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省高一上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

青海省高一上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

青海省高一上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
青海省高一上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

青海省高一上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8分)

1. (2分) (2013高一上·遵化期中) 2008年8月24日,历时16天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落幕,在国际小行星中心24日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北京奥运星”赫然在列.“北京奥运星”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47.6万千米的高速运行,绕太阳一周需5.3年.“北京奥运星”的公转轨道形状最可能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 2011年3月29日5时20分(西五区时间),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向地球发回第一组高清晰的水星图象,为人类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水星提供了珍贵资料。结合下表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水星地球

体积(地球为1)0.0561

质量(地球为1)0.051

自转周期58.6日23小时56分4秒

公转周期87.9日365日6小时9分10秒

自转轴倾角约62°66.5°

①水星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比地球大

②水星表面始终昼夜等长

③水星的体积和质量小,很难吸引住大气

④水星昼夜温差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2分) (2013高一上·衡水期中) 由于地球公转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A .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 昼夜更替

C . 天体的东升西落

D . 地方时

4. (2分) (2020高一上·青铜峡期末) 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高空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 . 顺风飞行

B . 逆风飞行

C . 风从东侧吹来

D . 风从北侧吹来

5. (2分) (2019高一上·沭阳月考) 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适宜温度,其原因是()

A . 太阳与地球距离适中

B . 地球上有液态水

C . 八大行星具有同向性

D . 安全的宇宙环境

6. (2分) (2013高一上·沈阳月考) 与太阳活动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A . 无线电长波通信突然中断

B . 磁暴

C . 地面雷达失灵

D . 旱涝灾害

7. (2分)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A . 四川盆地

B . 大小兴安岭

C . 青藏高原

D . 东南沿海

8. (2分) (2017高一上·衡阳期中)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

A . 中心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

B .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 光球层释放的电磁波

D . 色球层耀斑的爆发

9. (2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目前,太阳活动正向着低点而行,科学家预计将在2019—2010年达到低峰。到时地球受到的影响最可能是()

A . 全球农业倾向歉收

B . 乔木年轮会变得稀疏

C . 两极上空极光消失

D . 宇航器运行趋于危险

10. (2分) (2015高一上·邹平月考)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1. (2分) (2013高一上·厦门月考)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位置关系是()

A . 不可能重合

B . 只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

C . 每天都可以重合

D . 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才能重合

12. (4分) (2013高一上·汉中期末) 根据图回答下题

(1) B处此时的时刻是()

A . 12:00

B . 6:00

C . 18:00

D . 0:00

(2) A地的昼夜长短长短情况为()

A . 昼长夜短

B . 昼夜平分

C . 昼短夜长

D . 出现极夜

13. (2分) (2017高一上·大庆期中) 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一次或两次直射

B . 在寒带范围内,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C . 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

D . 五带划分是以气候分布为依据

14. (2分) (2013高一上·房山期中) 关于生物圈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 . 单独占有一定的空间

B . 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平行

C . 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D . 在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并不活跃

15. (2分) (2013高一上·遂平期中)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 . 风

B . 大气环流

C . 热力环流

D . 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16. (4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 . 地面辐射

B . 太阳辐射

C . 大气辐射

D . 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 .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 . 大气的反射作用——D

C . 大气的吸收作用——B

D .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17. (2分) (2013高一上·奉新月考)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图中符合热力环流

原理的是()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 (共4题;共32分)

18. (11分) (2017高一上·江海月考) 读下图回答:

(1)请在图中正确位置作出太阳光线。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或昏)线。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4)此时F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D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

(5)赤道上,西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

19. (6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 . 蒙古高压

B . 印度低压

C . 阿留申低压

D . 夏威夷高压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 珠江三角洲

B . 柴达木盆地

C . 藏南谷地

D . 渭河平原

(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 . 15°

B . 105°

C . 195°

D . 285°

20. (3分) (2019高一上·南康期中)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④⑤三点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是________。

(2)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此时某同学面朝大海,则他是________而立(迎风或者背风)。(3)在图示环流状况下,A、B两地日温差更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

21. (12分) (2013高一上·汉中期末)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半年后,A处盛行________季风(风向),其性质是________.

(3)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而南亚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4)在图2中画出A处,白天的大气环流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答案:12-2、

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

考点:

解析:

答案:17-1、

考点:

解析:

二、综合题 (共4题;共32分)

答案:18-1、答案:18-2、答案:18-3、

答案:18-4、答案:18-5、考点:

解析:

答案:19-1、答案:19-2、答案:19-3、考点:

解析:

答案:20-1、答案:20-2、答案:20-3、

考点:

解析:

答案:21-1、答案:21-2、答案:21-3、

答案:21-4、考点:

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份。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1~2题。 1.升空后的“神舟九号”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当“神舟九号”发射升空时,纽约(西五区)当地的区时为 A.16日7时37分 B.16日5时37分 C.17日7时37分 D.17日5时37分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观测,2010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10多个,到了2011年太阳黑子就增长到了35个,2012年太阳黑子的相对数已经超过60个,在2013年达到峰值。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太阳黑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B.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C.太阳黑子的增多会造成地球上很多地区气温出现异常 D.太阳黑子的增多会造成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等现象 4.预计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将出现在 A.2017-2018年 B.2019-2020年 C.2021-2022年 D.2023-2024年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8.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①处的山地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11.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断落下陷 D.侵蚀作用 12.随着昆明地铁1、2、6号线的开通,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变化。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 A.② B.③ C.④ D.⑤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纬40°,东经100°)成功发射。发射后约10分钟,到达了近地点约200KM、远地点约346KM的预定轨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读图回答13~14题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胜利一中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35题,每题2分,共7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右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统计图”。据图回答1 —2题。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 () A. 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乙 D.乙和丙 2 ?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亚洲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 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5 —6题。 5.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B.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6.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 高一地理第1页共8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读“中心天体为太阳的天 体运行略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 ) A .一级 B .两级 C .三级 D .四级 2.图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可能是 (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地月系 3.近两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 可信的是 ( ) A .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 .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 .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 .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4.近日希腊通过了高达270亿美元的太阳能发电计划,将新增100亿瓦(10GW)太阳能发电装设。太阳能量巨大,是因为 ( ) A .内部有核聚变反应 B .内部有核裂变反应 C .内部有岩浆活动 D .内部有放射性元素 5.2011年9月25日广州日报:欧洲天文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已经找到了地球最好的替代行星。这颗被称为“HD 85512b ”的行星距离地球大约36光年,位于船帆座,其质量是地球的3.6倍。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 A .行星上有岩石 B .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 .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 .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6.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7.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下列现象不是歌词.. 中的“转动”引起的是 ( )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昼夜更替 太阳 地球 月球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试卷包含小题30道;大题4道;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涂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2题: ~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8.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0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9~10题。9.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调研考试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48分) 1. (4分) (2017高一下·宜春月考) “单独二胎”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下图为“我国2013年末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注:图中比例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据此回答问题。 (1) 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 . 克服独生子女问题 B . 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C . 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D .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2)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将() 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②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④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 (4分) (2017高一下·武城期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 新疆() A . 2010年人口增长已变为“三低”模式 B . 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 .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 . 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2) 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 . 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 . 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 . 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 .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3. (4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图示意甲、乙两岛屿位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高一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审核:王伟 2、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考场填全。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共 50 1.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3.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4.下图中表示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 5. 下列措施中属于合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 ) A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 B .加大城市土地硬化面积 C .在市中心大力植树种草 D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读下面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6~8题。 6.A 、B 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 ) A .A 是高气压, B 是低气压 B .A 是低气压,B 是高气压 C .A 、B 都是高气压 D .A 、B 都是低气压 7.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000、1008、1016、1024、1036,那么等压线①和②的气压值分别是 ( ) A .1024、1036 B .1000、1036 C .1016、1008 D .1000、1008 8.图中亚洲东部C 点的风向是 (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9.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是 ( ) 10.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 (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墨西哥湾暖流 C .阿拉斯加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11.下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流向的是 ( ) 12.假设有一艘油轮在太平洋赤道北侧发生石油泄漏现象,下列国家的海域可能受到污染的是( ) A .日本、菲律宾 B .美国、印度 C .英国、法国 D .巴西、阿根廷 13.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 .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 C .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鱼饵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 D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14.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 A.新生代第三纪 B.中生代 C.新生代第四纪 D.古生代 1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 ) A.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元古代末期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回答32~34题。 2、“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 ①探测月相变化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③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④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4、月面图像的形成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系统 D.地质勘探技术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35~36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下列关于RS、GPS、GIS说法错误 ..的是 A.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 B. 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惊醒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评价 C.GP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 D. RS、GPS、GIS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没有促进作用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2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期末试卷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小题只有1 个正确选项,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得分。将每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入下表中) 国际标准时间 2017 年 11 月 13 日 8: 25,金星和木星超近距离相遇,上演了“金木相合”的奇特天象。据此完成 1~3 题。 1.金星和木星不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金星、木星公转均围绕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宇宙中心 3.此次“金木相合”时,北京时间为 A.11 月 13 日 0:25 B.11 月 14 日 0:25 C.11 月 13 日 16:25 D.11 月 14 日16:25 图 1 是某地的地质地貌景观。读图完成 4—5 题。 4.图示河谷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5.形成该地地貌景观的过程是 A 地壳隆起抬升、岩层受水平挤压、流水侵蚀 B. 岩层受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岩层受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

D.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岩层受水平挤压 图 2 示意甲、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完成 6-8 题。 6. 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甲、乙两地 A. 冷热不均 B. 气压差异 C. 海拔不同 D. 温度不同 7.图中各点气压最高的是 A.M B.N C.P D.Q 8.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则 A.①为夜晚海风 B.②为夜晚陆风 C.③为白天陆风 D④为白天海风 图 3 示意北半球局部区域某季节近地面气压带分布状况。 9.甲气压带 A.气温遇冷下沉 B.7 月被低压切断 C.气流受热上升 D.1 月被高压切断 10.此时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此季节,南亚大部分地区盛行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一批重点城市修建了管道口径小、埋藏浅的“地

2020最新高一下册期中考试地理有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命题人:刘巧玉审题人:谭文岳 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广场上的雕塑 B.温泉 C.建筑材料 D.城市 2.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有关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根据图形所示的相互关系,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概念是 A.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B.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C.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D.水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据此完成3~5题。 3.按照明太祖的该法令,明朝将出现 A.较高的出生率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 4.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 5.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A.美国 B.英国 C.中国D.非洲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回答6~8题。6.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7.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人均耕地减少 D.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8.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读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回答9~10题。

高一上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 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2.甲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它 A.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A.生物能 B.煤炭 C.地下热水 D.石油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产生磁暴和极光B.维持地表温度 C.增强大气逆辐射D.减少旱涝灾害 5.下列四辐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6.在下列地理纬度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南北极点 B.南北纬60° C.赤道 D.南北纬30° 7.地球自转产生了: A.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极昼极夜现象 8.甲乙两物体分别在南北半球中纬地区进行长距离水平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都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低纬度偏 B 甲乙两物体都自南向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西偏 C 甲乙两物体都自东向西运动,运动方向都向北偏 D 甲乙两物体都自北向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东偏 9.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A 20°N 30°E B 25°N 25°E C 23.5°S 60°W D 40°S 120°W 10.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 B.横波能穿过固态 C.纵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D.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 11.岩石圈是指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及其以上的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读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重熔再生 B.②——外力作用 C.③——冷却凝固 D.④——变质作用 13.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①作用形成的是 A.火山B.风蚀蘑菇 C.溶洞D.冲积平原 14.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B C.C D.D 15.下列地理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散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反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16.下图中表示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A.① B.② C.③ D.④ 17.风形成的直接动力是: A.太阳辐射 B.冷热不均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读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表示东北信风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1题;共64分) 1. (2分)2015年7月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近距离飞过冥王星.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图2为冥王星首张高清照片.读图完成下题. (1) 据材料可知() A . “新视野号”已飞离太阳系 B . “新视野号”已到达河外星系 C . 图2中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D . 图2中包含三级天体系统 (2) 冥王星不存在生命的条件最可能是() A . 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 . 强烈的太阳辐射 C . 缺少卫星环绕 D . 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 (2分)关于月面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在月球昼半球上看天幕是蔚蓝色的 B . 宇航员能听到在月球表面行驶的旅行车的声音 C . 宇航员感到宇航服的沉重 D . 月面昼夜温差达三百度以上 3. (2分)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据此完成下题. (1) “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总星系 (2) 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A . 18时59分57秒 B . 未到18时59分57秒 C . 已过18时59分57秒 D . 次日18时59分57秒 (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 A . 没有大气层

B . 有自转运动 C . 有公转运动 D . 存在生命现象 4. (2分) (2017高二下·全州期中) 下图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铁路干线包括() ①陇海线②京包线③兰新线④青藏线⑤北疆线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③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2) 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甲地的纬度低 B . 甲地的海拔低 C . 甲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D . 甲地的植被覆盖率低

高一下期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2013—2014学年下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一 地 理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赵伟峰 审核人:张丽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60分) 该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 、b 、c 三条曲线判断正确的是 ( ) A .a 表示的是死亡率 B .b 表示的是出生率 C .b 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D .c 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2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国人口最高值的年份大约出现在2027年左右 B .2015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 C .2015年之后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死亡率开始回升 D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人口抚养比为儿童人口(O ~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为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之比。一般来说,人口就业比越高,人口抚养比越低,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下图反映我国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年份“人口红利”较明显的是( ) A .1965 B .1980 C .1995 D .2010 4.“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①计生政策放宽 ②退休年龄提高 ③消费总体需求扩大 ④医疗支出增加 ⑤劳动力过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该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市人口总量最小的年份是 ( ) A .2000年 B .2003年 C .2006年 D .2008年 6.该市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B .有利于该市产业结构调整 C .促进该市经济发展 D .2006至2008年该市劳动力需求量有所减少 人口就业比 人口抚养比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10 2020 2040 2050 20 30 40 50 60 百分比 年份

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

连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地理科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2 X 33=66分) 1.在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一级是: 56.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 描 述最吻合的地点是() A .北京(40°N ) B . 上海(30°N ) C .新加坡(1°N ) D .莫斯 科(55°N ) 7、下列四幅图中(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小圆圈表示极圈) , 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 .①、②、③、名称对应正确的一组 是 水星、海王星、 海王星、火星、 海王星、水星、 火星、海王星、 A . B . C . D . 火星、 水星、 火星、 水星、 3.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总量在全国最高, 其主要原因是 A .人烟稀少 B .纬度最低 C .空 土星 稀薄 D .距海洋远 4. 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 .黑子和耀斑 B .耀斑和日珥 ( C . 黑子和日珥 丈阳系 ) 天王星 地球 D .耀斑和 黑子 5.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②④ 8. 2010年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 A. 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 .—直向北移 C .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 . 直向南移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0?11题。 12.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一刻D 点将进入白昼 B. C 在夜半球 C . AB 是晨线 D . D 、 E 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13. 此时,地方时为6 : 00的经线是( ) A. 150°E B . 150°W C . 20°W ) 15. 关于时区或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球共划分12个时区,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 B. 西5区比西4区早1小时 C. “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我国把“北京时间”作为世界标准时间 16. 不属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地球自身条件的是( ) A. 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B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有液态水存在 D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17. 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了地面上 9.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 ( )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 A . 同 C . 于上海 10. 读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上海 “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11. 下面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地方时 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 A 、 B 、 C 分别为( ) 14.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地方时差③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④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 C .②③④ ⑤产生了昼夜现象 D .③④⑤ D . 60° 光 太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9 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 ,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共70 分。1-30 每题 1 分,31-50 每题2 分) 1. 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 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 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只左右摇晃 D. 只上下颠簸 读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表示不同辐射), 回答以下问题。 3. 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 箭头a B.箭头b C.箭头c D.箭头d 4. 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 箭头 a 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 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 A. 金星、水星 B. 火星、木星

C. 金星、火星 D. 土星、水星 6. 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 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 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 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7.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 A、五带范围不变 B、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 小 C、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D、热带、温带的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8.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 横波只能通过气态物质 D. 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 9.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其中风向正确的是( ) 10.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陨星 B.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C. 酒泉基地上的人造卫星 D. 天空中飘动的云 11. 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中) 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显示的甲、乙、丙、丁四颗星球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 ①公转方向相同②自转周期相同③轨道平面几乎重合 ④轨道形状近似圆形⑤公转周期相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④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日珥 C.耀斑和太阳风 D. 阳风和日珥 读“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图”(图2),回答下列6--9题。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兰州将迎来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A位置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90° B.45° C.0° D.30°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位置时,兰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全天极昼 6.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7.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受a风带和b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主要分布于: A.南北纬300~400大陆东岸 B.B.南北纬300~400大陆西岸 C.南北纬400~600大陆东岸 D.南北纬400~600大陆西岸 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读图,完成下题。 8.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则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 A.南半球,气旋 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气旋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反气旋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所描述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的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在第Ⅱ卷上),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根据计划,我国将于今年三、四季度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据此回答1~2题。 1.人类发射的各种飞行器,属于利用宇宙资源中的 A.空间资源 B.太阳能资源 C.矿产资源 D.旅游资源 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选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的主要原因是 A.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B.丰富的能源、资源条件 C.比较理想的气象条件 D.发达的科技条件 3.以下有关地球运动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大于昼夜交替的周期 B.如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则一个太阳日小于一个恒星日 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刚好是一个恒星年 D.一个回归年大于一个恒星年 4.某天,有人看到太阳在天空中呈逆时针方向运行,且日出、日落都在他的 正北方向,则此人的地理位置可能在 A.75°N,120°E B.60°20′N,30°W C.45°S,70°E D.66°34′S,20°W 5.以下为四个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ABCD 6.如果南回归线的位置向南移动,则地球上五带的纬度范围变化情况是 A.温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小 B.寒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热带范围变小 D.寒带范围变大,温带带范围变大 7.比较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其中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的是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D.④区域 8.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9.气候类型明显不同,而自然带基本相同的地区分布在 A.热带大陆的东岸和西岸 B.*带大陆的北部和南部 C.亚寒带大陆的北部和南部 D.温带大陆的东岸和西岸 10.当南极地区出现较明显的“臭氧空洞”时,北半球是什么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某山脉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11~12题。 11.该图所示的降水类型是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12.若该山脉山麓的夏季气温为14℃,则该山脉北坡永久性积雪的雪线高度大约是 A.600米~800米 B.1900米~2100米 C.2300米~2500米 D.3800米~4000米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word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于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 一级 B. 两级 C. 三级 D. 四级 2.“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3.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因为() A.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各行其道 B. 日地之间的距离适中 C. 太阳稳定地供给地球光和热 D.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在十字路口处,我们有时能见到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有人注意到同一交通信号灯在前后两天的同一时段的亮度略有差异,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 海拔 B. 电网供电电压 C. 天气状况 D. 交通流量6.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我国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合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的是() A. 成都 B. 拉萨 C. 北京 D. 大连 7.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 A、散射 B、反射 C、吸收 D、折射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示中A、B、C、D四个箭头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9、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质量分析 一、考试范围 本次考试为地理必修一的四章内容,试题涵盖必一的所有重点知识,以基础题为主,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中对基本技能的考查较多。本次考试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后期学习成果,以此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成绩情况 三、考试基本情况 1、试题题量:1~25为选择题,26~29综合题; 2、难度程度:难度较大,适合我校部分学生做; 3、考试内容:全部章节知识; 4、考试情况:年级均分45.2,由于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较多,故成绩较前几次考试有所下降;但我认为学生进步挺大的。 四、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课堂和白习纪律意识淡薄,无所事

事,作业敷衍了事、抄袭现象严重,等等都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 2、学习习惯有待改变,不会学习由于初中时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导致了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有问题,完全没有做到预习 --听课--练习-- 复习--预习,故不会学习。 3、不会使用地理语言做题这个问题在综合题中表现地很明显,学生 用大白话,甚至口语化做题(在正式考试中是大忌)。 4、用心做题太少,练习不够。 5、错别字太多; 五、教学中的问题 1、传统授课,逻辑性强,但学习不买账,或很少能按照学生的兴趣 授课; 2、由于课时紧,授课内容多,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白主学习太少, 讨论太少,从而学生思考时间太少。 3、作业批改比上学期少,备课讲课开会,批改作业,课后反思,修 改等等。 4、课堂授课时间长,睡觉的要管,吃东西的要管,说话要管;挤占 授课时间,导致授课效果欠佳。 5、学生的时间太少,白主学习时间太少,不复习 r不预习r听课效 果差7练习(一练就错)7无法巩固知识7不复习。 六、改进意见 1、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找个别学生谈心,端正其学习态度; 2、从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科意识,培养学生学科意识,用地理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篇一】第Ⅰ卷(选择题,60分) 本卷共4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2010~2017年福建省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时期该省人口总数()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2013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A.产业转移和升级B.收入的提高C.人口政策D.环境质量变好 3.该省的人口增长不会导致() A.公共空间严重不足 B.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C.交通拥挤加剧 D.城市功能分区合并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4~5题。 4.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 B.乙省 C.丙 D.丁省 5.能提高四省环境人口容量的最有效途径是() A.扩大耕地B.提高科技C.人口迁移D.改善交通 图2为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6~8题。 6.据图,有关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正确的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7.我国人口总数达到峰的时间大约在() A.2015年B.2020年C.2028年D.2035年 8.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A.2010~2015年B.2015~2020年C.2025~2030年D.2030~2035年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3示意近十七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七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C.劳动力需求数量逐年增加D.人口机械增长率逐年增加 10.人口迁移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劳动力、人才外流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各国城市化的特点不同。据图4,回答11~12题。 1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发展的特点是() A.城市职能单一化 B.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C.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D.积极在新区建设新城市 图5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3~14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