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药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命题的依据。

使用教材:《药理学》李端主编,人民卫生,第六版2007年出版,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1.掌握药理学的概念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2.重点掌握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性反应概念。

第二节受体理论

1.掌握受体概念与药物作用机制:受体的分类,受体动力学概念,受体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受体的调节,

第三节药效学概述

1.重点掌握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X围。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影响的特点。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1.了解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的因素。多次恒数给药稳态血药浓度、负荷量,维持量的计算,治疗药物的监测与剂量调整。

2.掌握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与影响因素、首过效应等概念。

第二节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1.掌握药物肝肠循环、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血浆清除率和血药稳态浓度等概念,零级动力学和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一节机体方面的因素

1.了解影响效应的各种因素

第二节药物方面的影响

1.掌握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耐受性、耐药性、习惯性、成瘾性和依赖性等概念。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1.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类型、分布与效应。

第三节传出神经受体的生物效应及机制

1.了解传出神经系统效应产生的生化过程

第四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1.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传出神经按递质的分类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

第一节胆碱受体激动药

1.了解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氨甲酰胆碱的临床应用和烟碱的作用特点2.掌握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二节胆碱酯酶抑制剂

1.掌握抗胆碱酯酶药: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毒扁豆碱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三节胆碱酯酶复活剂

1.掌握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机制、急性中毒的症状与解救的药物、药物的解毒机理。

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剂

1.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三节 N2胆碱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

1.掌握骨骼肌松弛药:除极化型肌松药,琥珀胆碱。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筒箭毒碱、加拉碘铵、泮库溴铵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二节α受体激动药

1.掌握去甲肾上腺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三节α、β受体激动药

1.一般了解麻黄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掌握肾上腺素、多巴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四节β受体激动药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异同点。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一节α受体阻断药

1.掌握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二节β受体阻断药

1.掌握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各代表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苯二氮桌类

1.掌握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二节巴比妥类

1.掌握巴比妥类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第三节其它镇静催眠药

1.掌握其他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

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一节抗癫痫药

1.掌握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水合氯醛及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二节抗惊厥药

1.了解巴比妥类及其他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的作用特点。

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1.掌握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环类、四环类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十七章镇痛药

第一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1.掌握阿片受体激动药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二节人工合成镇痛药

1.掌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三节其他镇痛药

1.了解美沙酮等其他镇痛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特点。

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1.了解吲哚美辛、布洛芬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与作用机制。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二节抗痛风药

1.了解抗痛风药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四篇内脏系统药理

第十九章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2.重点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作用、奎尼丁的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三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掌握奎尼丁的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四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1.掌握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第二十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一节强心苷

1.掌握强心甙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给药方法、不良反应与防治。

第二节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1.了解非强心甙类的正性肌力作用药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抗心绞痛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一节抗心绞痛药

1.了解心绞痛分型、发病机制与治疗途径。

2.掌握三酰甘油、普萘洛尔、考来烯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第二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掌握考来烯胺、甘油三酯代谢药、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C-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二十二章抗高血压药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第二节常用抗高血压药

1.掌握利尿性降压药、可乐定、哌唑嗪、普萘洛尔、卡托普利、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肼屈嗪、硝普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三节抗高血压药应用原则

1.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第二十三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一节利尿药

1.掌握呋塞米、噻嗪类、螺内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2.重点掌握利尿药的分类。

第二节脱水药

1.掌握甘露醇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五章消化系统药理

第二节抗酸药及抗消化性溃疡药

1.掌握胃酸分泌抑制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第二十六章呼吸系统药理

第一节平喘药

1.掌握平喘药沙丁胺醇、克仑特罗药理作用。

第六篇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

第三十四章抗菌药物概述

第一节化学治疗概念

1.掌握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化疗指数、二重感染的概念、

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掌握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1.了解细菌的耐药性机制。

第四节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掌握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第三十五章喹诺酮类、磺胺类与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第一节喹诺酮

1.掌握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机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二节磺胺类

1.掌握磺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

第三节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1.掌握磺胺增效剂作用特点。

第三十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青霉素类

1.掌握青霉素类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二节头孢菌素类

1.掌握第1、2、3代头孢菌素的分类,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第三节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了解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特点。

第三十七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其他抗生素

第一节大环内酯类

1.掌握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第二节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

1.了解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抗药性机制。

第三节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烤拉宁及利奈唑烷1.了解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抗药性机制。

第三十八章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氨基糖苷类

1.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抗菌机制和不良反应,链霉素、庆大霉素的临床应用特点。

第三十九章四环素类与氯霉素

第一节四环素类

1.掌握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与土霉素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二节氯霉素

1.掌握氯霉素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八篇抗恶性肿瘤药和影响免疫功能要

第四十六章抗恶性肿瘤药

第一节概述

1.掌握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第二节常用抗肿瘤药物

1.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丝裂霉素C、博来霉素、顺铂和放线菌素D的临床应用。

2.掌握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甲氮蝶呤、阿糖胞苷、环磷酰胺、XX碱、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三节应用与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基本原则

1.了解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考试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15分,每词3分,共5个词)

后遗效应: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题1空)

1.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有、、

和。

三、单项选择题(15分,每题1分,4选1)

1.可预防低血钾的利尿药是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庆大霉素

四、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共5个题,每题5个答案,2个以上为正确答案)

1.治疗心绞痛可以联合用药的组合是()

A.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B.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C.地尔硫卓与普萘洛尔D.硝苯地平与普萘洛尔

E. 地尔硫卓与罗红霉素

五、简答题(20分,每小题4-6分)

1.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六、论述题(20分,每小题10分)

1.论述量反应与质反应的区别

实验内容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物: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药代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般药理学研究:指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研究。主要是研究药物对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作用等。 安慰剂:是不含活性药物但又暗示某种效应的制剂(如在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与某种活性药物或受试药物相同)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兴奋: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称为.. 抑制: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反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副作用:指用于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慢性毒性:指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 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性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而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的药物。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性,且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 极量:产生疗效的最大治疗量 药物的效能:指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效价:指产生相同效应时所需要剂量或浓度大小,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成反比 治疗指数:是LD50与ED50的比值,该指数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 首关效应: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表观分布容积: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 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个体差异:在相同用药情况下,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 快速耐受性: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 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些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也降低 特异质: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出现极敏感或极不敏感的反应,或出现与通常性质不同的反应躯体依赖性:反复用药后造成身体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症,称为 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而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称.. 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 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胆碱受体:能与ACh结合的受体。可分为M、N两种亚型 肾上腺素受体: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分为α、β两种亚型

药理学复习

药理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 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 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4.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 的反应。 5.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 反的药理作用。 6.适应原样作用:是指某些补虚药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 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使 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 7.中药四性: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8.双相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药理大题 1、是否可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完全等同? 答:不可以。因为目前还没有在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有哪一个清热 解毒药的体外抗菌作用强度与抗生素相似。但是,有的清热解毒药 虽然没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但在临床上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 很好的疗效。目前认为,清热解毒药的抗菌作用与其调节机体的功 能有关,是其它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热、抗炎等)的 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药理作用比抗生素要广泛。 2.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答: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基础是其具有明显的保肝、降脂 和利胆作用,其保肝作用机理是由于皂甙对生物膜直接保护的结果,也认为是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有关,柴胡皂甙可使血浆中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含量升高,因此认为柴胡皂甙有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5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6.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7.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8.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9.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10.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11.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2.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13.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14.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5.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6.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该药物称兴奋药。 17.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18.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 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21.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22.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间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出现如沉淀、变色、潮解或失效,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消失。 23.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24.增强作用:又称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效应之总和,如磺胺类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并用,其抗菌活力远远大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的几倍或十几倍。25.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为各药单用效应的总和,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 26.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27.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 28.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高低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29.耐药性:又称抗菌性,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药理学考试大纲-临床专业

新疆医科大学药理学考试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新疆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2008年10月修订 2008.12(重审)

药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用) 编写: 艾尼瓦尔,李琳琳 审稿:王晓雯 Ⅰ前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为帮助考生明确药理学课程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Ⅱ考试内容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一、核心内容: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的概念。 二、重点内容:药物的概念、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范围。 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核心内容:药物四个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概念及其影响因 素,特别是体液PH值改变对药物解离度及跨莫转运的影响。血浆半衰期(t1/2)的含义及稳态血药浓度(Css)(坪值)的概念。 二、重点内容:首过消除、血浆蛋白结合率、肝肠循环、肝药酶的特点、肝药酶 诱导剂和肝药酶抑制剂的临床意义。 第3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核心内容: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选择性的概念、不良反应等,以受体学说来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二、重点内容: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物剂量,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具备的 2个条件,由此将药物分为激动剂、拮抗剂和部分激动剂三类。 第4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自学) 一、核心内容: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二、重点内容: 1.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2.耐受性、成瘾性、耐药性的概念。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核心内容:传出神经系统递质的分类和分布、受体类型分布与相应递质结合 后产生的效应 二、重点内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第6章拟胆碱药 一、核心内容: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重点内容:作用机制有区别,毛果芸香碱为直接作用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新斯的明为抗胆碱酯酶药。 第7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核心内容: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及药物解救。 二、重点内容: 抗胆碱酯酶药: ⑴ 新期的明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 ⑵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及表现,中毒的诊断及防治、急性中毒的治疗、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的特点。 第8章抗胆碱药(I)--M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核心内容:阿托品的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

药理学论述题 简答题

1.吗啡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应用是什么? 药理作用主要包括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a镇痛b镇静和欣快感c抑制呼吸d镇咳 e其他中枢作用缩瞳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3平滑肌的作用a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强持久b增强胆道平滑肌张力 4.其他:免疫抑制 临床应用有 (1)镇痛。吗啡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并且持续时间长。 (2)镇静。吗啡可有效改善因疼痛引起的焦虑、恐惧等不愉快情绪。 (3)止咳。能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和咳嗽中枢活动,使呼吸减慢并产生镇咳作用;(4)止泻、通便。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括约肌,有止泻和通便的作用。 (5)治疗2心源性哮喘 2.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2.抗风湿3.抗血栓4.驱除胆道蛔虫。 临床应用:1.用于伤风感冒者的发热可降温2.轻、中度体表痛及炎性痛3.治疗急性风湿 4.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5.驱除胆道蛔虫。 3.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不同。 答:1)降温特点:氯丙嗪配以物理降温,对发热和正常体温均有降低作用,使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降而变化;阿司匹林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无影响,不受物理降温的影响,仅能降至正常。2)降温机制:氯丙嗪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G的合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 3)临床应用:氯丙嗪用于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阿司匹林用于发热患者的退热。4.比较阿司匹林与吗啡镇痛的不同。 答: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机制是激动丘脑、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镇痛作用强大,同时还可产生镇静、欣快、抑制呼吸、缓解疼痛伴随的情绪反应等,主要用于其它药物无效的急性锐痛,易出现依赖性。 阿司匹林痛作用的部位在外周,机制是抑制PG合成酶,减少PG的合成,镇痛作用弱,主要用于慢性持续性钝痛,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不出现依赖性。 5.简要回答钙拮抗药的临床用途。 答:(1)高血压,包括轻、中、重度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2)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3)心律失常,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4)脑血管疾病: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5)其他: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动脉粥样硬化,偏头痛等。 6抗高血压药物其分类及其代表药 a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定 2神经节阻断药咪噻吩 3外周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哌唑嗪2.普萘洛尔 b钙拮抗药尼群地平 c直接扩张血管药肼苯哒嗪硝普钠

(医疗药品)药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药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命题的依据。 使用教材:《药理学》李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007年出版,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1.掌握药理学的概念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2.重点掌握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性反应概念。 第二节受体理论 1.掌握受体概念与药物作用机制:受体的分类,受体动力学概念,受体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受体的调节, 第三节药效学概述 1.重点掌握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影响的特点。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1.了解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的因素。多次恒数给药稳态血药浓度、负荷量,维持量的计算,治疗药物的监测与剂量调整。 2.掌握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与影响因素、首过效应等概念。 第二节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1.掌握药物肝肠循环、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血浆清除率和血药稳态浓度等概念,零级动力学和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一节机体方面的因素 1.了解影响效应的各种因素 第二节药物方面的影响 1.掌握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耐受性、耐药性、习惯性、成瘾性和依赖性等概念。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1.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类型、分布与效应。 第三节传出神经受体的生物效应及机制 1.了解传出神经系统效应产生的生化过程 第四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1.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传出神经按递质的分类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药效学: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药动学: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浓度变化的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用于预防(保健)、治疗、诊断疾病及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毒理学:药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药物毒性反应的表现、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质反应:药理效应是阳性或者阴性,也称全或无反应。 量反应: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高低表示其作用强度。 局部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或在吸收入血循环之前)所发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液循环后分不到机体各部位发生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反应性的不同。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对人体有防治疾病作用的一方面,又有引起病人不利反应的另一方面,即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不同,这种差异性称为个体差异。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指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指的是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不正常(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害,称为变态反应。 后遗反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最小有效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距离愈大反映药物愈安全,范围愈大。 治疗指数:LD50/ED50的比值称之为治疗系数,用于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比值愈大愈安全。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其血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理效应的强弱成正比。 受体: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并与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配体(如药物、激素等)结合,并通过放大系统触发药理或者生理效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内源性物质(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或药物。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的物质。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本身不产生受体生物效应的物质。 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相同受体,拮抗作用是可逆的,可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受体不同部位,可使激动剂量曲线右移,斜率降低,最大效应降低。 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有小剂量激动,大剂量拮抗受体的双重作用。 药物的效价:是指产生一定效应(常为最大效应的一半)时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大小,剂量愈小,效价(强度)愈高。 药物的效能:指的是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药理学 复习提纲

药理学复习提纲 直击考点,杜绝坑爹仅适用于江苏大学本科生 简答题(PS本科药理学不分简答题与问答题): 一般考试仅考5道问答题(重修除外),一般是传出、中枢、心血管、内脏、激素、抗菌药6选5 除临床专业外,有时候考试为了降低难度,会考1道总论,但仍然是5道~~~ 一、总论(既可考简答,也可考名解): 1、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3、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分类 二、传出: 4、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类型及代表药物名称(有时仅考胆碱能分类或去甲肾上腺素能分类) 5、有机磷中毒的原理、表现及解救原则 6、阿托品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80%的考试都考这道) 7、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影像(有时仅考对血压的影响) 8、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禁忌症(有时候考普萘洛尔) 三、中枢: 9、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时候考地西泮/安定) 提示我们为了应对简答或选择,要记忆药物的别称及一些考纲要求熟悉的药物的所属分类 10、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在镇静催眠方面的区别 11、氯丙嗪的作用受体及各自药理作用(有时考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12、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及其产生机制、防治原则 13、氯丙嗪与阿司匹林在体温调节方面的比较 14、吗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5、NSAIDs的作用机制、三种主要作用 16、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7、吗啡与阿司匹林在镇痛方面的比较 四、心血管: 18、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代表药 19、卡托普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0、一线抗高血压药的分类、代表药、简要机制(简要机制答上课强调的1、2点即可) 21、卡托普利抗心衰的机制 22、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及特点 23、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4、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1.1麻黄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 1.2柴胡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 1.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 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 2.2黄连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 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 2.3金银花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 2.4穿心莲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 2.5牡丹皮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 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 2.6知母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药理学名词解释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 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3 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药疾病的化学物质。 4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5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24页 1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及速度。 3 而发生变化所作的曲线。 4

5 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6 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7 属于一级动力学的药物,经恒速恒量给药后,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8 浓度每隔一段时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 9 每隔一定时间消除一定的量。 10 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2 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的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3 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4

效应。发生在常用剂量下,不严重,但难避免。 5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6 量时效应不再继续上每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不同,二者不平行。 7 其值越大越安全。 8 剂量。 9 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10能与受体结合,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但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那些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安慰剂产生的效应称为安慰剂效应。 要达到原

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

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探讨性分析中药黄芪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及疗效。方法:笔者阅读大量参考文献,从中总结中药黄芪的药理、药效。结果:黄芪不仅是大补脾肺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之功,而且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并且经文献报道在ICU中予较大剂量生黄芪以补气为主,配伍他药治疗部分危重病例。 【关键词】黄芪;现代药理学;综述 黄茂,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是补气中的要药。具有补气开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水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症。随着现代医学对黄芪认识的逐步深入,植物黄芪中主要涉及多种皂甙、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胆碱等等,其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黄芪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特征的肾小球硬化[2]。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了肾小球早期高灌注、高滤过的发生,长期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引起肾小球损伤[3]。 1增强免疫功能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4]。包括胸腺、骨髓(在禽类为法氏囊);后者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它们是T、B细胞定居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5]。 2保肝、降压作用它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6],含有黄芪多糖、氨基酸、黄芪皂苷、维生素及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作用[7]. 3心血管系统作用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对此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降低病人ST段抬高(或降低)的幅度[8]。而其在此方面的应用主要源于其广泛的药理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9]。 4托脓生机:黄芪补气而具有良好的托脓生机功效,有“疮家圣药”之称。用于气虚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10]。如与当归、穿心甲、皂角刺同用之透脓散可治痈疽不溃;配白芍、丹参、生没药、生乳香、花粉[11]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皂苷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12],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3]。而黄芪配以人参白术、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相配,组成“补中益气汤”[14]。主治脾胃气虚之发热及气虚下陷之脱

药理学常考问答题(活动za)

糖皮质激素有哪些基本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 生理作用:①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抑制分解。②蛋白质代谢:抑制合成、促进分解。③脂肪代谢:抑制合成、促进分解。④水盐代谢:水钠潴留、水肿、高血压、低血钾、低血钙等。 药理作用:①抗炎。②免疫抑制与抗过敏。③抗内毒。④抗休克。⑤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加。⑥其他:退热、中枢兴奋、促进消化等。糖皮质激素有哪些禁忌症: 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溃疡病,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或骨质疏松,重症高血压,角膜溃疡,精神病,糖尿病,妊娠期妇女,真菌感染,病毒感染。 简述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①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抑制分解,减少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②蛋白质代谢:抑制合成、促进分解,可引起皮肤变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儿童的生长发育障碍,伤 口的愈合迟缓。 ③脂肪代谢:抑制合成、促进分解,促进脂肪重新分布,高胆固醇,向心性肥胖。 ④水盐代谢:水钠潴留、水肿、高血压、低血钾、低血钙等。 简述糖皮质激素抗炎特点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特点:对各种炎症的各个期间均有效。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消除病因,降低机体抵抗力,可使炎症扩散。注意: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时应慎重使用。细菌感染必须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先上抗菌药后上激素,停药先停激素。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病毒)及诊断未明感染禁用或慎用。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①抗炎。②免疫抑制与抗过敏。③抗内毒。④抗休克。⑤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加。⑥其他:退热、中枢兴奋、促进消化等。临床应用: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②严重感染。③休克。④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眼科炎症。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⑥血液病。⑦皮肤病。 不良反应: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③消化系统并发症。④骨质疏松、延缓伤口愈合。 ⑤延缓生长,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偶可引起畸胎。⑥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⑦反跳现象。⑧神经精神异常,诱发精神病或癫痫,儿童可致惊厥。⑨白内障、青光眼。 试述利尿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机制和应用: 利尿药早期降压的机理是使血容量下降,而长期应用持续降压的机理为:①动脉壁细胞内钠减少,从而是细胞内钙减少。②血管对敏感性降低。③诱导动脉壁产生激肽和,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降低。 简述普洛萘尔降血压的主要作用机制: 降压机制:①减少心输出量:阻滞心脏β受体。②抑制肾素分泌:阻滞肾小球旁器部位的β受体,减少肾素分泌。③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阻滞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β受体,消除正反馈作用,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④中枢性降压。⑤促进前列环素生成。 试述肼屈嗪氢氯噻嗪普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机理: 三种抗高血压药配伍,即对血药形成的三要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容量均有影响,可协同降压。肼屈嗪属于直接扩张血管药,降压时可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增高血浆肾素活性及产生水钠潴留,单用易出现耐受性。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滞药,可阻滞肾小球旁器β受体从而抑制肾素分泌。氢氯噻嗪为利尿降压药,降压同时能增高血浆肾素活性;三药合用,普萘洛尔能对抗肼屈嗪和氢氯噻嗪引起的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而氢氯噻嗪可防止肼屈嗪引起的水钠潴留,故合用可增强疗效,相互纠正不良反应,产生协同作用。 一线降压药有哪几类?各举例代表药: ①利尿药:氢氯噻嗪。②:卡多普利,依那普利。③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氯沙坦。④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⑤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洛萘尔。 和Ⅱ受体拮抗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两类药物均是通过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 不同点:①作用环节不同:通过抑制而使Ⅱ生成减少,但不能抑制生成的非途径,对Ⅱ的拮抗作用不完全。Ⅱ受体拮抗药则直接阻滞受体,对Ⅱ的拮抗作用完全。②对缓激肽的影响不同:可减少缓激肽的降解,而受体拮抗药对缓激肽降解无影响。③常引起咳嗽,而受体拮抗药则无此不良反应。

药理学复习提纲

药理学复习提纲 (1)药物:是指能够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达到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目的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机制的科学。 (3)首关消除:指某些经肠胃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通过肝时被酶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减 弱。 (4)肝药酶: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因肝细胞内存在有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而该系统能促进多种药物发 生转化,故称肝药酶。 (5)肝药酶诱导剂:指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合成增多的药物。 (6)肝药酶抑制剂:指能使肝药酶活性减弱或合成减少的药物。 (7)你学过的肝药酶诱导剂有哪些?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 (8)经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时如何调整用药? 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9)改变尿液的PH值会如何影响肾脏排泄药物? 尿液呈酸性时,弱碱性药物在肾小管中大部分解离,因而重吸收减少而排泄增多。反之,当尿液呈碱性时,弱酸性药 物重吸收,则排出增多。 (10)半衰期及其意义 1 半衰期一般是指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二 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 2 意义:1 作为药物分类的根据,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将药物分 为短效类,中效类和长效类。

2 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可做为拟定给药间隔时间长短 的参考值。半衰期长,给药间隔长,反之给药间隔 时间短。 3 可预测药物自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 4 可预测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11)负荷量: (12)稳态血药浓度:指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连续衡量给药后,体内药量逐渐蓄积,给药4至5次后,血药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13)不良反应:指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4)副反应(副作用), 是在何种剂量下发生的? 是在治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可以预料。 (1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16)药物依赖性:指患者长期用药后,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 (17)药物耐受与耐药 (18)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动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19)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必备条件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个学科。 2、与现代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1) 共同点: 研究对象一药物与机体,研究内容一作用及作用机理 (2)不同点: 理论基础 例:对麻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不同表述 3、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以相同理论为指导; (2) 区别:研究手段 中药药理学 二、研究内容 1、中药药效学 2、中药药动学 三、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2、提高临床疗效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 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 2、第二阶段: 大约在50~ 80年代。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11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 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发现的药理作用。 3、第三阶段 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中药四性(气) 的现代研究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长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打破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被打破,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所产生的能灭活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及肿瘤细胞的的化学物质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指对病原体以及癌细胞等所致疾病的德药物治疗。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副作用(side effect) 定义:与主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继发效应。这种效应不一定是相反的效应,但常是不必要的或毒性的。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又称撤药综合征,系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受体向上/下调节(receptor up/down regulation)长期使用拮抗/激动药药可以使受体的密度和敏感性增高/降低的现象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吸收,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CI)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常以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LD50/ ED50

药理学考试大纲(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药物、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概念。 2. 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 3. 了解药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任务 【复习思考题】 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它们有何临床意义? 2.简述药物的概念及特性。 3.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几个步骤?如何进行?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量效关系及由量效曲线提供的参数及安全性评价。2.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受体动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药物的分类。 3.了解受体的类型、特点、第二信使及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药物作用选择性?它们有何临床意义? 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定义、特点、防治措施是什么?3.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哪几方面?受体是如何与配体作用并发挥效应的?4.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是什么? 5.什么是效能与效价强度?它们有何临床意义? 6.简述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概念和特性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药动学的各个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药物跨膜转运方式。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药物转运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大多数药物是以何种方式转运的?

2.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肝药酶的诱导剂与抑制剂?对临床用药有何影响? 4.药物在体内消除的类型和特点是什么? 5.简述首关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联合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药效的影响。 2.熟悉影响药物效应因素。 【复习思考题】 1.常用的给药途径对药效有何影响?各应用在哪些场合? 2.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3.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发生在哪些环节?其结果如何? 4.解释下列名词:耐受性、快速耐受性、习惯性、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受体激动后的生理效应。 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3.了解传出神经递质生物合成、转运、贮存、释放和代谢。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受体类型、分布及其生理效应。 2.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及其机制。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毛果芸香碱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 3.了解烟碱的毒理学。 【复习思考题】

中药药理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学(100803)专业(基础科段)(专科) 中药药理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3046)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四月

《中药药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中药学 学时:36学时 教材:《中药药理学》,侯家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结合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中药基本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它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中医和针灸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现代科学内涵,常用中药功效主治的药理学基础,了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就和现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的药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各类药物共同的药理作用和代表药物的主要作用、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等。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本部分内容按章、节编写,具体格式如下: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及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了解中药药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及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1学时)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作用原理的科学。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中药药效学 (2)中药药动学 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临床研究相结合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学时) (1)20世纪20-40年代 (2)20世纪50-80年代 (3)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三)考核知识点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4.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考核要求 1.掌握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2.理解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2学时) (一)学习目标 掌握中药四性(气)、五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了解现代科学对中药升降浮沉及归经理论的认识,以及中药十八反、十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的基本作用; 2、熟悉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关系及作用特点;了解中药药性的现代知识。 【教学方法与时数】课堂讲授;3学时 中药药性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几千年临床用药经验的结晶,是传统医学对中药作用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是中医治病的用药规律。研究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将有助于揭示前人用药的现代科学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还可更加丰富和完善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常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其核心为“四气五味”。 (一)四性的现代研究 1、中医传统认识 ①概念又称四性(four properties),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四气中、温一热(大温)、寒—凉(微寒)药性相同而程度不同,故四气也可看作寒(凉)、热(温)二性。 另:平性—药性平和,偏温偏凉之性不很明显,实际上平性药也有偏于温或凉的药物,称为微温或微寒,基本上属四气之内,习惯上仍称四气而不称五气。 ②由来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之后所产生的不同反应来概括的:凡能减轻或治疗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减轻或治疗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这也是中医辩证用药的重要原则。 古代医家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与临床获得的不同疗效,认为中药有四种药性——“寒、热、温、凉”。主要是针对证的寒、热而提出的。 寒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喜静,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咯痰稀薄,腹痛喜温,关节疼痛,舌淡苔白,脉迟。 热证:面红目赤,畏热喜凉,身热,口渴喜冷饮,烦躁谵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痰黄而粘稠,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 认为:凡能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认为属寒性或凉性(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功能的药物) 凡能治疗寒证的药物,便认为属热性或温性药(祛寒、温里、助阳、补气等功能的中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