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学案.doc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学案.doc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学案.doc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学案.doc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

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状语位置不当。如:

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 )

语序:目的或原因、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移到“把”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

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

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

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意即“谁都想象不出” ,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

语出现。)

<2>缺谓语。如: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

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 的经验”。)

2、赘余: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举几例略作说明。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曾被束缚”“在束缚下”任选一种)

2、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

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1、费解。例如: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 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

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

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3、指代不明。例如: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

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1、自相矛盾。例如: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

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

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

不能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4、主客颠倒。例如: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解析 :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

习成绩和去年 ......”。

5、否定不当。例如:

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6、不合事理。例如: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 6 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

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

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

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 就把句子的原

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 40 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

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 “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

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

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

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

般。” 6、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