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隆儿童冰箱(行为分析)

科隆儿童冰箱(行为分析)

科隆儿童冰箱(行为分析)
科隆儿童冰箱(行为分析)

【案例分析3】

科科龙龙儿儿童童冰冰箱箱

一、案例背景

2002年8月24日,科龙公司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其世界首创的10款儿

童成长冰箱。国庆节前后,科龙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大城市推出

了卡通造型的小熊乐乐 、企鹅冰冰 、小狗奇奇 、知了博士 、熊猫小小 、巧嘴鹦鹉 、小

猴聪聪等10款容声“爱宝贝”儿童成长冰箱。科龙公司此次对儿童冰箱的投入可说是大手

笔,仅前期模具就投入了5000万,而后期的推广费用也是5000万。

冰箱业发展十几年,已具备较高的市场细分度。除了按冰箱容积划分外,还可以从地域

性及经济收入划分为一、二、三级市场和高、中、低档等不同的消费群体;此外,从使用功

能角度分,冰箱又可被细分为家庭用、医药用、商业用等。现在,科龙将使用者的年龄作为

了市场细分的又一标准.

科龙方面宣称,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儿童冰箱采用全新的抗菌和保鲜材料,针对儿童尚

不成熟的身体抵抗力,其抗菌和保鲜能力比普通冰箱要高出30%到40%,从而避免了与家庭

普通冰箱食物同放时,对儿童身体所造成的损害;同时还被赋予一定娱乐、科教功能。

科龙对儿童冰箱的市场预期做出如下分析:

“据调查统计,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为2000万人,这样,仅目前国内0-12岁的儿童就有

2个亿的市场,更不要说国外还有近12亿的潜在市场。假如这其中的30%购买了儿童冰箱,

那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市场之巨大,足以引发各路精英争相进入,况且这个市场将永远是

一个不饱和的市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哪个厂家在儿童冰箱的项目上进行过研发投

入,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容声的儿童冰箱是没有对手的。科龙完全可以在这个新的市场独

占其美,成为其持续赢利的充分保证。”

儿童冰箱刚上市时,很抓眼球,也颇多议论:营销界为此大为惊呼:难道市场细分竟要

细到如此地步?家长到店中去看的也不少,然而真正掏钱购买的寥寥无几。经过一段时间以

后,各商场家电专区已经很少看见儿童冰箱的展台。金陵晚报报道:“去年10月儿童冰箱

刚面世时,便出师不利。以五星为例,去年10、11月份销售最火爆时,卖场一个月也不过

只能卖出十几台。今年3月份,五星甚至有时连续好几天都卖不出一台冰箱。目前整个卖场

也仅剩下三四台样机,样机卖完后,五星今后将不再销售儿童冰箱。”

二、问题透视

谁是科龙儿童成长冰箱的消费者?在进行市场容量预测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标

市场才有可能对这一消费者群体的规模进行统计,然后预测销售前景。所以,在这里,最为

关键的问题是谁是科龙公司所推出的儿童成长冰箱的消费者?如所有生产儿童产品或为儿

童提供服务的其它企业一样,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和购买者、决策者的不一致,使得这些企

业需要解决既让关心孩子健康、安全和高质量生活的父母认同又要引起孩子的兴趣这一棘手

的难题。

关心孩子健康的父母、长辈是否会认同科龙公司所宣传的“爱孩子,给他一台自己的冰

箱”而没有周详考虑购买冰箱时所存在的购买风险呢?保证了小孩胃的健康而忽略了其它因

素呢?对于像冰箱这一类耐用品来说,只抓住儿童的注意是否足以影响其父母做出购买决策

是难以保证的。

(1)父母对食物混放、串味、孩子从冰箱里取物被砸伤的担心是否会使他们不考虑孩子老

是吃冰品对胃口的伤害?

(2)新颖的卡通化的造型是否会过多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动听的儿歌是否让孩子经常开关冰箱而影响其制冷效果?

(4)孩子的好奇心是否会引起其“肢解”冰箱的兴趣而引发触电事故?

(5)该年段具备极强破坏力的孩子把冰箱当作玩具而大大缩短冰箱的寿命?

(6)在冰箱跟前打转而遭受更多的电磁污染?

(7)家里摆放两台制造噪音的冰箱、闻着冰箱里那股难闻的塑胶味也许并不是一种令人愉

悦的享受?

另外,还有诸如此类的问题: 中国家庭,儿童的独立空间有多大?家长更看重对孩子的物质

投资还是教育投资?儿童冰箱的利用率有多高?居住环境是否允许摆放两台冰箱?

【案例思考题】

1.用家庭决策角色理论来分析家庭成员在儿童冰箱购买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2.科龙的市场预期分析中运用人口统计特征来进行营销决策存在什么问题?

3.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外在因素来分析儿童冰箱为什么销售前景不容乐观.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讲座有四个内容: 一、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三、如何去观察儿童? 四、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的目的: 观察→了解幼儿的第一步→对观察记录与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评估→真正了解幼儿 记录: 4-5岁:能用图画或其她符号进行记录。 5-6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她符号记录。 问题一: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就具有的六个方面基本专业能力(就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养分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中应重点关注) 1、观察能力 2、作品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能力 4、活动组织能力 5、评价能力 ☆高水平与低水平的教师差异研究,二者最明显的差异—— 1、观察的能力 2、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能力 幼儿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

观察能力就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就是绝对不称职的。 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因为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与实际能力。 观察的态度:宽容、耐心、尊重、研究、欣赏 问题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1、了解儿童的行为与行为变化 2、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 3、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5、因人施教 6、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7、创设与调控教育环境 8、设计与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9、支持儿童的学习 10、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 例:观察背景:娃娃家 观察对象:滔滔、峰峰(4、5岁) ☆两个男孩一起玩娃娃家,峰峰就是爸爸、滔滔就是哥哥。 ☆滔滔将一根彩链的一头压在小床的枕头下面,另一头连结在玩具橱内的筐里、完事后、她心满足地离开家,走向“超

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读后感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注意注重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引入新的理论成果。当前的第五版就融入了近期的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融合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第十二章针对引发特殊注重的儿童群体论述了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记录实例,并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使我受益良多。 一、记录需要特殊注重儿童的必要性。 每个幼儿园都会出现少数水准不同的特殊儿童,这类儿童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既对早期教育给予期望,同时还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儿童实行交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减少孩子的孤独,让孩子愉快地渡过幼儿园时光。对每一名儿童和每一个动作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因为没有儿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实行“诊治”。当教师们遵循维果茨基的教诲,力图发现这些儿童能够“独立地或在她人的协助下”在“最近发展区”中做到什么时,观察和记录能够为教师们提供支持。观察是教师与行为怪异或惹是生非的儿童建立同情关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观察需要特殊注重的儿童。 从社交/情感、身体、认知/交流/语言以及游戏等更方面,观察儿童如何协同运作。书中通过观察现实案例,分析出案例中的存有的问题。例如:该儿童传达了什么信息和想法?该儿童能够独立地将自己的游戏组织好,还是需要另外一名儿童或者老师的外部协助?如果需要协助,是多大水准、什么类型的协助等。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指导教师应该如何观察并记录。当然,我们也必须记录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意思。我们必须记下儿童如何做手头的事情。每一次的观察和记录不一定要给出怎么的结论和解决方法,要做的仅仅是客观如实的记录孩子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成年人期望的行为和言语,经过数月的跟踪观察和记录,也许过了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看到孩子有一点变化和进步,这才是观察和记录的意义。 三、特殊注重儿童的总体印象。 除了个别类型的行为之外,引发特殊注重儿童有一项突出的特征能够预示他们存有发展性异常、障碍或学习水平欠缺问题,那就是他们给人的印象远远小于其生理年龄。肢体、社交、情感、认知、语言以及言语交流,当这些行为中的多个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它们反复、持续地发生时,便能够预示着儿童身上存有着某种需要教师实行干预的问题。 回想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基本都是笼统的描述,这些都忽略了观察记录本身的意义,准确的观察应该要抓细节、记要点、全面具体,“他做了什么及如何做;与他相关联的人和材料的质量及数量,也包括他说了什么”。类似于这些细节的记录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观察记录中,因为这些细节从来没有引起我们充足的重视,我们的记录也是建立在主观臆想和大致观察的基础上就实行了概括的笼统的总结性表述,所谓的分析和措施现在看来也成了肤浅的解决方式。看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反省,对观察和记录有了新的理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注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所以幼儿教师在日常中更应该对幼儿行为实行观察与记录,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注重,并且因材施教。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标准及因子

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以下简称CBCL)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1970年首先在美国使用,1983年出版了使用手册(主要是针对家长用的表),1986年及1987年又分别出版了针对教师用表及儿童自填表的使用手册。1988年出版的使用手册里又加人适用于2-3岁儿童的行为量表及直接观察表(DOF)。我国在1980年初引进适用于4-16岁的家长用表,在上海及其他城市作了较广泛的应用,并总结出了我国常模的初步数据。这一量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共有五种表格,即家长填的,老师填的和智龄10岁以上儿童自己填的,其中家长填的使用经验最多。这里主要介绍家长用表,适用于4-16岁的儿童(作者后来推出的适用于2-3岁儿童的量表,内容大同小异,因使用经验尚少,此处从略),内容分三部份: 一、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种族,填表日期,年级,父亲职业(工种),母亲职业(工种),填表人(父、母、其他)。 二、社交能力:包括七大类;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课余爱好,参加集体(组织)情况,课余职业或劳动,交友情况,与家人及其他小孩相处情况,在校学习情况。

三、行为问题:包括113条,其中56条包括8小项,113条为“其他”。填表时按最近半年(6个月)内的表现记分,例如第30条“怕上学”,如果过去有,而最近半年内无此表现,即记0分。 第一部分的项目不记分,据认为,父母亲的职业最能代表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情况,因此“一般项目”中只着重此条。 第二部分的项目除个别条目外,均需记分,其记分方法如下: I (1):无爱好或一种爱好记0分,两种爱好记1分,三种或以上记2分。 I (2)及1 (3):“不知道”不记分,低于一般记0分,一般记1分,高于一般记2分。(2)及(3)的分数加起来求出平均数,作为这一项的分数。 II (1):记分法同I (1)。 II (2)及a (3):记分法同I (2)及I (3)。 III (1):记分法同I (1)。 III (2):记分法同I (2)及I (3)。 IV(1):记分法同I (1)。 IV(2):记分法同I (1)及I (2)

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是学校心理学家了解儿童,帮助发现儿童问题所在,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方案提供依据,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的基本技术之一。行为评估主要是对可观察行为的综合评价,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对行为或症状本身的测量和治疗。近年来,自我报告也被引入行为评估中。 行为评估主要针对适应行为和问题行为。适应行为评估的重点是儿童对社会要求和环境的适应程度,关心的是个体是否具备了独立生活和承担责任的基本技能;问题行为评估的重点则是儿童有无内化或外化行为问题,行为是否正常。 行为评估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和模拟观察法、访谈法和行为测量法。由于儿童的某些行为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而某些行为只出现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对儿童的行为作出全面评价,学校心理学家经常会针对儿童的特定问题,将儿童、父母和教师作为收集信息的不同信息源。 行为评估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有些尚不成熟,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一样,每个测验只是测量了编制者自己所定义的行为样本,有时与人格测验并无严格的区别。测验的标准化程度以及信、效度也都有待提高,但对一些儿童常见行为问题,还是可以鉴别的。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的儿童行为筛查量表是艾森伯斯儿童行为核查表。儿童行为评价系统是较全面评价儿童行为的一个较新的测量工具,除问题行为外,它还评价了儿童的一些积极行为,但这一量表在国内尚无中文修订版。下面仅对儿童行为核查表和儿童行为评价系统做简要介绍。 一、儿童行为核查表 儿童行为核查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森伯斯(M.Achenbath)及其同事50年代起在儿童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中编制的,1970年首先在美国使用,1983年、1986年、1987年先后出版了父母、教师和儿童(青少年)自陈量表的使用手册。该量表是目前公认的儿童精神病理学的主要测量工具,适用于4~16岁儿童。1991年的最新版本将适用范围拓展到4~18岁,常模被试取自48个州,共2368人。儿童行为核查表中文修订本1988年发表,常模被试为中国22个城市的24000名4~16岁儿童。 儿童行为核查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行为,由父母、教师评定,青少年自我报告和课堂观察测量构成一个评价系统。艾森伯斯认为,父母报告是儿童评价的多元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量表的发展体现了这一思想。 儿童行为核查表的能力量表评价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学校能力。症状量表主要检查问题行为,由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抽取的因子如下。 攻击行为:残忍、打架、恃强凌弱、言语攻击、发脾气、争吵。 过失行为:撒谎、欺骗、缺乏罪疚感、偷窃、失控行为等。

儿童行为评估量表

儿童行为评估量表 作者: 来源:日照孤独症康复中心更新时间:2008-8-8 10:36:18 此评估表是一种正常儿童的行为评价量表,各位家长可用来测定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须辅助才能完成的项目可作为近期的训练目标;不能完成的项目可作为长期的训练目标。 ( 此表仅供参考 ) [ 模仿 ] :动作模仿 年龄活动目标完成辅助不能 0-1 岁模仿使用物件做敲击动作,模仿从杯子中取出积木、拍手、飞吻 1-2 岁模仿触摸身体的部位 模仿拍手动作、挥手、踏脚 模仿简单的手部动作 正确地模仿使用 3 种不同的发声器具 模仿唇部动作 模仿在画纸上涂画 2-3 秒钟 模仿 3 种日常生活的自理动作 能模仿使用 5 种熟悉的动作 能模仿绘画简单的横线、简单的折纸动作、如对折 2-3 岁模仿简单的动作并以此成为程序的一部分,能作出一些连贯动作 能模仿 2 个简单的玩胶泥的动作 模仿同时触摸身体 2 个不同部位的动作 模仿上、下颚及舌头活动。用乐器或其他物件模仿出相同的节奏、旋律 模仿使用不同用途的物件

通过玩洋娃娃,学习模仿一连串简单的动作 3-4 岁模仿成人把手掌打开及握拳,及模仿把手放在膝上、额上及伸到背后的姿势 模仿用胶泥作出 3 种简单的模型 4-5 岁模仿 3 种动物的动作 模仿各种塑像或画像的姿势 有次序的模仿 2 个简单的动作 当用勺子敲打盘子时,能随着速度及音量的转变而改变敲打模式,模仿作出简单的热身运动 [ 模仿 ] :声音模仿 年龄活动目标完成辅助不能 0-1 岁能模仿训练员发出一连串的单音节声音,能模仿如咳、卡嗒 能联系某声音及某活动,并在期待该活动时发出该声音 模仿简单动作所引发的声音 1-2 岁能模仿 3 种常见的物品所发出的声音,模仿哭声、笑声 2-3 岁模仿 5 种动物的声音,能模仿说出身体部位的名词 3-4 岁模仿说出由 3-4 个数字组成的字串 模仿由 6 个字组成的短句 4 岁以上能模仿使用复句。如: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哭 [ 知觉 ] :视知觉 年龄活动目标完成辅助不能 0-1 岁从注视眼前近距离物体的能力:手眼协调的能力 从玩具被覆盖至揭开时,仍能保持对玩具的兴趣 注视别人指着的物体的位置,从追视到辨别,例:注视移动中的肥皂泡,辨别出陌生人

儿童观察与评价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姓名:儿童姓名:幼儿A 观察日期:2015年12月4日儿童班级:小四班 观察开始时间:8:00 儿童性别:女 观察结束时间:11:30 观察证明人: 使用的方法:轶事记录法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园的师幼关系及保教质量。 观察目标: 通过老师和班上某个幼儿的交往,反应幼儿园的师幼关系情况以及保教质量。 简要描述观察背景: 我们一共7个见习同学来到了小四班,由于人数有点多,引起了班上的幼儿注意,在简单的熟悉之后,我们便在旁观察老师的教学活动。在我观察到保育老师对幼儿A将饭撒到桌上时的行为,于是选取了幼儿A和老师的互动行为作为我的观察对象,开始了我的记录。 观察记录: 轶事一:吃早餐的时候,由于班上刚来了几位见习的老师,小朋友们吃早餐的时候不停的往后张望。老师告诉幼儿先吃完早餐再和老师打招呼,但是包括幼儿A在内的一些小朋友还是会往后不停张望,这时保育老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认真吃饭,让别把饭洒在桌上了。过了一会,幼儿A还是在不时的往后张望,保育老师看到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并用武汉方言很大声的说了一句话,大概是说幼儿A怎么听不懂话。又过了一会,保育老师又走到幼儿A 面前,这次发现幼儿A把饭洒在了桌上,保育老师就拿起幼儿A旁边的碟子敲了桌子两下,并用武汉方言骂了幼儿A,另外一个老师听到响声抬头看了一下,又继续做自己的事。 在快吃完早餐的时候,老师提醒吃完饭的幼儿去上厕所、喝水。幼儿B去上厕所的时候,保育员在旁提醒幼儿B要洒准一点,别撒到外面来了,保育员就站在教室门往里面看幼儿B的情况,但是幼儿B还是撒到外面来了,这时保育员就很大声的连说了几句:你好恶心,你真的太恶心了。 轶事二: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让幼儿用蜡笔画泡泡。老师将美术本发给每一个幼儿,然后挨着给幼儿写上名字,到了幼儿A的时候,幼儿A抬手的时候碰到了老师的衣服,就给老师的衣服上画了一笔蓝色的痕迹。老师边擦自己的衣服的时候边对幼儿A说,老师真是讨厌你啊,连续说了四、五遍。 轶事三:老师正在指导幼儿画画的情况。当老师走到幼儿A旁边的小朋友的时候,幼儿A将自己的画给老师看,老师看完说,你画的不对,泡泡是圆的,你

儿童行为发育评估量表

儿童行为发育评估量表 直用幵詩M里:读写陳乌*從庖力坎幣齐功陲右補查号齐站 家萇填弓 本测评,是由美国范循比尔特注意力诊断报告家恸N评耘香港初小学生读写險碍筛查量穗美国裤经杭况诊断和统计手熾(D£MI㈣准)等核心内容组亦在國读、书写、注意力集中*多鬲与冲动揑制、视觉空间感知与协调性、社交和心連疔乍邵分对孩子逬行专业评估. 寡长很据崔子在匕常学习.生洁中是否存在如下的表现给予如买远择相应选项. 【经常】有義大几率岀现,己经出观过多茂;或爲现徘常符合题目描述旳情呪 【偶郎】出现述或表示比義符合题目描述的情呪 【从不】至今还投有观察到岀规过:我憲现符合翹冃描述的情祝 【温馨翼示】如果悠填写有困难或者不清楚孩子平时的表现*您可以联系在线客服.找们将的曙式完咸普估. 出牛情祝, O顺产O剖腹产O早产 学习感绩(学龄前儿童请选择屮等:) 优膏良秆中第较差確当前综合成集0O O O O 当前语丈成绩0O O O O 当前数学成绩0O O O O 当前英语咸镇0O O O O 連去無合成绩O ?再茵)0O O O O

阅读理解方面〔学龄前儿童如未识字跳融比廉) 1.圄读逮度明显慢于同羊转正常水平O 偎 尔 O 从 T O H书面理解後力比口头理霹崑力差(听比读好〉O O O 3?偃事诃语柱说话时懂得运用,乜却写不出未,书写能1T比口雷表达差很 器(说比写好) O O O 4.園读理堺链力较同的的学生差很埶难冬理解或找不到重点O O O 5一朗邃时环能流杨地读出一段话.帚尔读错字O O O 乩朗潼时因不懂養字而常當停领C韭生宇)O O O &朗读时卑蒂读音相近的字词,例如【波子1及1务士1O O O 8朋潼时喜跌摇头晃脑.或奢養吏手措或其它工具眼随辅助O O O 9?朗读时有鬲字或瞬的情況.蠢昔会把诚语前后蚁倒O O O 二书写衷达方面(学龄前丿L童如木识字建过此顶) 经偶从 常尔不 询.书写、抄写速度模,耆赛比别人吏匡甘何耒完成抄写作业000 1L书写时常犯错.佚如漏号笔風字休的结构不匀称.澄草.感堂吃力O00忸默写常常不及搐,写惜字攻是字序娱闵或写反字O00 1乳抄写黒杭It会淀字.战需要看一笔写一笔.威者貝龍看一个传旁O O0仏冋一t字在冋一篇文章有弟种不冋的马氐有的惜谋,有的正确O O O 15.作文.作甸子卫规強达盍,文法上有储逞O O0 何会漏字,例如[这很珈漏了“呼毛或写釜余的字,例如[这很非常好琉 I多了“續哼 O O0侃次序程乱,例如[今天上学不用L把“学”和“不肘嗝(序1M000 1乱需写出器,对不齐作业本的肓或格等000

《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教案

《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价》教案 开课单位: 授课教研室: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开课单位:授课教研室: 课程名称:授课教师: 教材::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4 一、对本课程作简介,并对本课程学习提出基本要求 二、课程引入 发起“头脑风暴”活动:教育中什么最重要? 教师总结:幼儿是幼儿本身。幼儿的学习源自“感觉”,与经验和体验连在一起,他们需要自由、自然、自主地去感知生命和周围的世界,吸收真实的经验以成长。他们需要教师 细致的体察。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解读能力是其核心能力。 三、通过案例,提出教育中的行为观察的含义 发起“讨论”:妈妈带着五岁的佳佳在沙滩上玩沙雕。当佳佳玩得高兴时,身旁走来一个男孩踢了佳佳刚刚搭起的房子,佳佳哇哇大哭。妈妈见状指着男孩说:“你这个孩子怎么 这么顽皮!”一边带着佳佳离开。你觉得这是观察吗? 教师总结:教师的专业观察是通过叙事描述、表格记录、图解等方式获取对幼儿认识的一种策略。学前儿童观察评价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儿童信息并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作 出判断的过程,它是对学前儿童外显行为的观察,是在对幼儿的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 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与判断,从而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 四、观察的意义 发起“讨论”并抢答:看案例,思考: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什么。 总结:看见……孩子; 发现……教师存在的价值。 五、行为观察的步骤 (一)观察的内容 1.发起小组活动:看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2)把想法列出来后,请写出你所看到的内容所属的领域。 2.教师总结: 角度一:把握幼儿行为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针对同一个事件的两个教师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阳阳4岁 观察时间:xxxx年12月4日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 观察记录: 教师甲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今天在活动室里,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拍手打节奏,这时阳阳一下子抱住了小琪琪,小琪琪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孙阳阳呀”,这时阳阳听见琪琪向老师告状,用力的亲了小琪琪一下脸蛋后,推开琪琪后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 观察分析:阳阳在日常生活不善于沟通,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常常造成其他小伙伴的误会。 教师乙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一天在活动室里,孩子们正在听着音乐的节拍打节奏、拍手、做律动。这时孙硕阳小朋友突然从后面冲了过来,一把抱住了小琪琪小朋友,小琪琪顿时神情慌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孙硕阳呀”,她一边喊着一边使劲的挣脱,可是这时阳阳听见琪琪向老师告状后手抓的更紧了,而且还用力的亲了小琪琪一下脸蛋后,用力推开琪琪后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 观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她们会在生活、

游戏、学习中模仿老师、家长的话或动作,在活动中我走过去拉着阳阳的小手问:请问刚才你在做什么呢?她说:“我让琪琪和我一起做动作,她不和我做”。阳阳是想模仿老师的模样去教琪琪动作,这也说明她是个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模仿的人,可是由于她在与琪琪交流时没有表达出她的用意,导致和她交流的小朋友产生误会,不能够和她所喜欢的小朋友很好的建立友好的关系。 我决定去帮帮她:于是我告诉她正确的方法应该问问琪琪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做律动,要首先征求别人的意见再采取行动。现在赶快去告诉琪琪你的想法,并真诚的向她道歉说声对不起,我相信她会愿意和你教朋友的。如果我们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 点评:记录关注的信息更多的是某个具体活动或者情境下的全过程,一般要把行为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件发生的主要情节表述清楚,详细记录事件的主要细节,以具体展现行为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景。 行为背景主要反映事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事件发生的起因,场合以及相关条件等。因此我们要全面观察行为的背景、事件的过程、幼儿的行为和语言、情绪变化(音调、面部表情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在场幼儿的活动。 同时,客观、准确、具体的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也非常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评介教学内容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评介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评介作者:谢凤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年第07期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一书被许多专家称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该书第一版于1958年出版,从面世到现在的50多年里,该书数度改编,不断与时俱进,引入新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第五版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由河滨街学院的两位教师南希·巴拉班(Nancy Balaban)和南希·格罗珀(Nancy Gropper)合作完成。本书由马燕、马希武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我们需要观察与记录幼儿的行为,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而现状往往是我们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尽心尽责去做的记录看上去却反映不了多少问题。《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为记录幼儿行为提供了完整的框架,同时,全书提供了丰富的观察与记录实例,并列出了大量的观察要点,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使得观察记录成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研究活动。 本书正文部分共十三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地阐述了记录的目的、基本方法、观察时教师应持的态度、记录用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环境在记录中的重要性。作者提出“教师要如实地去观察和记录儿童,抛掉自己的偏见以及自身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记录幼儿时,不仅要恰当地运用语言,同时也应记录幼儿的身体动作。因为幼儿是通过他们的眼神、身体动作、手势等与我们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来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至第十章可作为全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各种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常规活动的表现、使用材料时的表现、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戏剧表演游戏中的表现、师幼互动以及同伴互动中幼儿的表现等。此外,还涉及如何去观察和记录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发展和读写能力的萌发等。作者在这部分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实例,具体地阐述了在各种不同活动中需要观察的内容以及记录的要点,便于幼儿园教师操作使用。 全书的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这部分涉及的观察和记录对象是婴儿、学步儿和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论述了在对这两类特殊儿童群体进行观察和记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观察和记录3岁以下婴儿和3岁~6岁幼儿是两个不同的任务。3岁以下婴儿的活动经常是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彼此间没有什么联系。这时就需要教师从婴儿的角度来看待每项活动,将这些动作视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记录时可以持续3分钟~5分钟,而且应该包含尽量多的细节。 全书的第四部分即第十三章。在该部分,作者主要指出了如何对一段时间内搜集的记录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和解读。我们需要将所有关于具体活动领域的小型总结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终结性总结。在这个终结性总结里,应当包括幼儿行为的趋势、幼儿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评价幼儿成长状况、对幼儿的成长前景做出预测、对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的描述等信息,进而加深对幼儿的认识。总之,对幼儿行为的记录材料的归纳总结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研究幼儿。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是幼儿教师采取教育“行动”和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泉。《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一书内容详实,在阐释每一观察和记录的要点时,均结合了许多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以纪录片《幼儿园》为观察资料分类:案例分析 标签: 幼儿园 幼儿发展 我们观看的是以武汉一所幼儿园为真实环境拍Array摄的记录片《幼儿园》。还是相当规范和标准 的一所幼儿园。区分了大班/中班/小班,有规 范的活动室,浴室,安全的午觉,和晚上的端 尿。在这儿的孩子一般都是在3~6岁之间,普 遍是3~4岁上小班,4~5岁上中班,5~6岁 上大班,也有少数是以“听话”程度为标准来 分等级的,视乎大班还是一种荣誉,是对孩子 的一个肯定。 从这个以摄像机记录下的幼儿行为中我看到的 一些主要的幼儿特点: 小班的孩子(一般3~4岁),对于空间位置关 系或说是空间结构还不是很清晰,不能分辨出 衣服的结构,关注具体的事物,具体形象的所 见所接触到的生活经验。主要是依靠日常的经 验,习惯来完成日程事物,中途受到阻碍,中 断后就不易完成连贯的穿衣行为。 叠椅子的动作也是反映出了这一特点,不断地 重复着尝试,试探性地安置着上面的椅子,因 为在摆放前没有清晰地椅子摆放结构,所以就 没有计划地重复尝试,看起来的确是很让人纠 结的,这样不断地试着。不过这种试探性的活 动也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一个主要学习形式。 这一时期还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一起裸着洗 澡还相互大闹没有出现不自在的表现。 中班的孩子(一般4~5岁):对事件之间的关 系很清楚了,有了数的概念,并且有了顺序大 小的概念,知道按大小是一二三四五以此增大。 对时间观念还不清晰。知道昨天,今天,明天, 后天,但还不能明确人类文化赋予给语言的意 义,能凭借着习惯,经验,很顺溜地说出昨天, 今天,明天,后天的顺序关系,并且和二三四

儿童行为问题评定量表

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 测评须知: 本测验适用于3-7岁儿童,共48道题,完成时间大约5~10分钟,由父亲或母亲根据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评定。 具体项目: 1.某种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拉头发、拉衣服上的布毛)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2.对大人粗鲁无礼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3.在交朋友或保持友谊上存在问题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4.易兴奋,易冲动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5.爱指手划脚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6.吸吮或咬嚼(拇指、衣服、毯子)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7.容易或经常哭叫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8.脾气很大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9.白日梦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0.学习困难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1.扭动不安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2.惧怕(新环境、陌生人、陌生地方、上学)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3.坐立不定,经常“忙碌”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4.破坏性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5.撒谎或捏造情节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6.怕羞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7.造成的麻烦比同龄孩子多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8.说话与同龄儿童不同(像要儿说话、口吃、别人不易听世)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19.抵赖错误或归罪他人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20.好争吵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21.撅嘴和生气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22.偷窃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23.不服从或勉强服从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24.忧虑比别人多(忧虑、孤独、疾病、死亡)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25.做事有始无终 A. 无 B. 稍有 C. 相当多 D. 很多 26.感情易受损害

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感

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在我们的一生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或许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比我们的家人还要多。经常我听到老师说这么一句话,“也许我们比孩子的家长更了解孩子。”我想能这样说的老师肯定是位负责任的老师,因为她是用心去观察了孩子,真正去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可对于一些新老师来说,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可我们又不能不去了解,因为精心阅读孩子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以前每次要写观察记录时,我就开始犯难,我要观察谁,观察他的什么,好不容易选好观察对象了,也把观察情况记录下来了,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最后都是粗浅地写上几句收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曾经撰写的案例。 题目是《翔翔想要心心》,观察对象:翔翔,年龄:4岁半 观察情况:数学活动练习环节,我让完成了的小朋友拿着学习单来给老师检查,翔翔今天做的很快,我看了他做的学习单都正确了,给了他一颗心心作为奖励。他高兴得一跳一跳地回座位去了。过了一会儿我就听见他哭了,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哭着说:“涵涵把他的心心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先安慰他:“你不要哭,老师去问问他为什么那样做。”我把涵涵叫来,问他为什么要把翔翔的心心丢了,他小声地说:“我在地上捡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原来,是翔翔自己掉在地上了,涵涵以为是不要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对翔翔说:“这次你也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刚才说了拿到心心就贴在衣服上,你没贴才会掉在地上,别人才会捡到扔在垃圾

桶的。男子汉,不能因为一点事情就哭,要坚强一点。这次老师可以再给你一颗心心,但下次如果你拿到心心不按老师说的去做,以后都不给你发心心了。”翔翔点了点头,拿到递给他的心心高兴得跑到评比栏前,垫着脚把心心贴在了他的照片下。 我是这样分析的:翔翔平时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喜欢到处跑,常有小朋友跑来告状,“翔翔打我”,“翔翔推我”,“翔翔拉我椅子”,“翔翔吐口水了”等等,上课也不认真,喜欢和小朋友说话,椅子一刻也坐不住,每天老师批评最多的人就是他。所以,当他好不容易得到一颗心心却被人扔在垃圾桶里的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哭,是伤心,而不是冲上去打那个孩子。老师把心心给他之后,他的反应不是贴在衣服上,而是贴在评比栏中,因为昨天很多孩子都在评比栏上贴上了心心,他却没有,早上爸爸还为这事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所以他也想让爸爸看看他也有心心了。从翔翔的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心里也渴求得到老师和爸爸的认可,而心心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他那么在乎他的心心。 当看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本书后,回过头再看看自己写的观察分析,才发现问题一大推。首先,我觉得我的记录语言不够精炼,为了清楚地描述整个过程,口水话有点多。比如在最后我对翔翔说的那些话,就显得有点冗杂。然后,就是我的观察不够专业,没有客观的观察,因为在我们眼中翔翔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的心心之所以会被扔到垃圾桶,我认为是他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责备他不该拿到手里,却没有问问他为什么拿到手里不贴在衣服上。还是后面看到他把心心贴在评比栏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没贴在衣服上。这其实是我在用前见给孩子贴“标签”,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 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教学团队: 一、课程性质 !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是教育方法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限选课程,即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行为的意义,并依据外部行为表现的观察与记录,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情绪表现、语言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估。本课程既是教育方法学的重要组成,又是实现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培养目标实践技能的课程。因此,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性质,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课程。 首先,本门课程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理论水平,掌握学前儿童行为研究的功能、心理学界对行为解释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明确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体实施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教学理论能力。其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并与实际技能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第三,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为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观察理

念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维度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激励与评价领域中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掌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建立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正确观念。 (2)了解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方法的基本内容,把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要求,做好观察的准备。 (3)掌握各种类型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基本方法。 } (4)了解学前儿童行为评估的重要意义,建立正确的观察评价观。 (5)掌握学前儿童行为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评估角度。 2.技能目标: (1)具备结合学前儿童发展阶段选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2)具备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能力。 (3)具备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记录的能力。 (4)具备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评价的初级能力。 3.情感目标: ^ (1)积极关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主动获取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各种信息。 (2)主动探索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措施。 (3)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积极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观察理念的要求,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维度幼

小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doc

小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 背景:自从读了幼儿园,xx家长一直反映自家孩子动手能力很差,也很懒,在家什么都不干,自己的事情也不会做,比如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还要家长陪。于是在家里家长只有代替孩子做这些事情,孩子自己的事也不会做,更不要说让他们做家务了。我有点不相信,因为他们在幼儿园表现还不错,偶尔还抢着帮老师做事,帮小朋友收书、收杯子等等。为何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差别这么大呢?带着这种疑惑进行了观察。 观察时间 20110526 观察对象 杨杨 情景一 吃过午饭,大多数小朋友们都去走廊上玩具了,只见第一组桌子上是一片狼籍,还有一些吃得慢的孩子还在往嘴巴里塞着饭。见xx边吃边玩,我就过去让他赶紧吃,阿姨正在手忙脚乱地收拾残局。这时xx跑过来说:“老师我帮你擦,于是我让他一手拿着个桶盖,一手拿抹布,学着把桌子上的饭粒擦到盖子上。”他擦得很认真,然后我又忙帮着他我将抹布上的饭粒弄到桶里,让他重新去擦桌子,他干得可开心了。小谐看这他在劳动,也急忙过来要帮忙,我让她拿着扫把,学着把桌子底下

饭粒扫到铲里面,小潘拿着垃圾铲紧紧的跟着,他们俩可认真了! 情景二 xx见我在喂恬恬妹妹,在身边看着小妹妹说:“老师,我吃完饭了。”看他一脸奇怪的表情,刚开始我还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我赶紧说:“来,大哥哥你来喂小妹妹吃饭好吗?”他开心极了,说:“好啊!”。于是他兴高采烈的拿着碗和调羹给妹妹喂起饭来。我看到他很认真的把一口饭送到妹妹嘴边,还用手去擦去小妹妹脸上的饭粒拣。看他对小朋友真热心,做事情多仔细呀! 情景三 中午小朋友吃完午饭,正准备带他们出去散步,这时我发现教室的地上多了一张用过的餐巾纸,我站在一边静静地观察:几个小朋友走过来了,我期待他们能拾起地上的纸,可是他他们却视而不见地走了过去。xx走过来了,我看着地上的餐巾纸故意大声说:“哎呀,地上有张餐巾纸。”他看了一眼地上的纸,再看看我,我赶紧表扬:“还是xx乖,不能乱扔餐巾纸的,我们该怎么办呢?”只见她弯下腰,把纸拾起来扔到垃圾桶,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并在班上表扬了他,称赞他是个环保小卫士。 情况分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勤劳的孩子,但是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一切事情都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办,很少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讲座有四个内容: 一、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三、如何去观察儿童? 四、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的目的: 观察→了解幼儿的第一步→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真正了解幼儿 记录: 4-5岁: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5-6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问题一: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就具有的六个方面基本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养分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应重点关注) 1、观察能力 2、作品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能力 4、活动组织能力 5、评价能力 ☆高水平和低水平的教师差异研究,二者最明显的差异—— 1、观察的能力 2、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能力 幼儿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

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因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和实际能力。 观察的态度:宽容、耐心、尊重、研究、欣赏 问题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1、了解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化 2、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 3、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5、因人施教 6、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7、创设和调控教育环境 8、设计和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9、支持儿童的学习 10、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 例:观察背景:娃娃家 观察对象:滔滔、峰峰(4、5岁) ☆两个男孩一起玩娃娃家,峰峰是爸爸、滔滔是哥哥。 ☆滔滔将一根彩链的一头压在小床的枕头下面,另一头连结在玩具橱内的筐里、完事后、他心满足地离开家,走向“超市”

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量表(CCDI)

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量表(CCDI) 一.说明:CCDI有320个题目,其中313题可以分成7组,分别用来判断7个发展项目。 1.粗动作:自最简单的‘从俯卧翻身’到最复杂的‘骑脚踏车’,借以评估孩子身体 移动以及有关的体力、平衡和协调等粗动作的发展情形。 2.精细动作:自‘紧握住别人放进他手掌的玩具’到‘抄写简单的字’,以评估他视 觉和运动之间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形。 3.沟通表达:从最起码的‘对人微笑’到‘能说出自己做的梦的内容’以评估他在与 人相处当中表达自己的能力如何。 4.概念理解:从简单的‘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到复杂的‘会做不进位加法’, 能评估孩子理解语言,以及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 5.环境理解:从‘认得出妈妈’到‘会玩有两个以上人参加而且要遵守规则的桌上游 戏,例如跳棋、扑克牌’,可以评估一个孩子对语言之外的环境的理解能力。 6.身边处理:从‘拿着饼干自己吃’到‘自己系鞋带’,评估他自行处理日常生活的 能力。 7.人际社会行为:从‘注意到其他小孩的存在’到‘自己过斑马线’,评估他 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做人处事的能力。 另外还有第8组题目,是把总共320个题目扣去上面7组313题后,剩下的7题,再加上从7组题目中选出最能区分发展年龄的120题,作为整个发展情形的综合评估。 二.以320个问题来衡量智能发展 填写量表,如果你就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或者是平常和孩子很接近的人,那么根据平日的观察填答就可以了。如果你是孩子的老师,对他还不熟悉的话,请你和他实际接触至少一个月,并且参加他的游戏活动以后,有了深刻的了解再填答。

三.填写时注意事项 填写的时候,你请先仔细阅读每个题目所描述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小孩在发展过程中某些时候会出现的。如果他‘现在有’这个行为,在答案纸这题号下面的空格,打○;如果‘曾经有’而现在不一定有也打○。如果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过的行为,则打ⅹ。 有时候你不太知道小孩究竟有没有做某个行为的能力,那么最好实际观察一下,或者设计一个可能会让小孩出现这行为的情况,看实际出现不出现来填答。 四. 千万不可隐瞒掩饰 必须强调一点,发展量表并不是要用来评定孩子什么成绩的,其中所描述的行为,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讲,也没有对错、是非的意义,所以填写的时候千万不要隐瞒掩饰,那样会使得评量结果失真,无法显现他发展上可能有的问题,错过矫正的机会,反而会害了他。也有很多情况,题目里的行为看来好象是个坏行为,父母也不要自作聪明,明明孩子是有这行为的,却打个ⅹ,说谎没有,,结果倒是降低了孩子行为发展的真实程度,弄巧成拙呢。举例说明怎么填答。 例如第230题:会正确地说出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这四种颜色。 假如你还不知道小孩会不会说出这四种颜色,可以拿出颜色纸,问孩子。如果他说得出,就在答案纸上‘220’后面的空格子里打个○,如果说不出来,或者说错了,或者答对3个颜色,有一个错误,都请你在‘220’后面的答案纸空格子里打个ⅹ。 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量表(CCDI)填写说明:你请先仔细阅读每个题目所描述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小孩在发展过程中某些时候会出现的。如果他‘现在有’这个行为,在答案纸这题号下面的空格,打○;如果‘曾

儿童观察与评价 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姓名:儿童姓名:幼儿A 观察日期:2015年12月4日儿童班级:小四班 观察开始时间:8:00 儿童性别:女 观察结束时间:11:30 观察证明人: 使用的方法:轶事记录法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园的师幼关系及保教质量。 观察目标: 通过老师和班上某个幼儿的交往,反应幼儿园的师幼关系情况以及保教质量。 简要描述观察背景: 我们一共7个见习同学来到了小四班,由于人数有点多,引起了班上的幼儿注意,在简单的熟悉之后,我们便在旁观察老师的教学活动。在我观察到保育老师对幼儿A将饭撒到桌上时的行为,于是选取了幼儿A和老师的互动行为作为我的观察对象,开始了我的记录。观察记录: 轶事一:吃早餐的时候,由于班上刚来了几位见习的老师,小朋友们吃早餐的时候不停的往后张望。老师告诉幼儿先吃完早餐再和老师打招呼,但是包括幼儿A在内的一些小朋友还是会往后不停张望,这时保育老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认真吃饭,让别把饭洒在桌上了。过了一会,幼儿A还是在不时的往后张望,保育老师看到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并用武汉方言很大声的说了一句话,大

概是说幼儿A怎么听不懂话。又过了一会,保育老师又走到幼儿A面前,这次发现幼儿A把饭洒在了桌上,保育老师就拿起幼儿A旁边的碟子敲了桌子两下,并用武汉方言骂了幼儿A,另外一个老师听到响声抬头看了一下,又继续做自己的事。 在快吃完早餐的时候,老师提醒吃完饭的幼儿去上厕所、喝水。幼儿B去上厕所的时候,保育员在旁提醒幼儿B要洒准一点,别撒到外面来了,保育员就站在教室门往里面看幼儿B的情况,但是幼儿B 还是撒到外面来了,这时保育员就很大声的连说了几句:你好恶心,你真的太恶心了。 轶事二: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让幼儿用蜡笔画泡泡。老师将美术本发给每一个幼儿,然后挨着给幼儿写上名字,到了幼儿A的时候,幼儿A抬手的时候碰到了老师的衣服,就给老师的衣服上画了一笔蓝色的痕迹。老师边擦自己的衣服的时候边对幼儿A说,老师真是讨厌你啊,连续说了四、五遍。 轶事三:老师正在指导幼儿画画的情况。当老师走到幼儿A旁边的小朋友的时候,幼儿A将自己的画给老师看,老师看完说,你画的不对,泡泡是圆的,你看你画的都是线条,说完老师继续教幼儿A旁边的小朋友画画。画完之后,老师起身走过幼儿A又继续看了一圈,然后又回到幼儿A身边,教幼儿A画了几个圆圆的泡泡。 结论: 通过这三个关于幼儿A的轶事记录,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以及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