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SIGCSE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SIGCSE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SIGCSE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SIGCSE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SIGCSE Community

Michael Goldweber (Moderator)

Xavier University mikeyg@https://www.doczj.com/doc/a72862908.html,

Martyn Clark

University of Leeds

martyn@https://www.doczj.com/doc/a72862908.html,

Sally Fincher

University of Kent at

Canterbury

S.A.Fincher@https://www.doczj.com/doc/a72862908.html, Arnold Pears

Uppsala University

arnoldp@docs.uu.se

1.SUMMARY

The nature of the SIGCSE Symposium has seemingly evolved over the past ten years.Ten years ago the typi-cal Symposium paper focused on the sharing of someone’s interesting or innovative idea on some aspect of the teaching component of being an undergraduate CS instructor.This could be a pedagogic technique,a“nifty”assignment or even the use of a lecture prop.It was also a primary sourc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courseware to support CS education (CSEd).The annual gathering at the Symposium was in many respects a large idea swap meet.

The most recent Symposia have become infused with the notion of assessment;not techniqu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and learning outcomes,b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ideas or techniques being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It is seemingly no longer su?cient to develop an interesting or innovative technique/courseware/pedagogic approach,it must also be,using the tools of CSEd research,formally assessed.

This panel seeks to explore this phenomenon by examin-ing di?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CSE community in general and the Sym-posium in particular and formal CSEd research.

2.MICHAEL GOLDWEBER

Th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Ed research and the SIGCSE community ar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SIGCSE community?

?What is CSEd research and who is quali?ed to under-take CSEd research?

?Are SIGCSE sponsored conferences the appropriate fo-rums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CSEd research?

Permission to make digital or hard copies of all or part of this work for personal or classroom use is granted without fee provided that copies are not made or distributed for pro?t or commercial advantage and that copies bear this notice and the full citation on the?rst page.To copy otherwise,to republish,to post on servers or to redistribute to lists,requires prior speci?c permission and/or a fee.

Copyright200X ACM X-XXXXX-XX-X/XX/XX...$5.00.

?Is CSEd research a necessary component for Sympo-sium paper acceptance?

The SIGCSE mission statement[8]provides a concise ex-planation of the purpose of the SIGCSE special interest group.The de?nition of what is CSEd research and who is quali?ed to undertake such research is addressed below.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SIGCSE conferences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CSEd research: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ll conducted CSEd research can inform the SIGCSE community,but is the CSEd community equipped to recog-nize what is and what is not well conducted CSEd research? For many in the SIGCSE community their training(doc-toral)not only excluded education research,it probably did not cover the basic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Furthermore,given the intellectual“swap meet”that is the Symposium,most attendees act(with wisdom or oth-erwise)as their own?lter for the worthiness to them of a presented topic.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two outcomes; formal research supporting what a Symposium attendee be-lieves is worthwhile is“preaching to the choir.”(ex.The utility of algorithm visualization tools[7].)Formal research contradicting what a Symposium attendee believes is worth-while is either deemed?awed,inconclusive(i.e.additional research is called for),or simply ignored.(ex.Research in-dicating that the use of robotics in CS1does not improve student outcomes has not dampened adopters enthusiasm for the technique:even on the part of the researcher[4].) Finally,while no formal requirement exists that submit-ted Symposium papers possess a CSEd research component, the perception that such will improve one’s chance for ac-ceptance is growing.Is the SIGCSE community endeavoring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to increase the respect that scholarship within the community holds with tenure boards? Regardless of the reason(s),such a shift would not only be dangerous(the undertaking and possible eventual commu-nity acceptance of?awed CSEd research)but would deprive the CSEd community with the valuable intellectual swap meet that has marked the Symposia of the past.

3.MARTYN CLARK

An easily overlooked fact about universities is that they tend to be organized according to subject matter[2].How-ever,the independence within the academy symbolized by

disciplinary status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cknowledging the validity of a particular study.Further,anyone who has attempted interdisciplinary work learns quickly the impor-tance of disciplinary context[5].

Discipline as a concept is di?cult to encapsulate[1].Nev-ertheless,a working de?nition might emphasize that disci-plines,in addition to owning a particular set of theories and concepts,have distinct ideas about what constitutes knowl-edge,what constitutes a worthwhile research problem and how knowledge claims should be presented and evaluated [3].Procedures for adding to the stock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volve review by domain specialists.Further,current understandings of particular domain speci?c issues and con-cerns may b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 understandings and beliefs of key individuals within the relevant community.

I will argue that,in general,research in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draws upon and contributes to the body of knowl-edge owned by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The education research community is probably not well equipped to eval-uate new knowledge in,say,networking.However,new knowledge claims which derive from and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ust,like all research claims,derive their value from being accepted by the rel-evant disciplinary community.That is,anyone making a new knowledge claim in this area must submit their idea for evaluation by the education community.

4.ARNOLD PEARS

CSEd research publications can be classi?ed as,descrip-tive/anecdotal,scienti?c experiment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Each type of contribution is of value,though they are fo-cussed on di?erent aspects of the domain and vary in their relevance to other educators.

CSEd researcher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and innovative systems of education.It is vital that they should be CS professionals,with skills in other relevant disciplines,who are capable of identifying ke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sues unique to the?eld,then focusing meaningful research on them.

The key contribution of CSEd researchers is their ability to illuminate domain spec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sues in CS.By selecting relevant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applying this to CS developing practical insight,and new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n be achieved in a way that is speci?cally tailored to the CS education domain.

In short,CS domain expertise is vital to success!We need to establish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e SIGCSE and ITiCSE communities in de?ning the scope and focus of CSEd research.A research framework seems a fundamental?rst step towards this goal,and will help us to interpret and structure the future of CSEd research,both within the CSEd community and the wider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ty of which CSEd research is a part.

5.SALLY FINCHER

There are two particular issues that a?ect the perception of,and participation in,CSEd research.

The?rs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mena and ev-idence(or why CSEd research is about research,not about teaching)the second is the nature of the interdisciplinarity of the?eld(or an answer to the complaint if CSEd research is research,then it’s not CS).

Phenomena and Evidence:One can illustrate the prob-lems of phenomena and evidence with an example from med-ical history.Edward Jenner(1749-1823)was a doctor in rural England.He noticed that people who worked closely with cattle and had caught a mild cowpox infection from them did not get smallpox,at that time a deadly disease. Jenner compiled extensive case studies to learn if this was indeed the case.He found that this was so,and went on to invent the process of“vaccinating”people from smallpox[6]. What is the epistemological status of his case studies? Are they simply recording a phenomenon that happens in the world anyway,whether we can see it or not?Or do the compilations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very existence of something only previously theorised about?(“There is a relationship,not between speci?c people and circumstances, but between these diseases.”)

To date much of what is published as CSEd(called“re-search”or not)has been concerned with noticing phenom-ena:“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I teach x in this way.”What moves recognition of phenomena to evidence is pur-poseful investigation and a relationship to theory.

If we want to move from“infecting my patients with cow-pox stops them getting smallpox”to recognising that“de-natured viruses can be used to trigger an immune response in advance of being infected by lethal strains of a complete class of diseases”,then we need to go beyond“this works for me”to draw upon-even develop-theories of action,and report studies designed to illuminate them.

Nature of Interdisciplinarity:“Computer Science”is itself a new discipline,created out of many others.The debt to mathematics is clear.Theoretical CS,Algorithms etc., all use mathematical methodology.Hardware interfacing is clearly akin to EE,while 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ologies have come into academia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CSEd research is also informed by other disciplines-much theory is from education and the learning sciences:experi-mental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drawn widely;from statis-tics to empirical studies to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ies such as ethnography.In this way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sim-ilar to many of the other research areas within CS which have developed from other subjects.

The key to viewing CSEd as a distinct area must surely be in the questions that we ask.If the questions asked are gen-eralist,(“Do students learn better from face-to-face or Web-based interaction?”)or facile(“Do students learn better if A or B is their?rst programming language?”)then perhaps there may be descriptive classroom studies written,perhaps there may be more pedagogic environments and visualisa-tion tools built,but perhaps what we are doing(although valuable)is not CSEd research.

But if we ask questions that can only be addressed from within CS:“Does a knowledge of architecture make more ex-pert programmers?”or“Does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pro-gramming concepts di?er with language of?rst instruction?”then these questions cannot be addressed by someone out-side of CS.What meaning would such questions have to someone who could not program?Who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the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say,functional and OO programming and its import for?rst instruction? CSEd research is new,co-existing in places with other sorts of publications.Where it starts and stops is not yet clear.But everything was once emergent,including CS. That’s not an argument to say it doesn’t belong.

6.REFERENCES

[1]T.Becher.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

SRHE/Open University Press,Buckingham,1989. [2]A.Biglan.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 matter in

di?erent academic area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7:195–203,1973.

[3]https://www.doczj.com/doc/a72862908.html,puter science:a hard–applied disciplin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8:72–87,2003.

[4]B.Fagin.Measuring the e?ectiveness of robots in

teaching computer science.In Proceedings of the34th

Annual ACM/SIGCSE Technic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2003.

[5]N.Hativa and M.Marincovich.Editors notes.In

N.Hativa and M.Marincovich,editors,Disciplinary

di?erenc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pages1–3.Josey Bass,San Fransisco,1995. [6]E.Jenner.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s and e?ects of the

variolae vaccinae,a disease discovered in some of the

western counties of england,particularly

gloucestershire,and known by the name of the

cow-pox,1978.

[7]T.Naps and S.Grissom.The e?ective use of quicksort

visualizations in the classroo.In Proceedings of the9th Annual CCSC Midwest Conference,2002.

[8]SIGCSE mission statement.https://www.doczj.com/doc/a72862908.html,/about/.

数据库作业-工厂物料管理系统

数据库课程设计 ------某工厂物料管理系统 摘要 本文运用了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方法对工厂物料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运用E-R图进行了概念结构设计,在逻辑结构设计中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在物理结构设计中确定该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最后通过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详细分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子系统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没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工厂物料管理系统数据库,并通过金仓数据库软件,运用SQL语言将所建工厂物料管理系统数据库顺利实现。 关键字:数据字典,E-R图,SQL语言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 二、需求分析 (1) §2.1信息分析 (1) §2.2数据流图 (2) §2.3数据字典 (2) 三、概念结构设计 (4) §3.1实体列表 (4) §3.2 E-R图 (4) 四、逻辑结构设计 (5) 五、物理结构设计 (6) §5.1关系模式存取方式选择 (6)

§5.2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6) §5.3评价物理结构 (6) 六、数据库的实施 (6) 七、设计总结........ (8)

工厂物料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实现物料的分类管理,实现部门和员工信息管理;实现物料的入库和领用管理;实现物料的转仓管理;创建触发器,实现物料入库和领用时相应物料库存的自动更新;创建触发器,实现转仓时转入仓库物料增加、转出仓库物料减少;创建存储过程统计数量和领用数量;建立数据库相关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约束 二、需求分析 §2.1信息分析 我们根据对工厂物料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在网络上取得的信息资料,得出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处理要求,得到设计所需的需求信息。这些信息是是选择了对数据库设计直接有用的信息。 §2.2系统流程图

物料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公司仓库物料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是针对某生产厂商的仓库物料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分 析和总结,通过对原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实现原系统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同时对新系统的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将其与原系统对比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得出新系统是否可行的结论。 本可行性报告面向的读者是系统用户、系统分析人员、系统开发人员、系统开发的决策者以及厂商的决策者。 1.2背景 (1)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仓库物料管理系统 (2)本项目任务提出者是该公司物料部的总经理 开发者为宏基软件公司的工作人员 使用者为该公司物料部的经理,出入库专员,验单员与信息管理人员。实现该软件的计算操作平 台是联入公司内部局域网的多台计算机。 (3)该软件系统首先联入公司内部局域网,与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相联系,统一管理公司的产品生产状况,使公司整体协调性更高;此外,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也可通过共享系统信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效果,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 此外,外部供应商也能通过特殊的账号登陆该物料管理系统,了解到部分信息。 1.3定义 ERP:企业资源计划 1.4参考资料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 《仓储物料管理信息系统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彭烈辉《ERP系统中物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吴宏杰《一个柔性化物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公司提出了信息化管理战略,该系统的开发能够有效地促进该战略的实施。 2.1 要求 基本要求:能够在windows系统下安全稳定的运行,并且能够很好地与公司现有的其他管理系统兼容。 功能要求:主要功能模块为物料基础信息管理,包括物料出入库管理以及查询管理。 安全要求:包括基本的用户登录与鉴别,自主存取控制以及数据备份、数据恢复。 2.2目标

物资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企业单位物资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专业11102班 同组姓名: 指导教师:汤海蓉 设计时间: 2014年上学年第18周

目录 一、需求分析 2 1.1需求概述 (3) 1.2系统用户分析 (4) 1.3系统功能分析 (5) 二、概要设计 5 2.1功能模块 (6) 三、详细设计 7

3.1静态建模 (7) 3.2动态建模 (13) 3.2.1时序图 (13) 3.2.2活动图 (20) 四、总结 21

一、需求分析 为了改善物资管理的现状,是的物资管理变得高效、差错少,更能节省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便对物资管理进行信息化研究。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与物资管理相关的应用软件,有使用ASP技术,有PHP技术,也有JAVA的,但其应用大多针对个别单位或部门的需要,通用性差。结合实际情况,未发现可直接使用物资管理系统,所以提出了设计与实现物资管理系统的需求。 1.1需求概述 物资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物资管理系统提出以下设计需求: 1.实现业务处理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集成,一边提高物资管理信息的 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并实现个部门之间能够快速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使物资管理面向生产一线,能够更好为基层单位的管理提供优质服 务和帮助。 3.能够提供物资出入库的日期自动统计功能。 4.实现基本业务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为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提 供综合分析信息服务,以便更好、更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从而达到以信息来辅助管理、改进管理、提高管理的目的。 另外,在总体性能需求上,为了实现物资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要求本系统还应具备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易操作性、易维护性。

物料管理系统详解

物料管理系统详解

目录 1 MM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MM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物料需求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采购.........................................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库存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收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仓库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发票确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后勤信息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0标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客户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实施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R/3-数据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组织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集团公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采购部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础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供应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物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料管理系统(1)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系统分析 (3) 2.1 企业概述 (3) 2.2 系统可行性分析 (4) 2.2.1 经济可行性 (4) 2.2.2 技术可行性 (4) 2.2.3 管理可行性 (4) 2.3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4) 2.4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6) 2.5数据字典 (8) 2.6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12) 第3章系统设计 (14) 3.1 功能结构设计 (14) 3.2 数据库设计 (15) 3.3 代码设计 (26) 3.4 输入/输出设计 (28) 第4章总结 (32)

第1章绪论 随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观念的创新,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国内企业的经营仍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课题,例如,市场、生产点、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客户需求的变动及其不规则性的增大以及所伴随的商品供应和生产的不平衡导致缺货或库存增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表现为物料管理方法陈旧,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了库存积压严重,库存成本居高不下。而物料管理正是制造业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因此,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物料管理水平,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们发现在全球化大市场竞争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杰出者,必须联合行业中其它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管理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能把各自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将能大大增强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例如,在供应链统一的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还可及时地获得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使整个供应链能紧跟市场的变化。 物流贯穿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的相互合作的纽带。供应链管理赋予物流管理新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有效地管理供应链的物流过程,使供应链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集成并保持高效运作,是供应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物料是物流的载体,制造业通常需要品种、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配套件,因而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均衡、保质保量地及时供应各类物料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

用友ERP生产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用友ERP生产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本课程共分14单,以用友ERP-U8.72为实验平台,以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贯穿始终,分别介绍了ERP生产管理系统中物料清单、主生产计划、产能管理、需求规划、生产订单、车间管理、工程变更、设备管理的生产制造模块,以及与生产管理活动有关的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委外管理、库存管理、应收款管理及应付款管理等模块的相关功能。 用友ERP生产管理系统是ERP-U8企业管理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核心的和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它面向离散型和半离散型的制造企业资源管理的需求,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以销售订单及市场预测需求为导向,以计划为主轴,覆盖了面向订单采购、订单生产、订单装配和库存生产四种制造业生产类型,并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食品、制药等行业。 本实验报告要针对的实验项目有客户订货、排程业务、产能管理、采购业务、委外业务、生产业务、车间管理、销售发货业务、应收款和应付款系统的制单业务、期末处理、物料清单维护、工程变更管理和设备管理。 实验一客户订货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销售报价的作用,掌握销售报价的操作。 2.理解销售订货管理的主要功能,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输入销售报价单。 2.审核销售报价单。 3.输入销售预订单。 4.输入销售订单。 5.审核销售订单。 6.修改已审核销售订单。 三、实验步骤 1.输入报价单。 2.审核报价单。 3.根据报价单生成销售订单。 4.审核销售订单。 5.修改已审核销售订单。 6.手工输入新的销售订单。 7.审核手工输入的销售订单。

四、实验成果 实验二排程业务 一、实验目的 理解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作用,掌握产销排程和物料需求计划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MPS累计提前天数推算和库存异常状况查询。 2.MPS计划参数维护。 3.MPS计划生成。 4.MPS计划作业的供需资料查询。 5.MRP累计提前天数推算和库存异常状况查询。 6.MRP计划参数维护。 7.MRP计划生成。 8.MRP供需资料查询。 三、实验步骤 1.MPS累计提前天数推算和库存异常状况查询。 2.MPS计划参数维护。 3.MPS计划生成。

物资管理系统方案

物资管理系统方案 一、前言...................................................................... . (3) 1、物资管理简 介 ..................................................................... . (3) 2、物资管理的应 用 ..................................................................... .................................... 3 二、产品概 述 ..................................................................... (3) 1、管理难 点 ..................................................................... (3) 1.1缺乏采购需求分析,采购计划制定不尽科 学 (3) 1.2对供应商的管理评审依据不充 分 ..................................................................... 4 1.3采购管理程序不严 密 ..................................................................... .. (4)

1.4采购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 备 ..................................................................... 4 2、方案概 述 ..................................................................... (4) 3、客户价 值 ..................................................................... (5) 4、产品优 势 ..................................................................... ................................................ 5 三、功能描 述 ..................................................................... (7) 3.1 需求计划管 理 ..................................................................... . (8) 3.2 采购管 理 ..................................................................... (8) 3.3 采购合同管 理 ..................................................................... . (9)

物料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附录: 软件测试说明书 一、引言 1.软件测试的任务和目标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的最终目的,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测试阶段的根本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最终把一个高质量的软件系统交给用户使用。 2.软件测试准则 为了能设计出有效的测试方案,软件工程师必须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指导软件测试的基本准则。下面给出主要的测试准则: (1)所有测试都应该能追溯到用户需求。 (2)应该远在测试开始之前就制定出测试计划书。 (3)应该从“小规模”测试开始,并逐步进行“大规模”测试。 (4)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应该精心地设计测试方案,有可能充分覆盖程序逻辑并使程序达到所需求的可靠性。 (5)为了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从事测试工作。 二、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1.黑盒测试(功能测试) 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程序运行过程中能否保持外部信息的完整性的方法。 1)用户登录模块测试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输出:通过验证并提取用户身份转入主界面模块,验证失败则弹出消息提示, 重新输入。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偏差。 2)主界面模块测试 ?输入:鼠标选择各个功能按钮事件。 ?输出:成功跳转到各个功能界面。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偏差。

3)系统维护模块测试 ?输入:鼠标选择各个功能按钮事件。 ?输出:成功跳转到各个功能界面。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差别。 4)编码库维护模块 ?输入:鼠标选择各个功能按钮事件。 ?输出:成功跳转到各个功能界面。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差别。 5)编码生成器模块 ?输入:鼠标选择各个功能按钮事件。 ?输出:成功跳转到各个功能界面。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差别。 6)编码维护模块 ?输入:鼠标选择各个功能按钮事件。 ?输出:成功跳转到各个功能界面。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差别。 7)产品BOM模块 ?输入:鼠标选择各个功能按钮事件。 ?输出:成功跳转到各个功能界面。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差别。 8)帮助模块 ?输入:鼠标选择各个功能按钮事件。 ?输出:成功显示对应的帮助信息。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差别。 9)用户管理模块 ?输入:鼠标选择各个功能按钮事件。查询用户编号或用户名称。 ?输出:成功跳转到各个功能界面。要查询的用户信息。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差别。 10)编码库类别维护模块 ?输入:要新建的子节点信息。 ?输出:新建的子节点编码。 ?结论: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无差别。 11)编码查询模块 ?输入:查询文件的关键字查询方式。 ?输出:要查询的文件信息。

某公司ERP生产管理系统实验报告(DOC 64页)

某公司ERP生产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DOC 6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上机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ERP生产管理系统实验年级:上机实践成绩: 指导教师:姓名: 上机实践名称:客户订货学号:上机实践日期:2016/9/5上机实践编号:实验一组号:上机实践时间:4小时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销售报价的作用,掌握销售报价的操作。 2.理解销售订货管理的主要功能,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输入销售报价单。 2.审核销售报价单。 3.输入销售预订单。 4.输入销售订单。 5.审核销售订单。 6.修改已审核销售订单。

三.操作过程中的关键页面截屏 1.输入报价单并审核。 图1-1 生成报价单 图1-2 录入报价资料并审核

图1-3 选择报价单 图1-4 生成销售订单并审核

图1-5 手动生成销售订单并审核 四、心得体会、实验过程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审核后的订单需要修改时,先进行弃审才能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订单,仍需要进行审核,才能成为有效的订单; 销售订单可以手工录入,也可以参照报价单和预订单生成。先发货后开票时,发货单可以参照销售订单生成;开票直接发货时,销售发票可以参照销售订单生成。 五、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业务流程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在获得客户订货信息后,输入报价单,并由销售主管对报价单进行确认签字(审核); 计划人员手工输入销售与订单,选取需要模拟的存货,进行多阶ATP模拟运算和供需分析并进行观察; 参照报价单和预订单生成销售订单,也可以手工输入销售订单,再由销售主管对其进行审核签字。 六、对实验过程的建议 审核后的订单需要修改时,先进行弃审才能进行修改;要注意的是,修改后的订单,仍需要进行审核,审核后才能成为有效的订单。

产品方案-物料管理系统

物料管理系统 1 技术参数 1.1 总体功能要求 物料管理系统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物料流、资金流进行条码全程跟踪管理,从接获订单合同开始,进入物料采购、入库、领用到产品完工入库、交货、回收货款、支付原材料款等。物料系统整体方案要求架构合理,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可扩展性强,采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支持Oracle、Mysql等主流数据库,确保数据安全性,支持PC端及微信端,将数据流程与业务流程相结合、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1.2 物料系统 1.2.1 总体要求 1) B/S架构; 2) 分为管理后台与前台网站: 管理后台:为管理员等提供库房管理、物资信息、供应商管理功能; 前台网站:为业务部门提供采购需求、入库等功能; 1.2.2基础数据整理 1) 支持库房、物资、供应商、需求单位、库房材料等信息的设

置; 2) 库房信息设置包括库房名称、拼音码、单据前缀、负责人、联系电话、库房地址、编辑人、编辑时间等; 3) 物资信息设置包括材料类别(工具类:水暖、电器、五金、板材、门窗桌椅配件)、各类别包括名称、国际码、拼音码、分类、规格、单位、价格、厂家等信息; 4) 供应商信息设置包括供应商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邮件、银行账号等; 5) 需求单位信息设置包括单位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等; 6) 库房材料信息设置包括名称、分类、规格、单位、价格、厂家、库存上下限等; 7) 提供系统数据字典功能,可根据后勤管理需要进行数据自定义。 1.2.3采购需求 1) 支持需求上报、需求上报支持单一上报和批量上报; 2) 支持打印需求计划表; 3) 支持需求审批; 4) 支持需求汇总,汇总类型可以分别按照物资类型汇总和申购单位汇总; 5) 支持汇总审核; 1.2.4报价管理 1) 支持比价;

产品方案物料管理系统

产品方案-物料管理系统 4 物料管理系统 1 技术参数 1.1总体功能要求 物料管理系统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物料流、资金流进行条码全程跟踪管理,从接获订单合同开始,进入物料采购、入库、领用到产品完工入库、交货、回收货款、支付原材料款等。物料系统整体方案要求架构合理,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可扩展性强,采用java 作为开发语言,支持Oracle、Mysql 等主流数据库,确保数据安全性,支持PC 端及微信端,将数据流程与业务流程相结合、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1.2物料系统 1.2.1 总体要求 1)B/S架构; 2)分为管理后台与前台网站: 管理后台:为管理员等提供库房管理、物资信息、供应商管理功能; 前台网站:为业务部门提供采购需求、入库等功能; 1.2.2基础数据整理 1)支持库房、物资、供应商、需求单位、库房材料等信息的设

置; 2)库房信息设置包括库房名称、拼音码、单据前缀、负责人、联系电话、库房地址、编辑人、编辑时间等; 3)物资信息设置包括材料类别(工具类:水暖、电器、五金、板材、门窗桌椅配件) 、各类别包括名称、国际码、拼音码、分类、规格、单位、价格、厂家等信息; 4)供应商信息设置包括供应商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邮件、银行账号等; 5)需求单位信息设置包括单位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等; 6)库房材料信息设置包括名称、分类、规格、单位、价格、厂家、库存上下限等; 7)提供系统数据字典功能,可根据后勤管理需要进行数据自定义。 1.2.3采购需求 1)支持需求上报、需求上报支持单一上报和批量上报; 2)支持打印需求计划表; 3)支持需求审批; 4)支持需求汇总,汇总类型可以分别按照物资类型汇总和 申购单位汇总; 5)支持汇总审核;

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山东胜利通海集团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为了规范集团公司物资采购行为,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增加物资采购透明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集团公司计划推行基于ERP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透明化物资采购管理形式,逐步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平台,以达到信息共享、互相监督的目的。 一.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目前,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主要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由集团公司进行投资的项目,采取各单位申请,集团公司领导审批,经营管理部具体负责的模式;另一种即各分(子)公司的物资采购由各公司独立进行,集团公司对于此类采购业务缺乏有效监管。两种管理模式的共同存在,不利于集团公司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市场调研不充分、价格不透明、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物资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 二、物资采购统一管理建设方案 为了集中管理各单位的物资采购,有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筛选优质供应商,集团公司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拟推出统一管理建设方案。该方案建议如下: 1、物资采购应当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诚实

信用原则,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 2、各分、子公司根据本公司物资实际需求提出采购请示报告,请示报告的内容包括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具体用途等,报各公司分管领导批示。 3、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对采购请示报告进行审查,确定物资的采购型号、数量等是否符合相关设计、技术、审计要求;具体采购过程由使用单位、经营管理部共同组成采购小组,具体办理采购事宜。采购人员在办理采购事宜前,要详细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技术要求,结合各分、子公司实际情况,落实供应商资料库信息、业务往来历史数据,调研市场行情,推荐优质供应商,指导采购业务的进行;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与有关厂家联系,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产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等,并出具采购调研报告,提交集团公司领导研究通过后,方可组织采购。 4、凡适于招标的,由采购小组组织评委进行招投标,程序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制度进行。 5、对暂时由各分、子公司进行的采购,集团公司依据供应商资料库推荐合适供应商的同时对采购业务全程进行监督,对数量、价格不合理的及时进行核实和汇报。 6、对审核通过的采购请示报告,要按照《合同法》规定与供应商签订严密的购销合同,并按规定办理合同会签;经营管理部重点对具有以下特点的采购业务进行监督:

_物资管理系统方案

加强物资管控提高利润产出 -物资管理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企业内部生产运作流程,提高物资管理水平,节约资源和成本,加快资金流转,最大限度提升组织利润,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也有了极大提升,如何有效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经营观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成为我们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但由于企业管理基础的参差不齐,现阶段企业在内部物资管控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物资存货管理较乱,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物资管理信息 手工管理的这种方法也使得单据传递时的遗漏成为常事,于是,经常会出现账账不符或者账实不符的情况。这样以来,各单位或者部门对于同一业务所掌握的信息就产生严重的不对称,甚至信息对立,给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业务信息查找与共享困难 在手工管理状况下,想要查找上千笔业务中的一笔,简直是难上加难,需要寻找每一张原始业务单据,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各单位或者部门之间查找需要的信息时,都需要到相关管理部门去询问,且得到的结果还不一定是准确的。这就造成严重的信息失真和信息孤岛现象。

◆无法掌控整个企业物资状况 在企业中,对于物资的整体管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模式下使得企业高层根本无法整体把握,无法进行整体调控,于是经常出现同一物资在一个单位形成积压而其他单位还继续采购的现象。 ◆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不能准确的掌握质量的变化 自动化程度低,信息不畅通,不能在整个企业共享资源,各种等级的成品管理不能做到准确无误。缺乏质量跟踪、投诉处理监控机制,尤其一些客户投诉或降级使用的产品,无法做到全程跟踪,从而影响市场的销售。 ◆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 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对材料消耗、资金消耗等方面都有许多监管手段,但信息管理系统的缺乏使得这些监管手段没有发挥出最有效的执行力度。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占用了大量资金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动作效率,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手工管理很难适应企业销售规模增大、销售业务复杂的形势,普遍存在应收账款管理不细、账龄分析和催款通知不及时、不到位,催款办法及相应催款政策不够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建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物资管控机制,是目前企业发展的趋势,这将大大增强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解决方案

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解决方案 现状: 很多企业仓库管理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所有的出入仓数据都得由仓管员逐个录入数据,这种仓库管理作业方式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许多出入库数据不能在系统中及时得到更新,在系统管理上也没有实现有效的库位管理,系统中无法了解到物料在仓库中的分布状态及仓库的仓储能力,工人在摆放和领取物料时,没有系统对其进行指导,可能会发生物料摆错位置或者物料领取错误的现象。以上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仓库管理的效率,降低了企业仓库的仓储能力,提高了仓库管理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仓库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分析随着物流配送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发展并日益成熟,国内企业大多都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尽管国内一部分大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许多分支机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而且大部分企业已经实施了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但在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尤其在仓储模式的建立和仓储管理方面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人工操作管理阶段。落后的仓储管理模式和设施对于企业日益增长的货物配送需求愈发难以适应,因此,加强国内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广泛重视,作为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改变仓储模式,实现仓库管理的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客户困扰: 库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录入速度慢、效率低下 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劳动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严重浪费 各种仓库数据记录在各种表单中,查询统计很不方便 各种生产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运营管理,大量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价值较高,企业往往不能及时合理减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和库存资金的积压 解决方案: 条码系统采用条形码作为标识,以条形码为数据源,使用数据采集终端扫描条码标识,进行数据采集。系统从级别、类别、货位、批次、单件等不同角度来管理库存物品的数量,以便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和控制库存业务各方面的准确情况和数据,助您有效的进行仓库管理。采用移动解决方案,使用条形码技术可建立完整的供应商交货品质记录和批次信息,可对每个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进行标签记录,了解其型号、类型、批次、生产日期等,进行入库、出库和盘点管理。 (1)货物库存管理仓库管理系统根据货物的品名、型号、规格、产地、牌名、包装等划分货物品种,并且分配唯一的编码,也就是‘货号’。分货号管理货物库存和管理货号的单件集合,并且应用于仓库的各种操作。 (2)仓库库位管理是对存货空间管理。仓库分为若干个库房;每一库房分若干个库位。库房是仓库中独立和封闭存货空间,库房内空间细划为库位,细分能够更加明确定义存货空间。仓库管理系统是按仓库的库位记录仓库货物库存,也是按照库位货物的库存时间实现先进先出。 (3)条码仓库管理包括货物单件管理。不光管理货物品种的库存,而且还管理货物库存的具体每一单件。采用产品标识条码记录单件产品所经过的状态,从而实现了对单件产品的跟

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物资采购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山东胜利通海集团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为了规范集团公司物资采购行为,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增加物资采购透明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集团公司计划推行基于ERP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透明化物资采购管理形式,逐步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平台,以达到信息共享、互相监督的目的。 一.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当前,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主要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由集团公司进行投资的项目,采取各单位申请,集团公司领导审批,经营管理部具体负责的模式;另一种即各分(子)公司的物资采购由各公司独立进行,集团公司对于此类采购业务缺乏有效监管。两种管理模式的共同存在,不利于集团公司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市场调研不充分、价格不透明、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物资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 二、物资采购统一管理建设方案 为了集中管理各单位的物资采购,有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筛选优质供应商,集团公司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拟推出统一管理建设方案。该方案建议如下: 1、物资采购应当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 2、各分、子公司根据本公司物资实际需求提出采购请示报告,请示报告的内容包括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具体用

途等,报各公司分管领导批示。 3、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对采购请示报告进行审查,确定物资的采购型号、数量等是否符合相关设计、技术、审计要求;具体采购过程由使用单位、经营管理部共同组成采购小组,具体办理采购事宜。采购人员在办理采购事宜前,要详细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技术要求,结合各分、子公司实际情况,落实供应商资料库信息、业务往来历史数据,调研市场行情,推荐优质供应商,指导采购业务的进行;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与有关厂家联系,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产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等,并出具采购调研报告,提交集团公司领导研究经过后,方可组织采购。 4、凡适于招标的,由采购小组组织评委进行招投标,程序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制度进行。 5、对暂时由各分、子公司进行的采购,集团公司依据供应商资料库推荐合适供应商的同时对采购业务全程进行监督,对数量、价格不合理的及时进行核实和汇报。 6、对审核经过的采购请示报告,要按照《合同法》规定与供应商签订严密的购销合同,并按规定办理合同会签;经营管理部重点对具有以下特点的采购业务进行监督: (1)采购合同的签订没有选择具有多次合作经历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而选择新供应商的采购行为; (2)采购价格、数量、频率较以往采购明显有差异的; (3)历史采购业务存在问题,继续进行类似采购的;

物料管理系统详解

目录 1 MM系统概述 (6) 1.1介绍 (6) 1.2MM系统 (6) 1.3物料需求打算 (7) 1.4采购 (7) 1.5库存治理 (7) 1.6收货 (8) 1.7仓库治理 (8) 1.8发票确认 (8) 1.9后勤信息系统 (8) 1.10标准系统 (9) 1.11客户化 (9) 1.12实施指南 (9) 1.13R/3-数据模型 (10) 2 组织结构 (11) 2.1集团公司 (11) 2.2采购部门 (11)

3.1供应商 (13) 3.2物料 (16) 3.3采购信息记录 (20) 3.4物料清单 (22) 3.5分类 (23) 3.6条件 (25) 4 物料需求打算 (27) 4.1打算过程 (30) 4.2批量过程 (32) 4.3物料预测 (36) 5 采购 (38) 5.1请购单 (39) 5.2报价单申请(RFQ)和报价单 (41) 5.3采购订单 (41) 5.4草案采购协议 (44) 5.5货源 (46) 5.6供货商评估 (48) 5.7分析 (50)

6 库存治理 (53) 6.1采购订单的收货单 (55) 6.2预定 (57) 6.3发货 (57) 6.4传递过帐和库存调拨 (58) 6.5对生产订单的物资移动 (59) 6.6质量检验 (60) 6.7批数据 (61) 6.8特种库存 (61) 6.9盘点 (62) 7 物料估价 (64) 7.1估价结构 (64) 7.2估价方法 (66) 8 发票确认 (74) 8.1输入发票 (74) 8.2税务 (76) 8.3总值过帐和净值过帐 (77) 8.4其他功能 (78)

ERP物料进出管理系统改造方案

方案编号:JHGC15ZG-02-01 技改实施方案 ----ERP物料进出管理系统技改 编制人: 本单位审核: 总工程师审批: 生产副总审批: 编制单位:总工办 2015年09月20日

ERP物料进出管理系统技改方案 我厂进厂物料以原煤、精煤为主,每日需消耗精煤4000多吨;出厂物资以焦炭为主,每日生产焦炭约3000吨左右。根据大进大出的经营特点,物料进出方面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了公司的经济命脉,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我厂ERP管理软件及系统硬件今年以来频频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料出入计量及质量的管理,加之近几个月来盘库盈亏差额较大,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准确核算。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对ERP系统尤其是物料进出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厂物料进出管理现状 1、机房设备配置及软件应用情况 1)机房设备概况。ERP机房现有X3850-8864 PCServer 服务器4台,目前全部投运;IBM P55A小型机2台,因主板及显卡故障,6月份进行更换维修,目前作为备用;IBM DS4700 500G硬存储1台,因中间板故障,6月份进行更换维修,目前作为备用;配套网络设备:核心交换机4台,防火墙3台,路由器1台,目前正常运行;配套UPS不间断电源,目前蓄电池部分完好,但UPS主机损坏。全套设备均为2008年购置,运行时间已过6年。 2)ERP软件概况。ERP系统是2008年浪潮公司合作第三方公司为我公司开发,主要服务内容有:薪酬系统、OA系统、资金链系统(后勤)、物料出入管理系统(过磅系统)、财务系统;13年财务系统软件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已改为用友NC软件,薪酬系统、OA系统、资金

物资管理系统文档(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应用实验报告 题目:物资管理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文档 一、序言 处在信息技术时代,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技术革新为我们带来的巨大便利。这些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方式与节奏。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计算机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它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把人们从烦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仓库管理中,物资多,数量大,流动频繁,管理人员要面对大量的物资信息,如果采用手工记录方式,效率低、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造成失误,给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与不便。为此,需要一种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对仓库物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物资基本信息、物资入库信息,物资出库信息、物资余额信息等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 二、问题定义 系统目标和范围说明书 1、项目:物资管理系统 2、问题:在仓库管理工作中,物资多,数量大,流动频繁,管理人员要面对大量的物资信息, 如果采用手工记录方式,效率低、费时费力,查询、修改不便,还容易造成失误,给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 3、项目目标:建立一个能满足中小型仓库管理工作需求的仓库物资管理系统。 4、项目范围:本系统支持网络,硬件需求为一台386以上的PC机,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 5、初步设想:本系统将为仓库物资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更加高效、便捷的手段。系统主要 实现物资基本信息、物资入库信息,物资出库信息、物资余额信息等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 6、可行性研究:针对仓库物资管理需求,对系统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大约需要3天左右时间。 三、软件需求分析 3.1系统介绍 本系统定位于中小型仓库,以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可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操作系统选择目前常用的Windows 98/2000。系统性质为MIS(管理信息系统)或财务软件。 本系统功能应包含物资基本信息管理、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出库管理、物资余额管理等。系统界面力求简洁、易用,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考虑界面的美观和新颖。 系统计划2005年1月初开始,2月中旬完成初步开发工作,其余工作根据时间安排进行。 3.2系统面向的用户群体 系统面向中小型仓库,用户群体为这些仓库的经理、采购员/仓库管理员等。 3.4.1用户界面需求 简洁、易用、易懂,美观、大方、标准,具备一定的兼容性。 3.4.2软硬件环境需求 软件环境:兼容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 95/98/NT/Me/2000/XP 等。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绪论 第一章库存管理 1.1库存的分类 1.2库存的作用与弊端 1.2.1库存的作用 1.2.2库存的弊端 1.3库存量的控制 1.3.1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 1.3.2相关需求的库存控制 1.4库存管理策略 1.4.1 ABC库存控制法 1.4.2控制库存的管理策略 1.5库存作业与信息处理 1.5.1物料入库和移动管理 1.5.2库存盘点 1.5.3库存物料管理信息分析 第二章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2.1 库存管理业务分析 2.2 库存管理业务数据流程图 2.3 实体关系设计 2.4 模块功能设计 第三章需求分析 第四章库存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第五章 绪论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由美国Garter Group Inc.咨询公司提出的。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ERP的形成经历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基本MRP),闭环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Ⅱ)等过程发展而来。随着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和发展,MRP-Ⅱ逐步吸收和融入其他先进思想完善和发展自身,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新的阶段:ERP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案(生产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 概括的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高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ERP系统常见的模块有: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 ....、制造标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管理、JIT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帐务管理、成本管理、应收帐管理、应付帐管理、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分销资源管理、设备管理、工作流管理、系统管理等。 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其中的库存管理系统。库存管理工作包括物料的存储、收发、使用及计划与控制等相关的各个方面。 库存对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库存的作用都是相对的,任何企业都不希望存在任何形式的库存,无论原材料、在制品还是成品,企业都想方法降低库存。因此主要研究问题就落在了库存量的控制问题。 企业库存管理业务主要有对物料的收发管理工作,根据物料的不同物理与化学属性做好物料存储与防护工作,降低各种库存管理费用,分析并提供库存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报表等。 对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要解决:1. 物料出入库、移动管理;2. 库存物料定期盘点,调整物料存量做到帐物相符;3. 库存物料管理信息分析。将库存业务分成基本数据管理、库存业务管理两个子系统。 第一章库存管理 传统上对库存管理的理解通常是指对物料的进、出、存的业务管理,但这种理解在ERP系统中是不全面的。APICS词汇中对库存的定义是:“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服务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和在制品、维修件和生产消耗、成品和备件等”。库存管理工作应该包括物料的存储、收发、使用及计划与控制等相关的各个方面。本章将对库存管理的业务和策略以及ERP库存子系统管理流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讨论。 1.1 库存的分类 库存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是指企业为了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需要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