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

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含蕴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

(2)(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参考答案】(1)①材料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即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对立表现在:现象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本质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认识。二者的同一表现在他们互相依存,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在本题中,两个病患的症状表现的基本相似为现象,但是病因不同才是事物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②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在本题中华佗看到了病症和病因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③材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虽然二人症状相同但根本病因是不同的,华佗正确认识到了病原的根本并做到了对症下药。正是正确的认识到了问题。华佗为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正是具体分析了他们的不同问题,充分运用了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材料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本题中,州官倪寻因为饮食过多引起头疼发烧,州官李延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头疼发烧,而华佗正是因为两者的不同病因,所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综上,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前提是垃圾的有效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不同的垃圾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投放避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他们分出来。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了而行之,今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展以“提升更绿色的上海”为主题的“绿色账户活动”何为“绿色账户”?这是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可再生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账户”实现模式,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我们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5分)(2)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

1、①人改造自然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和前提。实践决定认识。在本材料中,有人认为垃圾应该全部回收利用,是实践主体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错误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合理说法的提出充分证明了认识和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正确的。③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提出正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结果。④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具有相对性。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⑤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体现为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影响实践,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本题材料表明,绿色处理观念的提出正是正确的认识,用来良好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

2、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在本题中,体现了如下矛盾分析方法。

①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方法论。在材料中,针对垃圾处理问题,不能再采用粗放型处理方法,要变废为宝,没有退路就必须多想出路,充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是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对立,又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统一。在本题中,对于旧的垃圾处理方法向新的方法转变,正是应用了这一方法论。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这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针对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主要矛盾的性质进行处理和解决。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法也不同,新的绿色垃圾处理方法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切忌一刀切。⑤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垃圾问题是人类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产物,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

利用规律,尊重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34.答案要点

(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人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2分)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2分)(注:如果考生从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或从规律的特征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真理和谬论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真理中包括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错误中也隐含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2分)“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并不是抹杀真理和错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2分)

(3)创新意识在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创新意识:一要注重实践,从中汲取智慧;二,要辩证思维,要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4分)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保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 材料2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迸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带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

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实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Peter Zec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

(1) 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1、认识主体性主要表现在: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层面;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为老人”这两句富有哲理的话充分了体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当主体站在自己的角度无法认识客体或认识不全面时,就应该从客体出发,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角度以实现对客体正确的认识,并且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以实现对客体系统的认识。在教育孩子时,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在设计老年人

使用的产品时,把自己想象成为老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客体完整、系统和正确的认识。

2、答案: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给我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把我们的意识转化为客观世界的现实,因此只有勇于实践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创造美好的生活。第二,我们的实践必须要受认识的指导,尤其是作为认识高级形式的理论对于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首先实现对事物的认识,特别是理性认识,并用它来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第三,正确的设计和实践还必须要符合主体的需要,不断创造价值,为群众谋利。总之,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在看到实践决定认识方面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认识的主体性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认识的指导下,勇于实践,尊重群众的需要,让生活更加美好。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一、秸秆种蘑菇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二、延长产业链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于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

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三、“链接”到山林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后,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答:(1)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矛盾普遍存在,我们应当正视矛盾,承认秸秆、菌渣以及山林等问题的存在;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清主次、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集中有限精力重点解决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同时也要兼顾次要问题,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巧用大循环”过程中,从秸秆到菌菇,从菌渣、猪粪到有机肥,再从有机肥到有机果业,因地制宜实现了合理循环。矛盾双方就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材料中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实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有利条件,促进了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外因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发展。材料中秸秆变成菌菇培育的原料再变成有机肥,有其内在关联,同时也离不开人们发挥能动性、招商引资加大投入这一重要条件。

(2)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看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创造有利条件解决矛盾。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对待事物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不同矛盾,全面协调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人们认识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深刻而正确地认识、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只有在认真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不断解决问题。

材料阅读题及答案

材料阅读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重庆中考材料阅读题分类讲练(含答案)类型1 代数型新定义问题 例1【2017·重庆A】对任意一个三位数n,如果n满足各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数为“相异数”.将一个“相异数”任意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对调后可以得到三个不同的新三位数,把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与111的商记为F(n).例如n=123,对调百位与十位上的数字得到213,对调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321,对调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132,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为213+321+132=666,666÷111=6,所以,F(123)=6. (1)计算:F(243),F(617); (2)若s,t都是“相异数”,其中s=100x+32,t=150+y(1≤x≤9,1≤y≤ 9,x,y都是正整数),规定:k=F()s F()t .当F(s)+F(t)=18时,求k的最大值. 针对训练 1.对于一个两位正整数xy(0≤y≤x≤9,且x、y为正整数),我们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平方和叫做t的“平方和数”,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平方差叫做t的“平方差数”.例如:对数62来说,62+22=40,62-22=32,所以40和32就分别是62的“平方和数”与“平方差数”. (1)75的“平方和数”是________,5可以是________的“平方差数”;若一个数的“平方和数”为10,它的“平方差数”为8,则这个数是________. (2)求证:当x≤9,y≤8时,t的2倍减去t的“平方差数”再减去99所得结果也是另一个数的“平方差数”. (3)将数t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交换得到数t′,若t与t的“平方和数”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讲解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 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 一、理解加点字、词。 考题形式: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答题技巧:先答字、词本意,再答出在文中的含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答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解释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分别说出加点字、词和换的字、词的意思,再主要说用加点字、词的好处或换的字、词的不好,所以不能换。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删掉有何效果,所以不能删。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 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 水晶盘中…… 问:将文中的“撮”换成“抓”好不好?为什么? 答:

二、理解句子。 考题形式: 1、怎么理解“……”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某句话的理解) 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答题技巧: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例: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 炮火,前进…… ③反问:更有力的强调(把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 省,激发读者思考。 例:森林不就是一座巨大的水库吗? ④夸张:突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的特征更加鲜明,更让人印象深刻。 例:桂花开的最旺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主要突出说明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联系文章)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材料一: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对比。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 ;b ;c ;d 。(8分)(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 在。(4分)(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10分)(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4分)。(5)材料四中景观A 与景观B 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

(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8分)(2)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4分)措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每答1点得2分,满分6分)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4)冬温夏凉、终年湿润;气温较凉爽(尤其是夏温较低)及光照较少,不利于作物(4分)生长与成熟。(5)冰川侵蚀(2分。2009年9月初国际奥委会公布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四个候选城市:芝加哥.马德里.里约热内卢.东京。最后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读图回(11分)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里约热内卢在四个城市中地理位置的独特性(2分)(2)里约热内卢所在国拥有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流水量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3)常以“三月如冰九月如烘”来形容马德里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试分析其原因(3分)(4)日本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试分析其原因(2分)(2分)(5)日本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国家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考高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XX 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 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

消费构成对比。 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b;c;d。(8分) (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在。(4分)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10分) (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4分) (5)材料四中景观A与景观b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8分) (2)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4分)

阅读材料二答案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词句加以概括即可. 文章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主要写了四件事:第①﹣﹣②段,“我”学骑自行车;第③段,“我”和父亲骑自行车卖土豆拌倒,父亲扶起“我”;”第④段,上中学时,“我”常在周六骑车回家,周日清晨返校;第⑤段,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回家时链条断掉,陌生村民帮“我”修好.第⑥﹣﹣⑦段,抒发“我”对以前故乡事物的怀念和感激以及现实生活中故乡无处可觅的失落之情. 结合上述文章结构分析,学生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修辞手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时,先要根据句子关键词语判断修辞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分析其作用. 文中对“青蛙”“蚱蜢”“狗”描写的语句是“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根据句中“慌不择路”“不很耐烦”“望尘莫及自愧不如”等词语可判断,本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本段话中作者又将“青蛙”“蚱蜢”和“狗”的表现进行了比较,所以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 本段话是对“我”练习骑车时的描写,刚学会骑车,心情自然是高兴愉快,车也骑得飞快,从文中“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句也可以看出. 结合上述分析,学生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中有关人物的事件和对人物的描写来具体分析. 从文中“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我”和父亲骑自行车卖土豆事件,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从我摔倒后父亲扶我起来事件,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关爱;从文中“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可以看出父亲对东西的珍惜. 结合上述分析,学生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对比阅读理解能力. 甲文主要通过对月亮的细致描写来刻画月亮的形象,从句中“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可以看出月亮时隐时现、月光惨淡特点;乙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月亮的形象,通过“月亮是个好”、“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可以看出月亮皎洁、美好的特点. 甲文是在“我”自行车坏掉后,沮丧推车行走时的一段自然景物描写,通过月亮时隐时现、月光惨淡特点来烘托“我”内心沮丧的心情;乙文是“我”与弟弟、妹妹一起讨论对月亮的认识,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特别是“月亮是个好”的句子,我们看出了儿童美好纯洁的内心世界.结合上述分析,学生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应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事件、主旨进行解答. 文章文章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主要写了四件事,作者通过对以上事件的记叙,写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表达了对以前故乡事物的怀念和感激以及现实生活中故乡无处可觅的失落之情. 划线句“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中是指文中提到的“自行车”“我养过的牛、猪、鸡”,也是指父亲等故乡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从文中“它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人、物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他们无法寻觅的失落感. 结合上述分析,学生可得出答案. (6)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先判断情节在文中位置,再从文章内容、结构、主旨等角度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小升初辅导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小升初辅导资料)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材料物理简答题答案

一、材料的电子理论 1、说明自由电子近似的基本假设。在该假设下,自由电子在一维金属晶体中如何分 布?电子的波长、能量各如何分布? 自由电子近似假设:自由电子在金属内受到一个均匀势场的作用,使电子保持在金属内部,金属中的价电子是完全自由的;自由电子的状态不符合麦克斯韦-波尔兹曼统计规律,但服从费米-狄拉克的量子统计规律。分布:电子的势能在整个长度L内都一样,当0=L时U(x)=,以此建立一维势阱模型。一维势阱中自由电子运动 状态满足的薛定谔方程为,在一维晶体中的解(归一化的波函数)为:(L为晶体长度)。在长度L内的金属丝中某处找到电子的几率为||2=*=,与位置x无关,即在某处找到电子的几率相等,电子在金属中呈均匀分布。自由电子的能量:(n=1、2、3……) 电子波长:λ= 近自由电子近似基本假设:点阵完整,晶体无穷大,不考虑表面效应;不考虑离子热运动对电子运动的影响;每个电子独立的在离子势场中运动,不考虑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周期势场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较小,可当作微扰处理。电子在一 维周期势场中的运动薛定谔方程:,方程的解为 。自由电子近似下的E-K关系有:,为抛物线。 在近自由电子近似下,对应于许多K值,这种关系仍然成立;但对于另一些K值,能量E与这种平方关系相差许多。在某些K值,能量E发生突变,即在K= 处能量E=E n|U n|不再是准连续的。近自由电子近似下有些能量是允许电子占据的,称为允带;另外一些能量范围是禁止电子占据的,称为禁带。 2、何为K空间?K空间中的(2,2,2)和(1,1,3)两点哪个代表的能级能量高? K空间:取波数矢量K为单位矢量建立一个坐标系统,他在正交坐标系的投影分别为K x、K y、K z,这样建立的空间称为K空间。 22+22+2212+12+32,故(2,2,2)比(1,1,3)高。 3、何谓状态密度?三维晶体中自由电子的状态密度与电子能量是何种关系? 状态密度:自由电子的能级密度亦称为状态密度,即单位能量范围内所容纳的自由电子数。关系:三维,能级为E及其以下的能级状态总数为Z(E)=C, 式中C=为常数,即能级密度与E的平方根成正比;二维的Z(E)为常数; 一维的能级密度Z(E)与E的平方根成反比。 4、用公式=解释自由电子在0K和TK时的能量分布,并说明T改变 时该能量分布如何变化。 分布:当T=0K时,若E>E F,则f(E)=0,若E F,则f(E)=1。当T>0K时,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的追求,精致细小地限于狭窄的内心天地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用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一生意义上的升华。夜深人静,把昨日的梦想和今日的理想放在一起体味,我听到了一片深广、醉人的人生交响曲。有如天上的浮云汇成雷雨交加的浩荡天空,又如碧澈的江流涌入汹涌的大海。这才是享受。 (1)为什么作者认为“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_(1)因为作者认为梦想体现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用献身精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人生境界的升华。 (2)要把梦想转化为理想,你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2)应该对人生做出长远规划;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调整,需要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等。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 理想与现实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②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③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联系:①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②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崇高的理想的重要意义: ①崇高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力量,是照耀人们前进的指路明灯,是人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 ②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③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意义: 当一个人能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他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与安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地爱国情感,也是公民应具备的高尚品质。 立报效祖国之志的作用:当一个人下决心为祖国的独立、尊严、荣誉、富强而贡献自己的一切时,就会产生无私无畏的巨大动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个人的成长与哪些外部因素息息相关: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 ②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我们的党和人民,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 ①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 ②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以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前提。我们应该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能只看到个人利益。 ③当我们自身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首先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

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人们心目中,教师似乎永远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永远是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辛勤园丁。然而,现在一种叫做“工作倦怠”的“职业病”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 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1.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的何种职业生涯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哪些? 这是危机期的职业倦怠阶段。在职教师在专业发展的不同的阶段的不同需求,可以粗略地把教师的成长需求阶段分为四个阶段:职初期的适应磨合阶段——这阶段教师处于教学新手阶段,以学习的需求为主,其特点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热情期的能力发展阶段——这时期的教师处于教学激情阶段,在适应期的基础上,教师因为个人职业的理想和发展需求,产生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的欲望,主要是需要更多的机会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求,其

特点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正在形成,能够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危机期的职业倦怠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竭,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缺乏工作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这一阶段应主要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支持;稳定期的反思创新阶段——这一时期教师已进入职业成熟稳定期,同时也是职业生涯的高原期,对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而言,关键是要为他们提供更新的机会,以利于他们的反思和创新。在这个时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环境。要解决教师的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首要的是要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是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保持自身健康心态。二是要准确客观的进行自我定位,保持自身的健康调节。三是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自身的健康体魄。四是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让教师感觉温暖。五是健全教师考核制度,让教师感觉公正。六是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人,让教师感觉轻松。 2.结合自身实际,试谈谈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较大压力的情况下,由于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的一种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筋疲力尽、麻木不仁的高度精力疲劳和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对教师的身心产生严重的伤害,进而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发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我个人认为,具体的大概有以下几点:(1)教师主观因素所造成的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大) (2)学校组织因素所造成的教师职业倦怠。(管理水平不高) (3)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收入较低) (4)学生问题的困挠及家长过分的苛求。 3.结合材料,谈谈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哪些鼓励措施与支持体系? 1.激励措施 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都有一些激励教师的重要措施。对于处于危机期的教师,我们需要的激励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创建合作的教师文化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走出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欧美,在

材料阅读训练及答案

材料阅读训练及答案 材料一 ①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吃的米、面、水果、蔬菜、鱼、肉;穿的棉、麻、丝、毛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②高分子的特点是个头大每个分子由几万、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而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如水、盐、酒精等分子量却不过几十、几百怪不得人们称高分子化合物是微观世界的“巨人”呢 ③相比于低分子高分子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们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所谓“单体”构成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 ④人造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很低怎样才能保证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卫星内 部仪器的工作呢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依靠一种特种高分子来 帮忙用它做成“温控涂料”涂在卫星表面 ⑤当卫星面向太阳时高分子涂料可以助其散发热量背对太阳时还能起到绝热保温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卫星仪器的正常工作使其源源 不断地为人们收集和提供情报 ⑥此外导弹、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也碰到了难题: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3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

5000℃以上要知道普通钢温度达1000多度会溶化成液体合金钢最多 只能耐300℃的温度用什么材料来做它们的保护层和隔热罩呢 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高分子烧蚀材料将它涂在导弹、飞船的表 面但它燃烧汽化成小分子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尽管外面烈火熊熊里面 却安然无恙这就起到了保护层和隔热罩的作用 ⑧电子工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样现代科学和工业 技术少得了它但是当我们津津乐道电子工业的赫赫战果时却不能忘 掉高分子在此领域立下的汗马功劳 ⑨作为绝缘材料高分子的独到之处是具有良好的高频和超高频 绝缘性能陶瓷、云母之类都远远赶不上它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遥控、遥测、雷达、卫星通讯等都要用到频率极高的微波所以也就少不了优质的高频、超高频绝缘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 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2007高考地理学科猜题示例 湖北高文兵 地理学科:关于2007年全国卷综合题部分的猜题 命题人工作单位************ 姓名高文兵mail:*******@*** 电话****** 邮编****** 【适用地区】全国 【所猜考点】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气象灾害的危害。海洋 环境问题。(北方地区)气候、地形特征与灾害防治的关系。 【呈现题型】综合题 【命制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我国局部地区地面天气图(图1) 材料二 中央台 消息: 国家海 洋环境 预报中 心2007 年3月3

日发布风暴潮、海浪一级紧急警报。受强冷空气等的影响,渤海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风暴潮。如图2: (1)图中A处的天气系统是;若A、B之间等压线的数值均不相同,则B处的气压可能为,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地的天气特点为。(8分) (2)简述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图1分析其产生的气象原因。(10分) (3)除气象因素外,结合材料和当地的环境特点,分析说明引起这次风暴潮的其它原因。(6分) (4)渤海湾是我国风暴潮最严重地区之一,简述风暴潮对当地造成的主要危害及解决措施。(12分) 【试题立意】本组题综合考查了等压线、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防灾减灾措施。本题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如华北地区的地形特点、读图能力、等值线分析能力、地理现象成因分析等。 【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 (1)(8分) 温带气旋(或锋面气旋、黄海气旋、低压)(2分) 1052百帕(答案为大于1050百帕和小于1055百帕之间的任一数值均可,没有单位不能得分)(2分) 天气晴朗,寒冷干燥(4分)。 (2)(10分) 渤海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东北部影响较小(2分) 渤海湾地区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强,风浪大(4分); 风向以偏北风为主,致使海水向渤海西南岸堆积,因而出现较大风暴潮(4分)。(3)(6分) ①此时正值满月前后,即将出现天文大潮,潮汐与风暴潮的叠加,抬高了潮水位(2分) ②渤海湾呈喇叭型,又是浅海大陆架,由于海岸和海底地形的影响,非常有利于风暴潮 的发展;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 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一、读清问题、读透材料——解题的基础 读——先读题目设问,再审读材料正文 1、先读题目设问有助于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明确作答要求; 2、然后带着问题审读材料。 ①先看材料的出处及说明性文字,这些是对材料背景、国别、作者等信息的提示,如《战国策》、《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食货志》等,对材料中历史事件时空做到心中有数; ②再阅读材料正文,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对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关键词做适当勾画,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找取相关有效信息,解题的关键 设问一般都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种形式多样的材料都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阅读材料后,联想所学知识,找取材料与课本内容具体章节的关联,翻到材料所述内容的那一课,对照设问,通过梳理、分析,推测判断,得出答案。 三、答准题目所设问题-解题的落脚点 1、注意设问分值,“看菜吃饭、看分答题”,例如2分可能包含两个要点,8分不太可能只答一个要点; 2、一个材料题设问包含不止一问,要做到一问一答,分点答题,标注小序号; 3、材料题对文字表达能力较高,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就事论事,做到问什么答什么,需要展开时再展开,用语要规范准确,杜绝口语化。 例如: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2分) (2)请用史实说明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出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3)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2分) 思路: 第一步:读。先读设问,再读材料,没有出处,跳过,把材料中关键词勾画,“前356年”“商鞅”“秦孝公”“处死”等,心中有数此题在考察商鞅变法相关内容。 第二步:找。联想材料核心内容与书本知识哪一课相关联,迅速锁定第二单元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二目《商鞅变法》内容。 第三步:答。第一问,“最能体现性质”,商鞅变法性质是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从而确立封建社会性质,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故从土地制度经济层面着手。(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战国封建社会确立<铁器、牛耕使生产力提升,井田制公田-私田开垦,奴隶主-地主,奴隶-农民>) 注意第二问“说出观点并说明理由。”这是2个问题,做到一问一答,标注小序号。 第三问,变法成功条件,多角度联想商鞅成功因素,从改革的社会环境、支持者推行力度、变法者自身的品行(公正无私、执法严明)、变法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维护哪些人的利益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禁止口语化答题,就事论事。 参考答案: (1)答: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2)答:①商鞅变法成功了。 ②因为“商鞅虽死,其法尤行”,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学生材料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答题步骤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答题步骤 〔典型示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 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 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 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 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 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 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 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 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 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 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 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 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 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 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 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 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 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 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 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 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 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 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 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 15次会议于 2009年 12月 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 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 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 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 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12月 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 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对比。 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 b ; c ; d 。(8分) (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在。(4分)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10分)

(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4分) (5)材料四中景观 A与景观 B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8分) (2)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 (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4分) 措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每答1点得2分,满分6分)(4)冬温夏凉、终年湿润;气温较凉爽(尤其是夏温较低)及光照较少,不利于作物生长与成熟。(4分) (5)冰川侵蚀(2分。 2009年9月初国际奥委会公布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四个候选城市:芝加哥.马德里.里约热内卢.东京。最后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据图分析里约热内卢在四个城市中地理位置的独特性(2分)

小学生阅读题及答案:《智能材料》

①人或动物的皮肤划破出血或者骨折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子、海参等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 ②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 ③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高科技的侍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束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出该材料的受损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口子,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粘接起来。 ④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中,这种智能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收到信号后即会发出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剂之类的特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 ⑤智能材料尽管仅仅是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料的数据和线索。 1、第③段运用了答案说明方法,说明智能材料具有答案的作用。(3分) 2、第④段加点的自动如何理解,结合文章加以说明。(2分) 答案 3、细读课文,给智能材料下定义。(2分) 智能材料答案。 4、发挥你的丰富想象,结合全文,在第⑤段后补写科学家未来利用智能材料改善生活的情景。(4分)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手足口是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流行疾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手足口病在欧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人症状轻微,多数患者可以自愈。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中均可能藏有病毒。人们对手足口病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必盲目恐慌。 (1)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__婴幼儿_____。 (2)手足口病通过___接触_____进行传播。 1、传染病 (1)定义: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并可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常见病原体 主要是一些微生物,包括_细菌__和_病毒__ 细菌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菌直接侵入细胞,如链球菌;细菌产生的毒素破坏细胞,如破伤风菌. 病毒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只能寄生生活,破坏细胞。如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 复习要点梳理 (3)传染病特点 (a)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___、_流行性__ (b)流行三环节_传染源__、_传播途径___、易感人群____ (c)控制传染病三措施: _控制传染源____、_切断传播途径_____、_保护易感人群_____ 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传染病种类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伤寒、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肺结核、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血液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 体表传染病狂犬病、破伤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1:甲型肝炎是一种急性的消化道传染病。有一次小王全家吃毛蚶,这些毛蚶曾被甲肝病人粪便污染过,结果小王患上甲肝,而其妹妹未患病,其父亲就将小王送进隔离病房治疗,并给小王妹妹服用了甲肝疫苗预防药,并与其哥隔离分食,以防传染。 据上所述,用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食用不洁毛蚶而患病,说明甲肝这种病具有__传染性_的特点,若人们

材料阅读题及答案

重庆中考材料阅读题分类讲练(含答案)类型1 代数型新定义问题 例1【2017·重庆A】对任意一个三位数n,如果n满足各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数为“相异数”.将一个“相异数”任意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对调后可以得到三个不同的新三位数,把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与111的商记为F(n).例如n=123,对调百位与十位上的数字得到213,对调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321,对调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132,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为213+321+132=666,666÷111=6,所以,F(123)=6. (1)计算:F(243),F(617); (2)若s,t都是“相异数”,其中s=100x+32,t=150+y(1≤x≤9,1≤y≤9,x,y都是正整数),规定:k=.当F(s)+F(t)=18时,求k的最大值. 针对训练 1.对于一个两位正整数xy(0≤y≤x≤9,且x、y为正整数),我们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平方和叫做t的“平方和数”,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平方差叫做t的“平方差

数”.例如:对数62来说,62+22=40,62-22=32,所以40和32就分别是62的“平方和数”与“平方差数”. (1)75的“平方和数”是________,5可以是________的“平方差数”;若一个数的“平方和数”为10,它的“平方差数”为8,则这个数是________. (2)求证:当x≤9,y≤8时,t的2倍减去t的“平方差数”再减去99所得结果也是另一个数的“平方差数”. (3)将数t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交换得到数t′,若t 与t的“平方和数”之和等于t′与t′的“平方差数”之和,求t. 2.将一个三位正整数n各数位上的数字重新排列后(含n本身).得到新三位数abc(a<c),在所有重新排列中,当最小时,我们称abc是n的“调和优选数”,并规定F(n)=b2-ac.例如215可以重新排列为125、152、215,因为=2,=7,=5,且2<5<7,所以125是215的“调和优选数”,F(215)=22-1×5=-1. (1)F(236)=________; (2)如果在正整数n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中,有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平均数,求证:F(n)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