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绪论

1、新闻学:

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

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媒介管理与经营:

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队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

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等。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源起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它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

主要观点有: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绝对自由化);报纸拥有对政府的监督

权(第四种权利);“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对事实的信念。

4、社会责任论:

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其基础仍

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包含三项内容: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

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要反映出社会

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稳定社会);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教育和宣传的责任);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不能漏报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

5、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核心内容:

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整合一一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一一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6、党报理论:

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

政策、法规等。

第一章新闻活动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二、经典总结:

1、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

进行的一切活动;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4、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5、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渠道,可以归为三类:

亲身传播- 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个人对个人的传播);

但是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大众传播- 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长处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群体传播-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属于定向传播,又属于无定向传播,得

依具体场合,参与人数来定;

它的出处和不足都介于亲身传播与大众传播之间。

?通过这三种渠道获得的当然不全是新闻,但人们从外界获取新闻或交流新闻,就是这三种渠道。

第二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本源: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2、新闻来源:

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3、新闻要素:

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

4、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5、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6、延缓性新闻:

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7、突发性新闻:

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经典总结:

1、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定时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2、新闻的定义: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名词解释:

1、信息 :

广义的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狭义的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宣传:

运用何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

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3、舆论: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二、经典总结:

1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新闻媒介从舆论中吸取力量,在西方各国号称除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势力。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实际已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身份,它既是舆论_ 的载

体,又常常使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三、简答题:

1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2、针对信息的特点,当代新闻工作在业务上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加强深度报道;(挖原因)

?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显示社会影响,揭示发展趋势)

?加强全方位报道;(对新闻作多侧面、多角度的报道)

3、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4、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1)反映并代表舆论;

(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是必要条件及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2)引发舆论;

(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一一公众关注的公共事务)

(3)引导舆论;

?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潜移默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用事实说话,“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

1、露布:

始于战国,逐渐专用来传布战争捷报,是我国比较早的向公众发布新闻的形式之一。

2、牌报:

这是露布的一种转化形式,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广泛使用,把起义军的战果和作战情况写在其上。写在布旗上叫做旗报,写在木牌上叫做牌报。

3、悬书:

悬书出现于战国时代的郑国。乡人把情况和意见、要求写在缣帛上悬挂出来,内容既有消息又有议论,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悬书后来发展到“揭帖”,用毛笔写在纸上,

贴在墙上,供过往行人观看,多为匿名。揭帖的内容有些事标语、口语、有些则是在新闻基础上加以评议,是一种夹叙夹议的写法。

4、报纸:

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5、广播(广播电台):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6、电视: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7、KDKA :

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KDKA电台颁发营业执照,这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KDKA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二、简答题:

1、整个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有共同点:

?古代社会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即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新闻活动和情报活动很难区别开来,在许多方面,新闻活动就是情报活动;

?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基本是由统治阶级所垄断。

2、为什么说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报纸适应了当时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

★新的需求促进产生新的传播方式手段,而西方资本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

★资本家从技术生产提高上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因此创造了报纸的读者群;

★社会大生产创造了大量集中城镇,为报纸的发行传播带来方便;

★交通道路通讯保证新闻呢采集、发布的及时;

★印刷、报张的发展,保证报刊的物质需要。

3、报纸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

手抄新闻集编、写、发行于一人,他们是世界上第第一批真正靠新闻为生的职业新

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真正开山祖;

(2)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一一

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

新闻书已有刊名,但基本上不定期,中间间隔时间很长,新闻迟缓;没有固定的订

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商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

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3)第三阶段: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一一

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周

刊,每星期一张,仅刊登一项新闻;

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最初为周刊,旋改为日刊,通常被认

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仍采用书本形式;

1665年11月16日,英国《牛津公报》问世,它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单页两面印刷。

1792年,伦敦出版《英国每日新闻》,按日出版,四开小张,两面印刷,成为现代日报的始祖;

三、经典总结:

1、新闻事业的外在特征有三个专门化 : 有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固定传播工具;专门的新闻机

构。

2、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

在1967年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论点,试图以媒介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3、以媒介来分传播类型包括:口头新闻(广泛的群众性,保真度差,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信号媒

介(传播迅速,不能承载复杂信息),书信新闻,印刷媒介。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名词解释:

1新闻体制:

新闻事业的所有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机制等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2018年《新闻学概论》考研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版本)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1908B1909C1918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D《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名词解释 《新闻学》事业行政企业管理有偿新闻

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 解 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5×5=25分) 1.社交媒体 2.品牌网络 3.新闻编辑 4.新闻敏感 5.深度报道 二、简答题(10×4=40) 1.网络人际传播的功能和特征。 2.唐·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5R”的内涵阐释。 3.版面编排设计的原则。 4.批评性报道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三、论述题(30×1=30) 谈谈目前我国政务微博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并结合整合营销传播相关原理与实际情况,给出你对政务微博工作改进的可行建议。 四、写作题(55分) 1.300字左右的消息,材料是南京鼓楼医院的豪华新大楼。

2.至少500字的评论,永州卖淫案。 参考答案 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5×5=25分) 1.社交媒体 答:社交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是人数众多,一个是自发的传播,缺乏这两点因素的任何一点就不会构成社交媒体的范畴。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失去了根基。 2.网络品牌 答:网络品牌主要指企业注册在通用网址的域名与企业名称、商标一起构成企业的名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广义的网络品牌是指:“一个企业、个人或者组织在网络上建立的一切美好产品或者服务在人们心目中树立的形象就是网络品牌”。网络品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建立起来的品牌,二是互联网对网下既有品牌的影响。网络品牌由一下四部分组成:(1)网络域名如.com、.cn、.net等网站实名。(2)企业具体的网站。(3)pr值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新闻学概论考试资料

新闻学概论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1、新闻: 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B.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2、信息的定义: A.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 立场态度等),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 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 5、舆论: A.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 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B.特点: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 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6、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局限于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传递信息,也包括 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7、新闻事业:是新闻事件采集、生产、传播以及管理机构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性安排。 8、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必须的材料。 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9、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要求: A.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B.要求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 10、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和人们切身利益无多大关 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谈资。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其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散文笔法)。 11、新闻学: A.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B.研究重点: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C.研究内容: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D.研究范围: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12、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13、新闻价值:新闻所陈述的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切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共同兴趣) 14、新闻价值观: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播收集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 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即新闻价值取向。 15、宣传价值: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1.表达权 2.新闻指导性 3.传媒核心竞争力 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5.反“客里空”运动 6.符号 7.议题设置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2.简述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史。 3.述评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三、论述题(三选二,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结合中国传媒改革实践进行分析。

2.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党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意义。 3.评析网络谣言的传播现象。 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1.表达权 答: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2.新闻指导性 答: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业而言,新闻的指导性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新闻指导性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2019年复旦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1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1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由鸿知复旦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复旦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复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 本书结合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报考复旦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管理学 适用科目: 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 通过总结和梳理《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复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汇编: 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Part 4 - 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自由理念)【圣才出品】

第七章 新闻自由理念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1.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1)1644年,英国的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首先明确提出出版自由理念。 ①他首先从宗教宽容的立场抨击在英国主张取消主教制后居然仍保留书籍出版许可令 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出版自由理念的代表人物 出版自由观念的演化 出版自由观念建立的基础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滥用新闻自由权的表现 新闻自由的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对新闻界的具体要求 社会责任论对公众的要求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与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评普鲁士专制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自由的人民报刊观 新 闻自由理念

这一事实。 ②密尔顿站在清教徒的立场来谈论信仰、言论、出版自由,而压制这些自由的旧教是“牛鬼蛇神似的罪恶机构”。 ③密尔顿还从真理的本性出发,讨论了为什么不能禁止出版自由的理由。 (2)1453年,德国的古登堡第一次用他那由榨葡萄汁机改装的金属活字印刷机印制了100多部《圣经》。 ①在此以后,这种便利的出版技术一直主要是用来印《圣经》及其他宗教书籍的。 ②印刷术的广泛运用使书籍的出版变得更不易控制,各种学说、各种对宗教的见解以书的形式得以流传。这引起了教廷的不安,才有禁书令。 ③印刷术天然地有一种解构权威的力量。 ④如果没有便利的印刷技术,新教改革运动也许不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其影响力也不一定会如此深远。 (3)由信仰自由出发,个人的自由权就顺势进入一切对真理追求的领域,科学自由、学术自由以及出版自由都在只承认上帝而不受任何人之束缚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了。 2.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1)以英国为首的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逐渐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寻求合理性。由于新教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个人主义,新教就成了资本主义的一种动力。 (2)宗教宽容精神逐渐得到肯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也慢慢扩展到经济、政治领域,这是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合法性的宗教来源。 (3)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从信仰自由中衍化出来并深入政治、学术等其他领域,由新

复旦大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 考研真题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 2017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出版自由 2、新闻价值 3、“棱镜门” 4、大众传播 5、知识沟理论 6、《为改造党报的通知》 7、癸丑报灾 二、简答题 1、简述UGC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2、简述媒介的社会责任论 3、作为“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对中国新闻业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当下互联网舆论场中的民粹化现象。 2、请从相关传播理论视角,对下面这则材料进行评述。 腾讯娱乐讯,《武媚娘传奇》经“技术原因”停播又复播后,因片中露胸画面被剪闹得沸沸扬扬。(2015年)1月21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对此进行了公开回应,他表示该剧播出后遭到不少观众的投诉,故依法依规处理,修改播出后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对中国以外的世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知与想象,在此认知与想象形成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工具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016 一、名词解释 1、信息 2、党性和人民性 3、媒介融合 4、郝芬顿邮报 5、媒介即讯息 6、三家村札记 7、安东尼奥尼 二、简答题 1、媒介功能的三个隐喻mirror,watchdog,marketplace 2、用新闻学相关理论解释不同的受众观 3、简述范长江在大公报时期的成就 三、论述题 1、如何加强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 2、试评述关于媒介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研究成果 3、请论述国民党在1982年以后,新闻统治的主要内容,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哪些变化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35 分) 1.舆论 2.媒介审判 3.机关报 4.《论出版自由》 5.曾格案件 6.把关人 7.意见领袖 二、简答(每题15 分,共45 分) 1.简述媒体的政治功能。 2.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 3.清政府立宪运动期间(1902 年至1911 年),制定若干传播法规,并进行了一些其他活动,体现了传统政治治理与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糅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每题35 分,共70 分)(3 选2) 1.新媒体语境下,舆论监督面临的机遇?有哪些问题?如何应对?请结合具体案例论述。 2.结合案例,论述旧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历史和现状,并对融合提出自已的建议 3.新闻该长就长,该短就短,为什么1970 年代末提倡写短新闻? 2014 一、名词解释35 分 客观性 舆论导向 通讯社 《中国的西北角》 “死人办报” 受众的选择性理解与行为 培养理论 二、简答题45 分 1、背景材料:新快报记者被抓,新快报社呼吁警察放人,接着被抓记者陈永洲承认收钱发失实报道。 根据材料所述,简述媒体的权利和责任 2、背景材料:黄远生写的一篇文章 简述黄远生的四能说指哪些 3、沉默的螺旋 三、论述题(三选二做)70 分 1、用传媒业改革角度分析"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为"上海日报报业集团"。 2、为什么一百年以来新闻的文风问题都很重要? 3、评析中国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管理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1. 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 从内容看新闻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 3.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原则是:1)报刊独立自 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4.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1)对每日的事件给以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至于能显 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关系之中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5.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 是w,故也称“五个w”。 6.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 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7.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 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8. 宣传与新闻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具体区别1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 宣传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2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一定的观念并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是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3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需要新,宣传需要不断地重复4 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9. 新闻媒介对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构成了一种天然,密切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新闻媒介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0. 媒体融合: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1. 报纸定义及特点: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特点:1)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5)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6) 不 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12. 广播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 迅速及时, 时效性强;2) 无远弗届,渗透性强;3)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 一瞬即过,不易保存;5)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13. 电视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 现场 感2) 亲切感;3) 简洁明了;4)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5)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14.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共性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 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1) 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2) 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历史

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新闻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不能随意捏造。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新闻的时效性原则要求新闻从报道内容上来讲,所反映的事实要新,从报道活动上来讲要迅速及时。 新闻真实的含义 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 完善新闻传播机制 真实性原则 应对虚假新闻 提高新闻职业道德,遵从职业规范 与失实报道的策略 受众提高媒介素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真实的限度 什么是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时效性的含义 新闻时效争夺 时效性原则 争夺新闻时效的负面效应 新闻时效的相对性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1.新闻真实的含义 新闻是公开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真实是人们对新闻的最基本的要求,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就成为新闻传播者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之一。 新闻所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具体说来,新闻真实性要求包含五个层次和方面: (1)新闻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而不能捏造、夸大、歪曲。 (2)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如其所是。这要求新闻传播者准确地报道事实: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事实的认知和判断要是准确的;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时所采用的符号化手段能够准确地再现事实。 (3)新闻的真实不仅体现在单个事件的报道之中,而且应体现于报道的连续性。 (4)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准确揭示事实之间的联系。 (5)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还要求新闻报道在整体上对客观世界准确再现。新闻的真实不能仅限于单独的报道的真实,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追求整体的真实。 2.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准则,同时也是评判新闻作品的重要依据。但是近些年来,新闻失真失实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形式也多种多样。 对传统媒体的失真失实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区分出两大类:一类是虚假新闻,一类

新闻学概论习题集(1)

绪论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 1908 B1909 C1918 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 D 《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新闻活动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了解和传播新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在信息时代,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

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1.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1)形式:用火做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4)结论: 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1)社会条件 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2)发展原因 ①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上下左右就需要互通消息,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维护统治。 ②社会分工产生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出于交换产品的需要,就得彼此了解,尤其是商业活动,更需要大量的信息。 ③奴隶社会的生产比过去发展了,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余力来养活一批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首先是在军事上,以后用在政治、经济上)。

新闻学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性质】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按内容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新闻学概论》属于新闻理论,阐释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本课程为新闻学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本科生,是新闻史、新闻业务等课程的前置课程。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深刻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 能提供帮助。 【教学目的】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通过本课讲授,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第一,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第三,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学核心概念以及与新闻密切相关的概念;新闻传媒产生的原因、条件、后果;新闻传媒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传媒的性质、功能与效果;新闻传媒与社会各领域互动关系;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传媒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新闻传媒的受众特征、受众权利、受众定位;新闻选择的标准、流程;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理念及职业道德;世界主导新闻学理论。 【教学要求】

对教师要求: 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指定教科书和阅读材料;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的内容,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具体目标明确;鼓励并组织课堂讨论,回答同学的疑问;在课外提供同学咨询和答疑的时间;树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成绩评定公正。 对学生要求:新闻学不能关起门来学,而是要关注现实。学生必须阅读每天新闻,关心重大报道和新闻实践现象;在每周上课前学生要完成该周的阅读,不得无故延误每周的阅读;按时上课和参与讨论,不得无故迟到和缺席;如有特殊情况不得不缺席或延误,必须事先或及时通知授课人,并在一周内(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可征得授课人同意放宽期限)自行补上所缺课程内容,并通过授课老师的检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见解;按时完成所有的作业和考试。 选修本课程的同学,每周除了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至少花两个小时准备与本课相关的事情,比如阅读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准备作业等,如果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的同学,建议不要选这门课。 【考核和成绩】 本课最后总成绩为100份,由作业、研究报告大纲、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表现、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各自所占比例如下: 作业(4×5):20% 研究报告大纲:20% 课堂和课外表现:10% 期末考试:50% 本课程需交四次作业。作业可能是当堂完成,也有可能要求课外完成。凡是课外完成的作业,要求是打印稿,并注明学号、姓名以及页码; 与课者可自由组合,以4-5人为一组,在本学期对新闻实践中的某一问题、现象或者个案做一研究报告大纲,研究报告大纲必须包括:所研究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试图运用的理论、具体观点、最后结论,参考文献。研究报告大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提出并和授课教师讨论而定; 本课期末需要考试,形式为开卷; 在作业、研究大纲中若发现作弊、抄袭或者学术不端行为,该次作业将以零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