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题目:交易费用的深刻影响

学生姓名:王嘉骏

学号:20091330003

院部: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1

任课教师:吉敏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交易费用的深刻影响

摘要:1937年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已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它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经济的均衡理论,为经济现象提供新。目前,交易费用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成为经济增长中不可磨灭的一员。有理由认为,交易费用对经济的均衡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将分析交易费用下的市场及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

关键字:交易费用市场均衡内在成本循环通胀

1937年科斯提出交易费用后,迅速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增长点。它的出现,为传统西方经济学注入新的活力。交易费用,又被译为交易成本,那么这种交易成本与普通成本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交易费用与商品成本

在一般经济学中将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折旧等计入产品成本中,这些成本具有一个普遍特性,就是物化于产品之中,他们构成商品的内在价值。如果将一头猪比作商品,那么给猪的饲料等促进猪健康生长的就是内在成本。而交易成本有什么不同呢?它形成于商品之外,不构成商品的内在价值,它的意义在于促进商品的更好的交易。就像注水的猪一样,那么注水的成本及随后可能带来的被查处罚金就可看成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就像润滑剂一样,使交易很顺滑的进行着。可以想象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的话,交易将陷入混沌,整个市场将混乱。比如,当没有罚金的存在,可想而知,卖方将胡作非为。但交易费用也有坏的一面,下文中将有所论述。

如果商品只具有内在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又是必须的,那么很难推动通缩以及市场失衡的。因为对于一个商品,如果价格偏离价值很远或很近,那么势必会由市场调节向均衡点恢复。但如果加入了交易费用,这种外在的附加值就极有可能使市场又偏离均衡点,一般而言,会使商品价格虚高,从而催生通胀预期。

近年来,中国物价飞涨,明显的产生了巨大的通胀压力。探索背后的原因,供求失衡并不被大众广泛接受,更主要的来自于物流费、中间商等费用。不得不说,交易费用一方面预示着市场更细分化、更自由化。另一方面,交易费用也是主张市场失衡的因素之一。

二、交易费用的分类

一般的交易费用可分为市场交易费用、经理交易费用、政治交易费用。而市场交易费用就是科斯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时所包含的。但这些交易费用中又

有着千丝万缕,他们有共同的地方,由此可以形成更明了的分类。

那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哪些属于交易费用呢?一个企业进行一次买卖,除去前期备货的成本,这些内在成本外,还有运输、贷款、签订合同、公关等成本。这些非内在的成本及交易成本。又如在政治选举中,这种选举费用及一种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接收方及候选人会保证当选后给助资者某种回报,这种回报即相当于一定的商品。所有的这些成本有些是明的,但有些只能暗中进行。由此交易费用既有显隐之分。

显性成本一方面是明着进行的,另一方面它是可计量的或者说是可以被公众获知的。而隐性的成本只能暗中进行,且不可公开,这种成本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沉默的成本,极有可能不能收回任何利益,是没有保障的。而且隐形成本一般具有不平等性,它具有黑暗的本质,过多的隐性成本将使市场不平等性加强,陷入混乱之中。

另外,从功能上区分的话,有可将交易费用分为贷款利息及促进商品买卖的成本。促进商品买卖的成本包括了广告、公关、运输、签订合同、讨价还价的成本。这两种交易成本又有着一个显著的区别,即贷款成本受市场利率影响,不是博弈的结果,更不是人为的,是不可自行控制的。而促进商品买卖的费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在金融化加深的今天,贷款融资已成为企业生存生产的一种必要工具,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交易费用的高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交易成本的公式:

C D =C*+X*I,

其中C*为促进商品交易的交易费用,X为贷款额,I为市场利率。

三、交易费用的界限

在古典经济学中,没有交易费用的假设下,市场均衡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均衡点及市场均衡点。那么加入交易费用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很明显,从长期来说,市场会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因为卖方即厂商付出了交易费用,获取了必要的市场信息及充足的供货能力,卖方可以就新的需求进行生产。从而在交易费用下达到新的均衡,也就是说交易费用不会没有界限。

那么作为卖方,如何去衡量交易费用的均衡点呢?

先假设原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均衡价格为P*,均衡数量为Q*,平均成本

为C*,供给函数为P

S =a’+b’Q,需求函数为P

D

=a-bQ,其中系数都为正数。

短期来看,当加入交易费用后,厂商供给不会变,将维持在Q*,而买方需求

将变为(a-P*-C

D )/b,而交易费用的接受者将产生新需求C

D

r,其中r为交易费用

接受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在短期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性,卖方没法做出正确的需求预测,所以供给量不变。另一方面,短期内厂商目标在于开拓市场,对于利润只求不亏本,所以短期内就有以下公式:

W=(P*+C D)*[(a-P*-C D)/b+C D r]—(C*+C D)*[(a-P*)/b]>0 (1)

W为利润,

从而可得,(a-P*-C D)/b+C D r≦(a-P*)/b (2)

(1-rb)C D2+(P*-rbP*)C D+P*2+C*-P*a-C*P*<0 (3)

可得,r≤1/b也就是说,短期内交易费用接受者的消费倾向不能太高,否则商场会供不应求。

另外又可得,y1

由此可以看出短期内交易成本是有上限的,超过上限卖方就会亏损,而交易费用过小,新增的利润又无法填补失去原需求的那部分利润,厂商一样会亏损。另外,短期内需求量的不可求知会导致供给不足或者供给过多,而后一种情况就要求新增交易费用的需求量产生的利润能填补,否则厂商会因为商品积压造成损失。

下面来看下长期的情况。长期来看,卖方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长期情况下,厂商能得到最充足的信息,做出最好的生产计划,一定能满足所有的消费哦需求。因此,长期下我们就要求加入交易费用后的利润不能少于原均衡状态下的利润。如果利润减少了,那么必然交易费用过大了。

原均衡状态下的利润为W=(P*-C*)*Q*=(P*-C*)*(a-P*)/b,

,原消费者的需求变为:

在加入交易费用后,商品、价格就变为P*+∑C

D

Q=(a-P*-∑C D)/b,

那么新均衡下的利润为W*=(P*-C*)*[(a-P*-∑C D)/b+∑C D r],其中交易费用是递减的,也就是说越往后期,短期交易费用越小。由此可以得到:W*≥W, 即(P*-C*)*[(a-P*-∑C D)/b+∑C D r]≥(P*-C*)*Q*=(P*-C*)*(a-P*)/b, 可得 r≥1/b 。也就是说长期内只要交易费用接受者的消费倾向足够高,那么交易费用的增加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增加厂商利润。但是前提是厂商不会损失所有的原消费者以及最后一期的边际收益大于等于加入交易费用后的边际成本。由此有下面的式子:a-P*-∑C D>0,即∑C D

从上面的分析可得,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说,交易费用都必须有个合理的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其中,我们还不能忽略交易费用接受者的消费倾向的大小,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交易费用下厂商的利润增长。

短期内交易费用主要是一些公关、流通、仓储、备货等的成本,这些成本通过技术革新,高效的管理,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可以大幅度减小的。在短期均衡的状态下,越小的交易费用表明市场越高效,服务越健全。而长期的交易费用出

了短期费用的内容,更大的部分来自于还本付息及信息的更新费用。在这里面厂商无法直接控制的就是利息的支出,这构成了一种交易费用下的隐性风险,这是长期交易费用不能太高的另一个原因。否则,厂商将面临现金流短缺的困境。厂商应该合理的借贷,并加强管理及技术的创新改革。另外,厂商得有风险意识,不只是市场风险,更多的是交易费用下的隐性风险。

四、交易费用下均衡的循环

上面分析了交易费用的界限问题,从而我们可以知道交易费用也是有均衡点的,过大过小的交易费用必将破坏市场的均衡,导致厂商的损失。而这个均衡点是如何确定的呢?

交易费用的加入也是通过影响价格及需求量来影响均衡点的。前期内,由于厂商无法短期内获取足够的信息量来支持生产计划,又或许短期内厂商无法马上调整产量,所以在短期内厂商出于风险及力不能及的原因,只能按原计划来产出,而这个量很大可能是偏离均衡点的。随着交易的进行,信息量越来越充足,厂商的生产调控力加强,厂商就会不断分析信息,不断调整产量,直到可见的利润最大化的状态。但当厂商找到那个点的时候,新的信息又会出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又会出现,厂商又得像个刚进市场的卖方继续付出交易费用搜索信息,重新调整产量,这个过程又是前期的一个重复,又会到达增加交易费用下的新均衡点。这种重复将一直进行下去,循环往复,没有尽头。但正如前面所说交易费用不能无限大,那这种往复不就不能持续进行了吗?应该说在固定的市场技术环境下,交易费用会有个终结点,但随着市场技术的提高,交易费用就会因此降低,新的交易循环继续进行,交易费用又会有新的增加。这种技术发展下的循环的前提条件是新技术发展导致的交易费用的降低比率的大于新循环导致交易费用增加的比率。这样交易循环持续进行。

即∑C D*i≤∑C D*i’,i为交易费用因新循环而增加的比率,i’为交易费用因技术发展而减少的比率。

五、交易费用的深刻影响

如上所述,交易费用下的均衡循环将因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进行,这种持续的循环的前提在于i≤i’,但是不是每次技术的革新都能带来交易费用的大幅度的降低的,或者说市场的不完全开放性可能导致新技术传递的滞后,那么新技术带来的交易费用的降低就可能不那么显著了,从而交易费用将虚增到超出新均衡的状态,这时,新循环带给厂商的是利润的损失,而市场因此失衡,将会导致通胀的发生。

交易费用的产生源自分工的产生,更多的分工,更多的交易环节,更多的交易费用。而分工的目的在于提高生产率,生产率的提升又是有界限的,所以为了保证利润的增长,必须控制交易费用的大小,不能超过了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利润。

交易费用本质就是一种外在的附加值,它不具有商品内在的价值体现,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起润滑剂的功效。所以如果在现有市场技术环境下交易费用超过了技术所允许的限额那么必然导致价格的虚高,造成通胀的压力。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交易费用占GDP的比重相当高。在中国是44%,美国为50%-60%,而在香港更是达到80%。可以看到在虚拟化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交易费用越高,均衡循环越快,导致通胀及经济泡沫化的压力就越大。就如香港,如果交易费用增长1%,那么GDP就将虚增0.8%,可见交易费用带来的通胀的压力。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通胀压力与日俱增,探究其原因,供求的失衡是不具说服力的。而更大的影响来自于交易成本,显然这种交易成本的增加超过了技术环境下的界限。具推测,在美国经理费用及市场交易费用占到最终消费价格的50%-57%,这还不包括暗中的交易费用及利息成本。这种高比例的交易成本显然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虚拟的成本及通胀压力,而美国也只是在高失业率及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商品的支撑下苟延残喘。

有理由相信交易费用的循环增长与经济危机的周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交易费用虚高后导致的经济停滞及后来的衰退将带来新的技术革新,新的循环由此开始。而这种经济危机的循环往复站在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市场是不完全通畅的,信息也是不充分完全可知的。必然的,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不断向新均衡靠近,但每次靠近后又会发现新的均衡在等着我们。我们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找到均衡点,从而每次的偏离或许就带来了经济的危机,因为交易费用的比重太高了。接下去我们又不得不重新去寻找新均衡,发展新技术来压减交易费用。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又可以说我们的市场没有均衡,因为信息不完全可知,市场不完全开放。正是交易费用的存在,为这种循环的过程埋下了一颗颗地雷,一不小心,就是触及到了。

六、总述

市场引入交易费用是为了更好的去交易,但人类是有限理性的,我们总在暗中探索着,我们总在不停的循环着。但庆幸的是在交易费用的提动下,我们的循环是螺旋上升的,我们因此也在进步着。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革除交易费用的存在,我们应该去合理的运用交易费用带来的便利。去废除一些不合理的交易费用,而去规范那些应该存在的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带来了什么?是值得深思的。不仅仅是更多的成本,技术的革新、社会的发展、公平的环境。。。。。。或许都是它带来的。我们应该加强市场建设,加强透明度及自由度,以便让交易费用更好的来促进交易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新制度经济学》张卫东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市场的逻辑》张维迎著

[4] 《产业链阴谋》郎咸平著

本文是本人亲手所作,所有内容都是先写草稿,再打入电脑。本文的内容都是我平时所读所想,上面的参考文献也只是思想上的启迪。由于临近期末,时间不多,无法把想法里个清楚,然后细致的写下来。所以不管是文字描述,还是数学模型的表述都显的简略苍白。

望吉敏老师认真阅读后提出建议。如果文章的论述内容具有研究意义,我会继续深入探究,完善想法及数学模型。这是我第一次独立把想法写成论文,肯定很不合格,望老师多多指导。

你的不够才的学生:

嘉骏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并被视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新制度经济学的革命使经济学的潮流从政策建议转向了经济解释,这种转变引起了对经济现象的重新认识和对研究目的的重新确认以及对效率含义的重新评价。由于关注范围的广阔和文献的庞杂,更主要的是由于其内部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别和异议,新制度经济学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明确统一的范式。因而适时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总体上把握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脉络和发展方向,成为一项迫切而有价值的工作。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当回顾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必须将视角推向历史的纵深。 1.制度主义的先驱 制度经济学的先驱可以追溯到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包括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和亚当?斯密(柯武刚和史漫飞,2002:39-40)。他们揭示出了运行中的经济,或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制度基础及其演化的性质。而涂尔干和孔德的社会学传统也是制度研究的重要起源(汪丁丁,2002:200-201)。特别是涂尔干在《社会学方法的通则》中将社会学定义为关于制度、制度发生和制度职能的科学,并给出了制度学的研究方法。孔德则保持了与经济学的密切联系,并通过英格拉姆等英国历史主义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克伦德和赫伯特,2001:343-344)。 理查德?琼斯在1833年的一篇演讲被霍奇森认为是制度主义方法论的源头(霍奇森,1984)。琼斯认为,如果经济学家认为可以从一个很小的一般假设集合出发,推导出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原理,他们就是自欺欺人,而以这种方式得出的一般原理也缺乏一般性。因此,经济学家不应通过抽象和演绎获得结论,他们必须“看和观察”(Look and See),把他们的研究建立在最广泛的历史和统计研究上。 对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全面批判始于德国历史学派。老的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罗雪尔反对将经济学作为狭隘定义和抽象演绎的政治经济学,而应与其他社会科学尤其是法理学紧密联系,但其原理并不具有广泛的普遍性,而仅仅适用于特定的时期和地点。作为青年德国历史学派的领袖,施莫勒用历史和人类文化学的方法处理各种主题,拒绝推理的作用,仅仅坚持在无限的历史变动中的客观和记录下来的东西。熊彼特将施莫勒视为美国制度主义之父。由于无法提供指导和限制人类日活动的原理,历史主义是一口无泉之井(埃克伦德和赫伯特,2001:211)。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欧阳日辉 徐光东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不容忽视和令人激动的领域,但新制度经济学内部没 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在坚持正统的新古典理论硬核的同时,不断修正新古典 理论的保护带。由于制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新制度经济学的进步需要方法论上的多元论,或者说 对各种方法论的兼收并蓄。新制度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奥地利经济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充 分整合现有各个流派制度分析的资源,将被新古典抽象掉的不确定性、无知、错误预期和法律与制 度框架还原到现实中,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关键词:制度;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 Key Words: Institutio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Methodology 作者简介欧阳日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徐光东,国家发改委 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制度经济学论文

长春工业大学 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 学院人文学院 姓名胡欣欣 学号20111303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困扰政府和高校的一个难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对策制度均衡 高等教育大众化全面推进以来,大学生就业渐入困境。自从高等院校扩招后,我国大学生就业率日趋下降,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因而受到社会、高校、学生及家长的普遍关注。表面层次看,就业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用人单位选人条件苛刻等因素造成的,但从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就业问题,不难看出制度问题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据统计,2002年入学率达到了15%,2003-2007年分别达到了17%、19%、22%、25%、26.78%。这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短期急剧增加,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004年高校毕业生达280万,比2003年增加68万,增幅32%。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积累下来的毕业生,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学生就业现状异常严峻。 二、形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制度根源 (一)、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双向关系,它既研究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制度和制度集,又研究这些制度和制度集实施后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的规则。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就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包括习惯、内化规则、礼貌和习俗、正式化规则等。外在制度是靠政治行动和必要的惩罚自上而下强加于社会之上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形成了一个层级结构,其中,最高层级的规则统率着所有低级规则。程序性规则是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的黏合剂,把两者结合为一体。一个社会的制度框架必须以内在制度为基础,如果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相互冲突,则外在制度的执行成本会急剧增加,其功能也会削弱,也可能导致社会的无序化。也就是说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安排才是富有生命力和可维系的。否则,精心设计的制度很可能高度不稳定。因此,所有层级的外在制度都应恰当地符合内在制度,以便确保这些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性影响,建立并增进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 1、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内在机制。精英意识的长期驻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制度根源。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属于制度的非正式规则,陈旧的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 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9企业制度的三种组织行形式:①业主制。②合伙制。③现代公司制 10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①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和合伙制的最主要差异在两方面一是所有权归属是典型的集体所有,即股权(所有权)结构分散化二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②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1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2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分离问题解决:两种途径①激励(年薪制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管理层收购)②约束-公司治理(内部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制衡的机制。外部: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11公用地悲剧: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实质上是产权界定不清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出现的集体悲剧 12寻租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一是把企业家引导到非生产性活动中,从而大大降低了一国科技竞争力二是产生了寻租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无谓损失。(寻租社会成本;①为获取和保持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持,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各种游说活动的支持费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②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③寻租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是把社会精英集中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大大降低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13为什么少数人的利益集团一般处于有利地位:大集团由于成本难以分担,个人贡献难以监察而造成的普遍搭便车行为阻止了集体行动的实现。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一是成员数量少,相互之间易于监督,而且个人的行动对实现集体收益影响明显,有利于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二是因为成员人数少,联系机密,社会激励与社会压力能有效控制搭便车行为,三是成员人数少,较之实现的集团总利益,集团的总成本更小,个人在集团收益所占的份额可能大到足以弥补由他个人提供全部集体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从而激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期末课程论文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姓名:郭兆凯 学号:20125587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通过探究,去发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活动,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传统的假设,即制度是外生,进而强调制度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的定义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德姆塞斯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阿罗则把交易费用说成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斯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而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深入分析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问题,对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和诺斯都做过分析。 威廉姆斯认为发生在市场间和企业内的资源转移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种,即合约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费用和签订合同的之后的“事后”交易费用。关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威廉姆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诺斯是从广义上理解交易费用的。即是说,在他看来,交易费用主要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以及政治型交易费用。而针对市场型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诺斯是从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来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致,他们的分析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2.企业理论 一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基石,主要是这篇论文解释了关于企业的起源以及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他的企业理论着重点是把企业当做是一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组织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科斯给出的解释是:“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生产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商业银行体系建设初探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商业银行体系建设初探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骨干,发挥着深化市场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和稳定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商业银行体系存在的问题亟待改革。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交易费用、委托-代理机制和制度变迁的理论,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建设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银行体系建设;商业银行;新制度经济学 2007年世界金融海啸后,欧美的商业银行体系遭受重创,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盈利能力被推向了世界的最前端。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我国商业银行在制度体系上的弊端却随着金融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凸显,其运行效率和竞争能力与欧美商业银行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能否坐稳世界商业银行的头把交椅以及能否应对着力整顿后的欧美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冲击,在当前显得尤为引人关注。本文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如何完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浅探讨。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加深,现代商业银行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扩展,其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骨干和主导力量 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一般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种主导地位是由其本身的主要经营业务即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所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公众存款,其凭借众多的营业机构,巨大的渗透影响力和信誉保证,可吸收巨额的社会分散资金,在占据大量资本的前提下开展贷款与投资业务,其优势和作用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比拟的。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全部资金流量分配中,由商业银行分配的社会资金就占50%以上。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解释力;但直到本世纪的最后25年,经济学的解释力才开始使人比较满意。大概未来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将会注意到这种情况的彻底改观是相当突然的,自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精心构造了他的消费函数以来,人们更加相信这种进展对经济解释力所带来的冲击波。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本的投资,涉及风险的决策,产权和交易成本分析,这四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证明了这种冲击;这四个领域几乎是在同时发起冲击的(张五常,1983)。最后一个领域所关心的东西与契约和组织安排有关。几年以前,奥利弗·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其他人开始把这些制度安排的主体分析叫做“新制度经济学”。在瓦尔拉斯(Walras)范式中,所有的行动权利被隐含地假定为自由的、简单的、不受限制的,而且拍卖商和监督人的服务都被假定为不花任何费用的。因此就不存在律师,没有经纪人,没有银行,没有官员,没有企业家,没有警察,而且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类组织。与瓦尔斯同一时期的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完全清楚制度的重要性,但他用长期的与短期的概念、用均衡和不均衡概念回避了许多问题。在马歇尔以后的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回避他们无法解释的“不均衡”或“不完全性”问题。也有一些人用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考虑问题,为科学挽回面子。我们必然同意施蒂格勒(Stigler,1950)所说的,在寻求试验科学的意义方面,帕累托(Pareto)是新古典大家中惟一受人尊敬的人。然而,他所留给后人的被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最优这个重要

概念,不是从试验科学的意义上来的,而是从福利命题中延伸而来。莱昂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谈到,传统经济分析主要是政策导向,这是正确的说法。即使是凯恩斯(Keynes)也抱怨马歇尔太急了,什么也做不好。在庇古(Pigou)以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被教导说,如何轻易地改变世界。 所有这一切,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和20世纪60年代早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解释出现了这样一种发展势头,以致于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从那时以来开始下降。新制度经济学是这种重要发展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些观点不是在一个晚上出现的。奈特(Knight,1924)、科斯(Coase,1937)、哈耶克(Hayek,1945)、迪莱克特(Director)在这个领域很早就作了重要的工作[①].然而这些开创性的贡献,是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的,并没有突破原有的窠臼。196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科斯出版了他的关于《社会成本》的论文,紧接着施蒂格勒发表了《关于信息》方面的论文(1961),阿罗(Arrow)发表了《可占用收益》(1962)的论文。它们充分支持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因为从那个时间以来人们对现实世界才产生了兴趣。共同的努力燃起了希望之光。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我非常幸运,我的老师,阿门·阿尔奇安(Armen A. Alchian)正忙于这种行动。因为正是他引导我进入了一个时代,从那时以来它占据我的生活已30年了,我感激阿尔奇安的贡献,又充分证明这一切正是从他那里开始的。

北大经济学院教材

北大经济学院教材 全院必修 经济计量学《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鲁宾费尔德,平狄克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曼昆北大出版社 中级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人大出版社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等人大出版社 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宋则行经济科学出版社 专业必修 外国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北大出版社 中国经济史《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箫国亮新华出版社 《资本论》选读《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叶静怡北大出版社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赵靖北大出版社 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Jeffrey church,Roger ware 清华出版社 信息经济学《The Theory of Incentives》Jean laffont Princeton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教程》吕随启,苏英姿北大出版社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李权北大出版社 分类选修 博弈论基础《博弈论基础》吉本斯中国社会科学 经济学方法论《理性与信仰——经济学反思札记》王曙光新世界出版社 经济学名著选读《国富论》等 劳动经济学《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伊兰泊格,史密斯人大出版社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Alfred Field 机械工业出版社 转轨经济学《转型与经济学罗兰北大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流派《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王志伟北大出版社 新制度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青木昌彦上海远东出版社 经济法概论《经济法》刘次邦陕西人民出版社 金融经济学导论《金融学》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人大出版社 金融市场学《Financial Markets,Industuments and Institution》 Santomero 投资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何小锋中国发展出版社 营销学《营销管理》科特勒,菲利普人大出版社 世界经济专题《全球网络经济》箫琛华夏出版社 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朱小平人大出版社 财政学《财政学》刘怡北大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易纳,吴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 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刘力企业管理出版社 现代金融理论简史《金融学》《数理金融经济学》《现代金融理论》北大出版社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张帆上海人民出版社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陆立军中国经济出版社农业经济学《社会注意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中国农业出版社 房地产经济学《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谢经荣东北财大出版社 人口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杨云彦中国经济出版社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 BBBCDCB 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1) 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用的是“经济学”方法。 (2) NIE重点研究的是“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NIE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如产权、契约、企业、国家等)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5、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何修证和扩展? (1)对经济人假设的扩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 1.如何理解人类生产由孤立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谈谈你对社会分工及社会化大生产作用的认识。 答:(1)人类生产由孤立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的。社会分工作为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既包括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又包括各部门内部的分工(如工业内部分为纺织、造纸、食品、冶金、机器制造等等)。社会分工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2)对社会分工作用的认识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 ①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a.原始人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发现了可以驯服和在驯服后可以繁殖的动物,于是有些部落就逐渐专门从事饲养牲畜,成为游牧部落,引起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便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金属加工、纺织、酿酒、榨油等生产活动开始发展,出现了手工业。起初手工业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副业,后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级,这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三次社会大分工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

②正是因为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劳动产品才会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才产生了商品经济。 (3)对社会化大生产的认识 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真正形成是在产业革命和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之后。18世纪70年代人类科技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机器被大量投入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形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空前提高,其特征表现在: ①在生产资料的使用上,由个人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实现了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②在生产过程中,由一系列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就一个企业来说,生产过程必须由许多工人分工协作共同劳动才能完成;就不同部门的企业来说,生产过程表现为许多相互联系的部门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在生产的产品上,由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实现了产品的社会化,即一个产品往往要经过多个企业,甚至多个部门的共同生产才能最后生产出来,并通过交换满足社会需要。 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发电机和内燃机被普遍使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人类进入了“信息和网络时代”。这一切都使得人类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地提高了。 2.如何理解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巨大进步? 答:(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系别: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项管Q0941 姓名:赵叁林 学号: 090703013 2012年 5 月 25 日

论制度的实施机制对制度效率的影响 ---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效率的影响 内容摘要:一国正式制度实施效率的高低不但受到该正式制度本身指定是否公平的影响,还受到该国非正式制度的影响。非正式制度通过社会公众对正式制度公平认同度差异进而影响正式制度实施效率。文章分析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公平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嫁强非正式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制度效率 Abstract:A formal system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not only by the formal system itself specify whether it is fair,but also by the informal system of the country.The informal system by the public on the formal system of fair recognition of differences in turn affect the formal system is implemented efficientl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l system and informal system,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informal system of fair degree of the formal system,and proposed to marry a strong informal institution building proposal Key Word: Informal system, Formal system, System efficiency 新制度经济学还把制度从形式上划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两种类型。其中,宪法、法律、规章、契约等属于有形的(成文的)并在国家或组织强制力作用下实施的正式制度;而价值观念、伦理秩序、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属于非正式的(不成文的或无形的)并主要在社会舆论和社会成员自律等非强制力或“软约束”作用下实施的制度。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文化的一部分,可统称为意识形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国家暴力的行使不但同样具有成本并且还有可能导致成本大于收益的无效率情况出现。在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下,一个社会就需要通过伦理和道德的力量来克服机会主义行为以使社会得到稳定。对于意识形态的界定,诺斯认为应强调三个方面:“(一)意识形态是种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并被一种‘世界观’导引,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单明了。(二)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与个人在观察世界时对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互交织在一起??对收入分配的‘恰当’评价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当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相符时,他们就会改变其意识观点。实际上,他们试图去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新的理性。”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 考答案 年版)《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2011 年版)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教程(课后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题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二、单项选择题项选择题BBBCDCB 三、判断说明题 1.错。 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看到。 如果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是演化和演进观,所以它们不是“修正”关系。 3.对。 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 ,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 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 1/ 20

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二、单项选择题项选择题 CBACCBA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 错。 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是具有不利的影响。 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 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 国宝卖成了“白菜价” ,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

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

商学院《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制度是一个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大学制度,教师职工和学生得不到行为约束,学校的各种资源也没有明晰的产权界定,这将导致整个教学体系的崩溃。同样,历史也证明了大学制度对于大学的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回眸大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制度与大学组织是相伴而生的;制度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一部大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学制度演进史,而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是制度文明的产物。 近些年来,现代大学制度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发展中也越来越成为热点问题。现代大学制度的提出是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 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效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随着大学办学权力的下移,以政府为供给型的大学制度变迁必然向大学自主型的制度变迁方式转变。正如有学者所言,“1985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思路基本明确,而且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应当适时地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微观方面,其根本的出路就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露出水面,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越来越直抵根本。“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应引起关注的是中国加入 WTO后,中国大学直接进入了国际化的大市场。WTO 的运行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如何保证中国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北京大学的青年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言论发人深省:“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资金和人是可以国际流动的;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可见,中国大学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在制度方面做文章。 目前国内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很少从制度学的视角来研究;还主要是基于“大学”本位的研究,缺乏“制度”本位的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来研究现代大学制度,通过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特征分析,指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大学制度创建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在探讨如何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创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考虑新制度经济学是否适合用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也即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否可行。下面主要从理论的可行性这个部分来进行阐述。为什么选择制度变迁理论,而不选择其他理论,一方面是因为这一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已经形成了体系并且趋于完善;另一方面是与本文的目的有关,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过程,本文正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大学制度生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寻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的有效途径。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又称契约理论,是直接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契约的形成过程出发,探讨委托人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去设计一种契约或机制,促使代理人努力工作,以最大限度增

新经济制度学第二版答案(袁庆明)

第一章导论 一、复习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是怎样的? 产生: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此后新制度经济学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 时代背景:20世纪初至30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计划经济体制实践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直接诱因。 20世纪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外部性”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又一重要诱因。 理论背景:新古典经济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2.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影响、构成、运行、演进的经济学 3.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上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前者更注重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主张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后者则过于强调研究的形式化、数学化和抽象性。 4.新制度经济学的经验、历史和制度分析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借助关于制度的理论知识现有成果,通过案例研究方法 5.新制度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假设有何修正和扩展? 1.人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两面性:古典经济学家们就把人类行为界定为追求个人利益

最大化的利己主义的化身,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人”。然而许多情况下,人类行为远比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更为复杂,利他主义动机也常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新古典经济学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3.有机会主义倾向和讲诚信的两面性:古典经济学家只强调了人类行为动机中机会主义倾向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者说忽略了人类行为中还有信任的一面。 6.威廉姆森和努德海文的人性内核模型有何不同? 威廉姆森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地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已,这就是机会主义。 努德海文认为,威廉姆森只强调了人类行为动机中机会主义倾向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者说忽略了人类行为中还有信任的一面。努德海文提出了一个“分裂内核”模型。在该模型中,假定人类同时具有天生的诚信本能和机会主义倾向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1.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 2.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和“保护带” 新古典经济学的内核: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 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 ①主体面临特定环境的约束; ②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 ③研究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3.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的修正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利益集团: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路径依赖:参与人一旦获得优势地位,便可以通过信念的维持来确定旧有制度。 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公地灾难;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现“公地灾难”。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诺思悖论; 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