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舌苔白滑或白腻。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外邪内侵、饮食所伤、内伤七情、脾胃虚弱所致。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针对湿热壅盛患者,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多被选用以清热燥湿。而胃苓汤、当归四逆汤、香砂六君子、不换金正气散多在临床用以温散寒湿。连理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半夏泻心汤多用以温中清肠。

芍药汤药方∶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白头翁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黄连(6克)秦皮(12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香连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组成】木香黄连(去须,炒) 甘草(炙,锉) 肉豆蔻(去壳)

【用法】上四味,等分,捣罗为末,砂糖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5丸,空腹时用米汤下,更以意加减。

葛根芩连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草5g

葛根芩连草,清里又解表

【用法】先煮葛根,水煎服。

【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胃苓汤:

【出处】(《普济方》卷三二一引《大全良方》)

【组成】苍术(泔浸)8钱,陈皮5钱,厚朴(姜制)5钱,甘草(蜜炙)3钱,泽泻2钱5分,猪苓1钱半,赤茯苓(去皮)1钱半,白术1钱半,肉桂1钱。

【功效】安胃利水止泻。祛湿和胃。

【用法】每服1两,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炒盐1捻,煎8分,食前温服。当归四逆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经散寒

【组成】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

【来源】《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类别】补益类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于治疗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者。

【组成】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水煎服。

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苍术、橘皮、半夏曲、厚朴(姜制)、藿香,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功能与主治】解散寒邪。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个,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连理汤:

【来源】《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组成】理中汤加茯苓黄连

【用法】上药研末。每服6克,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涩,每服1.5克,温开水调服。

【主治】外受暑邪,内伤生冷,泄泻次数甚多,心烦口渴,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者。乌梅丸:

【来源】《伤寒论》。

【药物】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 人参黄柏各六两

【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9克,日三服。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功效】温脏驱蛔。

薏苡附子败酱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异名】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九)、败酱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薏苡附子散(《证洽准绳?疡医》卷二)。

【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15克

【用法】上药三味,杵为粗末。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顿服。

【功用】排脓消肿。

半夏泻心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和解剂-调和肠胃

【组成】半夏(9克)黄芩(6克)干姜(6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黄连(3克)大枣(4枚)

【方诀】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部分肝郁脾虚患者,采用痛泻要方、小柴胡汤、四君子汤、逍遥散等以达调和肝脾之目的。结合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久之伤气血、损脾肾的特点,补涩兼施在治疗中突显重要性,十全大补汤、参苓白术散、真人养脏汤、温脾汤、黄土汤、四神丸、附子理中丸驻车丸、四君子汤较多被选用,以补脾益肾、调整脏腑功能。主张活血化瘀治疗的医家多选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

痛泻要方:

【出处】《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丹溪心法》。

【异名】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卷三十五)。

【组成】炒白术90克白芍(炒)60克陈皮(炒)45克防风60克

【方歌】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九煎补泻并用理肝脾若非食伤医便错

【功效】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用法】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小柴胡汤:

[来源]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功效]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四君子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异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分类】补益剂-补气

【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功用】益气健脾。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逍遥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

【组成】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用法】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十全大补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异名】十全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补汤《仁斋直指》卷十五)。【组成】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川芎地黄(洗,酒蒸,焙) 茯苓(焙) 白术(焙) 甘草(炙) 黄耆(去芦) 川当归(洗,去芦) 白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药十昧,锉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温补气血。

参苓白术散:

[类别]补益剂:补气。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去皮)(9g),薏苡仁(9g),缩砂仁(6g),桔梗(炒令深黄色)(6g),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2g),白茯苓(15g),人参(15g),甘草(炒)(9g),白术(15g),山药(15g)。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真人养脏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当归白术各六钱(各18g)肉豆蔻半两(15g)肉桂甘草炙,各八钱(各24g)白芍药一两六钱(48g)木香一两四钱(42g)诃子一两二钱(36g)罂粟壳三两六钱(108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g,水煎去滓,饭前温服;亦作汤剂,水煎,饭前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温脾汤: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分类】泻下剂-温下

【组成】大黄(15克)当归(9克)干姜(9克)附子(6克)人参(6克)芒硝(6克)甘草(6克)

【功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临熟下大黄(现代用法:大黄后下,水煎服)。

黄土汤:

[来源]《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各9g] 灶心黄土半斤[30g]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四神丸:

[来源]《内科摘要》卷下方。

【组成】肉豆蔻(煨)200g 补骨脂(盐炒)400g 五味子(醋制)200g 吴茱萸(制)100g 大枣(去核)200g

【用法】上为末,用水一碗,煮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

【功用】治肾泻脾泻。

桃红四物汤:

【出处】《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

【分类】补益剂-补血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

【功效】养血活血。

【用法】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少腹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溃疡性结肠炎心理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心理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9-09T10:39:39.0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2期供稿作者:吕迎梅 [导读] 山东省高密市市立医院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有关以外,心理因素也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吕迎梅(山东省高密市市立医院 2615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心理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72-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有关以外,心理因素也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其病程反复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进而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目前已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因素[1]。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5 年 2 月~2006 年 3 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人80 例, 男30 例, 女 50 例, 年龄 18 岁~ 72 岁,平均38. 6岁。全部病例均具有反复发作性腹泻、黏液血便、腹痛, 具有结肠炎典型表现, 病程 3 个月至18 年, 均符合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UC 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 40 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变范围、临床类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 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方法:责任护士利用宣教材料、黑板报及讲解的方法向患者介绍UC方面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同时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在治疗方面的成就,治疗上主要药物及其常见不良反应,讲解疾病病因、病理变化和常用治疗方法,从而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病信心。同时发放由我院编写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教育手册。还要告诉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均可加重疼痛的程度和病情, 让患者消除紧张、嫉妒心理, 做到大事清楚, 小事糊涂, 培养其健康、乐观的情绪。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如工作、家庭、所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劝解、启发疏导, 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同情。对性格敏感、暗示性强的患者,给予关怀和避免不良刺激, 帮助患者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 提高其心理安全感。鼓励患者宣泄自己的情绪, 要耐心倾听人述说, 嘱其家属、亲朋好友体贴理解患者, 消除焦虑、孤独, 减轻生活压力。组织患者参加有兴趣的活动, 能有效地转移其对腹痛的注意力。如唱歌、游戏、看电视、愉快的交谈、下棋、画画等。急性发作期及重症患者, 需卧床休息, 并指导其全身放松, 方法为: (1)安静的环境, 舒适的姿势。(2)闭目养神。(3)尽量放松全身肌肉, 从脚开始逐渐进行到面部,完全放松。(4)用鼻呼吸, 并能意识到自己的呼吸并默诵数字。(5)不要担心是否能成功地达到深度松弛, 耐心地维持被动心态。让松弛按自己的步调出现。每天1~2次, 每次20分钟[2]。 1.3 疗效评定根据 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制订的标准, 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 大便常规正常, 纤维结肠镜检黏膜基本正常; 有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常规基本正常, 纤维结肠镜检黏膜轻度炎症反应; 无效为临床症状、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临床疗效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 P< 0. 05从结果对比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3 讨论UC是一种与机能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的疾病, 其发作和加重常常与情绪紧张、焦虑、激动、抑郁等心理因素有关, 而这些因素均能影响机体植物神经功能, 导致结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和免疫功能低下。 心理学家很早就提出了精神免疫学的概念, 当人在情绪不良、抑郁、恐惧、焦虑等状态下, 其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而情绪良好、心情快乐时其生理防御、免疫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临床的心理护理, 正是本着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态, 使患者对自己战胜疾病充满信心。每天都以良好饱满的情绪、快乐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在某种意义上讲, 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样也就起到良好的配合临床治疗的目的。 总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结合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调整病人情绪, 对 UC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亦为 UC 病人的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王再见,欧阳钦,陈怀恭,等. 4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肠易激综合征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 3) :180-182.[2]钟玉莲,王倩琴,何玉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 16) :256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一) 作者:安贺军于玫王新月林芳冰沉静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 1病名归属 中医学中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历代医籍中有“休息痢”、“久痢”、“滞下”、“肠澼”等相关记载。早在《内经》中肠澼是以便血、腹痛、下利白冻脓血、并发痔疾为主症,这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相似,但肠澼的病名后世未被延续下来使用。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泻痢并论,统称为“下利”,如“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古今医统大全·滞下门》谓:“休息痢者,乃乍作乍止,或因邪气未曾涤尽,遽止而复作者是也。有因初愈不禁饮食,恣用厚味,及妄作劳而复作者是也。凡犯此者,皆名休息”。在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较多,根据其对病名的解释,我们很容易将它们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症状联系起来。由上可见,时发时止的休息痢与溃疡性结肠炎中最常见的慢性复发型的发病特点是相似的,而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又与病程较长之久痢症情类似,只是这一类型在临床上较少见。 2病因病机 2.1病因认识 (1)感受外邪。外感六淫之邪引发痢疾,如得不到正确治疗则会迁延为休息痢。(2)饮食不节。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食物靠脾胃消化,故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水谷不能正常运化而为湿、滞,因此,饮食不节是痢疾发病的重要因素。(3)七情内伤。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而致脾运化无力,水谷停滞肠胃之中而致病。 2.2发病机理 (1)脾肾亏虚。《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由脾胃大肠虚弱,风邪乘之,则泄痢。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脾传肾为贼邪难疗,先痢而后泻者,肾传脾为微邪易医,是知在脾者病浅,在肾者病深,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故治痢不知补肾,非其治也”。(2)积滞内停。积滞是痢疾主要致病因素,邪滞于肠,以致气血壅滞,大肠通降不利,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六腑以降为顺,休息痢是在脾肾亏虚基础上,治疗之初未用推下之法,而不能使邪气尽去,积滞壅于肠中,使肠道正常通降功能不能恢复,在诱发因素作用下,痢下时作时止积年累月缠绵不愈。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腹泻 1、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4、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5、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为表现,可适当减慢滴速。 6、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亦不用固涩止泻。一般用药后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发生。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7、遵医嘱结肠透析机中药灌肠,每天一次。灌肠时间:首选晚睡前,必要时可上午增加一次。常用药物:一般将敛

疮生肌、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类药物配合应用。 8、臭氧直肠灌注。 9、遵医嘱直肠栓剂疗法:野菊花栓等。 10、遵医嘱予以针刺疗法,取穴:神厥、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11、遵医嘱予以耳针疗法,取穴: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12、遵医嘱予以穴位埋线,取穴:脾俞、大肠俞、八醪、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 13、遵医嘱隔物灸治疗技术,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二、下腹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半岁症状。出现疼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禁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3、调摄精神,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转移,如深呼吸、听音乐、与家人轻松聊天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天枢、关元、大肠俞、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关元、气海、神厥、下脘、

浅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浅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目的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三种中医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比较口服中药、中药灌肠及口服中药与灌肠相结合三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口服中药与灌肠相结合方法最佳,有效率高达98.4%(P<0.05)。結论临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明显效果,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在各种肠道疾病中,临床中的溃疡性结肠炎也位数不少,其患病比例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日益受到中医相关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普通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一般情况下,都难以了解该疾病的具体情况,这主要是因平时不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而有关症状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中属于非特异性的一种炎症性肠病,目前还未明确其具体致病原因。病变一般都处于结肠黏膜及其下层,在病理方面具有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及形成溃疡等特点,多累及对患者直肠与远端结肠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患者还将扩展到近端甚至整个结肠。 在中医临床中,属于“肠癖”、“肠风”等范畴。容易导致患者腹痛或便血等,严重患者还将产生癌变,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一定要在临床中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有关研究人员在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近年来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并获得显著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中医治疗方法 1.1口服中药方法目前,在中医临床中还没有固定的辨证分型施治处方,单纯辨证分型治疗方法采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太子参、陈皮、葛根等中药材进行治疗,共对15例患者进行治疗,有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好转。 有研究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五种类型,脾胃虚弱型患者采用参答白术散进行治疗;脾胃虚寒型患者采用理中汤进行治疗;肝郁脾虚型患者采用痛泻方进行治疗;脾肾阳虚型患者采用四神丸进行治疗;脾虚湿盛型患者采用葛根苹连汤进行治疗。共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有4例患者治愈,29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95%。通过分析汇总很多研究结果发现,大肠湿热证使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证型,在临床中主要采用白头翁汤与香连丸进行治疗。 很多研究人员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具有比较复杂的分型,结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临床症状表现及辨证论治积累的多年经验,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慢性虚弱及邪留正虚三种类型比较合理。止血止泻、健脾柔肝、燥湿清热等类型患者可采用黄连、当归、白芍等中药材进行治疗,胜湿祛风类型患者可采用白芷、葛根、白岌等中药材进行治疗。在临床辨病论治方面,溃疡性结肠炎可采用专方专药进行治疗。共对25例患者进行治疗,有4例患者治愈,13例患者显效,7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96%。此外,在免疫调节及肠粘膜局部免疫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2-01T13:53:25.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杨桂凤 [导读]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总结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杨桂凤(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南院消化内科江苏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99-02 【摘要】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总结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28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程反复冗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在治疗过程中以对症护理为主,心理护理为辅,及时发现和护理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Based on clinical nursing of ulcerative colitis, sum up experience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8 c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clinical material and nursing methods. Result 28 patients after careful treatment and nursing were improved after discharge. Conclusion: Ulcerative colitis is a kind of unexplained chronic rectum and colon inflammatory disease, the course of long repeatedly, prolonged not more, the break out repeatedly, give patients brought the big pain,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o suit care is given priority to, psychological nursing, supplemented by, and timely discover and nursing compli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with disease.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结肠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大出血、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我科自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2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8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伴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脓血便、乏力,贫血等,均经结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确诊。 1.2 治疗方法:以药物保留灌及对症治疗为主,并通过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调节免疫等治疗,同时予以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病情观察、肛周皮肤的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 1.3 结果:经综合治疗护理,28例病人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25例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观察6个月无复发,3例临床症状时好时坏。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UC病程反复冗长,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患者大多数精神紧张、焦虑,思想顾虑较重,护士应积极与病人沟通,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对疾病有所认识,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还可充分利用家庭及社会支持体系,使能够患者充分倾诉患病后的生活感受及顾虑,放松自己,从而解除焦虑,保持稳定的情绪,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能够更好地康复。 2.2 饮食护理营养支持作为辅助治疗适用于任何用药不良的病人和对维持正常营养状态有困难的病人[1]。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常因频繁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而导致营养不良、过度消瘦。病情严重者应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以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血制品,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症状,急性期应少食多餐,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缓解期应给与质软、易消化、少渣又富有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以利于吸收,既可减轻肠黏膜的刺激,又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指导病人要均衡饮食,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忌食牛奶和乳制品、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及谷类、海鲜类食品,不可饮酒及食用过多的调味品,避免加重对溃疡面的机械性刺激。 2.3 休息与活动病房应保持安静、舒适,活动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肠蠕动,减轻腹泻、腹痛症状。缓解期或轻型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防止劳累,避免情绪激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 2.4 保留灌肠的护理保留灌肠是将药液注入肠道,通过肠壁的吸收而发挥治疗效果。有学者认为,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与药液在肠内停留的时间长短成正比[2]。插管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解除其恐惧紧张及羞怯心理。灌肠时保持室温在24℃左右,避免过多暴露患者防止着凉。灌肠前嘱患者先排尽大小便。卧位应根据病变部位而定,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取右侧卧位,病变在直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者取左侧卧位。护士动作要轻柔,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导管前端及肛门口,呈螺旋式插入肛门,若患者因紧张致肛门括约肌收缩,肛管难以插入时可嘱患者深呼吸或在肛周用指腹按摩片刻,待放松后再轻轻插入,切忌暴力蛮插以免损伤肠粘膜。选择的肛管要细,根据病变部位正确掌握插管长度。导管插入的深度一般直肠病变为15-20cm,结肠病变为25-30cm[3]。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温度过高引起肠黏膜烫伤,过低则至使肠痉挛。插管过程中要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不适感。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腹痛、恶心等情况。如出现腹痛、便意等不适,嘱其深呼吸,放松腹肌,降低盆腔压力,如腹痛加剧,心慌者应立即停止灌肠,告知医生及时处理。若滴注不畅,应调节肛管嘱病人全身放松或折起输液皮条中段向肛管内挤压,灌肠时药液滴速宜慢,一般为60-70滴/min,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药后让患者保持膝胸位20分钟左右,使药物作用更充分,然后改成仰卧位,同时抬高臀部约10~15cm ,嘱患者尽量延长药物在肠腔中的保留时间,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黏膜的充分吸收。注药速度以病人感觉舒适无便意为宜,总量一般不超过200ML,保留时间大于2h。 2.5 病情观察和皮肤的护理观察并记录腹泻的次数、大便的颜色、性状和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严密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腹痛性质突然改变,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应警惕是否有肠穿孔、肠梗阻发生,如腹痛加剧、鼓肠、肠鸣音消失,要考虑有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生,如出现腹膜炎症状,可能是急性肠穿孔所致,要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工作。由于长期反复腹泻,肛门皮肤多次收到刺激,易导致糜烂,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软纸擦拭肛门,用温水及时充分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同时给予造口粉保护皮肤。 2.6 健康宣教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和家属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遵医嘱坚持按疗程服药,不能随便停药,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美沙拉嗪的患者应注意按时复查肝功能。嘱咐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属于“泄泻”范畴。“久痢”、“肠澼”、“滞下”、“休息痢”均涉及本病。因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合并症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内科治疗只能用激素等药物灌肠,口服水杨酸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仅能暂时缓解病情,少数病人上述治疗无效,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而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以中药口服加外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22例,根据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62例,女60例,年龄25~45岁,平均36.2岁。轻度患者42例,表现为腹泻每日<4次,腹痛、便血较轻或少见。中度患者60例,表现为腹泻每日4~5次,为稀便或血便,腹痛较重,伴低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重度患者20例,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便血、高热、体重减轻等。 2辨证施治 2.1湿热下注型症状:发热,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挟有脓血、粘冻。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方药:(1)内服方:

白芍10g,炒槐花10g,白头翁10g,秦皮6g,黄芩6g,木香6g,生甘草6g,白花蛇舌草15g,红藤30g,水煎服,日一剂。(2)外用方a:上述内服方煎成200ml,每晚做保留灌肠1次,14天为一疗程,间隔3~5天进行下一疗程。b:马齿苋、白头翁、黄柏、川芎各50g,丹参、儿茶各30g,水煎成100ml,每晚睡前做保留灌肠,15日为一疗程。 2.2寒湿下注型症状: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中脘痞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则:温化寒湿,行气和血。方药:(1)内服方:当归12g,木香9g,炮姜9g,枳实9g,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厚朴15g,茯苓15g,泽泻15g。水煎服,日一剂。(2)外用方:白芨、地榆炭、炮姜炭、石榴皮各30g,煎成10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4天为一疗程。 2.3脾虚肝旺型症状:腹泻多于情绪紧张或激动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伴胸胁胀痛,脘闷纳呆,苔薄白,脉弦细。治则:疏肝解郁,缓急止痛。方药:(1)内服方:柴胡15g,白芍20g,防风15g,木瓜15g,白术15g,陈皮12g,苡仁30g,焦山楂20g。水煎服,日一剂。(2)外用方:木香、白芍、地榆炭、五倍子、白芨各15g,煎成10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5天为一疗程。 2.4脾胃虚弱型症状:常见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肠鸣腹泻,粪便中挟有不消化食物,纳呆胸闷,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濡缓。治则:补脾健胃。方药:(1)内服方:党参20g,白术15g,山药20g,莲子15g,茯苓15g,车前子15g,马齿苋30g,炒谷麦牙各15g,黄芪30g,扁豆20g,砂仁10g,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19T14:58:43.0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5期作者:张自洲 [导读]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弥漫性炎症,其主要病变部位为直肠粘膜。 (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为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05月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促进患者排便正常,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32-0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弥漫性炎症,其主要病变部位为直肠粘膜、结肠以及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主要有黏液脓便血、腹泻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一般使用西药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为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05月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检查均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医辩证论治诊断为33例脾肾阳虚型,31例为气血淤滞型,23例为湿热郁结型,13例为脾虚气陷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31~65岁,平均年龄为(43.6±3.0)岁,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为(3.5±1.7)个月,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32~66岁,平均年龄为(44.1±3.2)岁,病程为1~9个月,平均病程为(3.6±1.5)个月,对比其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 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患者口服美拉沙嗪1.0~2.0g,每天3次,治疗时间为14d。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根据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脾肾阳虚型:治疗原则为温脾补肾,直刺患者天枢穴0.8~1.2寸,直刺患者足三里、长强以及三阴交1.0~1.5寸,留针时间为16~22min;气血淤滞型: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补气健脾,重灸患者天枢穴,每天2次,直刺患者脾俞0.5~0.9寸,斜刺患者肝俞0.5~0.8寸,直刺患者肾俞0.8~1.2寸;湿热郁结型:治疗原则为清热燥湿,直刺患者足三里、天枢以及上巨虚,每天1次;脾虚气陷型: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直刺患者上巨虚、天枢0.5~1.2寸,给患者双侧足三里穴注射鹿茸注射液。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为症状全部消失,排便正常,结肠镜检查显示无瘢痕;显效:症状明显改善,排便次数显著减少,结肠镜检查显示无瘢痕;好转:症状基本改善,排便出现血丝,结肠镜检查有部分瘢痕;无效为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指的是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来分析处理以上全部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展开t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结果 2.1 对比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中治愈29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3例,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2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而对照组患者便秘1例,轻度胃肠不适2例,痉挛型肌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具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长期实践研究表示效果不甚明显,治疗时间长、疗效较差,不良反应较多,难以治愈。中医学上将该病归属于“脏毒”、“肠下血”等范畴[1],该病病情发展缓慢,容易反复性发作,严重损伤患者的疾病。该病表面上症状在肠,但是实际上病灶部位在脾,因此,临床上根除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脾虚。中医上采用的是针灸治疗,采用辩证分型,对患者采用穴位针刺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气血、阴阳调理、治脾固脾的功效,最终从根本上治疗疾病。随着近年来中医学在临床上的发展,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学治疗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治疗中主要对患者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2],改善其消化功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对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行良好的改善。该病在临床上病因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脾有关,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对性治疗,以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我院36例 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观察,了解护理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预后的作用。结果通过过积极的护理工作,缓解疼痛、营养状态得到改善,提高其自身保 健能力。通过积极的病情观察及饮食、心理、宣教护理,患者治疗顺利,病情恢 复较快,预后较好。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护理预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 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病程漫长,病情轻 重不一,常反复发作,预后差。现收集了我院2009年1月-2009 年12月治疗的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临床资料,现将治疗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消化内科来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中,男19例, 女17例。发病年龄在48~68岁,平均57.5±5.8岁,病程2~10年。诊断标准均 符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慢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全部 患者都在无明显因下出现左下腹疼痛,排黏液脓血便,便后缓解,大便每天2~3次,并有不同程度发热。其中高热11例,2例并发中毒性巨结肠。 1.2 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和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巯嘌呤)。采用局部灌肠、口服、静脉给药。药物治疗无 效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2护理 2.1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体温、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如腹痛性质突然改变,应注意是否发生大出血、肠 梗阻、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若高热伴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时提示可 能发生肠穿孔,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2.2 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正确服药,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柳氮磺吡啶,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减少、关节痛甚至蛋白尿,应嘱患者饭后服药,定期复查血象和尿常规。应用5-ASA灌肠时,由于药物性能不稳定,应现配 现用。应嘱患者餐后服药,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象;应用糖皮质激素者,要注意 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可随意停药,防止反跳现象。腹痛应用解痉剂时,剂量宜小,避免引起中毒性巨结肠。 2.3 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又富含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以利于吸攻,减轻对肠粘膜的刺激,供给足够的热量,维持机体代谢 的需要。避免食用冷饮、水果、多纤维的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忌食牛乳和乳 制品。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按医嘱给 予静脉高营养,以改善全身状况。应注意给病人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避免不良 刺激,以增进病人食欲。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血红蛋白和清 蛋白,了解营养状况的变化。 2.4 腹泻护理 观察腹泻的次数和大便性质,有无腹痛、口渴、皮肤弹性减弱、乏力等水、 电解质紊乱表现并记录。重型患者应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同 时要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护理,便后用肥皂水或温水清洗肛门 及周围皮肤,清洗后轻轻拭干局部,必要时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的完整。监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61例治愈,治愈率为76.25%,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肠黏膜恢复,大便常规正常;19例好转,好转率为23.75%,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肠黏膜肿胀减轻、溃疡减少,大便常规轻度异常。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用药以及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G)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该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现在大多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感染、遗传、环境以及免疫等众多原因有关[1]。溃疡性结肠炎病灶主要出现在黏膜以及黏膜下层,主要表现为广泛的充血以及出血,并伴随糜烂和溃疡,有时病变部位会融合成大面积溃疡,严重情况下肌层也会出现溃疡或出现穿孔[2]。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长期以来主要采用水杨酸类药物进行治疗,该类药物疗效确切。选择合适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对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消散和愈合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肛肠科门诊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符合最新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排除了患有严重的浓便血患者,伴有心、肝等器官疾病患者,水杨酸药物过敏患者等。患者发病部位为:直肠15例,降结肠部位者12例,结肠脾曲部位者18例,乙状结肠者20例,左半结肠8例,右半结肠7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58.7岁。 1.2方法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心情放松,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情绪良好。上述两组患者均给与富含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注意食物要易消化且纤维含量低,所有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两组患者均给与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以及常规抗菌药进行治疗[3]。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口服剂量为1.0g/次,服药4次/d。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视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4]。 1.3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由于此病病期较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患者心理压力很大,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紧张情绪,增强其坚持治疗的信心。②饮食护理: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18T09:57:57.1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何熔陈静邓世红吴雪侯娟张丽华[导读] 应用糖皮质激素者,要注意激素用量,逐渐停药,防止反跳。 何熔陈静邓世红吴雪侯娟张丽华 (湖北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II病区 434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40-01 溃疡性结肠炎(uc)或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炎症多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早期呈水肿、充血,常有广泛小溃疡,继续发展可融合成大溃疡,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严重时可累及全结肠[1]。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年,有终身复发倾向,与精神、环境因素的关系密切,使用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效,由于不良反应多,病情反复不愈,仅仅给予药物治疗是 不够的,为使患者解除紧张心理,放下思想包袱,配合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 1 护理 1.1 心理疏导 uc病程长,反复发作腹泻,腹痛等痛苦。患者大多数神经紧张,抑郁或焦虑,思想顾虑较重。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以及致病心理形成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安慰和劝导病人接受现实,向患者说明病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疾病。同时,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看电视、聊天或者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使患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消除紧张的不良情绪[2]。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做好家属工作。 1.2 饮食护理正确指导患者饮食应规律性,一日三餐做好定时定量,注意休息和安静。给予无渣、柔软、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食含多纤维的蔬菜,急性期水果也应禁食。禁用牛奶及所有的海产品等有可能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禁饮禁食辣、凉、硬、生冷等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急性期可以禁食或者经静脉补充营养,病情缓解后可以逐渐改为流质、半流质、再到普食,在饮食调节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要善于观察,那种食物效果好,哪种食物患者食用后不适,有变态反应,总结经验,以不断摸索出适合患者本人的饮食[3]。 1.3 保留灌肠护理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注意病室的温、湿度,灌肠时关好门窗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以避免受凉。灌肠前应嘱患者排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便于药物的吸收。一般选在晚间睡前,药液保留要求不少于4~6小时。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体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取右侧卧位,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取左侧卧位,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厘米,选择质地柔软,无破损较细肛管或吸痰管,将药液充分溶解后,隔水加热到37~38℃,接近人体正常温度,避免刺激肠道,若药液温度低肠腔于3~4℃,会使肠蠕动功能降低,不利于药液充分吸收,高于肠腔3~4℃,将刺激充血水肿的肠粘膜,引起排便反射,不易于药物保留,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插管动作要轻,插入肛门内20~25厘米,灌入量适中,压力要低,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厘米,对有肛裂及痔疮的患者,在灌肠前用温水洗浴,插管时多用石蜡油并慢慢旋转插入,如患者出现便意,嘱其大口呼气,放松腹肌,降低腹内压,解除肠道痉挛[4]。灌肠完毕,让患者更改卧位,目的是扩大药液的弥散面积,延长保留时间,增加药物效果。 1.4 用药护理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本病首选,uc的症状缓解后用SASP维持治疗,应指导患者坚持用药1~2年,用药期间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服药期间应大量喝水,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者,要注意激素用量,逐渐停药,防止反跳。 2 康复指导 许多病人出院时,往往尚未痊愈,只是临床症状消失,因此病人出院时,护士应适时的对病人加以指导,指导病人回家后注意饮食,要饮食有节,有洁,避免病情复发,保持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慎起居,避风寒,适时添加衣物。 3 小结 uc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患者的思想负担及经济花费均较大,往往只在急性或严重发作期方才到医院治疗,多数患者缺乏治疗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心理护理,嘱患者坚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尽量控制重症uc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崔桂林,杨凤菊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体会[J]. 光明中医,2008,23(2):235-236. [2] 楚更玉,溃疡性结肠炎于个性及心理因素的研究[J]. 临床研究,2000(11):501. [3] 王彭龄,肠胃病用药与配餐(第一版)[J].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 [4] 盛美华,溃疡性结肠炎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J]. 天津护理,2006,14(2):92-93.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马齿苋汤治肠炎 【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6%),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 【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98例,其中痊愈者71例(占72.4%),好转25例(占25.5%),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乌梅败酱治肠炎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偏方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常见疾病针灸处方汇编精华版

54种针灸治疗有效病症处方 呼吸、循环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饮、喘证);主穴:大椎、风门、肺俞、天突、膻中、太渊;配穴:足三里、丰隆、鱼际、尺泽、太溪 2.支气管哮喘(喘证、哮证、饮证):主穴:肺俞、天突、膻中、定喘、列缺、丰隆;配穴:足三里、丰隆、鱼际、尺泽、太溪、大椎、风门、膏肓俞、脾俞、肾俞、关元 3.冠心病(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主穴:内关、心俞、膻中、足三里、神门;配穴:膈俞、阴郄、气海、三阴交、太溪、巨阙、命门、太冲、郄门、期门、丰隆、中脘、关元 4.高血压(头痛、眩晕、惊悸、头风)主穴: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配穴:太阳、行问、肾俞、太溪、三阴交、丰隆、内关、神门、气海、关元、命门、神阙 消化系统疾病 5.消化性溃疡(胃脘痛)主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内关;配穴:肝俞、阳陵泉、太冲、内庭、关元、气海、章门、梁门 6.溃疡性结肠炎(泄泻、久泻、大癜泄)主穴: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肾俞、命门、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配穴:隐白、内庭、梁门、公孙 7.胆囊炎、胆结石(胁痛、黄疸、胆胀、腹痛、结胸)主穴: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配穴:中脘、内关、太冲、足三里、胆囊炎、大椎、曲池、合谷 8.膈肌痉挛(呃逆)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配穴:梁门、陷谷、气海、太溪、期门、太冲、攒竹、翳风、中魁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9.泌尿系结石、肾绞痛(石淋、砂淋)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京门;配穴:夹脊敏感点、阴陵泉、委中、太冲、气海、阳陵泉、血海、关元、脾俞、太溪 10.急性尿潴留(癃闭)主穴:三阴交、关元、中极、阴陵泉、中膂俞、会阳;配穴:气海、肾俞、命门、膀胱俞、水道、曲池、委阳 11.慢性前列腺炎(癃闭、精浊)主穴: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会阳、阴陵泉、三阴交;配穴:气海、脾俞、太溪、三焦俞、委阳、行间、会阴 12.阳痿(阴痿)主穴:关元、肾俞、三阴交、太冲、配穴: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命门、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八醪 13.不育症(无嗣)主穴: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配穴:心俞、脾俞、内关、气海、命门、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八醪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4.糖尿病(消渴、消瘅)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膈俞、心俞、少商、太渊、中脘、胃俞、曲池、内庭、肝俞、命门、复溜、太溪、太冲 15.肥胖症(肥贵人、肌肤盛)主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配穴:脾俞、关元、胃俞、曲池、内庭、太冲、内关、肾俞、太溪、照海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6.三叉神经痛(面痛)主穴:太阳、攒竹、鱼腰、四白、颧醪、下关、夹承浆、翳风;配穴:风池、合谷、外关、行问、内庭、然谷、太溪 17.面神经炎(口喎、面瘫)主穴: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合谷、内庭或太冲;配穴:、攒竹、承泣、瞳子髎、太阳、颧髎、巨髎、迎香、禾髎、人中、承浆 18.坐骨神经痛(痹证)主穴:腰2~5夹脊、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秩边、委中、承山;配穴:风市、悬中、殷门、次髎、承扶、昆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