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区别;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与线索;知道时代史的划分。

②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史、世界史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②客观看待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世界史的整体认识;世界近代史的线索及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客观看待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区别;掌握世界史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过去的两年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史,那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呢?请在纸上将中国史的发展历程用一个时间轴表示出来。回顾中国史后,引出世界史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问题探究一:世界史和中国史有什么区别呢?

(1)中国史讲述的是中国由古代的辉煌走向近代的屈辱,最后在中共领导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逐步走向富强的过程。它是中国的发展历程。世界史讲述的则是世界各国由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而且九年级上下册的世界史侧重于世界近现代史,讲述的是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改革、壮大并影响到全球的历史。

(2)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历史分期不同。

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史前 1840年 1949年

世界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史前 1640年 1917年

教师讲解:从分段来看,中国史与世界史一样都分为三个阶段,但分段时间和事件却存在很大差别。中国史1840年是第一个分界点,它作为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屈辱史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世界史的划分阶段,1640年是第一个分界点,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最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开启了世界近代史的大门;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开了现代史的大门。

2、问题探究二:世界史和中国史有什么联系?

(1)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

(3)中国随着国际地位的变化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3、总结:世界史让我们看到了与中国不一样的文明景象,每段景象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我们探索的历史,而世界就是这么奇妙,看似天差地远的国度,但因为某种机遇而产生交集,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世界史的美妙之处。

4、那么,初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呢?我们学好历史要做好哪些准备?

5、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指出现在中考题目的综合性、专题性很强,前后联系很密切,需要对历史有整体把握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即便是开卷也不见得答案正确。所以,学好历史,总的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结束语:希望在这初三的一年里,我们能够愉快学习,并肩作战,为中考一起努力! 事件

主要国家

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美、俄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法、美、日等八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教师归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恭喜你们升入初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们听说过哪些历史故事呢?能说出几个中国皇帝的名字? 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的学习,那么什么是历史呢? 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历史 问: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分别解释一下“历”和“史”是什么意思? 答:历----过去的,经历的。史----现实,事情。 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历史呢? 答: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所谓历史,是指人类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俗说,就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确,历史既不能重复,也不能修改。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问: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答: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问: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今天有什么作用呢?

答: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的过错,以便于更好的发展。 总结:学习历史,一明了过去;二以史为鉴;三增强民族自豪感。 所谓“明了过去”,即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历史知识目标的范畴。 所谓“以史为鉴”即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 问:(出示9·18纪念碑图片)看到这幅图,大家有什么感受? 答:悲愤,屈辱。 问:那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答: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三)、如何学习历史 问:大家从哪些渠道接触过历史呢? 答: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历史书,历史古迹。 总结:1、阅读历史相关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 2、游览历史古迹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等,都存在一定的改编及扭曲历史的现象,在接收时需要进行甄别,不能一味迷信影视剧及小说。 问:同学们平时是如何进行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的? 答:上课听讲,做好笔记,及时背诵。 总结: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1)课前:先预习,做互动的知识预览。准备练习本。双色笔。 2)读:精读教材,分清内容。 3)记:两两结合,当堂背诵,相互检查。 4)写:做好课堂笔记(在课本上) :横线圆圈 序号①②…标题···的原因 5)讲:上课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巩固练习) 出示示例图,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如何进行历史的课堂学习。 【小结提升】 播放:“中国五千年历史人物剪辑”,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初三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初三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开学第一课》 《放眼看世界——走进世界近代史》 孟匠中学王蓓蓓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世界史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 2、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及线索 3、知道时代史的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史的整体回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及表达能 力; 2、通过本节课了解世界史内容后,学会区别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不同之处; 3、掌握学习世界史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史、世界史都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历史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2、客观看待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不同。 教学重点 1、对世界史的整体认识 2、世界近代史的线索及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如何客观看待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区别 2、掌握世界史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探究;图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对学生回归学校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温故知新 播放一段“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视频。 提问:过去的两年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中国史,那它可以分为 几个阶段呢, 请在纸上将中国史的发展历程用一个时间轴表示出来。板书:中国史 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史前 1840年 1949年 小结 过渡: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那世界史是不是也这样呢, 三、走进世界史 板书:世界史 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史前 1640年 1917年 提问:一样吗, 讲述:从分段来看,中国史与世界史一样都分为三个阶段,世界史的划分阶段,1640年是第一个分界点,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最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开启了世界近代史的大门;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开了现代史的大门。 提问:那中国史与世界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总结学生发言,并进一步指出:世界史虽然讲的是多个国家的历史,但它有一条基本主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板书),所以我们学习世界史就要抓住这条主线,而中国史只是一个国家,按时间轴来记忆就可以了。

初中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精选教案示例

初中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精选教案示例通过猜谜和了解学习历史的作用,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以后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历史社会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包括上课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精选教案示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精选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通过猜谜和了解学习历史的作用,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以后教学。 3、学生能够明确历史社会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包括上课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 教师自我介绍(拉近师生距离,出自南浦) 环节一、浏览课本,了解内容。 1、学生浏览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和联系。问题:浏览课本目录,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是什么?有何联系? 2、教师对学生进行看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3、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教材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 导语 第一课

第二课 ...... 探究一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附录 环节二、了解作用,产生兴趣 1、猜谜游戏 通过猜历史类谜语,促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晋室东渡(猜一历史人物)——司马迁 秦桧乞和君王意(打一常用词语)——拜金主义 太白全集(打一清代人物)------李鸿章 湘云笔录(打一史学名著)------史记 全是山东兵(打世界古代一国家)------普鲁士 诸葛入蜀废旧法(打一世界近代史名词)-----------明治维新勤劳去百病(猜一历史人物)——辛弃疾 泰山腾空(猜一历史人物)——岳飞 全班考上大学(猜一历史人物)——毕升 脱离险境(猜一古地名)——临安 刚交十二月(猜一历史人物)——方腊 木兰无长兄(猜一字)——歌 绝非假冒(猜一历史人物)——(宋)真宗 2、香港*人士登*被抓事件解析

中学开学第一课主题教案设计(高一历史、初三政治)

中学开学第一课主题教案设计(高一历史、 初三政治) 【篇一】中学开学第一课主题教案设计:高一历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高中历史教育的意义和学习历史方法的分析,让学生对“如何学好高中历史”这个问题有个比较准确的认识。 /2、通过展现教师良好的人品和人生趣味,通过教师亲和力的感召,初步建立师生之间推心置腹的和谐关系。 二、教学策略: 结合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浅出。 三、教学实录: 自我介绍(略) 一、关于我的三大基本缺点: 我这个老师,你们今后可以看到有许多优点。不过,这里我要先讲三个缺点,因为这些缺点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有个思想准备: 第一个缺点是有时候声音较轻,尤其是当吊扇哗哗响的时候后面几排同学可能听不清。所以大家看见了,我拿着茶杯来上课,不是要有腔调,今后一旦有听不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示意,那样我就会猛喝一口水,清清嗓子,用吃奶的力气继续上课。刚才看见有个老师挂了个“小蜜蜂”,这是个好办法,我也去想买一个,看来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不成问题了。

第二个缺点是字写得不好。本来我的字还是可以的,后来退化了,我想大概跟我写日记的习惯有关。高中时语文老师总要我们写日记,但是记了两天就没毅力了,进大学第一天,事情很多也很新鲜,就情不自禁记了点,第二天又很精彩,又情不自禁记了点,结果三天一记,就养成了习惯,一直到现在没漏掉过一天,现在已经到了不记睡不着的地步了。这个记日记,有时候灵感来了,稀里哗啦把它记下来,灵感这东西可是稍纵即逝的,日记这东西,又是写给自己看的,当然不希望包括老婆在内的别人看见,所以写得特别潦草。这样,一不小心写字潦草的习惯就带到课堂里来了。所以,今后如果遇到板书看不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示意,我会解释清楚的。 第三个缺点是普通话不规范。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讲的话大家听起来毫无障碍,但是告诉你们一个隐私,我的普通话考级还没有拿到教师职业要求的“派司”。所以,说不准当你们读到高三的时候也许我可能在扫厕所了。说起来,这个普通话考试我也去考过两回,第一次考得比较早,按照当时的标准刚好通过,结果经过四五年的考级运动,大多数老师都考出来了,不料大概是这样一来今后普通话考级部门在教师这边将赚不到钱的缘故,过了几年他们又把标准分数提高了,这样我又“被不及格”了,并且今后再去考的时候他们更加从严把关了,我第二次考的成绩居然比第一次低了不少。他们能指望我去考十七八次然后收我十七八次考务费吗?这是不可能的,玩不下去就不玩了!上述三个缺点中数这个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知识点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人种及分布: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黄色人种——亚洲;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 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右脑,通过图形和色彩刺激感官从 而加强记忆。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 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复习提纲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 ①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 科学的发展 ②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 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③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 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①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 的标志) ②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③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 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

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 中解放出来。 ②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题目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 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 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 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 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 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4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 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区别;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与线索;知道时代史的划分。 ②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史、世界史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②客观看待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世界史的整体认识;世界近代史的线索及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客观看待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区别;掌握世界史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视频。提问:过去的两年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中国史,那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呢?回顾中国史后,引出世界史的内容 讲授新课: 问题探究一:世界史和中国史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归纳得出: ①中国史讲述的是中国由古代的辉煌走向近代的屈辱,最后在中共领导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逐步走向富强的过程。它是中国的发展历程。世界史讲述的则是世界各国由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而且九年级上下册的世界史侧重于世界近现代史,讲述的是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改革、壮大并影响到全球的历史。

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历史分期不同。 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史前 1840年 1949年 世界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史前 1640年 1917年 教师讲解:从分段来看,中国史与世界史一样都分为三个阶段,但分段时间和事件却存在很大差别。中国史1840年是第一个分界点,它作为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屈辱史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世界史的划分阶段,1640年是第一个分界点,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最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开启了世界近代史的大门;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开了现代史的大门。 (补充资料:①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主角:杰克?史派罗),最早是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的其中一个景点。之后华特·迪士尼电影公司以此为名拍摄了一系列电影作品。其中包括2003年上映的《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2006年上映的《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2007年上映的《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和2011年上映的《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该系列电影在上映后均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加勒比海盗5》将于2015年7月10日上映。虽然片中的海盗并没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却将很多真实海盗的所作所为集于一身。这些海盗中最多的是英国人。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殖民扩张大发其财,着实让英、法等国家眼红。英国尤其对西班牙在美洲掠夺的金银垂涎三尺,早在1496年,英王亨利七世就雇佣了威尼斯航海家卡波特(John Cabot)去寻找新大陆。以后的几十年里英国的航海家们到北美洲的纽芬兰、哈得逊湾和弗吉尼亚,以及南美洲的圭亚那等地寻找金银财宝,却一次又一次地空手而回、血本无归。这些倒霉的英国人看着西班牙满载财宝的船队在大西洋上往来穿梭,不禁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有至少一百、多到两百的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而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本来这种海盗行径纯属个人行为,但伊丽莎白女王出于政治的目的,给这些海盗船长们发“私掠许可证”(Privateering Commission)。“私掠许可证”是一国政府授予本国私人船 “私掠”在国际法上的合法地位一直持续到1856支在战争时期攻击和劫掠敌国商船的权力。 年。当时海盗被抓获是肯定要上绞刑架的,但如果拥有“私掠许可证”,就可以声称自己是奉命行事,享受战俘待遇。西方史学家们有时将私掠船主们称为“绅士海盗”,以区别于纯粹的海盗。对于英国的私掠船主们,现在通称“皇家海盗”,这个称号更为贴切。德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精美教案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

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与事物形状相似。 3.资料链接:纸莎草纸 古埃及人在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制作材料是纸莎草。它盛产于尼罗河沿岸的水生植物。人们将纸莎草的粗茎切割下来,剥去外皮,将里面柔软又有韧性的茎芯儿切成薄片。再将切成片儿的茎芯横、竖编织或叠放。然后用锤子将两层茎芯儿敲打,直至融合成一张薄纸。融为一体的薄片儿在经过晒干、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世界上最早的纸就诞生了。 4.教师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目标导学二:金字塔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2.教师提问:埃及有句古谚语:人类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想象一下古代埃及人是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后人有几种推想:(1)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2)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认为,第(2)种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推测开始用土堆,然后用杠杆。也有些人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他们觉得古人没有这么高的智慧来建造这么伟大的建筑。 目标导学三:法老的统治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法老的图片 2.教师提问:说说古埃及法老的地位是怎样的? 提示: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他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3.思维延伸: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 三、课堂总结 金字塔外形雄伟壮观,内有许多甬道和墓室相通,还有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实际上是一座地下宫殿。国王的尸体经防腐处理,制成了干尸,放置在棺木中,这就是“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太阳历、数学、象形文字、解剖学、金字塔等 4.法老统治 4 教学反思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走上台演讲,是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时刻,他们所表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教师当“导演”,学生当“主演”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 (1)在教师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 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这篇《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是聘才小编特意为大家 整理,欢迎浏览,希望能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通过猜谜和了解学习历史的作用,学生能够产生学 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以后教学。 3、学生能够明确历史社会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包括上课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 教师自我介绍 (拉近师生距离,出自南浦) 环节一、浏览课本,了解内容。 1、学生浏览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找出七八年 级教学内容最大的不同和联系。 问题:浏览课本目录,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最大的不 同是什么?有何联系? 2、教师对学生进行看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3、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教材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 导语 第一课

第二课 ...... 探究一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附录 环节二、了解作用,产生兴趣 1、猜谜游戏 通过猜历史类谜语,促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晋室东渡(猜一历史人物)——司马迁 秦桧乞和君王意(打一常用词语)——拜金主义 太白全集(打一清代人物)------李鸿章 湘云笔录(打一史学名著)------史记 全是山东兵(打世界古代一国家)------普鲁士 诸葛入蜀废旧法(打一世界近代史名词)-----------明治维新 勤劳去百病(猜一历史人物)——辛弃疾 泰山腾空(猜一历史人物)——岳飞 全班考上大学(猜一历史人物)——毕升 脱离险境(猜一古地名)——临安 刚交十二月(猜一历史人物)——方腊 木兰无长兄(猜一字)——歌

绝非假冒(猜一历史人物)——(宋)真宗 2、香港保钓人士登钓鱼岛被抓事件解析 通过分析时事材料,了解历史古为今用的作用。 环节三、明确要求,了解方法 1、上课带什么书? 2、记笔记 3、作业要求 4、评价标准:态度+考试 1、上课不准迟到。 处罚方法: 2、上课不准睡觉 3、上课不准吃零食 4、上课不准接嘴和讲闲话 5、上课不准穿拖鞋 1、不交作业 处罚方法 2、迟交作业 3、抄作业 4、要求背诵的文章必须完成。 1、科代表的选拔及其负责的方面。(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制定) 2、小组长的选拔及其负责的方面。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

课时1--1 年月日2013年9月3日 课题 1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文艺复兴及主要人文学家的了解,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难点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教学手段运用地图、投影仪等手段。 教学流程主导调控主体活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有 关情况主动学习 一、阅读单元提示,了解本单元概况 师:14---17世纪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是中世纪向几带过度时 期,是欧洲社会经历最为重要的变革的历史时期。 二、 各政治领域:中央集权取代了封建割据 领经济领域:农本重商经济转变 域宗教:罗马教廷的大一统彻底打破 变思想:神学让位于科学 化文化:人文科学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 文《神曲》中的人性 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兴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历史剧亨利四世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四大喜剧《无事自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 四、议一议 1、当时的欧洲人认为,自然界是没有思想、意识和情感的 2、你认为文艺复兴运动在哪方面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这 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 弗兰西斯培根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引导 学生收 集资料, 鼓励学 生踊跃 发言 大胆想象 讨论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归纳能力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小编收集了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欢迎阅读。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不是数学课,不是英语课,也不是语文课。是一节班会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行为规范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吗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因此今天我们的班会就从“讲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开始。 一、首先进入知识问答环节。大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来参加“规范知多少”竞答活动。 1、星期一早上,同学们正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丁丁来晚了,走到操场门口时,正在升国旗、奏国歌。他该怎么办 a、立刻跑到班级的队伍中。 b、站在原处,敬礼。 c、躲一躲再说。

2、倒垃圾时,一张废纸掉在了路上,你认为该怎么做 a、不管它。 b、捡回垃圾桶。 c、别人会来扫的。 3、当拾到的钱找不到失主时,你怎么做() a、交给家长。 b、交给老师或警察。 c 、买点学习用品。 4、我国的国旗是 a 五星红旗b齿轮和谷穗 c 人民大团结 5、我们值日生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a、随便扫一下 b、看老师不在,放学就逃回家了。 c、清扫每一个角落,摆好桌椅,关好门窗,灯,一齐回家。 6 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都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 a 吃的好、穿的好 b 家里富裕,可以浪费 c 讲节约,不浪费 7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养成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放学后按时回家的好习惯。概括地说就是要自觉 a 完成学习任务 b遵守学校纪律 8 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 a 随便提问、发言 b 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大胆发言提问 9“坐如钟、卧如弓、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说 a 要做广播体操 b 要做眼保健操 c 坐、卧、站、行姿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历史 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法:讲解法、问题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起导向作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1、找出人类的起源;人类出现的时间;人类经历的四个阶段,人种的划 分。 2、理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3、了解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更替。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5页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人类是由谁发展而来的?在何时?我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些进化阶段?主要代表分别是什么?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 (3)为什么妇女在氏族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被男子取代?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先学)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注意下列问题的解决:(1)、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2)、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同时重点看学生后10名自学情况。 四、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后教)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向全班同学共解) 3、老师的问题: (1)比较一下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异同点。 (2)父系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和后果。 五、回顾目标 1、知识建构

七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认识我们的历史课程 七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应该利用学生刚入学,比较兴奋这一点,讲一讲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历史等方面内容。以下是本人的教学思路。 W+W+H What? Why? How? 一、W—What?什么是历史? what is history? ★历史指 1、过去发生的事物。 2、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广义上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政治、经济、文化) 狭义上指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 ★历史上的今天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1937年9月2日“奥运之父”顾拜旦病逝于日内瓦 1945年9月2日朝鲜三八线划分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 中央电视台建立之初称北京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当时的演播室是由一个5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临时改装的。试播当天播出的黑白电视节目有先进生产者的讲话、新闻纪录片、科教影片、诗朗诵和舞蹈等。中央电视台试播4个月后,于9月2日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每次2—3小时。这时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半径只有25公里,全北京市只有30多台电视接收机。 ★历史上的今天 1900年9月3日八国联军四出伐剿捕杀京郊义和团员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向盟国投降 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92年9月3日大陆记者首次正式组团赴台湾采访 1996年9月3日日本一些右翼组织要求修改教科书 ★我们身边的历史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凤阳、桐城、黟县、蒙城、涡阳、潜山、和县、贵池、宣州、绩溪 凤阳小岗村;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和县猿人;黟县西递村牌坊 咱们省的历史文化名人:老子、管仲、胡雪岩、朱熹、詹天佑、李克农、邓稼先、胡适 衣:古代读书人-民国时期学生装-60年代学生照—铁四句中学升旗仪式照片 食:光饼、油条、包子与历史人物的故事 行:自行车演变过程 移动通信工具:BB机-手机 沟通方式:写信-QQ留言 ★W—What?什么是历史? what is history? 历史指 1、过去发生的事物 2、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二、W──why?为什么要学习历史?(why should we learn history)? n1.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究社会发展规律 n人类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n科技推动社会发展,是第一生产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 (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3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 《完全形成的人》

4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 5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6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种特征,就是历史上亚洲人种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他们的体貌又含有黑种特征,则是因为地理环境与非洲相似所起的作用。7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8教师介绍第4页插图《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指出: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必须结成群体才能生存。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群体从“居无定所”发展到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氏族”,人类历史就此进入氏族社会。 1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4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5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6教师介绍厄瑞斯忒的传说,反映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强调指出:上表说明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就会根据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贡献,自发调节人们的社会地位。所以,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7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A.时间:父系氏族晚期 B.过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奴隶和统治阶级产生→国 家机构形成) 8比较国家与氏族的组成,你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成的,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