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一、我省土地调查基本情况 .............................. 1 二、目标任务 (2)

(一)总体目

标 ..................................................................... . (2)

(二)主要任

务 ..................................................................... ...................... 2 三、实施原

则 (3)

(一)坚持国家统一标

准 ..................................................................... (3)

(二)充分利用已有成

果 ..................................................................... (3)

(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 4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 4 四、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 .. (4)

(一)工作内

容 ..................................................................... . (4)

(二)责任分

工 ..................................................................... ...................... 5 五、农村土地调

查 (7)

(一)调查比例

尺 ..................................................................... (7)

(二)遥感影像资料采

购 ..................................................................... (7)

(三)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

定 (7)

(四)权属调

查 ..................................................................... . (8)

(五)地类调

查 ..................................................................... .. (10)

(六)耕地坡度分

级 .....................................................................

............. 11 六、城镇土地调查 .....................................

12

(一)调查范围和比例

尺 ..................................................................... . (12)

(二)初始地籍调

查 ..................................................................... (13)

(三)变更地籍调

查 ..................................................................... (13)

(四)统计汇

总 ..................................................................... .................... 13 七、基本农田调

查 (13)

(一)基本内

容 ..................................................................... .. (13)

(二)基本方

法 ..................................................................... .................... 14 八、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 (14)

(一)基本内

容 ..................................................................... .. (14)

(二)基本方

法 ..................................................................... .................... 14 九、专项用地统计调

查 ................................. 14 十、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5)

1

(一)建设目

标 ..................................................................... .. (15)

(二)总体要

求 ..................................................................... .. (15)

(三)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

设 (16)

(四)省、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

设 (16)

(五)省、市、县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

统 ........................................... 16 十一、统一时点变

更 (17)

(一)基本要

求 ..................................................................... .. (17)

(二)主要内

容 ..................................................................... .................... 17 十二、成果汇

总 (17)

(一)数据汇

总 ..................................................................... .. (17)

(二)图件编

制 ..................................................................... .. (18)

(三)成果分析与文字报告编

写 .............................................................. 19 十三、主要成果 .. (20)

(一)县级调查成

果 ..................................................................... (20)

(二)市级、省级汇总成果......................................................................

20 十四、更新调查成果与二次调查的衔接 (21)

(一)衔接原

则 ..................................................................... .. (21)

(二)衔接内容及要

求 ..................................................................... ........ 21 十五、检查验收 .. (22)

(一)自

检 ..................................................................... (22)

(二)预检和验

收 ..................................................................... ................ 22 十六、实施计

划 ......................................... 22 十七、保障措

施 (23)

(一)组织保

障 ..................................................................... .. (23)

(二)政策保

障 ..................................................................... .. (24)

(三)制度保

障 ..................................................................... .. (24)

(四)技术保

障 ..................................................................... .. (26)

(五)经费保

障 ..................................................................... .. (26)

2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为全面组织实施第

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

方案。

一、我省土地调查基本情况

1979年,国家、省有关部门在我省无锡县、吴县开展了土地利

用现状调查的试点工作。1984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我省全面

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至1994年,全省完成了13个市、106个县(市、区)的近2000个乡镇、35600余个行政村和国有农林场

圃的土地资源调查,查清了我省的土地资源家底。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原有的土地利用调查资料数据

老化,已明显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

要,自2000年起,全省开展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考虑到江苏经济

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我省将农村地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比例尺由1:10000

提高到1:5000,形成了“城镇1:500比例尺,城郊1:1000比例尺,农村1:5000比例尺”的土地调查体系,即“515”城乡一体化地籍建设工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全省

98个县(市、区)中,已有13个县(市、区)通过部、省验收,面

积约1.3万km

22;40个县(市、区)正在开展工作,面积约4.3万km,

其中25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其余45个县(市、区)尚未开展

2工作,面积约5.1万km。

1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江苏省二次调查的总体目标是:在江苏省现有土地调查的基础

上,采用RS、GPS、GIS等先进技术方法,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查清全省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

握城镇、村庄以及独立工矿区内部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商业用

地、住宅用地以及农村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的结构、数量和分布,建

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

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江苏省二次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省农

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制镇、乡

(镇)所在地镇建成区的土地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全

省基本农田状况;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查清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状

况。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基础上,

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具体

任务如下:

1.农村土地调查。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统一的土地

调查技术标准,以正射影像图为调查底图,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

类、位臵、范围和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

所有权状况,确权达到90%以上。

2.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

2

围、界线、地类和面积等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3.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块)

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

图上,汇总统计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

造册。

4.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基础上,根据耕地后备

资源调查有关规定,调查耕地后备资源权属、地类、面积(数量)等。

5.专项用地统计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

收集利用有关资料,统计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

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利用状况。

6.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

地调查基础上,建立省、市、县三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

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并与国家数据库联网。

7.统一时点变更。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将成果统一到2009年10月31日同一时点,逐级汇总土地调查成果。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国家统一标准

为保证二次调查成果质量,我省二次调查使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

统、土地分类标准、技术方法、精度要求和质量、数据标准。(二)充分利用已有成果

对我省已有的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资料、图件、数据等

成果,经复查、审核无误的均应使用,避免重复调查,以降低成本,3

提高效率。

(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土地调查应坚持客观、真实,保证成果准确、可靠。无论哪个环

节都必须从严要求,不得弄虚作假。发现有伪造调查数据,篡改调查结果的,必须依法查处。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省制定二次调查统一的实施方案,各市、县(市、区)要结合本

地实际,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按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保证全省二次调查工作按时完成。

四、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一)工作内容

二次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前期准备。

2、组织宣传和培训工作。

3、获取遥感影像资料、制作调查底图。

4、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

5、基本农田调查。

6、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7、专项用地统计调查。

8、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9、进行统一时点变更。

10、调查成果汇总。

4

11、调查成果质量检查及验收。

12、调查工作总结和成果上报。(二)责任分工

1.

(1) 制定《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江苏省第二次土地

调查实施方案》、《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招投标办法》等方案和规定。

(2) 负责对全省从事土地调查管理的主要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

员、承担土地调查任务的专业队伍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培训。

(3) 以“摸清土地家底,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分阶段组织、部

署宣传工作。

(4) 组织专家对各市、县报送的总体方案、工作方案和技术设计书

审查批复。

(5) 按照国家提供的江苏省界和民政部门进行行政区域勘界所确

定的县(市、区)界,统一组织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计算市、县级控制面积。

(6) 指导全省二次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发现二次调查中的各种问

题,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就重大的政策和技术问题报全国土地调查

办公室处理。

(7) 针对全省调查中出现的土地权属争议,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

大问题组织协调和调处。

(8) 组织专家对市、县级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协

5

助国家对县级调查成果的核查与确认,确保数据真实性。

(9) 在市、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基础上,建设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和管理系统。

(10) 在市级数据汇总、验收基础上,汇总各类数据,形成省级

调查成果,上报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

(1) 依据国家、省有关要求,制定本地总体方案、工作方案和技术

设计书,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2) 依据国家有关要求、国家编写的培训教材以及省制定的有关规定,对承担调查任务的专业队伍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3)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分阶段组织、部署宣传工作,面向全社

会开展宣传。

(4) 在培训和审查资质的基础上,以招投标等方式,确定调查单位。

(5) 对省土地调查办公室提供的《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进行核实,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报省土地调查办公室处理。

(6) 市、县(市、区)组织具体调查工作,按省规定的时间完成调

查任务。

(7) 市组织检查与指导县级调查工作,县级组织检查与指导具体调

查工作,及时了解、发现、处理二次调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重大问题及时上报请示。

(8)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土地权属争议,组织协调和调处。

(9) 依据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开展市、县级调查数据库及管

6

理系统的建设。

(10) 以县级调查数据、图件、报告等为基础,汇总市级各类成

果,并按规定上报。

五、农村土地调查

农村土地调查覆盖完整的调查区域,其中城市、建制镇、集镇、

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一)调查比例尺

农村土地调查以1:5 000比例尺为主,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可采用1:2 000或1:1 000比例尺,个别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1:10 000比例尺。

(二)遥感影像资料采购

遥感影像资料采购的基本原则是:在同时具有航空和航天遥感影

像资料时,优先选择航空像片;在具有多时相资料时,优先选择近期

资料;一般情况下,选择的遥感影像资料应覆盖完整县级辖区;航空

遥感资料的摄影比例尺、数码相机像素地面分辨率以及航天遥感资料

的空间分辨率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为保证遥感影像资料的现势性,各市、县(市、区)自行组织航空

摄影获取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或由省厅协调统一采购近期航天遥感影

像资料。

(三)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定

1.

江苏省界、沿海滩涂和海岛界线采用国家确定界线。市界、县(市、

7

区)界采用各级民政部门确定的行政区域勘界资料。乡(镇)级调查

界线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2.

江苏省控制面积采用国家确定的成果。

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制作全省到县(市、区)的省级《图幅理

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依此计算各县级调查区域控制面积。在提供数字化调查界线前,各县(市、区)可先按原有资料进行调查,待新的界线提供后再严格按提供的界线对原界线进行核对、调整。

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依据下达的县级行政界线和控制面积,制作

到乡(镇)的《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并计算各乡镇的控制面积。

各市县对提供的界线和控制面积应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应及时报

省土地调查办公室处理。

(四)权属调查

1.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对辖区内的土地权属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按下列原则开展工作:

(1)登记资料或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复核手续完

备且与实地一致的,原资料可直接使用,不需要重新进行权属调查。登记资料或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复核与实地不一致的,补充新的界线调查,重新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2)登记资料或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复核手续不

8

完备,补办手续后,可以使用。

(3)未开展权属调查地区,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要求开展权属调查,并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2.

1:10 000和1:5 000比例尺调查成果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到乡

镇、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其中1:5000有条件的地区可调查到村民小组,1:2000和1:1000调查成果调查乡(镇)、村及村民小组集

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国有农场、林场、水流(河

流)、湖泊、铁路、公路等国有土地使用权。

当权属单位的土地座落在该权属单位所属行政辖区以外的,其土

地权属调查按“飞地”处理。

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权属调查

时,土地权利人(或授权委托人)、相邻土地权利人(或授权委托人)、

权属调查人员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必须出席,根据合法的权源资料,确

定权属界线;没有权源资料的,以双方共同指认的界线为准,指界后

相邻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有争议的界线,应进行必要的举证和调查,依法予以调处,签订

《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难以调处的,划定工作界线,签订《土地

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在权属调查中,没有法律依据证明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

草地、荒地、滩涂、水流等土地,都应划为国有土地。

9

(五)地类调查

地类调查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江苏省第二次

土地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开展。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已验收的县(市、区),按照二次调查的要

求进行补充调查并更新数据库。没有或正在进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

县(市、区),应按照二次调查的要求进行地类调查并建立土地利用

现状数据库。

1.

地类调查一般采用调绘法。调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当影像

上地类界线与实地一致时,将地类界线直接调绘到调查底图上;二是

当影像不清晰、或实地地物与影像不一致时,进行地物补测;三是当

有设计图、竣工图等有关资料时,可将地类界线直接补测在土地利用

现状图上或调查底图上,但必须实地核实确认;四是将地物的坐落、

权属性质、图斑编号、地类编码、耕地类型、线状地物宽度等属性标

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

2.

地类调查可采用综合调绘法或全野外调绘法。

(1)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外业相结合的调绘方法。具体做法是:利用已有

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进行解译,并依据影像对界线进行调整。内业认定、直接标绘上图的界线及地类,经外业核实确

认;内业不能够确定的界线及地类,需经外业实地调绘上图。对新增

10

地物应进行补测。最后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农村土

地调查记录手簿》上,形成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

(2)全野外调绘法

全野外调绘法是利用调查底图直接进行外业调查的调绘方法。调

查人员携带调查底图到实地,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类信息与实地状况一

一对照、识别,将地类和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将地物属性标注

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

3.

已具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而没有实质性建设(以施工人员进

入、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地基已开挖等为标志)的土地称为“批而未用”土地。“批而未用”土地按建设用地调查。调查时,按提供批地文件,确定其位臵、范围和地类。对“批而未用”土地,在数据库中单独表示、统计面积和逐级汇总,掌握“批而未用”土地的位臵、面积等信息。

4.

对于违规违法用地,按现状调绘。(六)

为了评价耕地质量,需要对耕地坡度进行分级。耕地坡度指耕地

所处位臵的地面坡度。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耕地分为小于或等于2度、大于2度小于或等于6度、大于6度小于或等于15度、大于15度小于或等于25度、大于25度五个坡度级。

每个坡度级分为梯田和坡地两种耕地类型。其中,耕地类型由外

11

业调查确定,耕地坡度级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测定。全国土地

调查办提供1:5万DEM供各地使用,或使用已有的1:1万 DEM,由

此生成坡度图。将坡度图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叠加,确定耕地图斑的坡度级。进行坡度分级时,一般不打破图斑界线,一个图斑确定一个坡度级。当一个图斑含有两个以上坡度级时,一般以面积大的坡度级为该图斑坡度级。当一个耕地图斑面积较大、含有两个以上坡度级,且不同坡度级之间的界线明显时,可将该耕地图斑划分为两个以上不同坡度级。

坡度图由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统一组织制作。

六、城镇土地调查

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未进

行城镇地籍调查的地区,应开展初始地籍调查;已完成城镇地籍调查

的地区,应开展变更地籍调查。具体参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江

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执行。

已经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的县(市、区),应根据第二

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对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补充、

完善。

(一)调查范围和比例尺

城镇土地调查范围是城市建成区和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有

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其他城镇、村庄的地籍调查;尚未建成的城镇规划

区不列入城镇范围,按照农村土地进行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

地调查范围应保证不重不漏。

12

城镇土地调查以1:500比例尺为主,坐标系由各地自行确定,并逐步统一到“1980西安坐标系”。(二)初始地籍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的目的是查清调查区内全部宗地的权属、界址位

臵、用途等信息,并按照标准数据格式建立地籍信息系统。

初始地籍调查应采用全解析法,充分应用全球定位技术、地理

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进行全外业数字化测量。

(三)变更地籍调查

在调查区内,当土地权属、用途、界址发生变化时,对变化部

分应进行变更地籍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时未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按照二次调查有关要

求,开展必要的变更调查和修测、补测,并按照新的《城镇地籍数据

库标准》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四)统计汇总

依据初始和变更地籍调查建立的地籍信息系统,对调查区域内权

属和各地类面积进行汇总。七、基本农田调查

(一)基本内容

在农村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将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和之后依法调整的基本农田地块(区块),标注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在数据库中设立基本农田数据层,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13

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二)基本方法

基本农田调查按下列步骤进行:收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

农田划定图件或档案、基本农田调整图件和依据及其他涉及基本农田的资料;对基本农田地块界线进行矢量化或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直接标注基本农田信息;依据有关数据库标准,将矢量化的基本农田地块界线或标注信息及有关属性,作为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一个数据层,按不同行政区计算各级基本农田总面积和分地类的面积,并填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表格。八、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一)基本内容

利用农村土地调查资料,调查并统计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权属、

地类、面积(数量)等,建立、完善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为土地开发、复垦提供依据。

(二)基本方法

在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及分类的

有关规定,调查耕地后备资源图斑。

省厅将制定有关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规定,供各市县使用。

九、专项用地统计调查

利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等相关资料,统计工业、基础

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利用状况。

各专项用地统计调查时,可应用农村和城镇土地调查成果,逐宗

14

地汇总各类用地的面积。对县城以下建制镇,可采用抽样统计方法,统计汇总出各类用地面积。

为掌握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状况,在农村土地调查中,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村庄”用地进行随机抽样统计调查,统计农村宅基地占村庄面积的比例,以此比例计算该辖区内的农村宅基地面积。十、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一)建设目标

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以本次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

土地权属、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正射影像等数据为基础,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并与国家数据库联网。(二)总体要求

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要在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数据库结构

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并与金土工程及已有数据库具有良好的衔接性和相关性。

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第

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开展数据库建设。采用标准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使成果数据正确汇交和共享。

要选择性能稳定的GIS图形平台,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为数据库

管理平台,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它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报告 XXX国土资源局 二○○九年七月 目录

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报告 洛阳市XXX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工作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数据库建设工作从2009年1月至2009年2月28日,经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工程现已全部结束,特编写本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实施过程、技术方法、技术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 1.建库概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及《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要求,按照《XXX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具体方法,进行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程,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洛阳市XXX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数据库建库目的和任务 第二次土地农村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通过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建立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权属和基本农田、后备资源为一体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立规范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体系,为我局实现高效、准确的动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为城市建设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制订土地利用计划提供依据。

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后备资源等内容,集图形、图像、属性、表格和文档资料等数据为一体的、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依据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1997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2019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19页

附件: 2019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及时准确掌握2019年土地利用状况,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闸门”作用,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及确保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提供准确的农用地基础数据,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 (一)调查2019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全面查清2019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情况,包括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情况,并逐级汇总全国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二)开展2019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查清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细分调查内容,对新增建设用地调查到相应二、三级类,并逐级汇总全国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情况。 (三)调查全国当前坡耕地情况。在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坡耕地专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开展生态退耕等减少的耕地数量,查清坡耕地变化状况,并逐级汇总。 (四)查清遗漏建设用地情况。结合国发[2019]28号文件开展的土地利用情况自查、“四查清、四对照”以及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要求,查清本年度以前变更遗漏的建设用地状况,调查到相应二、三级类,并逐级汇总。

三、步骤与要求 (一)准备工作 1、制定方案 各地可参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但不得与本方案有关要求相抵触。 2、准备资料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包括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数据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相关资料;收集有关退耕还林的图件(设计图、验收图等)、数据(计划数、完成数、验收数)、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收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及实际用途,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成果验收等资料(图件、数据、报告等)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等相关资料;收集近几年耕地减少资料;收集国发28号开展的情况自查、“四查清、四对照”等有关成果。 3、准备表格 印制《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见附件1),《更新调查面积统计表》(见附件4),《耕地坡度分级统计表》(见附件5)。 4、技术培训 按照《关于开展2019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对土地变更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二)实地调查 以本年度实地变化现状为准,实地进行变更调查,保证实地、图件、数据“三者一致”。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包括如下内容:

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2018 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时间:2018年4月

2016年下半年:总结二次调查经验,征求部门调查成果需求意见,梳理调查技术 条件,综合提出了三次土地调查任务和技术路线初步建议。 2017上半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前期研究相关工作,开展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对任务、技术路线、技术方法等进行验证。 第1阶段 第2阶段

2017年下半年:总结形成《总体方案》,按照分步报批的要求,先向国务院呈报开展三调的《请示》,国务院发文后报《总体方案》。会签相关部门。 2017年四季度:筹建调查办,完善各方案、技术标准;梳理2017年7月1日以来 的存档卫星数据,每省选择三个左右县级单位先行开展三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锻炼队伍、加强培训,总结经验、梳理问题。 第3阶段 第4阶段

Part 01 主要特点

对临时种植其他作物的耕地进行标注:耕种(GZ)、未耕种(WG)、休耕(XG)、园木(YM)、林木(LM)、绿化草地(LH)、牧草(MC)和坑塘(KT)。 对林地改种果树的园地进行标注:林区内的园地(LQYD)。 对草地标注:对灌木覆盖度大于等于30%小于40%的草地图斑,标注为灌丛草地(GCCD);对于草覆盖度大于等于5%小于10%的草地图斑,标注为稀疏草地(XSCD)。 工业仓储用地细化标注:按照工业仓储用地的实际利用状况,将 部分工业仓储用地标注为:火电工业用地(HDGY)、钢铁工业用 地(GTGY)、煤矿工业用地(MKGY)、水泥工业用地(SNGY)、 玻璃工业用地(BLGY)和电解铝工业用地(DLGY)。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是二次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 建设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对二次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借助于国土资源主干网和金土工程及“一张图”工程的支持,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基础数据,满足国家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建成长效的数据上报和快速更新机制,保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广泛需求。 (二)任务 1.建设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在平面方向,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 2.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国土资源日常应用需求。 3.长效的数据更新和上报机制建立。 开展土地调查数据上报及更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更新和上报的长效机制,开展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实现对变更信息的及时汇总统计,以及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维护,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 二、原则与依据 (一)原则 1.统一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数据库建设标准补充规定 一、关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补充内容 (一)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数据的数据结构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附录A的规定执行。基本农田图斑图层“基本农田图斑编号”字段长度由18位改为20位。 (二)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的层要素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中不提交。 (三)坡度图。表9坡度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删除“田坎扣除系数”字段。 (四)地类图斑。表10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地类备注”字段,序号为“14”,字段名称为“地类备注”,字段代码为“DLBZ”,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约束条件为“O”,备注为“条件可选”。批而未用土地填写“P”。 增加“耕地坡度级”字段,序号为“15”,字段名称为“耕地坡度级”,字段代码为“GDPDJ”,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见表35”,约束条件为“O”,备注

为“耕地必选”。原序号为14-23的字段序号依次顺序递加。 (五)行政区。表5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描述说明”字段,序号为“7”,字段名称为“描述说明”,字段代码为“MSSM”,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非空”,约束条件为“M”,海岛区域填写代码01,非海岛区域填写00。 (六)宗地。“土地用途”字段约束条件改为“O”。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不需要提交宗地的相关扩展表(包括表15、16、17、18、19)。表21界址点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界址点号”字段的备注内容为“全县统编”。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和使用保密协议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和使用保密协议 甲方:市国土资源局 乙方: 为确保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安全保密,根据国家《保密法》、《测绘法》、《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为防止数据丢失、拷贝或者被盗等泄密问题发生,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保密协议: 第一条: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保密数据指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标准分幅图幅,图幅号。 、 第二条:保密数据使用范围 仅允许乙方在项目中使用该成果。 第二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从事涉密测绘成果生产、加工、保管和使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生产、加工、提供、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成果,应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必须按照保密要求,对数据严格管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该数据。 2、乙方必须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密级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严防泄密。

3、乙方对数据只享有有限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不得擅自将数据转让、转卖、借给他人(第三方),该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乙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应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单位备案;不得将原始数据或者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确需委托第三方加工生产的,经甲方同意后必须与第三方签订成果保密责任书,并报甲方备案。乙方应监督第三方在项目实施中加强数据保密管理,并在项目完成后监督其销毁,项目实施过程中和事后发生的该数据相关的泄密事故,乙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4、甲方要按照项目的要求,及时向乙方发放数据。 第三条责任 * 1、甲方因管理数据不善,造成泄密损失,由甲方承担。甲方不因该数据本身的瑕疵而对使用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2、乙方在使用该数据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管部门的规定,其使用权即无条件终止;乙方因管理数据不善,造成泄密损失,由乙方承担一切法律责任。第三人擅自将数据转让、转卖、借给他人,使资料所有权人和国家蒙受重大政治、经济损失,由泄密方负全部法律责任,乙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协议时效 本协议长期有效。 第四条其他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计划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

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具体任务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国家统一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的数量、分布及质量状况,查清城市、建制镇、村庄、独立工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充分利用地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一、基本要求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成果汇总统计上表之前,应对数据库成果进行检查,数据满足如下要求: (一)数据库图形面积计算要求 数据库中图形的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国土调查办发[2008]32号)的要求进行,经过控制修正的图斑面积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椭球面积检查规则的要求。 (二)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要求 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的要求,进行图幅面积控制和分幅累加计算,并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三)各级面积统计逻辑基本要求 1.县辖区控制面积应等于村级单位控制面积之和,等于全县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2.村级单位控制面积应等于本村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3.乡级控制面积等于各村级单位控制面积汇总值。

二、基本步骤 (一)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从数据库中各图层生成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检查基础计算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二)将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的单位转换为公顷,强制调平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形成基础统计表,检查确保基础统计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三)基础统计表是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的基础,在基础数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类面积统计报表均由该基础统计表生成。 三、基础计算表结构 基础计算表按村级单位为单元,分组统计排列。基础计算表的单位为平方米,参考表结构如下(基础调平的基表结构仅供参考,各软件可接合自身软件特点设计基表,调平方法需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河南省××县二调文字成果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成果分析报告 (农村部分) 组织实施单位:××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四月

目录 一、概述 (1) (一)县域概况 (1) (二)土地利用特点 (1) 二、农村调查成果 (2) (一)外业调查成果 (2) (二)数据成果 (2) (三)图件成果 (2) (四)文字成果 (3) (五)数据库成果 (3) 三、成果分析 (3)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 (3) (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 (6) (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7) (四)与前成果对比分析 (7) (五)成果应用前景分析 (16) 四、土地利用的经验及问题 (17) 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18) 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0) (一)向居民点要潜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21) (二)向违规用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1) (三)向低效土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2) 七、结论 (22)

一、概述 (一)县域概况 ××县位于豫东平原,…………。 (二)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县全县未利用地仅有3161.64公顷,土地开发利用率高达97.77%,土地垦殖率70.65%。 2、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量少 ××县人均耕地量已接近土地承载极限。××县总人口131.56万,人口密度为896.28人/ Km2,是河南省人口密度(554人/Km2)的近一倍,人均土地资源量仅为0.11公顷(1.65亩);人均耕地量为0.08公顷(1.20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量(0.11公顷)的72.73%,河南省人均耕地量(0.09公顷)的88.89%。 3、城镇村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10.58公顷)比重较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41981.39公顷)的15.57%,高于河南省平均比重(11.08%)约4个百分点;纯农村居民点用地19993.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08%,人均居民点用地0.0171公顷(171m2),远远超出了《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农村居民用地标准。

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38号)、《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结合福州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好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是贯彻落实《物权法》,保障物权人合法权利的基础;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促进福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按照全国统一技术规程,采用先进技术方法,查清全市

范围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各类土地的准确数据;查清全市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建立和完善我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满足编制规划、实施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掌握全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开展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全市基本农田调查, 掌握全市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市、县两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开展城镇、村庄以外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任务。市辖五区及福清市、长乐市、平潭县以1:5000比例尺开展调查,其余县以1:10000比例尺开展调查,查清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及农、林、牧、渔场每一块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2013-12-30 | 来源:地籍管理司| 【大中小】【打印】【关闭】 (2013年12月30日) 国土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主要地类数据 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 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国基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 园地: 1481.2万公顷(22218万亩) 林地:25395.0万公顷(380925万亩) 草地:28731.4万公顷(430970万亩)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73.9万公顷(43109万亩)

交通运输用地:794.2万公顷(11913万亩)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69.0万公顷(64036万亩) 另外为其他土地。 二、全国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 (一)耕地分布 全国耕地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耕地2629.7万公顷(39446万亩),占19.4%;中部地区耕地3071.5万公顷(46072万亩),占22.7%;西部地区耕地5043.5万公顷(75652万亩),占37.3%;东北地区耕地2793.8万公顷(41907万亩),占20.6%。 (二)耕地质量 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16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见表1)。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见表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 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 )。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利用DEM确定耕地坡度分级 技术规定 (试行)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录 前言........................................................................................................................................................... I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 (1) 3.1 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 (1) 3.2 格网 (1) 3.3 格网单元 (1) 3.4 坡度 (1) 3.5 坡度栅格数据图 (1) 3.6 坡度分级图斑 (2) 3.7 坡度分级图 (2) 3.8 耕地坡度分级图 (2) 4总则 (2) 4.1 目的 (2) 4.2 组织形式 (2) 4.3 DEM选择 (2) 4.4 比例尺 (2) 4.5 数学基础 (2) 4.6 补充规定 (2) 5资料收集 (2) 5.1 DEM (3) 5.2 行政区域调查界线 (3) 6技术路线及流程 (3) 7生产坡度分级图 (4) 7.1 DEM预处理 (4) 7.2 坡度计算 (4) 7.3 坡度分级图 (5) 8确定耕地坡度分级 (5) 8.1 确定方法 (5) 8.2 要求 (6) 8.3 编制耕地坡度分级图 (6) 9成果 (6) 9.1 坡度分级图成果 (6) 9.2 耕地坡度分级图成果 (7) 10检查验收 (7) 10.1 坡度分级图 (7) 10.2 耕地坡度分级图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坡度分级要素属性表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耕地坡度分级图式图例 (11) 附录 C (参考性附录)坡度分级元数据文件 (1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一、我省土地调查基本情况 .............................. 1 二、目标任务 (2) (一)总体目 标 ..................................................................... . (2) (二)主要任 务 ..................................................................... ...................... 2 三、实施原 则 (3) (一)坚持国家统一标 准 ..................................................................... (3) (二)充分利用已有成 果 ..................................................................... (3) (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 4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 4 四、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 .. (4)

(一)工作内 容 ..................................................................... . (4) (二)责任分 工 ..................................................................... ...................... 5 五、农村土地调 查 (7) (一)调查比例 尺 ..................................................................... (7) (二)遥感影像资料采 购 ..................................................................... (7) (三)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 定 (7) (四)权属调 查 ..................................................................... . (8) (五)地类调 查 ..................................................................... .. (10) (六)耕地坡度分 级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国家级核查总体方案 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掌握真实的土地利用状况,获取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成果核查作为二次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真实、准确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调查成果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做好二次调查工作的关键。 为确保二次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任务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的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3号)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7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核查任务 (一)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1.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 (1)开展全国各县级调查单位全辖区100%的内业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一致性核查,对比检查数据库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遥感正射影像的地类一致性。 (2)结合内业核查成果,重点对东部沿海地区及五十万以

上人口城市等地区,开展耕地、建设用地等重点地类的外业核查,实地对照检查土地利用数据与实地的一致性。 (3)重新汇总土地利用数据库中面积数据,检查汇总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 2.开展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 检查数据库汇总的土地权属面积与上报统计资料的一致性。抽取一定比例的权属界线,开展外业实地抽查,检查其权属状况与实地的一致性。 (二)城镇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结合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对各地汇总的城镇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原则上不对具体宗地开展核查。 (三)基本农田核查。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等资料,检查分析各地基本农田上报数据、位置的可靠性,通过空间叠加统计的方法,检查各地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据与上报的基本农田地块中各地类面积的一致性,落实基本农田数量和位置相关情况。 (四)土地调查数据库检查。 依据成果汇交有关要求,对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数据库中元数据、成果汇交格式、数据库图层、命名、数学基础、数据精度、拓扑关系及各图层间逻辑关系等。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规范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前言 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促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的相关要求,制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其中,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依据《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依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对本规范的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并须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备案。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附录R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全国土地调查办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温明炬、韩永顺、张炳智、孙毅、曾珏、高莉、李琪、吴明辉、辛丽璇 参加编写人员:杨祝晖、戴建旺、胡小华、陈红兵、梁耘、曾巍、陈金、王莉、王永俊、刘凤君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第一部分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2) 4 总体设计 (2) 4.1 建设任务 (2) 4.2 数据库体系结构 (2) 4.3 数据库逻辑结构 (3) 4.4数据库内容及分层 (4) 4.5 数据字典 (5) 4.6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5) 4.7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5) 4.8 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 (6) 5 准备工作 (8) 5.1 方案制定 (8) 5.2 人员准备 (8) 5.3 软硬件准备 (8) 5.4 管理制度建立 (9) 5.5 数据源准备 (9) 6 数据采集与处理 (12) 6.1 数据采集原则 (12) 6.2 数据采集方法 (12) 6.3 各要素数据采集 (22) 7 数据入库 (26) 7.1 数据入库流程 (26) 7.2 数据检查 (27) 7.3 数据库参数设置 (28) 7.4 矢量数据入库 (28) 7.5 DEM数据入库 (29) 7.6 正射影像数据入库 (29) 7.7 元数据入库 (29) 7.8 系统运行测试 (29)

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学习版

县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学习版) 实 施 方 案 (最终方案参照国家标准) XXXXXXXXXXXXXXXXX XXX年XXX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施

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饭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网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没有内容的添加”,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现状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国家统一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市、建制镇、村庄、独立工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对城市、建制镇、村庄内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缩编 技术指标规范(试行)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七月 1 目录 I................................................................................................................... 言前 31............................................................................................................... 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 件 .............................................................................................. 4 ..................................................................................................... 3术语和定义61:5万土地利用数据缩编技术指标 .. (4) 6 ..................................................................................................... 4.1数学基础64.2定位要 素 ..................................................................................................... 64.3 ............................................................................................................ 地貌7交通运输用地 4.4.............................................................................................. 8...................................................................................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 10.................................................................................... 4.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4.7地类图 斑 ................................................................................................... 11 ................................................................................................... 零星地类4.811行政界 线 ................................................................................................... 4.9基本农田要 素 ............................................................................................ 4.1012注 记 .......................................................................................................... 4.1112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