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美国选举团制度改革

论美国选举团制度改革

论美国选举团制度改革
论美国选举团制度改革

论美国选举团制度改革

林宏宇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选举团”是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独特产物,它深深影响着200多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保障了美国政府政权的平稳交接,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与国民性民主原则相悖的缺陷,致使选举人票数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选民票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选举团制度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国总统选举政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需要改革的压力。

[关键词]选举团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 改革前景 民主原则

美国2002年中期选举刚刚落下帷幕,共和党大获全胜,执掌了美国国会。美国主流媒体对此次选举的反应,与两年前的总统选举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此次中期选举是平和有序的话,那么两年前的总统选举则是喧嚣不堪,大选投票结束整整五周以后,选举结果才在争吵与喧闹中产生。美国一向自诩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怎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呢?2000年大选虽已过去两年多了,但其结果依然留在许多政治学家们脑中。这次选举使更多的美国人开始重新看待美国的总统选举政治,以选举团(electoral college )制度为问题焦点的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再次面临改革的挑战。

一、“少数票”总统———问题的提出

要了解美国总统选举政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了解美国的选举团制度。要了解美国的选举团制

度,又要首先知晓“国民选票”(popular v ote )、“选举人票”(elector v ote )、“选举团”

(electoral college )等基本概念。“国民选票”,就是普通的公民选票,根据民主制度的一般原则,一个选民一张选票(one pers on ,one v ote )。“选举人票”,是根据美国宪法第二章有关总统

选举的规定,由各州按照一定的程序挑选出若干特殊选民(即所谓的选举人,elector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选举人不得是各州的国会成员或联邦政府公职人员,由选举人代表各州的普通选民来挑选美国总统,选举人所拥有的选票就叫选举人票。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只有获得多数(过半数)的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才能当选美国总统。“选举团”,即各州选举人组成的团体,就叫选举团。选举团制度是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独特产物,它直接影响着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因而成为了问题的焦点。

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国民选票(popular v ote )领先于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国民选票率为48.4%比47.9%),在全美国多获得

约50万张选票,但最后却因比小布什少5张选举人

票(elector v ote ,266比271)而落选。

①2000年大选结束后,美国各界反应强烈。来自112所法学院的585位教授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刊

登政治声明,谴责美国最高法院的5名共和党大法官对这次竞选结果的判决,认为他们背离了自己的天职,以党派偏见袒护小布什(注:2000年大选最后以美国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5:4的判决,中断佛罗里达州人工重新计票,从而支持小布什当选而告终)。有民意测验表明,超过60%的美国人对2000年总统选举不满,主张修改宪法,取消选举团制度,

采用直接选举方式选举美国总统。

②争吵喧闹了五周以后,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才有结果。从美国历史来看,除了2000年这次总统选举以外,以选举团

2

3①②G ary L.G regg II ed.,Securing Democracy —Why We Have an Electoral College ,W ilm ington ,DE:ISI Books ,2001,p.14.

R obert Dudley and Alan R.G itels on ,American Elections :The

Rules Matter ,NewY ork :Addis on 2W 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 Inc.,2002,p.150.

制度为问题焦点的美国总统选举还曾面临三次较大的危机。

最早的一次发生在1824年。那年有四位候选人角逐美国总统。按照国民选票数多少排序,他们分别是杰克逊(Andrew Jacks on)、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克莱(Henry Clay)、克鲁福德(William H Craw ford)。他们四个人中没有一人得到过半的选举人票,所以根据当时的美国宪法规定,由众议院投票决定。投票结果是亚当斯当选。选举结果刚一宣布,支持杰克逊的选民大怒,强烈反对这个结果,并声称是克莱和亚当斯做了交易,克莱以出任国务卿的出价,支持亚当斯当选。杰克逊也宣布这个结果非法,并第一次公开主张废除选举团制度。杰克逊的主张直接导致了后来美国总统候选人提名方法的重大改变,政党代表大会逐渐取代了政党核心会议,成为了提名总统候选人的主要途径。

第二次发生在1876年。北方的共和党候选人海斯(Rutherford B.Hayes)在国民选票率低于南方民主党候选人泰登(Samuel T ilden)的情况下,以多1张选举人票的微弱优势当选美国总统。当时学者称之为“本世纪最大的过错”;《纽约太阳报》以通栏黑框来表示对民主堕落的悲哀,华盛顿地区的报纸甚至主张取消海斯的总统资格。众议院民主党议员击败共和党议员的反对,通过国会决议,声明“泰登当选美国总统”。南方各州反应更为强烈,纷纷成立武装组织,打出“到华盛顿去!”、

“不是泰登就是战争!”等强硬口号。①最后,这场危机在南方民主党领导人和北方共和党的幕后交易中平息,共和党同意做出多项让步,包括停止在南卡州和路易斯安娜州的军队重建,任命南方民主党人入阁,提供联邦资助等等,最后,离法定的就职日期仅剩两天,海斯才被匆忙宣布正式当选。

第三次危机发生在1969—1979年。这10年有关废除选举团制度的主张开始进入立法机构激烈辩论时期,产生过许多“动真格”的提案。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有81%的美国人主张用直接选举方式取代选举团制度。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ABA协会(American Bar Ass o2 ciation,美国大律师协会)等院外团体加强了游说力度,终于1969年促使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3多数通过了一个法案,主张废除选举团制度,采用直接选举制,此主张还得到当选的尼克松总统的支持,这在美国历史上很为罕见,但最后仍腹死于参议院;③1979年,废除选举团制度的宪法修正案得到了参议院51票的支持,这在美国参议院历史上也是创记录的,但因未能达到法定的67票而流产。④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选举团制度是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独特现象, 200多年来,它对保障美国政府政权的平稳交接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问题和缺陷,有待后人去解决。实际上,选举团制度反映了美国国内两种民主原则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国民性原则(populism或者national principle),另一个是联邦性原则(federalism or federal principle)。前者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centralized administration),强调国民多数优先原则,主张一人一票,多数优先,少数服从多数,总统选举应在全国层面(national level)进行,国民选票数优先者当选;而后者主张各州平等、相对独立和多样性,强调总统选举的地域代表性,主张总统选举应在各州层面(state level)进行,当选的总统,除了获得多数国民选票外,还应有广泛的各州地域代表性。从实际运行的客观效果来看,选举团制度过多顾及了联邦性原则而忽略了国民性原则,从而导致选举人票数的分配与实际国民人口数的分布不对称,或者说各州选举人票的“含金量”(国民代表性)不对等。这就是美国总统选举政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选举人票数的分配办法,发现选举团制度危机的具体成因。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各州的选举人票数等于各州在联邦的代表人数,即各州的参议员人数加上各州的众议员人数。

参议员,代表了美国民主制度的联邦性原则,主

33①

④Ibid.

G ary L.G regg II ed.,Securing Democracy—Why We Have an Electoral College,W ilm ington,DE:ISI Books,2001,p.40.

League of W omen V oters,Who Should Elect the President?DC: C 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69,p.98.

G ary L.G regg II ed.,Securing Democracy—Why We Have an Electoral College,W ilm ington,DE:ISI Books,2001,p.37.

张各州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在国会参议院拥有平等的代表权,也就是说各州在国会拥有数量相等的参议员(每州2人)。例如,人口众多、面积广大的加里福利亚州(California)或得克萨斯州(T exas)拥有比它小得多的康涅狄格州(C onnecticut)或得拉华州(Delaware)一样的代表权,各有2名参议员。这就先给各州选举人票的“含金量”不平等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也可说是导致选举团制度出现危机的重要成因。

众议员代表了美国民主的国民性原则,按照各州国民人口数量多少分配代表权。美国历史上对众议院席位的分配经历了一个演变时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其中反映了选举团制度危机产生的其他成因。

第一阶段:1840年以前,采用杰斐逊(Jeffers on)分配法。即按照一个众议员代表一定数量人口的原则,平均分配众议院席位。最早是1792年的每33000人产生一名众议员。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比例逐步提高,到1811年每35000人产生一名众议员,1820年每40000人产生一名众议员,1832年每47700人产生一名众议员。①这个分配方法有两条明显的弊病:(1)由于各州的人口总数往往不能被整除,多余的人数被忽略,国民代表性不够;(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众议院人数会不断膨胀,不利于提高议事效率。

第二阶段:1840—1850年,采用威伯斯特(Daniel Webster)分配法。即预先设定众议院议员人数,然后把全国的国民人口总数除以这个数,得数就是每个众议员应代表的国民人数标准,然后再把各州的人口总数除以这个标准,所得就是各州应有的众议院席位数,除不尽的余数如果超过标准的50%,就增加一个席位。这个办法基本上克服了杰菲逊分配法的弊病,但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众议院总人数不好控制,因为所有超过标准人数50%的州都要额外增加一个席位,就很容易超出预先设定的众议院总人数标准。

第三个阶段:1850—1940年,采用卫顿(Samuel Vinton)分配法。基本方法同威伯斯特分配法,改进之处是在余数席位分配上,从最大的余数开始分配,直到填满预定的众议院总人数为止。

第四阶段:1941年至今,采用亨廷顿(Edward V Huntington)分配法。又称平等分配法,主要是要克服以前使用的分配法所产生的不平等。例如,有些人口稀少的州,由于达不到平均的标准人数,结果可能在国会中没有自己的众议员;又如,可能会出现所谓的“阿拉巴马州怪圈”现象,这个现象第一次出现在1881年,在此之前,阿拉巴马州在299个众议院席位中拥有8个席位,可在1881年重新分配席位后,人口已经增加的阿拉巴马州却在300个众议院席位中才拥有7个席位,②而其他人口减少的州却没有相应减少席位。亨廷顿分配法采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计算,首先不分大小,给每一个州一个基本席位,然后再把各州人口总数除以N(N-1)的平方根(N表示该州应得的席位数),其所得就是所谓的“优先参数”(priority number),然后,根据各州“优先参数”大小顺序分配剩余的众议院席位,直到众议院的435个席位都分完为止。这个方法,相对比较科学,基本上解决了以前方法的问题,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但这也难以实现真正平等,例如,按照这个分配办法,根据1990年美国人口统计数字,2000年总统大选时,从全国层面来看,每个众议员平均代表着约572500名国民;但从各州层面来看,差距却很大,比如,怀俄明州(Wy oming)的一个众议员才代表455975名国民,而蒙大拿州(M ontana)的一个众议员却代表着803655名国民。③

从上述选举人票数分配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各州选举人票的国民代表性差异很大,因此,选举人票数多寡不能正确放映国民选票数的多少,于是就可能出现国民选票数少却当选总统的现象。

实际上,美国总统选举主要是以州为单位来进行的,而州这个层面的游戏规则与联邦层面的不一样。除缅因(Maine)和内布拉斯加(Nebraska)两州外,基本上都采用“赢者通吃”(winner2take2all)的规则,即国民选票数最高的候选人获得各州全部选举人票,这事实上是一种相对多数制,即胜者的国民选

43

③Rhodes C ook,How Congress G ets Elected,DC:C 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2000,p.96.

G eorge C Edwards,G overnment in American:People,Politics and Policy,CO:Harpercollins C ollege Publishers,1996,p.346.

Rhodes C ook,How Congress G ets Elected,DC:C 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2000,p.88.

票数不一定要过半数,例如,2000年大选中,由于有“绿党”、

“改革党”等小党派的参与,小布什在很多州的国民选票数往往不到全州选票数的50%,但凭“赢者通吃”的规则,依然获取了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而在联邦层面实行的游戏规则却是过半多数制,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只有获得多数选举人票的候选人才能当选美国总统,这里的“多数”是指过半数。这两个层面游戏规则上的差异,直接导致出现2000年大选的“不民主”的尴尬局面,使美国人产生了改革选举团制度的愿望。

三、选举团制度改革前景

在美国,选举团制度的最大问题在于其与公认的国民性民主原则相悖的方面。正因此,美国的选举团制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面临改革的压力。1800年,由于美国政党的迅速成长,运行才12年的选举团制度就已不再是原先意义上的选举团了,因为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选举团应是中立的,不应有党派色彩,但在操作中已完全成为了当时的联邦党(Federalist)和民主—共和党(Dem ocratic2Republican)的忠实奴仆。第二次变革发生在1836年,从这一年起,美国所有的州都采用了“赢者通吃”(winner2take2 all)的计票规则,从而为“两党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选举团的产生方式可以算是选举团制度的第三次变革,由于美国宪法没有对选举团的产生办法作具体的规定,而是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各州,因此各州基本上采用了由各州议会推选的方式,此方式虽简便易行,但容易使选举人受制于立法部门,从而使他们选举出来的总统有可能受控于立法部门,最终不利于行政部门的独立,不符合美国开国之父们所创想的三权分立原则。改革的结果就是直接选举,到了1860年,美国各州都采用直接选举法来挑选选举团。选举团制度的后两次变革虽然都很重大,但都是渐进式,它们居然都没有在美国宪法上留下痕迹,这不可不说是美国选举政治的一个独特景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美国人的政治参与(politi2 cal participation)行为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也使选举团制度面临着新挑战和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更大压力。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在院长约瑟夫?奈

(Joseph S.Nye)教授的指导下,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研究信息时代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因特网对选举政治的影响。从1991年起,因特网开始介入美国人的生活,当时的主要用户是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到了2000年,已有67%的美国人使用因特网。①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将彻底改变人们的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民意测验、提名政党候选人、政治辩论、投票等与选举政治有关的政治参与行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②

笔者认为,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美国各主要政党很可能会凭借因特网交互性强、覆盖面广、信息统计便捷等优点,充分利用选举团制度游戏规则中的弱点,打破传统选举政治主要以州为单位的地域分隔,使美国总统选举更具竞争性。例如,美国各主要政党的专业网站在投票前进行选情信息采集和处理,根据各州选民分布情况,把它们分两类:某大党占绝对优势的州(简称“优势州”)、两党势均力敌的州(简称“平手州”)。专业网站可以利用因特网的便利条件,采用“优势州”与“平手州”国民选票互换的方法,影响最后的选举人票数,从而改变选举结局。以2000年大选为例,得克萨斯州就是共和党的“优势州”,佛罗里达州就是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有可能取胜的“平手州”。佛罗里达州有一小部分选民支持纳德尔(Nader)领导的“绿党”(G reen Party),但他们力量太弱,成不了气候,仅以争取5%的国民选票从而得到联邦竞选资金资助的资格为目标。这时,民主党的专业网站就可以和这部分“绿党”选民做交易,用民主党在得克萨斯州的两倍,甚至更多的选票换取“绿党”在佛罗里达州的选票(因为根据美国现行的“赢者通吃”的选举规则,在共和党势力占绝对优势的得克萨斯州,民主党人的选票根本没有意义),即得克萨斯州的民主党人投纳德尔“绿党”的票,佛罗里达州的“绿党”选民投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票。这样,对双方都有利,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就可

53①

②Joseph S.Nye ed.,G https://www.doczj.com/doc/a22923291.html,:Democracy in the Informa2 tion Age,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2,p.9.

S tephen J.W ayne and Clyde W ilcox eds.,The Election o f the Century and What It Tells Us About the Future o f American Politics,New Y ork:M.E.Sharpe,Inc.,2002,p.35.

以拿到佛罗里达州的全部选举人票,从而战胜共和党,因为实际上根据重新计票结果表明,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在佛罗里达州才多得327张普通国民选票,从而取得了该州全部的25张选举人票而当选总统的;①“绿党”则得到了5%的国民选票数,从而得到2004年接受联邦竞选资金资助的资格。这种“换票”战术可以完全出自双方自愿,符合美国宪法规定的公民选择自由,完全可能被未来的大选所采用,从而对现行的选举团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严峻挑战。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要彻底改变或去除选举团制度是非常不容易的,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据统计,从1797年至今,约有700件有关修改或废除选举团制度的提案在美国国会出现过,②但至今为止,只有一件获得通过,那就是1804年6月15日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2条修正案。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设计的选举团制度,是美国宪法缔造者们妥协的产物,经历了200多年,自然有其历史合理性与必然性。它体现了美国开国元勋们对直接选举制度的顾虑和异议,担心民众可能被误导和出现所谓的“多数人的暴政”(majority tyranny)。另外,深深打上联邦性原则的美国政治文化与历史形成的“两党制”,也是维护选举团制度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选举团制度可以帮助维护联邦制原则,可以保护少数民族、弱势人群的利益。在他们看来,“正因为有选举团制度,才使得任何一个致力于取胜的政党不敢忽视纽约的犹太人,犹他州的摩门教徒,密歇根的穆斯林,伊利洛依州的天主教徒,麻省的亚美利亚人,和俄克拉荷马的福音派新教徒”③。

面对着西方世界新一轮的民主化浪潮,与国民性民主原则相悖的美国选举团制度,可能会出现两种改革方式:一种是在保留现行的选举团制度基础上,修改部分规则,以尽量适应国民性民主原则的要求;另一种就是取消选举团制度,彻底贯彻国民性民主原则,采取直接选举方式选举美国总统。从总的来看,主张保留选举团制度的方式相对可行。其中,最可行的是,保留选举团制度,但各州取消“赢者通吃”(winner2take2all)的规则,采取过半多数制,允许多轮投票(run2off v oting),各州国民选票数过半的总统候选人才能取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联邦层面仍保留现行的过半多数制,即选举人票数过半者才能当选美国总统。此法能解决选举人票“含金量”不公的问题,避免出现“多数落选,少数当选”的尴尬局面,且对现行宪法与“两党制”冲击最小。其次可行的是,保留选举团制度,取消“赢者通吃”(winner2 take2all)的规则,各州按国民选票数的比例分配选举人票数,联邦层面仍采用过半多数制,选举人票数过半者当选美国总统,此法也能解决选举人票“含金量”不公的问题,避免出现“少数票”总统。还有一种保留现行选举团制度的做法,那就是修改选举人票数分配办法,使之与实际的国民人口数对等或更接近,此法能解决选举人票“含金量”不公的问题,且对现行宪法与两党制基本上没有冲击,但是,要想找到真正理想的选举人票数分配办法,从数学理论上讲,非常困难。

主张取消选举团制度者也可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取全国层面的直接选举方式(national level di2 rect election),实行相对多数制(一轮投票即可),国民选票数领先的候选人当选美国总统。此法对现行宪法和两党制冲击最大,且可能出现“少数票”的总统,即当选总统的国民选票数未能过半数,所以可行性不大。另一种也是采取全国直接选举方式,但实行过半多数制,允许多轮投票,国民选票数过半的候选人当选美国总统,此法虽能避免出现“少数票”的总统,但对现行美国宪法和美国政治文化的冲击仍然很大,所以阻力也很大。

综上所述,作为美国总统选举政治核心内容的选举团制度,由于结构性原因,出现了一系列危机和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对国民性民主原则的背离。在信息化与民主化时代的今天,选举团制度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要求改革的压力。中期选举之后,新一轮美国总统大选激烈竞选活动将使选举团制度再次面临新的考验。○

(责任编辑:张文木)

63

③G ary L.G regg II ed.,Securing Democracy—Why We Have an Electoral College,W ilm ington,DE:ISI Books,2001,p.64.

G ary L.G regg II ed.,Securing Democracy—Why We Have an Electoral College,W ilm ington,DE:ISI Books,2001,p.39.

Patricia H.C onley,Presidential Mandates:How Elections Shape the National Agenda,Chicag 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 o Press,2001,p.

12.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正式选举总统和当选总统就职典礼等几个阶段。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 举行(2008年是11月4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

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2名参议员和至少1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3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196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这样,美国国会有100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435名众议员(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为538票。一位候选人赢得的选举人票超过总数的一半(270张),即当选总统。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system The US implements the presidential system,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s held once every four years. The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system is complex, the process is long. The election main

中美选举制度的差异

一、中美选举制度的差异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规定上的差异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美国: (1)选民:出生在美国、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达到所在州的居住要求;(2)参议院议员:年满20周岁的美国公民,至少在美国生活九年,是选举所在州的居民;(3)众议院议员:年满25周岁的美国公民,至少在美国生活九年,是选举所在州的居民;(4)总统:美国本土出生的公民,年满35周岁,在美国居住年满14周年。 2、选举机构的差异 中国: 中央选举机构中央选举委员会负责对全国的选举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中央选举机构的设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的 地方选举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 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代行选举机构的职权 基层选举机构,在县、乡两级要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推行,村一级也开始设立选举委员会,负责主持村委会选举工作。由于法律规定选举委员会只是主持选举的组织,因此,一般而言,选举工作结束后,选举委员会即宣告撤销。 美国: 中央选举主持机关是联邦选举委员会,属于常设、独立性的机构(即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的专门机构)。总统、副总统和两院议员等联邦性质的公职选举由联邦选举委员会主管,该委员会由6名专职委员和2名由两院秘书长兼任的委员组成。 地方主管直接选举的机构是州的选举事务委员会、州政府秘书;县、市选举工作由县选举委员会、政府秘书主管,办理具体事务的官员或雇员都由地方选举事务委员会或主管官员任命。 3、选举经费来源的差异 中、美选举制度选举经费的规定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经费的来源是公费还是自筹上。 中国: 按照现行选举法第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公费选举原因: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中国更强调组织的统一指挥、领导,从中国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程序上看,中国选举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第三,选举经费是使民主选举得以进行的物质保障。 美国: 美国的选举费来源则较为广泛。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选举经费来源于大财团、大富翁的捐助和政党的支持。1970年后,国会通过多项立法,对竞选的捐款数额作了限制。现在,美国候选人竞选经费主要来源于:候选人本人及其家族、政党资助、政府补助、

美国总统选举——选举人团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选举人团制度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一制度于1788年第一次实行,现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选举人团制度,选民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简称华盛顿)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270张或以上)即可当选总统。 根据法律规定,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第一个星期一的次日举行。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实际上是选举代表选民的“选举人”。>> 美国各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目同该州在国会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人口多的州众议员人数相应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例如,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所拥有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2名参议员和至少1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3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196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这样,美国国会有100参议员、435名众议员,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就是538票。 选举人团制度还规定,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将其选举人票全部给予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由于各州选举人票数量相差较大,这样就可能出现在全国投票中累计获得更多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不能赢得总统选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介绍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介绍 摘要:美国总统及其选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人民关心的热门话题,作为世界大国美国总统的提名与竞选也成为了新闻报纸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2016年正值美国总统大选之年,究竟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会成为为下一届美国白宫的主人,成为大家目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本文就美国的政党制度,美国总统选举流程,美国总统竞选影响因素等对总统选举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总结,从而了解和掌握整个美国总统选举的制度和进程。 关键词:美国政党美国总统选举流程影响因素 引言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到来。大选将美国民主党与美国共和党两派的斗争再一次推 向四年一度的高潮。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美国民主党)与唐纳德·特 朗普(美国共和党)以及其他诸位候选人将在次大选中角逐、对抗。白宫,国会乃至最高法院的两党政治势力都将在此次竞争后重新洗牌。根据《英语报刊选读》第一章所收录的 一文所述的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两大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与巴拉克·奥巴马)之间的差距与问题,作此文以研究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现象、流程、历史与本质。采取了上网调查、图书查阅、和汲取文学影视作品核心内涵等方式收集样本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分类、概括归纳。 美国总统的选举 1美国的政党制度 要想理解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必须先了解美国的政党制度。 美国实行两党制,即区别于多党制和一党制的政党制度,由美国两大执政党操控国家 政权,在美国三大权力核心白宫、国会和最高法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共和党是"右派""保守派",代表资产阶层和社会保守势力,在乡村特别是南方力量 强大.主要支持者有宗教组织,大企业,退伍军人,白人特别是男性白人是共和党最重要资源.政策上,共和党支持商界,削减政府规模开支和福利计划,但保证军力,与民主党对立,后者强调政府投资同时削减军队把钱用于国内.共和党比较偏重外交,特别是动用军力干涉国际事物,是所谓"鹰派",与民主党"鸽派"相对. 美国民主党是"左派""自由派",代表中产阶层和贫民阶层, 城市力量较强,主要支持者是 工会和知识分子,及社会边缘化势力如移民,女权主义,少数族群,同性恋团体等.政治上,民 主党重视内政,环境保护,健康保险与社会福利,教育等领域.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便是属于美国民主党,其所进行的医疗改革法案也符合民主党人的宗旨。 美国国会作为美国民主政治的标志,被视为是制约总统权力的重要形式,虽然国会中两党派人数相差不会太大,但两大党派在国会的所占比例与总统本人所属的党派有着重要联系。 此外,美国总统会在每年的年初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总结上一年的工作与经验,并陈

浅谈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浅谈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1130310120 杨斌斌 摘要 美国是一个幅员广袤的联邦制的民主国家,这塑造了其独特的选举制度。浓厚的联邦制色彩赋予每州一定的权利,这决定了美国不会像法德等传统国家进行全国性的普选。同时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代美国幅员的广阔又要求其选举必须具有高效性。初选和大选中以人票反映得票比例、赢者通吃的做法在民主的前提下增大了投票数据的方差,在宪法得票过半的要求下往往能一次选举成功,同时不严格的按人口分配人票(规定每州的最少票数)又保障了小州的权益。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预选提名制和选举人团制很好适应了美国国情从而得以保留。 关键词 预选提名制选举人团制高效的民主 正文 美国总统选举大致经过候选人提名和大选两个阶段。候选人提名如今主要采用以州为单位的预选提名制,大选采用选举人团制度。 一、总统候选人提名 在选举初期,每个政党同时会有几个候选人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总统候选人提名,就是要选出各个党派的唯一候选人,使政党能够团结一致地竞争执政资格。其程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1)1790至1832年的国会党团会议提名制,国会领袖在党团会议中起了很大作用。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麦迪逊、门罗、杰克逊都是国会党团会议挑选的候选人并最终赢得了总统职位。 (2)1832至1968年的党代表大会提名制,其中1832至1908年为纯粹的政党组织提名制(因为所有的党代表均来自各州的党团会议、选区代表大会、州代表大会、行政机构委员会、党的领袖及这些机构的联合体);1918至1968年为混合提名制(即预选与政党组织提名相结合,但预选并不起决定作用,虽然在1916年预选高潮时曾有26个州实行预选,其中每个州有一半以上的党代表是由预选选出的,但总的来讲,这些预选意义不大)。 (3)1968年至今的预选提名制。预选制在本世纪初在有些州开始实行,但直到60年代末才被广泛采用。预选制的流行主要源于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的政治改革—党代表大会修改了代表的资格,代表席位向少数族裔及妇女开放;州议院通过了在总统预选中选民选举出倾向于某个候选人的代表的法律,也源于有关竟选筹资法的规定,还源于媒体力量的上升。由预选来决定提名的制度又被称为“公民表决制”,它的特点是:1、选民直接参与党的候选人的挑选并选举出承诺支持某个候选人的党代表;代表大会仍然保留,但其提名功能降为批准或登记预选结果的功能。2、总统预选由各州〔而不是政党〕负责,州议院规定预选日,州政府出钱准备预选的选票;候选人在预选活动中的费用部分由联邦政府承担,候选人在联邦选举委员会登记后申请公共资助(即配套资金),条件是预选花费不能超过联邦选举委员会规定的限额;候选人亦可不要公共资助,自由花费私人的资金,没有花费限额○1。3、各州采取的预选方式各不相同,如“关门预选”(预选投票只限于本党的选民,即所谓党内选举)、“开门预选”(预选投票向任何人开放,不问党籍)、“一揽子预选”(两党候选人均列于选票

美国选举制度概述

一、美国选举制度 美国的选举制度共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总统选举、参议员选举和众议员选举。 1、总统选举 美国的总统选举方式为间接选举。共分为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选举总统候选人和选举人团选举总统五个阶段。 a)预选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采用的预选方式。 b)各党确定总统候选人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c)竞选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 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d)选举总统选举人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首个星期一的翌日(2008年是11月4日,2012年为11月6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 e)选举人团选举总统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2、参议员选举 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每州选举出2名参议员,共100人,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具体做法是将参议员分为3组,1组两年后改选,1组4年后改选,1组任满6年改选。基本分配原则是保证一个州的2位议员不要在同一年任期届满。如参议员在任期内死亡或辞职,州长应组织补选,除非该州立法机构授权州长指定一位参议员继任者,继任者可一直任职到下次大选,但大选中继任者只竞选其前任余下的任期,如一位参议员任期为6年,在第3年去世,继任者继任一年后参加大选,获选者任期只有2年。现在50个州中有49个州都授权州长指定参议员继任者,只有俄勒冈州是例外,必须经过补选选出参议员继任者。 1866年以前,美国没有统一的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各州自行其是,大约半数州使用两院表决,即州议会两院以院为单位分别选举,直到两院各以过半数票选出同一人士为联邦参议员,这种制度的弊端是两院常常陷入僵局,以致国会开会后几个月,参议院的有些州议席还空缺。另外半数州使用“联席投票制”,即州议会两院议员一起投票,获多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大连海事大学 管理决策论文 二零一六年七月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院系:航海学院 专业班级:航海技术专业13级8班姓名:孙运鸿 学号: 2220133517 指导教师:佟仕祺

摘要 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两国的国家元首选举更是值得浅析的。选举对中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中国的舶来品并只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结合中国的特色进行制定。 美国选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时趋于完善的,但是矛盾已经显露。如何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尝试分析。 中美两国国家元首选举流程 中国国家主席的选举流程 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治条件。候选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候选人必须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年龄条件。候选人必须年满45周岁。1982年宪法修改了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主席的候选人的年龄,即把35周岁改为45周岁。这是因为国家主席的职务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关系重大。国家主席必须是政治成熟、经验丰富、阅历广泛、具有较高声誉和威望的公民,如果达不到一定年龄,难以具备这些条件。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主席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实践中,主席团都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提出候选人名单的。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期间,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会议主席团,会议主席团提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名单,用等额选举的办法,提交大会表决,产生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步骤如下 一、中共中央召开中共党籍的预备人选的民主推荐会,由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投票推荐。 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建议名单。 三、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讨论建议名单。 四、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五、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名单,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荐。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 可见,对建议名单,只有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才有民主推荐权。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依次行使讨论权,然后中共中央全会行使审议通过权,最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荐。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有权获得情况的通报,并可以提出意见,但没有实质的推荐权。 正式候选人名单确定后,由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等额选举或者表决。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等额选举会逐步过渡为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指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即一个职务只有一个侯选人。在实行等额选举的时候,投票人的权力仅仅体现在是否决定认可候选人,只有表决权没有实际选举权,故相对于差额选举,选举人的权力较小。 美国总统大选详细流程 一、候选人提名:

美国选举制度剖析_张立平

美国选举制度剖析 张立平 [内容提要]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在宪法规定下、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一直保持着宪法规定的基本骨架,并通过宪法修正案、联邦法律、政党改革、各州议会的法律而在具体程序和规则上有所变更。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的联系,也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更反映了美国的“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的特色。选举人团制和预选制是美国的独创,前者“古老”,后者较新;但从实践看两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总而言之,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麻烦的、难缠的、短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美国选举制度 总统选举 国会选举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5)02-0004-08 顾名思义,所谓选举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选举其国家领导人或各级政权代表的,由有关程序、法律、规则等构成的一整套体系。一国的选举制度既是该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该国的其他政治制度有密切关联,还与该国的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美国的选举制度就深深地刻上了“美国”的烙印,也就具有了所谓的美国特色。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剖析的主要是联邦层次的选举制度,不涉及州和地方层次的选举。 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今天的总统选举制是在宪法规定下、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一直保持着宪法规定的基本骨架,并通过宪法修正案、联邦法律、政党改革、各州议会的法律而在具体程序和规则上有所变更。 首先,候选人的资格。什么样的人可以参加总统竞选?什么样的人可以当总统?《美国宪法》(1787年)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是:(1)生来就是美国公民,这意味着要么是在美国出生,要么是在海外出生,但父亲和(或)母亲是美国公民的人,通过移民而成为美国公民的人(第一代移民)不能竞选总统,这一条阻碍了无数像基辛格、施瓦辛格、奥尔布赖特这样的政治人物入主白宫;(2)年龄在35岁以上;(3)在美国境内居住超过14年。自1789年第一次举行总统选举以来,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就没有改变过。1951年批准的第二十二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当选并担任总统不得超过两次;如在他人当选总统的任期内代理总统两年以上,则不得当选并担任总统一次。这一条修正案虽然没有为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增加新的条件,但其实暗含了当选并担任过两届总统的人就不能再竞选总统了。 对于总统候选人的资格,除了以上的明文规定外,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还有一些“政治潜规则”:政治顾问和媒体记者认为,最好的总统候选人是白人、男性、新教徒、中年(40多岁或50多岁)、模范丈夫(无桃色丑闻)、担任过州长等等。①当然,这些“潜规则”也是从过去的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43任总统都是白人男性;近14的总统担任过州长;绝大多数总统是新教徒(肯尼迪是美国总统中惟一的天主教徒);绝大多数总统第一次当选时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左右(里根总统是一个例外,他1980年第一次当选时已年届73岁);在竞选活动中没有被桃色丑闻击倒的廖廖无几(克林顿是一个例外,1992年竞选中他在妻子希拉里的帮助下艰难地渡过了桃色丑闻)。 其次,选举人及选举人团制。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投票选举总统?简单地说是选举人(elec-tors)。《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每州应依照该议会所定方式选派选举人若干人,其数目同该州在国会应有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总人数相等。但参议员或众议员,或在合众国属下担任有责任或有薪金职务的人,不得被选派为选举人。”由各州选派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由选举人团投票,如得票数超过选举人总数的一半,即当选为总统,这就是选举人团制。“如获得 — 4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5年第2期 DOI:10.16502/https://www.doczj.com/doc/a22923291.html, ki.11-3404/d.2005.02.001

美国选举制度优缺点

美国总统大选 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每四年举行的选举,来产生总统及副总统。由1792年起,每届大选的年份都均为四的倍数,而日期则于1845年定为11月首个星期二。最近一届总统选举于2012年11月6日举行。美国大选是间接选举,由选民先产生选举人团,选举人团再选出总统及副总统。另一方面候选人需要得到大多数选举人票才可当选为总统或副总统。 1、受分权制的影响。分权制分散了公众的注意力。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特别是国会的地位比较突出。分权制影响着选民的行为。在大选时,当他们选择了某个党的候选人当总统时,往往在选举议员时把选票投给另一个党,以保持权力平衡。 2、受联邦制影响。美国各个州的权力很大,各个州的选举制度差异甚大。选举方式差异更大。 3、政党的作用相对较弱。美国两大党并没有固定的党员队伍,党组织对党员没有任何约束力,他们随时可以改而支持另一党。很多选民在选举中投某个候选人的票,主要不是考虑他是哪个党的人,而是看他的个人因素,如政策主张和个人魅力。美国两大党的组织都非常松散,各级党组织的联系纽带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四年一度的选送党代表的工作。 美国选举制度的功效 1、选举使政权交接或延续和平地进行。选举是获得国家权力的唯一合法渠道,谁要想掌握国家权力,只有参加竞选,别无它途。这

就基本排除了因争夺国家权力而引起国家政治动荡。 2、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选举是最重要的途径,选民参加投票,最主要的动机就是要行使自己的权力。 3、选举是一次全民政治总动员。通过媒体展示出的竞选活动,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选举上,促使人们关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理念。 4、选举是一次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大讨论。两党之间、候选人之间就美国现行及将来应该实行的政策展开激烈的辩论,并通过媒体展示给公众,而投票就是选民对各方政策的表态。 5、选举是选拔、锻炼人才的有效方式。首在选举中,被选举者本人要经受严格的考验,优胜劣汰。艰苦的竞选工作是对竞争者能力、智力、耐力、毅力、体力的全面考核,也是对他们品行及形象的检验。此外,许多热心于社会、政治工作的人,可以在竞选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并且得到锻炼。 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 美国选举制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选举投票率低就表明这个制度有缺陷。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有以下几方面: 1、时间太长,令人厌倦。从初选开始到大选结束,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算上初选前的准备工作,则有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游戏。这样时间长而频繁的竞选,而且几乎是重复同样的过程和内容,自然会使人们感到厌倦。

美国选举制度的利弊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美国选举制度的利 总的来看,美国的选举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还在不断改革、完善。整个选举过程是有序的、透明的,选举结果也能得到公众的认可。选举有如下一些功能: 第一,选举使政权交接或延续和平地进行。选举是获得国家权力的唯一合法渠道,谁要想掌握国家权力,只有参加竞选,别无它途。通过其它方式如政变即使控制了权力机关,其权力也不会为公众所承认。这就基本排除了因争夺国家权力而引起国家政治动荡、乃至内战的可能。 第二,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美国人的民主权力有许多实现途径,如自由发表言论,但选举是最重要的途径,选民参加投票,最主要的动机就是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在美国,选民参加选举投票是完全自愿的行为,通过各种手段迫使选民投票是非法的。 第三,选举是一次全民政治总动员。通过媒体展示出的竞选活动,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选举上,促使人们关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理念。可以说,选举是向公众宣传、灌输美国价值观的极好方式。 第四,选举是一次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大讨论。两党之间、候选人之间就美国现行及将来应该实行的政策展开激烈的辩论,并通过媒体展示给公众,而投票就是选民对各方政策的表态,胜者的政策自然是得到了多数选民的赞同。此外,获胜的竞争者还可以根据选举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甚至将竞敌的政策拿过来为己所用。 第五,选举是选拔、锻炼人才的有效方式。首先是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国家领导人。在选举中,被选举者本人要经受严格的考验,优胜劣汰。艰苦的竞选工作是对竞争者能力、智力、耐力、毅力、体力的全面考核,也是对他们个人乃至家庭成员品行及形象的检验。 美国选举制度的弊 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时间太长,令人厌倦。从初选开始到大选结束,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算上初选前的准备工作,则有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游戏。每四年一次,一次一年。这样时间长而频繁的竞选,而且几乎是重复同样的过程和内容,自然会使人们感到厌倦。 此外,长时期的竞选,不利于总统和国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是在任总统参与竞争,

美国大选制度的深度分析

美国大选制度的深度分析 美国大选正如火如荼。到底谁会成功当选?是民主党的希拉里?还是共和党的特朗普?其实,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看美国大选大多会陷入“雾里看花”,这也是因为我们对美国的选举制度不够了解。现在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美国总统由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但并非选民直选产生,而是实行选举人制。选民投票产生的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至少270张)即可获胜。了解美国的选举人制,需要追根溯源,然后方能知其梗概。 一、历史由来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最初13州,有12个州派出代表,参与制定美国宪法。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制宪会议决定联邦立法机构即国会,设立参议院和众议院,但是对于各州议员的人数分配,大州和小州严重分歧,相持不下。 当时大州和小州的数量不相上下,可是大州和小州的人口相比有天壤之别。(现在亦是如此。)大州主张按人口比例分配各州议员数,认为这样才是公平的;而小州担心这样一来,小州的议员数在国会微乎其微,小州利益会容易让大州吃掉,所以坚决主张大小州议员数必须相同,甚至以退出联邦相威胁。 在这关键时刻,康涅狄格州代表谢尔曼提出了一个方案:众议院人数照大州的办法,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人数则照小州的办法,各州一律两人。这一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争论,最终为联邦宪法所确认。从而也达成大小州之间最重要的妥协,避免了联邦的分裂,被号称“伟大的妥协”。 制宪会议在确定总统选举方法时,决定采用间接选举方式:由各州选派代表来选总统。各州代表人数的分配,采用了同样的妥协方式,干脆代表人数和各州在参众两院的议员总数相等。同时,出于三权分立原则,规定已经担任官员的人,不得再出任大选举团。 其时,为何决定间接选举方式产生总统呢?当年制宪会议的代表达成的协议认为: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如果对全国选票进行集中统一计算,那么,有可能会导致美国总统选举成本太大。因此,他们为了降低选举的成本,创造性地设计了选举人制度。 出于对各州主权的承认,联邦宪法没有对选举团的产生方式作出具体规定,只言明“应依照该州州议会所规定之手续”来“指定”选举团成员。这一原则,从而引出了今日美国大选一个异乎寻常的特点:全国统一选举总统的大选,不是联邦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全国统一的事务,而是州一级的事务,因而具有非常分散的特点。 二、选举人如何产生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的11月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当选的选举人必须宣誓在选举人团投票时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候选人。因此,2016年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也就是说,下周即可知晓本次美国总统大选到底谁将胜出:希拉里抑或特朗普? 当然,法律意义上的这次正式大选结果需要由各州选举人在今年12月初在各州首府集会,填写自己的总统、副总统选票。这些选票将被当场封缄送往首都,直到明年1月6日才由国会正式开启并宣布结果。 目前,美国选举人的分配方案仍依照当初制宪会议的安排,总人数为联邦参议院与众议院议员人数之和。美国现共有50个州,无论各州人数多少,每州两个参议院席位,这是按照平等代表制原则进行分配;而众议员的分配,各州实际人口数量的比例大致相当。 选举人票在各州的产生,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以外,基本都采用“胜者全得”原则:各州获得选民票数最高的候选人,即获得该州所有选举人票。这实际是一种“相对多数制”,即胜者所获选票不一定要过半数。 根据美国联邦宪法的规定,各州可以自行决定选举人的产生方式,但不得由联邦公职人员担任。建国之初,选举人多由州议会直接任命,普通民众无权直接参与选举人的产生过程。历史上最后一次由州议会

浅谈美国选举团制度

浅谈美国选举人团制度 马开全① 摘要:从利弊两方面,了解美国选举人团制度,深刻理解西方政治,巩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而更好的完善本国的政治制度。 关键字:美国选举人团制社会稳定发展民主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选举人团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实行以来,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 选举人团制度规定,美国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获得全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538张选举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张以上)即可当选。因此,有关绝大多数票的规定使得第三党候选总统极为困难,因为各州选举人票的归属采取“赢者通吃”的方法分配。换言之,一个候选人在一个州获得选民多数票以后——即便是微弱多数——将赢得该州全部的选举人票。在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在整个州赢得的选民票数的候选人得到两张选举人票,而在每个国会选区的获胜者得到一张选举人票。选举团制同“单一席位选区”制一样对第三党不利,因为第三党在任何一州赢得选举人票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更不用说要在当选总统所需要的多个州获胜了。 美国建国先贤们建立选举团制度是为了让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分享权力。在选举团制度下,竞选总统时得到的普通选票数目不能决定最终结果。因此,按照州的选举人票计算和按照全国的普通选票计算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美国选举人团制度也不例外。 先来谈谈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的优越性。第一,越来越注重民主。按照选举人团制度的规定,要求总统候选人在很多州进行竞选,而不是仅仅关注人口众多的州;历史上,美国在普选制形成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种族歧视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种族歧视也开始淡化,妇女和黑人同样有竞选总统的资格。 第二,选举人制度有助于增加少数族裔的投票意愿和政治参与。少数族裔大多集中于人口众多,也就是选举人票多的州,因为是“赢者通吃”,他们的选票至为重要。比如,加州登记的亚裔选民约70万,占全州的5%,占全美的0。7%,如果是直选,最多为某方增加70万选票,由於选举人制度,他们的选票影响到加州55张选举人票,占全部选举人票的10%之多,选举人制度可能把这70万选民的重要性由0。7%最高提升到10%。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其他弱势利益团体。 第三,选举人团制度有助于维护两党政治,而避免多党丛生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选举人团制度使得新兴小党毫无可能在足够的州内击败两大主要政党赢得过半的选举人票,也许他们可以赢得一定的选举人票使得主要党派的候选人的选举人票不过半数,由联邦众议员从前三名里选出总统,这时只有在州的众议员内占过半数席位的小党才能将该州的票投给自己的候选人,在这样的制度下,新兴的小党想在总统选举上登堂入室的机会微乎其微。选举人制度客观上鼓励小党把自己的主张和政见向主要政党靠拢,两大政党努力接纳小党的选民以赢得州内的直选“通吃”全部选举人票。相反,全民直选将有助于多党竞争,将党派间的分歧和对立直接带入政府,而不是把不同的政见先融化在党内。 然而,对选举人团制度的批评也是铿锵有力的。 对选举人团制度最大的忧虑是选出一个“弱势”总统,即没有获得绝对多数的选举人票,或者没有获得绝对多数的选民的直接选票,或者没有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的直接选票,消弱和影响总统和联邦行政的权威,甚至合法性。 至于没有赢得绝对多数直接选票的,如1996年和1992年,克林顿的得票均未过半数,①马开全,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号,10131027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

浅议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 马晓轩(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以美国大选为线索,介绍大选中的选举人团制度,其中对胜者全得这一选举细节进行了分析,美国的大选并不一定能选出美国人民想要的总统,而美国的政治其实是一场“富人的游戏”。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U.S.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a clue to introduce the electoral college system in the general ele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tail of“winner takes all”system,U.S.presidential elec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produce the president the American people want,while the U.S.political is a"rich man's game." 关键词:美国总统选举人团胜者全得美国政治 Keywords:U.S.President Electoral College Winner takes all American politics 【中图分类号】D73/77【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8-0039-02 选举是美国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方式,也是是美国政府和执政者获得合法性的唯一渠道,美国的政党交替、政府更迭都是通过选举来实现的。每一年,美国全国有近百万个公职是由选举产生的,全国各地要举行13万次选举1。在多元化社会和权力分散的美国,总统是由全国人民选举产生的唯一官员。有人认为,民选总统是美国政府最为突出的特点。 美国总统任期4年,至多连任一次,因此选举(又称大选)每4年进行一次,最近几次大选都吸引着全世界关注。在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中,“选举人团(ElectorialCollege)”制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引发许多的问题,由于这个制度以及其中“胜者全得”规则的存在,2000年的大选结果出现了巨大争议,让人不禁公民意志的表达产生了疑问。究竟选举人团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 选举过程 其实每一次大选结束,下一次的总统选举就已经开始。有意成为下一届总统候选人的就需要开始着手准备了,主要是拜会大的捐款商、筹备竞选资金。 美国大选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和当选总统就职。其中要经过初选、党代表大会及全民投票三次投票。 预选作为大选的第一个阶段,在该年2月到6月举行。通过政党基层会议或者直接预选,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后者是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党代表大会投票,一般在该年的7月到8月举行,两党在此期间召开党代表大会,选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和副总统候选人,并制定出正式的竞选纲领。然后,选举进入最激烈的全国选民投票,在该年11月的第一个周一后的周二举行,为避免投票时过于拥挤,目前大多数州允许选民在大选前45天之内投票。 经过大半年紧张激烈的运行之后,最后,选民为喜欢的总统候选人投出了自己那一票,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普及电脑投票。更为方便的是,在一些偏远村庄,投票站有可能设在某个居民的家中2。然而,背后运行的投票机制却更为复杂,根据美国宪法,选民的选票并没有投给总统候选人本人,而是投给了承诺支持某个总统人候选人的选举人,尽管选票上的选项是各个总统候选人的名字3。这也就是我想要进行说明的选举人团制度。 当前的选举人团制度 美国大选施行的是间接选举,并不是由全国选民选出总统,选民选出的是“代表”他们去选举总统的选举人,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就已经确立了选举人团制度,并写入宪法,总统再由选举人投票选出。目前的联邦的总统选举人票是538张,采取简单多数规则,一名总统候选人需要获得超过半数也就是270张的选举人票才能当选为下一届总统。 538名选举人来自50个州,各州的选举人票不等,由两部分组成,人数等于各州在联邦议院的参、众议员人数。各州在联邦的参议员2名,50个州,也就是100张选举人票。各州的众议员人数是根据各州的人口按比例分配,大约50多万人一张选举人票,50个州再加首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张选举人票,共438张。选举人票最少的州只有3张,如阿拉斯加州,最多的州是加利福尼亚州,达55张。各州的选举人会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星期一在所属州的议会集合,选出总统及副总统候选人。然后各州将结果的确认证书邮到美国国会,由现任副总统清点各州的选举人票数。由于选举人在全民投票之前已明确向选民承诺将支持某个党的总统候选人4,因此,按照这个制度,全美公民投票选出的就是自己想要的总统,选举人就是全体选民代表。 胜者全得(thewinner-takes-allSystem) 胜者全得也称作“赢家通吃”,是选举人团制度中的一项特殊规则。简单而言,在各州的选民投票中,如果某党获得该州的选民半数以上的选票,那么这个州的选举人票将全部给予该党的总统候选人。例如,08年的总统大选,加州一共有55张选举人票,被称为票仓,奥巴马在加州赢得了超过半数的选票之后,加州的55张选举人票归奥巴马,他的竞争对手麦凯恩相当于在加州没有获得选举人票。 这一规则很可能改变选民选出来的总统,也就是说选举人票的结果和是普选的结果不一致,选举人选出来的总统并不是人民最喜欢的总统,这个现象历史上曾出现过3次,分别是1876年当选总统的拉瑟福德·B·海斯,1888年当选总统的本杰明·哈里森,2000年当选总统的乔治·W·布什。其中2000年的大选是历史上两党候选人得票数最为接近的一次大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获得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多50万的普选选票,但是由于受“胜者全得”规则的影响,布什获得了更多的选举人票。 “胜者全得”的出现,也很大地改变了两党的竞选战略,在保证了各自票仓安全的同时,地理位置偏远的小州成为了争夺选票的热点地区,在关键时刻,保留的参议员选举人票在小州“性价比”很高。 选举人团制度是间接选举的典型代表,“胜者全得”规则是美 政治 思政探讨

美国大选和“选举人”制度

美国大选和“选举人”制度 11月2日,美国将举行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但按美国的选举制度,它不是在全国范围内计算谁赢得注册选民的"人头票"多数来确定赢输,而是按照总共538张"选举人票"计算,哪个候选人赢得超过半数的270张,谁就是美国的下届总统。 上次美国大选时,由于出现查票纠纷,不仅中共、古巴、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官方媒体借机嘲讽美式民主,批评美国的"选举人"制度不体现一人一票、多数当选的民主原则;也有不少普通人弄不明白美国为什么要实行"选举人"制度,而不是按人头票计算。但如果对"选举人"的历史和作用稍加了解,就会发现,恰恰是这种选举方式,体现美式民主的特色,并保证着美国宪政制度的稳定和有效。 在二百年前美国刚建国时,美国的先贤就设计了"选举人"制度,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政客向选民虚假承诺骗取选票,由"选举人"间接选总统,以避免弊端。但今天这层意义已消失,它和间接选举无关,也没有实际的选举人,只有"选举人票"。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尊重各州的权利,它是美式民主的放权、尊重地方州权的体现。 美国全部"选举人票"共538张,是参议员(100名)、众议员(435名)、华盛顿特区代表(3名)的总数。参议员按州分配,50州每州2名;众议员按人口产生,约50多万人选出一名。例如纽约州约有1,600多万人口,就有31名众议员,再加上2名参议员,总共有33张选举人票。按照选举人票制度,任何一个总统候选人如果赢得了这个州的多数人头票,就算赢得了这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被称为"赢者通吃"。候选人在各州赢得的选举人票累计超过538票的一半(270张),就当选总统。由于是采用赢者通吃的计算方式,那么就可能出现候选人赢了全国按人头计算的普选票,却因选举人票没过半而输了大选的现象。例如,上次大选时,在全国人头票中,民主党候选人戈尔比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多出50万张,但由于最后在佛罗里达州布什赢了戈尔几百张人头票,按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