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毒的传播及预防措施

梅毒的传播及预防措施

梅毒的传播及预防措施
梅毒的传播及预防措施

梅毒的传播及预防措施

李晓红梅毒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性接触传染占95%。主要通过性交由破损处传染,梅毒螺旋体大量存在于皮肤粘膜损害表面,也见于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一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病期超过4年者,通过性接触无传染性。亦可通过干燥的皮肤和完整的粘膜而侵入。少数可通过接吻、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染,但必须在接触部位附有梅毒螺旋体。由于梅毒螺旋体为厌氧性,体外不易生存,且对干燥极为敏感,故通过各种器物的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少。输血时如供血者为梅毒患者可传染于受血者。先天梅毒是患有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血行而传染给胎儿。一般在妊娠前四个月,由于滋养体的保护作用,梅毒螺旋体不能通过,故妊娠前四个月胎儿不被感染,以后滋养体萎缩,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传染胎儿。

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首先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反对不正当的性行为,其次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配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

(2)对可疑病人均应进行预防检查,做梅毒血清试验,以便早期发现新病人并及时治疗;

(3)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

(4)对可疑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男女病人,未经治愈前不能结婚;

(5)对已接受治疗的病人,应给予定期追踪治疗。

(6)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提倡洁身自好。若万一不慎,有了可疑梅毒接触史,应及时作梅毒血清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7)对性伴侣,应全面了解其性生活史和健康状况,若有可疑症状,应敦促其检查治疗。

(8)出门在外,应注意用具的消毒,可随身携带“肤阴洁”等进行清洗。

(9)正常性生活前,注意阴部清洗、消毒。

(10)发现患病后要隔离治疗,治愈前严禁性生活。对患者的性伴侣要进行检查或预防性治疗。

(11)晚期梅毒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康复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考试试卷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考试试卷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青山桥中心卫生院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考试试 卷 姓名科室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6分,共60分) 1、预防HIV母婴传播,提倡、避免、杜绝。 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和 服务。 3、HIV传播途径;、、。 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食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为;。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关于艾滋病产时检测以下哪项正确;() A、孕期未接受艾滋病检测的临产产妇,应由助产机构产科医师开具化验单急诊送检,检验科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快速检测试剂进行检查,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产科。 B、孕期未接受艾滋病检测的临产产妇,应由助产机构产科医师开具化验单急诊送检,检验科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快速检测试剂进行检查,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当地妇幼保健院。 C、无检测条件的机构,经1名医师签名,将血清标本于采集8小时内送到资质的机构检测。

D、无检测条件的机构,经1名检验师签名,将血清标本于采集4小时内送到资质的机构检测。 2、关于梅毒阳性孕产妇的治疗下列哪个不正确() A、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注15d B、苄星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一次,肌注,共2-3次 C、青霉素替代方案;头孢曲松1g/d, im/iv, 10d D、红霉素500mg qid po , 1 5d ,早起梅毒连服10天 3、关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早期诊断的时间要求() A、婴儿出生后4周及2个月时 B、婴儿出生后4周及3个月时 C、婴儿出生后6周及1个月时 D、婴儿出生后6周及3个月时 4、满足一下哪些条件为梅毒的规范治疗() A、应用足量青霉素治疗 B、孕期进行2个疗程治疗 C、第2个疗程在孕晚期进行并完成 D、满足以上3项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3、暂不具备人工喂养的条件,纯母乳喂养最好不超过6个月。(×)

预防HIV、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试卷(含答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2、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生后 12-18个月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假阳性,但这并不表示婴儿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月报制,每月数据统计数段为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 三、简答题 1、简述预防HIV母婴传播孕产期保健的目的与要求。 答:①孕早期及早发现HIV的孕产妇;②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③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④产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评估、建议人工喂养。⑤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的恶露和排泄物;建议正确和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和避孕;指导人工喂养的母亲回奶注意问题及乳房护理。 2、简述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目标的特殊性。 答:治疗原则:①诊断明确,未确诊不能随便治疗;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③剂量足够,疗程规则;④严格定期随访;⑤传染源或性伴侣同时接

受检查和治疗;⑥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治疗目标的特殊性:①妊娠早期治疗:使胎儿不受感染;②妊娠晚期治疗:是受感染的胎儿在分娩前治愈;③禁止使用四环素;④母体治疗梅毒可影响胎传梅毒的进展,而一旦发展至胎儿肝肿大和腹水阶段,则母体治疗对胎传梅毒进展影响不大。 3、简述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答:推荐方案: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肉注射,连续15日; 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臀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次。 替代方案: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②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梅毒感染所生儿童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臀肌肉注射。 4、简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措施。 答、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个龄儿童的三次乙肝免疫接种。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物资管理制度

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办公室 物资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指物资包括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药品、试剂、耗材及设备等相关物资。 二、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物资,不得挪作他用,免费发放的物资不得收费。 三、卫生局对物资的分发、转运及使用进行监督。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物资的统一领取、供应和管理工作,按照卫生局要求做好项目物资的领取、发放、储存等相关工作,明确专人负责、专人保管,并按照物资存储要求配置相关设备,完善保管条件,做好领取、发放登记工作。 四、妇幼保健院作为管理单位按照《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物资验收表》(附表1)的各项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表。 五、严格出入库管理制度,物资入库填写《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物资入库登记表》(附表2),出库填写《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物资出库登记表》(附表3)。对于有效期的发放遵循临近有效期物品优先出库的原则。 六、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对项目工作下拨的相关物资要严格管理,专人负责,做到专项专用,合理使用,建立管理登记台账,填写《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物资定期库存检查表》(附表4)。

七、为保证项目的相关物资能够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项目办公室将结合项目的督导工作对项目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进行通报和处理。 附表 1:《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物资验收表》 附表 2:《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物资入库登记表》附表 3:《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物资出库登记表》附表 4:《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物资定期库存检查表》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附件4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一、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 (_)推荐方案。 一旦发现感染”即刻开始治疗,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 1、茉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 连续3次为1个疗程。 2、普鲁卡因青霉素G , 8 0万单位/日,肌内注射,连续15 日为1个疗程。 (-)替代方案。 1、若没有青零素,可用头孑包曲松lg/曰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 红霉素每次500mg ,每日4次,口服,连服15日为1个疗程。 (三)治疗时期。 1、孕早期发现得感染孕妇应于孕早期与孕晚期各进行1 个疗程得治疗”共2个疗程。 2、孕中、晚期发现得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2个疗程得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当在孕晚期开始,最好在分娩前一个月完成。 3、临产时发现得感染孕产妇,也要立即给予1个疗程得治疗。

4、治疗过程中复发或重新感染者,要追加1个疗程得治疗。 5、既往感染得孕产妇”也要及时给予1个疗程得治疗。 (四)注意事项。 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为规范治疗:①应用足量青霉素治疗; ②孕期进行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之间需间隔2周以上;③第2个疗程在孕晚期进行并完成。 2、茉星青霉素治疗期间,若中断治疗超过1周,或采用其她 方案进行治疗时,每个疗程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曰要从 再次治疗开始时间起重新计算治疗疗程. 3、治疗期间应当定期随访。每月做1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 试验定量检测,观察滴度变化,判断有无复发或再感染?随 访过程中,如果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滴度上升或结果由阴 转阳,则判断为再次感染或复发,应当立即再开始1个疗程得梅毒 治疗. 4、感染孕产妇分娩前必须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以便与所生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后续诊治得依据。 二、儿童预防性治疗 1治疗对象: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 足量得青零素治疗,或接受非青零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得孕产妇所生儿童;孕期接受过规范性治疗,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得4倍得儿童。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颍东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维护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管理 1、健全以领导为组长科室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以妇产科、儿科、妇保、儿保各科组成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相关科室具体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2、做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筛查试剂的领取,筛查登记工作,确保免费预防接种工作的落实。 二、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主题活动,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艾滋病日”等各种节假日进行宣传,提高目标人群知晓率 3、利用门诊为目标人群提供面对面的传播教育,增强预防意识。 三、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能力 1、定期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服务技能 2、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履行好岗位职能。 四、全方位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1、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2、为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知情终止妊娠,安全助产,喂养指导,儿童随访与检测等服务 3、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治疗率达100%。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出生的胎儿24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注射率达100% 五、规范信息上报制度 完善信息资料上报,提高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 二零一五年元月一日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9-22T14:57:33.0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1期作者:张欣赵鑫亮杨雯涵韩静张帼峻[导读] 研究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 1.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2.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161006; 3.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4.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5.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研究组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梅毒母婴传播,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关键词:梅毒;预防措施;母婴传播;妊娠结局 梅毒是性传播疾病,统计表明近几年妊娠期梅毒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控制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健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梅毒会通过母婴传播给胎儿,给胎儿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尽早的产前检查、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对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进行了探讨,详细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梅毒,患者的年龄在22岁-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08±1.08)岁,患者的孕周在11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0.04±3.08)周。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p>0.05),组间有对比分析价值。 1.2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苄星青霉素注射,每次注射剂量在240万U之间,每周一次肌肉注射,连续应用2-3周。如果患者存在青霉素过敏情况,可改为口服红霉素进行治疗,每次剂量为500mg,每天4次。患者配偶应根据情况进行对应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日常护理,a、与患者积极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让患者更好配合治疗;b、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鼓励患者配偶一同接受治疗,提高疾病治愈率。患者分娩应在隔离房中进行,需要剖宫产的患者应避免阴道损伤,防止发生病原体传播【1】。患者护理应选择一次性物品。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率、早产率以及新生儿感染情况,并纳入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得到的数据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x2比较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用(%)表示,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仪,用( ±s)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系统性、慢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妊娠期梅毒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妊娠期梅毒患者必须做好有效的干预、治疗工作,避免发生母婴传播,有效降低胎儿感染率、早产率、死胎率。梅毒对胎儿与产妇的健康均存在较大威胁,梅毒的潜伏性强,晚期梅毒临床症状也不明显【2】,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梅毒诊断难度。梅毒必须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确诊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尽早接受干预治疗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期梅毒干预治疗的原则。梅毒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严格选择药物,苄星青霉素是长效青霉素【3】,作用与青霉素相同,但是该要的吸收更慢,药效维持时间更长。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可服用红霉素代替青霉素进行治疗。此次研究,研究组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安全。需要注意的是,梅毒除了通过阴道擦伤、胎盘传播外,还能通过乳汁传播,因此梅毒患者不可进行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妊娠梅毒对患者本身与妊娠结果有严重危害,针对妊娠梅毒进行规范性的预防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将梅毒母婴传播率,确保患者与胎儿健康,进而提升产科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张荣莲,陈起燕,陈烈平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7):438-442. [2]陈国菊,刘跃,刘江波等.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321-323,331. [3]王婷婷,徐阳,李战战等.梅毒感染孕产妇中HIV的感染率及合并梅毒感染对HIV母婴传播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11):1001-1007.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宣传1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孕期首次到医疗保健机构作产前检查,或孕期未接受HIV、梅毒和乙肝检测的孕产妇,可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HIV、梅毒和乙肝试剂的检测一次。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2)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3)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4)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5)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6)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7)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关怀和支持。 3、为孕产妇提供哪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1)医疗机构为所有孕产妇提供免费检测前信息咨询服务,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2)为孕产妇在孕期首次到医疗保健机构作产前检查时或孕期未接受HIV抗体检测的临产产妇进行一次HIV免费试剂抗体筛查工作。 (3)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免费咨询服务。 (4)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的健康教育。 (5)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6)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4、艾滋病感染孕妇的妊娠干预措施有哪些? (1)选择终止妊娠。已确认为HIV感染的孕妇,医务人员应详细分析其目前的感染状态,并告知继续妊娠可能带来的后果。自愿选择妊娠结局的,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及早安排终止妊娠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选择继续妊娠。已确认为HIV感染且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按《河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干预。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要点有哪些? (1)出生时特殊护理。 (2)做好HIV感染母亲及所生儿童信息保密工作。 (3)新生儿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时,注意用药监测及随访。 (4)建议人工喂养。 (5)做好新生儿体格检查,特别注意记录出生时情况。 (6)按照国家预防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7)其他按《河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干预。

预防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健康教育

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 概述:艾滋病由HI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潜伏期6个月~5年,短期内病死率平均50%,高危因素:吸毒;输血(尤指不规范输血);卖淫嫖娼;溃疡性STD。感染过程:一期:急性感染期,1-3个月,抗体阳转;二期:无症状携带症状,6-15年,或更长;三期: 艾滋病潜伏期,最多2-3年;四期:艾滋病期。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定义: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HIV感染的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哺乳期将HI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2、预防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必要性自艾滋病流行至今,全球约有4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艾 滋病,存活的HIV感染儿童估计有250多万,目前仍以每年80多万、每天2000多例新生儿HIV感染者的速度递增,其中90%是因HIV感染母亲后经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的。我国处于AIDS快速增长期,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2011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艾滋病3105例,死亡901例。我省199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截止2006年底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685例,病人192例,死亡93例,儿童感染者6例,其中4例母婴传播。朝阳市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2006年起孕产妇艾滋病感染者4例。 3、充分认识开展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随着人类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研究目前也有了新的进展。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不采取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母婴传播感染率达到20—45%,假如孕期、产时和新生儿最初几周采取系统的综合有效的抗病毒干预和人工喂养,HIV母婴传播率最低可以降低到2%以下。可见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是可以预防的。 4、HIV母婴传播的途径 HIV传播主要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妊娠期10%,分娩期15%,哺乳期10%。母婴垂直传播70%是在母亲怀孕、分娩过程中被感染,30%是在哺乳期被感染。1)宫内传播: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尤其是妊娠36周以后(占70%); 1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各科室: 为全面推进我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 服务,根据《珠海市卫计局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 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 情况,经研究决定,制定珠海延年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一、策略: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我院日常工作日程,进行科学规划,实 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医院项目工作的检查、督导等工作,组长:王国甫(业务副书记), 副组长:朱斌(医务科科长)、潘淑娟(护理部主任), 成员:肖雪冰张凤兰陈玉红胡屹明 王晓红彭海峰贾红敏郑佩蓉。 (二)、开展全院动员,促进广泛参与: 广泛开展全院动员,采取板报、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

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为 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 合防治氛围。 (三)、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 应当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 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 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健全 防治物品及时供应和合理应用制度,提高干预效果。 (四)、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 应当不断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 覆盖面,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 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 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 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促进预防艾滋病、梅 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 二、措施: 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 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 服务。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孕妇学校讲堂。制作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试卷

多项选择题; (每题分,攻击65分) 1.男男同性恋人群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专题调查方法有哪些?( ) A、滚雪球法 B、同伴推动抽样法 C、普查法 D、网络及其他公众媒体招募法 2、毒品使用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 A、传播艾滋病、乙肝和丙肝 B、消耗巨大的社会资源 C、吸毒者丧失个人、家庭和社会功能 D、违法犯罪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增高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 A、经血液途径 B、异性性接触途径 C、母婴传播 D、同性性接触 4、VCT检测后咨询应该注意的有:( ) A、所有检测结果必须认真核对,妥善保管 B、不能将HIV抗体检验单随意放在化验室由求询者自取 C、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告知结果 D、向求询者告知结果后要为其提供咨询 5、ART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包括:( ) A、临床专家 B、护理专家 C、疾病预防控制专家 D、实验室检验专家 6、下列属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症状的是:( ) A、发热、出汗、乏力 B、厌食、恶心、腹泻 C、肌肉酸痛 D、消瘦、口腔粘膜白斑 7、哪些人应考虑去做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 A、曾经有过高危险性行为的人,如多性伴者,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 B、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及他们的性伴侣 C、在艾滋病高发地区的所有人 D、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 8、从感染HIV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包括:(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C、艾滋病前期 D、艾滋病期 9、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有以下特点:( ) A、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艾滋病流行范围局限,地区差异小 B、三种传播途径并存,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 C、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D、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10.职业暴露常见人群() A、护理人员 B、检测人员 C、妇科医生助产士 D、尸检人员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2020年版)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一、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 (一)推荐方案。 孕产妇一旦发现梅毒感染,即刻开始治疗,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方案。 1.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2.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单位/日,肌内注射,连续15日为1个疗程。 (二)替代方案。 若青霉素过敏,在无头孢曲松过敏史的情况下使用头孢曲松,1g/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若青霉素过敏且不能使用头孢曲松时,使用红霉素口服(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每次500mg,4次/日,连服15日为1个疗程。 (三)注意事项。 1. 规范治疗的定义:①使用青霉素治疗;②按照治疗方案要求全程、足量治疗;③治疗应在分娩前1个月完成。 2.临产时发现的感染孕产妇,应立即启动并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 3.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阴

性的孕产妇,应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 4.苄星青霉素治疗期间,若中断治疗超过1周;或采用其他药物(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曲松或红霉素)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均应重新开始计算疗程并继续治疗。 5.治疗结束后应当定期随访。每月进行1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若3-6个月内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未下降4倍(2个稀释度),或滴度上升4倍(2个稀释度),或检测结果由阴转阳,应当立即再给予1个疗程的梅毒治疗。 6.孕期用红霉素治疗的孕妇,在分娩后应使用多西环素复治(多西环素,100mg,2次/日,连服15日),治疗期间不能哺乳,所生的婴儿应按照先天梅毒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治疗。 7.对于母亲孕期未接受规范治疗,且非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的儿童,按照先天梅毒治疗。 8.感染孕产妇分娩前必须进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以便与所生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此作为后续诊治的依据。 二、儿童预防性治疗 1.治疗对象:所有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 2.治疗方案:苄星青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三、儿童梅毒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自出生时开始,定期进行梅毒血清

预防hiv、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试卷含答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试题村(社区)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2、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生后12-18个月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假阳性,但这并不表示婴儿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月报制,每月数据统计数段为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 三、简答题 1、简述预防HIV母婴传播孕产期保健的目的与要求。 答:①孕早期及早发现HIV的孕产妇;②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③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④产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评估、建议人工喂养。⑤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的恶露和排泄物;建议正确和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和避孕;指导人工喂养的母亲回奶注意问题及乳房护理。 2、简述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目标的特殊性。 答:治疗原则:①诊断明确,未确诊不能随便治疗;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③剂量足够,疗程规则;④严格定期随访;⑤传染源或性伴侣同时接

受检查和治疗;⑥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治疗目标的特殊性:①妊娠早期治疗:使胎儿不收感染;②妊娠晚期治疗:是受感染的胎儿在分娩前治愈;③禁止使用四环素;④母体治疗梅毒可影响胎传梅毒的进展,而一旦发展至胎儿肝肿大和腹水阶段,则母体治疗对胎传梅毒进展影响不大。 3、简述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答:推荐方案: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肉注射,连续15日; 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臀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次。 替代方案: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②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梅毒感染所生儿童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臀肌肉注射。 4、简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措施。 答、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孕产度所生新生儿没在出生后24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个龄儿童的三次乙肝免疫接种。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网络培训》华医网答案

第1课:广东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情况 授课老师:聂辉 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1、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的2014年国家标准为(C、80%) A、75% B 85% C、80% D、90% 2、全国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区域实验室中广东实验室覆盖地区不包含(D、湖南省) A、浙江省 B、福建省 C、海南省 D、湖南省 3、广东省2020年底要实现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A、95%以上) A、95%以上 B、90%以上 C、85%以上 D、80%以上 4、广东省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的质量保障基本要素不包括(B、向其他省市索要分析标本) A、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 B、向其他省市索要分析标本 C、质量监督机制 D、社会动员 5、2014年广东省针对母婴阻断项目工作现场调研的城市不包括(D、珠海市、佛山市) A、深圳市、东莞市、汕头市 B、揭阳市、湛江市、阳江市 C、惠州市、梅州市 D、珠海市、佛山市 第2课: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解读 授课老师:夏建红 单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1、对孕产妇梅毒的检测,有条件的地区推荐应用 A、梅毒抗体实验 B、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C、梅毒疫苗实验 D、梅毒筛选实验 2、2015年孕产妇抗病毒用药方案不包括 A、齐多夫定(AZT +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 B、应定期停止用药 C、替诺夫韦(TDF +拉米夫定(3T。+依非韦伦(EFV D、不再强调停药的问题 3、儿童在完成第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最短多长时间可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检测 A、1-2 周 B、2-3 周 C、3-4 周 D、1-6 个月

预防艾滋病 梅毒 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颍东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维护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管理 (—)健全以领导为组长科室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以妇产科,儿科,妇保,儿保各科组成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相关科室具体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二)做好艾滋病梅毒乙肝免费筛查试剂的领取,筛查登记工作,确保免费预防接种工作的落实。 二: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主题活动,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艾滋病人等各种节假日进行宣传,提高目标人群知晓率 (三)利用门诊为目标人群提供面对面的传播教育,增强预防意识。三: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能力 (一)定期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服务技能 (二)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履行好岗位职能。 四:全方位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二)为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知情终止妊娠,安全助产,喂养指导,儿童随访与检测等服务 (三)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治疗率达100%。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出生的胎儿24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注射率达100% 五:规范信息上报制度 完善信息资料上报,提高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 二零一二年元月一日

预防HIV、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试卷(含答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村(社区)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2、HIV感染母亲所生得婴儿在生后12-18个月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得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就是假阳性,但这并不表示婴儿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得收集、上报实行月报制,每月数据统计数段为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 三、简答题 1、简述预防HIV母婴传播孕产期保健得目得与要求。 答:①孕早期及早发现HIV得孕产妇;②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HIV感染得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得抗病毒药物。③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得咨询。④产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评估、建议人工喂养。⑤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得恶露与排泄物;建议正确与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与避孕;指导人工喂养得母亲回奶注意问题及乳房护理。 2、简述妊娠期梅毒得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目标得特殊性。 答:治疗原则:①诊断明确,未确诊不能随便治疗;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③剂量足够,疗程规则;④严格定期随访;⑤传染源或性伴侣同时接

受检查与治疗;⑥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治疗目标得特殊性:①妊娠早期治疗:使胎儿不收感染;②妊娠晚期治疗:就是受感染得胎儿在分娩前治愈;③禁止使用四环素;④母体治疗梅毒可影响胎传梅毒得进展,而一旦发展至胎儿肝肿大与腹水阶段,则母体治疗对胎传梅毒进展影响不大。 3、简述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答:推荐方案: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肉注射,连续15日; 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臀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次。 替代方案: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②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梅毒感染所生儿童得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臀肌肉注射。 4、简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措施。 答、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得营养支持与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孕产度所生新生儿没在出生后24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与6个龄儿童得三次乙肝免疫接种。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村(社区)姓名分数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总结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总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工作总结 为提高广大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现将2013年上半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到位 为了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我院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在我院全面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全年考核目标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督导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严格按照卫生局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召开了全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

肝母婴传播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的知识及相关政策、执业暴露的防护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了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20人。同时派出院内相关科室骨干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013年至今共派出2人参加县级培训。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我乡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印发宣传材料2000余份,在卫生院宣传栏广泛宣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知晓率。孕期接受咨询率为100%,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中全部接受了产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所有接受检测的孕产妇中未发现患有艾滋病和梅毒阳性者,共有1名乙肝阳性孕妇。 2013年度上半年(2012年10月—2013年3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宣传咨询人数121人; 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成效 1、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加大工作开展力 度,全院预防预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日益 完善。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渠道进一步规范、畅通。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及防护工作制度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枕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机构应当对琪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四、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五、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用药应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 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肝炎防治规划》,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一)总目标 提高医院职工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这些病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 1.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2.提供相应服务的医务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产前检测率分别达到95%以上,孕产妇孕早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80%以上,婚前保健人群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逐年升高;

4.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分别低于2%;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达到95%以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抗病毒用药率90%以上,艾滋病暴露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90%以上; 6.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95%以上,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90%以上; 7.乙肝暴露儿童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5%以上; 二、成立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成员:xxx、xxx、xxx 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由XX同志兼任主任。 职责与分工 1.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2.医务科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医务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技术指导和培训; 3.产科、公共卫生科要结合常规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产科日常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医疗和技术服务; 4.产科负责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咨询,对感染的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为艾滋病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