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业药师的社会价值

执业药师的社会价值

执业药师的社会价值
执业药师的社会价值

1引言(或绪论)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制度的实行,社会药房,特别是大中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中、小型药房遍布城乡的主要街道和社区,给人民群众的用药提供了便捷服务,同时对平抑药品价格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1]。据2006年有关资料统计,全国药品经营(批发)企业达17000多家,社会药房异军突起,数量达十万多家,其经营的品种、规格、数量已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价格优势明显[2],人们逐步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念。随着顾客群的增加和大量新药的上市,使消费者在选购药品时,迫切希望得到执业药师的指导,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中的作用愈发显示其重要性[3]。本文将就执业药师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一探讨。

2执业药师是新时期药店的技术核心

2.1法律法规的执行者

《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已对执业药师的配备及其职责做了明确规定,执业药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并有责任对违反者提出劝告、制止、拒绝执行,并向上级汇报,执业药师参与药店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药店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药品质量控制与监督工作,因此,执业药师不仅要懂法、守法,而且要对药店的其他员工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4]

2.2医师处方的审核者

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处方药必须经执业药师审核签字后方可调配。处方中如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应拒绝调配或与处方医师联系,请医生修改处方后调配,同时要注意同物异名,执业药师要特别注意防止重复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二是特殊人群的禁用成分,执业药师应询问病人的用药史,发现处方上的药品不适合患者服用,应向患者明确指出,以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执业药师是社会药店的核心,对保证药品质量及对患者提供健康保健知识,帮助病人正确合理用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

2.3合理用药的指导者,用药信息的反馈者和不良反应的监测者。

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重点突出的合理用药指导。执业药师还应该及时掌握最新医学情报及药学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药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加强与同行交流,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不良反应信息资源提供数据。

3执业药师在药品经营企业中的作用

3.1执业药师是药品经营企业组织者

执业药剂师在质量管理的企业贯彻,组织协调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系统,执行每个工作岗位GSP每个要求,并且组织实施。所以,执业药师作为质量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是企业实施GSP的组织者。

3.2执业药师制定药品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由于执业药师是药房专家、熟悉的全国相关药物的法律和章程,了解GSP要求和要素,可根据GSP行动请求,公式化适应经营活动典型质量管理系统,因此执业药剂师是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决策者[6]。

3.3配备执业药师是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竞争力

药物是把双刃剑,当治疗疾病作用时,也会发生副作用。目前非处方药物的相对地宽松销售,人们越来越倾向自己医疗服务,在药店购药成了人们获得药品的首选途径;药品批发企业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于药房。因此,药品经营企业就肩负起了促进人群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任。国家政策明白地规定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的责任造成患者应用药物损失,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承担赔偿的责任。所以,不管从企业经济风险的减少还是提升居民应用药物方面,药品经营企业应该配备执业药师。

3.4执业药师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我们国家报道有几乎20万的人民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这造成使用药安全越来越认真采取[7]。在2004国家报告和监测正式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其中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执业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应该负责企业所生产药品的不良反应收集、报告和管理。

3.5执业药师负责药品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和报告

药物质量事故主要包括:由于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检查松弛,在市场上造成不合格

的药物流动,造成严重恶劣影响或医疗事故;购买假药,伪劣药药物;由于维护、存放的失误,过期的失效药物;非法销售药物。执业药师必须对企业质量事故调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方、相关部门、人员,通过事故取证调查,在完成事故调查以后,组织相关人员继续认真地分析,确认事故发生的原因,明确人员的责任,提出整顿措施,并且根据规定进行处罚[8]。

3.6参与企业药品经营过程管理

执业药师在GSP认证工作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丰富的药学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管理企业运行过程中药品质量,保证药品购、销、存始终和GSP的要求一致,使患者用到的药品安全、稳定、有效。[9]

4执业药师的现状

4.1目前药品经营企业中执业药师的现状

目前执业药师在药品经营企业中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合理,且多数药品经营企业对执业药师的认识普遍滞后。截止到2010年2月底,全国累计有174509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这和180,000多家药品经营企业数量远远不能匹配[10]。据悉,美国平均1500人中有1位药剂师;法国平均975人中有1位药剂师;日本平均1413人中有1位药剂师,而我国平均约每8000人中才有1位执业药师。参照发达国家的执业药师配备的平均水平,我国应该有90多万执业药师[11],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公众药学保健水平。

并且我们国家执业药师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在特殊的药品零售业和药品批发企业执业药师是非常缺乏的。在发达国家,60%以上的注册药师在药房和药品经营企业直接面对患者和消费者,但是我们国家现有的注册执业药师多数分布在药物生产企业中,各种各样的链接不能协调地发展。[12]

4.2目前社会药房中执业药师的现状

部分执业药师法律观念淡薄,在其所在地进行“挂牌服务”,他们很少甚至不到挂职的药店上班,不能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从而给消费者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更有甚者,在药监部门检查时,很多药店的药师不在岗,而药店的处方药却照常销售。有记录表明,一个药师竟然同时在两家以上的药店上班[13]。

4.3造成现今执业药师现状的原因

4.3.1部分执业药师纪律性不强

部分执业药师虽通过了资格考试,却放松了继续学习的思想,小富即安,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行业的前景,其实通过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只能表示一个人基本具备药品行业执业资格和基本知识,达到了设定门槛,仅此而已。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大部分执业药师都是“技能理论化”。

曾有报道,浙江省宁波市的药监部门对药师进行了岗位能力测试。全市272名参加测试的药师中,有77名不合格,占测试总人数的28.3%,其中4位药师测试成绩只得了20多分。

4.3.2执业药师法立法进程缓慢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试行)和现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规定:“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一个“或”字,允许了大量的从业药师和药师合法进入了执业药师的岗位,使得执业药师的配备要求不再具有“刚性”,使之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14]。也因此,零售药店的经营者宁愿招聘那些药学院校毕业一年左右的待遇要求比较低的药师也不愿招聘执业药师,使其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另外,一直以来,国家对报考执业药师的门槛设置不高,允许药学相关人士报考,使得执业药师的水平良莠不齐。笔者认为,没有经过医药学方面系统的学习,对药物的性质、化学结构、作用机理等方面的掌握是不够全面的,在某些时候,不能很好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从而在患者心目中,会对执业药师这个行业产生误解,更易引发医患纠纷。[15]

4.3.3公众对执业药师的不认可

多数人认为,看病找医生,买药有营业员,药师还有什么用呢?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公众并没有参与到对自我健康的“管理”中来[16]。

5对当前执业药师现状的建议

5.1出台相关法律

国家应尽早出台《执业药师法》,将执业药师的特殊性用法律形式保护起来,严格区分从业药师、药师与执业药师,明确执业药师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岗位。

5.2对医药企业严加管理

对有能力雇佣执业药师却雇佣药师或从业药师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并对其进行

教育,使其明确执业药师的重要性。

5.3从细节入手,塑造执业药师形象

例如:统一着装。像军人,医生,护士等那样,可以给执业药师统一配发独特的服装,从而能醒目的显示其职业,便于大众的识别。

5.4从医生着手

鼓励医生在给患者开完处方之后,嘱咐患者找执业药师核对,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

5.5引入媒体

为执业药师做公益广告,让他们被人们所了解,人们往往可通过公益广告知道一个职业的存在。也可将执业药师相关知识制作成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科普书刊,为群众提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平台,了解执业药师的特殊性以及与药师、从业药师的区别,从而使执业药师被大众了解并接受,同时也能保障患者自身用药安全。[17]

6对执业药师的素质培训

6.1药店、药房对药师的培训

执业药师不等同于医生,在医保全新大药房里,很多的药师是曾经在医院的工作过的退休医生。但是药师的工作和医生不一样,药师只是给顾客合理的用药建议,没有确诊及开处方的权利。有时候顾客会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前来购买处方药,这时,药师会建议顾客去医院检查,让医生开处方。药师并不会对病情确诊。药师在工作中应该认清白己的角色,给顾客最好、最及时准确的指导.

专业是对执业药师最基本的要求。顾客向药师进行咨询的时候是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了药师。所以一个执业药师,要抱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顾客最合理的用药指导。这就要求药师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多进行一些专业学习。这方面,药店会针对药师与店员做很多的培训,也会与厂家联合进行一些药品及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培训。[18]

6.2学校对专业学生的培训

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培养的执业药师还不能全面履行职责,医学专业知识、医患沟通技能、人文素养、对新药的临床评价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较差。药物是通过影响正常或异常的机体机能或生化代谢过程发挥药理作用的,明确机体正常或异常的

机能和生化、免疫状态,学生能更深刻理解药理学知识,避免因不知其所以然,越学越糊涂而死记硬背,而要将医学知识贯通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19]。因此,应要求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药理学为主线,紧扣与相关学科在知识技能上的衔接点,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知识的联系,并把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选修临床医学概论、临床药物治疗学、医药心理学、沟通和交流学等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他们今后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奠定基础[20]。

结论

我国既然引入了“执业药师”这一概念,如果不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必然失去了引入的意义,成为盲目效仿。当前应提高执业药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加强对执业药师这一行业的管理,让执业药师成为社会发展中对生活对社会有利的重要职业。

参考文献

1白景义,邵苏燕.谈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4-105.

2巢勤华.社会药房亟待提高药学服务水平[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3):236-237.

3李霞.药师在当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3):247-248.

4梁翠玲,张慧.职业药师作用浅析[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21-22.

5李丽锦.中国执业药师发展路线图[J].中国执业药师,2003;(12):23-26.

6龙勇.执业药师与基本药物制度的思考[J].中国药房.2010(08)

7李军.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J].中国执业药师,2004;(5):14-15.

8于培明,田丽娟,王集会.我国执业药师的素质缺陷及对策[J].中国药事. 2006(04)

9赵媛.执业药师在药品经营企业中的作用[J].北方药学,2011,8(8):89-90 10第三次全国药品分类管理会议资料.2005;8-31.

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司.我国执业药师管理工作有关问题战略研究报告[R].2010-03

12徐散.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与执业药师制度[J].中国执业药师,2005;(8):8-10.

13陈永真.治理“药师挂名”现象之我见[J].中国医药报.2007;2(4):2-3.

14李帅.执业药师何时成为热门职业[J].中国医药报.2007-03-05.

15杜春雨.浅谈当前执业药师的尴尬处境及解决措施[J].药师管理;2(9):89-90.

16杨华.树立药师形象[J]中国医药报.2007-01-22.

17杜春雨.浅谈当前执业药师的尴尬处境及解决措施[J].药师管理;2(9):89-90.

18张瑞英.执业药师的素质培训[J].中国药店.2010(06).

19李武南,等.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0问媛媛,杨世民,方宇.高等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临床药师)功能衔接的研究[J].药学教育,2010,26(3):57-59.

教师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思考教程文件

教师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思考

教师价值的体现不仅仅体现在自己对教育的影响,也体现在教育对自己的影响,对自己的发展,对自己成长的的完善上,教师价值的体现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能够留下教师自己个人发展的深刻烙印。 一、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专业技能的增长,业务水平的提高上 教育是行业,教师是职业。如果你是把教育当成一种事业的层面上来理解的话,你肯定已经是在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所在。你是快乐的,你是愉悦的耕耘者。不管是职业也好,还是事业也好,你意识到我要充分地学习和掌握教书育人的技能和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你作为老师的价值就会体现,并且愈发显得重要。 二、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之中 我们教师所有的工作可以说都是在学生身上发生的,我们的成果也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之中。我们的教师会为自己所教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即使是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开创出自己的一片灿烂天地,老师也会为之欢欣鼓舞,我们深深地感到一种工作价值的体现,辛勤劳动的收获;反之,当学生不能取得优异成绩,表现不良,工作岗位上总是逊人一筹,我们会忧心。学生的表现是老师工作的一种反馈,也是我们工作绩效的反映,这也是教师价值体现的最佳载体。 三、教师的价值体现在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上 教育是一个令教师有极大提升空间的行业。一个职业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从事者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那么这个职业不是一个好职业。现代社

会是讲究学习的社会,其中的每一分子只有不断地学习,汲取各种先进的文化和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教育这个行业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也正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大活动空间。我们在教育学生做人的同时我们也在教育自己如何做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如何做事,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在教育自己。这是教育带给我们从事者——教师最大的收获和补益。 今天,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的快捷,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观念的转变。但对教师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来说,是否有必要进行思考。 第一、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授之以“渔”,孔子育人的思想,主要是教育的启迪作用。从古自今,人们看重的是传递性而非创造性的工作。因为,任何科学成果都是建立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发现、创新,可谓科学探索、求真。 第二、教师职业劳动的现状 一些人奋发努力,考上大学,也学有所成。很多人有聪明才智,但却不愿意选择当教师这一职业,更谈不上愿意到边远的地区去当“孩子王”。认为,当教师一是没有创造性,二是没有挑战性。这是对教师职业价值和劳动性质的局限。 想想自己,寒窗苦读,找一个舒适的工作,既有创造自我的价值,又有优越的条件,优厚的待遇。岂不知,又有多少大学毕业生,宁可待业,屡次求

论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论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摘要】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社会,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生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人生的自我价值在于他的存在得到社会认可以及他为社会的发展所做的事,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具有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人对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越大就越能体现他的人生的自我价值高。 【关键词】人生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关系 一、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定义 自我价值,是指自我的潜力得以发展,自我的目标得以实现,自我的欲求得以满足。 社会价值,是指对社会中其他成员或整个社会有用处,有好处。 很清楚,自我价值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目标都只能够通过社会和其他人才能实现,所以,社会具有优先性。比如,你的目标是要成为富翁。那么,你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外乎就是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让社会中其他成员的钱转移到你的口袋里来。假如你对其他人没有好处,没有作用,别人会愿意把钱转移到你吗?其他几乎所有事情都是这样。你对别人越有用,你就有可能获得越多的钱或者别的你想要的东西。 另外,由于自我总是处于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而,他的自我价值如果仅仅是自己肯定,而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那么他也不会满足,除非他是阿Q。如果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了,取得了成功,自己感到满意,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在这同时,别人也对他满意,别人对他的成功持肯定和认可态度,那么,他的成功就更大,就更可靠,更真实。而要达到这一点,除了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之外,没有别的正常的途径。 所以说,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主要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二、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是价值的属概念,也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是人生,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而价值主体则是人。人生价值不同于其他客体的价值,一方面,人生价值必须体现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必须表现为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是个具有多维性的价值系统。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首先,人生价值是人生社会价值和人生自我价值的统一。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的一生的劳动及其道德行为对社会、他人需要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及社会对他贡献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他人所做出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他人创造的价值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和对自我的尊重、肯定评价。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重要方面,因为没有贡献,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索取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没有人的自我价值,没有索取,没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人也不可能做出贡献。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实践性,人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个人行为同他人、社会群体需要之间的一种肯定关系,标志着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

社会资本的基本含义

社会资本的基本含义 (发表日期:2004年07月29日) 财务投资原理,启发职场人士;投资社会资本,铺就光明前程。Mick Cope 著 当你的管道设备或者电路出现问题,这时你可能会给谁打电话?也许有那么四五个人选可以帮助你走出困境。当你碰到十万火急的订单时,有人能够帮助你及时解决问题吗?这就是"社会资本"---个人投入于团体的个体资本之间的粘合剂,它能够让个体资本在团队之间自由流动,便于价值创造。 职场上春风得意的经理人,实际上都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借用了财务投资的原理,进行社会资本的投资,构建了自己的关系网络,所以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确,无论是投资对象选择,还是投资运作流程,财务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都有很多类似之处。 社会资本,关系网络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社会资本是指一个团体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可以用于价值的创造。在日常生活当中,社会资本是随处可见的。它可能以忠诚和勇气的形式展现,帮助消防队员扑灭熊熊大火;也可能以思想、感情和技能的方式出现,帮助足球队员赢取另一项桂冠;或者以共享的经验和信念的方式表现,令你经常光顾的咖啡店即使在面对一长溜的顾客排队的时候,仍能有条不紊地正常运作。 你也许没有意识到社会资本的存在,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你和关系网络的每个人发生的各种关系之中。通过关系网络的营造,你能创建你的社会资本,并利用它创造价值。 关系网络营造(networking)就长远而言,是一个共赢的工具,不仅能够使得你获益匪浅,同样能够使得其他人员受益多多。这是因为,社会资本来源于关系网络中每个参与者的投入。他们之所以愿意投入自己的个人资本,是希望日后获得回报。 无论哪种形式的投资流程,只有当它建立在公平和公正的前提下才能稳稳立足。如果关系网络中的参与者纯粹以私利为目的,贪婪、违背道德、相互欺骗,随着这种氛围的逐渐蔓延,最终将摧毁这个网络体系。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人生价值的根本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 2.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①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可以说,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在这种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谁对社会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是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社会他人所否定。

②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 ③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高中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 [知识网络]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寻觅 社 会的 真 谛 社 会 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 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社会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以人合乎群众利益为准绳 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价值的人生是永恒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阶级斗争、改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坚定信念,铸就辉煌

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

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 一、公平与效率 (一)基本含义 1、公平 公平即平等——同等的分享。 公平即自身——合理的分享。 公平即机会平等。 (二)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凯恩斯、萨缪尔森、加尔布雷思认为,公平是一种“天赋权利”,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和标价;效率本身不仅不代表“公平”,因为它可能来自于“不公平”。 经济自由主义学派:弗里德曼、哈耶克、艾哈德认为,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要把与市场相联系的效率确立为优先的政策目标,因而极力反对政府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推行再分配,以达到收入均等化为中心的“结果均等”,认为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损害。(三)当代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公平与效率的结合 公平与效率这两个价值目标同等重要,没有先后次序,二者必须兼顾。 公平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概念。 平等与效率均为事实判断的概念。 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平等与效率、结果均等与机会均等之间达成某种妥协,即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平等,而为了平等又要牺牲某些效率。 罗尔斯:差异原则 二、自由与控制 (一)基本含义 人的自由 首先,个人的自由是与自我约束相关联的,人在具有自我决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48 自我约束。 其次,从内容上看,人的自由包括人们免于受到危害的自由;以及有权利决定自身事务的自由。 社会控制 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现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二)自由与控制的价值目标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极端的个人主义 三、个人与集体 (一)基本含义 个人主义:英美

集体主义:亚非拉 特里安迪斯 第一,集体主义者把自己看做是某个群体的组成部分,而个人主义者热衷独立于群体的自我概念,因而在互相依赖的自我和独立的自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二,集体主义者拥有和其群体目标互相交叉的个人目标,当这些目标之间出现差异时,他们会视集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而个人主义者拥有和其群体目标或交叉或不交叉的个人目标责任制,当这些目标之间出现不一致情况时,他们会视个人目标高于群体目标。 第三,集体主义者强调人们的社会行为应该遵从社会规范、职责和义务;而个人主义者则更强调人的态度、个人选择和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对社会行为的意义。 第四,在集体主义者方面,关系是最重要的,即使这些关系的成本超出范畴,他们也依然会维持这种关系。在个人主义者方面,当成本超过范畴时,他们就会中断这种关系。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倾向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吉尔伯特、特雷尔 四个选择视角(分配、供给、传递和财政) 三条分析轴线(可能之选择、价值和理论) 两个分析层次(具体说明选择的视角和说明一定选择的背后的原因、依据) 四、人道主义与人权 (一)基本含义 1、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 首先,关注人是什么,探讨人的本质、人性和人格等问题; 其次,关心人和人、社会、世界的关系问题,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和地位。 再次,关心人的权利和价值,主张平等、自由和人的全面完善的发展。 最后,强调人性,特别强调人的理性是社会的发展动力,突出人的神圣使命。 2、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第一,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价值。 49

社会资本研究

社会资本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产生 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网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网研究的重点之就是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各种外在的社会关系的影响的,正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和林南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的理论,可以说是开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 70年代初,格拉诺沃特在对个人寻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个人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工作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他的关系密切的亲戚或朋友而获得,而是通过他的一般亲戚朋友而获得的,这与一般人的想象似乎正好相反。格拉诺沃特对此的解释是: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只有那些在各方面与某人有较强同质性的人才可能与他建立起比较亲密的关系,因此,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也和他差别不大。而与此人关系较疏远的那些人则由于较强的异质性,也就更有可能掌握此人及其周围圈子内的人所无法得到的、对个体求职有帮助的信息(1973,1982)。在此基础上,林南提出了“社会资源”的理论。所谓社会资源,就是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拥有此种资源可以使个人更好的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一个分层社会结构中,当行动者的行动为工具性行动时,他所拥有的弱关系将比强关系给他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但前提是这种弱关系的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本人更高而不是更低的社会地位)。林南的这个“社会资源”概念与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其他学者的“社会资本”概念已无太大的差异,在后来的研究中,林南有时也将“社会资源”改为“社会资本”。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1988年,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一文,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布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制度绩效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等”。这三种定义分别从社会文化、理性选择和政治学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的内涵给予了确认,使它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概念具有了合理性。 科尔曼(Coleman)在他的《社会理论的基础》(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中,从社会资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哲学分析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哲学分析 侯红吉 任何一个人都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价值关系的主体,自然是价值关系的客体,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具体的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客体位置就不是固定不变的了。一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一方面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并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获得需要的满足;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客体。就人作为价值主体来说,他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由于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使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体的人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人作为价值客体,他的实践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社会的奉献。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人的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是人的自我价值,一是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即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一个人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两条:一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奋斗;二是取决于社会的支持。而社会是否支持,关键又在于个人的奋斗对社会是否有价值。个人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索取生活资料以及其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从而这些成为自我奋斗的条件;个人的努力奋斗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满足了社会前进发展的需要,社会又会给奋斗者以回报,满足他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样,个人和社会在索取-奋斗、贡献-回报的循环中,满足了个体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共同发展。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满足社会的程度越高,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 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 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4.社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 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5.社会政策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包括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 性资源。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6.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包括效用论价值和本质论 价值。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 7.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 看法。价值观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体。 8.社会政策执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决议、意见等 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广义的执行:是指执行者为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指令,实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 9.社会政策评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应用特定的方法,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可 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效率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以此作为决定社会政策继续、调整或终结依据的一种管理行为。 10.社会政策效果:指由社会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社会政策目标团体和社会环境所达到的状 态。 11.社会政策调整:指社会政策制定者依据评估结论反馈的信息,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 予以部分改变或全部改变的行为。 12.社会政策终结:指经过由政府组织或社会自发的政策评估之后,社会政策决策者或制定 者采取一定措施,将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政策、计划、功能或组织予以终止或结束的一种行为。 13.社会政策周期:指社会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完整 的运行过程。 14.社会政策效力:指一项社会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强调(1) 客观性(2)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法律效力(3)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包括正效力与负效力。 简答题 1.社会政策基本特征: 一、社会政策是由政治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治措施。 二、社会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1)社会政策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理论的一般内容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 社会资本是80年代初,由法国学者布埃尔·布迪厄提出的,他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1988年,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将社会资本定义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 此后美国学者普特南也对社会资本下了个定义,他的定义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同,他认为,社会资本是“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 肯尼斯·纽顿认为,社会资本至少可作三方面的理解。 首先,社会资本主要是由公民的与信任、互惠和合作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构成的,其关键是使人们倾向于相互合作、去信任、去理解、去同情的主观的世界观所具有的特征;其次,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那些将朋友、家庭、社区、工作以及公私生活联系起来的人格网络;第三,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有助于推动社会行动和解决问题的特性。 日裔美国学者弗兰西斯·福山从经济发展和文化领域研究了社会资本概念。福山指出,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时除了应该考虑传统的资本和资源外,也需要考虑相对的社会资本实力:社会团体中的人们之间的彼此信任,蕴含着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大而且更明显的价值;高信任度的社会组织创新的可能性更大。 综上,可以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通过协调人际关系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 (二)社会资本的形式 1.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包括家庭、宗族和姻亲关系等,准亲缘关系还包括邻里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战友关系和同学关系等。 最小单位并且最为稳定的社会资本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度是最高的,家庭的存在为个人提供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往往是其他社会存在所无法替代的。要得到这种社会资本,必须进行必要的亲情投资,这种投资被认为是道德风险最小的。 2.信任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赊欠关系,相应的,人们之间就形成了义务和期望关系,债权人相信债务人会偿还债务就是信任。信任关系对于社会生活的维系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群体成员间的信任,就不会保证群体成员的利益的实现。 因为没有信任,人们之间就无法形成社会关系,所以人们倾向于使自己被信任,以便不会被社会所抛弃从而丧失大量利益。信任通过长期的交往和观察而获得,可以通过名誉和声望表现出来。 信任的价值在于:

模板-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终结性考试答案一、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隔离把客观风险与主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医务工作者则选择了“逆行”。当很多人在家中安全隔离时,大批白衣天使却走出家门,坚守工作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疫情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更高,工作环节更复杂,工作强度更大。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内涵。 材料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 兰娟院士说:“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崇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国家的兴盛要靠科技、教育、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一个合理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给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相应得到多少回报,这里的价值分为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如今是给社会带来较多物质价值的是科研人员、医生、军人、工程师等,他们工作一生不及明星一天的收入;给社会创造精神价值的作家不再受推崇,致使如今难出思想大家。不要说什么存在即合理,这明明就很不合理。” 请回答:结合材料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答: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不可分割的。个人价值是社 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外在体现。 1、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人 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433616161的个人价值得到保证,即为满足个人发展的个性和才能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的 和精神的条件。个人的个性和才能越发展,其为社会创造的 物质和精神财富就越丰富。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越丰富,社 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 2、另一方面,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责,在实现社会价 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个人价值。没有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也无法实现。一个人完全脱离社会,不为社会做任何奉献, 一味强调社会、他人对他的尊重,强调个人的需要的满足,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 在于索取。” 试想,如果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只关心索取而不注重创造,人类社会还何以存在?即使创造与消费等值,人类社会也势必失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实际上,个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发挥得越充分,为 他人和社会的贡献越大,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越多,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就越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文化需要,促进人们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每个成员的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方案)社会政策习题与讨论题.doc

社会政策习题与讨论题 第1章 习题: 1、政策概念的定义。 参考答案: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它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讨论题: 1.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2.简述我国社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第2章 习题: 1、简述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在社会政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该法奠定了300年来英国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它国家所效仿。虽然该法在后来的执法过程中经过这样或那样的修订,但其基本原则和内容变化并不大,甚至1834年的《新济贫法》也仍然沿袭该法的基本原则。 2.欧洲“福利国家”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20世纪初期,欧洲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更加信任政府,希望政府在福利事务上做更多的事;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也对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讨论题: 1.德国社会保险法的社会控制性质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3.近年来我国社会政策有哪些新的发展? 第3章 习题: 1、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 参考答案: 理论研究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 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研究范式发生了转移。 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 参考答案: 描述性分析; 过程分析; 评估;

规范性分析; 价值或目的取向。 讨论题: 1.社会政策科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社会政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3.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 第4章 习题: 1、什么是社会需要? 参考答案:也可以表述为社会的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2、社会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讨论题: 1.社会需要和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2.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理解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有限性? 第5章 习题: 1、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引论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引论 李惠斌 近年来,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一个重要术语。由于这个概念的重要意义,甚至还产生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经济社会学"。研究者们试图将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它来解决有关学科和现实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社会资本概念和理论的缘起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 )在一本叫作《社会科学研究》的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一年以后,经济学家格伦·卢里(glen loury)在批判新古典经济理论时也提到了这个概念。他虽然没有对这个概念展开论述,但是他却从经济学的角度使用了这个被布迪厄作过社会学解释的社会资本概念。到了1988年,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Colman)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题为"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一文,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科尔曼从社会结构的意义上论述了社会资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但是,真正使社会资本概念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普特南。 普特南自称他和一些同仁花了20年时间就社会资本问题对意大利行政区政府进行了调研,而他在这次调研的基础上写成的《让民主政治运作起来》(1993年)一书,则成为美国当年的最畅销书之一,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书中提到的社会资本概念也因此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后的几年里,普特南又在《美国展望》杂志连续发表《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1995年春季号)、《公民美国的奇怪消亡》(1996年冬季号)、《繁荣的社群社会资本和公共生活》(1996年春季号)等文章,对美国的自发社群组织、公众参与和"公民心"的变化状况作了大量的评论。与此同时,该杂志还先后发表了迈克尔·舒德森《如果公民生活没有死亡怎么样?》(1996年春季号)、锡德·斯考波尔《自上而下的拆散》(1996年春季号)、理查德·M.瓦莱利《电视迷的民主》等文章,与普特南教授商榷,并对其观点进行了批评。普特南则在同期杂志上对上述批评作了回应,写了《罗伯特·普特南的回应》一文,对有关批评表示了欢迎,并就四个方面的问题作了他认为是必要的说明。同年夏季,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亚历山德罗·波茨等也在《美国展望》上撰文《社会资本的下降趋势》,参与这场有关美国公民心问题的讨论。至此,关于社会资本的讨论,可说是进入了一个高潮。 除了上述学者以外,参与社会资本问题讨论的还有东卡来纳大学的鲍伯·爱德华与美国和平研究所的米切尔·W.弗雷,两人合写了《超越普特南的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一文,对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以及二者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此外,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彼得·埃文斯教授就社会资本概念撰写了《跨越公私界线的发展战略》,认为社会资本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理论中的制度理论;耶鲁大学的卡拉·M.伊斯特斯撰文《组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论文摘要: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个人作为客体对自己的需要的满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不是个人的自我价值,而是个人作为价值主体对社会价值的占有和享用。每个人都应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的高度统一,并且努力使个人的社会价值大于个人的自我价值。 个人价值问题是决定青少年个人追求导向的重要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人们通用的价值观点(以下简称“通用观点”)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种“通用观点”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着误导。 一、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是确定的 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这里的个人是价值的客体,社会是价值的主体,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同样,在“雷锋”与“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关系中,雷锋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雷锋的社会价值,这里的“雷锋”是价值的客体,“社会主义中国”是价值的主体,价值是雷锋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还是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就应当是社会的价值。这里的社会是价值的客体,个人是价值的主体,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同样,在“雷锋”与“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关系中,“社会主义中国”对“雷锋”的尊重和满足应当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这里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价值的客体,“雷锋”是价值的主体,“社会主义中国”对“雷锋”的尊重和满足是价值。 在一个确定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通用观点”认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

人的社会价值,个人是价值的客体,社会是价值的主体。同时又认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也是价值的客体。“通用观点”把“贡献”与“索取”两个相反的价值关系的客体都说成了个人,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中本来是主体的个人当作了客体,丢掉了作为客体的社会,显然是错误的。 二、价值的确定和归属 价值的确定者是主体人。客体不是价值的需求者,并且作为客体的物也没有判断的能力。所以,价值不是由客体来确定的。主体人是价值的评价者、确定者。可见,“人是一切价值的尺度”是有道理的。正是由于作为主体的人们的需要各不相同,评价价值的标准各不相同,对价值的追求各不相同,所以,也就形成了人们的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属于客体。价值作为积极作用是由客体发出的,是作用于主体的。但是,价值的归属不是一个所有权的问题。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这里的价值的客体是个人,价值的主体是社会。责任和贡献是由个人履行和做出的,是作用于社会并由社会享用的。所以,这个价值属于客体的个人,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还是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应当是社会对个人的价值。这里的价值的客体是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个人。尊重和满足是由社会作出的,是作用于个人并由个人享用的。所以,这个价值属于客体的社会,尊重和满足是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在一个确定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通用观点”认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责任和贡献属于客体的个人,是正确的。但是,同样在这个确定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却认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的自我价值。这就把本来属于客体的社会的价值,归属于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人,显然是错误的。

论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111111....人的价值,是价值观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既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也重视人的自我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自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既表现为个体存在的意义(个体对社会的重要性、责任和贡献)和个体需求的满足,也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满足。人的社会价值则表现为个体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里所说的“人类的幸福” 是指社会价值,“自身的完美”是指自我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这两种价值不是敌对的,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幸福而工作。马克思说得好:“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些论述,精辟地阐明了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人,必然具有很高的自我价值。 从理论上说,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很清楚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时,这两种价值的关系的体现往往差别很大。有些人往往

以自己拥有的金钱多少、权力大小、知识贫富,或以自己所处的地位高低,甚至以自己的“自我设计”来评价自我价值。 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他们并不能说明自己对社会究竟作了什么贡献,有什么社会价值。而离开了社会价值来评价自我价值,是没有根据的。进而言之,如果你的金钱来路不正,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利用自己的知识干了坏事,身居高位而饱食终日,甚至搞了腐败,不但实现不了自我价值,还会堕落成为社会的害群之马。作为现实的、在一定社会实践中的人,衡量其价值大小的尺度,只能是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贡献越大,价值越大;贡献越小,价值越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个人价值”论者只强调“自我价值”,不讲社会价值,甚至以自我价值来否定、抹煞社会价值,是极其错误的。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并没有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往往强调社会价值,忽视自我价值。主要表现在: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对个人正当的利益和要求不够重视,助长了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依赖,不利于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又产生了。有些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惜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这是必须制止和纠正的。 222222......在当今的社会里,有虚荣心成了普遍的问题。在同学之中,有些同学家境 很富裕,也有些同学家境贫寒。相处久了,一些同学难免有虚荣心,认为自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本单元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一、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意义: 二、价值观 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怎样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集体利益关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怎么办?) 三、人生观:(综合探究)(注:考纲中无) 理想的含义及作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主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 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个人 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并非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的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