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符号大全.

焊接符号大全.

(O)1 銲接位置代號"HF"是指管軸水平固定銲。

(X)2 B類厚板有墊板橫銲時,有斜口開槽之試板應置於上方位置。

(X)3 銲接符號""係表示對接銲,而非角銲。

(X)4

(O)5 銲接符號中""是表示現場全周銲。

(X)6 銲接符號中""是表示方槽銲。

(X)7 銲接符號中""是表示滲透銲。

(O)8 銲接符號中""是表示腳長相等交錯雙邊斷續角銲。

(O)9 銲接符號中""是表示單邊連續角銲。

(O)10 銲接位置代號"H"是代表橫銲之意。

(X)11 銲接符號中"V"是表示開單J型槽。

(X)12 銲接符號中""係表示需全周銲。

(O)13 銲接符號之尾叉"",如在圖示中無該項註解或說明時,則尾叉可視情況予以省略。

(X)14 銲接技術員最主要是技術的熟練,對於銲接符號的瞭解並不重要。(X)15 銲接符號"○"表示現場全周銲接。

(O)16 銲接符號""是表示塞孔銲接。

(O)17 銲接符號""是表示連續角銲,兩側腳長分別為6公厘及9公厘。

(O)18 銲接符號" "是表示單邊斷續角銲,銲接長為50公厘,銲接間距為150公厘。

(O)19 銲接符號""是表示方形槽,根部間隙2公厘。

(O)20 銲接符號""是表示V形槽銲接。

(X)21 銲接符號""是表示單側斷續角銲,腳長分別為6公厘及9公厘。

(X)22 銲接符號""是表示V形槽銲接。

(O)23 銲接符號""是表示全周銲接之意。

(X)24 ""屬於搭接接頭。

(X)25

(O)26 銲接符號" "表示開60度之V形槽。

(X)27 工程圖""中,"2"是表示銲件根面。

(O)28 銲接符號""是表示V形槽銲接,箭頭反側加銲道。(X)29

(X)30 銲接符號""是表示間斷交錯角銲,腳長6公厘銲接長度50公厘,間隔300公厘。

(O)31 銲接符號""表示連續單邊角銲的腳長為6公厘。

(O)32 銲接符號""係表示交錯角銲而非對稱角銲。

(X)33 銲接符號""係表示方形槽對接銲,而且兩面都要銲。

(X)34 在銲接符號中""是表示雙邊連續角銲。

(O)35 CNS銲接符號適用於電銲與氣銲。

(O)36 中國國家標準的簡稱是CNS。

(X)37 技能檢定試板中B1F4 是代表薄管有襯環對接。

(O)38 技能檢定試板中C1VF3是代表薄管有襯環對接。

(X)39 技能檢定時,有墊板之軟鋼薄板立銲之技能代號是A1H2。

(O)40 厚板,橫銲試板在銲接時方形槽板的方向應置於上方。

(O)41 在薄板檢定彎曲試驗之試片標準寬度應取38公厘。

(X)42 一般手工電銲經技能檢定合格,其資格時效是永久有效。

(X)43 技能檢定B類有墊板對接,其開槽角度為60~75°。

(O)44 技能檢定代號A2F3是代表薄板無墊板平銲。

(X)45 技能檢定代號A2F3中"2"是代表有墊板銲接。

(O)46 銲接符號的主要目的是用簡單的符號來表示銲接之方法。

(X)47 技能檢定代號A2F3中"F"是代表立向銲接。

(X)48 銲接符號之表示法,凡銲道在箭頭之同側,則畫在副基線上。

(X)49 技能檢定代號D2VH4中"VH"是代表管軸水平固定銲。

(O)50 凡銲接符號置於基線上則表示銲道銲在箭頭同側。

(X)51 銲接符號中符號及尺寸置於副基線上時即表示箭頭側要銲接。

(O)52 銲接符號中如銲接符號及尺寸置於基線上時即表示箭頭側要銲接。(X)53 銲接符號表示方式,電銲與氣銲不同。

(O)54 製圖中線條所構成的視圖,尺寸符號及註釋等係圖面的要素。

(X)55 製圖中的比例為1:2是為放大的畫法。

(X)56 製圖的線條是構成工程圖的基本要素,但其粗細可以不分。

(X)57 繪圖時,機件的輪廓形狀是用粗的虛線繪之。

(O)58 投影線是從一視圖的一點連到另一視圖或另一點的細線。

(O)59 所謂正投影的繪圖方法是能正確地表示出其形狀及機件各部份的細則及尺寸。

(O)60 所謂視圖為觀察者與物件之間放置一透視面,而由物件上的各點引線垂直於透視面所構成的圖樣。

(X)61 一個複雜的工程圖只要一個視圖就能完全表示出物件的全部形狀及尺寸。

(O)62 前視圖是表示物件前部的形狀,長度及高度。

(O)63 正投影係利用投影原理來求視圖,以表示物件的正確形狀。

(X)64 繪側視圖時,不必與前視圖對齊。

(O)65 識圖就是讀圖,而後應該設法瞭解其物件的形狀、大小及製造時的各項知識。

(O)66 第三角投影法是將物件置於第三象限內所繪製的。

(X)67 物件在投影箱內最多透視出八個視圖。

(O)68 第一角投影法之右側視圖是自前視圖之右側所透視的。

(X)69 第三角投影法之左側視圖是自前視圖左側所透視的而繪在右側。(O)70 一般圖面是包括前視、俯視及側視等三視圖。

(O)71 前圖是最能呈現物件的大部份形狀的視圖。

(X)72 選擇視圖之位置不必考慮虛線多寡而定。

(X)73 第一角投影法的俯視圖是繪於前視圖之上方。

(X)74 實線與虛線重疊時,只繪虛線即可。

(X)75 縱橫之實線與虛線相會時,不該畫相接。

(O)76 中心線與虛線重疊時,祇畫虛線。

(X)77 不同材質的組合體之剖面線的畫法是一致的。

(O)78 虛線的表示,要注意長短、間隙要一致。

(X)79 直線平行於投影面,其投影為一點。

(X)80 一直線與投影面成傾斜其投影線段大於實長。

(O)81 一平面垂直於投影面時,其投影為一線段。

(O)82 俯視圖是從物件的正上方看到的形狀。

(O)83 物件在投影箱內,箱子的垂直及水平面稱為透視面。

(X)84 不規則物件的表面在投影箱內所透視的尺寸為其實際長短。

(O)85 一般對於一投影面的位置,若為平行者,則於該平面上顯示其實長。(X)86 在數個視圖之間,邊或面的投影,不需利用投影線即可繪製。

(X)87 視圖的排列及選擇不必看機件的結構之複雜性來作決定。

(O)88 第一角投影法之左側視圖是繪在前視圖之右側。

(O)89 銲接符號之標示線係由引線、基線、副基線及尾叉所組成。

(O)90 銲接符號之引線、基線及尾叉是用細線表示,副基線用虛線來表示之。(X)91 銲接符號的基線為一水平線,亦可傾斜或直立。

(O)92 如有二處或二處以上之接頭,實施相同銲接時,二條以上之引線可共用一基線。

(X)93 兩邊銲接時,則應將有關符號標在基線上方及下方,但僅用一引線需加副基線。

(O)94 凡有助於瞭解之其他項目,均以註解或特殊說明方式加註在銲接符號尾叉內。

(X)95 材料編號中SB是屬於機械構造用軋鋼料之代號。

(X)96 一般碳鋼含碳量在0.5%以上,為低碳鋼亦名軟鋼。

(O)97 中國國家標準(CNS)中一般結構用軋鋼料的代號是"SS"。

(O)98 鑄鐵的含碳量約在2.0%以上。

(O)99 金屬材料中目前以鋼鐵合金之用途最為廣泛。

(O)100 鑄鐵材料,因缺乏延展性,易使銲件發生龜裂。

(X)101 含碳量較高的金屬,機械加工時比較容易。

(O)102 軟鋼的熔點溫度約為1530℃。

(O)103 鋼鐵中如含磷量過高,銲接後銲道容易發生龜裂。

(X)104 鋼鐵中含鉻量高時其強度及耐磨性均會降低。

(X)105 材料編號中SM是屬於鍋爐用軋鋼料之代號。

(O)106 凡金屬比重在4以上者稱為重金屬。

(O)107 高張力鋼的抗拉強度在490N/m㎡(50kgf/m㎡)。

(X)108 用高碳鋼製成的鎯頭可經久耐用。

(O)109 鋁和鎂是屬於輕金屬,其比重均在4以下。

(O)110 製作鏨子之材料以中工具鋼為宜。

(X)111 SS41(SS400)之碳鋼材料其抗拉強度應在400N/m㎡(41kgf/m㎡)以下。(X)112 CNS鋼材編號SS400(SS41)中"400"("41")表示含碳量。

(O)113 CNS金屬材料規格SS400(SS41),其中第一個"S",表示鋼料。

(O)114 SS400(SS41)為中國國家標準(CNS)一般結構用軋鋼料規格。

(O)115 抗拉強度即表示金屬在拉斷之前,每單位面積能承受之最大拉力。(X)116 鋼之硬度隨著含碳量的增加成反比。

(O)117 鋼鐵中含碳量增加時,抗拉強度,也跟著增加。

(X)118 凡延伸率高之金屬其硬度亦較高。

(O)119 高碳鋼於銲接後,其硬度與冷卻速率成正比。

(O)120 碳鋼是依據含碳量之高低,可區分為低、中、高碳鋼。

(X)121 軟鋼之熔點溫度較不銹鋼低。

(X)122 鋁之比重較鋼為大。

(O)123 硫元素含量多時,將與鐵化合成FeS,增加鋼鐵材料之熱脆性。(O)124 碳當量愈高的碳鋼銲接後,銲接部位愈傾向於形成麻田散鐵。

(X)125 製造切削工具通常採用低碳鋼。

(X)126 通稱軟鋼是指高碳鋼。

(X)127 鋁及鎂材料是屬於重金屬類。

(O)128 含碳量在0.6~0.8%之鋼,多用於製造工具。

(X)129 鑄鐵的抗拉強度與抗壓強度相等。

(O)130 一般而言,延性愈大的材料,銲後愈不易龜裂。

(O)131 銅的延展性及導電性均比軟鋼為優。

(O)132 一般金屬會因溫度的高低而影響其導電率,在溫度較高時導電率較低。(O)133 金屬材料之機械性質係指其強度、硬度、韌性及脆性等性質而言。(O)134 碳鋼中含磷量多,則對機械性質有害。

(O)135 銲件受力在降伏點以下,當外力去除後,恢復原狀稱之為彈性變形。(O)136 軟鋼的含碳量為0.13~0.2%。

(X)137 所謂低碳鋼,其含碳量在1.0%以下。

(X)138 鋼中含碳量為0.45%及以上者稱為高碳鋼。

(O)139 高碳鋼材料銲接後,銲道硬度增大,變脆易裂,故電銲施工困難。(X)140 高碳鋼因含碳量較高,故較中碳鋼容易銲接。

(O)141 鑄鐵與鋼主要成分區別是在於含碳量之高低。

(O)142 高碳鋼材料硬度雖大,但韌性太小,易於脆斷。

(X)143 含碳量較低的鋼,其銲接性較差。

(O)144 不銹鋼膨脹係數較軟鋼為大,故銲接時變形量大。

(O)145 可銲性是指母材之材質對銲接施工適應之程度。

(O)146 中碳鋼之含碳量約在0.3~0.5%之間。

(O)147 高碳鋼的熔點溫度比低碳鋼低。

(O)148 鋁、鎂非鐵金屬,亦可使用電弧銲接。

(X)149 材料中含碳量之高低,對銲件的可銲性並無關係。

(X)150 不銹鋼導熱率低,故銲接後變形程度亦低。

(X)151 中碳鋼之銲接,可不必預熱,祇要選用適當之銲條即可。

(O)152 碳鋼加熱到適當溫度後,急速冷卻,使其硬化,這種處理稱為淬火。(X)153 一般手工電銲比氧乙炔氣體銲接法更能適用於薄板銲接。

(O)154 潛弧銲接常用於平銲厚板之工件銲接。

(O)155 熔銲法必須將母材預熱至熔點以上之溫度才可銲接。

(X)156 潛弧銲因使用高電流銲接,故銲頭必須有循環水冷卻。

(X)157 一般手工電銲的技能檢定銲接係屬於鑞銲法。

(O)158 螺栓接合為機械接合法之一。

(X)159 電阻銲接須使用銲條及銲藥。

(X)160 氬銲是屬於鑞銲的其中之一。

(O)161 電阻銲接是屬於壓接法之一。

(O)162 錫銲和銅銲其原理大致相似,即銲件本身都不熔化。

(O)163 鍛接係屬於壓接銲之一種。

(O)164 潛弧銲雖用高電流銲接,但弧光、煙氣、噴渣皆較一般電銲為少。(X)165 鋁材料之銲接,採用手工操作被覆銲條銲接較MIG銲接為佳。(X)166 高壓鍋爐最適合的銲接法是採用鑞銲法。

(O)167 氣銲及電弧銲均屬於熔銲法。

(O)168 金屬的接合方法大致上可分為機械接合法與冶金接合法兩種。(X)169 潛弧銲常用於立銲之位置。

(O)170 凡是銲接中能產生強弧光並放出高熱,此種銲法屬電弧銲法。(O)171 E4311是具有發生氣體特性之電銲條。

(X)172 E4311銲條是屬低氫系。

(O)173 E5016是屬於高張力電銲條。

(X)174 電銲條CNS、E4313是屬於鈦鐵礦系。

(X)175 E4327為鐵粉氧化鐵系電銲條,可做全位置銲接。

(O)176 E4313銲條屬氧化鈦系,適用於薄鋼板全能位置銲。

(X)177 電銲條E4301之銲藥是屬氧化鐵系祇適合平銲及平角銲。

(O)178 E4327銲條適用於平銲及水平角銲。

(O)179 E4313型銲條若使用於立銲時宜採下行銲接。

(X)180 E4311的電銲條應使用較大銲接電流,可避免影響銲藥特性。

(O)181 E4301φ4公厘電銲條其平銲電流範圍約為150~170安培。

(O)182 E4316低氫系電銲條全位置銲接時,其芯徑以不超過4公厘為佳。(O)183 V型槽底層銲接宜選用E4311φ3.2mm電銲條為佳。

(O)184 在軟鋼厚板的底層銲接,拘束力大的軟鋼構造物銲接,宜選用E4316的電銲條。

(X)185 軟鋼用電銲條中最富韌性和耐裂性是E4311。

(O)186 銲接軟鋼薄板時宜選用之電銲條為E4313。

(X)187 銲接不銹鋼時最好使用E5018低氫系銲條。

(X)188 銲接中碳鋼時,可使用E4313銲條,因強度大,衝擊值高之故。(X)189 E4301之電銲條,通常適用於抗拉強度在50kgf/m㎡(490N/m㎡)以上之銲件。

(O)190 電銲條E4311適用於管及板之第一道滲透。

(X)191 滲透不足應改用E4313之電銲條。

(O)192 電銲條CNS E4311中、43表示抗拉強度為43kgf/m㎡(420N/m㎡)。(O)193 直徑相同之電銲條,E4301比E4311需要之電流大。

(X)194 銲接軟鋼板,若要求強度較大時,可用"E4313"型銲條。

(O)195 銲接有鍍鋅材料時應選用具有氣體發生特性之電銲條較優。

(O)196 鐵粉系銲條之熔填率,較纖維系銲條高。

(O)197 通常選用銲條直徑,是以工作物大小厚薄為準。

(X)198 選用銲條尺寸大小,祇需考慮母材厚度,而不需考慮銲口設計。(O)199 電銲條之選用,應考慮配合銲接位置。

(O)200 以軟鋼而言當母材厚度增加時,須選擇耐裂性及機械性質良好的電銲條。

(X)201 軟鋼用電銲條通常是使用於銲接拉力強度在50kgf/m㎡(490N/m㎡)以上鋼板或型鋼。

(X)202 軟鋼電銲條中機械性能最為優良的是鈦鐵礦系。

(O)203 銲藥型別可影響操作性能。

(X)204 銲接低氫系電銲條應用長電弧作業才不會有氣孔產生。

(O)205 使用電銲條時,應詳細參考製造廠商提供的使用說明書。

(O)206 選擇軟鋼用銲條的強度要比銲件為高,才是正確的。

(O)207 銲件含碳、錳量過高,常選用低氫系銲條施銲。

(O)208 φ3.2公厘的電銲條是指銲條的芯線直徑3.2mm。

(O)209 一般用於立銲位置之銲條最大直徑以5公厘為限。

(O)210 電銲條使用的電流超過規定範圍,會影響銲道品質。

(O)211 電銲條的銲藥,除了保護銲道外還可促進電弧的穩定性。

(O)212 電銲條中防裂性、抗拉力、韌性等,性能較為優良的是低氫系。(O)213 手工電銲銲條是靠銲藥燃燒產生氣體來保護熔池,才不致被空氣進入銲道內部而脆化。

(O)214 銲條外面之銲藥如有脫落或偏心時,即不得使用。

(O)215 軟鋼銲條中,防裂性、抗拉力及韌性等性能較優的是E4316銲條。(X)216 在電銲條的種類中具有發生氣體特性的銲條是低氫系。

(O)217 低氫系電銲條的缺點之一是起銲及接頭處易生氣孔。

(O)218 用E4313電銲條銲接含硫、磷量高之鋼件時容易造成龜裂。

(O)219 銲接時銲藥所產生之氣體,主要功用是隔絕空氣中的氧氣及氮氣。(O)220 防止火花飛濺過多,應選用適當之電銲條及較低之電流。

(O)221 銲接含硫量較高之銲件,宜選用低氫系之銲條。

(X)222 點銲時電銲條之選用,以φ6公厘為佳。

(O)223 軟鋼銲條中,滲透力較強的銲條是屬於高纖維素系之銲條。

(X)224 在軟鋼薄板無墊板對接時,第一道銲接用φ5公厘銲條比φ3.2公厘銲條滲透較適當。

(O)225 調整電流的強弱主要是根據銲條的直徑及銲接位置而定。

(X)226 不論厚薄板,平銲時祇能使用直徑4公厘以下的銲條銲接。

(X)227 電銲條乾燥之理由是在加強銲藥中合金成分之熔化。

(O)228 電銲條銲前乾燥之目的是在去除銲藥中之水分。

(O)229 電銲條使用以前需加以乾燥,其最主要原因是減少氣孔缺陷之發生。(O)230 銲條銲藥中含有水份時,則在施銲中易分解成氫氣滲入銲接金屬,造成缺陷或瑕疵。

(X)231 銲接前銲條之乾燥溫度高低及時間長短對銲藥沒有影響。

(X)232 銲接前電銲條應先乾燥,且溫度越高越好。

(X)233 軟鋼銲條因不會受潮,所以銲前不需乾燥即可使用。

(X)234 電銲機平常不用時,可以不必保養。

(X)235 直流電銲機,一般比交流電銲機易於保養。

(O)236 清潔電銲機內部灰塵,可使用壓縮空氣吹除。

(X)237 電銲機祇須保養外面,不可打開頂蓋或外殼清潔裡面。

(X)238 直流銲機內部構造簡單,修理保養方便。

(O)239 直流電銲機有正極及負極接線法,使用範圍較廣。

(X)240 使用直流電銲機銲接薄鋼板類時,銲條接負極。

(X)241 使用交流電銲機如作厚板銲接時,銲條接正極。

(O)242 交流電銲機作業時不須考慮極性選擇。

(X)243 以直流電銲機採用低氫系銲條時,電銲條必須接在負極上。

(X)244 交流電銲機之優點,是正極及負極都可利用。

(X)245 施銲時直流正極端的熱量約佔1/3而負極端的熱量約為2/3。

(O)246 直流銲機有正極及負極產生熱量之不同作業性能較交流銲機為廣。(O)247 使用直流電銲機銲接厚鋼板時,銲條應接至負極。

(O)248 使用直流電銲接,銲條接負極其滲透力要比銲條接正極強。

(O)249 使用直流電銲接薄板或薄管時,銲條接正極,可避免燒穿。

(X)250 選用電銲手把線,應求較細較硬為佳。

(O)251 電銲手把線在結構上是要比銲接用電線柔軟,其目的是在便於操作。(X)252 電銲機銲接電線之接頭應鬆,不要上緊,可節省電力。

(X)253 電銲用手把線為防止發熱影響工作,應選用越粗的越好。

(X)254 電銲手把和地線用電纜,其內部銅絲大小及結構組成是完全相同的。(X)255 電銲手把因需具有耐磨、耐高熱的特性,故使用鑄鐵最理想。

(O)256 銲接時電銲纜線太長不可盤繞成線圈以免影響銲接電流。

(X)257 電銲作業時如電纜線太長,可做同一方向有規則繞捲,以增加電流暢通。(X)258 電銲為防止電弧被風吹熄,應盡量在空氣不流通處施銲。

(O)259 於戶外工作時,銲接場所應設置擋風的設備。

(O)260 在窄小封閉地區的電銲工作,不宜採用CO 銲接。

(O)261 使用低氫系電銲條應有適當的通風設備。

(X)262 一般之銼刀皆是中碳鋼製成的。

(O)263 鋸條是用高速鋼製造,也有用合金工具鋼製造的。

(O)264 劃線針之材料需用工具鋼製作。

(O)265 中心沖的材料以中碳鋼製成,其尖端部分必須淬火後才可使用。(X)266 鉚接工作法屬於壓接銲法。

(O)267 鉚接法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噪音。

(X)268 在銲接中發生電弧偏斜現象是因使用交流電銲機所引起的。

(O)269 銲接時使用電銲條的大小,對於電流的高低影響甚大。

(X)270 以交流銲機銲接鐵磁性材料時會發生偏弧(arc blow)現象。

(X)271 銲接中,如需換較大尺寸銲條工作時,則銲接電壓要調高,作業才能順利進行。

(X)272 銲藥受潮則銲接進行時飛濺物會減少。

(O)273 使用潮濕銲條銲接後,銲著金屬容易產生氣孔。

(X)274 低氫系銲條,烘乾一次後就可供多日使用,不會再受潮。

(X)275 銲接低強度材料時,若採用低氫系銲條可不必乾燥。

(O)276 電銲條在使用前須乾燥,但是乾燥溫度過高或時間太長反而會損壞銲藥。

(O)277 低氫系銲條銲前乾燥溫度較他種型別銲條為高。

(X)278 低氫系銲條乾燥的溫度較其他種類銲條為低。

(X)279 電銲條儲存時可把整箱電銲條直接放置在地上堆積儲存。

(X)280 E4311電銲條使用前須置於300~400℃乾燥爐內約一小時。

(X)281 高纖維素系銲條乾燥之溫度為300~350℃時間為一小時。

(X)282 E4316電銲條的乾燥溫度約為300~400℃時間為10~20分鐘。

(O)283 E4316電銲條乾燥後,再以100~120℃繼續保溫。

(O)284 低氫系銲條應於施工前在乾燥箱內以300~350℃乾燥一小時才可取用。(O)285 通常E4301之電銲條,使用前須置於50~80℃之爐內乾燥約一小時。(O)286 交流電銲機主要有移動鐵心式及移動線圈式兩種。

(X)287 直流電銲機祇有整流型及馬達發電機型兩種。

(X)288 交流電銲機常用的有整流式及變壓式的二種。

(O)289 電弧銲是利用電銲機將電能變為高熱能的銲接方法。

(X)290 在野外無電源地區電銲施工時,採用交流銲機最為適宜。

(O)291 如將設定頻率60週的電銲機接在頻率50週的電源上會使銲機輸出容量降低。

(X)292 利用直流極性之功能,使銲件得到較高溫度,而省略某些工件要求預熱手續之麻煩。

(O)293 銲接電壓的高低是依電弧的長短而定。

(X)294 一般交流電銲機可改裝成CO 半自動銲機用。

(O)295 銲口上如有油、銹或污物時,在銲接前必須清除。

(X)296 在接頭上因開槽加工所遺留的切削油或切割渣對銲接無不良影響。(O)297 接頭的開槽面及其周圍附著的銹、漆、油脂、電鍍層、熔渣、銲濺物等銲前未曾清除易形成銲接缺陷。

(O)298 銼刀是在高碳鋼面上鏨齒,再經過熱處理,用以銼削金屬材料之平面或曲面。

(O)299 一般常用的銼刀其切齒分:粗、中、細、極細等四種。

(O)300 所謂粗銼刀即每一英吋當中有20~25齒。

(X)301 銼削較硬的鋼件時,宜用粗齒的銼刀。

(O)302 銼削工作物時,以施力前推為正確。

(O)303 銼削工作時,拇指應放在銼刀柄上面。

(O)304 銼削工作中可在銼刀上面塗以粉筆作為防止鐵屑沾住之用。

(X)305 弓鋸是利用拉回的力量鋸切,而非推出的力量鋸切。

(O)306 鋸切工作時,向前鋸切施以壓力與推力,回程時輕輕拉回。

(X)307 用手工鋸切時,鋸條上加一點油,對鋸切有幫助。

(X)308 劃線針與工件面成90度再劃線較為適當。

(O)309 中心沖的錐尖若為90°時,是用於沖打鑽頭起鑽之凹處。

(O)310 中心沖之尖端角度一般都為60~90度斜角。

(X)311 鏨子是用高碳鋼,經淬火與回火製成的。

(X)312 平口鏨子的刀口斜度約為90度。

(X)313 使用鏨子鏨削時,眼睛應注意鏨子的頭部。

(X)314 鏨子的頭端因要承受鎯頭敲打,所以要比刀口硬。

(X)315 鏨削時,眼睛應注視手部,以免受傷。

(O)316 鎯頭的重量可用磅來區分。

(O)317 手握鎯頭木柄尾端之位置,可得到最大的敲擊力量。

(O)318 在銲口設計中,留有銲縫間隙其主要目的是在增加銲接的滲透力。(O)319 銲接材料應依板厚來選擇適當之開槽形狀及角度。

(X)320 接頭開槽加工的形狀不因母材的種類、厚度及強度等的不同而異。(X)321 厚板開X型槽,正面銲接後,銲道背面之挖修,最好用砂輪機磨。(X)322 厚板對接銲中,為減少銲件變形,銲口設計採用V型較X型為佳。(O)323 厚板對接時,採用雙V型槽比採用單V型槽省銲料。

(O)324 一般手工電銲之V型開槽角度以60°較為適當。

(O)325 在V型無墊板對接,欲得良好滲透銲道,應注意留適量之銲縫間隙。(O)326 接頭如採用單斜形或V形槽時通常留有根面,其目的是防止燒穿。(X)327 在對接銲時,如銲口開槽角度愈大,對銲件變形並不影響。

(X)328 對接銲時,銲口開槽角度愈大銲接愈快,變形量愈小。

(X)329 在對接時銲口開槽的角度大小,對滲透沒有影響。

(X)330 接頭的開槽角度太大時會使銲接變形及內部應力減少。

(O)331 3.2公厘以下薄板利用一般手工電弧銲對接時,宜採無間隙方型(I型)接頭。

(O)332 厚板T型接頭開槽設計形狀很多如斜槽、K槽、J槽皆是。

(X)333 雙J型槽接頭是專用於薄板之接頭。

(X)334 銲接時為了減少銲件變形,開槽角度可增大。

(X)335 精度不良或間隙太大,銲接後產生的收縮量則較小。

(O)336 銲接前必須檢查開槽是否合乎標準,如有缺陷應依修補基準加以處理。(O)337 兩塊厚度相差3.0公厘以上的鋼板,須將多出部分割斜度後才可對接。(X)338 銲件之銲縫間隙愈大,銲接後產生的收縮量愈小。

(X)339 要知鋼板精確厚度,使用一般鋼尺測量即可。

(X)340 我國長度單位標準為公制、英制、地方台制混合使用。

(O)341 公制長度50公厘要比英制3吋為小。

(X)342 長度單位公英制換算時1英尺等於25.4公厘。

(X)343 長度單位公英制換算時1公尺等於10英寸。

(O)344 角尺可檢驗機件面之垂直程度。

(X)345 角尺可測量銲縫之角度。

(O)346 橫樑角尺的正確角度為90度。

(O)347 游標卡尺可測量孔徑的大小。

(X)348 游標卡尺可測量銲縫的角度。

(O)349 利用游標尺可以精確測出小管外徑及內徑之尺寸。

(X)350 銲口組合精度之好壞,對熟練的電銲工而言是不重要的。

(X)351 銲件之銲縫間隙大超過板厚時,可以使用墊板進行銲接。

(O)352 大型銲件之銲縫間隙過大到無法施銲時,應採單邊換料,但換取之板寬應在300公厘以上。

(O)353 點銲亦稱假銲,但仍須要求其牢固。

(O)354 點銲並非正式的銲接,其好壞和銲道本身均有影響。

(X)355 厚板銲接時,原有點銲部分可以不必挖除,以免施工麻煩。

(X)356 點銲不良時,可不必鏟除因為正式銲接後不會影響銲道之強度。(O)357 下列所示(a)、(b)二圖中,徜箭頭表受力方向,則(a)圖所示的銲接安排最好。

(X)358 鋁及不銹鋼銲道缺陷去除方法以氧乙炔(乙烯)火焰挖除法為最優。(X)359 銲道內部產生氣孔,乃是電弧過短所致。

(X)360 銲道接頭開槽角度太大而根面太小,會造成滲透不足現象。

(X)361 板材對接銲時,如銲口開槽角度過小,則易產生銲件變形。

(X)362 改善銲道內部缺陷,用氧乙炔(乙烯)火焰挖除比用空氣碳弧挖除對母材受熱影響較小。

(O)363 多層銲接中,如層間溫度太高,可使銲道強度降低。

(O)364 施銲中,電銲條運行速度適當,可以增加銲道美觀及滲透良好。(X)365 銲道內部發生氣孔或夾渣時,最有效的去除法是使用鏨子或銼刀。(X)366 鋼板鉚接處,若發生漏水現象時,正確之修補方法是直接在鉚接處電銲修補。

(O)367 銲接時如電弧長度增加,銲接滲透程度將會減少。

(X)368 V形槽對接時底部之間隔稱為銲趾。

(O)369 正確的銲接順序是以收縮量大的接頭先銲,收縮量小的接頭後銲。(X)370 槽銲底層通常應採較粗銲條,以增大輸入熱量,而獲得較大之滲透能力。(X)371 調整電弧電壓愈高時,則銲條滲透力亦愈深。

(X)372 施銲時電流過高容易產生夾渣。

(X)373 十字銲縫時收縮量小的銲縫應先銲,收縮量大的銲縫應後銲。

(O)374 在銲接之前加熱稱為預熱。

(X)375 腳長是指對接銲時,銲道背面高出母材的尺寸。

(X)376 銲接時使用過大的電流,可使工作加快,銲道與母材熔合更好,不會脆化。

(O)377 空氣碳弧挖除法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噪音。

(X)378 銲接當中,如過多的氧氣和氮氣進入熔池時,可增加銲道之韌性。(O)379 銲接的成品外觀較鉚接美觀。

(X)380 織動寬銲道時,增大織動寬度是減免銲接金屬夾渣的可行途徑之一。(X)381 銲接作業之優點是銲件受熱後,不會收縮及變形,反而增加工件之強度。

(O)382 電銲時當使用電流愈高則滲透愈深。

(O)383 銲接與鉚接比較時鉚接的工作效率較低。

(X)384 銲道接頭開槽角度太大而根面太小,是造成滲透不足現象之原因。(X)385 砂輪研磨法較空氣碳弧法挖槽快速有效。

(X)386 V型墊板對接第一道使用較大的銲條滲透較為良好。

(O)387 滲透不足主要原因是間隙及電流太小。

(X)388 鉚接施工最大優點是能分段同時施工,容易拼合安裝,不需依順序逐步進行,節省時間。

(X)389 銲道採鎚擊作業程序,其目的在延長銲道高度。

(O)390 對接銲後,如發現過大之夾渣,不可直接加大電流予以填補即可。(O)391 下列(a)、(b)二圖均為不同直徑之圓棒對接,則(b)之安排較佳。

(O)392 喉深是指圖中之"b"之長度。

(X)393 在板厚的差異超過某一限度的對接時,須在薄板上作適當的斜度加工,以避免應力集中。

(O)394 腳長是指圖中之"a"之長度。

(X)395 電銲腳長是指在對接銲時,銲條滲透之深度。

(X)396 "預熱"祇是因應寒帶地區銲接前之加溫程序。

(X)397 電銲作業鎚擊主要目的是在防止銲道過高。

(O)398 銲趾是指圖中之"c"的位置。

(O)399 銲接電流過大,因而使母材凹陷,稱之為銲蝕。

(O)400 薄板銲接中,銲道受熱面積越大對材質效果愈差。

(X)401 在正常銲接進行中,如其他條件不變,僅將電弧長度減短,則所形成的銲道變寬。

(O)402 施銲後的銲著金屬稱為銲道。

(O)403 銲接時使用大銲條更換成小銲條,其電弧長度也隨銲條大小變動。(X)404 芯線直徑愈小的銲條,愈適用於平銲位置。

(O)405 預防電銲條織動過寬產生夾渣,必須調整適當之電流。

(X)406 銲接薄板時,電弧長度應儘量提高。

(O)407 對形狀複雜的工件製造,銲接法較鍛造法優越。

(O)408 手工電銲時銲接電壓的高低是隨電弧的長短而變化。

(X)409 接頭的開槽角度如果太小會使銲接變形內部應力變大,而且容易燒穿。(O)410 銲接的缺點是當銲道如受碰撞發生裂開後,再受外力會有沿著銲道繼續裂開。

(X)411 平板表面銲接時,銲條與銲道兩側應保持60°。

(O)412 滲透不足是因電流太小及開槽角度不夠兩大原因所引起的。

(O)413 腳長是指角銲時母材被熔合面自趾端至母材交接點之長度。

(X)414 立銲位置比其他位置銲接速度快且品質較佳。

(O)415 殘留應力,係指銲接後母材與銲道熔合部周圍,因熱脹冷縮後未消失之應力。

(X)416 銲接電流過高,銲件過熱,都不會產生銲道外觀不良。

(O)417 在立銲位置操作如果電弧長度過長時極易引起銲蝕。

(O)418 鉚釘接合是屬於機械接合法之一。

(X)419 調整電流的強弱主要是根據銲條的材質而定。

(O)420 銲接後發現銲道內部有缺陷時,應加以挖除後再補銲。

(X)421 銲接施工前,對銲接後之變形,可不須加以考慮。

(X)422 銲接施工之後熱溫度比預熱溫度低。

(O)423 電流太小或銲速太慢是構成銲淚主要原因。

(O)424 利用鎚擊以減低銲件殘留應力時,通常在常溫下進行。

(O)425 銲接時使用電流表,測試電流,當電弧長度較短時,則電流增大。(X)426 在防止噪音地區施工,採用鉚接較銲接為宜。

(O)427 銲接操作採對稱法的目的是在使殘留應力及變形對稱分佈或相互抵消。(O)428 銲接位置中"V"是代表立銲。

(O)429 電弧是指銲條的弧端與母材的距離中間所發出的強光。

(X)430 薄鋼板銲道缺陷之去除,如採用氧乙炔(乙烯)火焰挖除法較不易使銲件產生變形。

(O)431 仰銲是銲接中最困難的銲接位置。

(X)432 板材對接銲時,如銲口開槽角度過大,則易產生滲透不足情形。(O)433 銲接時,電弧過長,銲道容易產生銲蝕。

(X)434 鎚擊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銲道硬度。

(O)435 使用過大銲接電流及過快的銲接速度會使銲接品質變差。

(O)436 電弧的產生,是電流通過氣體空間之現象。

(O)437 多層銲道施銲,每層銲道之接續位置應錯開。

(X)438 銲接進行中將電弧拉長其電流會增加而影響滲透。

(O)439 銲接時在電壓、電流及銲速太低之情形,銲道之形狀是呈現窄小而熔融

不足。

(O)440 欲避免銲蝕(undercut)的可行方法之一是降低銲接電流。

(X)441 銲條織動寬度宜不超過銲條線徑2倍。

(O)442 銲接時因銲接順序不當,產生拘束力過高,導致銲件龜裂。

(O)443 構件中有對接銲與角銲相交之接頭時,對接銲應先銲,角銲後銲。(X)444 多層銲道銲接時,上下各層銲道起點與終點必須互相錯開,並重疊於同一處。

(O)445 電弧偏斜嚴重時會使銲接非常困難,減少銲接速度,及降低銲接品質。(X)446 鋁及銅銲道內部缺陷之去除,可採用氧乙炔(乙烯)火焰挖除法。(O)447 銲接順序之決定原則之一是收縮量大的接頭先銲。

(X)448 預熱是在銲接或切割工作之後加熱於母材上的一種程序。

(O)449 不完全滲透的對接,較不美觀,但對其強度均有影響。

(X)450 銲接腳長是指對接銲時銲道的寬度。

(X)451 銲接後銲道鎚擊是為修正銲件變形。

(O)452 銲道外觀不良時,不可用鎯頭鎚擊平坦。

(X)453 長銲道因容易變形及殘留應力大,故施銲方法應用前進法較佳。(O)454 使用銲接夾具會增加製品的精確度並且減低銲接變形。

(O)455 用銲接接合法造船可使船體牢固增加載重量。

(X)456 根面(Root Face)係表示背面銲道的寬度。

(X)457 銲條在使用前未經適當的烘烤極可能產生銲件變形。

(X)458 銲道發生銲淚缺陷,是因為母材溫度過高、銲速太快所造成的。(O)459 電銲時電弧長度,一般不超過銲條直徑尺寸。

(O)460 夾渣會使銲接部位的機械性質降低,並會增加腐蝕性。

(O)461 銲接順序是可能引起收縮力最大的部位要先銲。

(X)462 控制層間溫度,不能防止銲道冷卻過速而龜裂。

(O)463 銲接時在電壓、電流及銲速太低之情況下,銲道之形狀是呈現窄小而隆起。

(O)464 銲蝕出現在母材表面時會使母材之斷面積減少並減低強度。

(O)465 「間跳法」可有效減輕殘留應力及變形,常用於薄板銲接。

(X)466 鉚接強度比銲接強度大。

(X)467 銲道邊有銲著金屬溢出的現象稱為銲蝕。

(X)468 鋁材料銲道缺陷去除方法,以氧乙炔(乙烯)火焰切除法為宜。(X)469 V形槽對接時,底部之間隔距離,稱為銲趾。

(O)470 電銲作業預熱之理由是在防止銲道龜裂。

(X)471 低碳鋼銲接後必須後熱,否則將導致龜裂現象發生。

(O)472 銲接後銲道立即施以後熱,可避免銲道硬度增加及龜裂。

(X)473 銲接前做預熱處理,主要目的是在防止銲件內應力太小。

(X)474 銲接時使用過大的電流,可使工作加快,銲道與母材熔合更好,不會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