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心电图手册

实用心电图手册

实用心电图手册
实用心电图手册

实用心电图手册

一、基本知识

心电图是心脏电学活动的记录。人体是一个很好的容积导体,心脏正是处于这一导体之中,可以将心脏的动作电流传至身体各部,因此,在一定的两个体表部位放置电极板,用导线连接心电图机,就可以描记心脏电活动的曲线,临床上称为电流图,简称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为心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电位波动。

(1) 除极过程:又称0期。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直至膜内电位高于膜外电位的过程,称为除极,见图1.1。

(2) 复极过程:发生除极后,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称为复极。1期为快速复极初期。2期为缓慢复极期,又称为平台期。3期为快速重复极末期。4期是膜复极完毕为静息期或舒张期,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后的时期,通过Na+—K+泵的作用,使N a+、Ca2+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K+又回到细胞内,心室肌细胞逐渐恢复到0期除极前状态,见图1.2。

3、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0期除极相当于心电图上QRS波群所处的时间;1期复极相当于J点;2期复极相当于S-T段;3期复极相当于T波;4期相当于T-P段。

图1.1 心肌细胞受刺激后的除极过程以及所产生电位与检测电极位置的关系

图1.2 复极过程

二、正常心电图

2.1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1、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2、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3、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相隔的时限,反映房室传

导的时间;

4、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5、Q-T间期:为从Q波开始至T波终止的时间,代表心室由开始激动状态

至完全恢复静止状态的时间;

6、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7、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8、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

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2.2 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心电图记录纸上的横坐标可用以检测各波段的时距,可根据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改变走纸速度。国内一般采用25mm/s的纸速,使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当于0.04s (即40ms),可成倍提高至50mm/s或100mm/s。在心电图上可以测出心率,即每分钟内的心动周期数,可根据60(s)除以每一心动周期的时距(s)(可取P-P或R-R间距)计算出来。心电图记录纸上的纵坐标,可用以检测各波段的振幅。一般应事先将心电图机上心电放大器的增益调整好,使每输入1mV的定标电压,正好能将心电记录器的描笔上下移动10mm,即每1mm振幅相当于0.1mV的电压差。心电图纸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横线和竖线组成。横线的间隙是1毫米,1毫米等于0.1mV,每五条横线有一较粗的横线,代表0.5mV横线是用以测量心电图波的波幅即电压,通常用毫米或mV来表示。测量时,在基线以上偏动波,均从基线的上缘量至波顶端,其垂直距离就地正向波的电压,在基线以下的偏动波,则从基线的下缘量至波的最低点,这样,可除去基线本身的宽度,如要测量波的总电压,将正负波的绝对值相加即得。心电图上竖线的间隔是1毫米,相当于0.04秒,每五条竖线有一粗线,两粗线间的时间是0.2秒,心电图各波及段的时限均以秒为单位表示之,测量时选择偏动较大的导联,因为偏动大的波,其起点及终点比较清晰明确,便于测量,测量时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为起止,而不以凹面为起止。

测量参数

基本测量参数包括心率(RR间期),P波时限,PR(PQ)间期,QRS时限,QT(QTc)间期,平均心电轴等。除特殊要求外,建议振幅测量单位统一用毫伏(mV)表示;时间测量单位用毫秒(ms)或者秒(s)表示。下图为常用测量参数示意图。

图2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1)心率的测量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若干个P-P或R-R间期(一般要求至少测量5个或5个以上),计算其平均值,代表一个心脏激动周期的时间(单位:秒),长条心电图上,以P波或QRS波群起始部作为起点,测量至6秒处作为终点,清点6秒内P波或QRS波群的数目,乘以10(在纸速为25mm/s时,15厘米为6秒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2)振幅测量

P波振幅测量: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正向振幅自P波起始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负向振幅自P波起始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PtfV1测量:PtfV1表示V1导联的P波终末电势,

是指V1导联P波后部负向波的宽度(s)

和深度(mm)的乘积。测量时,自P波

起始水平线下缘作水平延长线与P波下

降支相交,此交点与P波终点之间的水平

间距为P的负向波的宽度,水平线与负向

波底端的垂直距离为波的深度,见图3a。

由于是负向波,应在乘积前加负号,单位

为mm*s。如P波终点偏离参考水平线,测量方法仍然相同,如图3b、3c所示。PtfV1异常时,其绝对值增大,但因是负值,应以<正常负值表示。

QRS、ST-T测量: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影响,预激综合征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向上的QRS波成份(R、Rˊ等)自QRS起始部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向下的波(Q、S 等)自QRS起始部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ST段偏移测量点目前尚无统一标准。ST段呈水平型下移时,测量ST段水平部与QRS起始部的垂直距离。ST 段呈非水平型下移时,ST段偏移在J点后60ms或80ms处测量。建议在报告ST 段测量结果时,应说明ST段测量点及ST段移位类型(水平型、下斜型、上斜型)。测量应在QRS起始部与ST描迹线同一缘(上缘或下缘)之间进行。

T波振幅测量除应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外,其测量方法与P波相同。(3)时间测量

P波时限:P波时限在不同导联可有不同,推荐采用多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较为准确。应从12导联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 波终点。鉴于绝大多数情况下,额面P环向量投影与肢导电轴平行,可采用同步记录的肢导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的P波终点的间距作为P波时限。如采用单导联心电图仪,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作为P波时限。

P-R(P-Q)间期:各导联的PR间期可不相同,正确的PR间期测量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RS起点的间距。如使用单导联心电图记录,应选择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QRS时限:正确的测量应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进行,以12导联中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QRS终点的间距作为QRS波时限。如使用单导联心电图记录,应选择12导联中QRS最宽的导联进行测量。采用多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测量某一特定导联QRS波成份Q、R、S时限方法见图4。各波成份的分界由QRS起始部参考水平延长线与描迹线的交点决定。测量特定导联Q、R、S波时限应排除等电位段时间。

Q-T间期:指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在临床实践中为了降低测量的变异性,建议测量V1、V2或V3导联,

取其中最长的间距为Q-T间期。测量Q-T间期应排除U波。

2.3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每一次心动周期的心电活动,可以概括地用一系列顺序出现的瞬时综合心电向量来表达。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总方向,正常时大多与其最大向量相一致,在心电图学中采用“平均心电轴”的名称,简称为“(心)电轴”。一般采用与额面心电向量图相同的坐标,并规定I导联左(正)侧端为0°,右(负)侧端为±180°,循0°的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正常心电图的额面平均心电轴对向左下。

通常可根据肢体I、III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目测法(表1.1)

表1.1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心电轴正常:QRS综合波在Ⅰ导联中的主要波的波向为向上或双相,导联Ⅲ中的主要波的波向为向上或双相,但均以导联Ⅱ中向上波的波幅为最高。

心电轴偏右:QRS综合波在导联Ⅰ中的主要波的波向为向下,在导联Ⅲ中为向上。

心电轴偏左:QRS综合波在导联Ⅰ中的主要波的波向为向上,在导联Ⅲ中为向下。

心电轴极度偏右:与心电轴正常的波形相反,即QRS在Ⅰ、Ⅱ、Ⅲ主要波的波向均向下。

而在具体心电图诊断中,要根据Ⅰ、Ⅲ导联QRS振幅的正、负值,查表而得确切的心电轴度数。

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正常心脏位置的改变可以引起心电轴的改变,如横位可偏左,垂位可偏右。但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与电学改变的位置并不完全一致。在病理的情况下,如心室肥大、心肌萎缩、心肌梗塞或心室传导阻滞等,皆可引起心电轴的改变。

电轴偏右:①垂位心及六个月以下的婴儿;②心脏右移;③右心室肥大;④右束支传导阻滞;⑤左束支后(下)分支传导阻滞;⑥左室壁心肌萎缩或梗塞等。

电轴偏左:①横位心或横膈高位;②心脏左移;③左心室肥大;④左束支传导阻滞;⑤左束支前(上)分支传导阻滞;⑥右心室壁心肌萎缩或梗塞等。

电轴极度偏右:往往为心脏极度顺钟向转位,QRS空间向量垂直额面,心尖向后所引起。临床上可见于重度肺气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心室肥大的部分病例,急性心肌梗塞,偶尔出现在妊娠妇女,健康的青壮年人亦有发现,QRS

平均电轴居-90°- -150°之间,称为“S

ⅠS

S

综合症”。

2.4 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

正常心脏的活动,其兴奋传导的过程是由窦房结→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枝→蒲肯野纤维→心室肌纤维(图1.3)。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个典型的心电图有5个(或6个)波自左至右称为P、Q、R、S、T及U波(图1.4),并可分为下列部分,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及P一R段S-T段等。

图1.3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图1.4 心电图各波及各波段示意图

1、P波:P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P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其方向和外形与激动在心房内传导的途径有关,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房全部所需的时间。正常心电图的P波向上,而aVR导联中P波倒置:aVL,Ⅲ及V1、V2等导联中P波可向上,倒置,或呈双向;正常向上的P波顶部圆滑。P波的时限不超过0.11秒,其电压应小于0.25mV。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P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P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P波常常是节律问题。

2、P-R间期:心脏的激动经过心房,传至房室结,再下传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后传至两心室,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的传导比较慢,因此P波之后有一段间隙才发生心室激动,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的间隙为P-R间期。P -R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到达心室所需的时间。正常数值为0.12~0.20秒,婴儿及心率较快者,P-R间期可较短。P-R间期延长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Q波是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R波是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无向下的Q波,S波是随着R波之后的向下波。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室全部所需的时间,形状与激动在心室

内传播的途径有关。由于心室各部分产生的激动的先后不一,所以QRS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几个部分激动过程所产生的电压变化的综合波。正常QRS波群的时间不超过0.10秒。在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中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相加大于0.5mV,若小于0.5mV则称低电压。胸导联中每个导联QRS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大于0.8mV。在胸导联中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mV,V5的R波一般不超过2.5mV,若电压过高,提示心室肥大。

4、S-T段:起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S-T段应在零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向下偏移不超过0.05mV,向上不超过0.1mV,但在V2、V3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0.3mV,V1不超过0.5mV)。若S一T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肌病变等。

5、T波:T波代表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如在aVR导联T波是倒置的,而V5导联的T 波总是向上的)。T波的电压在肢导联一般是0.2mV-0.6mV,在胸导联可能高达1.2mV-1.5mV。估计T波电压高低时,应同时注意QRS波群电压的大小,如QRS波群电压低,T波也低,如QRS波群电压高,T波也应高。一般T波的电压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的R波的十分之一。T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6、Q-T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成所需的时间,此段时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而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正常范围是0.36-0.44秒。Q-T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7、U波:U波是在T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学者多认为此波代表心室传导纤维的复极,故亦有人称之为蒲肯野氏纤维的T 波。一般方向与T波一致,应较T波为低,通常电压不超过0.05mV,但V3导联的U波电压有时可达0.3mV,U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

在长期应用临床心电图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为目前大多数心电图工作者所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各导联的正、负极按统一规定(表1.2)

表1.2 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

导联I II III aVR aVL aVF

正极L F F R L F

负极R R L ~+~~+~~+~导联轴在六轴系统的方位0°+60°+120°-120°-30 °+90 °

2、胸前导联:属单极导联。探查之正电极应放于胸前固定的部位(图1.5);负极均为设定的“无干电极”(中心电站)。

图1.5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2.5 分析心电图的方法、步骤

1、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检查各导联有无技术误差,电压标准化是否正确等。所谓电压标准化,就是记录心电图时,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当电流计通过1毫伏电压的电流时,记录笔偏动应为10毫米,不足或超过10毫米,则会影响波形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2、检查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P波,以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心脏的节律究竟属正常或异常。

3、用分规测量P-P间隔是否规律,测定时限,计其心率,计算的方法是,将60秒除以P-P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例如P-P间隔为0.8秒,则心率=60÷0.8=75次/分。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3秒内的QRS波群数,

乘以20,即为每分钟心室率。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4、检查P波的形态、振幅及宽度,第Ⅱ导联及aVF和V1导联的P波一般较为明显着重在这些导联辨认及测量波。

5、测量P-R间期,在标准导联中,选择P波宽而明显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如无Q波,则在有明显P波及QRS波群最宽的导联中测量之。

6、观察各导联QRS波群的波形,测量振幅,主要注意V1、V5、aVL及aVF 导联,测量QRS时限,以时限最长的导联为准。

7、测量平均电轴,测量时只要求I及Ⅲ导联QRS波群波幅的代数和,然后查表即可求出平均电轴的度数。

8、检查S-T段有无偏移及其偏移程度,以无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

9、检查各导联T波的形态,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置及双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

10、测定Q-T间期,选择T波较高且终点明显的导联测量。

11、根据以上分析所得资料,掌握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特征。做出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的诊断根据常规心电测量及心电图的发现与分析,首先要辨别该份心电图是为正常的或异常的。如有异常,则应结合临床发现与诊断的意见来考虑心电图的诊断。如曾作过心电图检查,应与上次比较对照后,再写出诊断意见,这样才能是心电图的诊断比较准确。应尽量避免只根据心电图孤立的诊断疾病;当然有些明确的心电图改变,如心房纤颤等当时即可明确诊断。但有时心电图的诊断也可与临床症状、体征不相符合,如二尖瓣狭窄的病人,就不一定有“二尖瓣型P”的心电图的改变,这时临床工作者仍应注意临床的诊断,不能以心电图无二尖瓣型P的典型改变,就否定临床的诊断。因为病变程度的不同,反映在心脏的电学改变也有不同,何况心电图的电学改变与解剖的或机械的改变就不一定完全符合,且心电图至今毕竟还是一个“经验的科学”,有些异常还不能很好地得到解释。此外,对可疑的心电图改变,可以写出“提示”或“可疑”、“考虑”等意见,如“提示右心室肥大”“可疑前间壁心肌梗塞”、“考虑心肌缺血型改变”。此时最好能附注意见,如“建议X线协助检查”、建议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建议一周后复查心电图”等,目的是尽可能给病人解决问题,或给临床医师提供诊断的线

索。

三、正常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特点

1、P波的方向:PⅠ、Ⅱ、aVF直立,P aVR倒置,PⅢ、aVL可直立、双向或或倒置。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同一导联的PP间期互差小于0.12秒。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见图1.6。

1.6 正常窦性心电图

附:心电图各波、段的异常改变

(一)P波的异常

1、P波增高(超过2.5mm):常见于窦房结或心房的兴奋性增强(如窦性心动过速)、慢性肺心病(肺型P波)等时。

2、P波加宽(≥0.12s):可见于心房内传导障碍、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型P 波)等时。P波高宽俱增,见于心房肥厚与扩大时。

3、P波消失:心房纤颤或扑动时,正常的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纤颤或锯齿状的扑动波。窦性暂停时,P波及QRS综合波均可消失一至数个心动周期。此外,阵发性心动过速时,P波常被遮盖不易分辨。高血钾时,P波可减低或消失。

(二)P-R间期的异常

1、P-R间期延长(>0.20s):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有时为心房肥大P波增宽而使P-R间期延长,不能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常见于下列情况时(1)功能性:迷走神经紧张时,运动员及阵发性心房性心动过速。(2)药物作用,如洋地黄。(3)炎症及中毒性疾患:如急性风湿性心脏炎,白喉,急性心肌炎等。

2、P-R间期缩短(<0.12s):为预激症候群,P-R间期缩短(不足0.10s)。(三)QRS综合波的异常

1、波幅的异常:(1)电压增高,单纯的电压增高,可发生在精神过度紧张及易兴奋激动的人,瘦长的年轻人常驻有此现象。心脏位置靠近胸壁,如正常小儿心电图。心室肥大时电压增高。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时,由于阻滞侧最后除极,无对侧的对抗电压,因之电压增高。(2)低电压:肢体导联QRS绝对值(Q+R 或R+S的绝对值)低于5 mm和胸导联中低于8 mm,称为QRS低电压。常见的原因有:①心脏原因,如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心肌淀粉样变性等引起心肌损伤。

②心外原因,如水肿、肺瘀血、心包或胸腔积液影响导电短路;肥胖、肺气肿、缩窄性心包炎使传导阻力增加等。③心脏及心外原因,心功能不全伴有心肌损伤及水肿,粘液性水肿伴有心肌及皮肤水肿等。

2、时间的异常:QRS综合波时间超过0.1s或更长,见于异位节律点产生在束支或心室肌时,束支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肌抑制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过量和中毒时。

(四)S-T段的异常

S-T段一般在基线上时间为0-0.15,可向上向下稍有偏移,一般向上(抬高)不超过1.0mm,向下(压低)不超过0.5 mm心动过速或复极过早时可缩短,缺钙时可延长。心肌损伤时,可有明显的偏移。继发性S-T段偏移,多发生在QRS 综合波改变之后,如心室肥大或束支传导阻滞时,常随T波的倒置而压低。原

发性S-T段偏移,见于心肌梗塞、心包炎等(抬高)。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S-T 段压低,如心绞痛(短暂压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较长时压低)等。洋地黄作用表现为S-T段呈直线下倾型压低。

(五)T波的异常

T波的大小、方向应与其前的QRS综合波的主波方向一致。正常的T波形状与波幅在各导联不同,当T波直立时,则先有下凹后渐上升,再较快向下回至基线。当T波倒置时,则先有向上凸后渐下降,再较快向上回至基线(见下图)。T波的形状改变较大,可随其前的QRS综合波的改变而改变(继发性T波

改变),也可因心肌的病变而先有T波的改变(原发性T波改变)。T波可有尖顶、圆顶、低平、平坦(电平线)、双相、前肢或后肢模糊及倒置而两肢对称且顶点居中的“冠状T”波等不同的形状。

(六)Q-T间期的异常

1、Q-T间期延长:为心肌的一般损伤现象,可发生于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时。血钙减低(S-T段延长)、血钾减低(T波减低U波明显)以及呕吐、尿毒症或深呼吸时,亦可使Q-T延长。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缺乏,奎尼丁、锑剂等药物的应用,均可使Q-T延长。一般认为Q-T延长为心肌无力的表现。QRS加宽及T波过宽,均可使Q-T延长。

2、Q-T间期缩短:洋地黄作用及血钙过高时可使Q-T间期缩短。

Q-T间期改变的常见原因

原因Q-T间期缩短Q-T间期延长

实验因素温热、损伤、充血寒冷、缺血

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缺氧)、高血

压、心肌梗塞、急性肺心病

电解质高血钾、高血钙低血钾、低血钙

神经因素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

药物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四、异常心电图

4.1 右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临床上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动脉高压等),因肺部病变增加阻力,导致右心房肥大,因此而引起的P波改变,称为“肺型P波”,见图1.7。

诊断要点:

1、Ⅱ、Ⅲ、aVF导联中P波异常高尖,电压超过2.5毫米;

2、Ⅰ、aVL导联中P波低平或倒置;

3、V1、V2导联中P波形态不定,多高尖耸立,少数呈现低平或倒置;

4、P波时间仍在正常范围内。

5、心电图常伴有右心室肥大波形。

图1.7右心房肥大

4.2 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临床上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时,由于二尖瓣狭窄,左心房排血障碍,引起左心房的肥大,因此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P 波改变称为“二尖辨型P波”。见图1.8。

诊断要点:

1、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超过0.11秒;

2、P波多呈双峰型,第二峰常较第一峰大,峰间距大于0.04秒;

3、V1导联中P波电压增高,超过2毫米,呈双向波,终末负向部分明显增宽,V1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Ptf-V1)增大。

图1.8 左心房肥大

4.3 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要点:

P波表现出左右房增大的特点,见图1.9。

图1.9 双房肥大

4.4 左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见图1.10。

诊断要点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1)RV5或RV6电压超过2.5mV;

(2)RV5+SV1综合电压超过4.0mV(女性超过3.5mV)

(3)RⅠ电压超过1.5mV;

(4)RⅠ+SⅢ综合电压超过2.5mV;

(5)RaVL电压超过1.2mV或RaVF电压超过1.5mV。

2、QRS间期及室壁激动时间的变化

(1)QRS间期延长超过0.10秒;

(2)V5或V6的室壁激动时间延长,超过0.05秒;

3、ST-T改变

(1)V5、V6、aVL或aVF导联ST段下移超过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2)TV5或TV6低于同导联中R波电压的1/10;

(3)V1导联ST段上移,T波多高耸或直立;

4、常显示电轴左偏。

图1.10 左心室肥大

4.5右室肥大

右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辨狭窄等)、慢性肺部疾患(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辨及漏斗部狭窄、法乐氏四联症等),见图1.11。

诊断要点: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1)RV1电压超过1.0mV;

(2)RV1+SV5综合电压超过1.2mV;

(3)V1(V3R)R/S大于等于1,V5R/S小于1;

(4)V1呈qR波形;

(5)显著顺钟向转位,V1至V4甚至V6均呈rS波形;

(6)RaVR电压超过0.5mV;

(7)aVR导联R/S大于1;

2、QRS间期及室壁激动时间的变化

(1)QRS间期多正常,右室壁显著肥厚者,QRS间期可超过0.10秒;

(2)V1室壁激动时间延长超过0.03秒;

3、ST-T改变

(1)V1、V2、V3导联中ST段下移超过0.05mV,T波倒置;

(2)Ⅱ、Ⅲ导联亦多出现ST段下移及T波低平或倒置;

(3)V5导联ST段上移及T波高耸直立;

4、QRS电轴常显示电轴右偏,大多在+110°以上。

图1.11 右心室肥大

4.6左室、右室双侧心室肥大

两侧心室肥大(Bilateral ventricular hypertrophy)临床多见于风湿性二尖辨狭窄及关闭不全,二尖辨及主动脉辨联合损害,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克山病。当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大时,有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左室肥大的图形而掩盖右心室肥大的存在,见图1.12。

诊断要点:

1、分别表现出左右心室肥大的特点,V1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波形,而V5表现为左心室肥大的波形。

2、有明显的左心室肥大的表现,但V5中S>R,aVR中R>Q。

3、有左心室肥大的表现,但心电轴右偏。

图1.12 左室、右室双侧心室肥大

五、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在心脏搏动以前,先有冲动的形成与传导。心脏的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其中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强,形成冲动频率最高,它是正常情况下心脏搏动的起搏点,控制着整个心脏的电活动,形成窦性心律。起源于窦房结的冲动经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最后抵达心室并使之激动。正常情况下,冲动不仅按照上述顺序传导,而且途经各部位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度。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仅在窦房结功能受到抑制或窦性冲动不能抵达心室时,才能发放冲动,建立逸搏或逸搏心律,起到代替窦房结的作用,因此称为次级起搏点。心脏冲动形成和传导的任何异常,均能使心脏搏动的规律性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失去正常活动的规律,心脏激动产生异常和传导异常,使整个心脏或一部分的活动过快、过慢、不规律或各部分的程序发生紊乱,形成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1、窦房结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四讲 心率_心电轴与心电图伪差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四讲心率、心电轴与心电图伪差薛松维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 一、利用心电图计算心率 利用心电图计算心率是掌握心电图实用技术的第一个体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1.心率计算公式法(1) 心率(次/m in)=60s/R-R间期秒数(s)。R-R间期代表了一个心动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如R-R间期为3个大格,每个大格=0.20s,3个大格=0.60s,套入公式法(1) 60s/0.60s=100,即该心率为100次/m i n。公式法(1)需要首先将R-R间期的格数换算成秒数,相对麻烦一些。 2.心率计算公式法(2) 心率(次/m in)=1500/R-R间期小格数。按照正常心电图仪走纸速度为25mm/s,心电图仪每分钟走纸为25mm×60s=1500m m,即心电图每分钟为1500个小格。如R-R间期为3个大格,3个大格=15个小格,套入公式法(2)1500/15=100,即该心率为100次/min。公式法(2)比较直接、简便易行,多被临床医生采用。 注意:公式法中所说的R-R间期只是为了更简便快捷地辨认,因为心电图波形中QRS振幅较P波振幅大得多,R-R间期比P-P间期更明显、更容易识别。实际上,正确提法应为P-P间期。因为心动周期起于P波(心房除极),终于下一个P波前(心室复极后)。正常心脏节律的心房与心室为1∶1传导关系,所以R-R间期就等于P-P间期。但在心律不齐,特别是心房纤颤时,上述公式法并不适用。 3.目测法计算心率 为了节约计算心率的时间,在心律规整时可采用简便的目测法,粗略地推算心率。此种方法虽不十分精确,但非常适合临床应用,每位医生必须掌握。首先计算R-R间期的大格数,并参考多出来的小格数加以修正。如心电图R-R间期为1个大格,心率为300次/min;2个大格,心率为150次/min;3个大格,心率为100次/min(见图4-1);4个大格,心率为75次/min;5个大格,心率为60次/min; 6个大格,心率为50次/min,以此类推。上述常用几个数据需要熟记在心。 4.心律不规整时心率计算方法 当心律不规整,如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室早)和心房纤 ?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 颤时,上述公式法及目测法均不可采纳,应该用以下方法计算:数出30个大格内R波(QRS波群)个数后乘以10,即为心率。30个大格的时间为6s,每分钟心率所以要乘以10。如30个大格(6s)内有10个R波,此人心率为100次/min (见图4-2)。 二、心电轴判定 1.心电轴概念 要理解心电轴(c a r d i a c e l e c t r i c a x i s)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心电向量。物理量有两种,带有大小刻度的量称为标量,如重量、长度;而带有方向的量称为矢量,如向下、向上、向前、向后。向量是一种特殊的量,既有标量又有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心电轴形成的理论比较深奥,不易理解,而且对临床实际指导意义不大。通俗一点可以解释为:心脏电的除极是在心房心室瞬间向无数个方向进行除极,因此产生无数个图形轨迹(向量),而这些向量可以相加与相减、重叠与抵消,最终形成综合向量。心电轴是个空间概念,心脏的除极由右上的窦房结开始至左下的心尖部结束。总方向是右上向左下,我们想象这就是一条从右上到左下的心电轴。 QRS波群、T波及P波均有自己的向量环,即有各自的心电轴。我们所说的心电轴通常指心室除极的QRS综合向量图,即QRS平均额面心电轴。通常用标准Ⅰ导及标准Ⅲ导的Q R S高度计算。 2.心电轴测定方法 准确测定心电轴可用爱氏三角法、六轴系统坐标法及根据标Ⅰ导与标Ⅲ导QRS高度的查表法完成。但对基层医生来说通过目测法初步判定电轴偏移与否也够用,而且简便易行。下面只介绍目测法判断电轴偏移(见图4-3)。 当标Ⅰ、标ⅢQRS波群主波均向上(即尖尖向上)为电轴正常;如果标ⅠQRS主波向下,标ⅢQRS主波向上(即尖尖相对)为电轴右偏;如果标ⅠQRS主波向上,标ⅢQRS 主波向下(即尖尖相背)为电轴左偏;如果标Ⅰ、标ⅢQRS 波群主波均向下(即尖尖向下)为电轴不确定,可能为极度右偏或极度左偏。 用爱氏三角法、六轴系统坐标法及根据标Ⅰ导与标Ⅲ导QRS高度的查表法可具体确定心电轴偏移的度数。注意 82

心电图的操作规程

心电图的操作规程1、将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2、打开心电图机机的电源开关,等待直至主画面出现为止。3、输入病人的基本资料。4、用酒精清洗安装电极部位的皮肤,将电极安放在相应位置。5、待心电图机主画面心电图稳定,按“打印”键开始打印报告。6、打印报告完成,取下导联,关机。 除颤监护仪操作规程 ECG监护 1、皮肤准备; 2、扣好CEG电极按扣;3将ECG电极安放到病人身上;4、将模式选择开关旋至“监护”,开始监测病人心电;5、监护完成,取下电极,关机。 手动除颤 1、解开病人胸前的衣物,擦干病人的胸部,必要时进行皮肤处理; 2、均匀涂抹导电膏到手动电极板上; 3、将除颤仪模式旋至“手动除颤”; 4、安装右图正确安放电极; 5、调节能量; 6、充电; 7、大于10kg力压紧电击。 AED 确认病人已经出现心脏骤停,丧失反应,无呼吸无脉搏

1、解开病人胸前的衣物,擦干病人的胸部, 必要时进行皮肤处理;2、将电极正确安装 到病人身上;3、将除颤仪模式旋至“AED”; 4、按照语音和提示信息进行操作; 5、如有 电击提示,按下电击按键。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1、准备用物,将监护仪推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插上电源,检查仪器,仪器指示灯亮,检查监护仪性能。 3、根据病情摆好病人体位,清洁病人皮肤,贴好电极,将心电、NIBP、SPO2电缆线分别连接于病人身上,按下仪器最下角的开机键,待仪器屏幕上显示监护画面后,按下‘血压周期设置键’,根据医嘱及病情通过旋转‘选择键’来设置所需的时间周期,再按下‘血压启动键’,仪器默认所设置的血压周期测定,血压测量完毕,显示屏上出现相应HR、SPO2、R、BP数值,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并交待患者注意事项。 4、监护仪使用完毕后,按下‘关机键’,把各输出电缆从病人身上取下,整理好病人体位,保持床单

心电图操作流程。(干货)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操作流程 【目的】 用于观察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了解某些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影响 某些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影响 【操作步骤】 1、操作者着装规范 2、核对病人:请问您是_床×××吗?我是×护士,根据您的病情需要给您录个心电图以检查你的心脏状况.请您不要紧张,请您配合我,操作过程中请不要活动,也不要说话,做深呼吸放松。 3准备病人:1、用语:“请您平卧,放松,我要给您安置电极.我来帮您解开衣扣并清洁皮肤,可能会感觉有点凉,请谅解。 2、病人取水平仰卧位. 3、解开衣扣,暴露胸部,露出手腕以及脚腕部. 4、酒精棉球清洁皮肤。 4、接通电源,安放导联电极.

肢导联—右上肢(RA/R):红;左上肢(LA/L):黄 右下肢(RL/RF):黑;左下肢(LL/F):绿 胸导联—(红)C1/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黄) C2/V2:胸骨左缘第4 肋间. (绿)C3/V3:V2,V4连线中线。 (棕)C4/4:左锁骨中线与第 5肋间交点。 (黑)C5/V5:左腋前线V4同一水平处。 (紫)C6/V6:左腋中线V4同一水平处。 5录图: 1)开机, (2)按定标,走纸速度,滤波等键。 (3)检查描笔的位置,调针至心电图纸正中. (4)按开始键开始描记心电图. (5)按 导联的顺序描记心电图.(6)完成录图。 (7)关机(8)取下心电图纸。 整理床单元: 1)摆体位,盖被, 2)放好呼叫器。 3)交代注意事项:你配合的很好,谢谢合作。

4)标记:在心电图纸上标记床号,姓名,年龄,录图时间,导联。 5)整理用物,放回原处备用。 6)心电图交医生查看,再交护士。 ...文档交流...

心电图操作流程(课件)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 使用说明: 1、正确连接导联: 右上肢(红色)、左上肢(黄色)、左下肢(绿色)、右下肢(黑色)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紫色 2、按ON键以接通电源。 3、按START键自动走纸。 4、走纸结束后按STOP键。

5、按OFF键切断电源。 6、在心电图上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日期、时间。 7、整理导联线。 心电图机的几个常用标示及意义 1。MODE键:调节相关程序,需要一加长导联时一直按下此键。 2.SENSITIVITY:电压增值键一般用一个标准电压,(已定好无特殊情况不要再调) 3.LEAD:使之由“TEST"向“I"导“Ⅱ”联转换.4.RESET:若基线漂移时按此键。 5.按动定标键“lmV",使电压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CHARGE:充电键,当打开屏幕电池标示闪烁时,应该充电.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

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 “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血氧插件连接导线、电极片、配套血压袖带、血氧探 头。 2、监测前向患者说明监测的意义,以便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合作。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 位。 3、程序:接电源→开机→安装连接模块→安放电极→连接患者→选择患者类别(成人/小儿)→选 择导联→调整波幅→选择监护频带(自动/手动/起搏)→调节报警范围→调节报警音量→绑血压袖带→整理用物。 二、电极的安放: 五导线:1、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2、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3、中间(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4、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5、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三导线:黄色—正极红色—负极黑色—接地电极 综合Ⅰ导联:正极置于左锁骨中点下缘,负极在右锁骨中点下缘,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其波形类似标准Ⅰ导联,QRS波的振幅较小。 综合Ⅱ导联:正极置于左腋前线第4-6肋间,负极在右锁骨中点下缘,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心电图波形与V5导联相似,波幅较大。 综合Ⅲ导联:正极置于左锁骨中线肋弓下缘,负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中点下部,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心电图波形似于标准Ⅲ导联。 三、监护电极常见故障: 1、肌电干扰:患者因紧张、寒冷引起的肌肉颤抖可造成肌电干扰,尤其当电极安放在胸壁肌肉较 多的部位时易出现。 2、基线漂移:可能原因为电极固定不良,患者活动或受呼吸的干扰。 3、严重的交流电干扰:常见原因为电极脱落、导线断裂、导电糊干涸及电热毯等机器的干扰等。 心电图特点为基线上出现有规律、每秒50-60次的纤细波形。 4、心电波形振幅低:可能为正负电极间距太近或两个电极之一正好放在心肌梗死部位的体表投影 区。 四、注意事项: 1、放置电极前,应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刮去体毛。避开电除颤及做常规心前区导联心电图的位 置。 2、注意患者的保暖,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监护时间超过72小时要更换电极位 置,防止皮肤损伤。 3、应选择最佳的监护导联放置部位,QRS波的振幅>0.5mv,以能触发心率计数。如有心房的电 活动,要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通常是Ⅱ导联。 4、监护仪上设有报警电路,监测时应正确设置上限及下限,当心率超过预设的警界线时,及时启 动报警系统。 5、若需分析ST段异常或更详细地观察心电图变化,应做常规导联的心电图。 6、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注意避免各种干扰所致的伪差。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 避免电极脱落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操作流程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心电图机 使用说明: 1、正确连接导联: 右上肢(红色)、左上肢(黄色)、左下肢(绿色)、右下肢(黑色)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紫色 2、按ON键以接通电源。 3、按START键自动走纸。 4、走纸结束后按STOP键。 5、按OFF键切断电源。 6、在心电图上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日期、时间。 7、整理导联线。 心电图机的几个常用标示及意义 1.MODE键:调节相关程序,需要一加长导联时一直按下此键。2.SENSITIVITY:电压增值键一般用一个标准电压,(已定好无特殊情况不要再调) 3.LEAD:使之由“TEST”向“I”导“Ⅱ”联转换。 4.RESET:若基线漂移时按此键。 5.按动定标键“ lmV”,使电压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6.CHARGE:充电键,当打开屏幕电池标示闪烁时,应该充电。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 “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操作流程 【目的】 用于观察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了解某些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影响 某些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影响 【操作步骤】 1、操作者着装规范 2、核对病人:请问您是_床×××吗?我是×护士,根据您的病情需要给您录个心电图以检查你的心脏状况。请您不要紧张,请您配合我,操作过程中请不要活动,也不要说话,做深呼吸放松。 3准备病人:1、用语:“请您平卧,放松,我要给您安置电极。我来帮您解开衣扣并清洁皮肤,可能会感觉有点凉,请谅解。 2、病人取水平仰卧位。 3、解开衣扣,暴露胸部,露出手腕以及脚腕部。 4、酒精棉球清洁皮肤。 4、接通电源,安放导联电极。 肢导联—右上肢(RA/R):红;左上肢(LA/L):黄 右下肢(RL/RF):黑;左下肢(LL/F):绿 胸导联—(红)C1/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黄) C2/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绿)C3/V3:V2,V4连线中线. (棕)C4/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 (黑)C5/V5:左腋前线V4同一水平处。 (紫)C6/V6:左腋中线V4同一水平处。 5录图: 1)开机, (2)按定标,走纸速度,滤波等键。 (3)检查描笔的位置,调针至心电图纸正中。 (4)按开始键开始描记心电图。 (5)按导联的顺序描记心电图。(6)完成录图。 (7)关机(8)取下心电图纸。 整理床单元: 1)摆体位,盖被, 2)放好呼叫器。 3)交代注意事项:你配合的很好,谢谢合作。

4)标记:在心电图纸上标记床号,姓名,年龄,录图时间,导联。 5)整理用物,放回原处备用。 6)心电图交医生查看,再交护士。

心电图机操作方法

心电图机操作方法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作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 体,保持平静呼吸。 3、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4、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 5、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必要时应加作其 它胸壁导联。导联放置位置:肢体导联:红、黄、绿、黑导联夹依次是病人右手、左手、左足、右足腕部;胸导联安放依次是: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中线第五肋间、V5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V6左腋中线与V4同水平、V7左腋后线与V4同水平、V8左肩胛线与V4同水平、V9左脊柱旁与V4同水平。右V3R、V4R、V5R 导联与左V3、V4、V5导联对称安放在病人右侧胸部 6.接电源及地线 7.打开开关; 8.按患者按钮、输入编号、按输入键输入性别、按输入键输入年龄、按“OK”键,界面显示心电图图形平稳后按开始键,采图 9.采图完成按关闭键。 10.在记录纸上注明日期、姓名,并标明导联 11.关闭开关 12.取下导联线 13.取下电源插头 14.分析心电图结果。 洗胃机操作方法 1.检查用物,先将药水桶放满清水,再将两只过滤器瓶灌入清水,旋转瓶盖不得漏水,接通电源。 2.检查洗胃机,将3根管分别与机器的进液口、胃管口、排污口接连,进液管与接胃管的另一端放入药水桶内,污水管放入污水桶内,将自控时间调解至“进胃”、

“出胃”9-15秒,开机空转两次,试运转机器,确保机器性能完好,按关机键备用。 3.安置体位。患者取半卧位,中毒较重者取左侧卧位,昏迷者取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不合作者适当约束,将橡胶单、弯盘置于患者颌下,活动义齿取下。 4.插胃管:润滑胃管前段,自口腔插入(清醒患者),当胃管插入10——15cm 是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送入约45---55cm,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 5.将机器的接胃管与患者的胃管连接,按“出胃”键,吸出胃内容物,留取标本。再按“进胃”键,将药水桶的清水送入胃内,如此重复按键,达到手按洗胃的目的,每次进液量约300—500ml,不宜过多。 6.当按“自控”键,机器自动开始洗胃。 7.洗胃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洗出液的性质、颜色、气味、量及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有无洗胃并发症的发生。 8.洗胃毕,反折胃管拔出,清洗机器各管,停机,切断电源。 9.注意事项: (1)插入胃管动作要快,切勿损伤患者的食道和灌入气道。 (2)洗胃过程中出现血性液体应立即停止洗胃。消化性溃疡、食道堵塞、食道静脉曲张、胃癌等不予洗胃,昏迷患者洗胃宜谨慎。 (3)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者切忌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 (4)及时正确记录罐洗液名称、液量、洗出液量及其颜色,气味等洗胃过程。(5)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吸出;较快速度注入20—40ml空气,剑突下听诊有气过水声;胃管末段放入盛水碗内无气体逸出。

心电图操作规范

2012 年月心内一病区护理技术操作项目—— 心电图机的操作技术 一、目的 了解患者的心肌电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二、注意事项 1检查前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2正确放置电极位置,避免电极导联线与电源线打结。 4必要时用记号笔表明胸前导联电极位置。 5遇有心律失常,选择II导联, V 导联或同步12导联做长条描记。 1 6对肢残患者,肥胖患者,小儿应特别表明导联位置。 三、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暂未查到 四、操作前准备 1、评估、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精神状态,皮肤情况和配合程度。 (2)向患者解释描记心电图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描记心电图目的,配合事项,取得合作。 3、患者准备 了解描记心电图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4、用物准备 (1)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导电糊或75%的酒精,毛刷,记号笔,记录笔,记录纸,纱布,必要时备配电盘,遮挡物,备皮包。 5、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去掉手表,规范洗手,戴口罩。 6、环境准备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五、操作步骤

1、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 2、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您好,请问您是几床,叫什么名字?”“我是一床 XXX”“您好! X老师,让我看一下您的腕带好吗?”“好的”(与心电图申请单同时核对)。“ X老师,现在感觉怎么样了?”“有点心慌闷气”“哦,我看您精神不太好,呼吸急促,根据您的病情,现在遵医嘱给您描记心电图,就是将电极连接到您的四肢和前胸,通过心电图机来记录您的心电情况。为医生及时提供您的病情变化情况,有利于您疾病的治疗。操作中没有什么痛苦,请您配合我好吗?”“好的”“ X老师,您稍等。” 3、观察病房周围情况:口述:“病房环境清洁,光线适宜,周围无电磁波干扰”。观察评估病人:“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 X老师,请您去掉手表,脱去鞋袜,躺平。您前胸做过手术吗?”“没有”“来,我看一下”(掀开被子,解开衣扣,口述:注意保暖,保护病人隐私)。口述:“患者局部皮肤粘膜完整。” 4、将心电图机,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校对标准电压与走纸速度,(心电图机默认走纸速度25mm/sec振幅1mv)再次检查电图机。口述:电图机性能良好,关闭开关。 5、“x老师,您这样平躺可以吗?”“可以”“X老师,您不要紧张”暴露患者前胸,去除手表等异电介质。口述:胸毛过多者予以剃除。 6、口述:用导电糊或75%酒精清洁左、右两侧腕上3厘米处,左、右两侧踝上7厘米处及左前胸(右侧胸骨第四肋间,左侧胸骨第四,五肋间至腋前线),待干。(冬季时应向患者口述,导电糊或75%酒精有点凉,请您放松,不要紧张。)口述:清洁皮肤可去除死皮、汗液及油脂,以便更清晰的显示波形(边做边说), 7、连接导联线: 肢体导联:右上肢(红色)左上肢(黄色) 右下肢(黑色)左下肢(绿色) 胸导联:V 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红) V 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黄) V 3:V 2 —V 4 连线中点(绿) V 4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黑) V 5 左腋前线同V4水平(棕)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与鉴定

第二章常见心电图的分析与鉴别 典型心电图的组成包括P波、QRS波群、T波(U波)和PR段、ST段及PR 间期、QT周期等七部分。本章重点讨论临床常见的P波、QRS波群和T波改变。 第一节P波改变的分析与鉴别 P波为心房除极波。正常情况心房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称窦性P波。正常窦 性P波形态的特点:P Ⅰ、Ⅱ、aVL 直立,P aVR 倒置,额面导联P波顶圆钝;P波时限不 超过0.11s;P波振幅在额面导联≤0.25mV。 P波改变是指P波形态、时限和电压的改变,反映心房处极异常,房内传导或激动起源的变化。 一、P波振幅增高(肺型P波) P波Ⅱ、Ⅲ、aVF导联呈尖峰状,振幅>0.25mV,是右心房肥大(亦称肺型P 波)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但这种P波改变除右心房肥大外,还可见于右心房负荷增加、房内阻滞、脑部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交感神经兴奋、低钾血症等,应注意鉴别。 1、右房负荷增加 (1)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或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心电图出现典型肺型P波,而病情缓解后P波改变随之消失。 (2)急性肺栓塞: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时骤然出现的肺型P波;QRS 波群电轴右偏,R aVR 增高且有S、Q Ⅲ 、T Ⅲ 型改变(S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T波 倒置);V 1~V 3 “室壁激动时间”增加,甚可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型。急性 肺栓塞引起的肺型P波与临床症状伴同,一过性出现,较易识别。 2、不完全性房内(右心房)阻滞不完全性右心房内阻滞可形成间歇性或持久性肺型P波,其特点: (1)间歇出现:在同此、同导联,节律匀齐的窦性P波中交替或间歇出现肺型P波改变,应想到间歇的房内阻滞(必须排除房性异位搏动)。 (2)持续出现必须排除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负荷增加及引起肺型P波其他原因方能考虑诊断。 3、脑部疾患脑部疾患尤其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颅内占位病变可引起一过性肺型P波,其特点:在急性期一过性出现,手术摘除颅内肿瘤或血肿后P波振幅迅速下降;常伴复极异常,如ST段水平延长、下移或抬高,T波高大直立或深宽倒置、QT间期延长等。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P波增高可引起肺型P波,其特点:与甲亢病情呈正相关,并呈一过性出现,病情控制肺型P波消失;有窦性心动过速,易伴房性心律失常;可有ST段下移,T波低平。 5、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引起P波增高,但达到肺型P波标准少见,有T 波降低,U波增高等低钾血心电图改变,结合临床血钾化验较易识别。

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目的:描述心电图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及一般维护。 范围:适用于心电图机的操作。 规程: 心电图检查是我科的常规检查。 【准备工作】 1、检查心电图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附件是否齐全。 2、检查电源和地线或充电状态。 3、调节走纸速度的电压于标准状态。 【操作方法】 1、手动方式操作 (1)将电源开关拨至ON位置,打开电源。 (2)按下AUTO/MANU键,消灭显示器上的AUTO指示,使本机处于手动方式操作 (3)校正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并打击标准电压,校正后使其10mm=1mV。 (4)按导联旋钮开关顺序,逐个拨动开关,按次序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十二个导联的心电图。 (5)检查完后再核对一遍有无遗漏、伪差等,并在心电 图纸上标好导联名称,受检查姓名及检查时间。 (6)将导联开关旋回到"OFF"位,关闭电源开关,然后撤除各个导线。手动方式自动方式的转换,只可在心电图机处于停止状态时(即START/STOP键处于STOP 位置时)才能改变。 2、自动方式操作 (1)打开电源,直至显示器上出现AUTO。 (2)按下START/STOP键,键上的绿灯发亮,这时动作按照自动操作的规则来操作,在完成12个导联记录后,自动停止工作。 (3)关电源,在以自动方式作记录时,导联选择键和1mv键不起作用。只有

当START/STOP键处于STOP位置时,才允许操作方式选择从自动(AUTO换到手动(MANU)。 常规心电图 操作步骤: 1.给受检查者讲解检查心电图的意义,告知检查无疼痛,无损害,打消顾虑,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肌肉放松,嘱其仰卧在检查床上。 2.接好地线,并再检查一遍接地是否可靠。 3.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进行机器预热。 4.按规定接好导联线,先将受检者的双侧腕部及两侧内踝上部暴露,并用酒精纱布擦洗脱脂,使皮肤发红。然后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 1)肢体导联位置:将电极板按照右上肢→红线、左上肢→黄线、左下肢→绿线、右下肢→黑线(此线与地线相通)。 2)胸导联监测电极位置: a)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b)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c)V3,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d)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e)V5,左腋前线V4水平。 f)V6,左腋中线V4水平。 g)V7,左腋后线V4水平。 h)V8,左肩胛线V4水平。 i)V9,左脊旁线V4水平。 j)V3R~V6R,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5.校正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并打击标准电压,校正后使其10mm=1mV,记录纸速度一般为25mm/s. 6.按导联旋钮开关顺序,逐个拨动开关,按次序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十二个导联的心电图。 7.检查完后再核对一遍有无遗漏、伪差等,并在心电图纸上标好导联名称,受检查姓名及检查时间。

心电图操作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心电图操作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Recording a Standard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一、目的 了解患者心电活动情况。 二、适应证 1.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2.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3.黑噱、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4.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5.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 6.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7.心脏手术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监测。 8.心脏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及随访。 9.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监测、随访。 10.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11.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测。 12.对心脏可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 、内分泌及肾脏疾 病等。 13.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14.正常人群体检。 15.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生着装准备 按医院要求着装,衣帽整洁得体。

2.核对医嘱 3.患者准备 1)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协助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前胸及手腕、脚踝。4.环境及器械(物品)准备 1)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8C,以免因寒冷引起患者产生肌电干扰。 2)诊察床的宽度应大于 80cm,避免肌体不能放松引起肌电干扰。 3)电源及地线。 4)心电图机、外接电缆、导联电缆、探查电极(四肢及胸部)。 5)心电图记录纸。 6)导电糊或导电膏。

四、操作步骤 1.使用交流电的心电图机必须连接可靠地线。 2.接好电源,打开心电图机开关。 3.检查记录纸是否充足。 4.无自动记录ImV 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时,必须首先描记标定电压 ImV=10mm 的方波,同时检查各导联记录的同步性、灵敏性、阻尼及热笔温度。 5.了解患者病情、检查目的及要求。 6.让患者取平卧位,做好解释工作,取消紧张心理。放松肢体,解开上衣,露出 胸前皮肤及两上肢腕关节和两下肢踝关节的皮肤,保持平稳呼吸。 7.皮肤应用导电糊(或导电膏)涂于放置电极处的皮肤上,以减少皮肤阻抗。应 尽量避免使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处理皮肤。肢体导联电极应选择两上肢内侧腕关节和两下肢 内踝关节上方5-6厘米处,因为内侧皮肤较外侧皮肤细腻阻抗小。 8.严格按照估计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探查电极。即: 注意:不能以导联线的颜色分辨上肢或下肢或左右,必须按照标 记符号判识。 肢体导联: RA-右上肢(红色) LA-左上肢(黄色) RL-右下肢(黑色) LL-左下肢(绿色) 胸前导联:(图15-1) CI(Vl)-胸骨右缘第4肋间 C2(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C3(V3)-V2与V4连线中点

心电图分析方法及诊断要点

心电图分析方法及诊断要点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一、熟记正常心电图的正常值及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 二、按以下步骤分析心电图 1.首先找出P波,根据P波的有无、形状及与QRS波群的时间关系来确 定。P波在Ⅱ导 联和V1导联上最清楚;判断心律: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 2.测量PP间期或RR间期、分别计算心房率或心室率。 3.观察各导联的P波、QRS波群、ST段和T波的形态、方向、振幅和时 间是否正常。 4.测量心电轴。 5.测量PR间期和QT间期。 6.比较PP间期和RR间期,找出心房率与心室率的关系,注意有无提前、 延后或不整齐 的P波和QRS波群,以判定异位心律和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 7.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心电图诊断结论。 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 一、正常心电图的正常值 1.正常P波时间<0.12s,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 25mV,胸导联<0. 2mV。 2.心率在正常范围(60次/分~100次/分)时,PR间期为0.12~0.20s。 3. 正常QRS波群时间<0.12s。正常V1导联的R/S<1,V5导联的R/S>1,在V3导联,R 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正常 V5、V6导联QRS波群的R波<2.5mV,aVR导联的R波 <0.5mV,Ⅰ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 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除 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0.04s,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4.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 5.正常T波方向大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T波振幅大于同导联中R波的1/10。 6.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二、窦性心律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 使用说明: 1、正确连接导联: 右上肢(红色)、左上肢(黄色)、左下肢(绿色)、右下肢(黑色)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紫色 2、按ON键以接通电源。 3、按START键自动走纸。 4、走纸结束后按STOP键。 5、按OFF键切断电源。 6、在心电图上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日期、时间。 7、整理导联线。 心电图机的几个常用标示及意义 1.MODE键:调节相关程序,需要一加长导联时一直按下此键。 2.SENSITIVITY:电压增值键一般用一个标准电压,(已定好无特殊情况不要再调)3.LEAD:使之由“TEST”向“I”导“Ⅱ”联转换。 4.RESET:若基线漂移时按此键。 5.按动定标键“lmV”,使电压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CHARGE:充电键,当打开屏幕电池标示闪烁时,应该充电。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 “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心电图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心电图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环境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不论通电否)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床的宽度不应窄于80cm,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确定墙内无电线穿过。 二、准备工作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 4、V5 电极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四、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 2、在记录纸上贴上体检人员信息标签,并标明导联; 3、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个导联; 4、不论使用哪一种机型的心电图机,为了减少心电图波形失真,应该尽量不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滤波”; 5、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要先打标准电压,每次切换导联后,

心电图机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模板

心电图机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 心电图机管理制度 1、定位放置:心电图机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 显。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心电图机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250-500mg/L有效 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日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心电图机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检查故障出现原因,并 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及通知心电图室完成心电图记录,已坏或

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抢救室内。 心电图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率异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对血钾不正常变化有快速直视的临床参考意义)、心衰等检查 2、禁忌症 心电图检查没有绝正确禁忌症 心电图机的保养和日常维护 一、电池的充电、容量显示及更换 1.电池充电 心电图机内具有电池充电及其保护电路。每隔三个月最少应给电池充、放电一次,充电时应将机器处于备用状态。充电过程中控制面板上的充电指示灯会闪烁,充电完成后控制面板上的充电指示灯恒亮。 2.电池的容量显示 使用电池供电时,开机后液晶显示屏上有一个表示电池容量的符号,其含义如下:电池的容量很充分;电池的容量已经不足,需要充电;电池的容量快消耗完,请立即充电。 3.电池更换 电池必须由维修人员进行更换。

二、仪器使用后保养 1.拔出电源线和导联线时,请抓住插头部位往外拔,不要抓住电缆部分用力拉。 2.清洁机器,擦净附件,盖上防尘罩。 3.请将仪器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移动仪器时应避免剧烈震动。 4.清洁仪器时不能将仪器浸入清洁剂中,清洁外壳时应切断仪器的供电电源。请使用中性溶剂清洁仪器,不要使用含有酒精的清洁剂或杀菌剂。 三、导联线、电极的检查和保养 1.必须定期检查导联线的完整性,其中的任一根损坏都会在心电图上引起对应导联或全部导联出现虚假波形。导联线可用水和肥皂清洗,并可用75%的酒精消毒(请不要把导联线浸在液体中进行消毒)。小角度地弯折或打小结会缩短导联线的使用寿命,使用时请尽可能地将导联线理顺再接电极。 2.电极必须保存良好,长时间使用之后,由于受腐蚀等原因,电极表面会氧化变色而影响作图,这时须更换电极。 四、硅橡胶轴维护 硅橡胶轴应保持平整、光滑、无污迹,否则会影响心电图记录效果。为了清除硅橡胶轴上的污迹,请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洁净软棉

心电图操作方法

一、心电图的操作及使用方法; 1.标准导联 Ⅰ:为接连左、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Ⅰ=左臂(+)→右臂(-)。Ⅱ:为连接左腿和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Ⅱ=左腿(+)→右腿(-)。Ⅲ:为连接左退和左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Ⅲ=左腿(+)→左臂(-)。电极安放位置: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2.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即加压单极右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左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L:即加压单极左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F:即加压单极左腿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臂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3.单极导联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紫色、2、使用方法; 1.电源开关置于“ON”。 2.电源开关置于“AC(交流),’,此时“LINE”“TEST”“PAPER SPEED (25mm/s)”“SENSITIVITY(l)”“STOP”,晶体灯发出亮光。3.调节基线控制旅钮应能改变描笔的位置,使之停在纪录纸中央附近。 4.按动“CHECK”键,此时“STOP”灯灭,“CHECK”灯亮。 5.按动定标键“ lmV”,使描笔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6.按“START”,此时“CHECK”灯灭,“START”灯亮,记录纸按25mm/s 速度走动。 7.继续按动定标键,在走动的纪录纸上可看到一清晰的定标方波,其振幅应是10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