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三节比热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水的比热容

3、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难点: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自主学习】

一、物体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生活中,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质量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升高的温度___有关。

3.同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海水和沙滩,沙滩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这说明什么?

答案: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阅读课本P11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需利用控制变量法。

2.该实验用温度计测水和食用油的温度,用停表测加热时间。

3.控制水和食用油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且保证玻璃杯和电加热器的规格相

同。

4.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比食用油升温__慢______,要想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即水比食用油吸热__能力强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三、比热容

1.阅读课本P11-12,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为了描述这一不同,引入了物理量比热容。它是如何定义的? 一定质量的

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

积之比。

2.读课本P12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密度,分析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相同吗我们可以利用比热

容鉴别物质吗

(2)哪种物质的比热容较大冰和水的比热容相同吗说明什么问题?

(3)固体的比热容都比液体的小吗?举例说明。

(4)参照物质的比热容表说明为什么用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

答案:(1)一般不同可以(2)水不同说明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3)固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液体的小冰是固体,但冰的比热容比水银的比热容大。(4)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

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冷却效果较好。

3.如果把一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

4.2×

103___

J/(Kg℃)。

温馨提示:比热容是由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热量来定义的,但是对同种物质来说,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温度、热量的改

变而改变,每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是确定的,但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比热容改变。

四、热量的计算

由比热容的概念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

1.1kg铝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答案:0.88×103J

2.1kg铝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答案:1.76×103J

3.1kg铝温度升高t-t0=Δt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答案:0.88×103ΔtJ

4.mkg铝温度升高t-t0=Δt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答案:0.88×103ΔtmJ

5.根据上面的推理得出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是什么?

答案:Q吸=cm(t-t0)

6.根据上面的推理得出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是什么?

答案:Q放=cm(t0-t)

【合作交流】

1.实验中,怎样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点拨】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相同时间里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转换法。

答案:加热时间的长短。

2.为什么使用相同规格的玻璃杯和电加热器?

【点拨】用同一电加热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用规格相同的玻璃杯,容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消除容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加热时间相同时,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保证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3.为什么用电加热器而不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电加热器加热稳定,酒精灯会受火焰大小的影响,不能保证在相同的时间里液体吸收热量相等。

4.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

答案:因为水的比热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

5.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

答案:新疆地区沙石多,沙石比热较小。白天,吸收热量,砂石温度升得高,气温就高;夜晚,放出热量,砂石温度降得低,气温就低。因此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

【效果展示】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变化的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D.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种类有关

2.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昼夜温差较小,其主要原因是海水比砂石具有较大的( A )

A.比热容

B.内能

C.密度

D.热量

3.在下列变化过程中,物质的比热容将发生变化的是( A )

A.水结成冰

B.将铁矿石碾碎

C.将铁板加工成铁器

D.把40℃的水加热到80℃

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 )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5.小红家新买了一辆轿车,她看到爸爸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__比热容__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_热量__,冷却效果好。

6.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的_BC__段是熔化过程,已知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在对100g冰加热的前2min内冰吸热___8.4×103___J。

*助你学习

1、比热容的应用

(1)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比热容较小的物质,温度易发生明显变化,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不易发生明显变化。利用这个规律可以解释沿海与内陆温度变化情况。

(2)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常被用作取暖、制冷的循环物质。例如,用水作发动机的冷却剂。

2、对公式的理解

由热量公式Q=cmΔt得到,只是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比热容既不与热量成正比,也不与质量、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同种状态下,比热容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

知识擂台

【课时达标】

选题测控表

1.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B.比热容大的物体能把热量传给比热容小的物体

C.只要提高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必须给这个物体加热

D.物质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也越大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是比较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本领大小的物理量,A对;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的传递与物体的比热容大小无关,B错;物质种类和状态确定,比热容一定,与物质的温度和质量无关,C、D错。

2.(2015北京石景山期末)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D )

A.较多的热量

B.较大的密度

C.较高的温度

D.较大的比热容

【解析】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人们用热水袋取暖,选D。

3.(2015安徽淮北非凡学校月考)下列四种现象中,不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 D )

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B.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C.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从周围吸热,会使人感觉凉爽,与水的比热容大小无关。

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B)

3J/(kg·℃) 3J/(kg·℃)

3J/(kg·℃)3J/(kg·℃)

【解析】相同的电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在1min 内水的温度上升6℃,某液体的温度上升14℃,由

Q=cmΔt知=故该液体的比热容等于水比热容的,故该液体的比热容是4.2×103J/(kg·℃)×=1.8×103J/(kg·℃),故选B。

5.(2015泰兴济川中学期中)1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4.2×105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C )

①80℃②100℃③120℃④130℃

A.1

B.2

C.3

D.4

【解析】根据公式Q吸=cmΔt得

Δt===100℃,即水吸收这些热量后,在理论上温度会升到120℃,由于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且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保持不变,故可判断温度不会超过120℃,故选C。

6、(2015雅安)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则(C)

A.铜块的末温高B.铁块的末温高

C.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D.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解析: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Q吸=cm△t可知,铜块的温度降低的多;因为铁和铜的初温未知,所以无法判断末温的高低.故选C.

7.(2015福建三明二摸)质量为200g的砂子,吸收9.2×103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50℃,则砂子的比热容为0.92×

103J/(kg·℃) ,其物理意义是1kg的砂子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92×103J。

解析:m=200g=0.2kg,Q=9.2×103J,Δt=50℃。

c===0.92×103J/(kg·℃)

根据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1kg的砂子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92×103J。

8.已知铁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铁块温度升高的多;若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 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由于铁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根据公式Q=cmΔt,当Q相同时,比热容小的升高的温度高,故吸收相同热量时,铁块升高的温度高。当Δt相同时,比热容大的升高或放出的热量多,故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9、(2015济宁)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甲

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2.1×103J/(Kg?℃).

解析:(1)由图可知,相等时间里放出相等的热量,乙液体的温度降低的快,根据Q吸=cm△t,可判断出甲为水。由图可知:液体的初温是60℃,加热15分钟后水的末温是40℃,液体的末温是20℃,则c液m(60℃﹣20℃)=4.2×103J/(kg?℃)×m ×(60℃﹣40℃).解得c液=2.1×103J/(kg?℃).

10、(2015福州连江文笔中学期中)

解析:(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2)

因为ρρ

>

水煤油,根据V m

ρ

=可知,V V<水煤油,故a是水,b是煤油;

由图乙可知,在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此物质a吸热能力强。(3)为了表示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引入了比热容。

答案:(1)质量吸收的热量相等(2)煤油水(3)比热容11.(2015烟台一摸)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和质量相等的其他物质相比,在吸收

和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答案:质量相等的水和混凝土,照射同样的时间,吸收相同热量,

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升高较小。因此,池水的温度比

混凝土低。所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

12.(2015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某中学为学生提供开水,用电

热器将200kg的水从17℃加热至97℃,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

(1)电热器内的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2)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解析】(1)水的温度升高,故其吸收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Q=cm(t-t0)=4.2×103J/(kg·℃)×200kg×(97-17)℃=6.72×107J

答案:(1)吸收热量(2)6.72×107J

【对接中考】

选题测控表

1、(2015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通常用水作为冷却物质

D.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

解析:内能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A错;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B错;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来做冷却介质,C正确;因为Q

放=cm△t,c水>c煤油,Q放相同,m相同,所以△t水<△t煤油,又因为初温相同,所以末温t水>t煤油。

答案:CD

2、(2015雅安)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

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则()

A.铜块的末温高

B.铁块的末温高

C.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D.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C【解题思路】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Q吸=cm△t可知,铜块的温度降低的多;因为铁和铜的初温未知,所以无法判断末温的高低.故选C.

3、(2015成都)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在3~6min内是液态

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在4~6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解析】由题图可知,A、固体甲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加热至3分钟后温度不变,可判断固体甲是晶体,甲在3~6min内是熔化阶段,其状态为固液共存,A错;B、固体乙吸收热量温度一直上升,只加热6分钟不能判定乙是不是晶体,所以固体乙可能是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B错;C、在4~6min内,甲处于熔化阶段,此时甲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C错;D、在0~3分钟内甲、乙都是固态,在此阶段,相同的时间内甲温度升得高,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得高,又因为甲、

乙的质量相等,从公式C m Q t =

?吸可判断出,甲的比热容小,D 正

确。故选D 。 4、(2015桂林)桂林“两江四湖”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湖水对周围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这是由于水的 比热容 较大;秋天漫步在湖边林荫道上,闻到阵阵桂花花香,这属于 扩散 现象.

解析:(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导学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三节比热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水的比热容 3、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难点: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自主学习】 一、物体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生活中,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质量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升高的温度___有关。? 3.同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海水和沙滩,沙滩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这说明什么? 答案: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阅读课本P11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需利用控制变量法。 2.该实验用温度计测水和食用油的温度,用停表测加热时间。 3.控制水和食用油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且保证玻璃杯和电加热器的规格相 同。 4.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比食用油升温__慢______,要想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即水比食用油吸热__能力强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三、比热容 1.阅读课本P11-12,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为了描述这一不同,引入了物理量比热容。它是如何定义的?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读课本P12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经典题型汇总

《比热容》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升 高的有关。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 的。 。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读作。 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0.39×103J/(kg·℃),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2.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 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 3.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 J,这是用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4.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__球。(已 知C铝>C铁>C铜) 3个。 ① ② ③ 5.如图15-5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填写I或Ⅱ)图中A点的物 理意义是。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 的热量是. 甲图15-5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 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

霍邱县长集中学初中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答案 第51课时 怎样才叫“做功” 一、怎样才叫“做功” 1、(a) 上 上 (b)右 右 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1)是 否(2)是 否(3)是 否 二、怎样测算功 1、FS 2、牛 米 焦耳 J 3、B 4、500J 150J 5、(1)三个力 重力支持力 拉力 F N =G =mg =20N F =12N (2)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为0 拉力做功W F =FS =6J 6、W F =FS =100N ×4m =400J W G =Gh =60N ×2m =120J 第52课时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一、认识功率 1、(1)快 (2)快 2、a 、5000 b 、5000 c 、4800 (1)快(2)快 总结:小红 小明 3、功率 做功 时间 t W Pt 4、瓦特 瓦 W 拖拉机每秒做的功是750焦耳 千瓦 5、甲 乙 6、129600 216 7、20 40 二、测算功率 1、①体重(质量)、楼高、所用时间 ②磅秤、皮尺、秒表 ③ t mgh 2、B 3、30m/s ×104 W 4、×107 J 2×103 N 第53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上)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那么:3N ×1m 3J 5N ×0.5m 1N ×0.5m 显然:= + >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 总有用 W W 2、(1)1500J 1200J 300J (2)80% (3)法一:由W 额外 =G 0·h 得:G 0 =h W 额外 =150N 法二:由F = 2 O G G + 得:G 0 =2F-G 0 =150N 3、2O G G + 2h 3 O G G + 3h = 第54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下) 三、复习巩固 总有用 W W 1、C 四、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②重物的重力G 、拉力F 、重物上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弹簧测力计、刻度尺⑤高 低 2、(1)S =nh =9m F = 2 O G G + =5N W 总 =FS =45J W 有用 =Gh =36J W 额外 =9J η =总有用 W W ×100% = 80% (2)P =t W 总 = 五、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1、拉力F 物体重力G 物体上升高度h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S 总有用 W W FS Gh 第55课时 认识动能和势能(上) 一、什么是能 1、做功 2、焦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习笔记:133比热容

课题§13-3 比热容学习笔记【课标要求】 章节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举 例 记 忆 问 答 计 算 人 文 作 图 实验 探究 常数 图像 13.3比热容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概念建 构)、单位 1 1 2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 容较大 1 1 1 1 热量计算公式 1 1 【考基要点】 一、实验:比热容概念的建构 器材:__________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___________的水和食用油。 设计方法: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______,进而可以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________,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比较液体__________________,这是采用了_________法。 方案一: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使用油,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热容(c) 1.物理意义:比热容可以比较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来表示。 3.公式: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_,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只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

(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课题:宇宙和微观世界 序号:1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宇宙由__________组成,太阳周围有__________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__________轨道上公转。天文学上发现的__________现象表明宇宙无限大,一束光穿过银河系要________________时间。 2、物质由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__。 3、固体分子排列__________,作用力,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气体分子间距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

4、状态改变,物体体积改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类似,中心是__________,周围有__________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构成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6、1nm=__________m,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纳米尺度在____________范围内。 二、课堂导学: 1、小明在学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后,猜想:分子是一个挨一个还是彼此有距离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就设计了如下实验:先用一只小量筒分别量出50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倒入另一只大量筒中测出总体积为94ml。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帮他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3)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有什么改进?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根本原因是当温度改变时,_________________。不同物质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比热容练习题

第3节比热容 一、选择题 1.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2.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水 4.2×103水银0.14×103 酒精 2.4×103砂石0.92×103 煤油 2.1×103铝0.88×103 冰 2.1×103铜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2 kg的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4.2×105 J 3.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4.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时,根据实验结果描绘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甲比乙温度升高得快,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B .甲比乙温度升高得快,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 C .乙比甲温度升高得快,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D .乙比甲温度升高得快,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 5.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 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 吸收的热量为( ) A .5.04×105 J B .4.2×105 J C .2.52×105 J D .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二、填空题 6.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比乙的温度高,则甲比乙的比热容 .如果质量为 1kg ,初温为 20°C 的乙液体,吸收 4.2×104 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30°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 °C) 7.若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 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J 的太阳能;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c 水=4.2×103 J/(kg·℃)] 8.把1kg 的水从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从7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最后一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 水=4.2×103 J/(kg ·℃)] 20 40 60 80 甲 水 温度/℃ 时间/min 温度/℃ 乙 甲

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导学目标】 1、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认识小灯泡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 3、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课堂导学】 1、伏安法测电功率 (1)实验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实验器材: (4)器材的作用分别是: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5)实验电路 按左边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6)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好。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的位置。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开始实验。 ③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略小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④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⑤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略大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⑥断开开关,结束实验。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实验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灯泡的亮度1 2 3 (8)分析论证:当U实〉U额时, P实 P额; 当U实〈U额时, P实P额; 当U实= U额时, P实 P额。 2、实验过程中能将电压调到比1.2U额更高吗?最后需要求电功率的平均值吗?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我们发现“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与的实验电路图相似,实验过程也很相似。 2.实验时发现,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改变时,小灯泡的、和亮度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小灯泡的亮度不是由决定而是由它的决定(选填“额定功率”或“实际功率”)。 【课后练习】 3.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电源是6V的蓄电池,小灯泡铭牌上标有“3.8V”字样,其额定功率约为1W。 (1)请在图中的圆圈内正确填入电表符号,使实验电路图完整。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4)若滑片向右移动时,发现小灯泡变暗,但电压表示数却变大,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5)小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你帮助小华计算完成表格中的空格并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次数电压表示数U/A 电流表示数I/A 电功率P/W 小灯泡亮度 1 3 0.2 2 较亮 2 3.8 0.26 正常发光 3 4.5 0.3 很亮 ①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 A,额定功率是 w。 ②实验中,把小灯泡两端电压从3V调到3.8V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端移动(就上面的电路图而言,选填“左”或“右”),眼睛要盯住表的指针看; ③为顺利完成实验,应选滑动变阻器。(甲滑动变阻器规格为“8Ω 1A”、乙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5Ω 0.5A”); ④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其亮度之间的关系是; ⑤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在变大,原因是。 (6)某同学发现电压表大量程(0~15V)坏了,小量程(0~3V)还可用,利用原有器材如何实验,请设计电路图,并简单描述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7.1 《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初三物理学案

初三物理学案 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本节课,你需要知道的)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学习过程 1.音调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观察并仔细听,得出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_________,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如,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频率相当于次/秒)请同学们记住: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需要了解的: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Hz。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教师演示课本上39页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 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四、同步习题 了解一下: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1.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2.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 3.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 4.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有关系. 5.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6.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四、反馈习题 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而载着花蜜飞行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否采了蜜,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的路线不同. D.飞行的高低不同.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逐渐改变。 B.音调逐渐降低. C.响度逐渐降低. D.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鸟语、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辨别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仔细想一想,你们学到了什么,自己总结一下吧。六.作业 请完成《配套练习册》P32,1—4。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 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 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 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 ,而是彼此之间。但压缩和 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 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 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 ,运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一、实验原理 P=UI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结论 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 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 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三、今日感悟 《电功率的综合计算》 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 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 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 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 【答案】C

【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 【答案】 【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 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她断开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 册 word文档,精心编排整理,均可修改 你的满意,我的安心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 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 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 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 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十章 电与磁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 【复习目标】 1.知道磁场、地磁场的概念,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会作磁感线的图。 3.知道电流的磁效应,会用安培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各自对应哪个磁极。4.知道电磁铁的特点及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5.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会区分电动机和发电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本章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电与磁??????????????????? ? ?????????????磁场 ? ?? ? ? ? ? ?? ? ???磁现象???????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北(N )极和南(S )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化:物体在磁场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磁场?????物质性:客观存在于磁体周围,看不见、摸不着,能使小磁针偏转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强弱: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性越强磁感线?????定义:为了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而人为引入的带箭头的曲线疏密: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地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奥斯特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方向: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磁极用安培定则判断应用: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基本构造:转子、定子换向器:及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持续转动作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生活中的电动机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发电机??? ????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基本构造:转子、定子作用: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交流电频率: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我国交流电 的频率为50 Hz

九年级物理下册 17.1-17.2导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17.1-17.2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17.1信息与信息传播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所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 2、理解波的有关概念,知道电磁波的特性,知道光是电磁波,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课堂活动】 一、信息与信息传播 1.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信息传播活动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是、、、、。 2.早期信息传播工具有、、、。 3.最早发明电报机的科学家是国的,同时也发明了电码。 4.国发明家研制成了最早的电话机。电话是由和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设计的。 5.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课本P63) (1)画出电路图: 二、波的基本特征 1.所有的波都是在传播的运动形态。 2.叫做振幅,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它反映了。 3.叫做周期,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 4.叫做频率,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 5.叫做波长,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 6.频率与周期反映了,它们的关系是。 7.波的传播速度简称,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 8.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三、了解电磁波 1.国物理学家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国物理学家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是。 2.活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课本P67) (1)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2)具体的操作方法: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为m/s,光波(是/不是)电磁波。 4.活动:探究电磁波的特性 (1)探究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方案: (2)探究金属对接收电磁波的影响。 方案: 5.电磁波(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不需要)介质。金属对电磁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