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理论和问题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理论和问题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理论和问题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理论和问题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汤铎铎

内容提要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 e wo p e ne c o n o m y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 ,N O E M )产生于上世纪末,目前处于西方开放宏观经济研究的前沿位置。作为新新古典综合(n e wn e o c l a s s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N N S )框架的成功范例,N O E M 把名义刚性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使得研究有了坚实的选择性微观基础。N O E M 继承了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以来国际宏观经济分析的传统智慧和经验常识,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对积极的政府政策持友善态度。N O E M 可以说是用当前最流行的理论框架来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同时,它又是这一领域已有研究传统的某种延续。本文从N O E M 的理论框架和所关注问题的两个方面入手,对这个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名义刚性 不完全竞争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开放程度普遍提高,这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国的经济学家们早就习惯了从国际视角来思考本国的宏观经济问题,而现在,那些传统上认为本国大致可以看作是封闭经济的大国的经济学家们也逐渐改变了看法,开始承认外国对本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从国际视角来考察宏观经济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到目前为止,该模型仍是许多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标准组成部分,而且,也仍是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赖以进行政策分析的基本工具。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利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I S -L M 框架,考察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不同汇率制度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在开放条件下,本国的稳定政策如何发挥作用,以及这些政策对汇率和经常账户的影响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M u n d e l l (1963)和F l e m i n g (1962)到D o r n b u s c h (1976),再到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a ),许多经济学家持续关注这一主题。

上世纪60年代至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整个转变过程中,最具革命性的事件也许就是真实经济周期(r e a l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R B C )理论的兴起。R B C 理论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坚实

·

37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

*汤铎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电子信箱:d u o d u o 0405@s i n a .c o m 。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批准文号07&Z D 004)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稳定”资助。文责自负。

的微观基础。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被清晰定义的函数所刻画,经济环境随着时间而改变,一些不确定因素也通过随机变量被引入模型。重要的宏观经济关系不再由研究者直接设定,而是消费者和厂商行为最大化的后果。R B C 理论的研究方法被称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 y n a m i c s t o c h a s t i cg e n e r a l e q u i l i b r i u m ,D S G E ),它很快就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法,在各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早期的R B C 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价格和工资可以灵活调整,以使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全出清。在此假设下,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随机的技术冲击,是经济主体面对经济环境变化调整其行为的结果。因此,失业是劳动者自愿选择的结果,而货币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中无足轻重。这些结论遭到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猛烈抨击,通过引入不完全竞争、价格和工资刚性以及协调失败等更现实的因素,他们提出了自己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解。

R B C 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对垒产生了一个戏剧化的后果,那就是双方出现一定程度的融合。新凯恩斯主义者发现,D S G E 方法确实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而R B C 理论家也很快发现,加入不完全竞争和价格工资刚性等因素,确实可以增强模型的解释力。这种融合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表述,即:在R B C 的瓶子中装入新凯恩斯主义的美酒。许多经济学家亲历了这一融合过程,并纷纷贴上自己喜爱的标签。G o o d -f r i e n d 和K i n g (1997)提出“新新古典综合(n e wn e o c l a s s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N N S )”一词,K i m b a l l (1995)采用“新货币主义(n e o m o n e t a r i s t )”这一表述,Wo o d f o r d (2003)则在教科书中称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新维克塞尔主义(n e o -W i c k s e l l i a n )”货币经济学。

综上所述,首先,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稳定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次,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经济学家持续关注相关领域的问题,相继产生了一些很有影响的成果,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宏观经济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传统;最后,R B C 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某种程度的融合,产生了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吸引力的理论框架。在上述条件的共同作用下,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被称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 O E M )。N O E M 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引入不完全竞争和名义刚性,以此来重新审视真实冲击和货币冲击的国际传导机制,及其对汇率和经常账户的影响,从而为最优稳定政策设计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供理论基础。

N O E M 的开山之作来自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a ),①他们的R e d u x 模型是这个领域此后研究赖以进行的一个基准。R e d u x 是一个包含垄断竞争和价格刚性的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每个国家由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居民的连续统(c o n t i n u u m )构成,由于所生产产品的异质性,居民(同时也是企业)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力。在模型中一价律(t h e l a wo f o n e p r i c e ,L O O P )和购买力平价(p u r c h a s i n g p o w e r p a r i t y ,P P P )成立,因此,均衡实际汇率保持不变,名义汇率则由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决定。货币由政府发行,持有货币能给居民带来效用。居民在每期决定自己的消费量、货币持有量、劳动供给量和自己生产产品的价格,以此来最大化自身效用。产品价格要求提前一期设定,这就引入了价格刚性。模型的求解首先是求出模型的稳态,然后再在稳态附近进行对数线性化,以此来分析各种冲击的动态效应。在R e d u x 模型中,扩张性的货币冲击会使国内的产出和消费增加,世界实际利率下降和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同时导致国外消费增长。但是,货币冲击对国外产出的影响并不清楚,因为,消费增长和相对价格变化对产出的影响方向正好相反。其实,R e d u x 模型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提出了分析和理解相关问题的新方法。

R e d u x 模型和其他许多经济学基准模型一样,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拓展和丰富。由于不包含随机因

·

38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S v e n s s o n 和V a nWi j n b e r g e n (1989)的成果要早一些,现在被公认为是N O E M 的先驱。但是,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好像很久都没有引

起足够的关注,直到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a )的R e d u x 模型出现。

素,R e d u x 模型只是一个D G E (d y n a m i c g e n e r a l e q u i l i b r i u m )模型,而不是D S G E 模型。随机技术冲击的引入是R B C 方法的精髓所在,因而此后有许多研究在R e d u x 中引入随机因素,以此来丰富模型的内涵。R e d u x 模型是一个两国模型,每个国家都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很大影响。但是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小国,

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据此,一些研究提供了R e d u x 模型的小国版本。①在R e d u x 模型

中,名义刚性是通过价格刚性引入的,而且引入的方式十分简单。此后,一些研究改变了价格刚性的引入方式,还有研究在模型中引入工资刚性。L O O P 和P P P 的成立使得R e d u x 模型中的实际汇率保持不变,这和相关的经验研究相左。因此,有许多研究在模型中引入了市场分割(m a r k e t s e g m e n t a t i o n ),使得一些企业可以在不同国家间实施价格歧视,即因市定价(p r i c i n g t o m a r k e t ,P T M )。总之,在R e d u x 模型出现之后,有许多研究围绕着这个基准进行了多方面的拓展,而且在一些研究中这些拓展是组合出现的。

从产生至今,N O E M 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上面提到的R e d u x 的出现和围绕它的各种拓展。L a n e (2001)和S a r n o (2001)很好地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研究。在第二阶段,发生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转向:一是关注的问题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关注实际和名义冲击的传导机制与效果到关注最优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二是求解方法方面的转变,从原来的对数线性近似方法到通过巧妙设定得出封闭解。在新阶段有两篇开创性文献,分别来自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a )、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1),有时被简称为C P -O R 框架。另外,在新阶段有经济学家针对N O E M 的应用和普及做了一些工作,尝试挑战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框架在政策分析和初中级教科书中的地位。L a x t o n 和P e s e n t i (2003)扩展了I M F 的全球经济模型(g l o b a l e c o n o m i c m o d e l ,G E M ),并借此来评价泰勒规则(T a y l o r r u l e s )和基于通货膨胀预测的规则(i n f l a t i o n -f o r e c a s t -b a s e d r u l e s ,I F Br u l e s )之间的优劣,这是N O E M 用于政策分析的一个突出例子。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5b )用图形和简单公式对N O E M 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做了重新表述,以使其适合作为初中级经济学教科书的内容而得到广泛传播和普及。C o r s e t t i 等(2007)最近对N O E M 做了一个凝练的概括,他是这个领域最有建树的学者之一。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而深入地介绍N O E M 。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现了一些对N O E M 的综述,比如刘红忠和张卫东(2001)、姜波克与陆前进(2003)、王志伟与范幸丽(2004)、王胜与邹恒甫(2006)以及王胜与邹恒甫(2006)等,这些研究在向国内学界介绍和传播N O E M 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从当下的视角来看,这些文献做得还远远不够。首先,由于在西方N O E M 还处于十分活跃的研究状态,一些早期的综述不能涵盖最近的发展;其次,这些研究大致关注的是N O E M 的理论进展,而很少把N O E M 所关心的现实问题纳入视野,进行专门的分析;最后,有些研究仅仅是国外相关研究的简单翻译,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也很少提出切中肯綮的评论。本文力图在这些方面能有些许改进,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文献索引,同时,也提出自己的一些浅陋见解和评述。另外,值得欣喜的是,国内最近也出现了利用N O E M 框架来处理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姚斌(2006、2007)。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向,相信不久就会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其中。

在导言部分,我们大致描摹了N O E M 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并引出了一些重要文献。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梳理和探讨。首先,我们讨论N O E M 的理论框架和模型设定,并尽力厘清中间的一些技术细节,揭示出N O E M 是新新古典综合(N N S )框架的一个成功范例。然后,我们把重点转向N O E M 所关注的主要经济问题,探讨西方的经济学家如何利用N N S 框架来处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讨论相关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本文后面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N O E M 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回顾

·

39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汤铎铎

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a )的附录中提供了一个含有不可交易商品的小国模型。

N O E M 所关注的几个主要经济问题;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和一些评论。

理论框架

(一)新新古典综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萨缪尔森倡导了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综合(n e o c l a s s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将源自马歇尔和瓦尔拉斯的传统微观经济分析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新古典综合约定了有时可能显得有些冲突的三个基本原则: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实用的建议;相信短期价格刚性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本原因;利用微观经济分析中常用的最优化方法来描摹宏观经济行为(G o o d -f r i e n d a n d K i n g ,1997)。但是,由于框架本身的诸多缺陷,随着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 e wc l a s s i -c a l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 )的迅速崛起,新古典综合很快就成为遗迹。

新新古典综合(n e wn e o c l a s s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N N S )继承了新古典综合的基本精神,即把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综合到一个框架内。由于建模技术上的巨大进步,新综合比“老综合”显得更为成功,也更有生命力。N N S 以R B C 的基本方法(即D S G E )为基础,①引入不完全竞争和名义刚性等更贴近现实的凯恩斯主

义元素,这些元素在新凯恩斯主义者的工作中已经获得了很好地理解和技术处理。②如果N N S 是R B C

和新凯恩斯主义的融合,那么这种融合是从两个方向展开的。一方面,一些R B C 理论家在对基准R B C 模型进行扩展的时候,开始将凯恩斯主义元素引入讨论,这是R B C 向新凯恩斯主义的靠拢;另一方面,一些新凯恩斯主义者开始对已有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进行动态化和随机化,并利用校准和模拟进行经验检验,这是新凯恩斯主义向R B C 的靠拢。两个方向的努力虽然看似已经汇聚到了一起,但是从对模型的具体处理上,我们仍然大致能够判断一项研究来自哪个阵营,或者说离哪个阵营更近一些。

N O E M 是N N S 的一个成功范例。它在D S G E 框架下引入了不完全竞争和名义刚性,从而使得模型获得了诸多优势。首先,经济主体在既定约束下最大化目标函数,这为经济政策评价和设计提供了天然的福利标准;其次,一般均衡分析改变了开放宏观和贸易理论之间的割裂局面,③使得许多问题可以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讨论;再次,不完全竞争假设将企业和雇员的定价行为纳入模型,在一定限度内产出是由需求决定的,这比新古典完全竞争假设下所有经济主体都是价格接受者更为现实;最后,名义刚性的引入使得货币冲击有了实际效应,正的货币冲击可以纠正不完全竞争导致的扭曲,从而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这向各类货币中性命题提出了挑战。

除了具有N N S 模型的共性特征以外,由于要处理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特殊问题,N O E M 在模型设定方面还有许多个性。下面,我们从偏好和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介绍典型N O E M 模型的设定。通过下面的讨论我们会发现,N O E M 模型中的新凯恩斯主义色彩相当浓厚,甚至可以看作是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向开放宏观领域的拓展。

(二)偏好

R e d u x 模型(O b s t f e l d a n d R o g o f f ,1995a )的效用函数如下:

U t =∑∞

s =t βs -t [l o g C s +χ1-ε(M s P s

)1-ε-K 2y s

(z )2

](1)

·

40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①②③

关于R B C 的基础讨论可以参考P r e s c o t t (1986)、P l o s s e r (1989)和K y d l a n d 与P r e s c o t t (1996)。M a n k i w 和R o m e r (1991)提供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许多代表性文献。

在标准的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中(K r u g m a na n dO b s t f e l d ,2003),贸易理论和开放宏观是分开讲述的,前者主要使用微观经济学的方

法,而后者则主要使用宏观经济学的方法。

其中,0<β<1是贴现因子,χ、ε和κ是参数,C s 和M s 分别代表典型经济主体(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a g e n t )在第s 期的消费指数和名义货币持有量,P s 是第s 期一般价格水平,y s (z )是第s 期产品z 的产量。全世界由无数个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经济主体组成,每个经济主体生产一种异质产品,单个经济主体和他(她)的产品都用z 来表示,z ∈[0,1]。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本国和外国,本国的经济主体落在[0,n ]区间,外国的经济主体落在(n ,1]区间。消费指数C 由下式刻画:

C =[

1

c (z )

(θ-1)/θ

d z ]

θ/(θ-1)

(2)

这是一个C E S 函数,替代弹性θ>1,当θ※∞时,各种商品完全替代。相应的价格指数为:

P =[

10

p (z )1-θd z ]

1/(1-θ)

(3)

对第z 个经济主体所生产商品的需求为:

y (z )=c (z )=(p (z )P

)-θ

C

(4)

(1)~(4)式是R e d u x 模型对经济主体偏好的全部刻画。(1)式的一个特点是,除了消费以外货币和闲暇进入了效用函数。到目前为止,货币进入效用函数(m o n e y i nt h e u t i l i t y f u n c t i o n ,M I U )(S i d r a u s i k y ,1967)和现金先行(c a s h i n a d v a n c e ,C I A )(C l o w e r ,1967)仍是宏观经济模型引入货币的主要手段,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6)讨论了利用C I A 引入货币的情形。闲暇进入效用函数是R B C 理论的精髓所在,经济主体的劳动就业决策被纳入模型,使得闲暇的跨期替代成为决定模型经济运行方式的主要机制之一。

(3)式和(4)式并不是任意设定的,而是从(2)式直接推导得来,具体方法是在(2)式的约束下最小化支出函数

1

0p (z )c (z )d z ,P 实际上是消费价格指数(C P I )。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5b )在其论文的附录中提供了推导过程的全部细节,他们的表述甚至比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6)的教科书还要清晰和简明。这种设定是新凯恩斯主义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典型处理方法,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D i x i t 和S t i g l i t z (1977)、B l a n c h a r d 和K i y o t a k i (1987)。这种设定引入了产品异质性,从而使得企业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力量,企业面临向下倾斜的产品需求曲线,成为价格决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

在N O E M 的发展过程中,形如(1)式的效用函数获得了广泛应用,很多研究仅仅根据需要修改方括号内相加三项的具体形式。这种设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消费和闲暇是加性可分的,在此情况下,当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时,劳动供给会持续下降,最后收敛于劳动供给为零的状态。当市场部门有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时,这个结果与平衡增长路径相悖(L a n e ,2001;S a r n o ,2001)。在传统R B C 分析中,稳态增长很受重视。如果生产函数包含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项,那么就存在一个平衡增长路径,该路径会对效用函数的设定产生很大限制。例如,K i n g 等(1988、2002)在研究中就曾经提出过两类与平衡增长“兼容”的效用函数。作为R B C 理论的中坚力量,C h a r i 等在一系列研究中的效用函数设定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在开放经济模型中,C h a r i 等(1997、2002)采用和(1)式类似的闲暇加性可分的效用函数。在封闭经济模型中,C h a r i 等(2000)采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如下:

U (C ,l ,M/P )={

[a C v

+(1-a )(M /P )v ]γ/v

(1-l )1-γ}

1-σ

1-σ

(5)

其中,消费和货币持有量以C E S 形式出现,它们的组合与闲暇则是C o b b -D o u g l a s 形式。使用闲暇可分的效用函数,消费的边际效用就不包含劳动项,这使得模型更易于处理。但是,最重要的是闲暇可分效用函数可以使模型经济中的实际汇率具有较大波动,这和现实经济中实际汇率的特征相一致(C h a r i e t a l .,2002)。因此,实际汇率的较大波动和平衡增长路径的存在,使得开放经济模型中的效用函数设定面

·

41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汤铎铎

临两难,大多数研究都是舍弃平衡增长路径以符合实际汇率波动。

在R e d u x 模型中,本国商品和外国商品对称地进入效用函数,因此,所有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是θ,消费者对国内外商品的偏好没有任何差别。这显然与现实不符,从而成为R e d u x 模型效用函数设定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1)与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a )把国内外产品的差别引入了模型。假设(1)式仍然成立,但是其中消费指数C 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2)式由下面三个式子替换。

C =C γ

H C 1-γ

F

0<γ<1

(6)C H =[

10

c (h )(θ-1)/θ

d h ]θ/(θ-1)

(7)C F

=[∫1

c (f )

(θ-1)/θd f ]

θ/(θ-1)

(8)

其中C H 表示由本国商品构成的商品束,C F 表示由外国商品构成的商品束,(6)式意味着本国商品和外国商品之间具有单位替代弹性。(7)、(8)两式形式上与(2)式完全相同,(7)式是本国商品的消费指数,(8)式是国外商品的消费指数,显然,本国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为θ,外国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也为θ。同样,由(6)~(8)式可以推导出相应的价格指数:

P =P γ

H P 1-γ

F

γγ(1-γ)1-γ

(9)P H =[

∫1

0p (h )1-θd h ]

1/(1-θ)

(10)P F

=[∫10

p (f )

1-θ

d f ]

1/(1-θ)

(11)

其中P 、P H 和P F 分别为总消费价格指数、本国商品消费价格指数和外国商品消费价格指数。另外,假设γ=1

2

,由(6)~(8)式可以推出国内外商品的需求函数:

C (h )=[

p (h )P H

]-θ(P H P )-1(C

2)(12)C (f )=[p (f )P F

]-θ

(P F P )-1

(C 2

)(13)

形如(1)式和(6)~(13)式的偏好设定在N O E M 此后的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成为该领域模型的“标准组件”。当然,有些研究可能会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正,引入一些其他因素,这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是司空见惯的。例如,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1)在效用函数中引入了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G a n e l l i (2005)借用“B l a n c h a r d 模型”(B l a n c h a r d ,1985)研究财政政策的作用,在模型中引入了居民死亡率,相关参数也就进入了效用函数;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a )、C a n o n e r i 等(2005)在模型中引入了非贸易品,从而使得消费指数和价格水平的构成更为复杂。

(三)技术

在R e d u x 模型中,技术的设定非常简单,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a )甚至都没有给出生产函数的具体

形式,第z 种产品的产量y (z )作为劳动负效用的度量直接进入效用函数。①

假定劳动l 导致的效用损失

为-Υl ,则(1)式中的-κ

2

y

(z )2=-Υl ,易得生产函数形如y =(2Υκ)1/2l 1/2。可见,R e d u x 模型的生产函数中没有资本,技术进步由固定参数κ来刻画,κ的减小意味着生产技术的进步。

·

42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在标准的R B C 模型中,进入效用函数的是“闲暇”,闲暇时间和劳动时间之和等于常数。

在后续研究中,为了引入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一些作者改变了技术的设定。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1)、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a )采用了下面的生产函数:

Y (i )=[

1

L (i ,j )

( -1)/

d j ]

/( -1)

(14)

其中Y 和L 分别是产出和劳动,i 代表产出的种类,j 代表劳动投入的种类。上式和(2)式完全同型,不过,含义却有很大区别。(2)式本质上是一个效用函数,上式则是一个生产函数。由j ∈[0,1]种劳动投入共同生产产品i ,劳动投入之间的替代弹性 >1,当 ※∞时,各种劳动投入完全替代。根据同样的原理,相应的劳动投入价格指数(工资指数)为:

W =[

1

W (z )1- d i ]

1/(1- )

(15)

对第j 种劳动投入的需求为:

L (i ,j )=[

W (i )W

]-

Y (j )(16)

(14)~(16)式的设定引入了劳动异质性,使得劳动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力量。

R e d u x 式的简单设定和形如(14)~(16)式的设定是当前N O E M 模型刻画技术的主要方法。当名义刚性通过价格引入时使用前者,当名义刚性通过工资引入时则使用后者。当然,在具体研究中会做适当的改进和修正。例如,因为在模型中引入了非贸易品,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a )的技术设定中有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两个生产函数;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5a )模型的生产函数形如y (h )=l (h )/α,其中,y 和l 分别是产品h 的产量和劳动投入,α是技术冲击,在国内外有不同的取值;K o l l m a n n (2001)在研究中同时引入了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因此模型中的偏好和技术设定更加复杂。另外,他还在模型中引入了随机的外部技术冲击。

因为模型包含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为了方便求解,上述技术设定中都不含资本,这成为N O E M 模型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L a n e ,2001;S a r n o ,2001)。在新凯恩斯主义关于不完全竞争的研究中,技术设定一般都没有资本。假设生产函数为y =z l ,其中y 是产出,z 和l 分别是技术进步和劳动投入。企业利润为π=p y -w l =(p -M C )(p P )-θ

C ,其中w 和M C 分别是工资和劳动的边际成本,第二个等式利用了生产函数

和(4)式。企业选择自己产品的价格p 来最大化利润,一阶条件整理后可得p =(θ

θ-1)M C ,这就是成本

加成定价。产品价格是边际成本和固定加成θ/θ-1的乘积,θ反映了企业的垄断力,θ※∞时有p =M C ,这就回到了完全竞争的情况。

上述设定清晰简明,与垄断竞争结合以后有很好的经济学含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相反,没有资本的生产函数并不是R B C 理论的风格。在R B C 理论传统中,技术的设定艰深繁复,技术冲击、资本积累和资

本建造时间(t i m e t o b u i l d )等因素在模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①

在开放经济研究中,缺失了资本的模型可

能会漏掉许多重要机制。因此,如何在N O E M 模型中引入资本,并使得模型具有良好的可处理性,是未来N O E M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C h a r i 等(2002)研究汇率问题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有资本项,这和他们的R B C 理论背景有很大关系。另外,他们还在模型中引入了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市场是垄断竞争的,最终产品市场则是完全竞争的。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C o r s e t t i (2007)在模型经济中加入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互动,以此来分析最优货币政策和进口价格稳定性的问题。虽然模型经济的生产函数还是没有引入资

·

43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汤铎铎

可以参考R B C 理论的两篇开创性文献:K y d l a n d 和P r e s c o t t (1982)、L o n g 和P l o s s e r (1983)。

本,但是中间有另外一些值得关注的有趣设定。总的来说,N O E M 在技术设定方面还是显得有些单薄,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许可以考虑更多利用R B C 的理论资源。

(四)名义刚性

名义刚性是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N O E M 模型的关键组件。下面从三个方面讨论名义刚性的设定问题。

1.菜单成本和交错价格。在N O E M 模型中,名义刚性一般以两种方式引入。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a )假设企业提前一期设定价格,一期以后完全调整到长期均衡状态。这种设定可以简单看作新凯恩斯主义“菜单成本”理论(M a n k i w ,1985)的一个应用,即企业不能连续无成本地调整价格。这种设定下模型的求解过程比较简单。模型经济有两个均衡,长期均衡其实就是弹性价格下的均衡,短期均衡需要舍弃企业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条件,产量由产品需求函数直接决定。此后,有许多研究采用这种设定,比如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a )、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1、2005a )与C a n o n e r i 等(2005)等等。对于这种设定,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1)强调,模型经济中的外来冲击不能过大。因为,如果价格刚性来自固定的菜单成本,当外来冲击足够大以致违反了企业的参与约束,即产品边际成本高于价格,此时企业就会立刻调整价格。所以,这种设定需要假定外来冲击在一个确定的范围以内。

引入名义刚性的另一种方法是交错价格(s t a g g e r e d p r i c e s )。企业的价格调整同时一步到位与现实不符,因为价格水平会有一个较大的跳跃。交错价格调整意味着每个企业进行产品定价时,会把其他企业过去和将来可能的定价决策考虑在内。这样,每个企业的价格调整就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的。从总量上看,价格水平的变化就是连续的、平滑的。交错价格模型有很多版本(T a y l o r ,1999),N O E M 的作者大多选择使用C a l v o 模型(C a l v o ,1983)。该模型假设每个企业调价机会的到来是随机的,大量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意味着每期会有固定比例的企业调整价格,因此,价格水平是平滑的。近期的N O E M 文献大多倾向于使用交错价格设定,比如C h a r i 等(2002)、B e n i g n o 和B e n i g n o (2006)与C o r s e t t i 等(2007)。

K o l l m a n (2001)对一个动态开放经济模型进行校准和模拟,据此来判别前定价格和交错价格调整的优劣。他发现,C a l v o 式的交错价格设定在两个方面与现实经济相符合:(1)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有很高的相关性;(2)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平滑的、连续的。同时,在产出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关系方面,C a l v o 式的设定并不符合现实经济。不过,总的来说,交错价格要优于前定价格。

2.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在讨论N O E M 模型的技术设定时,我们已经提及通过价格或者工资引入名义刚性时在技术设定方面的区别,即通过价格引入名义刚性时使用类似R e d u x 的简单设定,通过工资引入名义刚性时使用形如(14)~(16)式的设定。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看似有很大差别,但是许多作者都强调,在两种设定下模型的主要结论并没有重要变化(O b s t f e l d a n d R o g o f f ,1996)。惟一重要的差别是由于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双重扭曲,因此在工资刚性情况下均衡产量更低。在N O E M 的研究中,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都有大量的支持者,也有作者在研究中同时引入两种刚性,目前还没有提出能够明确支持某

一种设定的有效经验证据。

①3.生产者通货定价和当地通货定价。与封闭经济模型相比,开放经济模型中名义刚性的设定面临更多选择,这可以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来概括:(1)可贸易品以何种货币定价?(2)企业在不同国家是否可以实施价格歧视?②N O E M 文献在这两个问题上存有较大争议,可以称之为“生产者通货定价(p r o d u c -·

44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①②

虽然在R e d u x 模型中使用了价格刚性,但是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a )指出,工资刚性可能更贴近现实。

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企业在本国和外国能够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产品,国际套利活动无法有效利用和消除这种价格差别。

e r s c u r r e n c y p r i c i n g ,P C P )和当地通货定价(l o c a l c u r r e n c y p r i c i n g ,L C P )之争”。①

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a 、

1996、2000a )继承了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以来的传统设定,在模型中使用P C P 。B e t t s 和D e v e r e u x (1996、2000)较早在N O E M 模型中引入L C P ,此后,有许多研究沿着这一思路进行。

假设P 代表可贸易品的价格,下标H 和F 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产品,没有上标表示以本国货币计价,有上标*表示以外国货币计价。据此,P H 和P F 分别表示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本币价格,P *

H 和P *

F 分别表示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外币价格。假设ξ代表汇率(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则贸易条件T O T =P F /ξP *

H ,表示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当定价规则是P C P 时,汇率ξ的变动会完全传递到产品价格上,导致T O T 和ξ同向同比例变动。例如,当本币贬值时(ξ上升),P F 同比例上升(P F =ξP *

F ,外国产品以外币计价,短期价格刚性下P *

F 不变),P *

H 同比例下降(P *

H =P H /ξ,本国产品以本币计价,短期价格刚性下P H 不变),最后结果是T O T 同比例上升,本国贸易条件恶化。本币名义贬值使本国贸易条件恶化,本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使世界总需求部分转向本国,有利于改善本国的经常账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支出转换效应(e x p e n d i t u r e -s w i t c h i n g e f f e c t s )”。P F =ξP *

F 和P *

H =P H /ξ成立意味着国际贸易没有摩擦,L O O P 成立。如果不考虑非贸易品,则购买力平价(P P P )也成立,均衡实际汇率保持不变。

因此,在P C P 假设下,对P P P 的偏离只能来自非贸易品和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变化,而且,名义汇率

变动会完全传递到产品价格上,即汇率传递率(e x c h a n g e r a t e p a s s -t h r o u g h ) p / e =1。②然而,这两个结

论与经验研究的结果相悖。许多经验研究表明,对P P P 的偏离主要来自对L O O P 的偏离,而不是来自非贸易品方面。另外,许多经验研究还表明,汇率传递率远小于1,甚至要小于0.5(B e t t s a n d D e v e r e u x ,2000)。面对P C P 设定的诸多缺陷,经济学家们开始在模型中引入L C P 。在L C P 下,名义汇率变动不会影响出口商品在销售地的本币价格,因此,贸易条件会反向变动。例如,当本币贬值时(ξ上升),P F 不变(外国产品以本币计价),P *

H 也不变(本国产品以外币计价),最后结果是T O T =P F /ξP *

H 同比例下降,本国贸易条件好转。这和传统结论完全相反,汇率下降的支出转换效应不复存在。在L C P 下,P F 和P *

H 在短期内具有刚性,P F =ξP *

F 和P *

H =P H /ξ不再成立,经济在短期内偏离了L O O P 。对L O O P 的偏离意味着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国家按不同价格出售,除了企业是垄断竞争的以外,还要求市场是分割的(m a r k e t s e g -m e n t a t i o n ),以使企业能够因市定价(p r i c i n g t o m a r k e t ,P T M )。P T M-L C P 在许多方面表现良好,例如,它可以解释国际真实经济周期(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a l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研究中的跨国消费相关系数过大,产出相关系数过小的问题(B a c k u s e t a l .,1992;B e t t s a n d D e v e r e u x ,2000)。但是,也有许多不利的经验证据。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a )提出了反对P T M-L C P 的四个保留意见,最重要的是,名义汇率和贸易条件反向变动的预言不能得到经验支持。

总之,在开放经济中引入名义粘性,有两个相互对立的设定可供选择,即L O O P -P C P 和P T M-L C P 。从经验研究的证据来看,二者都获得了部分支持,同时也都遭受了部分反对。相关研究十分活跃(例如,C o r s e t t i e t a l .,2007;D e v e r e u x a n d E n g l e ,2007),真理很可能位于二者中间的某个地方。

·

45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汤铎铎

①②

P C P 是开放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设定,它假设价格以销售者国家的货币预先确定,此时,没有预期到的名义汇率变动会导致出口产

品价格的同比例变动,L O O P 总是成立。相反,在L C P 假设下,价格以购买者国家的货币预先确定,没有预期到的名义汇率变动不会影响出口物品价格,经济在短期内会偏离L O O P 。相关论述很多,D u a r t e (2001)、O b s t f e l d (2002)、E n g e l (2002)以及G a n e l l i 和L a n e (2003)提供了比较详尽的专门讨论。

其中p 表示购买者面对的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P 的对数,即p =l o g (P ),e 表示名义汇率ξ的对数,即e =l o g (ξ),则 p / e =λ表示

汇率传递率。在P C P 下,λ=1;在L C P 下,λ=0(G a n e l l i a n dL a n e ,2003)。

三关注的问题

目前,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标准研究路径是用理论框架来探讨论题(t o p i c )、解决问题(i s s u e )。如果研究结论和相关经验研究一致,那么理论框架就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得以深化;如果研究结论和相关经验研究相悖,也并不一定意味着理论框架被驳倒,经济学家一般称这种情况为谜题(p u z z l e )或异例(a n o m a l y ),会寄望于后续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的进展来解决这些问题。

D S G

E 模型和前述N N S 方法是当前的主流理论框架,这种研究路径在方法论上的先导至少可以上溯到L u c a s (1977、1980)。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演说中,K y d l a n d (2004)和P r e s c o t t (2004)不约而同地提及L u c a s ,K y d l a n d 更是做了大段引用。如果说L u c a s 是整个理论框架的奠基人,那么他们就是主要的建设者和完成者。P r e s c o t t 在演说中展示了如何用D S G E 模型解决问题,他列出的三个问题是:为什么日本失去了10年的增长?为什么在T

F P 恢复之后大萧条仍然持续?理论对股票市场价值做出了何种预测?他的演说很好地展示了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标准研究方法。因此,在讨论了N O E M 的理论框架之后,这部分我们探讨在N O E M 框架下,经济学家提出和解决了哪些重要问题。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各种实际和名义冲击的跨国传导机制,及其对经常账户、汇率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无论是以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为代表的传统凯恩斯主义刚性价格模型,还是假设完全竞争和弹性价格的新古典模型(包括R B C 模型)都对上述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但是,由于传统凯恩斯主义模型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不能进行严格的福利分析,而平滑的新古典“理想世界”又抽象掉了过多的现实因素,这使得相关研究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状态(O b s t f e l d a n d R o g o f f ,1995a )。N O E M 的兴起使得上述状况有了彻底改观,经济学家们开始使用新的理论框架来考虑问题。

(一)货币政策的跨国传导及其福利效应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各种冲击的跨国传导,这些冲击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技术冲击和价格加成(m a r k u p )等。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一直处在非常关键的地位,①因此,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货币政策的跨国传导,这是开放宏观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

1.货币冲击的国际传导机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除了通过国内渠道产生影响以外,还会通过各种国际渠道产生影响。理论家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厘清各渠道之间的关系,阐明跨国传导机制。半个多世纪以来,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M u n d e l l ,1963;F l e m i n g ,1962)和此后的汇率超调(o v e r s h o o -t i n g )模型(D o r n b u s c h ,1976)一直是探讨这个问题的理论基准,这两个模型是正统凯恩斯主义I S -L M 模型在开放领域的成功扩展。新兴的N O E M 研究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a )(简称R e d u x 模型)与C o r s e t t i 和P e s e n t i (2001)(简称W e l f a r e 模型)的研究。下面分别考察这四个模型对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的描述,以甄别N O E M 在这个问题上的特殊之处。

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货币供给出现在L M 曲线方程的左端,扩张性货币政策向右移动曲线,因此

它有两个初始效应:②降低本国利率,提高本国产出。低利率导致的资本外流使本币面临贬值压力。固

定汇率下,央行为稳定汇率必须紧缩货币,L M 曲线移回原位,本国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浮动汇率下,本币贬值使得本国商品更具吸引力,I S 曲线右移,这进一步提高了本国的产出,并使利率上升到初始水平。

·

46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①②

F r i e d m a n (1968)总结了20世纪20~60年代关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的演变,

G o o d f r i e n d 和K i n g (1997)详细总结了20世纪50~90年代各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机制的研究。

I S 曲线是负斜率的,向右下方倾斜。

模型不牵涉供给方面,同时还有两个关键假设:价格固定、资本自由流动,这使分析大大简化。另外,模型显示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不可兼得,这就是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关系。

此后,经济学家对模型进行了各种改进和拓展,比如放松资本自由流动条件、引入随机因素、进行动态化等等,①这当中最著名的就是D o r n b u s c h 的汇率超调模型。

汇率超调模型:在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假设的基础上,D o r n b u s c h 模型添加了两个关键假设:(1)商品市场的调整要慢于资本市场,即价格的变动要慢于利率和汇率;(2)当事人对汇率的理性预期,非抛补利率平价(u n c o v e r e d i n t e r e s t r a t e p a r i t y )成立,即本国利率和国际利率之差等于汇率的预期变动。扩张性货币政策在初始阶段导致价格上涨压力和利率下降压力,价格调整缓慢,利率调整迅速完成。低利率导致本币贬值,同时,非抛补利率平价要求本币有升值预期,因此本币的初始贬值会超过长期均衡水平,这就是所谓汇率超调。适应货币冲击的利率和汇率的初始调整完成后,经济开始向长期均衡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上涨、汇率上升、利率上升,最后利率回到国际利率水平,货币冲击的长期效应是价格上涨和汇率下降。上述调整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实际产出固定,如果产出会随着总需求发生变化,那么利率和汇率的初始调整会受到阻碍。汇率在长期仍然会下降,但是不会有短期的超调,利率实际上有可能上升。

由于引入了新的关键假设,汇率超调模型拥有比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更丰富的内涵,对货币冲击传导机制的刻画也更加细致。不过,两个模型的主旨相当一致,都证明了开放条件下汇率是货币政策影响国内总需求的关键渠道。

R e d u x 模型:从建模风格上看,R e d u x 模型与前两个模型存有巨大差异,本文第二部分已经做了充分说明。这使得模型可以考察更为复杂的问题,从而不但能厘清此前比较模糊的环节,而且能发现新的传导渠道。模型通过前定价格引入价格粘性,即本期价格在期初确定,到下期一次性调整到位。扩张性货币政策在当期有如下效应:(1)本币汇率迅速下降至均衡水平,没有超调;(2)世界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下降;(3)本国和外国商品价格均固定,但汇率下降使进口品的本币价值上涨,导致价格水平上涨;(4)实际余额增加和利率下降都导致居民增加消费;(5)实际余额增加使得本国产出增加;(6)本国贸易条件恶化;(7)本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到第二期,包括价格在内的各变量调整到位,至长期均衡水平:(1)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涨;(2)本国贸易条件改善,就业水平下降;(3)本国和外国的消费均有增加;(4)实际利率回到长期均衡水平,即时间偏好所确定的水平。显然,货币扩张即使在长期也是非中性的,会导致实际变量的永久性变化。

上述结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模型的特殊设定和参数估值,改变这些设定和估值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比如,区分贸易和非贸易部门的小国模型能产生汇率超调,本国货币扩张对外国产出的短期影响取决于货币需求消费弹性的大小,在单位弹性情况下净效应为负,否则方向不明。R e d u x 模型存在很多有吸引力的拓展方向,比如价格粘性以C a l v o 式的交错形式引入,引入收入税、两国商品替代弹性不同等其他扭曲,引入技术冲击等供给面冲击等等。这些拓展会在某些方面改变货币冲击的传导过程,从而产生新的结果和新的问题。

W e l f a r e 模型:与R e d u x 模型非常相似,除了两个关键扩展和改进:(1)国家具有垄断力量,两国商品不能完全替代,垄断竞争的厂商形成内部扭曲,国家的垄断力量形成外部扭曲;(2)通过巧妙设定得到封闭解,不需要借助对数线性近似来求解模型,货币冲击不再限于小的边际量,从而大大增强了模型的分析能力。模型中的名义粘性通过前定工资合同引入,即本期的工资和价格在期初确定,到下期一次性调整

·

47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汤铎铎

可以参考弗兰克尔等(2005,中译本)第三章、第四章,罗默(1999,中译本)第五章。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到位。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当期效应在方向上和R e d u x模型相当一致,在数量上可能存有不重要的差别。模型在长期均衡方面和R e d u x模型有重要差别,货币扩张在长期是中性的,只会导致名义变量的等比例上涨,实际变量在下一期都恢复到起初的均衡水平。然而,二者之间的最重要差别并不在此,而是其最终的福利涵义,下面会重点论及。

2.货币政策的福利效应。封闭经济条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至少在短期会有正的福利效应,这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一个普遍共识。那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情况又如何呢?

由于设定中没有效用函数,M u n d e l l-F l e m i n g模型和汇率超调模型不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福利分析,只能通过产出变动情况进行粗略判断。关于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福利含义,这两个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1)货币扩张有提高本国产出的作用,因此可以改善本国福利;(2)货币扩张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将国际需求吸引到本国,从而使外国产出下滑,是以邻为壑(b e g g a r-t h y-n e i g h-b o r)的政策。

对外国来说,本国的货币扩张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它有总需求扩张效应,通过提高全球的总需求刺激外国的生产;其次,它又有支出转换效应,通过提高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抑制外国的生产。因此,本国货币政策对外国福利的影响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需要在特定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评估。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D o r n b u s c h框架不能提供严格的评估,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学家在应用中倾向于忽视前者而强调后者,从而使“以邻为壑”的结论广为流传。R e d u x模型可以对此进行严格评估。模型结果显示,总需求扩张效应要比支出转换效应重要,因此本国的货币扩张总体上可以增进外国的福利水平,这就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R e d u x模型的主要结论和封闭经济模型比较接近:无论货币扩张发生在哪个国家,都会提高全球各处的消费和福利。

开放条件下,货币扩张对本国也是一把“双刃剑”。首先,通过提高全球消费和外国商品相对价格,它可以刺激本国的产出,这是正的总需求外部性;其次,本国贸易条件恶化会降低本国居民的购买力,从而导致福利损失,这是负的贸易条件外部性。因为R e d u x模型假设国内外商品完全替代,没有贸易条件外部性,所以货币扩张总会增进本国福利。W e l f a r e模型引入两国商品的不完全替代,从而把负的贸易条件外部性纳入考虑。模型结果显示,当外国商品在本国消费指数中所占份额较大、本国厂商的垄断力量较弱时,贸易条件外部性要比总需求外部性大,本国的货币扩张不但不是以邻为壑,而且还会伤及自身(b e g g a r-t h y s e l f)。W e l f a r e模型的主要结论是:开放条件下最大化本国福利的最优货币政策要比封闭条件下的更紧一些,而后者主要致力于弥合国内扭曲造成的产出缺口。

综观四个模型的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显然,越到后面变量越多、传导渠道越多、传导机制也越复杂。M u n d e l l-F l e m i n g模型提供了最为简单明了的描述,R e d u x模型和W e l f a r e模型则似乎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把问题弄得越来越复杂。不过,这种复杂显然是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的一种表现。在这四个模型中,货币扩张都能至少在短期提高产出,但是机制却有很大差别。前两个模型需要引入一条正斜率的总供给曲线,这样总需求变动就会有实际产量效应。在后两个模型中,由于存在垄断竞争,均衡时价格过高产量过低,货币扩张可以将产量推向完全竞争水平,从而减缓经济扭曲带来的非效率。在福利效应分析方面,R e d u x模型和W e l f a r e模型明显要比前两个模型严格,也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渠道。

(二)汇率动态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西方主要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的支持者一般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水平会相对稳定。然而,事实否定了理论家的猜想。汇率制度转变之后,汇率出现了比固定汇率制度下大得多的波动。D o r n b u s c h总结了浮动汇率历程的三个显著特点:实际汇率的易

2009

* 

世界经济

年第

9

48

 ·

·

变性、持久的背离和普遍的预测失误。①

汇率行为的这种剧烈变化一方面向经济主体提出了挑战,另一

方面也吸引了经济学家的注意力,从而使相关理论研究的重点发生了转移。此前的研究大多关注给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的决定,以及汇率调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此后很多研究逐步转向关注汇率水平的决定,以及汇率在长期和短期的变动情况。

从长、短期不同频度考察经济变量的行为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传统做法。与封闭经济研究中的许多重要变量一样,汇率时间序列的行为也可以分解为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一般来说,汇率决定理论力图解释汇率的长期趋势行为,也就是汇率运动的收敛方向与长期的稳定和均衡水平;汇率动态理论则力图刻画汇率的短期波动行为,也就是汇率在中、高频度上的易变性(v o l a t i l i t y )、持续性(p e r s i s t e n c e )和协动性(c o -m o v e m e n t )特征。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思考问题,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在这样的图景下解释汇率运动:一些长期的基本因素决定了汇率的均衡水平,一些短期冲击会导致汇率发生偏离,但是长期因素将会持续发挥作用,从而把汇率拉回到均衡水平。

30多年来,围绕汇率决定和汇率动态出现了很多理论和经验研究,但是理解和解释汇率的运动仍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未解之谜。经济学家们在不同主题下,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问题。R o g o f f (1996)详细论述了购买力平价之谜。众多经验研究大致确证了如下两个事实:第一,在短期,实际汇率具有非常大的易变性,购买力平价不能成立;第二,在长期,实际汇率确实有向购买力平价收敛的趋势,但是速度非常慢,半衰期大致在4年左右。对偏好和技术的实际冲击不足以解释如此之大的短期汇率波动,因此,解释第一个事实需要引入货币和金融市场冲击。由于需要借助名义刚性发挥作用,而这些名义冲击在中长期大致是中性的,意味着实际汇率应该有一个相对较快的收敛速度,这和第二个事实矛盾。这就是所谓购买力平价之谜,其本质是如何解释实际汇率在短期的易变性和持续性。克鲁格曼(2000,中译本)曾经指出,“对于80年代的浮动汇率,一个最令人困惑不解,因而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汇率的大幅波动对真实经济的任何方面都只有轻微的影响”。这就涉及宏观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协动性和因果关系,要解释汇率的运动,其关键在于厘清汇率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协动规律和因果关系,找出影响汇率动态各类冲击的传导渠道和传导机制。在国际宏观经济学六大谜题的讨论中,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2000b )把汇率无关之谜(e x c h a n g e r a t e d i s c o n n e c t p u z z l e )放在了最后。他们认为,购买力平价之谜只是这个谜题的一个例子,其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比如,M e e s e 和R o g o f f (1983)研究发现,即使是在事后基本面数据的支持下,标准的汇率理论模型在短期汇率预测中也并不好于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到目前为止,国际宏观经济学家在汇率预测上仍然处境尴尬,因为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确实难以令人满意。在另一项研究中,B a x t e r 和S t o c k -m a n (1989)发现,在1973年主要发达国家转向浮动汇率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波幅急剧增大,而其他主要基础宏观经济变量却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的对应变化。确实,在长时段的经济周期特征事实研究中,很少有经济学家把1973年视作一个重要分野。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主要西方国家的短期汇率行为表现为巨大的易变性和较强的持续性,而且与其他主要实际变量缺乏明显的、有规律可循的协动关系。理解和解释汇率的这种独特行为,就成为这一时期汇率理论研究的重点。

对汇率行为的研究牵扯到很多传统和研究方法,因此,整个汇率理论显得纷繁而庞杂。比如,在汇率

动态理论研究中有马歇尔传统和瓦尔拉斯传统,即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②除了正统分析方法

之外,一些“非主流”方法也在汇率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探讨汇率决定,用混

·

49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汤铎铎

①②

里维里恩、克里斯和米尔纳主编(2000,中译本)的论文集,其中第二章“汇率经济学”是由多恩布什撰写的。参见宾斯托克《汇率动态》一文,这是里维里恩、克里斯和米尔纳主编(2000,中译本)论文集的第三章。

沌理论模拟汇率的动态特征,用技术分析方法进行汇率预测①;比较正统的汇率理论模型可以从价格设定上进行分类,即灵活价格模型、固定价格模型和粘性价格模型,还可以从分析方法上分类,即弹性方法、

资产方法、货币方法和资产组合平衡方法;②另外,在解释汇率不稳定性时还有一些显得比较“另类”的模型,比如像消息(n e w s )模型和预期自我实现的泡沫(b u b b l e )模型。

③在如此众多的理论中,秉承凯恩斯主义基本精神的一个研究传统一直处在重要位置。这一传统大体上从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开始,到D o r n b u s c h 的汇率超调模型和此后的许多扩展模型,最后一直到如今的N O E M 模型。在有关汇率短期波动的研究中,D o r n b u s c h 的汇率超调模型是此后几乎所有研究的一个基本参照。D o r n b u s c h (1976)建立模型的初衷之一,就是为当时已经非常明显的汇率大幅波动提供启发性的(s u g g e s t i v e )见解。他认为,由于存在价格粘性,产品市场的调整要慢于资产市场,这就导致汇率会对货币供给冲击反应过度,从而出现现实中观察到的汇率大幅波动。他声称自己的研究只是启发性的,而不是为汇率的大幅波动提供一个解释,因为原初的汇率超调模型在理论和经验上都有待进一步雕琢。此后,有很多研究对汇率超调模型进行了拓展和完善,使其在各方面能有更佳表现。不过总的来说,汇率超

调并没有在经验研究中获得决定性的支持。④虽然汇率超调模型存有诸多不足,但是其基本思想却对后

来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即货币冲击是汇率波动的根本原因,冲击的传导通过价格粘性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模型确实提供了启发性的见解。

汇率超调模型之后,相继有两大事件对短期汇率波动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上世纪80年代R B C 理论家创建D S G E 框架,90年代中期N O E M 模型出现。对R B C 理论家来讲,汇率波动只是他们试图解决的众多问题之一。在做了大量封闭经济的研究之后,他们的工作逐步拓展到开放领域,形成了所谓国际真实经济周期(I R B C )的研究分支(B a c k u s e t a l .,1992、1995;A m b l e r e t a l .,2004)。这类模型既然致力于解释经济周期的国际方面,汇率波动就必须纳入其视野。然而,对于另一派的理论家,即从M u n d e l l -F l e m i n g 模型一路演进过来的上述传统来说,汇率波动始终是其关注的重点,只不过随着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不断演变,他们也在不断尝试使用新方法来回答老问题。最后,这两个研究传统就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大家开始用相同的方法研究相同的问题。

这方面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继承了D o r n b u s c h 汇率超调模型的基本思想,重视货币和金融冲击,以及名义粘性等各种不完全性;第二,在建模标准和经验检验上逐步向R B C 靠拢,注重模型所产生的时间序列和现实经济时间序列的各种统计性质的比较。C h a r i 等(2002)的研究是典型的R B C 风格,他们的模型比较成功地解释了汇率的易变性和持续性。然而,他们同时也指出,该模型在协动性方面表现不佳:模型显示实际汇率和两国消费的比率高度相关,但是现实经济时间序列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前面提及的R e d u x 模型和W e l f a r e 模型则都是典型的开放宏观传统研究。这个领域的研究仍然非常活跃。比如,P a t u r e a u (2007)指出,解释汇率和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的鸿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面临的一项挑战,在引入因市定价和有限参与(l i m i t e d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L P )之后,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回答。J u n g (2007)的研究发现,在用谱分析方法进行的经验检验中,N O E M 模型表现不佳:模型产生的时间序列不具有现实经济时间序列的驼峰状谱密度,在所有变量中汇率的表现尤其糟糕。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不过在经验检验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50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①②③④

参见甘道尔夫(2006,中译本)第282页和第296~299页,以及李荣谦(2006)第9章第五节。参见科普兰(2002,中译本)和欧阳勋、黄仁德(1993)第十一章。参见科普兰(2002,中译本)第12章和李荣谦(2006)第9章第四节。

关于汇率超调模型,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6)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表述,他们也讨论了此后对该模型的一些拓展和完善。

(三)汇率制度选择

在开放经济的讨论中,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争由来已久,至今悬而未决。与许多政策争论不同,这一争论不能简单以激进对保守、国家干预对自由市场、凯恩斯主义对古典主义之类的阵营对垒来看待。因为在主要政策问题上处于同一阵营的经济学家往往在这一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而在主要政策问题上意见不一的经济学家在这一问题上又往往持相同主张,当然,其背后的理由则完全不同(克鲁格曼,2000,中译本)。同时,在这一问题上经济学家的主张也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例如,克鲁格曼(2000,中译本)曾经谈到,“在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中,我相信自由的浮动汇率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好的体制。……我现在已经改变了主意。”另外,与许多政策争论不同,在这一争论中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经济学家有时也会出现推理谬误。麦克勒姆(2001,中译本)强调了两类常见的谬误:第一,把浮动汇率和历史上的经济混乱无序相联系,以此为论据反对浮动汇率;第二,把浮动汇率和自由市场做类比,同时,把固定汇率和政府干预、行政控制做类比,在自由市场具有更高效率这一大命题下反对固定汇率。

现代开放宏观经济学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探讨,大体可以追溯到F r i e d m a n (1953)和M u n d e l l (1963)。F r i e d m a n 认为浮动汇率可以隔离外部冲击,从而使国内经济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M u n d e l l 则认为,由于存在资本的跨国流动,浮动汇率隔离外部冲击的效果大大减弱,因此,在考察汇率制度优劣时需要将更多因素纳入视野。虽然二人的研究结论不同,但是在他们的研究中,名义粘性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此为标准,此后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遵循F r i e d m a n 和M u n d e l l

传统采用粘性价格,一类则采用灵活价格。①

总的来说,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各国汇率制度的转

变,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以F r i e d m a n 和M u n d e l l 的研究为起点,这一领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

正如C a r m i g n a n i 等(2008)所总结的,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后至今,经济学家和舆论在汇率制度选择上的主流观点历经嬗变:上世纪60年代末天真地热衷于浮动汇率,80年代早期开始偏向固定汇率,90年代早期转向二者之间的中间体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拥护“两极观点(b i p o l a r v i e w )”,即或者采行不可更改的固定汇率(比如货币局制度、美元化)或者采行真正的浮动汇率。随后,C a l v o 和R e i n h a r t (2002)题为《浮动恐惧》的研究又向“两极观点”提出挑战。通过对39个国家的汇率、外汇储备和利率行为的考察,他们发现,许多宣称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好像总是害怕浮动,而在实际经济运行中采取某种形式的钉住汇率。O b s t f e l d 和R o g o f f (1995b )在较早时候的一篇题为《固定汇率的幻想》的研究中曾经指出,现实中能坚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极少,固定汇率并不像政府宣布得那么“固定”。这两项著名研究和其他一些经验研究一起,向汇率制度选择的重要性提出质疑,即汇率制度选择无论在解释汇率行为方面还是在解释经济基本面方面似乎都无关紧要。这些研究最终又牵扯到汇率制度的定义和分类问题,许多研究发现,一国实际采行的(d e f a c t o )汇率制度与该国政府宣布的法理上的(d e j u r e )汇率制度经常出现不一致。那些宣布钉住汇率的国家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往往食言,而那些宣布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却似乎害怕浮动,往往通过干预措施使汇率波动局限在某个区间内。K l e i n 和S h a m b a u g h (2008)最近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同时也回顾了前几年出现的一些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传统观点,即汇率制度选择是重要的。

总之,在开放宏观和国际金融的讨论中,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最富争议的问题。经济学家们不但在

·

51 ·期9年第2009* 世界经济汤铎铎

D e v e r e u x 和

E n g e l (1998、1999)很好地梳理了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特别是提供了很多后续研究的文献。另外,M u n d e l l 在这一问

题上的贡献体现在多篇论文中,这里只引了其中一篇。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理论研究上各持己见,而且在经验研究中也多有分歧。从近半个世纪汇率制度变迁所展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来看,亟须强有力的理论框架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一些经济学家利用N O E M框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名义刚性在模型中的核心地位,这些研究可以说是继承了F r i e d m a n和M u n d e l l传统。

在一篇重要论文中,O b s t f e l d和R o g o f f(1998)将不确定性引入模型,分析在粘性价格下风险不但影响资产价格和短期利率,而且影响生产者的定价决策,从而影响期望产出和国际贸易。他们明确指出,该模型可以精确量化不同汇率制度之间的福利折中,并且使之与国家规模相联系。D e v e r e u x和E n g e l(1998、1999)很快就利用这一方法研究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福利性质。在他们的模型中,不确定性通过货币冲击引入。研究结果显示,汇率制度选择不仅影响消费和产出的方差,而且影响其均值。另外,最优汇率制度依赖于商品以生产者通货(P C P)还是以当地通货(L C P)计价。在传统的P C P设定下,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存有替换关系。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调整使得消费波动较小,但是汇率变动本身会导致消费的均值减小。在L C P设定下,浮动汇率总是优于固定汇率。O b s t f e l d和R o g o f f(2000a)在随后的研究中比较了三种理论层面上的汇率体制的优劣,结果表明,最优浮动汇率制度要优于最优固定汇率制度,最优固定汇率制度要优于M c K i n n o n倡导的“国际货币主义”制度。

虽然上述研究很大程度上只是粗略的原则性探讨,还不能为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具体帮助,但是这些研究已经提供了一套建设性的方法并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首先,通过将不确定性引入模型,这些研究强调了风险在分析中的重要位置;其次,这些研究已经完全从单纯关注经济主体在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得失转入关注政府的最优国际货币政策设计,使得分析从微观经济效率的研究转向更为广泛的宏观经济稳定问题;再次,这些研究能真正从福利分析的角度比较不同汇率制度的优劣;最后,这些研究为比较不同类型冲击下不同汇率制度的优劣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同时,还将一些类似在P C P和L C P之间进行选择的更现实的因素纳入视野。总之,诚如O b s t f e l d和R o g o f f(2000a)所言:“当然,我们的福利分析只是浅尝辄止,更复杂设定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和最优政策规则等大量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然而,我们相信我们的方法对如何在这些领域取得进展具有指导意义。”

四结论

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理解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提供好的理论框架,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这一目的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从理论框架和所关注问题两个角度入手,对近年来兴起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 O E M)进行了全面综述。

从理论框架层面来看,N O E M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新古典综合(N N S)框架的一个成功范例。N N S整合了真实经济周期(R B C)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两方面的理论资源,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 S G E)模型中引入不完全竞争和名义粘性,以此来重新审视各种名义和实际冲击的传导机制与福利效应。与传统框架相比,N N S具有诸多优势,已经在现代宏观经济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

从所关注的问题层面来看,N O E M探讨的主要还是开放宏观和国际金融领域的传统问题,比如本文重点涉及的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汇率动态和汇率制度选择。与传统分析相比,N O E M在这些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主要得益于在N N S框架下可以引入许多更现实的因素,同时,许多在传统分析中相互割裂的问题也可以综合在一个框架内进行讨论。

当然,整个N O E M研究也存有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整个研究基于D S G E框架,因此也就无法避免许2009

* 

世界经济

年第

9

52

 ·

·

汤铎铎

多对该框架的批评。比如屡遭诟病的“典型经济主体(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a g e n t)”假设(K i r m a n,1992)和模型的参数选择问题(L a n e,2001)。其次,整个研究在经验检验方面尚嫌不足,一是相关研究较少,还没有深入展开,二是有些已有的研究并不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最后,整个研究对实际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影响不大,还没有得到实际经济部门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这其实也是当前处于前沿位置的整个主流宏观经济研究普遍面临的问题。正如K r u g m a n(1999)曾经谈到的,那些年轻经济学家在华盛顿和纽约呆过几年之后,都发现自己要回头求助于宏观经济学Ⅰ(在M I T指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这些经济学家在学校学习的都是更高深的内容,往往以轻蔑的态度看待I S-L M之类的模型。

参考文献:

弗兰克尔、雷兹恩、阮志华(2005):《世界宏观经济学:全球一体化下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克鲁格曼(2000):《汇率的不稳定性》,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麦克勒姆(2001):《国际货币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里维里恩、克里斯和米尔纳主编(2000):《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

罗默(1999):《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甘道尔夫(2006):《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姜波克、陆前进编著(2003):《国际金融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科普兰(2002):《汇率与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荣谦编著(2006):《国际货币与金融(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红忠、张卫东(2001):《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之后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国际金融研究》第1期。

欧阳勋、黄仁德编著(1993):《国际金融理论与制度》,台湾三民书局。

王胜(2006):《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王胜、邹恒甫(2006):《“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金融研究》第1期。

王志伟、范幸丽(2004):《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第3期。

姚斌(2006):《国家规模、对外开放度与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福利的数量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9期。

———(2007):《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基于福利的数量分析》,《经济研究》第11期。

A m b l e r,S t e v e;C a r d i a,E m a n u e l a a n d Z i m m e r m a n n,C h r i s t i a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W h a t A r e t h eF a c t s?”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t a r y E-c o n o m i c s,2004,V o l.51,p p.257-276.

B a c k u s,D a v i d;K e h o e,P a t r i c k a n d K y d l a n d,F i n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a l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y,1992,100(4),p p. 745-775.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a l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T h e o r y a n d E v i d e n c e,”i n T h o m a s F.C o o l e y e d.,F r o n t i e r s o f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R e s e a r c h.P r i n c e t o n: P r i n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95,p p.1-38.

B a x t e r,M a r i a n n e a n d S t o c k m a n,A l a n C.“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 a n dt h e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R e g i m e:S o m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v i d e n c e.”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t a y E c o n o m i c s,1989,V o l.23,p p.377-400.

B e n i g n o,G i a n l u c a a n dB e n i g n o,P i e r p a o l o.“D e s i g n i n g T a r g e t i n g R u l e s f o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o n e t a r y P o l i c y

C o o p e r a t i o n.”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t a r y E-c o n o m i c s,2006,V o l.53,p p.473-506.

B e t t s,

C a r o l i n e a n d

D e v e r e u x,M i c h a e l B.“T h e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i n a M o d e l o f P r i c i n g-t o-M a r k e t.”E u r o p e a n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1996,V o l. 40,p p.1007-1021.

———.“E x c h a n g e R a t eD y n a m i c s i na M o d e l o f P r i c i n g-t o-M a r k e t.”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2000,V o l.50,p p.215-244.

B l a n c h a r d,O l i v e r J.“D e b t,D e f i c i t s,a n dF i n i t eH o r i z o n s.”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y,1985,V o l.93,p p.223-247.

B l a n c h a r d,O l i v i e r J.a n dK i y o t a k i,N o b u h i r o.“M o n o p o l i s t i c

C o m p e t i t i o n a n dt h e E f f e c t s o f A g g r e g a t e

D e m a n d.”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 1987,77(4),p p.647-666.

C a l v o,G u i l l e r m o A.“S t a g g e r e dP r i c e s i n a U t i l i t y-M a x i m i z i n g F r a m e w o r k.”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t a r y E c o n o m i c s,1983,12(3),p p.383-398.

C a l v o,G u i l l e r m o A.a n d R e i n h a r t,C a r m e nM.“F e a r o f f l o a t i n g.”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s,2002,V o l.117,p p.379-408.

C a z o n e r i,M a t t h e wB.;C u m b y,R o b e r t E.a n d

D i b a,B e h z a d T.“T h e N e e d f o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o l i c y C o o r d i n a t i o n:Wh a t's O l d,Wh a t's N e w, Wh a t's Y e t t o C o m e?”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2005,V o l.66,p p.363-384.

C a r m i g n a n i,F a b r i z i o;C o l o m b o,E m i l i o a n dT i r e l l i,P a t r i z i o.“E x p l o r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V i e w s o f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R e g i m eC h o i c e.”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M o n e y a n d

F i n a n c e,2008,V o l.27,p p.1177-1197.

2009

世界经济

年第

* 

·

53

 ·

9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C h a r i,V.V.;K e h o e,P a t r i c k J.a n d M c G r a t t a n,E l l e nR.“M o n e t a r y S h o c k s a n d R e a l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 i n S t i c k y P r i c e M o d e l s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N B E RW o r k i n gP a p e r N o.5876,1997.

———.“S t i c k y P r i c e M o d e l s o f t h e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C a n t h e C o n t r a c t M u l t i p l i e r S o l v e t h e P e r s i s t e n c e P r o b l e m?”E c o n o m e t r i c a,2000,68(5),

p p.1151-1179.

———.“C a nS t i c k y P r i c e M o d e l s G e n e r a t e V o l a t i l e a n d P e r s i s t e n t R e a l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R e v i e wo f E c o n o m i c S t u d i e s,2002,69(3),p p.533-563.

C l o w e r,R.“AR e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 t h e M i c r o 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 M o n e t a r y T h e o r y.”W e s t e r nE c o n o m i c J o u r n a l,1967,6(1),p p.1-9.

C o r s e t t i,G i a n c a r l o.“N e wO p e nE c o n o m y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C E P Rd i s c u s s i o n p a p e r s,N o.6578,2007.

C o r s e t t i,G i a n c a r l oa n dP e s e n t i,P a o l o.“We l f a r ea n d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c e.”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s,2001,116(2),p p. 421-446.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D i m e n s i o n o f O p t i m a l M o n e t a r y P o l i c y.”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t a r y E c o n o m i c s,2005a,V o l.52,p p.281-305.

———.“T h e S i m p l e G e o m e t r y o f 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i nC l o s e d a n d O p e n E c o n o m y.”N B E RW o r k i n gP a p e rN o.11341,2005b.

C o r s e t t i,G i a n c a r l o;

D e d o l a,L u c aa n dL e d u c,S y l v a i n.“O p t i m a l M o n e t a r yP o l i c ya n dt h eS o u r c e s o f L o c a l-C u r r e n c yP r i c eS t a b i l i t y.”N B

E RW o r k i n gP a p e r N o.13544,2007.

D e v e r e u x,M i c h a e l,B.a n d

E n g e l,C h a r l e s.“

F i x e d v e r s u s F l o a t i n g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H o wP r i c e S e t t i n g A f f e c t s t h eO p t i m a l C h o i c e o f E x c h a n g e -r a t eR e g i m e.”N B E RW o r k i n g P a p e rN o.6867,1998.

———.“T h e O p t i m a l C h o i c e o f E x c h a n g e-r a t eR e g i m e:P r i c e-s e t t i n gR u l e s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e dP r o d u c t i o n.”N B E RW o r k i n gP a p e r N o. 6992,1999.

———.“E x p e n d i t u r e S w i t c h i n g v e r s u s R e a l E x c h a n g e R a t e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C o m p e t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s f o r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P o l i c y.”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t a r y E c o n o m i c s,2007,V o l.54,p p.2346-2374.

D i x i t,A v i n a s h K.a n d S t i g l i t z,J o s e p hE.“M o n o p o l i s t i c 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O p t i m u m P r o d u c t D i v e r s i t y.”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1977,67

(3),p p.297-308.

D o r n b u s c h,R u d i g e r“

E x p e c t a t i o n s a n d E x c h a n g e R a t eD y n a m i c s.”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1976,V o l.84,p p.1161-1176.

D u a r t e,M a r g a r i d a.“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r i c i n g i nN e wO p e n-

E c o n o m y M o d e l s.”

F e d e r a l R e s e r v eB a n ko f R i c h m o n dE c o n o m i cQ u a r t e r l y,2001,

V o l.87,p p.53-70.

E n g e l,C h a r l e s.“T h e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o f C o n s u m e r P r i c e s t o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 a n dt h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E x c h a n g e-R a t e P o l i c y:AS u r v e y o f a

F e w R e c e n t N e wO p e n-E c o n o m yM a c r o M o d e l s.”N B E RW o r k i n gP a p e r N o.8725,2002.

F l e m i n g,J.M a r c u s.“D o m e s t i c F i n a n c i a l P o l i c i e s u n d e r F i x e d a n d u n d e r F l o a t i n g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I M FS t a f f P a p e r,1962,V o l.9,p p.369 -379.

F r i e d m a n,M i l t o n.“T h e R o l e o f M o n e t a r y P o l i c y.”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1968,V o l.58,p p.1-17.

———.“T h e C a s ef o r F l e x i b l e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i n M i l t o nF r i e d m a n,e d.,E s s a y s i nP o s i t i v e E c o n o m i c sC h i c a g o: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 1953.

G a n e l l i,G i o v a n n i.“T h e N e wO p e nE c o n o m y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 o f G o v e r n m e n t D e b t.”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2005,65(1),p p. 167-184.

G a n e l l i,G i o v a n n i.a n dL a n e,P h i l i pR.“D y n a m i cG e n e r a l E q u i l i b r i u m A n a l y s i s:T h e O p e nE c o n o m yD i m e n s i o n,”i nS u m r uA l t u g,J a g j i t S.C h a d h a,a n dC h a r l e sN o l a ne d s.,D y n a m i c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A n a l y s i s:T h e o r y a n dP o l i c y i nG e n e r a l E q u i l i b r i u m C a m b r i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2003,p p.308-334.

G o o d f r i e n d,M.a n dK i n g,R o b e r t G.“T h e N e wN e o c l a s s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t h e R o l e o f M o n e t a r yP o l i c y,”i nB.B e r n a n k ea n dJ.R o t e m b e r g,

e d s.,N B E R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 A n n u a l.M I TP r e s s,C a m b r i d g e,M A,1997,p p.231-295.

J u n g,Y o n g s e u n g.“C a n t h e n e wO p e nE c o n o m y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M o d e l E x p l a i n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F l u c t u a t i o n s?”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s,2007,V o l.72,p p.381-408.

K i m b a l l,M.“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t i c s o f t h eB a s i c N e o m o n e t a r i s t M o d e l.”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y,C r e d i t a n dB a n k i n g,1995,V o l.27,p p. 1241-1277.

K i n g,R o b e r t G.;P l o s s e r,C h a r l e sI.a n dR e b e l o,S e r g i oT.“P r o d u c t i o n,G r o w t ha n d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I.T h e B a s i c N e o c l a s s i c a l M o d e l.”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t a r yE c o n o m i c s,1988,V o l.21,p p.195-232.

———.“P r o d u c t i o n,G r o w t h a n d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T e c h n i c a l A p p e n d i x.”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S p r i n g e r2002,20(1-2),p p.87-116.

K i r m a n,A l a nP.“Wh o mo r Wh a t D o e s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I n d i v i d u a l R e p r e s e n t?”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s,1992,6(2),p p.117-136.

K l e i n,M i c h a e l W.a n dS h a m b a u g h,J a y C.“T h e D y n a m i c s o f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R e g i m e s:F i x e s,F l o a t s,a n d F l i p s.”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2009

世界经济

年第

* 

·

54

 ·

9

汤铎铎

c o n o m i c s,2008,V o l.75,p p.70-92.

K o l l m a n n,R o b e r t.“T h e E x c h a n g eR a t ei naD y n a m i c-O p t i m i z i n gB u s i n e s sC y c l eM o d e l w i t hN o m i n a l R i g i d i t i e s:AQ u a n t i t a t i v eI n v e s t i g a-t i o n.”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2001,55(2),p p.243-262.

K r u g m a n,P a u l R.a n dO b s t f e l d,M a u r i c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T h e o r ya n dP o l i c y(6t he d.),A d d i s o n We s l e y,2003.

K r u g m a n,P a u l R.“T h e r e's S o m e t h i n ga b o u t M a c r o.”h t t p://w e b.m i t.e d u/k r u g m a n/w w w/i s l m.h t m l,1999.

K y d l a n d,F i n nE.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g g r e g a t e T h e o r y,N o b e l P r i z e l e c t u r e,2004.

K y d l a n d,F i n nE.a n dP r e s c o t t,E d w a r dC.“T i m e t o B u i l da n dA g g r e g a t e F l u c t u a t i o n s.”E c o n o m e t r i c a,1982,50(6),p p.1345-1370.

———.“T h e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m e n t:A nE c o n o m e t r i cT o o l.”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s,1996,10(1),p p.69-85.

L a n e,R.P h i l i p.“T h eN e wO p e nE c o n o m y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AS u r v e y.”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2001,54,p p.235-266.

L a x t o n,D o u g l a s a n d P e s e n t i,P a o l o.“M o n e t a r y R u l e s f o r S m a l l,O p e n,E m e r g i n g E c o n o m i e s.”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t a r y E c o n o m i c s,2003,50,p p. 1109-1146.

L o n g,J o h nB.a n dP l o s s e r,C h a r l e sI.“R e a l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y,1983,91(1),p p.39-69.

L u c a s,R o b e r t E.J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C a r n e g i e-R o c h e s t e r C o n f e r e n c e S e r i e s o nP u b l i c P o l i c y,1977,V o l.5,p p.7-29.

———.“M e t h o d s a n d P r o b l e m s i n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T h e o r y.”J o u r n a l o f M o n e y,C r e d i t a n d B a n k i n g,1980,V o l.12,p p.696-715.

M a n k i w,N.G r e g o r y.“S m a l l M e n u C o s t s a n dL a r g e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A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M o d e l o f M o n o p o l y.”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1985,100(2),p p.529-537.

M a n k i w,N.G r e g o r ya n dR o m e r,D a v i d(e d s.)N e wK e y n e s i a n E c o n o m i c s,C a m b r i d g e:M I Tp r e s s,1991.

M e e z e,R.a n d R o g o f f,K e n n e t h.“E m p i r i c a l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M o d e l s o f t h e S e v e n t i e s:D o T h e y F i t o u t o f S a m p l e?”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c o n o m i c s,1983,V o l.14,p p.3-24.

M u n d e l l,R o b e r t A.“C a p i t a l M o b i l i t y a n d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P o l i c y u n d e r F i x e da n d F l e x i b l e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C a n a d i a n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S c i e n c e,1963,V o l.29,p p.475-485.

O b s t f e l d,M a u r i c e.“E x c h a n g eR a t e s a n d A d j u s t m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s f r o mt h e N e wO p e n-E c o n o m y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M o n e t a r ya n dE c o n o m i c S t u d i e s,I n s t i t u t e f o r M o n e t a r y a n dE c o n o m i c S t u d i e s,B a n k o f J a p a n,2002,V o l.20(S1),p p.23-46.

O b s t f e l d,M a u r i c e a n d R o g o f f,K e n n e t h.“E x c h a n g e R a t e D y n a m i c s R e d u x.”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1995a,103(3),p p.624-660.

———.“T h e M i r a g e o f F i x e d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s,1995b,9(4),p p.73-96.

———.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C a m b r i d g eM A:M I TP r e s s,1996.

———.“R i s ka n d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N B E RW o r k i n gP a p e rN o.6694,1998.

———.“N e wD i r e c t i o n s f o r S t o c h a s t i c O p e nE c o n o m y M o d e l s.”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2000a,V o l.50,p p.117-153.

———.“T h e S i x Ma j o r P u z z l e s i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I s T h e r e a C o m m o n C a u s e?”N B E R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 A n n u a l,2000b,V o l.15, p p.339-390.

P a t u r e a u,L i s e.“P r i c i n g-t o-M a r k e t,L i m i t e d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a n dE x c h a n g e R a t eD y n a m i c s.”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D y n a m i c s a n dC o n t r o l, 2007,V o l.31,p p.3281-3320.

P l o s s e r,C h a r l e s I.“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R e a l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s.”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s,1989,3(3),p p.51-78.

P r e s c o t t,E d w a r dC.“T h e o r y A h e a do f B u s i n e s s C y c l e M e a s u r e m e n t.”F e d e r a l R e s e r v e B a n k o f M i n n e a p o l i s Q u a r t e r l y R e v i e w,1986,10(4), p p.9-22.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y a n dR e s e a r c h.”N o b e l P r i z el e c t u r e,2004.

R o g o f f,K e n n e t h.“T h eP u r c h a s i n g P o w e r P a r i t y P u z z l e.”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L i t e r a t u r e,1996,34(2),p p.647-668.

S a r n o,L u c i o.“T o w a r d s a N e wP a r a d i g m i n O p e n E c o n o m y M o d e l i n g:Wh e r e D o W e S t a n d?”F e d e r a l R e s e r v e B a n k o f S t.L o u i s R e v i e w,2001, V o l.83(3),p p.21-36.

S i d r a u s k i,M.“R a t i o n a l C h o i c e s a n d P a t t e r n s o f G r o w t hi na M o n e t a r y E c o n o m y.”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1967,57,p p.534-544.

S v e n s s o n,L a r s E.O.a n dV a nWi j n b e r g e n,S w e d e r.“E x c e s s C a p a c i t y,M o n o p o l i s t i c 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o f M o n e t a r y D i s t u r b a n c e s.”E c o n o m i c J o u r n a l,1989,V o l.99,p p.785-805.

T a y l o r,J o h n B.“S t a g g e r e d P r i c e a n dWa g e S e t t i n g i n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i nB.J o h n T a y l o r a n d M i c h a e l Wo o d f o r de d s.H a n d b o o k o f M a c r o e c o-n o m i c s.A m s t e r d a m:E l s e v i e r S c i e n c e B.V.,1999,p p.1009-1050.

Wo o d f o r d,M.I n t e r e s t a n dP r i c e s: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 aT h e o r y o f M o n e t a r yP o l i c y.P r i n c e t o n,N J:P r i n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2003.

(截稿:2009年5月 责任编辑:李元玉)

2009

世界经济

年第

* 

·

55

 ·

9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 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 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积累。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复习题 1.说明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市场如何联系? 答: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国民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供给来源于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来源于净出口。连接这两个市场的是资本净流出。 2.为什么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时被称为孪生赤字?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5章 开放的经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5章开放的经济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1)净出口 净出口也称贸易余额,一般用NX表示,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反映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 IM -)就是净出口。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 C I G NX =+++ 改写为:() =-++ NX Y C I G 这个式子说明,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须等于产品与服务产出。如果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正的;如果产出小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负的。 (2)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 资本净流出也称国外净投资,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 I -,反映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 根据储蓄和投资重写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以推导出: =+++ Y C I G NX --=+ Y C G I NX ()() --+-=+ Y C T T G I NX -= S I NX (3)结论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S I NX -表示资本净流出,NX表示净出口,表明 -=,式中S I 国外净投资总等于贸易余额,即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1)假设 ①资本完全流动; ②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即* =; r r ③经济的产出由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固定,(), ==; Y Y F K L ④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 =-; C C Y T -正相关,消费函数为() Y T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 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2)无声的增长。(3)无情的增长。(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消费者对这种不同价格变动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大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少或者甚至下降的物品。这就是说,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掉。但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所以消费物价指数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二个问题是新产品的引进。当引进了一种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又使每一美元更值钱,因此,消费者为了维持任何一种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钱少了。但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所以,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货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动。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三个问题是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活动或宏观经济现象为考察对象。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和联系。 答:差异: ①表现在研究对象上不同;②表现在研究的变量不同;③对待政府的态度不同。 联系: ①首先,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离开了微观分析这一基础,宏观分析 将成为空中阁楼;; ②其次,从根本目标上看,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也是一致的; ③再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虽然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是不能分开的; ④最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基本分析方法上也存在一致性。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与方法 3、在宏观经济学中,考察经济总量的各种指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 4、GDP核算的方法。 答:对于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得到:①产品法,即计算已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②支出法,即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者的总支出额;③收入法,即计算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所有收入。 5、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划分问题。 答:最终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最终结果而进入人们的消费或使用领域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与劳务则是指已经生产出来,但在同期中就在其他产品的生产中被用掉的产品和劳务。(注意:在GDP的核算中,资本品和存货投资都视为最终产品) 6、净利息是指个人从商业和国外渠道得到的利息收入减去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7、名义GDP与实际GDP。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名义GDP;以在一个特定的基年或基期盛行的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实际GDP。名义GDP=实际GDP×物价指数;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8、价格指数。 答:对于一个特定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基期,计算其报告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即为价格指数。现期价格指数是现期某些物品的价值与基期同样物品的价值的比率,并乘以100%。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100%)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均衡 9、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答: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厂商和居民的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为:AD=AS或者C+I=C+S(AD代表总需求,AS代表总供给,C代表消费,S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 量。 10、个人收入: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 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 Y= AF(L,K)。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该模型显示总需求决定经济运行规模的原理和条件。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5章 开放的经济)

第5章开放的经济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 1.名义汇率的变动都产生于物价变动,因此,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货币相对便宜。() 【答案】F 【解析】由名义汇率的公式可知,名义汇率不仅和两国的物价水平有关,还和两国的实际汇率有关。所以名义汇率的变动并不都取决于物价的变动。但是后一句“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货币相对便宜”是正确的。 2.当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时,它也必定向外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 【答案】F 【解析】当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则存在贸易逆差,此时的贸易余额小于0,由此可知,资本净流出小于0,也就是说,外国人购买的本国的资产大于本国人购买外国的资产。此时,美国人并不一定向外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但外国人必定向美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 3.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名义汇率。() 【答案】F 【解析】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实际利率。 4.在开放经济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 【答案】T 【解析】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可贷资金是国内产生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无论是购买国内资本资产还是购买国外资本资产,这种购买都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5.如果一价定律不成立时,购买力平价就不存在。() 【答案】T 【解析】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价定律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是一种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基础。 6.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答案】F 【解析】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说明一美元可以兑换到更多的人民币。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商品变得便宜了,所以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一、 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10、个人收入: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Y= AF(L,K)。 二、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

(宏观经济学练习)第8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单项选择 1.本国价格下降则出口()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2.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本国利率等于世界利率是()实现均衡的表现。 A. 商品市场; B. 货币市场; C. 进出口贸易; D. 外汇市场。 3.对于小国开放经济来说,国内利率()。 A. 恒等于世界利率; B. 由国内货币供求决定; C. 由国内储蓄与投资水平决定; D. 波动幅度小于世界利率波幅。 4.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 进口与汇率负相关; B. 净出口与汇率负相关; C. 出口与汇率正相关; D. 进出口与汇率正相关。 5.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 A. 本国利率上升; B. 本币汇率上升; C. 本国净出口上升; D.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6.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币汇率下降;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本国国民收入下降。 7.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币汇率下降;

C. 本国国民收入不变; D. 本国国民收入下降。 8.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 A.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B. 本币汇率下降; C. 本国净出口下降; D. 本国利率下降。 9.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鼓励出口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C. 本国净出口上升; D. 本国本国利率上升。 10.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币汇率下降;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本国国民收入下降。 11.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国净出口上升;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以上三者均不变。 12.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币净出口上升;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以上三者均不变。 13.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国净出口上升;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以上三者均不变。 14.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限制进口会使()。 A. 本币汇率不变; B. 本国净出口上升; C. 本国国民收入不变; D. 以上三者均不变。

曼昆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章三二十并解释之。)?(如果有影响的话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C.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 GDP。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101号高速公路。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 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E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F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2.GDP 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的数据:GDP6.考虑以下美国 A.1996年 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 百分比的变动。。.86%1997答:1996年到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GDP年间,1997年到1996.B. 。.8%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年间,答:1996年到1997? GDP是多少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C.按1992亿元。5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 是多少年的实际GDP1997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亿元。772419.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 GDP增长率是多少1996年到1997年间实际E.。97%.1997年间实际收入增长率是3答:1996年到并解释之。增长率?GDPG.名义GDP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实际H.答: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因为名义收入中运用的是现期价格,实际收入运用的是基期价格,因而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二十四章.假设人们只消费三种物品,如下表所示:1?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A.这三种物品每一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答:网球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为0,网球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为50%,加多力饮料价格变。50%100%动的百分比是。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B.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昂贵了还是更便宜了?相对于一些人的福利,另一些并解释之。?人的福利有什么变动.答: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便宜了。相对于爱喝加多力饮料的人来说,爱因为网球拍和网球的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加多力饮料的上涨幅度。打网球的人的福利增加了,5.用以下海一种情况说明在编制CPI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并解释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docx

目录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1)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 (1) (一)、汇率及其标价 (1) (二)、汇率制度及其运行 (1) (三)、实际汇率 (2) (四)、净出口函数 (2) 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 (一)、关键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 (2) (二)、推导 (3) (三)方程式 (4) (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几何表达 (4)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5) (一)、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5) (二)、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6)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政策:小结 (7) (四)、小型开放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7)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 (一)、汇率及其标价 1、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名义汇率 人们所说的汇率一般都是指名义汇率。 2、汇率标价 (1)直接标价法 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如:1美元兑换6.12(最新价6.56)元人民币. (2)间接标价法 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通常用e来表示名义汇率,并约定名义汇率是用间接标价法加以表示的。 (二)、汇率制度及其运行 1、浮动汇率制度: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1)自由浮动:不干预、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 (2)管理浮动:干预、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5、8、11) 基本要求掌握四个基本概念:GDP、名义GDP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 掌握一个恒等式:Y = C+I+G+NX GDP——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衡量的是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 真实GDP衡量的是数量——用“不变价格”(基年价格)衡量 通常用Y代表GDP因此,Y既代表总支出也代表总收入。由于一个国家的所有产出都参与了交易(剩下的——即“存货”,假定被老板自己买下了),因此,Y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产出。 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从基年到现年物价水平的变化。 计算方法:(名义GDP/真实GDP)×100。 Y = C+I+G+NX ——用“支出法”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的总产出被分成四类:家庭支出C、企业支出I、政府支出G、外国人的支出NX 。 —1—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4、6、7、9、10) 基本要求三个基本概念:消费物价指数CPI、名义利率、真实利率 两个关系: CPI与GDP平减指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 一个计算公式:$现在=$T年×(现在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CPI定义为:(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其中“一篮子”的物品与劳务典型消费者经常消费的那些物品与劳务(我国大约是700余种),不是全部的物品与劳务。其“种类”和“数量”是固定在基年的,而不管“当年”的实际消费的种类和数量。 消费物价指数CPI和GDP平减指数,都是衡量物价水平的。 不同的是。CPI只按基年已经固定的种类和数量计算物品与劳务;而GDP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实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计算的。 名义利率是银行挂牌的利率,是用货币衡量的 ——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钞票数量变化的比例。 真实利率是购买力变化比率,是用产品数量衡量的 ——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能够购买的产品数量变化的比例。 两者的关系: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产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1936年(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40年代—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70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潜在GDP>现实GDP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GDP =现实GDP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潜在GDP <现实GDP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现实的GDP=GDP缺口。 GDP的计算。 支出法:GDP=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G(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出口-进口)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 NI(狭义的国民收入)=NDP-间接税+政府补贴=工资收入+净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居民支付的利息=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 GDP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23一国收入的衡量 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 〃GDP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 〃GDP使用市场价格。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 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消耗) 〃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NNP –间接的企业税+ 企业补贴 〃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国民收入–留存收益(公司获得但未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 公司所得税–对社会保障的支付+ 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 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 三、GDP组成部分 〃GDP =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C + I + G + NX = Y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四、真实GDP与名义GDP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 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 就现代凯恩斯学派而论,最有影响的是两大支派,即新古典综合派(以汉森、萨缪尔森等为代表)和新剑桥学派(以罗宾逊、斯拉法等为代表)。前者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同新古典派微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产物。后者则试图把凯恩斯理论与更早的古典派传统—— 就现代古典学派而论,自60年代以后,便形成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以弗里德曼为代表)和理性预期学派(以卢卡斯等为代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又出现了所谓“供给学派”(以拉法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理论虽然受到理论和政策实践两方面的挑战,但目前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支 第二讲 凯恩斯对古典学派革命的核心,就是认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作为宏观经济学学习的开始,应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把握政府的经济作用。然后通过以下各讲的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是如何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当出现这类市场失灵现象 (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