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才是爱自己

怎样才是爱自己

怎样才是爱自己
怎样才是爱自己

怎样才是爱自己

自爱就是:

我从内心深处知道(我不仅是这么想的),我是值得爱的,

不管我觉得自己怎样,

不管我想什么,

不管我举止如何,

不管我外表如何,

不管我身体好还是不好,

不管我生于哪种家庭,

不管我做什么工作,

不管我做出什么样的成绩,

不管我拥有什么,

不管我一生中到现在为止做了些什么,

不管我是什么或干什么……

我知道,我不一定要有什么表现,做出什么成绩或干出什么名堂,才值得爱。

自爱就是:

向自己敞开,使自己能感受周围和自身的一切,也就是说,可以让自己去认识,从中受到触动。同时并不对自己的“好形象”感兴趣,而是坦白地承认自己当时的立场,自己的感觉、想法,自己的身体要对自己说些什么以及自己对现状和人们作出的反应。

自爱就是:

愿意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加任何评论或批判。

自爱就是:

给自己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以便自己能常一常和自己接触。

自爱就是:

让自己这样地生活,说出自己受感动的东西,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使得自己越来越为自己和别人所看得见。

自爱就是:

与自己要意见一致,这就是说,身体内部所有的主管器官都是清醒的,都在听我说,由我的意识所控制着。

自爱就是:

与自己有着一种休戚与共、心心相印的关氛。

自爱就是:

做自己生活以及所经历、所领悟和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

自爱就是:

我怎么样对自己很重要,但这是按照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价值观来评判的。

自爱就是:

不要脱离世界其他部分去观察自己、体验自己,而要把自己作为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来理解。

自爱就是:

给生活一个方向―一这个方向是从自己心灵深处有意识地制定出来的―一并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例如“我要变得清醒”,或者“我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自爱就是:

绝对赞同自己并保持下去――一不管发生了什么。

自爱是以内心有意识的学习为基础,其目标是,一个人要超越自我,不断地充实自己。

自爱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自身有能力在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中在自己身上培养

这种自爱。

早在童年时代,我们的父母亲就该引导我们朝着这一发展方向前进,但是那时他们自己也没有学会,回而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所以我们大多在成年时才不得不领悟到,有人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这人就是我们自己。

当你爱自己的附候

当你爱自己的时候,你身上就有一种明显的基本感情。你自身会感到安全和保险,你对自己来说一切都好,因而你得以自由地在各方面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其他人也可以在各方面认识你。

你从这一牢固的基础出发来对待生活,你就很自信。任何事情都不能如此轻易地使你惊惶失措,尽管你受到了感触和感动,尽管你对人们和现状作出了反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并不把生活当作是一种威胁,你知道,你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你有了自信心。人们对你也没有什么危险,你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队友和战友。你可以毫不怀疑自己与他们有摩擦。当你爱自己时,你才会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你是多么重要,而且不久你也会愿意把别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你不孤立自己,你寻找着与别人的共处,你知道你需要通过他们来认识自己以经历人生。

当你不爱自己的时候

相反,当你不爱自己的时候,你就缺少了一切事物的基础。你就像一艘没有船长的轮船,因而你抓住一切合适的东西。你大多数时候感到没把握,很容易紧张。生活、人们以及未来使你感到害怕,因而你从外部寻找庇护。你必须取悦于别人,当有人不喜欢你时,你就怀疑自己。你必须不断地努力来适应各种各样的要求。你必须掩饰自己,压制自己生活

中不为人所喜欢或不符合别人对你的要求的那部分。你必须小心谨慎,当心自己,约束自己。每件小事你都觉得受到伤害。别人每句响亮的话或一个批评马上使你不知所措。你很快就有了负罪感,马上想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你宁可不相信别人,特别是他们要你做点什么时。

你不能真正接受别人的称赞,回为你不能相信他们确实说的是你,因为你一点也不认为自己这么好。当你,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感到不舒服,你就把责任推给别人,并且越来越孤立自己。你感到自己软弱而又不讨人喜欢。

当你热爱自己时,

你就是强者。

当你不爱自己时,

你倒不如说是个弱者。

无限的爱与平静祈祷文

我是爱的源头,

我是光的创造者,

我就是爱,我就是光!

生命的表达即是爱与光!

我知道我来到这个地球的物质世界,

是为了要创造丰盛的生命经验,

不是为了赎罪及受罚的,

而是为了要体验无条件的爱。

学习如何看待自己,

学习如何看待他人,

学习如何宽恕自己,

学习如何宽恕他人,

学习如何爱自己,

学习如何爱他人。

我知道这些都是为了要我去体验同理心、平等心及慈悲心,

感同身受别人的心态与处境,

看到他人就如同看到自己,

都有着需要去学会的课题;

唯有当我接纳他人的不完美,

才是真正地接纳完全的自己。

我一直都记得,

我的内在具有神性的力量。

现在当我迷失时,我不再只看见自己与他人的黑暗面,

我看见的是自己与他人的光明神性,

因为他跟我一样,都是爱与光的源头,

我们都是一体的,没有什么不同。

在我生命中所出现的一切,

不是偶然发生的,

是我自己的思想、心念、动机、情绪所创造出来的,

这一切无非是我需要去体验的旅程,

只有在体验中,我才能真正感受领悟到人生的价值。

不管是逆境或顺境,都是我能承担的,

我愿意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

我知道我的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最大的丰盛与成长,

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感谢宇宙,

我感谢高灵,

我感谢我自己的神性,

我感谢所有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事物,

我感谢万事万物!

我将自己完全信任交托给自己的神性,

不管在我的人生中出现什么,

我知道我的神性会引领着我做出最正确的抉择与决定。

我爱我自己,

我爱所有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事物,

我爱高灵,

我爱宇宙万事万物!

我现在已经走在光的道路上,

与大家都是在一起的,

我无时无刻充满着宁静与祥和,

愿将我自身的爱与光传递给全世界,

传递给所有的人,

我们都拥有无限的爱与平静的力量

拥抱你心灵深处的伤痛和孤独

人们试图通过亲密关系来缓解自己深刻的孤独和恐惧感。他们努力用别人的能量填补自己的空虚。他人的认可、关注和喜爱抚平了他们的伤痛。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把自己的受伤小孩交给了伴侣。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迟早一方会对另一方形成感情依赖,之前的爱情和

心心相印就会变成或微妙、或明显的权力游戏。一旦你为了爱和安全而依赖于他人,你就是在索取他或她的能量,这常常会导致斗争和冲突。你们最终会变得比原来更加孤独!

你们经常把孤独与缺少朋友或伴侣联系起来,你们也总认为解决之道就是建立一段新的友谊或爱情。但是在这种观点中,你们认为孤独的原因、解决办法和造成的痛苦都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之外。你要是以这样的心态开始一段关系,最终很可能是要求别人为你内在的伤痛负责,而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需要他人填充你内在的空虚,等于从一开始就剥夺了自己的权力。

亲密关系领域可以使你非常了解自己所承载的原生之痛。看看你有多么需要另外一个人存在于你的生命中吧。其实这是内心释放的一个信号:你要转向内在,找到那个迷路的小孩。解决孤独的办法在于转向内心,在于温柔地拥抱内在小孩——它为你承受着情绪负担。当你为内在小孩负起责任,当你跟它联系上并像慈爱的父母那样引导它时,你们的关系就获得了自由。现在你能用自由而独立的方式跟其他人交往了。

这个内在小孩,你们的情绪部分,并不会立刻疗愈,它伤得很深,这使它在你生活中产生了负面情绪,比如,孤独、恐惧、被遗弃感,这些情绪都指向你最深的伤口。你们要审视自己内心的痛苦,把双手递给那受伤的小孩。

向你的旧伤“问好”,允许它待在那儿。“你可以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会让你失望。”这是你所渴望的慈悲,是令你完整的东西,让它安然吧。站在受伤的自己身旁,不要让内在小孩独自承受痛苦。在每天的生活中,任何时候只要抵制自己的痛苦,希望能立即除掉恐惧和愤怒,因而诅咒自己,你都在令内在小孩失望。抵制痛苦、评判相关的行为,就是在孤立内在小孩。你说,再不想悲伤、愤怒和恐惧了,只想快乐,为什么我不能克服它,我恨自己。可内在小孩正在哭着呼唤你,抵制和谴责不会使它疗愈。与内在小孩同在,倾听你内在小孩的悲伤和失落,好好的拥抱她,爱她,就像一位最慈悲的母亲爱惜她的婴儿那样:爱惜你自己受伤的心灵!

花点时间疗愈自己。当你感觉到抵制,就停止它并坐下来。别扭过头去,为了孩子丢开抵制吧。跟受伤的小孩在一起拥抱它!用足够的时间空间来疗愈自己。不要轻视自己的需要,也不要低估自己的痛苦。认真地对待它。这个疗愈的过程就是你今生选择呆在地球上的原因,你正经历的内在转变是你要实现的目标,是你被召唤的使命。

怜悯自己的痛苦,正视那内心深处的凄凉,告诉自己受伤的这部分:“我与你同在。不要有恐惧,因为我就站在你身旁,在你内心。我来自于你的内心。我是你的本源。”

你自己才是生活中头号重要的人,你需要不断地联系内在小孩。一旦你注意到自己情绪失控,觉得不适、紧张、焦虑或烦恼,立即直面它吧。你的内在心灵需要你自己的关怀!爱自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好好的爱自己受伤失落的内在小孩!

找点时间,找个地方来自我疗愈。做一切能帮助或是安慰你的事情。在灵性层面和人性层面上都要照顾自己。保持专注,慢慢来。这就是自我疗愈发生的过程。

1.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在家院的庭前种了桂花、玉兰和夜来香,到了晚上,香气随同四散,流动在家屋四周,可是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极美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

长大以后,才更发现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凡香气极盛的花,桂花、玉兰花、夜来香、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栀子花、七里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颜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们开放的时候常成群结队的,热闹纷繁。那些颜色艳丽的花,则都是孤芳自赏,每一枝只开出一朵,也吝惜着香气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无色,色花不香”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素朴的花喜欢成群结队,美艳的花喜欢幽然独处”也是惊人的发现。依照植物学家的说法,白花为了吸引蜂蝶传播花粉,因此放散浓厚的芳香;美丽的花则不必如此,只要以它的颜色就能招蜂引蝶了。我们不管植物学家的说法,就单以“香花无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给我们许多联想,并带来人生的启示。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当然,我们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这缺憾的哲学其实简单:连最名贵的兰花,恐怕都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泪哩!这是对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面对自己缺憾还能自在的方法。

面对外在世界的时候,我们不要被艳丽的颜色所迷惑,而要进入事物的实相,有许多东西表面是非常平凡的,它的颜色也素朴,但只要我们让心平静下来,就能品察出这内部最幽深的芳香。

当然,艳丽之美有时也值得赞叹,只是它适于远观,不适于沉潜。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能欣赏素朴的事物,却喜欢耀目的风华;但到了中年则愈来愈喜欢那些真实平凡的素质,例如选用一张桌子,青年多会注意到它

的颜色与造形之美,中年人就比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是乌心石的材质,至于外形与色彩就在其次了。

最近这些日子里,我时常有一种新的感怀,就是和一个人面对面说了许多话,仿佛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和另一个人面对面坐着,什么话也没有说,就仿佛说了很多。人到了某一个年纪、某一个阶段,就能穿破语言、表情、动作,直接以心来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朴面对着素朴。

古印度人说,人应该把中年以后的岁月全部用来自觉和思索,以便找寻自我最深处的芳香。我们可能做不到那样,不过,假如一个人到了中年,还不能从心灵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象白色的玉兰或含笑,竟然没有任何香气,一样的可悲了。

-

2. 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

【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精彩书摘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低调做人才能有一颗平凡的心,才不至于被外界左右,才能够冷静,才能够务实,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

高调做事是一种境界,是做事的尺度。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高调做事也绝对不等于"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弘壮丽。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遵循此理能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这也是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的道理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当然也绝非我辈所能参透、所能悟出的,它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

有些人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要求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不走在人前,也不落人后,随大流;有干好工作的热情,但自身综合能力缺乏,办法少、点子少、找不准切入点,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好

心办成坏事。有些人说起来头头是道,自以为是,这也行,那也行,但工作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一事无成。

人生多舛,世事艰难。这就是说,人生少不了逆境,少不了坎坷,少不了挫折。顺境常常是过去艰苦耕耘收获的结果,逆境也正是日后峰回路转、否极泰来的前奏。因此,你要想取得成功,就得突破人生的逆境,忍受人生的挫折,走过人生的坎坷。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姿态上要低调】

“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如果有谁能做到"大智若愚",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从字面上理解,大智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于没有智慧,接近于木讷,接近于愚。智慧如果过于外露,仍然称不上高级的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多智则谋”,一个人过分地精于算计反而会被人算计。“大智若愚”是至高的谋略,至高的技巧,至高的境界。并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它拥有丰富的层次与内涵,拥有保护自身的机制。

【不骄不躁宠辱不惊——在心态上要低调】

一个人在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热爱,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求。在别人还在犹豫争吵的时候,他已经开始默不作声地思考着如何能够最好地完成这件事情。

宠辱不惊是工作、生活成功的重要一环。只有宠辱不惊才能够保持自己不骄不躁的心态,这样才能在面对工作中的小摩擦和小成就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这同时也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础。一个宠辱不惊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

【直木遭伐井甘水枯——在行为上要低调】

低调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体悟;不只要在心态上调整好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行为上调整好自己。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枪打出头鸟,在行为上保持低调,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在社会上,那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易出风头、惹人注目,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因此说,人们在努力表现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想到不利的一面,这样才有利于保全自己。

【言出如箭不可乱发——在言辞上要低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物质文明的催生所致,如今社会上各类职业当中都有动辄恶语伤人者。比如有不知荣耻而狂的,有狗仗人势而狂的,有商业炒作而狂的,有不甘冷寂而狂的,还有被酒“烧”狂的,等等,不一而足!在言语上低调是做人的另一重要品质,与人谈话切不可让人感觉你有傲气或是瞧不起人、教训人、挖苦人。当你非要阐明问题时,也不可把话说尽说绝。在社会上做人,冤家越少越好,如果因为恶语伤人而招惹冤家对头,那就太不值得了。

【励志向上自强不息——在心志上要高调】

立身者当志存高远。一个人惟有立下高远的志向,才可能在人生长路上披荆斩棘,奋勇直前,实现理想。我们必须奋发、上进、自信、认真,一步步地实现理想。人生是丰富的,志向当存高远。“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从现在开始,立高远之志,成就你辉煌的人生吧!

【善于求知严于律己——在行动上要高调】

如果我们对自己继续这样宽容下去,我们就会沦为平庸者,失去力量。而要保持精干,富有竞争力,惟一的办法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如果你决心已下,那就立即行动吧,不要找任何借口,不要想像得过于复杂,行动会创造奇迹,行动会战胜恐惧,行动会激发潜能。立即行动吧!朋友们,现在要做的事马上就动手,成功属于立即行动的人!

【乐观旷达超然逍遥——在思想上要高调】

有旷达之性,方可逍遥于世,轻松做人,从容处事,自己主宰自己。超然物外,有官无官不在意,有钱无钱无所谓,有名无名不上心。穷富得失,淡然处之,如此便无往不乐了。

如果用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一切,那么坏机会也会成为好机会。如果用消极颓废、悲观沮丧的心态去对待一切,那么,好机会也会被看成是坏机会。所以,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

【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在细节上要高调】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连孔子也教导我们不要忽略小事情。要成功,就像爬山,胜利在山的顶峰上。你不可能直接飞上山顶,而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巍巍高山。这一个个脚印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物,但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才构成了生活的最细致最靓丽的环节。在我们心存高远的时候,不要忽略眼下的每一个细节,正如现在细枝上一个个幼芽,明天它就会是满园春色!

3. 心若止水,生活中的蓝调

蔚蓝天空,清澈,透亮。

灰尘仿佛都被密封起来,矫健的空气跳跃在地平线上,亲吻,大地的纯粹。-

伸出双手,我想拥抱大自然的温度,闭上眼睛,深呼吸清凉的味道,惬意的感觉游遍全身。

打开生活的百宝箱,那里有绚丽的神奇在等待着我去发掘。人生是由无数个昨天、今天和明天组成的。昨天终究是昨天,今天也将成为昨天,而明天也会变成今天。时间的车轮无时无刻不在转动着,把握眼前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把握好今天,才能更好地拥有明天。细细体味生活,领悟生活的真谛。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面对挫折、困难,我们应该学会承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在此其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挫败之后,生活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财富。让心坦然地处在一个平和的态度之中,让我们无比深邃的内心变得释然,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心灵憩息地。

感受生活,不要把挫败当成是自己的敌人,不要对生活叹息,重振精神,阳光总会照耀在我们身上的。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瞬间,有时总会被我们所忽视,再次回味会感到无比亲切:我们可以去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先生描写绿色时的陶醉,也可以去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感受“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色彩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耀眼的亮色。

世界的一切,生活的全部,以自己的观点去看,都有自己的密码。只有我们的心清楚了,才能善待自己,宽宥他人。我们的心应该像面镜子,看见世界的同时也看见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们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认识自己,倾听自己,进而发展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做到准确的回答,才能在无比辽阔的生活中找到最佳的支点。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古语时刻激励着我的赤子之心。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抛去浮躁,沉着平静地倾听生命最本初的愿望,是我们感受生活的永恒财富。

我们的心境需要自己去耕耘。心若止水的温柔,好似运动场上那雪白的起跑线,清晰而又积极。水的淡泊、静谧、灵动、温情……都是我们心灵所追寻的净土。上善若水,如此高尚而又平凡的境界,需要我们的内心去营造。把握好自己的心灵所属,给自己的人生点亮希望之灯。相反,一个失去了自我的人,

在人生的激流中,他必定会像初冬从树枝上掉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夕阳的残照中漫无目的地乱舞,直至化为灰烬。

蓝天的深邃,白云的飘逸;大海的壮阔,小溪的悠然;原野的芬芳,小草的碧绿……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如水一般的平和温静,达到那一种心若止水的灵动感,就像生活中的蓝调音乐一样的悠扬动听,让我们沉醉于其中;又如拿铁一样回味无穷,令我们幻想于其内。

荆棘丛中的紫罗兰,散发着她淡淡的幽香,在阳光的映衬下,如水中花一般典雅动人。

心若止水,诠释着生活的本源……

4.开心过一生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我们要将开心自在当成一种习惯。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开心与不开心,一天都要过24个小时,何不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呢?因为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什么人,一天同样拥有24小时,做人要活的潇洒些,要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就要看你怎样去度过了,当然没有哪个人在面对烦恼和忧愁时还会开心的一笑,因为世间有人贫穷有人富贵,这都是因果关系。先贤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行。”有人生活好,有人生活不好,这是每个人的福报不同。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因此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要能够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善于缓解一切压力,消除一切烦恼。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佛教也讲:禅心清净境,无心万事宽。因为忍让不是弱者,而是有胸怀的大肚。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知道伤心、烦恼、怨恨、忧愁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回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出人预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儒家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地势柔顺,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所以人要经常抱着宽容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感化人,教育人。于是我们要学会开开心心活到老,轻轻松松过一生。要有这样的心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应该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过的好一点,虽然不能从物质上满足自己,但是要学会弥补自己心灵上的空虚。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内在的思想,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只要自己有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所以人要有理想,要有志向,一旦发现要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你就一定抓紧时间把它做好,尽量做得更完美,让自己满意,也要让别人满意,这才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关键。因为人的生命是

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切莫把精力投错地方,那就会一事无成,终生遗憾。-

人世间的一切名利都是虚幻不实,变化无常的;不要执着这些名利。真正的名利是一个人的心底善良,人们说你好,这才是最好的名;生活轻松,心情舒畅,开开心心,身体健康,这就是最大的利。因为身体才是你自己的本钱。没有身体,什么事都干不成。俗话说的好,有钱难买人开心;香港人口头常说,最要紧是开心;北京人常说,活着就要快乐;所以佛教也讲,人活着就要放下自在。这几句话看起来大同小异,但仔细领会却各有含义。开心是精神层面的,是内心的活动。快乐向何处去找?而现在人似乎更多在于外求。不管内求,外求,开心与快乐都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不可能脱离了社会,孤独存在。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知所感、乃至人的一切美德都只能是通过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而体现出来。一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恐怕也只能来源于同他人的交往和联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品尝幸福,感受快乐。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但是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总有一些有意或无意的烦心事闯到心里来。总之,人生如梦,人生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有人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想一下也是,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不同、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会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在你看不惯别人的同时,是否别人也看不惯你呢?古德云:“常思见己过,莫谈他人非。”

人要学会静心,要知道人生最美的境界是在静心中达成的,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在静心中解决的。所以佛教提倡静坐,最为主要的是在静坐中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有了智慧一切事情都明白。

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人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但愿众生能够“开开心心过一生,自自在在活到老”。

生命无常

临终的人教给我们很多课题,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生命并不是在得知将死时便结束了,反而从那一刻才开始。

一位企业家谈及他的生死观。他说,他曾生过大病,住过加护病房,在生死一线间被拉回人间。从此思索着:“我还有什么事还没做,要及时做。”

一位女病人被诊断出癌症时,已经是末期了,她剩下的日子不多。她说:“当我接受死亡的事实后,生命似乎才真正开始。以前日子都不知道是怎么溜走的,现在我不会再轻易错过。”

我还认识一个坚强的老师,当她知道自己罹患乳癌后,她说,她反而得到解脱。她终于可以毫无罪恶感地卸下学校和家里的重担。毕竟,一个正与乳癌奋战的女人,除了照顾好自己外,没有人会要求她做些什么。

仿佛只有当我们体认到,我们在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才懂得好好过每一天,好像过去的日子不存在似的。

其实,死亡并不是在最后才发生,它已经在发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找上我们。

是该有人告诉我们:“生命无常,要好好活在当下。”

许多人一心想活得长寿,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我认为,与其活得长,不如活得好。伯纳德·詹森有句名言:“活得够长,不一定活得够好;但是活得够好,也就够长了。”

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生命的“亮度”,而不是“长度”;我们应该在意

的不是自己能够活得多久,而是自己是否活得够好。

有位以其安慰垂死病人著称的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说了一个他所接触的一位垂死妇人的故事:

这位夫人只剩下数周的生命,她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想并谈论将死的恐惧。蓝姆·达斯直截了当告诉她:“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死上,而将这些时间用来活呢?”

刚听到这话时,妇人有些不悦,但过了一会儿,她突然醒悟的对蓝姆·达斯说:“你说得对,我一直忙着想死,竟忘了该怎么活。”

一星期之后,那妇人死了,然而,在她要走之前,她非常感激的告诉蓝姆·达斯:“过去一星期以来,我活得比前一阵子丰富太多了。”转移焦点,尽可能全然的去生活,那么你将会忘了死亡,因为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不知道死亡。因为死亡是在未来,而生命总是在今天。其实,我们应该惧怕的不是死亡,未完全绽放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悲剧

喜欢你已经拥有的

智者不为自己没有的悲伤而活,却为自己拥有的欢喜而活。——爱比克泰德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美国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忧心忡忡地回到家里。

“你怎么了?亲爱的!”妻子笑容可掬地问道。

“完了!完了!我被法院宣告破产了,家里所有的财产明天就要被法院查封了。”他说完便伤心地低头饮泣。

妻子这时柔声问道:“你的身体也被查封了吗?”

“没有!”他不解地抬起头来。

“那么,我这个做妻子的也被查封了吗?”

“没有!”他拭去了眼角的泪,无助地望了妻子一眼。

“那孩子们呢?”

“他们还小,跟这档子事根本无关呀!”

“既然如此,”那么怎么能说家里所有的财产都要被查卦呢?你还有一个支持你的妻子以及一群有希望的孩子,而且你有丰富的经验,还拥有上天赐予的健康的身体和灵活的头脑。至于丢掉的财富,就当是过去白忙一场算了!以后还可以再赚回来的,不是吗?

三年后,他的公司再发展为《财富》杂志评选的五大企业之一。这一切成就仅靠他妻子的几话而已。

在你感到沮丧的时候,请列出一张详细的生命资产表——

你有没有完好的双手双脚?有没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和健康的身体?有没有亲人、朋友、伴侣、孩子?有没有某方面的知识和特长?把注意力放在你所拥有的,而不是没有的或是失去的部分,你将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够幸福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