地理分类的主要依据:含煤岩系形成的古环境、沉积物、含煤旋回、相组合特点,以及含煤性等。四种类型:浅海型、陆表海型、近海型和内陆型。

(1)浅海型

这种类型多出现在早古生代,多为开阔的浅海环境。因为那时高等植物尚未发展起来,只有低等植物菌、藻类在浅海环境下繁殖,死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石煤。沉积物以浅海相为主,煤层多形成于泥质沉积之上,而煤层上覆为碳酸盐沉积,旋回结构十分清楚。煤为腐泥煤,有机组分为菌、藻类,含硫分、灰分含量较高。

2)陆表海型

陆表海是属于海盆地还是近海盆地或过渡型盆地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多数学者把陆表海和陆缘海都归属于浅海。陆表海(或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浅水海洋盆地。陆表海应该属于一种特殊的盆地类型,盆地的基底是陆壳,在发生海侵时属于海洋盆地,而海水退出时则暴露为陆或呈现为适宜植物繁盛的沼泽环境。在海水进退的高频率变化的过程中发生成煤作用,因此形成海相沉积(如海相石灰岩)与过渡相沉积及陆相沉积等相交互、旋回十分清楚的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煤层可能形成于海退过程中,也可能形成于海侵过程中。

3)近海型

近海型一般指在海岸线附近地区,沉积区比较广阔,地形比较简单,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影响很大,是海与陆共同作用的区域。总体上应属于海陆过渡区。其特点是形成的煤系分布广、岩性岩相比较稳定、旋回结构清楚且易于对比、含煤性较好。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滨海平原型、滨海三角洲型、障壁—泻湖型、滨海-扇三角洲型等。

(4)内陆型

指远离海洋的大陆区和山间区。内陆型的聚煤古地理类型是比较复杂的。其岩性、岩相以及含煤性相差较大,对比也比较困难。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内陆盆地型、山间盆地型、山

间谷地型、冲积扇型和扇三角洲型等。

富煤带、富煤中心、富煤单元?展布特征?

富煤带是指同一煤炭剖面中煤层发育较好、相对富集的块段,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即是说的是出现于一定的古地理、古构造部位的煤层相对富集带。

富煤中心是指在富煤带内煤层总厚较大的部位或聚煤作用长期持续发育的部位,也称富煤带最富的部位。在富煤带研究的基础上发育而来。指同一层煤层相对较厚而稳定分布部位,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方向性。亦即:指含煤盆地发展演化的某一阶段,古地理、古构造最有利于泥炭堆积而形成较厚的部位。

富煤带(中心、单元)的展布特点:富煤带(或富煤中心、单元)的空间展布形式或样式多种多样。一般地,大型盆地富煤带(中心、单元)的展布样式呈似圆形、椭圆形。富煤带(中心、单元)有方向性,因其受地质构造控制,如呈现长条形,即其展布与主构造线延展方向一致。由于聚煤盆地的大小、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特别是板块构造的部位不同,富煤带还有其他形式。如发育于构造相对活动区的聚煤盆地,或者发育于板块边缘的一些聚煤盆地,其富煤带的展布样式是很复杂的。因此,富煤带或富煤单元的空间展布形式是与盆地形态、控制因素密切关系的。

第八章煤的共伴生矿产

什么是油页岩?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经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特点:油页岩的矿物岩石组成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属于真正的页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有些则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碳酸盐岩等形成。目前世界上开采的油页岩包括页岩、泥灰岩、碳酸盐岩和其它细碎屑岩。

煤层气赋存状态?

煤层气是煤层生成的气经运移、扩散后的剩余量,包括煤层颗粒基质表面吸附气,割理、裂隙游离气,煤层水中溶解气和煤层之间薄砂岩、碳酸盐岩等储层夹层间的游离气。煤层气以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赋存于煤层内。①游离状态的煤层气,游离状态的煤层气一般约占10%~20%。②吸附状态的煤层气,这种赋存状态的煤层气往往占约80%~90%。煤层气含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煤内游离状态与吸附状态煤层气之和,称为煤层气含量或煤层瓦斯含量。它代表了煤化作用中产生的煤层气量与

历经地质时间所丢失的煤层气量之差。

影响煤层气含量的地质因素?

(1)煤化程度和煤的显微组分:一般煤化程度增高,产生的煤层气愈多。煤的煤岩显微组分的不同,也影响煤的甲烷吸附能力。

(2)煤层顶、底板围岩的透气性和厚度:煤系地层岩性组合及其透气性对煤层瓦斯含量有重大影响。煤层及其围岩的透气性越大,瓦斯越易流失,煤层瓦斯含量就越小;反之,瓦斯易于保存,煤层的瓦斯含量就高。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及含量的最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总的认为,封闭型地质构造有利于封存瓦斯,开放型

(4)地质构造有利于瓦斯排放。

①断裂构造:通常张性断层,尤其是通达地表的张性断层,有利于瓦斯的排放;压性断裂不利于瓦斯排放,甚至有一定封闭作用。

②褶曲构造:当顶板为致密岩层且未暴露地表时,一般在背斜瓦斯含量由两翼向轴部增大,在向斜槽部瓦斯含量减少。

(4)地下水:由于地下水的运移,一方面驱动着裂隙和孔隙中瓦斯的运移,别一方面又带动了溶解于水中的瓦斯一起流动。因此,地下水活动有利于瓦斯的逸散。同时,水吸附在煤岩裂隙和孔隙的表面上,也减弱了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因而地下水和瓦斯占有的空间是互补的,这种相逆的关系,表现为水大地带瓦斯小,水小瓦斯大。

(5)煤层露头:煤层露头是瓦斯向地面排放的出口,因此,露头存在时间越长,瓦斯排放就越多,

(6)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不仅会因地应力增高而使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降低,而且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也增大,这两者的变化均朝着有利于封存瓦斯、而不利于放散瓦斯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当深度不大时,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的增大基本上呈线性规律增加;当埋深达一定值后,煤层瓦斯含量将会趋于常量。

第九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我国含煤地层的沉积类型?

中国含煤地层的沉积类型,可以划分为:(1)地台区海陆交互相沉积:如晚古生代含煤地层(2)过渡区海陆交互相沉积:如华南晚三叠世的含煤地层(3)内陆坳陷盆地沉积:如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4)断陷盆地沉积:如早白垩世和古近-新近纪含煤地层

我国重要的聚煤期?重要的聚煤期是:①南方早石炭世,②华北石炭-二叠纪,③华南二叠纪,④华南晚三叠世,⑤西北早、中侏罗世,⑥东北晚侏罗一早白垩世,⑦东北、西南和沿海第三纪,共7个主要聚煤期。

中国煤盆地构造演化基本特征和总体趋势?

(1)克拉通盆地聚煤广泛而强烈。

(2)克拉通盆地古生代含煤地层后期构造变形普遍强烈,而世界各主要古生代克拉通煤盆地内,褶皱变形却普遍微弱。

(3)陆间活动带或地槽区,聚煤作用普遍微弱,如天山一兴安地槽的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岩系。

(4)分布于古生代地槽褶皱带上的中生代“地台型”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海拉尔—二连盆地),往往聚煤丰富,后期变形微弱。

(5)成盆后的造山、造盆作用主要是新构造运动,使不少盆地又分别被强烈抬升或下陷。演化的总趋势是:板内盆地较稳定,板缘盆地由活动趋向稳定,东部盆地类型趋向复杂化(先拗后断盆地与先断后坳盆地并存,以后者更为常见;先张后挤与先挤后张现象并存,以前者较常见),大盆地后期趋向解体,小盆地后期多有联合。

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称解析(20 分)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 1 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 1 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透入性构造: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连续劈理: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现状构造A 型线理。 交面线理: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B 型线理。 窗棂构造: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

煤矿地质学试卷 (1)

89a 一、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1、海底地形大致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大 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2、中生代包括六个纪,从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 石炭纪,二叠纪。 3、矿物的物理性质中力学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 4、深成侵入体常见的有岩株、岩基;浅成侵入体常见的有;岩床、岩墙、岩 盆、岩盖。 5、成煤的必要条件有: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质构造运动条件。 6、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二、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题2分) 1、行星:围绕恒星旋转,自身不发光的天体。(2分) 2、晶质矿物: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呈有规律的排列,任一方向上都是 按一定间隔重复出现并组成网格状。(2分) 3、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2分) 4、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2分) 5、变质作用: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来的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2分) 6、解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沿某一方向分开的一种力学性质。(2分) 7、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与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不能开采的煤量,即为准备煤量。(2分)8、成煤作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而转变成煤的作用,即从生物体堆积到转变成煤的过程称为成煤作用。(2分) 9、绝对瓦斯含量:单位重量(体积)的煤体或岩体中,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瓦斯的含量,单位为m3 /t.。(2分) 10、含水层:具有透水性并含有水的岩层。(2分) 三、判读图形(总分10分,每题5分) 1、读图,试判断煤层底版等高线图中煤层产状,断层性质及产状。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共套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试题 共套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矿业大学学年第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1)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34分) 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 ,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 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 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 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 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 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 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硅酸盐熔融体。根据 SiO 2 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 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 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 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 答:答题要点: 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 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 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样本

活断层的错动周期:地震断层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即活断层的错动周期。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分为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包括:①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②地面破坏效应( 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 ③斜坡破坏效应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 特征周期( 卓越周期) :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 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 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包括自然斜坡,人工边坡。 自然斜坡:在一定地质环境中, 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 如: 山坡, 河岸, 海岸等。 人工边坡:由于人类某种工程, 经济目的而开挖, 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 具有较规矩的几何形态。如: 路堑, 运河边坡等。 深层蠕滑:当斜坡基座由很厚的软弱岩土体组成时,坡体可能向临空方向塑流挤出形成的现象。 滑坡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滑坡预报: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塌陷: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的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地面复形破坏。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渗透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 地面沉降(地面下沉或地陷): 某一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煤矿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LL学院成人教育煤矿地质学考试试卷 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2、根据地震波速的变化,发现地球内部存在多个地震波不连续界面,其中2个最主要的不连续界面是和,并依此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 3、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 4、浅成侵入岩的产状有、、(至少写三种)。 5、岩层产状要素包括、、。 6、煤厚变化的原因可分为原生变化与后生变化,其中原生变化包括、 、、和四种原因。 7、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构造运动 2、震中 3、节理 4、逆断层 三、简答题(共18分) 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类?各有何特征?(12分) 2、岩浆侵入对煤矿生产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断层预测?(10分)

煤矿地质学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 3、界、系、统 4、岩床、岩墙、岩盖、岩盆、岩脉 5、走向、倾向、倾角 6、地壳不均衡沉降、泥炭沼泽古地形影响、河流同生冲蚀和海水同生冲蚀 7、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壳运动条件。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构造运动造成地壳岩层位移、变形的内力地质作用。 2、震中是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3、节理指岩石发生破裂变形但无明显相对位移的地质构造。 4、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 三、简答题(共18分) 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类?各有何特征?(12分) 答: 整合接触: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连续沉积,无明显间断。(4分) 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虽平行一致,但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一段沉积间断,反映了一次先升后降的地壳运动,其间有风化剥蚀的痕迹。(4分) 角度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不平行,有一交角,其间有明显剥蚀面。表明一次褶皱运动升起剥蚀后再沉降接受沉积的过程。(4分) 2、岩浆侵入对煤矿生产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分) 答: 1、使煤质变差,灰分增高、挥发分降低,粘结性破坏;(2分) 2、减少煤炭储量、缩短矿井服务年限;(2分) 3、破坏煤层连续性,影响掘进、回采。(2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断层预测? 答:预测断层可从以下几点进行:(1)煤层及顶、底板岩石中节理(裂隙)显著增加。(2)煤层产状急剧变化;(3)煤厚发生变化;(4)煤层结构发生变化、揉皱和破碎现象;(5)在大断层附近伴生一系列小断层,指与主断层伴生,且产状大致一致、性质相同的小断层;(6)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增加;(7)充水性强的矿井,巷道出现滴水、淋水和涌水现象。(一点2分)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与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与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与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就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与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就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与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她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就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与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与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与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 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储集岩 2、储层 3、储层地质学 第二章储层的基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孔隙度 2、有效孔隙度 3、流动孔隙度 4、绝对渗透率 5、相渗透率 6、相对渗透率 7、原始含油饱和度 8、残余油饱和度 9、达西定律 二、简答题 1、简述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2、简述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3、简述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第三章储层的分布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储层的岩性分类

2、简述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 4、简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5、风化壳储层的结构 6、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 二、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要点:重点针对河流相、三角洲、扇三角洲、滩坝、浊积岩等砂体分析其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 第四章储层孔隙成岩演化及其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成岩作用 2、同生成岩阶段 3、表生成岩阶段 二、简答题 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 3、如何识别次次生孔隙。 三、论述题 1、简述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各成岩阶段标志 2、论述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3、论述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第五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孔隙结构

2、原生孔隙 3、次生孔隙 4、喉道 5、排驱压力 二、简答题 1、简述砂岩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2、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三、论述题 试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作用并分析下列毛管压力曲线所代表的含义 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 一、名词解释 1、储层非均质性 2、层内非均质性 3、层间非均质性 4、平面非均质性 二、简答题 1、请指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2、如何表征层内非均质性 三、论述题 1、论述裘怿楠(1992)关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论述宏观非均质性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 (要点:分析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 第七章储层敏感性 一、名词解释 1、储层敏感性 2、水敏性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1]

活断层的错动周期:地震断层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活断层的错动周期。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分为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包括:①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②地面破坏效应(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③斜坡破坏效应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 特征周期(卓越周期):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包括自然斜坡,人工边坡。 自然斜坡: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河岸,海岸等。 人工边坡: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具有较规矩的几何形态。如:路堑,运河边坡等。 深层蠕滑:当斜坡基座由很厚的软弱岩土体组成时,坡体可能向临空方向塑流挤出形成的现象。 滑坡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滑坡预报: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塌陷: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的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地面复形破坏。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渗透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 地面沉降(地面下沉或地陷):某一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近性灾害。 主流:河流中存在着多种方向运动的水体,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河槽总方向运动者称为主流。 副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水流内部产生的有规律,大规模的水体旋转运动称为副流。 推移质:分水流速大于临界推移流速时,颗粒将沿河床滚动或滑动,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推移质。悬移质:当水流速度较大时,可使沿河床移动的颗粒离开河床悬浮于水流中,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悬移质。 活断层形成条件:介质条件,结构条件,构造应力场条件。 活断层的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晚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面产生的,(复活标志:地震活动和地热流异常等)②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活断层往往是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承发展的,而且现今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地发生过同样的断层活动。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①活断层的地面错断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修建的建筑物,有些活断层错动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也会影响到邻近建筑物;②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强烈的地面振动对较大范围内建筑物的损害。 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①火山地震;②陷落地震;③构造地震;④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的成因类型:①构造型(内动力型);②非构造型(外动力型)③综合型。 活断层的鉴别:⑴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a)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b)松散、未胶结

煤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二答案汇编

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专用纸 A()B()卷 学年第学期课程煤矿地质班级闭(开)卷姓名关英斌 ================================================================================ 一、解释下列概念:(10分) 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 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评分标准:本大题共计10分,每个概念2分) 二、填空:(10分) 1、地震波(0.5分) 2、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3分) 3、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3分,每个0.5分) 4、勘探线、构造线、煤层底板等高线(1.5分,每个0.5分) 5、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极复杂构造(2分,每个0.5分) 三、简答题:(25分) 1、宏观煤岩类型有:(1)光亮型;(2)半亮型;(3)半暗型;(4)暗淡型。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每种类型1分) 2、煤田普查与勘探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和物探四种。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每种手段1分) 3、地质误差包括:构造误差、煤层对比误差和边界线误差。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3分,每种误差1分) 4、矿井原始资料整理包括:(1)检查、补充、誊清原始记录;(2)清绘原始地质图件;(3)建立原始地质资料台帐;(4)清绘原始地质资料。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2分,每种分类0.5分) 5、矿井总储量的划分如下: 矿井总储量包括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1分) 其中能利用储量包括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1分) 工业储量中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量(1分) 6、地质说明书的种类有:建井地质说明书、开拓区域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掘进地质说明书可以不答,其它每种说明书1分) 7、地表防水的措施有:慎重选择井筒位置、河流改道、铺设不透水人工河床、修筑排水沟、堵漏。(评分标准:本题共计5分,每种措施1分) 四、叙述题:(20分) 1、答: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有以下十种:①矿物的外形;②颜色;③透明度;④条痕色;⑤光泽;⑥解理及断口;⑦比重;⑧硬度;⑨磁性;⑩与化学试剂反应。 四种矿物的区分方法是:分别取四种矿物少许加稀盐酸,剧烈反应者为方解石,粉末剧烈反应而块状矿物反应微弱者为白云石;在剩余的两种矿物中,具有贝壳状断口且为油脂光泽的为石英,具有解理的为斜长石。另外从硬度上石英的硬度大于斜长石也可区分两种矿物。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381427182024157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标√,错误标×) 1. 如果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地层露头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 倾斜岩层的产状由走向和倾向就可确定()。 3. 岩层走向加上或减去90°就是岩层的倾向()。 4.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是该岩层的走向线()。 5. 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 6. 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 7.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 8. 水平岩层在地面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9.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且两套地层的走向线平行,则该两套地层之间一定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10.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1. 节理的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12. 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13. 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 14. 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发育()。 15. 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 16. 正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17. 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走向断层()。 18. 缝合线构造的锥轴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轴()。 19. 褶皱的横截面(或正交剖面)必定垂直地面()。 20. 形成同沉积褶皱的作用主要是横弯褶皱作用()。 21. 枢纽断层是指与褶皱枢纽平行的断层()。 22. 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如果发现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则一定是逆断层()。 23. 最小主应力铅直,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水平,按照安德森断层形成模式,这种应力状态下可形成逆断层()。 24. 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的一定是走滑断裂()。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 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可分为σ型和δ型。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 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13双重逆冲构造:它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1.14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1.15剪应变(shear strain):在二维应变中,某直线与由它顺时针转90o所成直角在变形后的改变量ψ的正切叫该直线的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卷(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200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 《煤矿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 SiO2 、摩氏硬度为 7 。 10、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层积岩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低板条件,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下;(2)高瓦斯矿进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上;(3)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和大气降水。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 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其中 AB 级为高级储量, CD级为低级储量。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地形特征、地层、矿层分布、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14、变质作用: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5、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16、同斜褶皱: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 17、等斜褶皱:如果一系列相连的倒转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不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其倾角几乎相等,这样的褶皱称为等斜褶皱。 18、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1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20、标准化石: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 21、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22、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23、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24、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 D、北京 3、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地壳中占98%以上的8种主要元素之一(C) A、硅 B、铁 C、铜 D、镁 5、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B)组成 A、钾铝层;B硅镁层;C、铁镁层;D、硅铁层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 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采二地质报告 (班级内部资料,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第六章 煤层厚度:与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瓦斯:矿井瓦斯通常指赋存在煤层及岩层中并能涌入矿井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味、无颜色,可以燃烧的气体,难溶于水。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每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吨。 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岩)体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天。 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与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和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称为煤于瓦斯突出。 岩溶陷落柱:是指由于岩溶和坍塌作用形成的镶嵌在煤系中在杂乱无章的碎石堆集体,简称陷落柱。 断煤交线:断煤交线是指煤层底板与断层面相交的线。 矿山压力:矿体或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称为围岩。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称矿山压力。 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的划分。 答: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 为~,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比较容易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煤矿地质学重点复习资料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 程称为地质作用。 2.重力异常:地表实际测定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3.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也叫增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 度计。 6.解理:矿物的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之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裂开的光滑面称为解理面。 7.断口:矿物的断口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8.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9.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10.岩床:也称岩席,是与层面呈整合接触的板状侵入体,厚度稳定,面积较大,多系基性岩浆顺层侵入而形成。 11.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12.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1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14.断层:断层是破裂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15.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17.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 18.含水层:指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19.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 20.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1.承压水:充满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2.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这种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 23.综合地质编录:是指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包括编制反映地质条件总体情况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各种综合地质图件,各类地质报告、地质总结、地质说明书及地质研究的成果。 24.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包含CH4、N2、CO2、C2H6、SO2、H2S及CO等。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 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26.组合带: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化石分类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 地层体。 27.储量:矿产储量的简称。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28.综合地质编录: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29.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 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2008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安庆师范学院 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质学基础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大题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 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一、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每空1分, 共10分)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 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4.我国76年唐山地震成因属于火山地震,今年的汶川大地 震属于构造地震。 ()5.超基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为65 %以上。 ()6.地层是一层层沉积而成的,因此,较新的地层在任何情况 下,总是位于较老的地层之上。 ()7.地壳总质量最多的是沉积岩,占地壳表面积最多的是火成 岩。 ()8.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 A 卷) 院系 姓名

)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180 ° )10.背斜的核部都是新岩层,向两翼地层逐渐变老。 1 ?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 .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 ?岩浆:岩浆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 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2 .岩浆岩: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 石'。 3. 断层: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3.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 裂构造。 4. 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其 两侧为上升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 ( )。 2. 矿物比较硬度计中,硬度为 5,7,9 的矿物分别是( )、 ( )和( )° 3. 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4. 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 )、( )和( )° 5. 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 )、( )和( )° 6. 晚古生代是由( )、 ( )和( )三个纪 1.地球内部层圈从外到内可分为( )和 组成。 (每空1分,共20分) 7.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 八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以及 三、名词解释: 分,共15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