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经济-复习材料

安全经济-复习材料

安全经济-复习材料
安全经济-复习材料

1、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安全领域中的经济关系,即安全经济关系。其包含以下四层含义:安全分工协作关系;安全经济利益关系;与安全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安全经济效益关系。

2、安全经济学的任务:

是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及其客观规律性,研究经济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方法和措施。具体有四项:1、揭示安全经济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指出安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安全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2、阐明安全经济关系的内容和性质,揭示安全经济的内外矛盾,从而正确的处理矛盾;3、指出与安全经济有关的的各种因素,并确定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为科学的决策与预测提供方法;4、科学地规定了安全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意义,指出影响安全经济效益的因素与提高安全经济效益的途径。

3、安全经济学的特点:从研究方法上讲,具有

系统性、预先性、优选性;从学科本质上讲,具有边缘性及实用性。

4、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方法是辨证唯

物论的方法,具体还应重视:逆向思维方法

、分析对比、调查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5、安全经济学的意义(预防事故的指导性作用):作为安全管理者、企业决策人或安全监察人

员,只有了解安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开展事故防治安全经济学调查、思考和运作,才能从更广泛的视野认识和把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和手段,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事故带来的负效应及后果。从经济投入、经济杠杆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符合安全经济规律的措施,从而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企业效益。

6、效益——通常指经济效益,它泛指事物对社会

产生的效果及利益。效益反映“投入产出”的关系,即“产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带来的效果或利益。效益的一般计算式为:

效益=[(产出量-投入量)/产出量]×100%。7、效果——指劳动或活动实际产出与期望(或应

有)产出的比较,它反映实际效果相对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效果的计算式:效果=(实际产出量/应有产出量)×100%。

8、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消费量增加1单位所

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其中总效用指一个人从消费某些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总好处或总满足程度,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消费水平。

9、机会成本——是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它

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这里指作出一种选择所放弃的其它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并非是在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

10、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消耗的重要尺度。安全成本包括实现某一安全功能所能支付的直接和间接的费用。

11、安全投资——安全活动是以一定的人力、物

力、财力为前提的。对安全活动所做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称为安全投资。引入安全投资的概念,对安全效益的评价和安全经济决策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

12、安全收益(产出)——安全收益具有广泛的

意义,它等于安全的产出。安全的实现不但能减少或避免伤亡和损失,而且能维护和保护生产力,促进经济生产的增值。安全收益具有潜在性、间接性、迟效性等特点。

13、安全效益——安全效益是安全收益与安全投

入的比较。它反映安全产出与安全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所依据的重要指标之一。

14、安全的基本属性:安全的不确定性、安全的

相对性、安全的极向性、安全实现的有限性、安全的人本性、安全是公共产品。

15、安全也具有公共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安

全是属于“社会秩序”、“对人、财产、技术功能和环境的保护”之类的“无形产品”。政府、社会或者企业则是这类无形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这类产品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人们对这种产品也

是要进行生产供给和“消费”的,安全也具有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无排他性”和“稀缺性”。因而它是一种特殊商品。

16、安全经济利益从时间上分析,一般经历负

担期Ⅰ(或称投资无利期)——微利期Ⅱ——持续强利期Ⅲ——利益萎缩期Ⅳ——无利期Ⅴ(失效期)的层次循环。

17、违章的收益:违章人可从违章中得到很多“好处”,或称为“效用”。

18、违章的成本:包括3个方面1)实施成本。

是指违章人员实施违章活动所发生的直接成本。2)实施违章的机会成本。3)惩罚成本。指违章人员违章或产生事故所形成的成本。

19、安全经济投入的优化准则:安全经济消耗最低、安全经济效益最大。

20、安全经济统计研究的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21、从违章的收益与成本角度考虑如何预防事故(事故预防与违章控制的建议与措施):

1)要保证企业的必要安全投入(含安全知识、人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行科学的方法;2)加强对安全工作与安全管理的监督;3)加大对重大恶性事故责任者的惩罚力度。4)提高对违章的惩处率,加强安全责任管理。5)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6)提高员工队伍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和安全自律意识。7)建立并依靠第三方权威评估认证机构,对企业整体性安全分类评估,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限期整改,仍不符合令其关闭。

22、安全经济特性:安全投入、安全后果、安全效益。

23、价值工程中所说的“价值”--“评价事物有益

程度的尺度”,价值高说明有益程度高,效益大,好处多。价值低则说明有益程度低,效果不大,好处少。

24、价值工程:是一种提高分析对象价值的科学方法。是运用有组织的集体智慧,通过对分析对象的功能和费用进行分析,力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分析对象的必要功能的方法。

25、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

功能分析。价值工程活动的目的就是提高产品价值,而提高产品价值核心则是功能分析。

26、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1)F →/C ↓ =V ↑即在产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提高价值,着眼于成本,改进工艺提高管理水平。(2)F ↑ /C → =V ↑即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功能提高价值。着眼于功能提高,提高消费水平。(3)F ↑ / C ↓ =V ↑↑即使提高产品功能,而成本下降。这是价值工程的主攻目标,但是一般较难实现。(4)F ↑↑ /C → =V ↑即使表示成本略有提高而其功能大幅度提高,同样可以提高产品的价值。(5)F ↑ / C ↓↓ =V ↑即产品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价值提高。此方法的着眼点是降低产品的成本。

27、安全投资:是安全活动中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28、安全投资的分类方法:按作用划分,按时

序划分,按所形成的技术“产品”划分,按专业类别划分,按用途划分。

29、企业的安全成本包括:生产计划阶段的安全

成本、运营期间的安全成本和与生产损失相关联的财政损失。

30、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分析:1)经济发展水

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2)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3)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4)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

31、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或)经济损失的、非预谋性的意外事件。

32、事故损失:指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或健康的

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毁坏,时间的损失,环境的破坏。

33、国外事故损失计算方法:海因里希方法,日本野口三郎计算方法,美国西蒙兹计算法,现场

跟踪基础上的放大样法。

34、人员伤亡事故的价值估算方法:伤害分级

比例系数法,伤害分类比例系数法。

35、职业伤害对受伤害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是非

常巨大的,可以从经济上的影响和非经济上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经济上的影响一、造成家庭收入的减少,二、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医疗费用,受伤害者的收入损失如:停工期间的经济损失,若受伤害者原参与第二种有报酬的活动,这部分报酬的损失,职业伤害妨碍了人在事业上的正常发展而导致的未来收入上的损失。非经济影响具有影响程度严重、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久的特点。如:精神损失、健康与生命损失、受伤害者的个人发展损失、受伤者家属的个人发展损失、生活质量的损失。

36、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水平的实现,对社会、

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所产生的效果利益。37、安全效益的各种类别:1)从表现形式上分:

直接效益、间接效益。2)从层次上分:宏观效益、微观经济效益。3)从性质上分:经济效益(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非经济效益(安全社会效益)。

38、安全效益的特点:间接性、后效性、长效性、

多效性、潜在性、复杂性。

39、安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安全科学技术

的发展、安全管理和教育、领导行为与后果、环境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影响。

40、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安全经济

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 或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 ,其中安全产出B=减损产出B1+增值产出B2。

41、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合理配置安全投入、

在保证应有安全水平条件下降低安全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数量、降低安全生产的资本和资源消耗。

42、提高安全效益的有效途径:重视安全的科

学技术研究、提高安全技术实施的科学设计水平、严格安全技术设施的建造和运作程序、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43、安全经济管理特点:综合性、整体性、群众性。

44、安全经济管理的分类:安全经济的法规管理、

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全员管理。

45、安全经济强化手段——奖与罚-“行为的代

价和利益”。具体做法有:(1)完善经济承包合同;(2)交纳安全抵押;(3)制定考核办法;(4)开展公正的安全评价和检查。

46、安全措施的“三同时”管理:“三同时”即劳

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具体做法是:(1)把好设计关;(2)把好施工关;(3)把好验收使用关。意义、1)项目配套,避免重复劳动;(2)安全设施投产后,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使用好,管理好,维修好。

47、安全检查的性质:公正性唯法性权力性

权威性非敌对性

48、安全检查的基本职能:是实行监察;是反

馈信息。

49、安全检查的工作程序:一检查二处理三

惩罚。

50、决策的特性:从属性、系统性、技术性、社

会性、经济性、信息性。

51、风险: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严重程

度乘积

52、常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有:直线法、余额递减

法、年数总和法。

例:有一套安全防护设施,购入价为30000元,可使用15年,估计15年末残值为1000元,计算每年折旧费。

解:(1)用直线折旧法计算,每年的折旧费为:

Dt=(30000-1000)/15=1933.3(元/年)(2)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第10年的折旧费为: D10 =(30000-1000)[2(15-10+1)/15(15+1)]=1450元

(3)用余额递减法计算:

第一年折旧费:D1=30000×20.29%=6087元

第二年折旧费:D2=23913×20.29%=4852元

第三年折旧费:D3=19061×20.29%=3867元

53、国家监察与企业、群众的关系:我国实行

“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

54、安全费用的管理:1)硬技术方面:安全技

术、工业卫生、辅助房屋及设施;2)软技术方面、安全管理、安全奖励、宣传与教育。

55、按保险实施方式来分类:自愿保险、法定保

险;按保险的对象来分类: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按业务承保方式分类:原保险、再保险、重复保险和共同保险;按保险经营的目的分类:盈利性的商业保险、非盈利性的社会保险、政策性保险。

56、保险防灾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

术手段、经济手段。

57、保险防灾的措施:建立防火基金;采取发放

无息贷款的方法,增强保险防灾能力;建立专门的防灾技术队伍和防灾研究机构。

58、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国家

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为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劳动者的供养亲属提供遗属抚恤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9、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意义:1)工伤保险制

度是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伤职工基本权益的重要条件;2)工伤保险制度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3)工伤保险制度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任务;4)工伤保险制度是促进建立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防范机制的重要手段;5)工伤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6)工伤保险制度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正常生产,维护社会安定。

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方向

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方向 一、引言 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能最大限度地增进世界福利,一国单边贸易自由化能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的福利。因此,各国最优的贸易政策应该是自由贸易政策。但是理论和现实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贸易保护主义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它已经成为一国干预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虽然在 WTO 的倡导下,各国施行了大幅度的关税减让,但是非关税壁垒却盛行不衰。在贸易政策的选择上,各国更青睐于保护而不是补贴等直接根治经济扭曲的手段。经典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现实中的贸易保护政策,所以,诸多经济学家从最优关税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市场失灵、次优等角度出发试图解释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以效率为基础的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所以,只有将公共选择的分析范式引入传统的贸易理论当中,从收入分配而非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从政策决策过程的视角探究贸易保护政策的问题,即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诸多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贸易保护主义,相关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其分为两大类: 利益集团模型和中点选民模型。利益集团模型的出发点是利益集团,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和政治捐资来影响政府的贸易政策,政府的贸易政策是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而中点选民的出发点则缩小到不能进一步分解的选民个体,政治家要赢得选举,得到选票的最大化,必须代表中点选民的利益。 二、利益集团模型及相关研究 利益集团模型是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大部分学者从利益集团的角度对贸易保护政策了进行分析。该模型主张资本家通过影响政治家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认为利益集团可通过游说,并投入相应的支出,达到影响政府贸易政策的目的。利益集团模型理论在其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早期研究介于 20 世纪 60 -80 年代,这一时期是利益集团模型的雏形。大部分学者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这些研究对贸易保护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利益集团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一阶段的理论是分散和片面的,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模型和体系。到 20 世纪 80、90 年代,利益集团模型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模型,代表理论有关税形成模型、政治支持模型、保护代售模型和信息传递模型。特别是保护代售模型的提出成为利益集团模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模型较为完备和成熟,为后来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进入 21 世纪以后,学者对利益集团模型的研究热情持续不衰。其中一些学者以保护代售模型为基础,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 (2)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 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 D 1 E 4 D 2 P 1 P 2 E 1 E 2 E 3 S 1 S 2

4。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5。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见下页说明。

6。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 Q P dP dQ ?=OB AB AB CB ? =OB CB 7。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 8。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 P O Q S C A B e s <1 (b ) P O Q S C A B e s =1 (c ) P O Q S (C )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总结MU 与TU 的关系: 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 当MU =0是。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 图2-20 最高限价 S D P e O Q 1 P Q Q 图2-21 最低限价 S D P e Q 1 O P Q 2 Q 2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重点: 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职能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1、public economic: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1)公共经济:是公共部门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约束下从事的经济活动 (2)理论渊源:20C40S之前盎格鲁—萨克斯传统,20C40S之后,盎格鲁萨克斯传统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相融合 ——选择题:公共经济学与(20C40S后兼容了盎格鲁斯萨克斯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在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 2、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 ——选择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最初100—200年中,公共部门主要履行的经济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是(A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B私人部门不愿矫正外部效应C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D私人部门的趋利本性导致仅依靠私人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作用于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有(政府征收一些税,荣个税、财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济贫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干预垄断行业;基建投资) ——判断(都是改对后的观点) 1、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 2、当基尼系数=0时,说明此时收入分配绝对公平。 3、对公平分配而言,经济学家公认的基尼系数合理区间是[0.3,0.4]。 (在资源配置这点上,还要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要有完整的假设分析和作图说明)(在协调收入分配这点上,还有理解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观点,会进行选择判断。)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假设两个人AB,两种产品XY。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增加一个单位的X时所放弃的Y数量,就为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简称MRS,如果以△X和△Y分别表示XY的变动量,则边际替代率为 () 交换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是,A的边际替代率与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用下图说明] 图中,横轴表示X产品的数量,纵轴代表Y产品的数量,盒形图空间为产品的总量。两个原点OA、OB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分析

13章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失业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卢卡斯楔奥肯缺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 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 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完整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 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 D 1 E 4 D 2 P 1 P 2 E 1 E 2 E 3 S 1 S 2

4。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5。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见下页说明。

6。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 =OB CB 7。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 8。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 P O Q S C A B e s <1 (b ) P O Q S C A B e s =1 (c ) P O Q S (C )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总结MU 与TU 的关系: 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 当MU =0是。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 图2-20 最高限价 S D P e O Q 1 P Q Q 图2 -21 最低限价 S D P e Q 1 O P Q 2 Q 2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GDP在衡量一国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时存在着哪些不足? 答: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它等于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GDP只计算了那些在市场中存在并能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无法反映非市场活动及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 (2)GDP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GDP水平高并代表居民生活质量高。 (3)GDP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总体的产出水平,但是它与这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却没有必然的联系。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无法通过GDP 衡量。 (4)GDP没有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成本,不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这仅仅构成社会总体福利指标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没有能够考虑生产GDP时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成本。 2.名义GDP、实际GDP与潜在GDP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名义GDP衡量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 实际GDP是指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 潜在GDP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3.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要目标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对于产出增长的探讨有什么特点? 答:(1)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的三大目标包括: 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也显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正逐步获得提升。经济增长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在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②维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对于维持一个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减少了一个市场化国家以货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时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物价的不稳定通常是与

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10卷 第1期2010年 1月 科 技 和 产 业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 ry Vol 110,No 11J an., 2010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贺文华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中美经贸关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经贸摩擦不断。究竟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无疑是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些年的中美经贸摩擦主要是经济原因引起的,同时也有政治原因;中美经贸摩擦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关键词:中美经济关系;经贸摩擦;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807(2010)01-0114-05 收稿日期:2009-10-17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贺文华(1967— ),男,湖南隆回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与贸易、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中国加入W TO 后,中美两国的贸易达到了相当规模。对美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构成部 分,对拉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用经济模型证明,两国间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如果超过GN P 的115%,两国之间就会发生“激烈摩擦”;要是超过2%就会引起报复措施;如果对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成为政治问题。2003年中国贸易顺差达到中美贸易额的46139%,就中美贸易不平衡规模而言,这个问题已经演变成美国国内的政治问题。 1 中美贸易现状 1988年中国开始进入美国的前10位逆差国行 列,1989年从第9位发展到第6位,1990年攀升到第3位,1991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2大逆差对 象。到2004年,美中之间的贸易额达到2300亿美元,美中贸易逆差前所未有地上升到1600亿美元,占美国全年贸易逆差的25%(美国口径);中美贸易顺差为586亿美元(中国口径)。 2001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最多的10类商品以及 从美国进口最多的10类商品中双方贸易量最大的是机械机器设备。中国向美国出口最多的第2类是家具、玩具,第3类是鞋帽。中国的纺织品竞争力相当强,但美国一直对中国的纺织品设置进口配额,人为制造贸易瓶颈。在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纺织品只占第4位。除了机械电器之外,美国向中国出口最多的有光学仪器,化工产品,车辆运输设备,植物产品。其中美方顺差最大的是植物产品,美方顺差第二大的项 目是纸制品。中美贸易顺差最大的10类商品中第一类是家具、玩具。中国向美国出口了将近80亿美元,而从美国进口还不到1亿美元。 中美双方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别,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而美国则在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中美贸易顺差最大的产品是体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普通机械电器、家具玩具、鞋帽和纺织服装,2003年这四类产品贸易顺差为522亿美元,占当年中美贸易顺差的8912%。中方逆差的产品依次是植物产品、化工产品和纸制品,逆差分别为21亿美元、1517亿美元和915亿美元。其中美方顺差最大的是植物产品,主要是小麦和大豆。美国农产品的优势可能不仅反映美国土地的相对丰裕,更可能反映了它在生物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美方顺差第三大的项目是纸制品,这反映了中国在森林资源方面的贫乏。 按照美方统计,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国。自2003年始,纺织品摩擦成为中美经 贸关系中的一大焦点(表1)。[1] 首先,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强大竞争力客观上对美纺织业界形成压力。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位居全球之首,并自2002年起超过墨西哥成为对美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2005年前9月,美对中国取消配额的103个类别产品输美量激增。而在失去配额体制庇护后,本已一路下滑的美纺织业界愈加恐慌,于是对中国纺织品抡起大棒。其次,中国出口高速增升挤占了有关发展中国家在美原有份额,影响了美贸易盟友及其自身经济利益。在10月底开始第七轮谈判之前,中美之间进行的前六 4 11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宏观经济学分析报告题与简答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一章、经济学方法论 说明:三个大的主题,侧重方法是比较优势。 一、科学是对现象规律性的系统解释 1、什么是现象的规律性 科学研究中的现象必须是现实当中的可观测的事物,实际上有人就认为可观测性决定了科学的边界,当然,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边界就可以不断的拓宽。我们需要区分可观测性和现实性,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例如,偏好是现实之物,但却不可观测。据说,实验经济学可以显示人们的偏好。 我们需要能够区分理论虚构的概念和现实之物。例如,需求、供给等都是理论虚构。 规律实际上指的是事物间的稳定的关系,稳定的含义在于这种关系会重复,实际上,这是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被接受的重要原因,这种方法要求世界观接受这样的思想,世界不仅有序而且稳定,只要能够找到这些决定性的作用力量,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物的运动和人的行为都具有

相当的规律,困扰我们的只是由于特定的条件变化而产生的作用机制的不同的表现而已。(重复产生了对科学的需求,例如建水电站,例如管理和经营。我们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财大周边麻辣烫红火的含义) 科学的方法论需要假设物的运动和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这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此,如果讨论经济学是否是一们科学,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行为是否有规律。 物体下落、报纸和钞票的命运。 找到现象的规律性仅仅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现象的规律性仍然需要解释。在科学哲学上,这一原则被认为是事实不能解释事实,现象的规律性仅仅是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借助理论来解释这种关系。或者说,现象的规律仅仅表明了所以然,理论则告诉我们之所以然。举了例子来看,物体的重量会随着海拔而改变,但是海拔不能解释物体重量的变化,解释这一规律的是引力理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海拔变化来推测物体重量的变化。(钟伟评价非典的方法)规律的获得的基本方法:人们如何从经验中学习。

2018成本《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A4)

单选题 01.(B)从非私人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意义上定义公共产品,指出“任何集团和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2.(A)是从不可分割性的角度界定公共产品的,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对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需供应同样数里的物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3.(A)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厂商之外的其他居民和厂商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A.边际外部成本B.边际私人成本 C.边际社会成本D.总成本 04.(A)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货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里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货。 A.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B.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C.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D.量化紧缩的财政政策05.(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整个社会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 A.MPC B.MEC C.MSC D.MSR 06.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利己主义利益观。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7.1789年,英国哲学家(B)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8.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C)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运用折衷主义方法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必要性和职责。 A.霍布斯B.大卫·休漠 C.约翰·斯图亚特·穆勒D.让一雅克·卢梭 09.1883年,奥地利学者(B)在《国家经济导论》一书中,阐述了税收作为公共产品价格的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0.1883年,意大利财政学家(A)在《公共支出分配理论》中,基于最大效益原则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1.1890年,意大利学者(C)在《论财政科学》一书中,研究了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2.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有闲阶级论玲一书中,认为经济学就是对制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研究。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3.1913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周期》一书中,以分析制度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为例,论证了经济统计对分析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4.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福利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15.1924年、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制度经济学》等著作中,把制度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6.1936年,意大利学者(D)在《公共财政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对称性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7.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主张国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财政政策”。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19.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A)在《经济学》一书中指 出,政府规制解决的是市场配置资源失灵问题。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0.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经济学》一书中论 述了税收的两次再分配作用、乘数一一加速数模型等理 论。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1.1948年,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A)发表的《论 集体决策原理》一文,分析并提出了投票假设,阐述了 多数投票原理。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2.1956年,(A)在《地方支出理论》一文中建立了地 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3.1958年,(B)在《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正式 提出单峰偏好理论。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4.1959年,德裔美国经济学家和思想家(D)在《财政 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中首次使用“Public economics”即“公共经济学”一词来论述公共财政问 题。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5.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多数表决的问题玲 一文中,分析了互投赞成票的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6.1961年,日本经济学家(B)在《经济法原理》一书 中,对政府规制进行了界定。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7.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D)和塔洛克在《同意的计 算》一书中,分析了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8.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理论”。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9.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C)在《集体行 动的逻辑》一书中论述了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A.蒂布特 B.布坎南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0.1970年,(D)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中, 主张竞争性市场可以生产公共产品。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1.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规制经济学:原理 与制度》一书中,把规制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安排。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2.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规制论》一文 中,运用经济学基本范略和标准分析方法,提出了规制 的政府俘获理论。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3.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A)在《政治经济 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论述了生产力与社会政治制度 的关系。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34.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脸胀率、经济增长率之间负相关 关系的曲线,被称为(A)。 A.菲利普斯曲线B.二拉弗曲线 C.无差异曲线D.洛伦兹曲线 35.厂商生产经营中的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等于 (A)。 A.社会收益B.公共收益 C.厂商收益 D.边际收益 36.纯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A)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等于1 37.消费的(A)是指,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产品付费, 都无法排斤任一消费者消费该产品。 A.非排他性B.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38.消费的(A)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 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 产品属性。 A.不可分割性B.非排他性 不会增加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也不会增加产品消费的 边际拥挤成本。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D.非竞争性 40.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利用乘数效应,通过减少税收、 增加财政支出,拉动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可以使得国 民收入具有(A)效果。 A.倍增B.稳定C.平衡D.倍减 41.政府税收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税收,会弓}起 国民收入减少(B) A.1/(1-e) B.e/(1-e)C.e D.1 42.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转移性支 出,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B)。 A.1/(1-e) B.e/(1-e)C.e D.1 多选题 01.《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包括()。 A.社会保险,即由国家强制实施,要求每个公民必须 参加,用于保障居民退休、医疗、失业等的基本生活需 要 B.社会救济,即由政府集资、社会捐献,对伤残、遗 属等提供保障,帮助公民克服个人难以解决的困难,满 足居民的特殊需要 C.自愿保险,即由收入较多的公民自愿投保,用于满 足公民个人诸如人寿、财产等有较高愿望的需要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政府税收和政肩福利为主要 方式实现 E.社会保险费用标准应该人人平等 02.1934年,()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里的,因为不可能找到 效用的计里单位。 A.约翰·希克斯B.罗伊·艾伦 C.亚当·斯密D.杰里米·边沁 E.莱昂内尔·罗宾斯 03.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在《福 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以庇古“外部不经济”和 “外部经济”概念为基础,考察了()。 A.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B.受害者行为与外部性 C.社会福利与外部性 D.知识外溢效应与报酬递增现象 E.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 04.1964年至1996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伊 顿·威廉姆森,相继在()等著作中,对市场失效和企 业组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A.《自由裁里行为的经济学》 B.《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 C.《市场与等级制》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E.《治理机制》 05.1968年至1950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 思在()等论文与著作中,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经济增 长的原因。 A.《1600一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B.《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 C.《西方世界的增长的经济理论》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E.《治理机制》 06.1979年和1982年,印度经济学家马蒂亚·森在() 等著作中,提出了解决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假设前提,讨 论了价值判断在研究社会福利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A.《集体迭择与社会福利》 B.《选择、福利和里度》 C.《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D.《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 E.《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 07.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直接干预措施包括()。 A.政府接管与直接注资入股 B.批准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 C.鼓励私募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入股银行 D.暂停卖空交易E.全球监管协作 08.MEC曲线有()情况。 A.递增B.不变C.递减D.倒U E.正U F.倒V 09.庇古税原理的积极意义在于()。 A.通过对排放污染物的厂商征税,把厂商污染行为造 成的外部成本内在化,降低厂商的边际净收益,使生产 规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减少污染物排放里 B.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工 艺、管理等创新 C.作为一种污染税,庇古税提供了主要用于环保事业 的税金收入 D.由于外部性效应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滞 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操作难度较大、成本高 E.可以避免诱发寻租行为 10.标准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结论包括()。

宏观经济学分析、案例题2007.11

已经给出答题要点,要分析清楚 关于国民收入的衡量: 假设一个妇女嫁给了她的男仆。在他们结婚后,她的丈夫继续像以前一样照顾她,而且她也继续像以前一样养活他(但是作为丈夫而不是雇员)。结婚如何影响GDP? GDP将下降 GDP并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它没有包括所有的商品和服务 结婚之前、结婚以后对GDP计量的不同 将下列交易归入美国四个支出部分之一: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 (1)波音公司向本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 (2)波音公司向法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 (3)波音公司向本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4)波音公司向法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5)波音公司向阿米拉·艾尔哈特(美国最早的飞行员)出售一架飞机。 (6)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 (1)政府购买;(2)净出口;(3)投资;(4)净出口;(5)消费;(6)投资。 在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对GDP讲了以下一段话: (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洁。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人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肯尼迪的话对吗?如果对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关注GDP? 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GD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统计指标,它忽略了很多对社会福利水平相关的因素,比如环境污染、居民健康、家计劳务等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他们的GDP已经足够大,更有理由来考虑如何改善其他指标的问题。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即提高GDP。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社会财富来进一步考虑社会福利水平问题。 经济增长: 1983年美国的《总统经济报告》有下面这样一段话:“把较大比例的国民产出用于投资将有助于迅速恢复生产率增长,并提高生活水平。”你同意这种主张吗?请解释。 不同意。根据索洛模型可以知道,这样的结论不一定成立。 把较大比例的国民产出用于投资,会在短期内提高人均资本,从而提高人均产出增长率,即生产率的增长。当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之后,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与投资率有无关系。 生活水平是指人均消费水平,投资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人均消费就高,要看人均资本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当人均资本高于黄金规则水平时,在人均资本低于黄金水平时,人均消费水平如何。 所以,上述结论是不一定成立的。 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率水平,政策制定者要达到黄金率水平该如何调整?这种调整会对投资、消费、稳态产出产生什么影响?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