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综述

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综述

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综述
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综述

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综述

葛世通,周敏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徐州(221008)

E-mail:geshitong@https://www.doczj.com/doc/a12756352.html,

摘要:随着众多公司积极实施产品服务化,服务供应链已经成为某些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物流服务供应链作为服务供应链研究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供应链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也是物流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中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产品服务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当今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制造企业开始越来越关注服务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达到了70%左右,少数国家甚至达到了80%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自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在我国也得到迅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我国三类产业中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已达到40%,就业人口比重达到32.4%。

目前,服务供应链越来越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重心,这不仅在于服务是供应链整合管理的内核,更在于服务对供应链绩效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随着物流服务进人供应链管理时代,理论界和企业界已经达成共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不仅能够降低物流客户的生产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最终客户多变的需求,进而为整条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在技能、资源、成本以及差异化等方面带来竞争优势。最近几年,物流服务企业为了满足物流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渗透到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逐步演化出物流功能部分或完全集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田宇认为其基本结构是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供应商→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制造、零售企业模式。

二、研究现状

2.1、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

关于物流服务供应链内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物流服务供

应链是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链上的核心企业,把物流服务供应源和需求源组合在一起的网链型结构,同时其中和伴随着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将物流服务供应链定义为由众多的包括公有制和私有制企业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更不用说对过程中的服务提供充分的保障。崔爱平,刘伟等人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围绕物流服务核心企业,以客户物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各个对服务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整合链上所有物流资源,将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流程管理、服务绩效管理和顾客价值管理集成,创造从物流分包商到物流需求方的物流服务增值的完整功能网链型结构模式。”高志军,刘伟参照上述定义,从物流能力集成方面给出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由物流能力集成所形成的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以顾客物流服务需求为动力,通过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所订立的契约对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控制,整合链上所有的物流资源,将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流程管理、服务绩效管理与服务价值管理进行综合集成所形成的从单一物流服务分包商到物流服务需求方的功能网链型结构模型。其中,物流能力是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一条主线。结合以上观点,我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以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客户为基本结构,伴随着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将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流程管理、服务绩效管理与服务价值管理进行综合集成,通过提供柔性化的物流服务创造从物流分包商到物流需求方的物流服务增值的一种网链型结构模式。

2.2、物流服务供应链建模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建模方面,任春玉,王晓博,李子群在考虑企业配送网络的基础上,把库存控制决策纳入典型的设施位置模型中,以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优化的目的。蔡云飞,邹飞根据物流供应链发展阶段对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刘小群,马士华对供应链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能力表现进行了建模、量化与测量。对供应链的最大流量、整体流通量和响应时间3个指标进行了推导,确定了量化公式。刘伟华,季建华,顾巧论建立物流服务供应链两级合作质量协调的博弈模型,给出了该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模型进一步考虑了提供商之间的竞争情况对质量协调的影响,并对如何进行质量协调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企业在实际中对合作质量进行协调。但该模型尚未考虑在物流服务集成商自身也完成某些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服务集成商与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存在服务功能互补的情况双方质量监控绩效和协调策略的影响。

马士华,申文考察了某种产品供应链系统的一次性物流运作过程,建立了这个系统的物流能力动态规划模型。该文中最优物流能力策略体现为2个关键量,即下界和上界。如果可得输人量小于下界则选择不开展物流;如果可得输人量超出了下界,物流能力可以足够大但不超过上界。

李朝敏借鉴界面管理理论,将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界面分为两大类,并提出了四个界面,形成了基于界面管理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基本框架。但该方法仅是界面理论在物流服务供应链

上的应用,缺乏必要的证明。

程建刚,李从东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输入进行分解,建立了一种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来优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但该方法对一些概念的度量进行了简化处理,在现实问题中一些概念有很多影响因素,进行简化处理,会对一些概念的属性存在影响,从而影响系统的实际应用。

文献[9]对物流服务供应链双重委托代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模型,通过数值实验显示,帕累托最佳状态在双重主要代理模式下不可能实现,这是因为成员个人理性决策行为,同时得出一些结论:包括影响因素如成员努力水平、最初的利润分配系数和第二利润分配系数的变化机制等。该模式的是基本思路是协同运作和激励机制,同时在激励机制方面不仅考虑了物质激励同时也考虑了精神方面的激励,可以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激励机制建设中提供一些基本的思想。

2.3、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Charles A Weher曾综述过74篇供应商选择文献,把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方法归纳为:线性权重法、层次分析法〔AHP)、多源供应商选择的单目标法包括线性规划法(LP)和混合整数规划法,至于多源供应商选择的其它方法,如非线性规划法和设施布局模型等,因关键要素难以定性确定而较少被使用。与线性权重法相比,尽管AHP法较为客观、贴近实际,但两者主要适用于单源供应商的选择,而在运用单目标方法选择多源供应商时一个很大的缺陷在于各关键要素的权重假设是相等的,但这在实际情况中却很少发生。

田宇在总结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特征的基础上,运用AHP方法分析层次结构,求出各供应商权重,结合LP方法探讨了集成物流服务的多源供应商选择。而任杰则采用AHP方法确定各专家和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使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计算各候选企业针对各因素的优先分值,以实现对集成物流服务商的排序和选择。两者均进行了权重的分析,但AHP方法过多依靠主观判断,且主要适用于单源供应商的选择,在于各关键要素的权重假设中缺乏客观性,难以得到准确结论。

文献[12]讨论了多目标的物流服务商的选择问题,其中一些参数在自然状态下是模糊的.非对称模糊决策方法使决策者按照不同标准分配不同的权重.例如亦考虑到作证的可行性和方法的有效性。文中将模糊多目标供应商选择问题转换成一个加权模糊过程模型和它的等效的单目标线性规划过程.这种转变减少了该系统的规模,使更小的计算复杂性,并使得应用模糊方法更容易理解。

Goran Persson、Helge Virum提出了物流服务提供商分类,按照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可以分为4类,各种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存在着相互合作和供给的关系。

罗博,孙林岩,闰秀霞等人综合考虑市场的竞争、资源约束和物流服务供应链系统配置的费用最小化,从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的可靠性出发,建立了服务商数量确定的最优化模型,

并设计了相应的算法。但该模型假设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处在统一环节的不同供应商的服务可靠性和费用相同,这在实际中很难实现,下一步应该对不同供应商的权重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模型。

2.4、物流服务供应链收益分享

物流服务供应链收益分享的过程往往是供应链上游的收益分配者(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为了激励下级的收益被分配者(分包商)以创造出上级所需的效益(服务质量、水平)和下级为了多争取收益以便在为上级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过程。

王玖河通过数学分析得出港口供应链上参与企业选择Stackelberg均衡模型的原因,与Nash均衡的比较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多目标、多因素的行为研究、利益分配机制模型。但他建立的模型仅由货源地和港口组成,没有涉及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其它部分,利益分配机制以个体理性为前提,没有很好的考虑整体理性。

张苏通过考虑港口之间的相互影响,构造一个基于信号博弈分离均衡的声誉模型研究港口的合作竞争问题,分析港口建立声誉和实现合作的效果。并研究结盟港口之间收益分配的问题。然而,王迅等人已经讨论了基于声誉模型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形成机理的局限性。而且该研究对象为区域内的港口群,而没有对单个港口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研究。

张智勇,郑成华,宋薛峰对单个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内部的利益分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港口企业和其它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博弈模型,首次提出改进Shapley值(加权Shapley 值)在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进行利益分配中的应用。

田宇,吴佩勋选取批发价格和销售收入定量比两个参数,构建了二阶段和三阶段物流服务供应链收益分享合同模型,并提出不同模型下收益分享合同有效的条件,提出通过合同参数的调整可以促进物流服务供应桩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的观点,并探讨收益分享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但该模型选取的参数过少,下一步应该增加参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刘志学,许泽勇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博弈分析,王勇,罗富碧,林略第四方物流努力水平影响的物流分包激励机制研究,都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利润分配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大都假设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是同质的,即他们的偏好是相同的,风险回避系数也是相同的,且模型假定物流服务提供商各自的产出仅与自身的努力水平有关,与物流服务集成商的努力水平无关,这与实际不符。

刘伟华,季建华,张涛将模型扩展到更一般的情况,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物流服务集成商和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优化模型,同时综合考虑了提供商的参与约束(OR)和激励相容约束(IC).对模型进行优化。

樊琦对供应链上游决策者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具有双重目标的收益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基于供应链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分包商之间的主从结构的分析框架,提出收益最佳配置的变权激励模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变权激励策略,并讨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该模型建立在分包商

能够如实向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汇报自己获得不同收益数量时达到生产服务目标的情况,实际操作过程存在难度,而且一些因素难只能定性分析如:满意水平。

2.5、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与绩效评价

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研究方面,刘伟华,建华,周乐在不确定需求的情况下,研究了物流服务集成商(LSD面对多个功能物流服务提供商(FLSP)时如何进行订单任务分配的问题,给出了基于多种物流能力的任务分配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该模型仅考虑单周期下的任务分配模型,后续的研究可以扩展到多周期情况,而且该模型仅研究两级结构的任务分配,对于多级结构下的任务分配问题尚有待研究.。

文献[20]根据基于多代理系统(MAS)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合作模式去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任务分配特点.使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构建了一个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任务分配的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算法的算法解决模型,为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任务分配提供了参考。

李肇坤,郭贝贝,杨赞研究了以港口为核心企业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多物流任务分配问题。建立了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多任务分配模型。但该模型所采用的一些因素难以定量测量,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在于各关键要素的假设中缺乏客观性,这就影响了模型的有效性例如:供应商满意度。

关于绩效评价,闫秀霞,孙林岩,王侃昌分析了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并从运行域、层次域、构成域三个属性域给出了评价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绩效的指标体系。但该方法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时大多是主观性判断,各关键要素的假设中缺乏客观性。

郭梅,朱金福针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中指标过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粗糙集的指标约简方法。该方法减少了调研和统计的成本,避免了一些重要指标被弱化,导致评价结果不合理,同时为避免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过强的缺点,基于属性重要性来确定指标客观权重,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但对指标约简的方法会造成指标间影响作用的重合问题。

2.6、物流服务供应链服务能力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能力主要取决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同、协调能力,在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方面,张辰彦利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协同的形成机理,并对其协同的机制进行了阐述。文献[25]构造了物流服务信息网络总协同的概念框架和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然后,根据全面的系数和可测性供应商的成本,说明了影响总协同合同的因素和激励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该论文对合理利用信息网络和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化有参考意义,今后的工作应扩大奖励合同的范围,考虑多代理模型。马翠华对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结构及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同机制。都是

在理论上对协同问题作了探讨,没有对协同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对于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方面的研究,文献[27]为探讨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定义了三种协调运作模式,点链协调、行链的协调和链链协调,建立了合作的模式,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实验,得出了一些结论:成员之间的协同程度越高,需要的努力越多,更明显的协调效应和产生更复杂的协调行为;随着协调行为复杂性的增加内在动力机制协调变得薄弱,外部动力机制需要加强。该文提出有效地协调不仅需要内在的驱动机制,而且需要外部驱动机制,如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诚信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对协调机制的影响因素做了综合的考虑,对协调机制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激励机制是否完整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有关其信息共享激励问题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张德海,刘德文建立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体系,并使用修正的格罗夫斯机制设计其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填补了信息共享激励问题的空白,在实际应用中,它提供了一种信息共享的新思路,对提高我国物流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该模型设计的激励机制是在分配系数一定时达到占优策略均衡,而且研究的是在单一的需求订单情形。

三、研究趋势

首先,一些基础理论如: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内涵的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其次,结合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特点如何将比较成熟的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物流服务供应链,将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包括以下几点:

1、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设计和合作伙伴选择。

2、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服务协议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控制,尤其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物

流服务供应链的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

3、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

4、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服务能力的传递、控制与执行问题。

5、物流服务供应链多级结构下的任务分配问题。

6、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多级质量监控概率的计算。

7、LSSC定量契约模型方面。

参考文献

[1]蔡云飞,邹飞.物流服务供应链及其构建[J].管理研究,2006(8):17-18.

[2]任春玉,王晓博,李子群.基于供应链的物流配送网络模型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22(4):77-79.

[3]马士华,申文.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计划模型与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4):83—88.

[4]刘小群,马士华.供应链物流能力:流通量和响应时间算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9):121—124.

[5]刘伟华,季建华,顾巧论.物流服务供应链两级合作的量监控与协调[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12(3):

47-52.

[6]刘伟华.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7]李朝敏.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特性及其模式构建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7:132.

[8]程建刚,李从东.一种新型物流服务供应链建模方法[J].工业工程,2009,2(1):111-115.

[9]YAN Fei,LI Yun-fei.Double Principal-agent Mechanism of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Engineering[C];2009,9(16):2000-2006.

[10]田宇.物统服务供应链构建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2,(4):23-26.

[11]任杰.基于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的集成物流服务商选择的研究[J].物流平台,2006,9:111-112。

[12]Rui Ding,Yan Chen,Lin He.Fuzzy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Model for Logistics Service Supplier

Selection[A];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09,6:1527-1531.

[13]Goran Persson,HelgeVirum.Growth strategies for logistic service providers,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1,12(1),53-64.

[14]罗博,孙林岩,闰秀霞.一种考虑物流服务供应链可靠性的服务商数量确定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6,(1):181-182。

[15]张智勇,郑成华,宋薛峰.基于改进Shapley值的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利益分配分析[J].工业技术经

济,2009,6(6):113-115.

[16]刘伟华,季建华,张涛.基于物流服务组合的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利润分配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

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8(4):589-592.

[17]田宇,吴佩勋.物流服务供应链收益分享合同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27-229.

[18]樊琦.物流服务供应链收益分享的变权激励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12):117-118.

[19]刘伟华,季建华,周乐.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9(9):

1524-1528.

[20]Xia Gui hua,Li Hui.Study on Logistic Service Supply Chain Task Allocation Based on MAS,2008,10:

1621-1625.

[21]李肇坤,郭贝贝,杨赞.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多任务分配问题研究[J].水运工程,2009,5(5):

39-43.

[22]闫秀霞,孙林岩,王侃昌.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特性及其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6

(11):969-973.

[23]郭梅,朱金福.基于模糊粗糙集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J].系统工程,2007,7(7):48-52.

[24]张辰彦.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问题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7,(5):33-36.

[25]ZHANG De-hai,KANG Shi-ying.Study on Incentive Contract of Total Synergy by Logistics Service

Information Grid[A];2008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C];2008,12:133-136.

[26]马翠华.基于能力合作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J].现代物流,2009,(2):24-27.

[27]Yan Fei,Dong Qianli.Three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Modes of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Service Science[C];2009,9:1-4.

[28]张德海,刘德文.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214-216.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Research

Ge Shitong1,Zhou Min2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Xuzhou,

PRC,(221008)

Abstract

With many companies actively implement product-service,service supply chai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ome companies.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ervice supply chain,it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supply chain,and also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logistics academia.This paper,gives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logistics services supply chain,and does some discussion of its research trends.

Key words:product-service;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research trends

作者简介:葛世通,男,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周敏,男,196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产业经济与组织、生产运作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以及企业战略与组织。

苹果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报告[1]

苹果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报告[1]

目录一研究背景 二苹果公司简介 三苹果公司产品定位 四苹果公司物流与供应链体系 五苹果公司物流与供应链体系剖析 六针对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七我国电子科技类企业的选择性借鉴

研究背景 在我国,企业推广和实施供应链管理才是刚刚起步,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的情况归纳如下: 1、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时间比较长,贸易伙伴之间已经建立了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说明供应链的结构比较稳定,这是供应链上企业间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2、我国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过许多措施,但多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的部门内进行,没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多数企业不理解供应链管理,更不了解国外管理的现状,企业内部传统的物流部门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商业环境,急需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改革。 3、条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应用pos的商店在我国也相当普及。但条码技术和pos扫描仅用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结算速度上,条码技术在提高物流整体运作效率上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4、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规划和库存管理。但由于数据采集自动化问题并没有解决,从而影响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但这种应用相当肤浅,多数企业仅限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业务相关信息,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数据交换。 5、由于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在企业间远没有普及, VMI

等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并未被企业采用,仍需要在企业间推广普及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 鉴于此,再加上我们对电子类产品比较感兴趣,因此对国外企业—苹果公司的物流与供应链做了分析,探讨其中的优缺点,经过小组讨论,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与大家分享。当然,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只是众多优秀供应链的一个简单缩影,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学习。由于时间仓促,人力、财力有限,其中难免有不足和偏颇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体谅和指正。

第二章物流服务供应链问题分析

第二章物流服务供应链问题分析 2.1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相关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多样化、一体化需求的增加,单个物流企业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这就要求多个不同功能的物流企业组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利用整条供应链有形的物流设施设备以及无形的物流管理运作技术,统一地向物流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高附加值的全方位集成化物流服务。同时物流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强劲的需求刺激和发达的信息技术也极大地促进了物流服务供应链这样一种社会化物流专业组织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服务供应链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下面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来界定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并指出其区别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2.1.1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 田宇首先对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的基本结构是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供应商——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制造、零售企业模式,其中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供应商指传统的功能型物流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因其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标准且业务开展往往局限于某一地域,而被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在构建全国甚至全球服务网络时吸纳为供应商。 申成霖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新型供应链它的作用是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最明显的特征是通过业务转包的形式选择合适的功能型物流企业来为物流需求方服务。 闫秀霞等认为,物流服务集成商如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一些为制造商、分销商

等提供物流服务的供应商集成起来,并且基于供应链的模式进行运作,就是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模式是指围绕物流服务核心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来实现用户价值与服务增值的过程。这种管理模式是将链上的物流服务业如物流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到物流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链上的加盟物流服务企业协同作战,竞争取胜的过程中。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决策、互相受益、共同发展。 阳明明提出了港口服务型供应链的概念,他认为港口供应链是指以港口为核心企业,将各类功能型服务供应商包括装卸、加工、运输、仓储、报关、配送,甚至金融、商业服务托各企业和客户包括付货人和船公司等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实现系统成本最低。 刘伟华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在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过程中,从最早的功能型物流服务供应商到物流服务集成商到最后的客户所形成的链状企业供需合作结构,根据上下游合作特点,链上的企业可以分为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物流服务集成商两类。 总结以往学者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描述,本文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企业,整合链上各个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物流资源,通过对服务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将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流程管理、服务绩效管理和顾客价值管理集成,为物流服务需要方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的完整功能网链结构。本质上是一条能力增值链,通过物流集成商和功能商的能力合作,整合物流服务运作能力和物流服务要素能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高附加值的全方位集成化物流服务。2.1.2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特点 物流服务具有的品,物流符合服务产品具有的六个特征是:顾客影响

供应链整合及设计研究综述

供应链整合及设计研究综述 一、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 1.1供应链整合概念及内容 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竞争的激烈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化,供应链整合能力成为企业达到良好绩效,巩固竞争优势的强有力武器。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开始于制造业,逐渐发展到各个行业。 1.1.1供应链整合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整合。Giffietal在1990年提出供应链整合是传统制造战略决策之外的一套精密的战略选择;Clark(1996)等认为制造商面临的如零部件短缺、送货延迟和产品质量问题、成本上升等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部供应链整合。供应链整合就是一种供应链伙伴之间为了给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和竞争优势,从而进行更高水平的合作的管理方法。Garter从价值链的角度对供应链整合进行了定义,认为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能更加广泛地选择供应商、销售渠道、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Tanetal(1998)指出供应链整合是整合企业流程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这些流程的整合跨越了公司的界限,把供应商和顾客变成价值创造流程。我国学者马世华等(2005)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供应链从采购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摊贩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在此基础上,谌小红(2007)认为供应链整合就是以核心企业为核心,对行业供应链上相关的过程组织、流程及其管理的优化,以提高核心企业及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绩效的经营管理活动。 1.1.2供应链整合的内容 供应链整合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整合的范围包括所有影响供应链效率的因素。Stevens(1989)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四个阶段:各自独立阶段,功能整合阶段,内部整合及外部整合阶段。本文着重讨论一下内部和外部整合。内部整合: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将不同功能单元在企业内部执行的工作联结成一个紧密无缝的流程。内部整合具体事务:定期的跨部门会议的采用;流程改善中,跨职能团队的采用;新产品研发中,跨职能团队的采用等。外部整合:公司和它的主要供

供应链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供应链管理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前导时间(Lead Time) 前导时间(Lead Time)一般用天数表示,包括需求前置时间LT1和供给前置时间LT2。 LT1是指需求方为了得到商品或服务,必须提前一段时间发出订单,这个提前期叫做需求前置时间。同理, LT2是指供应方为了在一受到需求方的订单后能够立即提供商品或服务,也必须提前一段时间做好准备,这段提前准备时间叫做供给前置时间。 2. 延迟策略(Postpone Strategy) 所谓的延迟策略,也被称为推迟产品差别性(Delay Product Differentiation)或者延迟定制(Late Customization)策略,就是对产品结构、供应链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推迟产品差异化点。 换言之,延迟策略就是在供应链中某一点,即产品差异化点之前尽量使产品保持在通用品的状态,以降低与产品多元化有关的风险。延迟策略从流程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在不牺牲产品种类多样化的同时,可以有效利用生产的规模优势。 3. 业务外包(Outsourcing) 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合作竞争,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能力,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作为节点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它企业,极大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关系网络SUPPLY CHAIN.企业运作与管理也由“控制导向”转变为“关系导向”。 4. 能力平衡(Capacity Balance) 能力平衡是一种分析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差距的手段,再根据能力平衡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 (1)为修正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提供依据,这也是能力平衡的传统作用; (2)能力平衡是进行外包决策和零部件(原材料)急件外购的决策依据; (3)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中所使用的上游企业能力数据,反映了其在合作中所愿意承担的生产负荷,可以为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保证。 (4)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本企业和上游企业的能力状态的实时更新使生产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5. 柔性约束(Flexible Constraint) 柔性实际上是对承诺的一种完善。承诺是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保证,只有在这基础上企业间才能具有基本的信任,合作伙伴也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需求信息。然而,由于承诺的下达在时间上超前于承诺本身付诸实施的时间,因此,尽管承诺方一般来讲都尽力使承诺与未来的实际情况接近,误差却是难以避免。柔性的提出为承诺方缓解了这一矛盾,使承诺方有可能修正原有的承诺。可见,承诺与柔性是供应合同签订的关键要素。 6.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7. 延迟策略 延迟策略(Postponement)是一种为适应大批量定制生产而采用的策略,通过这种策略使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多样化,适应顾客化的需求。实现延迟化策略的关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 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ouglas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终端用户到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初始供应商的业务过程的整合,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物资、服务和商品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代表一种较新的业务运作方法和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不同观点,是一种高度互动而且复杂的系统方法,需要同时进行许多权衡。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参与者中进行生产、存货、选址和运输的协调,从而在所服务的市场达到响应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还包括诸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金融和顾客服务等行为。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表达为Thrid Party Logistics,简称3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Robert C.Lieb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物流功能。David Simchi—Levi等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利用一家外部的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2年10月1日公布的《物流术语词条2002升级版》的解释是: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

物流服务供应链

物流服务供应链,产业结构,随着市场竞争的R趋激励与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生产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服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许多制造企业逐步把产品的涵义从单纯的有形产品扩展到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这种趋势称为产品服务化。是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物流服务资源,为物流需求方提供个性化、和网络化的物流服务,为制造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新型供应链。 服务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方法与理论在服务领域的拓展,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服务供应链的内涵与供应链管理的含义较为相似,都是对从原始供应商到终端用户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管理过程,只是用服务产品和服务部门替代了供应链中的实体产品和产品生产部门[9]。 服务供应链的特点 ①产品无形性,因此顾客满意度是衡量服务供应链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服务供应链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无形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服务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二是服务产品不能像有形产品能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顾客无法通过无形的服务产品判断服务集成商和服务供应商,只能根据服务的口碑或者惯性决定是否购买服务,顾客在购买服务产品后才能感知服务产品的质量。因此顾客满意度是衡量服务供应链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顾客影响性 顾客发出服务需求,顾客既是服务供应链的起点,又是终点。服务供应链的顾客 影响性是指在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顾客都是参与其中的。此外,顾客影响 性也指顾客对服务产品的绩效评价具有主观性。例如服务人员的态度和服务交付的环 境会对服务产品质量产生的重要影响。 ③顾客影响性 没有两个服务需求者和服务提供者正好一样,服务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由于员工 与顾客之间的互动以及在此过程的相关变化因素所导致的,由于服务的异质性使服务 组织难以提供强可靠性、强一致性的服务,这也使得定义服务质量是一个难题。 ④产销一致性 服务供应链中的服务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收到顾客服务需求后,向 顾客提供服务产品,与此同时顾客接受服务产品。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因此服务不 可能像有形产品那样被运输、储存、退回或转让,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同时 发生,服务提供的时间、服务的质量、服务设施的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个性化使 得服务质量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⑤渠道简短性 产品供应链的结构一般表示为:原材料供应商一供应商一制造企业一分销商一零 售商一终端客户,与产品供应链相比,因为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服务产品需要服务集 成商向顾客集中提供,所以服务供应链通常比较短,一般只有三级:服务集成商的供 应商一服务集成商一终端客户。 服务链的管理目标可以总结为针对特定客户服务需求所有相关的企业资源同时 同地协同运作 物流服务这种无形产品的交易不改物变货物的属性,仅仅是以货物为载体,通过对货物的储存、装卸搬运、运输、包装等功能实现货物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服务链上的物流服务集成商、功能型物流供应商、物流服务需求方、以及为物流企业提供非物流服务的工商企业、海关等所有节点看作一个整体,就构成了物流服务供应链,隶属于服务供应链集合。

供应商管理概述

供应商管理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 供应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 [] 供应商管理概述 是指那些向买方提供产品或服务并相应收取作为的实体,是可以为企业生产提供原材料、设备、工具及其他资源的企业。 管理是指对供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等综合性管理工作总称。 供应商管理的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商队伍,并为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资供应。 [] 供应商管理的目标 ?获得符合和数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或服务 ?确保供应商提供最优的服务和及时的送货 ?发展和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 ?开发潜在的供应商 []

供应商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1、选择供应商的原则和步骤 在电子制造企业中,标准的可以划分为和订单协调两个环节,包括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订单协调则主要负责材料采购计划,重复订单以及交货付款方面的事务。这种与销售体系非常类似,很多销售型公司也建立了专业的销售支持部门处理大量的重复性订单。 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是整个采购体系的核心,其表现也关系到整个采购部门的业绩。一般来说,包括的内容有:供应市场竞争分析,寻找合格供应商,的评估,和报价,的谈判,最终供应商的选择。 在大多数的中,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也就是质量,成本,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要运用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的纪录。 在供应商开发的流程中,首先要对特定的分类市场进行竞争分析,要了解谁是市场的领导者,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各大供应商在市场中的定位是怎样的,从而对潜在供应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比如在电阻市场,你今天需要0805的电阻,就大可不必去找那几个日本大厂,因为他们已经停产了。同时你也可以给你的设计部门同事提一个建议,尽量使用市场主流的元器件以。 电阻市场是一个较少的市场,供应商多,容易运输,容易替代。在注塑市场中,就比较复杂一些。首先,产品差异很大,有的公司专长于精密注塑,有的则主攻大型工件。而且由于注塑件运输成本很高,是必不可少的,你要评估在本地市场上,注塑产品的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主要供应商及其的特点等等,才能做到有备而来。 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公司的采购部可以建立初步的供应商数据库并做出相应的。一般来说,分为电子类、机械类、三大类。电子类中可进一步分为电路板、电阻、电容、电感、二三极管、集成电路等;机械类细分为塑料件、金属件、包装用品等;的部分包括化学品、、胶带等杂物。 下一个步骤就是寻找了。经过对市场的仔细分析,你可以通过各种公开信息和公开的渠道得到供应商的联系方式。这些渠道包括供应商的主动问询和介绍,专业媒体广告,互联网搜索等方式。 在这个步骤,最重要的是对供应商做出初步的筛选。建议使用统一标准的供应商情况登记表,来管理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供应商的注册地、、主要股东结构、生产场地、设备、人员、主要产品、、等。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其工艺能力、供应的稳定性、资源的可靠性,以及其综合竞争能力。在这些供应商中,剔除明显不适合进一步合作的供应商后,就能得出一个供应商考察名录。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研究到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将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初步的综述性分析,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概括。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这个课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现在我国关于“三农”的问题仍然在温热期,有关供应链管理处置农产品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却是相对落后的,为了把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安全和绿色发展,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为推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促民增收。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许多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起了研究兴趣,尤其是农产品成本问题。众多学者更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对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研究。 二、我国近几年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研究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经营中导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具有意义而又热门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初步探索中,李岩、傅泽田和刘雪(2008)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了一、二、三产业;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流通环节薄弱;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政策建议。王金河(2008)评述我国农产品流通式现状指出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过程为:生产者——产地市场一一运销批发商一一销地市场一一零售商——消费者,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由批发市场来担任。王初建(2010)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呈现出的现状交易成本高、流通过程总损失巨大、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农贸市场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物流处于无序状态、供应链的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贾瑞峰和商丽景(2013)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物流组织分散、物流组织普遍规模小、层次低和物流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数量大。 由上可知,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得相对落。因此,许多学者也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侯舒明

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己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了50年的创业、成长、高速增长和市场变化,目前虽然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实现汽车强国是中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汽车业供应链体系结构,我们按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的分类即供应、生产、销售、 回收,我们对汽车行业的供应链进行分析 1、材料供应。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来自国外原材料供应商的进口原材料,一种是由本土原材料供应商自行开发的国内原材料。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对落后,自主开发设计车型的能力较弱,因此在引进国外各品牌的车型的时候很多的国外的原材料供应商也相继进入中国,例如Basell和Exxon 都是国外有名的大型原材料生产厂家。为了适应生产采购国际化的趋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外的原材料供应商也实现生产本地化战略的成本。 2、汽车行业生产体系 JIT供货系统。JIT(Just In Time)最初为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应用,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J1T是一种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消减库存,直至实现零库存,同时又能使生产过程顺利进行。这种观念本身就是物流功能的一种反应,而JIT应用于物流领域,就是指要将正确的商品以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地点。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生产者、供应商还是物流配送中心或零售商,均应对各自的下游客户的消费需要作精确的预测,以把握其需求的变化。 JIS供货系统。JISOust-In.Sequence)供货系统是在JIT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即将物料按装配顺序排列好送到生产线。JIS供货系统要求生产系统的流程化和均衡化。生产流程化是按生产汽车所需的工序从最后一个工序开始往前推,确定前面一个工序的类别,并依次的恰当安排生产流程,根据流程与每个环节所需库存数量和时间先后来安排库存和组织物流。尽量减少物资在生产现场的停滞与搬运让物资在生产流程上毫无阻碍地流动。 二、汽车行业供应链的特点 汽车行业供应链的特点: (1)以整车装配企业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整车装配企业作为供应链的物流调度与管理中心,担负着信息集成与交换的作用。在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其不但可以拉动上游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也可以推动下游分销商的产品分销及客户服务。 整车装配企业作为核心企业,整合和协调供应链,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新供应链物流模式,协调和控制零部件供应商与分销商的管理,以及产、供、销关系等。整车装配企业是连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枢纽,发挥着供应链的驱动和控制主导作用。 (2)供应链管理侧重于打造和维护优质供应链 核心企业专注于对供应链的优化整合、协调推进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创新、供应链上下游即供应商与分销商的管理,以及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等方面。 (3)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关系密切 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伙伴间形成共同开发产品的组织,持久合作。供应商提供具有技术挑战性的部件;伙伴成员共享信息和设计思想,共同决定零部件或产品以及重新定义能够使

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 如何选择供应链下游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凯士食品公司主要生产饮料、奶粉和饼干等包装食品。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后,凯士先后在全国建立了4个生产厂和8个分拨中心,到1999年的时候,饼干业务已占有国内市场25%的份额,其他业务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据的市场份额也相当大,年产量逐步提高。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凯士在中国的物流策略沿用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一贯做法,即全部选择第三方物流,并且只与业内最具实力的物流服务商合作。刚进入中国时,凯士公司还处于市场开发阶段,产品生产运输量每年也是2000吨,并不是很大,物流矛盾不太突出。而且,当时国内物流业很不成熟,大型物流公司还未成型,市场处于培育阶段。当时任凯士食品公司华东区域物流经理的李宾,从未遇到过物流公司的“霸王条款”。国内实力稍好一点的物流公司,都争先恐后与凯士合作,一是争取业务,二是冲着它的品牌地位。虽然当时的物流公司规模小,网络更不健全,但是对货主企业提出的要求,往往竭力而为。 1999年后,凯士业务量突飞猛进,李宾升职为中国区物流经理,负责整个国内市场的仓储物流业务,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挑选主要物流服务商。而此时的物流服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几家中型物流公司成长起来,尤其是一些早年进驻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培育出来的物流公司,全国服务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具有足够实力为其他货主企业提供较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了。因此问题随之而来。当这些为数不多的大型物流服务商终于有能力选择服务对象时,反而不像以前那样竭尽全力。尤其在最初商定合同条款时,总是尽量避免让利和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力图将所有的风险都推给货主企业。每年6、7月份,公司都会举行物流服务商招标会,确定下一年度的物流服务商,也顺势对公司的物流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1)选择大型物流公司:永捷曾经是一家跨国日用品公司胜捷公司的物流部,后来独立出来成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凯士选择永捷进行物流合作,已经合作了3年。但从2003年开始,随着业务量的上升,永捷物流的强势态度越来越明显。一开始还只是在市场价格波动时,要求凯士立刻做出补偿,否则拒绝提供货车。这次竟公然将“最低消费”写入合同中,让李宾觉得忍无可忍。其实,对于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来说,李宾的不满并不是来自于对枝端末节费用的节约,而是针对物流服务商的态度。作为物流经理,李宾很清楚,他的服务商最重要的任务是将货物准时送到客户手中,其次才是物流成本的节省。但大型物流服务商近两年的强势态度,让李宾哭笑不得。提出的条件越来越多,服务质量却差强人意。例如,2004年2月,北京一家客户急需200箱奶粉,从天津仓库调出。天津分公司物流负责人董舒立即

(完整版)联想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oc

目录 摘要???????????????????????.??? .????? ..??????? ...? ..?..1 1 引言???????????????????????.????????? ...???? ..?? ..?.2 2想公司的供系??????????????? ..?????? ..?? ..??? ...?? ..2 2.1 想供构??????????????????.????.?????.???.4 2.2 想供的构特征??????????????.????.?????.???.4 3想供的管理策略???????????????..????? .....??....?..????4 3.1 外包略???????????????????.???? .????? .??? .4 3.2 供商管理存(VMI)的管理方式????????.????.?????.???.4 3.3 核心争力先略???????????????.???? .????? .??? .4 3.4 略盟的合作意???????????????.???? .????? .??? .4 3.5 集成分略???????????????????.???? .????? .??? .4 3.5.1 想的分渠道成????????????????????.......?? .4 3.5.2 想的分渠道策略????????????????????.......?? .4 4????????????????????????????......12 ? 4.1 中国企打造黄金供?????????????.????.?????.???.4 参考文献????????????????????????????????????.? ..? ..12 致???????????????????????????????.12

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1)

一、供应链 供应链通常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物流当中设计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在此网链中,每一个贸易伙伴既是其中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它们既向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又向其下游的交易伙伴供应商品。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的形态结构 1. 物流一体化结构:企业内部作业发展为:企业+顾客+供应商的物流作业一体化管理

2. 企业内部供应链: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是控制和协调物流中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活动。 3.不同生产商的供应链:以食品服务企业为例

供应链的四个流程 供应链的流程分析—供应链流程的环节分析法:1、客户的订货环节: 2、补充库存环节—发生在零售商和分销商之间

3、生产环节—发生在分销商和制造商之间 4、原料获取环节—发生在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就是把生产过程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分销直到最终把产品送达到消费者的手中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通过用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计划、控制、协调等经营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和它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它的重要性体现在:1、使整体物流效率得到提高;2、企业群体变为增加竞争力的合作力量;3、增加渠道的竞争力。 1、供应链管理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1)、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计划是用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2)、采购:选择能为企业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供应商提供货品和服务的流程结合起来。 3)、仓储及库存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管理。过去认为仓库里的商品多,表明企业发达、兴隆,现在则认为零库存是是最好的库存管理。库存多,占用资金多,利息负担加重,但是如果过分降低库存,则会出现断档。 4)、配送:也称“物流”,是调整用户的订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受付款。 5)、销售:通俗的说就是卖东西。销售就是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 2、供应链管理的实质: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随着新型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我国的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起初比较晚,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在分析我国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了思维的扩展以及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以问题入手,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因素,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促进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 1.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供,一个方面是销,为了将这个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些优化的系统,从而降低成本在呼出。这其中涉及到的主体不但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还包括了零售商和分销商,只有对这个产业链条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零售行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零售业供应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1 管理观念淡薄 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在产品、运输等各方面的相对优势逐渐减弱的今天,人们开始关注点放到了管理方面。但是我国的零售业中,缺乏相关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1 缺乏必要的认识大多数零售业对于供应链的理解还停留在物流运输的基础上,认为供应链就是产品的采购、运输、仓储等职能。缺乏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宏观立体化的认识,对于部门之间的协调、信息系统的建立、客户之间的维系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并不是非常到位。由于在认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了我国的零售行业在发展的时候就存在诸多漏洞,自然经济效益就会受到 一定的影响。 1.1 .2 职能部门不健全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分工合作是保证效率的基础。虽然现在很多零售业在管理中已经将具体的职能,诸如采购、仓储、销售等进行了划分,对于零售业的效率有很大提高。 1.2 长远战略缺乏 零售行业的发展往往具有周期长、利润低的特点,现在我国的很多零售行业虽然都有了一定稳定的供货商,但是缺乏合理的战略布局。零售商和供货商之间往往展开价格博弈,以期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 1.3 物流效率低下供应商和零售商为了确保自己在经济交往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都倾向于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重复。供货商或零售商的净利润都需要将仓储以及运输的成本扣除,这样往往造成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另根本调查现实,缺货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并非供应商生产能力不足,而是物流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由于在信息采集上存在着问题,导致供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不但加剧了仓储成本,对于销售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1.4 技术水平偏低 零售行业对市场很敏感,只有及时把握市场的信号,才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现在很多零售企业的零售终端系统建设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都不是非常完善,这大大影响了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__ 3.总结 零售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其在供应链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1 供应链的内涵及对企业的管理创新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由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 演化而来的,主要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环节进行延伸。企业将供应商的活动当成是生产活动的环节而加以协调和控制,这就是生产向前延伸;企业将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纳入生产活动的环节,这就是生产向后延伸。因此,所谓的供应链就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产品批发商、产品零售商、终端用户共同组成的价值增值链。但其中最重要的含义是指用户的需求,即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条生产链条。简单的说,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条的管理,即从原材料等供应商开始一直到终

餐饮供应链管理研究

餐饮供应链管理 1、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生产出半成品及最终产成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 增值链 物料通过在供应链上流通、加工、包装、运输等增加其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 能够: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 能够: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 能够:进行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管理 2、什么是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 在供应链内涵基础之上结合了餐饮行业的特征和经营模式。 即以餐饮连锁企业为核心,借助互联网传递信息,通过统一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达到各个环节的共赢。 包括原料生产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分店乃至顾客。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快速流通 使得供应、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完美衔接 餐饮产品前期、中期、后期与市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影响 3、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模式 基本组成 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各个实体之间不断地流通及传递。 探讨物流、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供应链的核心环节 1原料生产基地、供应商给餐饮企业地区总店和配送中心供货 2配送中心给各餐饮分店配送原料 3分店把产品销售给顾客等 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数量、合适质量的原料或产品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合适

的地点(物流平衡&供应链系统有效性) 资金流是动力:以信用条件、支付方式、委托与所有契约等方式表现出来 综合评估 4、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的特点 错综复杂 融合了多种类型的多个企业 表现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配送运输、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 快速反应 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温饱、高品质、高格调(服务享受) 企业根据这一形势变化制定新的经营战略,进行供应链重构与优化,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莫测 供应链内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时刻流动 顾客至上 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的构建和重组都是为了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秉着为消费者带来更高价值和更多收益的发展理念; 消费者五星扮演了企业发展向导的角色; 顾客需求拉动供应链中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快速运动 5、我国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缺陷 缺乏完善的、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餐饮产品以实物为主,原料多为农产品---分散的农户和中小型供应商在原材料供应商中占据重要比例、企业和这些供应商没有建立起长期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买卖自由缺乏战略眼光 缺乏快速流畅的物流配送系统 餐饮连锁企业经营散乱、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的模式 大部分没有自己独立的配送中心:批量进货却无法享有折扣、送货延迟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 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物流的功能 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 物流的分类 物流的作用与价值 (一)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保证 (二)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三)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 物流管理的目标 1. 服务最优 2. 快速反应 3. 总成本最低 4. 库存合理化 5. 物流质量最优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物流术语》——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 《物流术语》——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的特征 (1) 复杂性 (2) 动态性 (3) 交叉性 (4) 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 信息管理 2. 客户管理 3. 库存管理 4. 关系管理 5. 风险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1. 总成本最低化 2. 客户服务最优化 3. 总库存成本最小化 4. 总周期时间最短化 5. 物流质量最优化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及区别 1.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1) 存在基础和管理模式不同 存在基础:物流管理——物的流动; 供应链管理——信任和承诺。 管理模式:物流管理——职能化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流程化管理 2) 导向目标不同 物流管理——最低的成本产出最优质的物流服务; 供应链管理——获取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3) 管理层次不同 物流管理——运作层次的管理; 供应链管理——关键流程的战略管理 4) 管理手段不同 物流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通过行政指令或指导,运用战术决策和计划来协调和管理各物流功能; 供应链管理:以信任和承诺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纽带,以合同与协议为手段,

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与探讨

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与探讨 [摘要]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分析讨论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概念基础上,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概念,然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概念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如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第二种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第三种概念采用增值链的方法,是一种范围更广的观点,如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通过分析供应链的定义,我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送达客户;(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 同样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在这里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以6R为目标对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