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三、阅读训练1.“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

2.“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①写三男全被征;②家中情况;③老妇自请服役。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说明当时社会非常残酷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8.《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9.《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0.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11.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12.为什么夜间出动?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四十八岁的杜甫,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

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 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钟:)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⑸家书抵万金(抵:) ⑹浑欲不胜簪(浑:) ⑺老翁逾墙走(逾:)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⑼有孙母未去(去:)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 ..苦。 ..怒,妇啼一何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二男新战死(新:) 死者长已矣(已:) 室中更无人(更:)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

《石壕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石壕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石壕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出处或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补充阅读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 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 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 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 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 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 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仆射如父兄. ◆翻译◆ 我走过新安道上,听见官吏大呼小叫地征召点兵,请问一下啊,你们这些官兵们,这个小小的城巿已经没有壮丁可供征戍了耶!官差们回答我,征兵的府帖是昨天晚上才发下来的,要我们征召十六岁的小丁入伍。我说,十六岁的小朋友个子那么矮小,怎么有能力防守王沁郑?哎!肥肥壮壮的男孩,有母亲相送,而枯瘦的男孩就只能孤孤单单地无人告别。 天已经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小朋友们啊!擦擦你们的眼泪,不要把眼睛哭坏了呀!要是把身体给哭坏了,你们就只剩一身白骨,谁给你们收尸啊!这个世界终究是无情的啊!朝廷的军队在相州打仗时,大家都急切地盼望安史之乱能就此平定,谁晓得,皇帝那么胡涂,贼人那么狡猾,使得整个军队都溃散了。 不过没关系,国家现在正有充足的粮食,在旧京勤练士兵,戍守的时候须挖掘壕沟,而用不到水,平常闲来无事就牧牧马,差役是很轻的啦!更何况有王师的照料,待遇是很优裕的喔。所以,送行的人也别哭得那么伤心,仆射们一个个都像兄长那样亲切,你们可以放心地让小朋友们当兵去啦! 1.诗中写人民遭受兵役之苦的诗句是,是通过表现的。 2.“中南绝短小,何以守王城”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况乃王师顺”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与《石壕吏》一诗比较,两诗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 1. 诗中写人民遭受兵役之苦的诗句是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是通过”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新安吏的答话表现的 2.自然引出后面对服役者那番劝慰的话 3.这里明确表示出诗人支持平叛的态度,诗人关切人民的命运,更关心国家的命运,反映了诗人虽充满深切同情,却又勉强中男放心入伍的矛盾心理。 4、两诗均暴露了唐王朝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潼关吏

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 4、 5、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1] 第七周阅读练习石壕吏(附答案)_ 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第七周阅读练习石壕吏(附答案)_ 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石壕吏默写。 ⑴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周公恐惧流言日, ⑵___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⑷夜来城外一尺雪,__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 |0 人阅读|0 次下载| 练习一、基础部分1 、 ,禅房花木深。 o 。⑸ 有吏夜捉人。妇啼一何苦。 室中更无人,老妪力虽衰,夜久语声绝,【阅读训练】惟有乳下孙。请从吏夜归。如闻泣幽咽。 2、3、4、5、“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老妇的 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急应河 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独与老翁别”中的“独” 字突出了什么?( 2 分) 2 分) 2 分) 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说“征 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为什么夜间出动?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2、

2 、 解释加点词语。 凭轩 涕泗流 ( .. 卖炭 。 赠君一法决 狐疑 ( . 市 南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 . 无人,唯 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 . .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 幽咽。天明 ,世称“ ” ,他的作品被称为 )已( )唯( )从( ) 3、 翻译句子: 夜久 4 、请说说作者在诗 —*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 外 文言文 我们在《石壕吏》中学习了通过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内 心感受的方法,可以在《新 婚 别》的阅读中尝试运用。 菟丝 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 妻,席不暖君床。暮 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父母养我 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往, 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 女,久致罗 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 永相望。 1 、划线处运用了比喻,请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吟应觉月光寒。 得钱何所营 .( ) ) ⑻时挑野菜和根煮, 外泥中歇 ( . ) ) 二、课内文言文。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 . 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室中更 虽衰,请从 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________________ 。 2 、 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1 、作者是 _______ 解释文中加点字。逾(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阅读练习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杜甫的《石壕吏》真实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诗,在课堂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两个原则,一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是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意,体会情感。 2、品析重点诗句,感悟人物个性。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朝代。 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安史之乱) 对,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而就是这一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根据自己的真实见闻,用记录历史的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用诗歌的形式向后人展示了那段充满战火和硝烟,浸满眼泪和辛酸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石壕吏 (二)初读感知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咱们叫一个同学起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其他同学做一下评价。 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根据刚才同学们所做的评价,咱们觉得朗读古诗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明确:读准读音、把握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 2、下面咱们听一下名家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在听的时候,把握刚才咱们所说的几点。(听完后,学生谈感受) 3、下面你就根据刚才的范读录音,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对读,也可以小组合读,可以读全部课文,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读。 4、生展示。 (三)、品读探究

石壕吏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2.朝伟大的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 之乱”,这是指和两人发动的叛乱。以 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 和“三吏”。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3.翻译句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5.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6.选出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 A.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述的 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变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 C.这是一首叙事诗.该是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但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 节描写自然真实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2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D.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古体诗。) 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23.全诗中只用了“吏呼一何怒”一句话来直接描写“石壕吏”这个人物,通过老妪的话语,用侧面手法,表现出“石壕吏”的凶狠(蛮横、凶悍、)。(3分) 24.请谈谈对“独与老翁别”这句诗的理解。 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 25.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 26.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7.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_A)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阅读训练】: 一、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 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й?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 ??????nbsp;。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石壕吏》知识点练习题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 一、《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重点字词: 暮:晚上投:投宿吏:差役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 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 三、译文: 晚上我投宿石壕村,有官吏夜里来捉人。老翁越过墙跑了,老妇出门去查看。 小吏的喊声多么愤怒,老妇的哭声多么悲苦。 听我老妇走上前说话: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活人苟且活着,死者永远完结。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离开,出门却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晨的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 四、整体把握: 1、前四句,老妇人“致词”的由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主体部分:老妇人“致词”。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全部征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人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第三层(最后两句):老妇人自请应役。

3、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五、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 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六:中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赞扬老妇自请应役,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也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苦难表示的深切同情 ★七:赏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如:“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八、理解性默写 (1)文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百姓的痛苦与无奈的一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暗示老妇人被抓走了的一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说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文中描写老妇人家中贫穷的句子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九、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答:“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十:《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妇_,事件是_应役_。十一、“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诗人对差吏进行暗写。 石壕吏 唐代· 杜甫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导读:《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三、阅读训练1.“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 2.“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①写三男全被征;②家中情况;③老妇自请服役。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说明当时社会非常残酷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诗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阅读学习。 石壕吏原文阅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原文翻译: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石壕吏原文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 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 【诗句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出处】唐·杜甫 《石壕吏》。 【意思】我老妇虽年迈力衰,让我今夜跟你们走吧。去应河阳的急差,还有 点做早饭的能力。 【全诗】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导示】 759 年春,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 因指挥不统一, 被史思明击溃。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 甫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闻此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三 吏”中的一篇。 【鉴赏】 这是一首叙事诗, 以老妪被迫服役的典型事件, 深刻地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 的深重苦难,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首四句是事件发生的序幕。 “暮投石壕村”一句交待诗人自己的行止和事件 发生的地点。接着写官吏黑夜捉人和人们仓皇应变的惊骇场面,笔墨十分精练。 从“吏呼一何怒”到“犹得备晨炊”, 是诗的主要部分, 它以老妇的对话为 中心,反映了差吏抓人的全过程。老妇人的话可分为三层: 首先陈述了战争夺 去了儿子的沉重悲哀。“存者”二句流露了老人无限的酸辛与哀伤;继而老妇人

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出入无完裙”一句表现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困苦;最后 老人主动请求应役。在这里差吏的话全被略去,但通过老妇的对话,也就从侧面 表现了差吏的凶狠残暴。但是,差吏并不听老妇人的申诉和哀求,还是要征走老 妇人的媳妇。 为了保全儿媳、 孙子, 老人才被迫应役的。 末尾四句, 是诗的尾声, 写老妇被提走后的凄凉情景,流露了诗人的深切同情。 在写法上,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寓主观于客观描写。整篇诗都是客观 的描写,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是通过所描写的情节和场面表现出来的。如“吏 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把“吏呼”、“妇啼”相对照,勾画了差吏的残暴和老 妇的哀求,把诗人憎恶差吏、同情老妇的态度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二)采用虚实 结合的写法, 以实(老妇的答话)托虚(差吏的横暴), 既使得这一家的不幸得到集 中强烈地表达,增强了感染力,又把差吏的态度作了丰富的暗示,使其狰狞的面 目尽显,诗歌 也显得含蓄凝练。 (三)细节描写的运用, 如“老翁逾墙走”就表现了由于战 乱和官府经常抓人而造成了人民夜不安寝的情形;“出入无完裙”,则表现了人 民生活的极端贫困,都很真实生动。 【鉴赏要点】 [1]名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2]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细节描写 真实生动。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xx《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石壕吏 xx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xx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xx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参考

答案: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xx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阅读练习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 官差深夜捉xx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唐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标签: 译文注释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方 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方案) 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 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地背诵。 能力目标 1. 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同时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2.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望岳》,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 2. 通过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

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 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 诵读教学法:诗歌教学必须让朗读贯穿始终,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把握诗歌内容。 2. 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诗歌学习的主体。老师尽量少讲,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老师点拨,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石壕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