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级儿童保健门诊相关制度

乡级儿童保健门诊相关制度

乡级儿童保健门诊相关制度
乡级儿童保健门诊相关制度

目录

一、工作制度 (1)

1、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1)

2、儿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2)

3、儿童保健手册发放管理制度 (2)

4、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 (3)

5、0—6岁儿童健康随访工作制度 (4)

6、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6)

7、儿童保健转诊工作制度 (7)

8、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8)

9、儿童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9)

二、工作职责 (10)

1、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 (10)

2、儿童保健护士工作职责 (11)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按照省、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按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建立社区O~6岁儿童健康档案,承担本辖区内O~6岁儿童(包括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集体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工作,每次体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录入儿童健康体检档案。定期对儿童健康情况作出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

三、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四、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指导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五、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加强合理喂养、早期教育、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六、做好儿童保健各类资料的登记、统计工作,准确、按时上报各类报表。

七、接受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指导、培训、工作评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八、科室工作人员一律服从中心主任及主管领导的安排,明确工作目标及职责,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九、科室工作人员必须衣着整洁、配戴胸牌、坚守岗位、优质服务,礼貌待人。

儿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专人(主要是儿保专干)为本社区、乡镇户口和居住在本地的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要以居委会(村)为单位、年龄为顺序来归案。

二、建档时认真做好详细登记,包括编号、、性别、联系电话、家长姓名等基本信息。

三、妥善保管好儿童相关信息资料及家长联系电话。对电子档案的录入或更新后要及时保存。

四、对于纸质档案的资料要认真做好防潮防湿和防火及防虫蛀等工作。

五、对已建立健康档案的儿童,社区、乡镇儿保专干应按体检程序定期对体检档案进行管理、录入、更新。

六、建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档案,严格执行死亡上报制度。

七、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查看,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儿童保健手册发放管理制度

一、中心按照湘卫妇社处函(2011)17号《关于统一使用全省儿童保健手册的通知》文件精神规范使用省卫生厅统一编制的《湖南省儿童保健手册》。

二、中心加强《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发放和管理,安排专人对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和管理。

三、发放要求:

1、新生儿期发放:由各助产机构在新生儿出院前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并义务告知家长领取《儿童保健手册》后10日内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编号和建立健康档案。

2、7岁以下儿童发放:出生时或出生后未领取儿童手册的,由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在体检时进行首次发放,并统一编号。

3、补发与换发:《儿童保健手册》丢失或损坏,由居住地乡镇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发或换发。已发放辖区内旧版《儿童保健手册》的儿童,一律不换发新《儿童保健手册》,儿童家长可继续使用至其7岁。

四、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手册》均由岳麓区妇幼保健所提供。

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

一、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居委会、村级新生儿访视工作,并有专门的新生儿访视包。

二、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二次,医务人员应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访视;首次访视应在出院或出生后7天内进行;第二次访视为28天前后。

三、访视内容包括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重、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科学育儿指导。每次访视均应认真、详细记录。

四、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或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五、对高危新生儿,如: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等首次访视应在3天内进行并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除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外,应着重指导保暖、喂养、护理和预防感染等,所有新生儿访视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0-6岁儿童健康随访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0—6岁儿童的随访,把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制定如下随访制度:

一、在建立儿童健康档案时,要将个人信息内容填写准确,电话多留几个,要试打,要有1—2个联系得上。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一个随访登记表,表格形式简单实用。

三、随访方式包括上门随访、定期随访、电话随访:

(1)新生儿要上门随访,按新生儿访视规范进行,高危儿随访按高危儿管理规范随访。

(2)婴幼儿、4—6岁儿童由家长带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定期随访。

(3)对未按预约时间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体检的要及时电话联系儿童家长。

四、随访时间: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随访1次;婴幼儿健康管理随访时间分别是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进行,共8次;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五、随访主要是由儿保医师(也可以与儿保门诊护士合作)负责完成。

六、随访情况要按要求及时更新到儿童健康档案中并在随访登记表中有体现。

七、儿保门诊负责人应对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随访本人也应对随访

情况每月至少回头看一次,对没有按要求随访到的儿童进行查漏并补充随访。

八、随访时医师要礼貌待人,热情服务,详细询问儿童的状况并做好记录、宣教、指导。

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一、儿保专干在新生儿访视及日常门诊对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管理期间,应认真对照标准筛查出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

二、高危儿、营养性疾病儿管理范围为: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

2、出生窒息、NICU出院新生儿;

3、出生缺陷(先天畸形影响生活能力者);

4、活动期佝偻病;

5、贫血(轻、中、重度);

6、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克者、生长监测中连续2次体重不增或下降儿童;

7、单纯性肥胖;

8、其他疾病: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儿(先天性甲低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先天梅毒患儿、艾滋病感染、梅毒感染产妇所生的儿童及其他高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