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教教案0-36月---13个月(详细)

早教教案0-36月---13个月(详细)

早教教案0-36月---13个月(详细)
早教教案0-36月---13个月(详细)

13个月

1、目的要求: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

课程名称

课题

授课学时学时

教学目的1 2 3

教学1 (分钟)

2 (分钟)

3 (分钟)

过程4 (分钟)⑴

重点

难点思考题1 重点:⑴、⑵、⑶

2 难点:

3 思考题:

参考

文献

一般掌握部分

365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9.52~10.16千克;身高:75.9~77.3

厘米;头围:45.4~46.5厘米;胸围:45.2~46.3厘米;前囟:0~1厘米*1厘米;出牙:2~8颗。

过了周岁生日,这个阶段宝宝睡眠时间减少,白天睡一次午觉,晚上一般9点左右睡,第二天早晨点起床。如果是到了半夜一两点醒来玩耍的,都是白天锻炼不够。宝宝的饮食以肉、蛋、豆腐、蔬菜、粮食为主,奶类为辅(断去母乳要保持饮用配方奶,每日不少于400毫升)。

走路是宝宝喜爱的运动,虽然走得还不是很稳。为了训练宝宝走路,妈妈抽空可以扶着宝宝做上楼梯游戏,一边上一边数数,这样腿脚会越来越有劲,也顺便学会了数数。

游戏方面以背数和按数取物、硬币放入存钱罐、说儿歌的押韵词等最适宜。游戏方面以背数和按数取物、硬币放入存钱罐、说儿歌的押韵词等最适宜。

365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9.52~10.16千克;身高:75.9~77.3厘米;头围:45.4~46.5厘米;胸围:45.2~46.3厘米;前囟:0~1厘米*1厘米;出牙:2~8颗。

13个月宝宝的标准发育:

1、大约有3/4能够独立行走了,也有的宝宝到17、18个月时才会走。

2、能够拿到的东西都要试图拿到。

3、手眼配合能力及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会把一块块积木放进大口的容

器里,会紧紧地握住一支勺子放进嘴里。

4、拿到了一支笔,他(她)就会开始到处涂抹乱画,而且非常开心。

5、可以听指令帮大人取东西,会说的词汇仍很有限,有时他(她)会

用动作或手势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6、1岁的宝宝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增加了25厘米左右。

13~15个月

一、智能特征:

13~15月龄的宝宝能独立走稳,扶手上下楼梯。

萌发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东西都想接触一下。能用积木叠塔,叠小套筒,用棒状物插入小孔。握笔在纸上乱涂。

听懂成人日常言语,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会有意识叫爸爸妈妈及称呼周围熟识的人,能认识常见的实物,知道自己的名字,用几个单字表达自己的意愿。

会用勺装上食物放入口中,要坐盆或裤子湿了会表示,开始对小伙伴感兴趣,会把玩具给人或与人争夺玩具。

产生独立心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见陌生人开始出现含羞表情,喜欢显示自己成功而自豪,做错事会感到内疚或不安。

二、运动:

独立行走。这个阶段是婴儿学会走路进展迅速的时期,开始他(她)可能仅是蹒跚地行走几步,他会很愿意的经常走起来。家长要多给婴儿一些锻炼的机会,可逐渐拉长距离练习。可与婴儿一起玩扔球、捡球、找东西的游戏,训练婴儿独自行走。可让婴儿拉着小拖车类的玩具练习走路,并使婴儿有机会学习拉着玩具侧着走和倒推走几步。

扶手上下楼梯。在婴儿能够独立行走后,可拉着他的手练习迈楼梯,开始婴儿可能抬脚费力、身体不平衡,家长可用较多的助力帮他(她)迈上楼梯,以后逐渐减少家长的助力,锻炼婴儿用自己的力量迈上楼梯,下楼梯也是如此。此期婴儿还掌握不好身体的平衡,只是拉着他(她)体会高和低的感觉。

三、认知:

动手游戏。婴儿长到1岁已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操作。这时可以和婴儿玩多种动手游戏,如叠积木、叠小套筒等,可先给婴儿做示范,告诉他(她)“我们来搭一个高楼“,然后让婴儿模仿做,以后教他(她)自己搭着玩儿,从搭两块积木开始,逐渐增加。此年龄的婴儿一般可搭起3~4块积木。玩的时候可教婴儿将铅笔插入仅可插一支笔的笔筒内,开始用大口的笔筒,逐渐教他学会插入小口的笔筒,或者插入仅可插一支笔的笔座。还可教婴儿玩插插片,把小的东西装如小口径的容器中等,主要是训练婴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自发涂画。继续鼓励婴儿自己拿笔涂画,此时可先教婴儿学会拿笔,主要是指教他会掌握住笔,笔尖向下画,同时教他学画,使婴儿能够自己主动的画出笔划。这个年龄段的婴儿主要是随便乱画,不要生硬地制止他,而是鼓励他模仿着

画出一些笔划,告诉他这些像什么。此时并不要求婴儿画出什么,主要是培养婴儿运用笔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见图4~13)

四、语言:

命名物体。这时婴儿已开口说话了,家长首先是要经常给婴儿看些画片,幼儿图书等,教他正确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及简单的用途。要经常带婴儿出去玩玩,使婴儿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在教婴儿认识的过程中多引导和鼓励他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主动地称呼周围的人,即正确的命名物体。对各种东西家长都要问:“这是什么?”启发小儿说出名称,婴儿说不出时要清楚的告诉他,反复强化,使婴儿能够说出更多物体的名称。

表达。语言是人们交往的根据,交往首先是自我表达,要教小儿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开始婴儿可能多用手势、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拉着大人的手去干某些事情,这时家长要坚持教婴儿用语言来表达,如“要、拿、喝等”。这时婴儿多是说一个单字,但这个单字往往是代表一句话,而且可能是多种意义的表达。如“拿”可能是“把东西给自己”,也可能是“拿给你”等,家长要善于理解婴儿的语言,正确满足他(她)的要求,并教会婴儿用更明确的词语来表达。

五、生活与交往(情绪与社会能力):

学用勺子及拿杯子。家长要给婴儿自己做些事情的机会,即教他学着做事。首先是从吃饭开始,叫婴儿学会自己拿着勺子从碗中取饭往嘴里送,开始婴儿可能用勺很不正确,会洒得很多,但仍要给他(她)机会尝试,可单独给他(她)

一个碗和勺,里面放较少的食物供婴儿练习,家长仍可保证喂饱婴儿。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开始杯子中可放些水,教婴儿自己端着往嘴里送,家长可适当地给予帮助,以后逐渐有婴儿自己完成。家长不要因为怕食物洒得满地,或怕弄脏了衣服等而不允许婴儿学习,这样会挫伤婴儿的积极性。因为做这些事情不仅是婴儿的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而且也是对婴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

一起玩。随着婴儿活动范围的增大,(他她)的交往机会会越来越多,要有意识地让婴儿和一些小伙伴及家长一起玩,也可教他(她)将娃娃当作伙伴玩。此时婴儿虽然不能你来我往地合作玩,但要使他(她)建立最初的伙伴概念,培养婴儿与别人一切玩的愉快情绪。

1~3岁益智玩具。12岁小儿会走路以后,拉车、球类玩具是必备的,也要准备一些小动物、小儿的活动范围加大了,模仿生活的能力加强了,可玩的玩具更多了,如,小汽车、小筐、小铲、小桶等,还有一些整套的过家家玩具、仿制的水果、蔬菜、小电话等等,可教小儿做一些相互合作、模仿生活的游戏。

2~3岁小儿开始小儿开始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如大小、形状等,手较前更加灵活,此时可给小儿准备一些简单拼插积木、打桩床、简单的图形镶嵌软塑、有各种形状孔洞的智盒、串珠、简易拼图、可穿/脱衣服、鞋子的娃娃、交通、水上系列玩具等。可帮助小儿学习识别颜色、形状等概念,扩大知识范围。还可给小儿准备小三轮车,锻炼小儿的协调动作能力。

对于什么样的玩具是好玩具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来判断。有位教育家提出:如果玩玩具的活动有90%是孩子的,10%是玩具本身的,就是好玩具。反之,

只有10%的活动属于孩子,而90%是属于玩具的就不是好玩具。比如电动玩具,开始小儿会觉得很新鲜,但很快他就会厌倦了,因为小儿除了按电钮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所以引不起小儿长时间的兴趣。有些玩具看起来很简单,造价也比较低,但可使小儿反复探索,不断玩出新花样。比如一种由六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塑料制成的在套筒或套蛋,从5~6个月小儿会抓握开始就能玩,最初是注视它的大小及不同的颜色,并练习抓握,以后可自己一个一个的打开,或者将小的放在大的里面,可拿着两个对敲或对套在一起。到大一些时,小儿还可以用它来认识颜色,识数字或叠高,或者让两个小儿比赛,看谁套得快等等。在玩这个玩具的过程中,即锻炼了小儿手的灵活性,又有认知和概念学习的过程,这确实是智力玩具,也可称得上是好玩具。

家长也可按小儿的兴趣自己制作一些玩具。有的时候小儿对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用具比较感兴趣,比如一些小盒、小瓶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也可适当加工后给孩子玩,或让小儿自己创造性的玩。从小儿玩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体会到:玩具给小儿带来的快乐并不与其价格成正比,家长在选择玩具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对培养和开发小儿智力有益的玩具。

玩玩具时还应注意的是一次不要给小儿太多的玩具,因婴幼儿期小儿身心发展水平还很低,容易集中注意玩1~2件玩具,如一次给的太多小儿容易分心,不能培养其比较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