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硅胶G薄层层析

硅胶G薄层层析

硅胶G薄层层析
硅胶G薄层层析

实验一硅胶G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在吸附色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微量操作简便的层析法。硅胶是薄层层析中应用最广的吸附剂,由于硅胶薄层的机械性能差,一般必须加入10%~15%的煅石膏作为粘合剂,称为硅胶G。展层剂凭借毛细管效应在薄层中移动,点在薄层上的样品随展层剂的移动而不同程度的移动。因为被分离物质的极性有差异,因而与吸附剂和展开剂的亲和力有差别,结果在薄层板上的迁移率Rf值不同,对于某一物质,在一定的溶剂系统和一定的温度下,Rf值是该物质的特征常数,被分离物质Rf值差别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可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扩大被分离物质的Rf值差别,以期达到较理想的分离效果。

第一部分可溶性糖的薄层分离与鉴定

一、原理

糖是多羟基化合物,在硅胶G薄层上展层时,被吸附的强弱有差别,其吸附力主要与糖分子中所含有羟基数目有关。吸附力大小顺序为:三糖>二糖>己糖>戊糖。展层后,喷显色剂显色,不同的糖呈现不同的颜色,吸附力越大的糖Rf值越小,与已知标准糖的颜色和Rf值比较,即可鉴别样品提取液中糖的种类和含量,显色后进行拍照或扫描定量。

二、材料、仪器和试剂

1.材料苹果或其他植物材料

2.仪器①离心机及大离心管②涂布器③天平④烘箱⑤研钵

⑥微量点样器或毛细管⑦层析缸⑧吹风机、喷雾器⑨电热水浴

⑩蒸发皿、量筒(50ml)、刻度吸管、玻璃板(15×7cm)

3.试剂

① 95%乙醇和80%乙醇

②硅胶G和0.1mol∕L硼酸

③氯仿

④冰乙酸

⑤1%标准糖溶液(10mg∕ml):木糖、果糖、葡萄糖、蔗糖

⑥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剂:称取2.0g二苯胺于烧杯中,加入2ml苯胺溶液

溶解后、再加10ml 85%磷酸,边加边搅然后用100ml丙酮溶解混匀

四.操作步骤

1.硅胶G薄板的制备

制板用的玻璃板应平整光滑,预先用洗液或其他洗涤剂洗净,干燥后备用。称取硅胶G粉3.5g,加0.1mol∕L硼酸溶液9ml,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待硅胶由稀变稠、发出如脂肪光泽时,倾入涂布器中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可铺7×15cm薄板1块。铺布后的薄板置于100℃烘箱中烘干,取出后放在干燥器中备用。也可在温室下自然干燥24h,用前放入110℃烘箱中活化30分钟。

2.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果肉(或其他植物材料)5g ,放于研钵中研成匀浆,加10ml95%乙醇继续研磨5分钟倒入离心管,离心(3000r ∕min )10分钟,吸取上清液作为点样液。

3. 点样

取活化过的硅胶G 薄板,在距底边2cm 水平线上确定5个点,相互间隔约1cm ,其中4个点分别点上木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标准液,另一个点点样品液,点样量分别为2ul ,然后用吹风机吹点样原点,使其刚消失为止。如果继续吹,可能在层析后出现拖尾现象。

4. 展层

本实验选用氯仿:冰醋酸:水=18:21:3或者选用乙酸乙酯:异丙醇:水:吡啶=26:14:7:5为展层剂,用前临时配制(只能用一次)。展层在密闭器皿中进行。为了消除边缘效应,可在层析缸内壁贴上浸透展层剂的滤纸条,以加速缸内蒸汽的饱和。将薄板点有样品的一端进入展层剂,注意切勿使样品原点浸入溶剂,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当展层剂前沿离薄板顶端1~2cm 时,即可停止展层,取出用吹风机吹干。

5. 显色

显色是鉴定物质的重要步骤。本实验采用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剂丙酮溶液喷雾法,喷出细雾使薄板均匀湿润,然后于100℃烘箱中烘烤12分钟,各糖即出现不同的颜色。

五.结果计算

小心量出原点至溶剂前沿和各色斑中心点的距离,计算出它们的R f 值。根据标准糖的颜色和R f 值,鉴定出样品提取液中糖的种类,并绘出层析图谱。

第二部分 氨基酸的薄层分离与鉴定

一 、原理

氨基酸依据侧链的极性不同,分为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在弱碱或弱酸溶剂中各自的解离度有所不同,所带电荷数及带电性质也各异,因此对硅胶的吸附力也各有不同。一般极性强、带电荷多的氨基酸移动较慢,而非极性氨基酸移动较快。本实验采取展层与染色同时进行、展开剂可以连续、反复使用的新方法,既节省试剂又可简化操作,在判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二、材料、仪器和试剂

1.材料

A 样品:医用氨基酸注射液(药店市售的);

B 样品:醇溶蛋白或其它动植物蛋白,经水解(酸解、碱解、酶解)处理得到的氨基酸点样液。

样品处理方法:

(1)制备谷蛋白碱解的氨基酸点样液:称小麦面0.500g ,加10%的KOH 12.5ml ,水 解18~24小时(38~40℃),接着在80℃水浴保温5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过滤。取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发至稠,用盐酸中和至弱碱性,静置,取上清液作为点样液。

原点至色斑中心点的距离原点至展层剂前沿的距离

R f =

(2)制备醇溶蛋白碱解的氨基酸点样液:称取玉m粉1g,加入16ml 70%的乙醇、70℃水解4小时,然后4000r∕min离心15分钟。取上清夜放入蒸发皿中蒸发至稠获得醇溶蛋白(约0.5g左右),加10%的KOH 12.5ml,以下操作完全同(1)。

(3)制备牛血清白蛋白碱解的氨基酸点样液:称取牛血清白蛋白0.5 g ,加10%的KOH 12.5ml,以下操作完全同(1)。

(4)制备鱼精蛋白碱解的氨基酸点样液:称取鱼精蛋白0.5 g ,加10%的KOH 12.5ml,以下操作完全同(1)。

(5)制备酪蛋白碱解的氨基酸点样液:称取酪蛋白0.5 g ,加10%的KOH 12.5ml,以下操作完全同(1)。

(6)制备羽毛粉酶解点样液:羽毛粉经微生物发酵释放的蛋白酶水解后再浓缩成点样液。2.仪器

离心机涂布器天平烘箱研钵层析缸喷雾器吹风机学生尺蒸发皿20μl可调微量点样器或毛细管量筒(50ml)刻度吸管玻璃板(15×7cm)

3. 试剂

95%乙醇和70%乙醇

正丁醇

吡啶(上海产品适合本实验。山东齐鲁药厂产品不适合本实验)

茚三酮

1mol∕LNaOH、0.01mol/L NaOH、

10%KOH

1mol/L HCl

0.1mol∕L乙酸钠

显色液:0.7%(w∕v)茚三酮乙醇溶液(以95%的乙醇做溶剂)

4.标准溶液的配制

20种氨基酸单标准溶液:浓度各为1%(W/V)。其中的半胱氨酸先用2mol∕L盐酸溶解后,再以蒸馏水稀释;酪氨酸、色氨酸先用0.25mol∕L NaOH溶解后,再以蒸馏水稀释;其余氨基酸都用0.01mol∕L Na OH作溶剂配制。

20种氨基酸的混合标准溶液:每一种混合液是由对应的1%的氨基酸单标准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①缬氨酸(上)-脯氨酸(中)-谷氨酸(下)

②异亮氨酸(上)-谷氨酰胺(中)-天门冬氨酸(下)

③色氨酸(上)-苏氨酸(中)-精氨酸(下)

④亮氨酸(上)-组氨酸(中)-赖氨酸(下)

⑤苯丙氨酸(上)-丙氨酸(中)-天门冬酰胺(下)

⑥酪氨酸(上)-蛋氨酸(中)-甘氨酸(下)

⑦半胱氨酸(上)-丝氨酸(下)

⑧8种必需氨基酸

⑨ 12种非必需氨基酸

⑩ 20种混合氨基酸

注:上述的(上)、(中)、(下)表示混合氨基酸上行展开后的相对位置。

三、 操作步骤

1.硅胶G薄板的制备

称取硅胶剂3.5g ,量取0.1mol∕L乙酸纳溶液10ml放于研钵中,研磨至无明显颗粒

由稀变稠(由硅胶G 的质量或颗粒的粗细决定研磨的时间)时倒在10cm ×20cm 玻璃板上,快速流动、用研锤引导使之到边、铺平,将气泡引导至角上尽可能除去。风干。使用前在110℃烘箱活化30分钟。

蛋白质的酸解法:请参考《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第114页

2.点样

取活化的硅胶板距底边1.5cm 处,放一直尺,如下图所示。在直尺上从左向右标记九个点、间距为1cm ,将标准氨基酸点样液①②③④⑤⑥按顺序各点一次,⑦的点样方法:先点半胱氨酸一次,再点丝氨酸一次,样品液A 和B 分别点样,点样量各为2ul 。点样后,用吹风机吹点样的愿点,使其湿痕迹刚刚消失为止。若再继续吹,造成样品干固,在展层时可能造成拖尾现象。

3.展层 展层剂的配制 显色液(v ):正丁醇(v ):吡啶(v ):水(v )=9:35:8:7,各溶液必须用刻度吸管准确量取,直接放入干燥的层析缸内。将薄层板的点样端放入展开剂中,但切勿使点样原点浸入。

注:展层剂可以反复使用,直到耗尽为止。也可以随时补充新的展层剂。该展层剂在25℃以下密封,可以长期放置,不会影响层析效果。

4.显色

展层2~3小时,取出层析板立即端平,在溶剂前沿打几个点作为前沿的标记,置100℃烘箱烘烤10分钟左右,看到层析斑点的颜色各异为止(烘烤时间延长会使斑点的颜色都变转为红色),20种氨基酸可呈现13种颜色:大红、红、紫红、紫、紫兰、紫褐、橙红、橙、黄、土黄、黄绿、兰、灰黑。根据标准氨基酸斑点的颜色和Rf 值来判断样品中未知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目视比较法)。

四.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1.小心量出原点的上沿至溶剂前沿和原点的上沿至各色斑点上沿的距离,并绘制层析图谱的写生图。

2.计算它们的Rf 值,根据标准氨基酸的颜色和Rf 值,鉴定样品液中氨基酸的种类。

3.分析并指出样品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目视比较法)。

【附注】

具有刺激和有毒性的显色液,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展层或者喷雾。 图1薄层装置图

Rf (斑点X )=原点的上沿至展层剂前沿的距离

原点的上沿至色斑的上沿的距离

【思考题】

1.硅胶G薄层层析试验中引起样品拖尾的因素有哪些?

2.当固定相选定后为使被分离物质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选择展层剂的原则是什么?3.氨基酸的硅胶G薄层层析改革新方法表现在哪些地方(与可溶性糖的薄层分离作比较)?

硅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硅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011.10.23 百顺硅胶:https://www.doczj.com/doc/a29835611.html,

报告内容 z一.硅胶的组成及分类 z二.硅胶的性质及原理 z三.硅胶柱的使用过程 z四.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小经验

一.硅胶的组成及分类 z1.硅胶的组成 z硅胶(Silica Gel)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 z在传统的硅胶合成方面,主要是以水玻璃作为原料经过反应→胶凝→老化→洗涤→浸泡→干燥→焙烧等步骤合成出成品。 z用作分离介质的硅胶是人工合成的多孔二氧化硅,它的特点是其表面含有硅醇基(Silanol groups or surface hydroxyl groups),这是硅胶可以进行表面化学键合或改性的基础。

2.硅胶的分类 z2.1颗粒大小 z2.2正反相硅胶 z2.3重质轻质微粉硅胶z2.4五级硅胶 z2.5制备方法

z2.1 颗粒大小 z作为分离材料的硅胶,其颗粒的形状大小、孔的结构、孔径及其分布、总孔容、比表面及机械强度等,均是重要的参数。目前,通用的分析型硅胶基质的直径为5-10μm,且其化学键合相硅胶已有商品出售,而高效制备型所用的硅胶,其直径多在20-40μm之间。 z按目数分

z2.2正反相硅胶柱 z正相柱大多以硅胶为柱填料或是在硅胶表面键合-CN,-NH3 等官能团的键合相硅胶柱。反相柱填料主要以硅胶为基质,在其表面键合非极性的十八烷基官能 (ODS)称为C18 柱。其它常用的反相柱还有 C8,C4,C2 和苯基柱等。 z一般的C18 柱pH 值范围都在2-8,流动相的pH 值小于2 时,会导致键合相的水解;当pH 值大于7 时硅胶易溶解;经常使用缓冲液固定相要降解。如果流动相pH较高或经常使用缓冲液时,建议选择pH 范围大的柱子。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制备薄层层析板,使叶绿素在层析板上分离显色。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常用 TLC(Chromatography)表示,又称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 g )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 500mg 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 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硅胶、硅藻土、聚酰胺和纤维素。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 ”—不含粘合剂;“硅胶G ”—含煅石膏粘合剂;“硅胶HF 254 ”—含荧光物质,可用于波长为 254nm 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GF 254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 剂等类型。粘合剂除上述的煅石膏(半水合硫酸钙: 2CaSO 4 · H 2 O )外,还 可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实验材料、器具 1、试剂硅胶、4‰的CMC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 2、实验用具:药匙、研钵、载玻片、量筒、玻棒 四、实验步骤 1、载玻片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干净的标准:水不是呈股流下,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 2、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3ml:1g)。取CMC-Na溶液倒入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铺板:将载玻片置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铺板时,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也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倒时也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泡。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置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3g硅胶大约可铺7.5×2.5cm载玻片5-6块) 4、晾干: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 5、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活化硅胶有利于提高硅胶的吸附性能,同时排除硅胶内部已吸收的水分及其他气体。通过活化硅胶,主要改变了硅胶内部的微孔结构,使其孔径的大小及

薄层色谱TLC(点板)的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点板)的基本原理 ★★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1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一)基本原理 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如作为标准的化合物在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则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化合物的Rf值(后面介绍Rf值)对各斑点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采用某些方法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R 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 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 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 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 七、思考题

薄层层析板

薄膜层析是用作分离和辨识化学物质的层析分析方法中最具多样性 的方法之一。这是一个简单,快速且有效的分离工具,用作量化或质 量分析。身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默克提供您值得信赖的TLC 产品, 并拥有广泛的化学性质,尺寸和背景物质可以符合所有您应用的需 要。我们的薄膜板结合了机械性和表面同相性,呈现了不被干扰的分离效能。供自动化使用的HPTLC 设立了质量控管中可信赖且快速分析的标准。我们持续增加新的具创新性的产品以符合今日TLC 应用的需求。为您的分离工作选择最好的TLC 板,进一步了解默克TLC 板如何能让您的实验结果比从前更值得信赖。 高效硅胶薄层层析板(HPTLC) TLC平板自制备用鬆散吸收剂 超薄单石型硅平板(UTLC) 制备级层析片(PLC) CN-, Diol-, NH2- 修饰硅平板(TLC和HPTLC) 氧化铝薄层板(TLC) 混合层平板(TLC) 纤维素层析板(TLC and HPTLC) Concentrating Zone Plates (TLC, HPTLC和PLC) HPTLC特纯度平板 Multiformat Plates (TLC和HPTLC) GLP平板(TLC和HPTLC) 配套产品 流动相 经典硅胶薄层层析板(TLC) RP修饰硅平板(TLC和HPTLC) 胜肽分析平板 LiChrospher? 球状颗粒HPTLC平板 高效硅胶薄层层析板(HPTLC) These HPTLC plates deliver fas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samples for manual or automated use. Merck’s HPTLC silica plates wor k three times faster than conventional TLC plates –and they’re more sensitive. This makes our HPTLC plates perfect for advanced separations. HPTLC and TLC plates use the same type of silica gel 60. But in HPTLC particle sizes range between 4-8 μm, and the mean particle size measures 5-6 μm. This yields a smoother surface and a higher separation power than conventional TLC plates. Highly compact sample bands (thanks to lower band diffusion) and an thin 200 μm layer translate into greatly enhanced sensitivity. 目录编号产品 105547 HPTLC silica gel 60 ( 高效硅胶层析板) 25 Aluminium sheets 20 x 20 cm 105631 HPTLC Silica gel 60 ( 硅胶薄层层析板) 25 Glass plates 10 x 10 cm 105641 HPTLC Silica gel 60 ( 高效硅胶层析板) 50 Glass plates 20 x 10 cm 105633 HPTLC Silica gel 60 ( 高效硅胶层析板) 100 Glass plates 10 x 10 cm 105556 HPTLC Silica gel 60 F254 ( 高效硅胶薄层层析板) 20 Aluminium sheets 5 x 7.5 cm

薄层层析的原理与操作

薄层层析的原理与操作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一、基本原理 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如作为标准的化合物在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则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化合物的Rf值(后面介绍Rf值)对各斑点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采用某些方法加以定量。 薄层层析有许多优点:它保持了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等特点,同时展开速率快,一般仅需15~20分钟;混合物易分离,分辨力一般比以往的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适用于只有0.01μg的样品分离,又能分离大于500mg的样品作制备用,而且还可以使用如浓硫酸、浓盐酸之类的腐蚀性显色剂。薄层层析的缺点是对生物高分子的分离效果不甚理想。 二、固定相支持剂的选择和处理 在薄层层析时,对支持剂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支持剂的性质与适用范围;二是支持剂的颗粒大小。一般来说,所选吸附剂应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它对欲分离的不同物质应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即有足够的分辨力;所选吸附剂与溶剂及样品组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力的强弱规律可概括如下:吸附力与两相间界面张力的降低成正比,某物质溶液中被吸附的程度与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成反比。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同族化合物的吸附程度有一定的变化方向,例如,同系物极性递减,而被非极性表面吸附的能力将递增。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 1. 原理 流动相流过时各组分会以不同的速率向下移动,吸附弱的组分以较快的速率向下移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在新接触的固定相表面上又依这种吸附-溶解过程进行新的分配,新鲜流动相流过已趋平衡的固定相表面时也重复这一过程,结果是吸附弱的组分随着流动相移动在前面,吸附强的组分移动在后面,吸附特别强的组分甚至会不随流动相移动,各种化合物在色谱柱中形成带状分布,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 柱色谱分离条件 ⑴固定相选择 柱色谱使用的固定相材料又称吸附剂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有多种形式。以氧化铝作为固定相时,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物只有范德华力与固定相作用,吸附较弱;极性有机物同固定相之间可能有偶极力或氢键作用,有时还有成盐作用。这些作用的强度依次为: 成盐作用> 配位作用> 氢键作用> 偶极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有机物的极性越强,在氧化铝上的吸附越强。 常用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等 色谱用的氧化铝可分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酸性氧化铝pH约为4-4.5,用于分离羧酸、氨基酸等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pH值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应用最广;碱性氧化铝pH为9-10,用于分离生物碱、胺和其它碱性化合物等。吸附剂的活性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低,活性越高。脱水的中性氧化铝称为活性氧化铝。 硅胶是中性的吸附剂,可用于分离各种有机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固定相材料之一。 活性炭常用于分离极性较弱或非极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粒度越小,比表面越大,分离效果越明显,但流动相流过越慢,有时会产生分离带的再重叠,适得其反。 ⑵流动相选择 色谱分离使用的流动相又称展开剂。展开剂对于选定了固定相的色谱分离有重要的影响。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吸附-溶解分配,强极性展开剂对极性大的有机物溶解的多,弱极性或非极性展开剂对极性小的有机物溶解的多,随展开剂的流过不同极性的有机物以不同的次序形成分离带。 在氧化铝柱中,选择适当极性的展开剂能使各种有机物按先弱后强的极性顺序形成分离带,流出色谱柱。

薄层层析方法与注意问题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将作为固定相的支持剂均匀地铺在支持板(一般是玻璃板)上,成为薄层,把样品点到薄层上,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从而使样品各组分达到分离的层析技术。如果支持剂是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则称之为薄层吸附层析;如果支持剂是纤维素、硅藻土等,层析时的主要依据是分配系数的不同,则称之为薄层分配层析;同理,如果支持剂是离子交换剂,则称为薄层离子交换层析;薄层若由凝胶过滤剂制成,则称为薄层凝胶层析。 薄层层析的操作与纸层析相似,但比纸层析速度快,一般仅需15-30min,分辨力比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能分离0.01μg的微量样品,又能分离500mg 基至更多的样品作制备用。薄层的制备可规格化,样品滴加后可立即展开,不受温度影响。其缺点是Rf值的重现性比纸层析差,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不大理想。 一、支持剂的选择与处理 薄层层析的支持剂种类很多。使用时应根据欲分离物质的种类进行选择。 支持剂颗粒大小要适当。颗粒大,展开速度快。但颗粒过大时,分离效果不好;而颗粒过小,则展开速度太慢,容易出现拖尾现象。一般有机类支持剂如纤维素粉的颗料为70-140目(直径0.1-0.2mm),薄层厚度为1-2mm;无机类支持剂如氧化铝、硅胶等的颗粒一般为150-300目,薄层厚度为0.25-1mm。 在薄层层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其处理方法同吸附柱层析。同样,用离子交换剂,凝胶过滤剂等为支持剂时,支持剂均要按柱层析处理填料的相应方法处理。 二、薄层板的制作 支持板要表面平整、光滑,用前应洗净、干燥。 常用的薄层板有硬板(湿板)与软板(干板)之分。在支持剂中加入粘合剂(锻石膏、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调成糊状物所制成的薄层板为硬板,用粉状支持剂直接制成的薄层板为软板。硬板粘牢在支持板上,调成糊状物喷显色剂时不会冲散,可以直立展开,而软板只能接近水平展开。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硅胶板(来自互联网) 薄层层析硅胶板是用高纯度薄层层析硅胶(粉状)调入一定量的粘结剂喷制成,板面纯白、平整均匀、细密。 主要成分为SiO2·nH2O,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和氢氟酸外,不与其他酸碱反应。薄层层析硅胶板可直接用于多种类型有机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 用途 在医药、农药、中草药、有机化工产品及粮食、食品的微量杂质及主要成份的鉴定中已得到普遍应用。 3 分类 硅胶板的规格分为:G ,H,GF254,HF254。 那这些型号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硅胶H"--不含粘合剂; "硅胶G"--含煅石膏粘合剂; "硅胶HF254"--含荧光物质,可用于波长为254nm紫外光下观察荧光; "硅胶GF254"--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剂。 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别分类的办法就是,不同型号的硅胶在于其中石膏含量的不同,这一点体现在硅胶的粘稠度不同,石膏含量越高越粘稠。这个在卖硅胶的瓶子上都有标识,比如硅胶H就很稀松,硅胶G一般粘稠度还是比较适中的。 【黄曲霉毒素生物酶解毒研究——黄曲霉毒素B1 酶解毒机制研究】 3.1.3 对黄曲霉毒素B1有活力菌株的筛选 取玻璃试管,分别加入AFB1标准储备液(终浓度0.5ug/ml)60ul,65℃水浴下吹氮气挥干。分别加上述菌体粗酶或发酵液粗酶3ml,置28℃超级恒温水浴箱内温浴30分钟,加3ml氯仿终止作用,取氯仿层。Ex365nm,Em445nm下测荧光强度(F)(HITACHI 650-60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Hitachi 公司)。 沸水浴5分钟后的同样量的菌体粗酶或发酵液粗酶代替上述未经沸水浴的粗酶,同样条件操作及测试,其结果作为对照。样品荧光强度的大小代表样品作用后AFB1残留量。 每个样品及对照品均重复3次,均设双样,求其均值体。 3标准曲线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取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10ug/ml),用定量毛细管(0.5,1,2,5ul)分别取5到50ng 黄曲霉毒素B1点在硅胶60A薄层板(10×10cm,预制板,E.Merck Co.,德国)上,两端间隔1.25cm,点与点之间间隔1cm.自然干后,于15×15cm层析缸内用精制过无水乙醚预展后,再以丙酮-氯仿(88:12 v/v)溶剂系统展开。板上的AFB1用荧光光密度用荧光薄层扫描仪在365nm下检测并作标准曲线。 4 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测定(工作终浓度0.5ug/ml) 黄曲霉毒素B1反应后液或反应对照液(见3.1.3,煮沸及未煮沸)

薄层板,跑版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法---跑板 1.点样 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2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如果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再点),以免点样斑点过大。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距离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缘距离至少lcm,为防止边缘效应, 2.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展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 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展开剂。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各组成溶剂的比例准确度对不同的分析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最高精确度,比如: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 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④展开应密闭,展距一般为8~15cm。薄层板放入展开室时,展开剂不能没过样点。一般情况下,展 开剂浸入薄层下端的高度不宜超过0.5cm。 ⑤展开剂每次展开后,都需要更换,不能重复使用。(展开缸中得展开剂弃去,密封在容量瓶中得展开 剂可在当天使用) ⑥展开后的薄层板用适当的方法,使溶剂挥发完全,然后进行检视。 ⑦Rf值一般控制在0.3~0.8,当Rf值很大或很小时,应适当改变流动相的比例。 3.斑点的检出 展开后的薄层板经过干燥后,常用紫外光灯照射或用显色剂显色检出斑点。对于无色组分,在用显色剂时,显色剂喷洒要均匀,量要适度。紫外光灯的功率越大,暗室越暗,检出效果就越好。 展开分离后,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比移值(Rf值)来表示。化合物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与溶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的比值就是该化合物的Rf值。 注意事项: 一.预饱和分为2部分: 1、展开缸的预饱和:在展开之前,使展开剂蒸汽在展开缸内饱和,使展开缸汽液状态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此时尚未放薄层板。 2、薄层板的预饱和:在展开缸饱和后,放入已经点样完毕的薄层板,进行饱和,使薄层板整体差异性减小。具体做法是:在双槽层析玻璃缸内,将其中一个槽内倒入配好的展开剂,另一个槽内放入薄层板,盖好上面的玻璃盖,这时候就是在预饱和。 关于饱和时间:根据展开剂而定。 1、展开剂组分极性差异不大的且挥发性好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一般15-20分钟即可; 2、极性差异大的,且挥发性差异大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要30-60分钟; 3、极性差异大的,且挥发性差异不大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要20-30分钟; 4、极性差异不大,且挥发性差不大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一般要10-15分钟; 5、水饱和有机试剂或有机试剂饱和水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30-60分钟。 6、另外,大家打开关闭展开缸的速度要快,放板取板的速度也要快,否则预饱和的效果全被你后期的 操作给抹杀了!!

硅胶基础知识

有机硅基础知识 什么是有机硅: 有机硅产品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硅-氧链节构成的,侧链则通过硅原子与其他各种有机基团相连。因此,在有机硅产品的结构中既含有" 有机基团",又含有"无机结构",这种特殊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使它集有机物的特性与无机物的功能于一身。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有机硅产品的最突出性能是: 耐温特性 有机硅产品是以硅-氧(Si-O)键为主链结构的,C-C键的键能为82.6千卡/克分子,Si-O键的键能在有机硅中为 121千卡/克分子,所以有机硅产品的热稳定性高,高温下(或辐射照射)分子的化学键不断裂、不分解。有机硅不但可耐高温,而且也耐低温,可在一个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无论是化学性能还是物理机械性能,随温度的变化都很小。 耐候性 有机硅产品的主链为-Si-O-,无双键存在,因此不易被紫外光和臭氧所分解。有机硅具有比其他高分子材料更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耐辐照和耐候能力。有机硅中自然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 电气绝缘性能 有机硅产品都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其介电损耗、耐电压、耐电弧、耐电晕、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等均在绝缘材料中名列前茅,而且它们的电气性能受温度和频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它们是一种稳定的电绝缘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工业上。有机硅除了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外,还具有优异的拒水性,这是电气设备在湿态条件下使用具有高可靠性的保障。 生物特性 生物活性有机硅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的营养素。有机硅是构成人体组织和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存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当中,作为细胞构建的支撑,同时帮助其他重要物质如镁,磷,钙等吸收。人体只能通过食物不断获得有机硅。 科学家们认为,有机硅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于人体中: (一)可溶性有机硅,占重量的10% (二)百分之三十存在于各种细胞基质 (三)60%用来合成蛋白质这说明我们每天所需的有机硅是相当高。 如果要保持5年,10年甚至于是30年的年轻程度,每天摄入有机硅20-30毫克的有机硅尤为重要。 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 有机硅的主链十分柔顺,其分子间的作用力比碳氢化合物要弱得多,因此,比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粘度低,表面张力弱,表面能小,成膜能力强。这种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是它获得多方面应用的主要原因:疏水、消泡、泡沫稳定、防粘、润滑、上光等各项优异性能。 有机硅的用途 由于有机硅具有上述这些优异的性能,因此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作为航空、尖端技术、军事技术部门的特种材料使用,而且也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其应用范围已扩到: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皮革造纸、化工轻工、金属和油漆、医药医疗等。 电子器件和电源模块 希顺公司致力于发展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先进有机硅技术。希顺公司提供的专业化有机硅解决方案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元器件集成度和高性能要求。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铺板 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通常,板的质量对薄层鉴别的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展开剂的配制和展开系统的饱和。 点样 尽量用小的点样管。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大,点样斑点扩散大。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展开剂配制 选择合适的量器把各组成溶剂移入分液漏斗,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展开剂。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各组成溶剂的比例准确度对不同的分析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最高精确度,比如: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移液管应符合计量认证要求,尽管多数时候这不是必须的。 展开系统的饱和 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把待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上展开缸的盖子。让展开剂的蒸气充满展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达到饱和,防止边沿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展开时难免要打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不过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响不大,当然动作应该尽量轻、快。 温湿度的控制 温湿度对薄层影响都很大。不冻结的前提下,通常温度越低分离越好,较难的分离需在低温下分离,例如人参皂苷。湿度的影响,估计主要是影响薄层板的吸附能力,导致选择性(容量因子)的变化,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度控制使用空调器或冰柜,湿度控制是通过在另一展开槽放置相应浓度的硫酸。 显色 喷显色剂显色最重要是有好的雾化器

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 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 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硅胶制品中常见的几种成型工艺介绍完整版

硅胶制品中常见的几种成型工艺介绍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硅胶做为一种环保性原材料,以其各种优越性能被广大人们所喜爱。它的柔软性与无毒性被广泛用于工业密封与医疗器械。特别是它的工作温度:-60至250摄氏度是塑胶无法比拟的。利用硅胶包住金属件或塑胶件形成一些新的性能更是让产品软硬有度,比如,硅胶包钢的厨具铲,它的环保受到消费者喜爱。硅胶与塑胶不同,硅胶是一种热成型的材料,硅胶原料在一定温度作用下,固化形成我们要的产品。 硅胶制品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成型工艺: 1、挤出成型工艺 就像我们挤牙膏一样,挤出机头也是产品的截面形状,有一定长度,在力与温度的作用下,机头出来产品已经硫化成型。此工艺成型的产品一般是条形的产品,产品截面可以各种各样。譬如,矩形长条,环形硅管,等。 2、滴胶工艺 硅胶原料为液态状,原料装在针筒里面,用气动加人工操作把原料滴到模具上,加热硫化成型。此工艺属于手工化工艺,需要人工的地方多。所以产能不高。它有一个特点,一个产品可以依要求滴上多种颜色。所以这种工艺多为制作工艺品。如,多色的硅胶手环 ,各种颜色图案的硅胶手机套,等。

3、固态热压成型工艺 此种工艺是利用油压机的温度与压力,借助模具把产品硫化成型出来。这种工艺相对成本低,产量高,应用比较普遍。它多用于单色的硅胶产品。也可应用于双色双硬度的产品或是多色多硬度,但是产品的结构不灵活,受限制。它也可以应用于包塑胶与包金属,同样在结构上不灵活,而且对所包物件有温度要求,一般要求所包物件要耐180摄氏度不变形。 4、液态射出成型工艺 此种工艺要求的设备有硅胶射出机、压料机。它的原料是水稠状,分A、B两组分。它的原理是:利用压料机把A、B组分的原料按照1:1压到射出机的料筒里混合,通过射嘴再把它压进热模具型腔成型。此种工艺成型温度相对较低,130度就可以。它可以用于不太耐高温的塑胶包胶成型,这一点比固态热压成型有优势。它产量高,也易于自动化生产。但原料的成本比固态硅胶原料高上几倍。 总之,不管是那一种工艺,能达到性能要求且做到价格低廉那就是最好的工艺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 一、硅胶柱层析的原理 利用吸附原理,即利用硅胶对中药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成分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 二、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装柱 操作要点:装柱前柱底要垫一层脱脂棉以防吸附剂外漏。 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方法 (1)干法装柱:将硅胶通过漏斗装入柱内,中间不应间断,形成一细流慢慢加入管内。也可用橡皮槌轻轻敲打柱硅胶柱使硅胶装填连续均匀、紧密。柱装好后,打开下端活塞,然后倒入洗脱剂洗脱以排尽柱内空气,并保持一定液面。(2)湿法装柱:将最初准备使用的洗脱剂装入柱内,打开下端活塞,使洗脱剂缓慢流出。然后把硅胶慢慢连续不断地倒入柱内(或将硅胶与适量洗脱剂调成混悬液慢慢加入柱内,),硅胶依靠重力和洗脱剂的带动,在柱内自由沉降,此间要不断把流出的洗脱剂加回柱内保持一定的液面,直至把硅胶加完并在柱内沉降不再变动为止。然后在硅胶上面加一小片滤纸或少许脱脂棉。根据加样量控制洗脱剂液面至一定高度。 匀浆法: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2、上样 将欲分离的样品溶于少量装柱时用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样品溶液,加入层析柱中硅胶面上。如样品不溶于装柱时用的洗脱剂,则将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硅胶(不超过柱中硅胶全量的1/10)与其拌匀,除尽溶剂,将拌有样品的硅胶均匀加到柱顶(始终保持洗脱剂有一定的液面),再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柱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分离色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 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 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 离。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 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 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 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 度下移,形成色带。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 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 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 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 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 原料: 新鲜的菠菜叶 试剂: 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 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 3.丙酮7.水硫酸钠

硅橡胶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硅橡胶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弹性(吸收振动,对粘接的器件的应力小)粘接: 一般是用流动性不好单组分,目 前很好用的 应用比较普遍的是GD414,粘接力强,固化快.价格高,一般用于军品.该胶 是通过吸空 气中潮气硫化从表面到内部逐渐固化,使用时胶层不易过厚,太厚内部可 能永远都不会 干. 低厚度灌封或三防:一般使用单组分704的硅橡胶的比较多,该胶优点灌封时流 动性比较 好自流平,固化后强度好.但是切记不可深度灌封,因为该 类胶也是通过 吸空气中潮气硫化从表面到内部逐渐固化,厚度太大表层 干后形成密封容 器,内部胶体与外部隔绝内部胶不会干.这样绝缘电阻较低 影响绝缘特 性.缺点一般导热性不是很好,因此要注意功率器件.另外在 胶固化时发生 化学反应形成气体,深度灌封气体释放不出内部形成空气 蜂窝,在军用卫 星导弹等高空产品因为空气稀薄外部气压低容易形成事故. 双组分厚度灌封:该类胶胶与固化剂分开灌封时按一定比例配比配比后流动 性非常好,胶可 以自然固化也可以加热加速固化(工艺效率高,真空灌封工艺造作性强,不 容易产生气 孔),但是这类胶也分两类一类导热系数非常好(代表道康宁的160 A B 固化后灰 色) 一类导热系数略差(代表GN521、GN511) 两类胶固化后表面硬度 一般粘接力 差(可以使用藕连剂改善),导热性好的双组分胶,由于内部填充金属成 分比重大导 热性好但是膨胀系数大高温产生较大膨胀应力温度低时对内部器件产 生较大挤压应力 (因此在灌封时要考虑内部器件和灌封较的膨胀系数匹配问题)因此在受 温度应力较大的 场合谨慎使用;还有双组分还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容易发生催化剂中毒,中毒时不能固 化,如GN521和GN511涂在铁氧体磁心表层后就不能固化,因此在使用时最 好咨询有关厂 家. 适合包封类: “适合包封类” 做一个解释,进行包封时流动性好,固化时间短, 固化后表面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技巧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技巧 一、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 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 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 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 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 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 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 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 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收一馏分。? 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 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 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二、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 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 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 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 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