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视角的文化产业_省略_取向_以江苏文化产业

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视角的文化产业_省略_取向_以江苏文化产业

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视角的文化产业_省略_取向_以江苏文化产业
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视角的文化产业_省略_取向_以江苏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特殊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政策不同于其他产业,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特点,才能使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况》对文化产业概念的表述,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门类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共有属性,但由于文化的特殊性,文化产业又具有独特性。

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首先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有所突破,其次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各种法规出台较早、涉及面广、指导性强、地方配套政策及时。本研究统计了近10年间江苏省政府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文化产业法规文件,数量已接近300项,平均每年至少有10余项政策法规出台,强化了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本文进一步对江苏文化产业政策文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江苏文化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文化产业特殊性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影响分析

文化产业特殊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政策不同于其他产业。只有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特点,才能使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本研究从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组织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及其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1.文化产品供求的特殊性

文化产品并非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当衣食住行等人类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出现对文化产品的多样需求,而经济的高度发展也会使文化产品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文化产品根据其产品属性不同可以划分为四类:大众文化产品、传统文化产品、高雅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产品(见表1。

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业产品需求具有不同于普通产品的特殊性。第一类大众文化产品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并且消费者购买的大众文化产品的数量取决于其价格,同时受到替代品的价格和可获得性的影响。这一类大众文化产品的需求适用于一般产品需求模型,符合一般的市场需求规律,其价格受到供求规律的作用,反映市场竞争规律,体现其产品的经济价值。其他三类文化产品,即传统文化产品、高雅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产品不仅包含经济价值,同时包含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传承和保护的原因,使得传统文化产品进入市场的经济效益并不显

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视角的文化产业政策取向

——

—以江苏文化产业政策文本为例

徐文燕

内容提要:该文从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组织角度分析了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及其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影响,阐述了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在政策诉求和政策工具方面,文化产业政策体现了其特殊取向。同时,研究了江苏文化产业政策文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法律效力、政策类别、地区差异、管理内容和发展阶段方面,进而提出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本身的特性。

关键词:文化产业政策政策取向政策文本江苏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82(201308-0019-05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与重点项目“江苏文化产业成长战略及政府规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ZDAXM00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大众文化产品传统文化

产品

高雅文化

产品

公共文化

产品

需求特征不断增长逐渐下降增长有限增长巨大供给特征

利润最大

目标

保护传

承文化

实现艺术

价值

实现社会

价值规模化生产

单件小批

量生产

供给量有

供给严重

不足表1各类文化产品的供求特征比较

著,传统文化产品的需求量基本不受价格影响,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高雅文化产品由于产品本身的高层次、高内涵特性导致市场的需求量十分有限,短期内价格的调节作用也十分有限,并不完全符合供求规律,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未来需求量可能会上升。而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量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呈现出持续暴涨的趋势。

从生产角度看,文化产业产品市场供给也具有不同于普通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大众文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受市场机制调节,符合供求规律,生产目的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随着平均成本的下降,其生产可以具有规模经济性;传统文化产品的供给受到文化传承的影响,其标准化和规模化受到限制,市场需求的下降趋势和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导致其供给不足;高雅文化产品具有国际化特征,受到需求量限制,其供给不可能无限上升;公共文化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具有公益性质,其固定成本投入与维护成本较大,受益甚微,投入主体单一,供给量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文化产业组织的特殊性

文化产业组织具有关联度特性。由于文化本身具有的较强社会性和根植性,因而文化产业可以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产生普遍的融合与渗透,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彼此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产业优化改造,形成新的消费需求;文化产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体验需求。文化产业组织具有广泛性。由于文化产品具有多重属性,文化产业领域广泛,内部行业复杂,产业市场结构构成成分多、规模大,产业管理部门也众多。

3.文化产业政策的特殊性

文化产业特殊性要求文化产业政策不同于一般产业政策,在政策诉求、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效果评价方面,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特殊性(见下页表2。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既体现经济效益又体现社会效益,政府产业政策导向为文化产品内容审查和加强文化产品生产经营监管,以避免负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由于文化产品所具有的不同于普通产品的供求特点,使得文化产品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受到限制。政府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保证非市场调节的文化产品的供需平衡。除大众文化产品可以按照市场竞争机制自由定价外,传统文化产品、高雅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产品必须采取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价格调节机制,以此来保证供求基本平衡。对于传统文化产品政府要保证最低限价,激励供给增加,鼓励文化传承;对于高雅文化产品政府要结合其自由竞价采取税收调节等手段,既要保证供给方实现经济和艺术价值,又要刺激需求增长;对于公共文化产品政府要限制最高定价,同时要对维护和运营给予补贴,保证公共文化产品的供求平衡。针对文化产业组织的关联度和广泛性特点,政府要利用产业政策强化文化产业对自身产品的依赖,降低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并提升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贡献率,以文化产业带动其上下游产业升级与转型。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分散,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低下,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多、范围广,缺乏系统性,因此,政府产业政策既要理顺管理体制,又要关注产业发展战略。

二、江苏文化产业政策文本分析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政府部门文化产业政策法规80项,省内13个城市政府部门文化产业政策法规202项,样本总数为282个,其政策重点涉及到文化保护、体制改革、旅游、音像出版、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园区、艺术、市场管理及公共文化服务等众多领域。

1.文化产业法规效力层次偏低

2003年,我国启动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随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09年我国政府颁布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计130余项,从法规

效力层次分析,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法规性文件和部门文件,呈现出法规文本数量递增,而法律下效力递减的状态。

2003年至2012年,江苏省出台文化产业政策法规150余项,法规效力层次由高到低是法律法规(包括规定、规程、标准、条例、政策(包括计划、规划、纲要、方案、预案、程序、意见(包括报告、决定、办法(包括通知5个层次,其法规效力也呈现出递减状

表2

文化产业特殊性与文化产业政策特殊性互动分析文化产业特殊性

政策理论依据政策诉求

政策工具

内在属性

经济社会正负外部性加强产品内容审查行政、法律手段为主

双重属性

市场失灵强化生产经营监管需求特点

大众产品需求增长快

需求规律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经济手段为主属性

传统产品需求下降文化可持续发展引导需求行政、法律手段为主高雅产品需求增长慢产品结构优化引导需求经济手段为主

公共产品需求激增

市场失灵

满足需求

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结合

供给特点

传统产品供给不足

文化可持续发展最低限价鼓励供给行政、经济手段为主高雅产品供给有限产品结构优化税收调节

经济手段为主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失灵多元投资鼓励供给行政、法律手段为主经营特点

内容创意为核心市场失灵鼓励创新、打击侵权法律、行政手段为主开发成本高,复制成本低

市场失灵保护知识产权法律、行政手段为主低消耗、低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扶持

行政、法律手段为主高风险、高回报市场失灵鼓励投资、分担风险行政、经济手段为主依赖高新技术

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手段为主产业功能

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关联度支持并购、重组、融合行政、经济手段为主产业波及效应大产业集群支持新兴产业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结合产业成长初期

产业集中度低

产业演进支持产业集群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结合产业管理分散政府失灵理顺政府管理行政、法律手段为主产业竞争力差

后发优势

支持产业升级

行政、经济手段为主

表3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效力层次比较国家法规(128项

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法规文件

部门文件

所占比例1%

5%

36%

31%

27%

江苏法规(282项

法律法规

管理条例

政府政策

指导意见

管理办法

所占比例

13.5%10.3%11.0%17.7%47.5%

资料来源: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蓍:《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2201809.html,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2201809.html, /NewsList-13.html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2201809.html, /index.htm.

态。本研究选择国家政策法规样本数为128项,江苏省地方法规样本数(包括省内13城市为282项。法规效力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

政策法规构成比例显示出政策效力的不同,法律法规是最高层次的政府规制政策文本,规范效力最高,而意见、办法大多具有临时性、实时性的特点,规范的力度也相对较小。由此可见,江苏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层次特点,效力偏低将不利于政策效果的发挥。

2.文化产业政策类别有所侧重

从国家颁布实施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行业范

围来看,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涵盖了所有产业、服务业及文化产业,还包括了文化事业及公共文化服务,既有传统文化产业也有新兴文化产业。其中针对新闻出版和整体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最多,体现出国家基于宏观考虑对文化产业关注的方向和趋势。

从江苏省政府部门颁布的文化产业政策行业类别来看,也具有范围侧重倾向。所颁布的80项政策法规文件中,文化产业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两方面文件法规

比重较大,文化旅游和文化保护方面的文化法规比重次之。调查显示,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市政府文化工作的重点,实践中由于

政府政策引导力度较大,也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文化旅游业和文化资源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政府政策也表明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资源基础以及文化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见图1。

上述统计结果也说明,江苏文化产业政府政策引导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随着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引导现代文化产业升级是今后政府政策引导的重点领域。

3.文化产业政策地区差异明显

调查显示,在江苏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总体样本数量中,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全部282项中地方法规有202项,占全部法规的

72%。地方法规数量较多的城市有苏州、南京、无锡、

常州、连云港,其中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是苏州。虽然从政策数量上很难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政策效果,但是政策法规的完善是产

业良性发展的制度保证。实践中,上述法规数量较多的城市也是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制度环境建设明显滞后于先进城市,政策的驱动效应没有得到实现。制度建设较为滞后的城市有盐城、宿迁、镇江、南通。

4.文化产业政策管理内容多样从江苏省级文化产业政策来看,绝大多数政策是针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管理、政府支持措施等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问题,而文化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及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等产业纵深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较少。

从地方政策法规的管理内容来看,政策范围较广,以苏州为例,在87项法规文件中,包含了体制改革、市场管理、人才、文化保护、公共文化以及艺术、旅游、新闻、动漫、网络、广电、传媒等各个行业的规范文件,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政策重点不明显,没有体现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方

向性。对于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集团化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5.文化产业政策呈现阶段性特征

无论是江苏省政府部门制定实施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还是江苏13个城市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从政策管理分类看,包括法规、规划、制度、标准和原则。其中法规涵盖规程、规范、守则和立法,是政策管理力度最大的工具,具有最强的驱

动功能;规划涵盖计划、方案、纲要和预案,是政策管理的整体部署,具有战略导向功能;制度涵盖办法、规定、条例和宣言,是政策管理的具体规章,具有约束功能;标准涵盖程序、认定和考核,是政策管理的行动指南,具有行为规范功能;原则涵盖意见、政策、决定、建议、报告等文件和通知,是政策管理的最低层次,规范力度较小,具有指导功能。统计结果表明,江苏文化产业政策管理类别所占比例不同,政策力度也各异(见图2。在全部282个政策样本中,法规12项、规划29项、制度83项、标准6项、原则152项。

从政府规制内容看,江苏文化产业政府政策包括市场管理、公共文化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资金扶持、财税支持、行业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鼓励。其中公共文化发展占政府政策的绝大部分,达到118项;行业管理也是政府政策管理的重点领域,达到79项;市场管理、体制改革、资金支持也占有一定比例;人才、知识产权以及财税方面的配套政策较少(见图3。

统计分析说明,江苏文化产业政府政策管理范围较广,有所侧重。政策管理层次效力与国家政策管理效力相同,层次较低。从政府政策态度、管制与支持方向看,具有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特征,制度建设是政府管理的重点和主要工作,公共文化发展和行业管

原则

53.9%法规4.26%

规划10.29%

制度29.4%

标准2.1%

图2

江苏文化产业政府政策管理类别比例35302520151050

政策法规数量

广

电影

视新

版演

乐文

旅游新

文化保

工艺美术公

共文化文化产

业政策法规类型

图1

江苏文化产业政府政策法规类别分布

理是政府产业政策和规制的主导方面。随着文化产业向集团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文化产业面临升级和结构优化,政府将转变政策引导方向,加大法规和各种规范、标准的规制力度,同时要强化资金、财税、人才等方面的政策配套,引导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

三、结论及建议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文化产业政策也要适时调整,将政策的重点转向更多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人才培养、市场管理、财税支持、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

1.区分政府功能完成文化产业成长期政府角色

定位

政府要在产业布局、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民间投资方面,继续突出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引导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引导投资方向适应产业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盲目竞争。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政府既要提供有形服务也要提供无形服务。政府要建立文化产业市场运行规则体系,包括文化产业园区认定与考核、重点文化企业认定与考核、文化经纪人(组织资格认定、文化中介机构资质认证,以及文化企业进出市场自由政策。

2.扶持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新兴文化产业可以驱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此,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应当是新兴文化产业。为了保持江苏文化产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发展后劲,必须要加强对新兴文化产业大力扶持。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小微文化企业与文化企业集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同

时提升江苏文化形象,培育知名品牌,参与国际分工,扩大江苏文化产业国际市场影响力,以新兴文化产业带动江苏文化产业转型与升级,并推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文化市场配置资源。可以通过体制改革理顺文化资源的产权和管理权,科学合理地处理文化资源属地管理权和部门管理权,从而促进区域、行业、企业之间文化资产流动、重组和优化配置,发挥整体文化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建立文化

资源开发机制、文化资源产权分解与组合机制、文化资源开发分享机制,激励资源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开发文化资源,合理分配开发利益;可以通过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地方文化产业法规政策体系和文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保证文化产业市场良性运行、政策法规实施到位、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

4.以文化产业园区驱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强化聚集阶段和成熟转移阶段是其真正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的阶段。为此,要利用文化产业园区的聚集性、创新性,以园区为载体实现文化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有机互动。江苏省政府要在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功能方面强化政策力度,在规划、特色、产业、协作方面聚焦政策、聚焦项目、聚焦品牌,既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又要提供功能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尚伟、刘锐:《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

演变》,《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

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著:《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3.郑春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公共政策探

讨》,《税务研究》2010年第7期。

4.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著:《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5.欧阳坚著:《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徐文燕,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南京210023。[责任编辑:吴

群]

图3

江苏文化产业政府产业规制内容比例

市场管理6.7%

公共文化41.8%

体制改革13.1%

资金扶持6.7%

财税支持0.4%行业发展28%

人才鼓励2.8%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参展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就签订了10项原创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这方面比如三辰集团在制作发行《蓝猫淘气3000问》的基础上,弘扬“蓝猫”品牌,开展衍生品生产,每年盈利数千万元),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例如,美国通过把多部“大片”输入到中国,我们就了解到好莱坞电影的运作,了解到美国人那种前瞻未来、探索创新的文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 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同时,经过审

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的创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 4.文化产品可复制性 虽然没有谁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但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发展,也在于它的可复制性。这里的复制并非是对前人创作的抄袭,而是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原创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然后制造出具有同样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不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1、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思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创意产业。许多学者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创意产业,并指出创新性、创意性是最主要动态特征。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必须运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去创造财富。 2、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兼容性与渗透性。任何产业形态都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饮食文化、汽车文化、家居文化、企业文化等。随着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性加快,文化产业的生产领域与拓展空间显现前所未有的放射型状态,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成为开放性空间。3、文化产业通过创作文化和开采文化资源和生产文化产品、围绕文化为开展服务,它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进入20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席卷全球,经济与文化加快融合,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竞争重要战略,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各自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面对这种形势,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2005年,中央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35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艺院团等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2006年初,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正在全面推开,文化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起步晚,我国文化产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分析全球文化产业形势,找出差距,提出对策,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文化是一种人性化的需求,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会有文化的需求,就会有文化产生。原始人在劳动中“杭育杭育”的劳动号子,在实物上刻的铭文,都是一种文化。文化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活动的历史沉淀,记录人类的智慧、文明和进步。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传播、

文化产业得特点与作用

文化产业得特点及作用 (一)文化产业得特点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得特征,还具有其特殊得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就是将人类得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得商品,文化产业就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得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得需要而产生得。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得运转,改善自身得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得最大化,其生产得目得就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 文化产业最终目得在于将创作出来得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得不断发展,文化传播得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得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得传播性也就体现得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得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得政策方针,治国思想得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得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得电影得内容得上审核,审核通过得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得政策思想就是保持一致得。同时,经过审核也

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得内容得传播。文化产业得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建设具有重要得作用。 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就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得需求。因而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得含义,具有一定得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就是文化产业发展得核心,而“创造性”又就是文化内容产生得关键,所谓得创造性既就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得文化作品一定就是具有创新性得,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得成功经验。但就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她人得东西。没有那个人得成功就是通过复制她人得作品而获得得。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得成功,无论就是在15年前还就是在15年后得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瞧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得海难悲剧,但就是经过创作者得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得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得创作者只就是单纯得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得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瞧! 4.文化产品可复制性 虽然没有谁得成功就是通过复制她人得作品而获得得,但就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发展,也在于它得可复制性。这里得复制并非就是对前人创作得抄袭,而就是对已经创作完成得原创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然后制造出具有同样文化内容得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得可复

文化产业的特征

文化产业的特征(27-33) 一、文化产业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具有内生的收益递增发展机制。 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2、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技术创新的过程。 3、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和放大的过程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二、文化产品开发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 文化产品开发阶段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文化产品属于体验性产品,因此为了吸引消费者选购,文化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市场开发。 另外,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比较低。 三、文化产业渗透性强,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 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信息、知识、文化资源等无形的生产要素,文化产品是一种承载着文化内涵的符号产品,这意味着文化产品的资产专用程度比较低,并且与传统经济相区别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不是稀缺,而是来源于普及,其普及程度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 核心创意通过传播媒介的拓展实现文化产业内部的渗透和外溢。如:迪斯尼公司 文化产业的外溢效应也可以拓展到文化产业外部。如:超级女生 四、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不确定性程度高。 文化产品的生产“队生产”。 文化产品所具有的“队生产”加大了文化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 第一,在队生产条件下,如果仅仅观察最终产品,很难确定单个人对他们联合投入的产出所作出的贡献。这使得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有“搭便车”的动机。 第二,从事文化艺术的人,对经济学及财务有莫名的排拒,懂得经济的人,也无法理解文化

艺术未能以公式与数量化的原因。文化产业内部分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协调成本。 第三,由于艺术家具有自身的艺术追求,艺术创作对其而言是产生效益的过程而非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劳动产生负效用,这也加大了艺术家在关于工资方面的讨价还价能力,这加大了文化产业内部分工的协调成本 文化产品消费不确定性的原因: 第一,文化产品主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属于符号效用满足型产品,文化产品的特质成为短暂符号、意义和生活形式的象征,文化消费具有主观性、易变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对文化产品的认知价值随时可能会改变。 第二,政府文化政策的不稳定性也会造成文化需求被动的不确定性。 第三,文化产品不仅生命周期短,而且文化产品重复利用的价值较低。 五、文化产业外部性强,产业追求目标多元化。 外部性定义为只要一个消费者的福利或者厂商的生产可能性受到另一个单位经济行动的直接影响。 文化产业的外部性主要通过文化消费的外部性来实现。 1、文化消费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效用,同时也是消费者学习知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 2、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具有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六、文化消费网络效应强,具有需求规模经济性。 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即消费者从产品中所获得效用与共同消费同一产品的数量相关。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经济节约性。 文化产业具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的规模经济性

文化产业的若干基本特点

文化产业的若干基本特点 文化产业的若干基本特点 文化产业的若干基本特点 文■范志杰 摘要: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从它的经济特点出发,它是一种以意识形态为精神内核、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型产业,是一种需要借助特定传播载体才能实现交换价值的中介性产业,是一种与现代科学技术伴生融合的长波周期性产业,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之上的需求制约型产业,是一种需要供给培育需求的引致性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供给需求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目标,而进行的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活动。它主要以第三产业的形态出现,代表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形态的鲜明特点。 一、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意识形态为精神内核、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型产业 文化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他们都需要消耗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通过劳动生产出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都要受到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约束,需要通过生产、交换、消费,实现价值,获得利润,实现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因此,如果文化产业违背了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就无法可持续发展。 但是,作为一种提供精神产品的产业,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又明显不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具有明显的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除了注重商品性外,还要注重与艺术性、意识性的有机统一。因而,它的消费受价值规律和文艺规律的双重支配,不但

论文化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描述:由于世界各国因国情、历史以及文化的不同,因此对于文化产业的阐述也不尽相同,彼此发展的重点也存在差异,对文化产业的内容及特点进行论述,对各国以往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予以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希...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因国情、历史以及文化的不同,因此对于文化产业的阐述也不尽相同,彼此发展的重点也存在差异,对文化产业的内容及特点进行论述,对各国以往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予以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希望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 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西方国家自20世纪起就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体系,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已逐步跃升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举世公认,目前美国文化产业的商业程度最高,日本自战后开始重视发展娱乐观光业,韩国则通过文化软实力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可以毫不夸张的地说,没有兴旺发达的文化产业作支撑的国家,就不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强国。 文化产业在当今中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也是涉及领域广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还很小,但发展势头迅猛,前景极为光明。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当今中国将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潮流性趋势。 首先,要想了解文化产业的概念,就必须先分别了解“文化”和“产业”的概念。“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的“人文化成”,含义是用人文来教育感化百姓、来治理天下;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总和,后者则专指创造出来的精神上的东西,即精神财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就是后者。 我们再来分析“产业”,它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而产生的,由利益相关的各个行业所组成的经济活动的集合,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在不断完善,外延也不断扩展。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属于经济范畴,而不是一个文化概念。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文化产业的一些特点: 一、文化产业的产生 我们知道,文化的作用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有用知识、获取重要信息,还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某些需要,例如陶冶情操、观光娱乐。如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后一种功能,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文化产业应运而生。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带动了文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文化产业的结构特点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整体与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数量比例以及空间关系。因此对于文化产业,由于它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内部要素,所以它也有自己的结构。 1、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而文化产业的产出属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它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消费,同时在消费过程中又给人们以影响,如愉悦身心、振奋精神、增加劳动热情等。一方面,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物质和文化两方面,而文化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和其他物质部门的生产一样可以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促进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即我们现在强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经济就是这个道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精品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思路、方法、条件、动力、前提、成就、空间、领域、模式、增长、运行、传统、认识、问题、矛盾、难点、战略、系统、体制、机制、有效、务必、深入、充分、尽快、现代、合理、良好、文明、公平、健康、快速、持续、加大、合作、保 持、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发现、研究、合力、规律、特 点、位置、突出、关键、支撑、安全、稳定、格局、内涵、热点、意识、思想、力 量、成果、地位、根本、精神、要素、基础、需要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 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

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同时,经过审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的创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 4.文化产品可复制性

简述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简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从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简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分别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衣食住行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消费倾向必然向精神、文化方面转移。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表明当前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还很不适应,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的必然选择。 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文化艺术仅仅作为单纯的宣传教育和公益性事业看待,而对其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和服务功能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逐步认识到,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具有经济属性和商品属性:不仅具有公益事业的属性,而且具有服务业生产经营的特征。加强文化建设不仅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要求。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文化建设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来进行,文化创造者较少注意研究人们的文化需求。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精神需求大大增加,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强,而文化产品品种的增多,文化传播渠道的拓宽,消费水准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不仅使物质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而且使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也在相应地发生和发展,从而使产业的范畴极大的扩展了。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大胆预言,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也会到来。1990年,他在《权力转移》一书中,再一次预言:随着发达国家进入

地域文化特色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特色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以池州、安庆为例 朱小龙,朱胜甲 摘要: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池州、安庆地域文化资源的特色与优势,指出地域文化特色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必须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取舍并有效整合,把地域文化特色和当代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联系起来,以引领时尚的产品研发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创意产业产品池州安庆 池州、安庆位于长江的皖江段上游,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产品设计,必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1926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本雅明率先提出了“文化产业”的观点。1997年, 英国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造性产业等概念。英国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1]。当今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以满足当代人对物质、精神、文化、娱乐等众多需求为目标,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 以新材料、高科技为支撑, 以信息网络传播为平台, 力求向大众提供经济与文化水乳交融的所有创新产品并获得高额利润的新兴产业。根据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标准, 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0年蒙特利尔会议的规定, 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主要包括:音像业、报业、出版业、广播业、电影业、电视业、动漫业、文艺演出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互联网业、旅游业、艺术品及古玩市场、建筑艺术业、公共文化服务业、体育娱乐业、广告业等产业。 当前, 世界各国的发展基本上都不再以单纯的经济发展为目的,越来越重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开辟了一条产业经济与文化创意和谐一体的发展之路。文化是创意产业生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创意产业是物质与文化高度发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有这样几方面意义和作用。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参展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就签订了10项原创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这方面比如三辰集团在制作发行《蓝猫淘气3000问》的基础上,弘扬“蓝猫”品牌,开展衍生品生产,每年盈利数千万元),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例如,美国通过把多部“大片”输入到中国,我们就了解到好莱坞电影的运作,了解到美国人那种前瞻未来、探索创新的文化特点,日本的《聪明的一休》、《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片在中国的放映,也是我们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风情。新时期,各国、各地区对通过文化产品输出来弘扬本国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坚定。在中美关于恢复中国世贸组织缔约国地位的谈判中,美国就要求中国承诺,允许每年以分账形式进口20部电影,此外还要求中国对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批发、零售业务等逐步开放市场。据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国内票房前十名中,美国片和国产片数量各为五个,就在前不久,美国还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限制其音像光盘等文化制品进口,这几年韩剧和韩国的歌星、演员也纷纷抢滩中国大陆。这都反映出各国注重拓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他们的文化产品输出过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扬了他们本国的文化。我国也不例外,今年4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国际机场举办的“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期间,外国公众对中国尤其是河北的剪纸、芦苇工艺画等民俗艺术品就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收藏、购买的意愿强烈,这也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所在,我国近年来大量原创图书版权的输出、民俗艺术品的出口等,也都发挥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我所感受到的,发展文化产业主要有以上几方面意义和作用。肯定还不乏更多种的、更深入的积极意义。明确了其意义和作用,我们各有关方面的行动,就加快跟上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