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研究生论文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研究生论文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研究生论文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研究生论文

新时期我国农村五保户供养问题与对策

康玉刚

【内容提要】五保对象是农村困难群体中最缺乏生存能力、最需要帮助照顾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五保供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新修定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以来,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纳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完善了管理与监督措施,强化了法律责任,确立了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构架。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偏低、不能应保尽保、敬老院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全国集中供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通过强化政府职责,明确依法监督管理的措施办法,改进和完善五保户供养办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筹集渠道,创建五保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在五保供养政策的框架内找到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来提高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更好地完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实现五保供养从农民集体内部的互助共济体制,向国家财政供养为主,集体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帮扶为辅的现代社会保障体制转变,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证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五保户供养制度社会保障敬老院

【目录】

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内涵、发展历程及意义

(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内涵

(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发展历程

(三)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意义

二、农村五保供养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供养责任不明确

(二)供养范围狭窄,不能作到应保尽保

(三)敬老院作用发挥不充分,入院率低,规模小

(四)供养标准偏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五)物质外多种需求被忽视

(六)五保对象的医疗救助问题尤为突出

三、农村五保供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的缺陷

(二)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不足

(三)农村五保供养管理水平落后

(四)农村五保对象不愿入住敬老院

(五)乡镇政府重视不够和村委会责任缺失

(六)社会动员不足,社会敬老意识缺乏

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农村五保资金管理制度

(二)健全农村五保供养的运行机制

(三)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管理

(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农村五保对象是农村困难群体中最缺乏生存能力、最需要帮助照顾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五保供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偏低、敬老院“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等。本文旨在找出我国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探索解决途径。重点通过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明确依法监督管理的措施办法,创建五保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为五保供养对象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逐步实现五保供养从农民集体内部的互助共济体制,向国家财政供养为主,集体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帮扶为辅的现代社会保障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内涵、发展历程和意义

(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内涵

1、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一般要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老年(男、女均在60周岁以上)、残疾(持有民政部门发放的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的工伤证明、残联发放的残疾人证明)、未满16周岁,持有当地农村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二是无劳动能力,原则上老年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按无劳动能力对待,残疾人(包括智残、肢残、病残人员)劳动能力状况的鉴定,由市、县农村低保对象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确认;三是年生活来源低于当地五保供养标准;四是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法定赡养义务人无赡养能力。

2、农村五保供养内容和职责分工。《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五保主要包括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1)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5)办理丧葬事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农村

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3、农村五保供养形式。《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第十三条规定,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可见,农村五保供养主要包括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老人却自行居家养老的方式,后者是指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老人在敬老院等集中场地养老。

(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五保供养制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

1、集体供养阶段(1956年—2001年)。(1)农业合作社时期。主要政策有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采取生产队提取公益金筹集资金,政策目标是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即“五保”,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又受左倾路线和文革冲击,导致保障水平较低,甚至无人过问。(2)乡镇统筹时期。主要政策有:1985年《关于制止向农民乱派款、乱收费的通知》、1994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1997年《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乡镇收取统筹费方式筹集资金,政策目标是保衣、保食、保住、保医、保葬,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期间乡镇财政短缺,分税制实行,五保供养情况有所好转,主要表现为敬老院的广泛建立,但仍有大多五保老人未纳入供养范围。

2、国家供养阶段(2002年至今)。(1)农业税时期。主要政策有:税费改革相关文件,1994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继续适用,农村公益事业经费由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附加中列支,政策目标是保衣、保食、保住、保医、保葬,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期间实行税费改革,乡镇财政压力加重,负债严重;降低保障标准,应保未保问题严重。(2)后农业税时期。主要政策有:2006年新修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政策目标是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期间废除农业税,农业税时期的问题逐步解决,国家财政供养为主,集体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帮扶为辅的现代社会保障模式基本确立。

(三)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意义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具有特殊的意义。

1、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行五保供养是我党一贯坚持并被实践证明且受群众欢迎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做好五保供养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

2、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保障制度,是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探索建立农村“老有所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

3、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没有全体农民的幸福,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尤其是生活在农村中的五保孤寡老人,是我国社会各阶层中最为显著的弱势群体,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已成为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二、农村五保供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好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宪法所赋予五保对象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认真分析税费改革新形势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主要存在六方面突出问题:

(一)资金短缺,供养责任不明确

资金不足是五保工作困难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地区依靠乡镇政府投入五保资金,但一方面很多政府财政确实困难,另一方面,税费改革导致的责任主体变化使得先行的五保政策给乡镇政府推卸责任的空间。这些地方的资金无法落实到位,五保经费无法筹集,有的地方只能靠县民政局下拨的救济款和捐赠的物品来维持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有些地方基层组织选择性的执行或修改五保政策,选择部分五保对象进入敬老院集中供养,没被选中的只能依靠自己的余力。由于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的经费照新的财政安排,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已经由集体福利转变为一项由国家财政支持的福利计划。理论上应该更加完善五保供养制度,但事实上各级政府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定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缺乏规范性,导致乡镇以外的各级政府相互推卸责任。同时,税费改革造成的乡镇“经费缺口”以及五保责任承担主体由村、乡镇转移到国家,导致在经营或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村、乡镇就有了推卸责任的理由。

(二)供养范围狭窄,不能作到应保尽保

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应保未保现象普遍存在。据民政部的统计,2006年全国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有570万人,已经纳入到五保供养体系的有320多万人,尚

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保尽保”。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开和取消农业税,村级经费紧张,新增五保户会影响村级三项资金盘子,因而在申报评定上不是很积极,好多五保对象都是多年前评定的,致使新增加的应保对象未能及时纳入保障范畴。在保障的对象上,由于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又要解决诸多问题,往往造成乡村上报的五保供养对象无法全数落实五保待遇。

(三)敬老院作用发挥不充分,入院率低,规模小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原则上实行集中供养,确保集中供养率不低于80%。对患有精神性、传染性疾病等不适宜集中供养的对象和不愿集中供养的人员,要通过签订供养协议书,采取户院挂钩、委托亲友代养等方式实行分散供养。由于敬老院经营水平越来越低,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工资待遇低,敬老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下降,规模越来越小。同时,由于养老观念等实际原因,更多人不得不选择分散供养形式,分散供养一般有四种形式:自行供养,极少数五保对象仍有劳动能力,拥有部分责任田,除了享受供养补助外,靠自己的能力维持生计;亲友代养,即五保对象家中有宅基地或稍好一些的房产,亲友可以继承,就主动代养;村组协养:即五保对象拥有一定数量的责任田,但因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生活不足部分,村组视情予以相应补助;临时救助:即五保对象有特殊困难,县乡部门将其列为特殊对象,除正常的补助,再给予一定数量的救济金。根据河北省廊坊市的调查,全市2001年集中供养2856人,占五保对象的47%,2002年集中供养1874人,占30.9%,2003年集中供养141人,占18.8%。以笔者所在乡为例,全乡有五保老人370人,在乡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仅19人。

(四)供养标准偏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无论是集中供养,还是分散供养,供养标准都偏低。从调研情况看,由于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农村住户的基本生活所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照目前河北省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不低于1500元标准,仅能解决五保户最基本的生活,尚未达到当地群众最低生活标准,距中等生活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加之就医、房屋维修等不确定性开支,所需供养费用缺口就更大。近年随着物价上涨较快,供养标准虽较以前有大幅增长,仍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一部分人员仍然住着破旧的房屋,穿衣、铺盖极为简陋,患病无钱医,屋漏无钱修,生活极其困难。要全面做到五保户“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规定,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由于乡村上报的五保供养对象的人数与实际落实的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存在一定的差距,乡村不得不降低供养标准,将五保供养的实际转移支付资金进行平均使用,从而降低了供养标准并且标准严重偏低。还有一些地方指定的五保供养的公布标准并没有落实条例的精神,甚至连地方政府的政策也难以落实。目前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政府制订的五保供养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五保老人正常的居住生活及医疗开支。

(五)物质外多种需求被忽视

五保户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大多数五保户由于家庭变故、生理缺陷等原因,自卑感很强,精神状态低迷消极。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五保户属文盲或半文盲,自我调节能力差,生活信心不足,生活孤单,性格怪异,性情偏执,加之缺乏电视等文化娱乐设备,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全社会关爱五保、敬老助残的社会氛围还不浓,甚至还存在对五保户的歧视现象,五保户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还满足不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社区集中供养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情况较好,分散供养五保户问题则为突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不少的五保老人超过80岁。他们的日常生活几乎被忽略。表现在:身体较好者,平时都是自己料理;身体欠佳者,生活不能自理者除了家族亲戚日常关心,以及乡村干部节日代表性的慰问外,并无其他照料。甚至,有些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几乎空白,生活极为清苦。老年孤独是普遍的问题,“晚上孤灯照孤影,患病无人知,屋漏无人管,穿衣做饭无人帮”,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国当前五保供养政策仍然停留在“物质导向型”政策水平,忽视了五保老人的其他需求。从五保供养政策诞生至今,国家对五保这个特殊群体的保护始终没有突破物质供应这个层次。当前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也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物质导向型”行政法规,这当然与现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是,围绕在五保老人周围的人际关系、精神心理等等软环境对于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光有物质保障显然不够。一些五保老人由于活动不便、缺乏照料,竟然还出现了“有钱不能花”的现象。如果不关注五保老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就会加速老年人精神上的衰老,其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判断力等也会迅速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性痴呆、老年性抑郁症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六)农村五保对象的医疗救助问题尤为突出

五保户是一个老年群体,正处在各种疾病的高发期,看病就医在所难免。按现有医疗保障政策,对这五保部分弱势群体普遍实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等措施,但就医时需要本人预先垫付医疗费,一般都无力预付。而且,就医的费用,不是全额报销,需个人承担一部分,个人部分也无力承担。一旦出现生病的情况,很多老人就去找当地乡镇政府,增加乡镇财政压力。有不少乡镇干部和从事民政工作的同志,为了解决问题,还自己掏钱予以救助。他们对此也是有苦难言。应该说,医疗卫生依然是五保供养工作的软肋,限制了五保供养的实际水平。医疗救济是为了保障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使得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屏障。由于目前对五保老人的供养大多局限在基本口粮、住房和衣物供给的层次,大多五保老人对于医疗卫生情况还比较担忧。以集中供养为例,有时敬老院里一个对象得大病,不仅全院的五保对象医疗费用用尽,甚至整个敬老院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根据笔者调查,90%多的五保老人选择“小病忍,大病拖”这个选项,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一旦患重病,则给敬老院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实情

况是,五保老人大多年事已高,在早年高强度的农业劳动下,留下了很多病症,医疗费用是制约五保供养水平的一个重大瓶颈。

三、农村五保供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找准问题基础上,只有对问题原因按照“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远至近、由浅至深”原则进行具体剖析,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实效性。农村五保供养问题原因既有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限制,更有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等深层次原因。

(一)五保供养政策的缺陷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随之调整。在税费改革初期,原从“村提留或乡统筹”列支的五保供养经费改为从农业税附加中支出;深化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后,供养经费又调整为主要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但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附加中包括三部分支出:村级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以及五保户的供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是个一揽子计划,五保供养经费在各村(居)的三项经费其中列支,增加了村(居)的经济负担,税费改革以前,各村的五保户供养水平不高,村提留之后每年安排一点口粮和烧草就行了,加上人情人面因素,因而五保户审批把关不严,这就导致了各村五保户不平衡,特别是一些五保户比较多的村,负担较沉重,直接影响了村级三项资金铁总体盘子。

1、供养标准偏低,执行不到位。一些地区的五保供养政策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加剧了五保老人的脆弱性。当前“我国并不是没有社会政策,但是社会政策的执行往往存在问题,这就是社会政策执行打折扣,不到位,即社会政策的‘执行亏空’”。究其原因,就是在利益驱动下,政府权力宁愿光顾边际效益更大的工程和项目。五保老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困难群体,与其他贫困群体相比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相比,扶贫的边际效益几乎为零,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效益。在这样功利的目的下,政府将目光转向其他项目似乎也有了理由。因此在政府责任缺失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的五保老人呈现出“穿衣基本能自足,数年难见新衣面”、“食物基本能保障,吃肉是件奢侈事”、“小病忍完大病拖,没钱治病是大事”的生存状态。

2、五保供养对象认定难操作。认定五保供养对象应该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有关标准确定。凡丧失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孤幼、残疾农村村民容易确认。实际操作中,有两类情况一般难以界定,一是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孤老和残疾人,标准难以界定;二是对只有女儿,又已出嫁,有无条件赡养的老人,标准难以确定。

(二)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不足

1、财政转移支付的供养资金少。造成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保障水平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拨付渠道不畅,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资金没有足额落实到五保供养上。在实际工作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农村五保供养补助主要是在下拨各地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经费中列支,但很多地方财政在逐级

下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没有将五保供养资金单列出,也没有明确规定五保供养资金所占的比例。这往往造成财政困难地区的五保供养经费经常被村干部工资和村级办公经费等其他开支挤占,导致五保供养存在随意性大、标准偏低和提标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融资层级低、融资方式单一。供养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五保户供养经费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配套和乡村自筹解决。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五保户数量较多,供养经费来源渠道较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县乡财政又非常困难,要使五保户达到当地中等生活水平,供养经费缺口较大。

3、供养经费所占比重小。在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大都是都中央统一制定,统一实行,不能很好的针对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我国财政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自行征税的权力,而中央又没能根据地方的具体实际需要返还部分税收或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推行五保养老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问题,如北欧国家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的税收和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在我国税收水平远低于北欧等国,特别在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本来就低,农民长期依赖土地获得收入,因此财政的税收来源不足。资金短缺,五保供养经费比重减小,造成财政支持力度弱化。

(三)农村五保供养管理水平落后

1、敬老院管理成了一个难题。一是院长老化。敬老院院长普遍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跟不上,容易产生矛盾和隐患。年龄老化的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县民政部门和乡镇政府为了配好院长,只有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予以疏通,甚至出现“拉郎配”的情况。二是服务人员难以配齐。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服务人员与供养对象之比不得低于1:15,实际上很难达到。主要原因是服务人员待遇不高,与外出打工和从事其他工作工资水平差距很大。三是敬老院社会化管理有难度。部分地区尝试把敬老院管理推向社会,从长远看,这是对敬老院管理的一种长期而有效的模式,应予以推广。但从运行的效果看,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问题,敬老院实行社会化管理,没有经济效益做保证,难以维系。

2、集中供养日常工作运转困难。一是敬老院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资金缺乏,除了改扩建的敬老院外,其它敬老院的生活设施、娱乐设施、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对五保户缺乏吸引力,形不成良性循环,就如同办学校,没有生源,自然谈不上办不成好学校。2006年以前建敬老院用的是集体土地,现在用地要支付农民补助费,加之设计标准的提高(如抗震、节能等)和诸多附属设施的增加,建设成本大幅提高,敬老院改扩建难度较大。二是敬老院管理经费没有保障,管理人员报酬难以落实,一个乡镇敬老院,最起码要配备3名工作人员(院长、会计、炊事员),都要靠乡镇民政办补贴,有能耐的不干,没能耐的干不了,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素质降低,还有的敬老院由乡村干部兼管,管理不规范,服务水

平低。三是五保对象丧葬费无保障。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去世后,丧葬费用由村级负担,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去世后,没有专门的费用支出。

(四)农村五保对象不愿入住敬老院。

农村五保对象不愿入驻敬老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被征地五保对象不愿入住敬老院。二是有隐形收入的五保对象不愿意入住敬老院,这些五保对象通过打散工获得一定数量的临时性收入,加上五保供养金,其可支配收入较为充裕。三是认为入院后经济不自由的五保对象不愿意入住敬老院,散居五保对象一般供养金可自己支配,而入住在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分配在自己手中的零用钱每月为5—10元,两者相差60元左右。四是身体状况较好的五保对象不愿意入住敬老院,部分对象认为现在自己可以照料自己的生活,入住敬老院后,与他人共住,性格、习惯不一定合得来,各方面不如自己生活方便、自由。五是部分五保对象亲戚不愿意让其入住敬老院,主要是受一些传统礼教习俗影响和在土地征用、拆迁补偿时的经济利益驱动,把五保对象从敬老院接走,解除协议,目的在于支配和分享五保对象经济利益。六是陈旧思想观念影响不愿入驻敬老院。本土意识浓厚,到十几里、几十里外的敬老院集中供养,缺乏地域认同感和亲情感,生活不习惯,尤其是尚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户,更不愿出村离乡,入住敬老院。

(五)乡镇政府重视不够和村委会责任缺失

1、乡镇政府重视不够。五保户供养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众,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五保供养服务意识谈薄,根源地方政府对养老问题缺乏高度的重视。近些年来,乡镇党委政府一般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开展工作,把更多精力和财力投入到这些中心工作上来,这些都是显政绩,也都是市县党委政府考核重点指标。最近两年,随着对民生事业的逐步重视以及群众呼声的提高,乡镇政府开始加大民生投入,但由于资金有限,多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向修路、学校、饮水这些惠及绝大多数群众的民生事业方面,对五保户供养、敬老院建设还是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2、村委会责任缺失。村民的事首先要由村里办,过去对五保户村集体都比较重视,凡是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都有家族亲属安排照顾,对进入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村集体按规定都要按一定标准如每人每年1500元向敬老院拨付五保供养补助金。2000年以后,形势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村班子经过村委会民主选举,调整过于频繁的,优良的传统逐渐被丢掉,村级财力不足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责任的缺失。《村委会组织法》虽然对五保供养等社会管理工作村委会应该承担职责都有规定,但是赢得村委会选举的主要依靠选民部分,基本排除了五保对象,分散供养的年老体弱,很少参与村委会选举,集中供养的一般没有机会参与选举,即使参与也多数属于委托投票,实际所行使的权利也掌握在家族其他成员手中。村委会当选干部在选举上不会感激五保对象,履行照顾职责又能找到种种借口,乡敬老院再向村委会要求拨付五保供养补助金,村委会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认为反正将老人已送入敬老院,敬老院不会因为村里交不上钱而赶出来。

(六)社会动员不足,社会敬老意识缺乏

社会力量在五保供养工作中的定位不明,减弱了五保供养的整体资源。新《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出笼标志着五保供养变成国家责任,社区处于附属地位。新条例对五保服务机构的设备、管理资金、工作人员、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都有进一步规定。这都体现了国家与社区关系在某些社会服务或救助领域走向“内卷化分离”——国家转向推行更具弹性的国家化公共服务或救助形式,放弃让社区直接承担公共救助责任的行政控制;然而社区并没有增权,没有得到足够的自治权利和公共资源以培育自身的能力、承接相应的社会救助功能。比如,新《条例》规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这就意味着社会组织在五保供养中仍然从属于国家,国家没有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减弱了五保供养的整体资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尊老敬老更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尊老敬老社会风气如何,在五保供养老人问题上体现最为明显。八十年代,学雷锋风气正浓,那时五保老人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当然与周围邻居差距不大,精神上是愉快的,出门受照顾。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每户都有小学生“学雷锋小组”固定帮助,扫地、洗衣服、抬水挑水。

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明确责任,落实政策,为农村五保户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一)规范农村五保资金管理制度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稳定的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筹集渠道。《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省政府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一要贯彻执行国务院条例,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多种形式的有效保障方式”。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落实省政府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稳定的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筹集渠道。鉴于原来五保供养资金来源都是从农业税或“三提五统”中解决,免征农业税后省级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各县(市、区)进行了补助,因此,在进一步明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的五保供养资金规模基础上,再从一般转移支付资金中切分一块作为五保供养资金来源。省级在对下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时,对五保供养资金单独测算分配,从而使五保供养资金有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解决供养经费短缺、五保户住房维修、大病就治等突出问题。

2、中央权利适当下放,鼓励地方自治。地方政府自主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保障政策及税收政策。地方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情况和农民生活水平等现实状况征收必要的费用,用于特殊的保障项目。向中央上缴的税收,国家依据地方的实际需要适当的返还并给予财政补贴。对某些地方实施的项目较好的,给予一定的财政鼓励。由于税费改革使集体供养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造成

供养不及时和供养条件差等状况。因此地方政府应自主制定集体供养预算,及时上报中央,中央应提早下拨款项。

3、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把五保户供养问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多渠道筹资解决五保户供养问题。市、县(区)政府应将五保户供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资金专户,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供养经费,由县(区)级专户直接拨至供养单位;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供养金,确定金融机构统一办理个人储蓄存折,由县(区)级专户按月转入存折。另外,可在农村医疗救助和即将实行农村低保及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中,将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救助对象,提高五保户生活质量,有效解决五保户看病难的问题。对五保户丧葬问题,应制定相应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一次性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对五保户加入新农合个人缴纳部分由民政部门实行统一协调减免,将入驻乡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全部转为城镇户口,享受城镇低保,使原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由每人每年1500元低保金提高到每人每年3012元,有力提高了敬老院生活标准。

4、加强供养经费的动态化管理,确保五保对象生活稳定。为确保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生活稳定,应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五保经费保障体系,财政转移支付的五保供养经费每年进行调整,保障其生活水平稳定在农村一般生活水平。同时在上级转移支付安排的村级三项资金中,要以乡镇统筹供养全乡镇五保户。首先在总额盘子内安排全乡镇的五保户供养金,然后再依据各村的计税面积大小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多少安排资金,支付村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费,以减轻村级的经济压力。

(二)健全农村五保供养的运行机制

1、科学制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有条件地扩展“五保”的内涵与内容。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特殊需要。事实上明确认为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从实证调查和文本考察来看,五保养老工作中的精神心理供养明显处于缺位状态。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考虑五保老人的多层次需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思考“五保”变“六保”、“七保”已经成为现实,名称的界定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适时地提高五保老人的待遇。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特别注意五保老人的温饱和医疗问题,在将他们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畴以后,还要想方设法建立更丰富的筹集医疗救济资源的渠道。

2、合理确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县为单位,逐村逐户调查农村特困群众家庭情况,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登记造册,建立供养对象数据库,审核发证,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对土地承包时分有责任田但现已丧失劳动能力、符合供养标准的应保未保对象,乡镇政府要及时予以审核确定,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保证应保尽保。各地民政部门要规范供养对象审批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探索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新途径。目前,一些地方已探索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如何将农村五保人员医疗全额纳入救助体系,建立专项的五保对象医疗救助制度,已成为解决五保对象医疗难的重点。乡镇卫生院应对集中供养对象纳入其医疗救助范围,保证五保对象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要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规律,积极探索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的机制和管理模式。既可以是谁投资谁管理,也可以是投资与管理分开;既可以民办公助,也可以公办民营等多种运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五保集中供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管理

1、加强责任制度建设,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由于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经费由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实现,无论是供养责任的实施还是对所使用经费向政府或公众做出交代,都超出了村和乡镇的能力范围,使乡镇和村的角色有实施主题变成政策实施的一个环节,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由于集体供养关系各村农民的利益,因此有必要把供养的执行主体定为村级自治组织,而把最终责任主体定为县级政府。切实明确各级主体的权利和务。尤其是村委会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其供给经费和物资及时兑现,妥善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

2、建立健全农村五保户联系制度和监护制度。各乡镇要建立机关干部联系五保户制度,把干部包户的责任人明确填在《五保供养卡》土,定期到五保对象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村委会、村民组要按分管任务安排好五保户生活,依托村民委员会定期巡回检查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住房状况,对危、旧房屋及时进行修缮、改造或重建,确保其住房安全,并做好逢年过节对五保对象的慰问工作。同时,构建散养五保户监护人制度,委托村委会以开代表会的形式,为所辖的五保对象,选定一位有爱心有责任心,清正廉明的监护,由他们履行为五保人员保管存折,领取供养金,供养实物的职能。

3、加强敬老院内部管理,大力提高农村散居五保户的入院率。一是加大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条件。一方面要加强敬老院硬件建设,扩建增容,各乡镇要将敬老院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与五保对象日益增加集中供养的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优化资源,用足敬老院现有资源,减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房投入,集中有限资金抓好敬老院建设。二是增加敬老院日常管理经费投入,确保集中供养正常开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敬老院的管理费用也随之增加,为保障敬老院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除院内开展适合五保对象的副业创收外,市、乡(镇)财政应给予一定的管理费,以确保敬老院的正常管理。三是加强敬老院制度建设,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管理水平。工作人员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将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珍爱敬老事业的人员招聘到敬老院,并适当提高待遇,同时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能力,提高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吸引五保对象进院入住,不断增加集中供养的人数,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真正让五保老人老有所乐、安度晚年。

4、强化农村五保对象土地保障。自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对中国农民来讲具有双重意义,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具有生活保障功能,成为农民实现自我保障的基础和依托。可以说,对于中国农民来讲,尤其是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讲,土地就是其“命根子”。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农业税、特产税逐步取消,农民在土地中获得的收益较以前有所增加。今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享有依法承包土地的权利,并可以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代种等,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个人全部财产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解除五保对象后顾之忧,也才能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并为办好身后事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1、鼓励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私人资本进入农村福利领域。据调查,我国存在大量的富裕人群,私人投资领域有限,私人资本没能充分利用。但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保障水平低下,投资环境恶劣等原因,大都私人不愿意到农村投资。适当建立农村养老福利彩票吸引私人投资,吸收社会闲散资本。筹集的经费全部作为集体供养的资金,即扩大了筹资渠道又加强了了资金运用的灵活性。

2、加快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发展步伐。在发挥政府及财政、民政部门主渠道作用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敬老院或资助农村敬老院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良好局面。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企业界的成功人士献爱心、做善事。探索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承包土地流转办法,建议将散居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入住敬老院后的土地交敬老院耕种。民政部门在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中募集的物资,应当优先用于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需要。

3、努力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加大宣传,努力培育社会各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氛围,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帮扶五保对象的事业中去。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不仅对家庭,对社会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老人们都曾经为社会做过贡献,创造过财富,我们应该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敬老爱老,一直是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仅仅是我们应该尽到的责任,更是衡量一个人良心品德的标准。敬老爱老,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赡养和生活上的照顾,还包括精神上的安慰,这往往比物质上的照顾来得重要。古语:“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每一个人都来敬老,爱老,助老,让每一个老人都露出孩子般灿烂的笑脸,让每一个老人都有一个幸福安逸的晚年。

农村五保老人这个特殊群体,是农村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不论在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人权保护领域,都是应该特殊关怀和特别关注的对象,否则就将成为社会发展“最短的木板”。一旦忽视对他们的关注,他们就会面临生存危机。做好这项工作体现了我们党对弱势群众的一种关爱,是中华民族尊老传统美德的体现,对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各级政府都必须高度重视五保供养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议事日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五保老人,维护五保对象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切实解决好资金保障、敬老院建设等关键问题,不断推动农村五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真正让每一位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宋士云:《新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变迁》[J]《当代中国史究》2007年第14卷第01期

2、肖林生:《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研究:制度嵌入性的视角》[J]《东南学术》2009年第3期

3、《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S]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4、吴晓林:《中国五保养老的制度转型与科学发展》[J]《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3期,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5、胡晓义:《新兴农保与农村低保、五保制度并行不悖》[J]《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3期

6、吴晓林、万国威:《新中国成立以来五保供养的政策与实践——演进历程与现实效度》[J]《西北人口》2009年5期

7、林卡、仲鑫:《北欧国家发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启示》[J]<<浙江学刊》2008年第01期

8、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民政厅《关于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有关资金问题的通知》[S](冀财社[2008]12号2008年2月2日)

9、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常德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细则》[S]常政办发〔2004〕26号

10、民政部《关于切实做好五保户普查工作的补充通知》[S]民[1983]农68号

11、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五保供给暂行办法》[S]冀政[1983]136号

12、李春根、赖志杰:《新时期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3、宋越:《西部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第2期

14、黄亚林、常伟、韦保新、郑志伟:《农村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河南民政网2009-05-21

15、郑成功:《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7月

16、童星:《社会管理学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

自我鉴定 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作为研究生党员,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都要贯彻踏实勤奋,努力不懈的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全面发展。以下是整理的3篇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篇一 短暂的党校学习结束了,通过近段时间的努力,使我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现在就简要总结如下。 思想政治方面:一直以来,共产主义是我的信仰。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可以终生奉行的信仰的话,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在很多事情上会很胡涂,不知道怎么处理,日子也过得漫无目的,浪费时光。有信仰才能有动力,才有原则,才会让自己觉得很充实,才可以分辨是非。未来的世界将是这样的,自己理应为真实的未来而努力。不过学无止境,我以后也会抱着严谨的态度继续学习党的知识,关心实事和党的政策;同时平时做事从小事做起,尽量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学习方面:本人认为自己无论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不可以只是空有一腔热忱而没有相应的能力,要有相应的知识才可以把自己的热情化为行动,才可以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所以我注意学习方面的各种问题。上课努力听讲,尽量消化自己学过的知识。认真学好专

业知识的同时注意注意自己其他非专业知识的学习,尽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例如电脑方面的学习,我自己自学了很多,同时学会了制作网页,制作flash等。同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上,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还有就是工作方面: 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一个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工作方面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人于大二第一学期参加了班级团支书的竞选并荣幸的担当此职。在工作期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尽力做到自己所力所能及的一切。 同时我还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思想不够成熟,面对很多政治性的问题时容易出现幼稚的想法,虽然并没有过Ji的言论,可这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所不该有的。还有就是对党的了解还不足够多,今后我会在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使自己变成合格的党的接班人。 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篇一 岁月匆匆似流水,美好的研究生三年时光马上就快结束了。经过良师的悉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努力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渐渐的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硕士毕业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牢固的基础。回想三年来走过的那些路,有得当然也有失,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三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党校培训结业论文精编版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提升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根据党委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荆州市委党校开办的“xxxxx (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党校共邀请了xx位经验丰富、颇具名望的专家教授学者和厅、局级政府领导来授课,他们既有理论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政府领导,也有创新思维能力强、具有第一线实践经验的的资深教授和博士、党校老师,他们以自身的实践经历现身说法,不吝赐教,使我们受益匪浅,同时,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采取了专题讲授、小组讨论互动、收看专题片等方法进行教学,让我们耳目一新、感受很深。时间虽然短暂,但学习、领会和借鉴、运用这些真知灼见,对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做好基层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通过在党校这个大熔炉的锤炼学习,我们在政治理论、能力水平、党性修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两个月的学习,使我们更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振奋了精神,收获很大,感受很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军事拓展训练,增强团队意识; 为期三天的军事拓展训练,虽然很辛苦,但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尤其在加强和完善团队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树立团队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体会颇深。在队形队列拓展训练中,

大家从不认识到较熟悉,从不好意思到落落大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交流,更好的发挥了团队的战斗力、能动性和创造性。团队文化把每名队员凝聚到一起,满足队员参与组织、奉献力量、实现自我的需求。培育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培养敢于负责、勇挑重担的意志品质,树立超越自我、勇于胜利的雄心壮志,是我们这次拓展训练的最大收获。 二、课堂专题教学,提升理论素养; 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谋事之基,正气之源。通过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业经济、社会管理创新、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等内容,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会,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深入系统的学习和讨论,加深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唯一可行道路。通过学习经济知识,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战略对于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党校教师一堂堂精彩的专题讲座,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我们今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全局观念去化解矛盾,推进工作。 三、开展“三同”活动,践行“群众路线”; 全班于10月8日至17日赴威宁县小海镇松山村开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体验

省委党校学习小结

省委党校学习小结 总结一:省委党校学习小结 8月31日至9月28日,我有幸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五团党委、农二师组织部选送到河北省委党校学习培训。通过在河北省委党校一个月的学习和外出考察,使我转变了观念、丰富了理论、开阔了眼界、锤炼了党性,结交了朋友,受益匪浅。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要加强党性锻炼,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的问题。作为一名兵团农牧团场基层连队的党支部书记,要始终和兵、师、团党委保持一致,带领辖区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发展生产,使职工群众致富,自觉地加强党性的锻炼和修养,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深刻认识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忠诚实践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多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牢固树立实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学习期间,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讲课,从各方面受到启发,加之到河北唐山市、秦皇岛市发达县、区考察,学习了先进

的管理经验。此次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加油和充电的过程,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又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应该说是人生的一次大的收获,为自己将来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行河北学习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每到之处,都能感受到河北人民好客、热情大方,对待朋友胜似亲人般的感受,班主任张雪珍老师和李兰色老师对每位学员细致入微的关怀,每一位专家、教授精彩的授课,理论前端、站位高,授课内容结合实际,面向基层,效果很好,外出考察学习精心安排,让我们大开眼界,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这一切都说明如果没有河北省委党校培训部工作细心,考虑周到,给我们新疆巴州班40名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学习,我有如下五点体会: 一是衷心感谢河北省委党校的领导安排了这次学习机会。 此次学习培训体现了河北省委党校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发展的平台,河北长期支援新疆巴州和农二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参加学习的40名学员就是一支充完电后的满载而归的队伍,是建设巴州、农二师,发展巴州、农二师的一支中青年基层干部队伍,我们的

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管理专业绝密复习提纲

1.企业的目标:社会贡献、市场、利益与发展、成本、人员培训 2.企业的责任:对员工、对社区、对生态环境、对国家、对消费者 3.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a.加强教育、培养理念、提高意识b.建立评价体系c.加强研究工作、完善法律制度、企业发展 4.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分工、弹性、效益、激励、动态、创新、可持续 5.企业管理系统的特点:统一的生产经营目标、可分性、层次性、独立性 6.分工的好处: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利于革新、利于管理 7.企业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8.西方管理理论的四个阶段:传统、科学、行为、现代 9.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2.运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管理经验。3.核心问题是人在精神和思想上彻底变革。 10.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 1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提高士气是生产率的关键、存在非正式组织 12.马斯洛需要:生理、安全、感情、社会地位、自我实现 13.现代管理阶段的学派:管理过程、经验、系统管理、决策理论、管理科学、权变理论 14.决策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组织文化、时间 15.计划编制的程序:收集材料、任务分解、结构分析、综合平衡、下达计划 16.组织的要素:共同的目标、人员与职责、协调关系、交流信息 17.组织高效化标准:管理效率高,层次合理、信息准,利于决策、人员任用合理、目标和计划分解有保障 18.组织设计的依据:战略、环境、技术、规模和发展阶段 19.组织设计的原则:因事与因人设职结合、权责对等、命令统一、有效管理幅度和层次、集权和分权结合 20.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21.扁平结构的特点:幅度大,层次少:信息传递快、信息准、下属主动积极 22.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23.领导的作用、素养:指挥、协调、激励。品德、知识、能力、心理 24.激励方式:目标、参与、领导者、关心、公平、认同、奖励、惩罚 25.国企改革历程:扩权让利78-84、利改税84-86、承包制90、现代企业91-94 26.现代企业制度含义:企业制度的现实形式、若干具体制度构成(法人、产权、组织、管理)、法人制是基础、产权制是核心、公司制是主要形式 27.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领导、人事、财会、破产) 2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利于政企分开、利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利于国资保值增值、利于规范经营行为、利于走向国际市场 29.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标准:给企业家自主经营空间、从股东利益出发非私利、给投资者流动权利 30.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 31.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制衡:股东和懂事委托、董事和经理委托、四者制衡 32.现代企业环境保证:完善市场体系(商品、金融、劳动力)、健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转变政府职能(直接管理变宏观调控、管理企业变管理市场、) 33.企业文化的内涵:1它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2.中心是人本文化3方式是软性管理4任务是增强凝聚 34.企业文化的特点:民族、客观、独立、综合、历史 35.企业文化结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观念层(观念决定其它层、制度是其它中介、物质层是体现 36.企业文化功能: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 37.企业战略四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调作用 38.企业战略特点:全局性、指导、长远、竞争、稳定、风险 39.企业战略的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40.企业战略的管理过程:分析、选择与评价、实施与控制 41.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生产、产品、推销、市场营销、社会营销 42.选择目标市场的模式:单一市场集中化、有选择的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完全覆盖 43.市场定位战略:特色、利益、用途、用户、竞争者、产品种类、质量 44.市场营销组合决策: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公关) 45.生产过程的特征:生产技术(离散型和连续型)、产销关系(分离、结合)、产品与工艺的标准化程度 46.生产过程组织的客观要求: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适应性 47.清洁生产的意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丰富发展企业管理思想 48.生产能力的分类:设计、查定、有效的生产能力 49.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有效工作时间、生产效率、技术工艺特征、生产与劳动组织 50.提高质量的意义: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战略因素 51.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检验20-40、统计质量管理50-60、全面质量管理60以后 52.质量管理的内容:确定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控制和保证、进行质量改进 53.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观点(TQC):持续改进、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性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全面、用户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

2020年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规程及写作指导

218年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规程及写 作指导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8]13号)指出“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毕业论文是加强教学和学员管理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部各个专业的学员,在学完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之后,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这是综合考核和检验研究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于促进研究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规范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本规程。第一章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第一条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所在地区和所从事的工作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结合本专业,着重围绕本系统、本地 区、本省和全国的重大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刻苦的、创造性的研究探索,使毕业论文能为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第二条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主要指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范围或具体的研究方向。选题应坚持客观性、创造性、科学性、前沿性、可能性的原则进行。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应注意专业特点。切忌选非专业选题;避免纯技术、纯业务的选题;切忌单纯的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第三条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应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决定是否批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批准后,学员方能进行撰写工作。第四条研究生毕业论文主要由撰写和答辩两部分组成,这是一项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研究生毕业论文不得少于15字,一般不多于3字。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撰写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较好地在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实践方面作深入研究,把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起来,做到观点正确、材料可靠、分析透彻、论证有力、结论科学、文字流畅。既要避免概念演绎,空泛议论,又要避免材料堆砌,就事论事。第五条指导和撰写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总要求是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积极思考、深入钻研、大胆探索、不断进取。具体工作要求如下选题应符合 研究方向,按要求作出开题报告; 按规定查阅有关资料和参加必要的社会调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一定学术价值; 毕业论文按要求认真撰写; 毕业论文经过认真修改,按期提交论文初稿和修改稿,如期定稿; 毕业论文定稿前的审定,检查有无其它不符合要求的不当之处; 做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各项准备。第二章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程序第六条撰写毕业论文的一般程序是写作辅导、开题报告、初稿、修改、定稿、印制。

河北省正地厅级干部简历

河北省正地厅级干部简历 本帖介绍河北省正地厅级干部简历。 1.省委直属厅局正职简历 2.省政府直属厅局正职简历 3.省人大直属厅局正职简历 4.省政协直属厅局正职简历 5.11个地级市正职简历 省委直属厅局 河北省委组织部 谢计来,历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河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张义珍,女,1964年8月生,河北安国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02年8月任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2004年7月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 曹征平,女,曾任河北省衡水市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衡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4年5月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建合,曾任省委组织部助理巡视员,现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河北省委宣传部 白石,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吴晓琳,女,1957年4月生,曾任河北省廊坊市委副书记,现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河北省委统战部 韩瑞改,女,1950年1月生,河北清苑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在职大专学历,1970年4月入党,1969年3月参加工作。1969年至1974年解放军陆军五十军、三十八军战士、机要员、见习参谋;1974年至1989年历任保定地委办公室机要科干部,保定地委组织部青干科干事、副科长、科长,保定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89年3月任望都县委书记;1991年5月任保定地委委员、组织部长;1992年11月任保定地委副书记;1993年11月后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95年2月至2000年3月兼省招商局副局长),2001年2月起兼任省工商联党组书记,2002年6月起兼任省工商联副会长。2007年6月任河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省九届政协常委。 周金中,1962年2月生,河北行唐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1986年1月入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在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毕业后历任省社科联秘书、科员、副主任科员;1988年至2001年历任省委统战部联络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级秘书,干部处副处长、调研员、处

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班级:xxx 姓名:xxx 时间:xxx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学习计划 随着社会形势的飞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知识越来越多地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武器。正是凭着这样的想法,我满怀热情、义无返顾地投入到学习中,更是冲着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宽进严出,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和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政策,我才选择了党校的公共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学习。 学习有三个很重要的环节:阅读理解、记忆过程和学习经验积累。要全面、正确的理解所选的内容,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是最有效的;其次就是同学之间对学习的内容展开认真的讨论,加深理解,再者就是自主学习。对于党校学生来说面授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有限的面授时间,老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导学和助学,因此,同学们把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或者要求大家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讨论,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刚入学的党校在职研究生,党校的开放式教育给了我充分的时间,让我都可以克服时间的限制共同学习,现结合实际制定一个新的学习计划: 一、上好面授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和当堂课的笔记。 党校以自学为主,通过阅读导师指定的阅读资料和书籍,或利用网上数字图书馆进行学习,同时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党校面授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它的功能是“点拨”与

“解惑”。在面授课中,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疑惑进行点拨,指导我们更好地学习,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在老师上课时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把老师讲的知识点、疑难点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听课质量。阅读文字教材时直接在教材上做笔记,有助于自己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将教材的相应位置记下重点难点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并与自学文字教材时的笔记内容互相对照,在做自学笔记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教材的内容,随时把自己对于难理解的内容的理解记录下来。 二、合理分配时间。 学习仅靠面授是不够的,由于课时安排紧张,面授课主要功能是“指点”,必须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成立研究生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指导老师将同学们分别组成若干小组,并成立了以组长为核心的学习小组,有了学习小组既可以避免拉下功课,又可以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提高,而且同学们还建立了QQ群,在QQ群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提出各种学习中和科研中的难题,以便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论文

大学生党校结业论文 1 我参加了由学院举办的第xx期发展对象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理论学习的认识。特别是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加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环境下,能够及时地聆听各位老师的教诲,对我最近的思想困惑有了科学的解析。同时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对党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在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有了科学的认识。我要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端正入党动机。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我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加应该体现在平常为学生的做实事,从身边的小事坐起,深入到同学中去。并且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争取一切机会服务于同学,对工作要有责任心、要有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才有动力和方向,不会向困难低头,对同学负责,也对自己负责,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生活中,都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要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注意勤奋学习。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十七大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通过深入学习,使我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党章》中已经做了全面的阐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

行动指南。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坚持这一真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通过这次党校培训,我作为党组织的发展对象,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以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从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意义的入党,坚定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知道自己离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要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我还要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从思想上积极向组织靠拢。今后一定要严格律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学校团结同学,学习党的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大学生党校结业论文 2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明确了入党动机。懂得为什么要入党,入党为了啥。当代的大学生有很多要求入党,往往有着很多不同的目的和想法,有些只是随大流,根本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极为荒谬的。有些则是为了满足一些个人的物质欲望,想到入党能有好工作,有丰厚的收入。有的是为了能当官,受人景仰,最后还是为了能以权谋私等等。而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则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出谋划策,努力奋斗。通过党校的学习和平日里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十七大”讲话的学习。我深刻地领悟到,当前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最新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有用吗|在省委党校XX届研究生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十月,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日子。在这稻穗飘香、硕果满枝的美好时刻,满载着领导和老师们的希望与嘱托,我们圆满完成了学业、即将顺利毕业了。此时此刻,我们既有对党校的眷恋与回忆,也有对领导和老师的感激与祝福,还有同学之间依依不舍之情。在此,我谨代表全班同学,向关心、教育、培养我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回想三年来的学习时光,许多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无论是领导的亲切讲话,还是老师的谆谆教诲;无论是课堂上的“润物无声”,还是课外活动中的“百般呵护”,特别是老师们侃侃而谈、风格各异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授课艺术,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记。由于老师们都拥有博览群书、高屋建瓴的非凡学识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治学精神,才使得我们满载而归。 党校是马克思主义的大学堂,是党性煅炼的大熔炉,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回顾三年的学习,我们深感受益匪浅,收获很大。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政策、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全面掌握了经济管理理论体系,政策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第二,通过对市场经济规律、增强创新思维、提高决策能力的学习,使我们更新了观念,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和优化。第三,通过开展到八公山、三清山、骛源实地考察,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到潘集区龙窝小学献爱心活动等,更加丰富、拓展了我们所学内容,大大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第四,通过对淮南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入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了加快淮南跨越式发展的信心。第五,在学习期间,老师们平易近人,“传道、授业、解惑”,倍受学生尊敬;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建立起“团结友爱、亲密无间、纯洁无暇、携手共进”纯洁友谊。 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然而,深厚浓郁的党校情、师生情和同学情,却是恒久的。 请领导和老师们放心你们的谆谆教导,我们将永远牢记;你们的思想光辉,也将持久地释放出智慧的火花,并将结出一串串丰硕的果实。我们一定将在党校所学理论知识,自觉运用到实际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争先进位,争创一流,以优异成绩向省委、市委党校汇报,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 这里,我要情不自禁地说一句我们将永远感恩组织、感恩党校、感恩各们领导、感恩每一位老师!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发达、幸福安康!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2020经济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管理 一、概念解释题 1. 行为科学学派。P4 行为管理学派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论关于人是“经济人”的看法,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的概念,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管理理论体系。行为管理学派没有为管理下一个清楚的定义,但从其总的理论观点来看,他们非常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基本上是把管理看成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求,协调人际关系,从而激发了人的积极性,以达到管理目标的过程。 2. 共有规律。P11 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这些规律不受社会条件或范围领域的限制,反映管理活动普遍的内在联系,其中主要有:管理的循环规律、人本规律、择优规律、组织规律、权变规律、反馈规律。 3. 管理的权变观念。P145 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事、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4. 经济方法。P254 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各种经济杠杆、经济政策),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5. 管理过程学派。 P4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指“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再具体一点说,“管理是对人力、原料、机器、方法、资金和市场这些基本要素的作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强调了管理是各项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

6. 派生规律。P11 主要是指从共有规律中派生出的规律,如从过程循环规律中派生出的如何发挥各种管理职能的规律;从人本规律中派生出的利用非正式组织和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等规律;从组织规律中派生出的控制幅度规律、协调统一规律、信息传递规律等。 7. 管理的择优观念。P115 是指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二要体现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三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8. 行政方法。P257 是指管理主体运用行政权力,按照行政层次,通过下达各种行政命令、指示、决议、规定、指令性计划和规章制度等手段,直接控制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以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9. 决策理论学派。P4 决策理论学派把决策看作是管理的中心,认为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得出“管理就是决策”的理论。 10. 特殊规律。P12 是指管理的共有规律、派生规律在各个不同社会条件、管理领域、管理业务中的特殊表现。 11. 管理系统观念。P103 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12. 法律方法。P261 是指运用立法、司法和遵法守法教育等手段,规范和监督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使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13. 系统管理学派。P4 系统管理学派把管理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

党校结业论文3000字

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已经结束了,在这段时间,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 各位老师对党的忠诚,对党的精辟解析及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对党组织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先进性的意义及共产主义信念,同时更坚定了自己加入中国共 产党,为党的伟大事业坚持奋斗的信念。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理论学习的认识。特 别是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加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有利环境下,能够及时地聆听各位老师的教诲,对我最近的思想困惑有了科学的解析。同时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对党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在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有了科学的认识。通过党校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党的理论知识,更加坚定了我的共产主义信仰,临近结业,我认真地进行思考,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以后要干什么,进而明确方法,端正入党动机,使自己能够早日加入党组织。 首先我思考了老师一再强调的入党动机问题。以下是几种错误的入党动机思想:第一种,"入党可以为自己今后工作打好基”,他们申请入党是为了以后安排一个好工作、获取更多提拔和重用的机会。第二种,"不写申请书就是不进步"。一些同学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如果 自己不写,怕老师、同学说自己不要求进步,于是随大溜也写份申请。第三种,受家庭和亲 朋好友的推动才递交申请书。有些同学的父母都是党员,亲朋好友也多是党员,每当他们问及自己是否要求进步时,感到不入党似乎不光彩。第四种,"入党是为了荣耀和满足"。有些人看到别人入了党,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羡慕不已,于是自己也写份入党申请书,企盼有一天自己能获此荣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坦白的说,我以前在一定程度上有过这样的错误动机,但我现在已经明白了,入党的确是个人追求进步的途径,但是这种进步不应是为了面子和狭隘的个人目的,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个人能在历史进程中正确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所以,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 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 圣贤书”已过时,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步入社会,参与了社会实践,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 毋庸置疑,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呢?首先得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面旗指引着全党的奋斗方向。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共产党员只有确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才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大学生党员必须加强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提高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坚

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练习题

2015年在职研究生入学练习题 《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题 1.资本 2.货币 3.抽象劳动 4.生产关系 5.上层建筑 6.价值规律 7.使用价值 8.资本积累 9. 可变资本10. 实事求是11. 理性认识12. 主要矛盾 13.共同富裕14.循环经济15.民主集中制16. 自由人联合体 17. 矛盾的特殊性18. 中国各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辨析题 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对新事物要肯定一切,对旧事物要否定一切。 3.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 4.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状态,要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事求是。 5.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6.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8.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9.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0.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 1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3.提高立法质量,必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1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

统一。 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有力手段。 16. 中心工作是各项工作中关键性的工作,所以只要用全力抓住它,其他工作会自行解决。 1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8.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简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3.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 4.如何理解马克思揭示的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5.什么是价值规律? 6.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特殊性质的论述。 7.什么是劳动力的价值? 8.列宁是如何论述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 9.列宁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论述。 10.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11.简述毛泽东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论述。 12.毛泽东是如何阐述“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工作方法的?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1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5.邓小平是如何论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 1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的相互关系。

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开来;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商品: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区别。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应该归无产阶级所有。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实践: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阶级社会,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 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它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在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之间则在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各种感官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表面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主要矛盾:事物发展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复杂的诸多矛盾中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在新旧矛盾之间绝对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集中的前提下发扬民主,所以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在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

党校结业论文格式

学习奋进,树立人生新价值观 所属党支部:财税分院学生党支部 班级:09税务1班 姓名:XXX 学员编号:19XXXXX 摘 要:为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党的规 章制度,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做好生活的规划,未来的规划,主动落实每一件事。为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接班人时刻做好准备。要让我的人生发光发热,不遗憾这一段青春,为我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的过程更加赋 予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 党员 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 有幸能够参加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第十八期的党校培训,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党校学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决心。党校培训是为了让我们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于是在第一堂课上王记清书记就为我们介绍了党的基本知识,通过他的讲解我也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定义刻在了脑海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本次的党校培训还有学习实践可续发展观,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明确党员标准,端正入党动机等几个重点。通过党校的学习我对这几个方面也加深了了解,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且最有感触的就是端正入党动机这一堂课。之前的我还是稀里糊涂不太明白为什么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我的心里也打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员虽然被赋予了特殊的头衔,但我们仍然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不自满,不骄傲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要处理好权利与人民的关系。从小的方面说,这与我们在学校机构任职也有类似的现象。有许多的学生干部因为自己较高的职务就对手下的干事呼来喝去,完全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的信念。放到社会上来说,这也是社会中一些高层人物所出现的现象。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有权势的国家领导人利用自己的权利贪污腐败,近年来中国官员的贪污事件也被频频报出,这些悲剧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错一小步,标题:三号黑体 宋体五号 摘要,关键 词 小四 黑 体 内容部分,小四楷体 正文部分 小四 宋体 全文1.5倍行距

关于全面认真审核干部档案材料的通知冀组通字[2000]5号

关于全面认真审核干部档案材料的通知 冀组通字[2000]5号 各市委组织部,省直各单位: 近几年来.我省干部档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做好新时期干部人事工作提供了优质服务。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多起通过涂改和伪造档案材料混入干部队伍并窃取重要领导职务的案件。一些办学单位未经国家教育部门审查批准,在社会上举办各式各样的学历教育班,造成了学历的混乱,有些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判决后,处分决定、审判书等相关材料长期不归干部本人档案,造成干部档案材料短缺,干部档案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干部的真实面貌。有些干部在填写归人本人档案的材料时,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填写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等与实际不符。这些问题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影响,也为组织上准确认定干部信息带来了困难。为确保干部信息客观、真实,使干部档案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决定结合填写新修订的《干部履历表》,在全省开展一次干部档案材料审查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审核范围、重点及时间要求。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除退离休干部以外的所有干部档案均属于这次审核的范围。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干部档案材料普遍进行审核的基础上,重点审核1990年以后接收的档案及形成的档案材料。审核工作自本通知下发之日开始,到2000年底结束。 二、审核原则。以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干部档案材料内容为依据,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变通,不打折扣,确保审核认定真实准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成立审核干部档案材料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抓好对工作组成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审核干部档案材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非常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各级各单位要成立审核档案材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对稳定的档案材料审核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必须是中共党员干部,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在档案材

2018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复习题答案

《政治理论》复习参考题型 一、概念 1.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基本要求是,以劳动为尺度精心个人收入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2.独立自主: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之一。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95):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适用于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崭新的国际关系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基本经济制度:指国家依据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通过法

律对社会经济秩序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做出明确规定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即所有制。 6.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地统一,是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7.商品: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