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限用物质管理程序

限用物质管理程序

限用物质管理程序
限用物质管理程序

1目的:

为确保生产之产品限用物质含量符合国际/区域/国家标准与各客户要求,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a)从供货商提供给联声电子的所有零件/材料/半成品进料至联声生产加工成成品出货的整个生产活动

中所用到的耗材/辅材/化学药品;及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相关活动。

b)适用本公司作为内部稽核参考及对供货商管理或第三方系统稽核时验证用。

c)可作为员工教育训练的教材。

3限用物质管理对象:

a)限用物质:在本公司也叫有害物质或环境管理物质,是指国际组织或国际公约的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或

禁止使用的物质。

b)限用物质管理对象:以RoHS指令 2011/65/EU 及包装废物指令94/62/EC等法规和客户所要求的限

制或禁止物质为主要管理对象。

4限用物质管理方针与目标:

限用物质管理方针

本公司在制造产品、选购原辅材料、工艺流程中遵守关于受限或禁止使用物质的规定,遵守关于文件和审核的具体要求。本公司将进一步定义防止和控制产品中的限用物质的具体要求,并与供货商一起持续遵守产品环境要求、法定要求和安全要求。

限用物质管理目标

当月进料检测合格批数

一. 每月进料限用物质符合性检测合格率=--------------------------------------------x100% (目标值为: 100% )

当月进料总批数

当月成品检测合格批数

二. 每月成品限用物质符合性检测合格率=----------------------------------------------x100% (目标值为: 100% )

当月成品生产总批数

以上方针、目标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杭州联声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_____________

2010年04月15日

******限用物质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兹任命刘展先生, 为本公司限用物质管理项目之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稽核限用物质管理系统之推行与维持,并代表总经理负责执行下列工作.

1.对外代表公司连络与协商限用物质管理系统认证及其相关事宜.

2.对内监督限用物质管理之各项作业准则.

3.代表总经理实施内部稽核、定期监察及管理审查作业,以确保限用物质管理系统之适应性.

4.当公司内发生含有限用物质的不良品时,向总经理提报书面资料.

5.负责任命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与组织架构及所属权限、责任.

以上任用自签署日起生效, 如另有任用,当以书面解任之.

杭州联声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_____________

2012年05月18日

******内/外部稽核负责人任命书******

兹任命刘展为本公司限用物质管理项目之内/外部稽核负责人. 负责执行、稽核公司内部的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和供货商的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并代表环境负责人执行下列工作.

1.执行公司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内部稽核工作等相关事宜.

2.执行供货商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外部稽核工作等相关事宜.

3.对内协助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监督限用物质管理程序与限用物质之各项作业准则.

4.对外协助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监督供货商的限用物质管理程序与限用物质之各项作业准则.

5.内/外部稽核作业缺失,负责督导与追踪改善成效.

6.内/外部稽核作业数据整理,并向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书面报告稽核执行结果.

以上任用自签署之日起生效,如另有任用,当以书面解任之.

杭州联声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_____________

2012年05月18日

*****限用物质管理系统教育训练讲师任职书******

兹任命刘展为本公司限用物质管理项目之讲师.并代表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执行下列工作:

1.负责有关限用物质管理系统之教材编审.

2.负责新进人员有关限用物质管理相关课程教育训练之讲师.

3.定期教育训练计划之排定与执行.

4.相关限用物质管理之外来文件增/ 修订时之不定期教育训练计划排定与执行.

5.将结果整理并书面汇报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

以上任用自签署之日起生效,如另有任用,当以书面解任之.

杭州联声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_____________

2012年5月18日

5、权责/及组织架构

5.1、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

5.2.1、负责产品各项限用物质含量之管制.

5.2.2、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

5.2.3、建立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与标准,保存和管理并向客户提供各项测试报告记录.

5.2.4、负责本公司对限用物质的执行状况的内部稽核。

5.3、IQC权责

5.3.1、依据品管部制定之管制标准适当选择和评估供货商.

5.3.2、依据品管部制定之限用物质管制程序实施进料检验.

5.3.3、IQC应了解供货商管制标准及其管制措施,确保各阶段制品质量及限用物质含量满足规格要求. 收集

在规定时间内各供货商之限用物质含量测试报告.

5.3.4、评估并落实对各供应商提供之原料进行不定期之限用物质含量测试,以及相关变更的管理.

5.3.5、督促供货商建立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并对供应商进行不定期稽核及改善进度追踪.

5.4、IPQC、OQC权责

5.4.1、IPQC依据制令要求对生产中的材料包装与料号稽核,作好相关检验并记录标示。

5.4.2、IPQC、OQC配合执行内部限用物质稽核

5.4.3、OQC依据订单要求对成品进行检验﹐作好相关检验记录和标示.

5.5、文控中心权责

5.5.1、督导各部门对本单位人员进行限用物质教育训练,并保持相应各级人员教育训练记录.

5.5.2、负责公司内部限用物质管理信息或文件资料的管控及分发,确保各部门及时获取最新有效的关于法规

或客户的限用物质要求信息,归档管理供货商提供的各类原辅材料限用物质证明资料以及外来法规或客户的限用物质管理标准.

5.6、物控权责

5.6.1、依据品管部制定之管制标准适当选择和评估供货商.

5.6.2、各供应商讨论相关材料的价格。

5.6.3、督促供货商提供相关检验和测试报告.

5.6.4、对供应商进行限用物质符合性调查。

5.6.5、对供货商进行限用物质含量调查并与供货商签定限用物质含量管制《环保协议》﹑不使用限用物质

申明书。

5.6.6、依仓库平面区域规划限用物质管制区,确保物料标示与实物相符.

5.6.7、依据各项管制及需求配合仓管作业并详细记录入、出库状况.

5.6.8、不良品的报废退料纪录与管理。

5.6.9、原物料领/发料的确认(料号/标识)。

5.7、销售部权责

5.7.1、收集有关客户要求的信息并传递给工厂相关单位.

5.7.2、当生产计划/生产工艺需要发生变更时,负责与客户沟通.

5.8、生产制造

5.8.1、生产部各生产车间须使用不含限用物质中所规定之限用物质

5.8.2、依据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并作好标识.

5.8.3、制程中不良品处理.

5.8.4、治工具加工材料选用需遵照不含限用物质,对生产所有化学药品﹑耗材的使用和管理

5.9、工程部权责

5.9.1、对限用物质管制材料之承认及物料料号之编制.

5.9.2、限用物质含量管制材料的技术资料发行.

5.9.3、试作阶段样品须使用不含本程序所规定之限用物质。并确认环保材料的功能及特性质量。

5.9.4、负责有关产品规格书的编制

5.9.5、限用物质含量合格供货商之评估.

5.10、总经理权责

5.10.1、总经理对内为本公司最高经营与管理负责人

5.10.2总经理室负责限用物质含量管理的总策划和相关事件的裁决

5.10.3、法规限制或顾客要求限用物质政策审核,内/外部稽核人员的任命。

5.11、行政部、财务部权责

5.11.1.负责本部关于环境物质管理,包含公司的水电气使用情况及目标管理

5.11.2对有害物质的废弃物的管理,寻找及建立有资质的供应商,以确保有害肺弃物质100%回收。

5.11.3.监督落实各个部门的纸张及空调的使用情况,杜绝浪费的情况发生。

5.12、内审培训内容

5.12.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识。

5.12.2.ISO9001:2008和ISO14001:2004内审资格证。

5.12.3.质量环境法律法规。

6、作业内容

6.2、限用物质含量检测方法镉含量测试方法参照EN 1122 (适用塑料类)

6.2.1、铅含量测试方法参照 EPA 3050B(适用塑料类)﹑EPA 3052(适用混合物)

6.2.2、汞含量测试方法参照 EPA 3052:1996.

6.2.3、六价铬含量测试方法参照 EPA 3060A: 1996 或 EPA7196A: 1992

6.2.4、PBB, PBDE 依照GE/MC或依专业ROHS检测机构(如SGS 实验室)的方法进行

6.2.5、以上没有定义完全的,如果客户有增加要求将依客户最新要求为准;

6.3、本公司要求必须测试的项目(附件三)﹐如客户另有特别要求依客户要求。

6.4、限用物质含量的检测要求

6.4.1、各类材料之限用物质含量检测必须在认可的ROHS专业检测机构(如SGS/ITS/CTI试验室)检测.

6.4.2、SGS、CTI、HCT限用物质含量测试报告与物料MSDS报告有效期限为半年,保存期限为2年. 如客户

另有要求依客户要求.

6.4.3、各供货商每年定期将交联声电子之原辅料送至SGS、CTI、HCT实验室进行限用物质含量的检测,并将

检测报告呈联声文控中心保存; 或委托联声电子代送SGS、CTI、HCT实验室进行测试,测试报告由联声电子文控中心保存。

6.4.4、各供货商提交的SGS与MSDS报告在有效期前1个月品质部要进行确认,对快到有效期的SGS与MSDS

报告识别出来知会采购与供方,要求供方在有效期内提供下一份SGS与MSDS有效报告,报告提供后交文控存档管理。

6.4.5、联声品管部每年不定期抽取高风险材料如﹕五金类/塑胶类/锡线/线路板/管芯/背极/腔体/外壳/垫

片/膜片/防尘网送至SGS、CTI、HCT 实验室进行限用物质含量测试.

6.4.6、新供应商/新材料之限用物质管理依材料承认和新供应商管理要求执行.在工程部承认材料时必须附

SGS、CTI、HCT 实验室进行的限用物质含量测试报告。

6.4.7、供应商SGS、CTI、HCT检测报告必须注明详细送检时样品的抽样方式,以及使用原料之进料批号及送

检测项目,送检项目和要求必须为联声所需之材料项目;

6.4.8、联声送检之SGS、CTI、HCT报告必须注明送检材料之生产供应商和材料进料检验批号和料号,及送样

时的抽样方式.

6.4.9. 所有各供应交联声的SGS、CTI、HCT检测报告和联声送检之SGS、CTI、HCT检测报告均要经品管部

经理以上人员确认检测报告是否有效;确认内容为送检之抽样方式,检测方法,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及限用物质含量是否合乎本公司管制要求并签名确认, 确认OK的再进行登录管理, 如经确认不合乎要求,需发出《工程变更通知单》跟进处理.

6.5、对供货商之管控要求.

6.5.1、现有供货商的管理

6.5.2、对供应商进行限用物质的符合性调查﹐针对调查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要求提供部品的SGS检测报告,

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给联声﹐并要求供应商签定《环保协议》;对化学品限用管理依照化学品管理办法操作.

6.5.3、针对高风险材料如﹕五金类/塑胶类/锡线/扬声器/外壳/管芯/线路板/膜片/背极/垫片/腔体,进料

前进行全分析报告。

6.5.4、供货商每年送SGS检测一次以监视原料供应商使用材料的符合性,并将部品的SGS检测报告副本提交

给联声品管部。

6.5.5、所有供货商均要建立本公司的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并督促和要求其下属供货商建立自已的限用物质

管理系统﹐以确保每批交货质量的符合性。

6.5.6、品管部需依外部稽核之查检表对各供应商进行限用物质含量管制稽核及改善进度追踪

6.5.7、新供货商的管理

6.5.8、生产主管、技术人员、采购协同品管对新供应商进行实地和书面之的评鉴,依《采购控制程序》和限

用物质管理外部稽核的查检表挑选合格供货商.

6.5.9、经供货商评鉴小组确认合格后,由采购要求供货商签定了《环保协议》和提供交联声之原辅料的SGS、

CTI、HCT限用物质测试报告与MSDS报告后方可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中。

6.5.10、如供货商列为合格供应商后,后续管理方式依6.5.1现有供货商管理持续进行。

6.5.11、所有供应商提供成分表中含有被本公司列为管制对象的成分时,需同时提供该成分对应的SGS、CTI、

HCT的检查报告。

6.5.12、各产品成分表必须如实填写,有不实内容时,一切责任由虚假方承担。

6.5.13、物料编码和物料清单的产生

6.5.14、由技术部制订不含限用物质的物料编码原则,以示区分含有限用物质的材料。

6.5.15、销售根据客户需求传递信息给相关单位,工程部人员依销售要求进行产品所需材料清单确定.

6.6、材料的承认

6.6.1、对经评鉴合格之供货商,采购依据技术规格和标准安排供货商送样,工程部根据实际需求承认样品分

发各单位。

6.6.2、供应商送样承认时必须附此部品的SGS、CTI、HCT检测报告﹐并在承认书上注明此材料是不含限用

物质和不含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材料.

6.6.3、针对使用同一种材质﹐同一生产地点﹑同一生产制程工艺的部品﹐供货商可提供《环保协议书》﹑

MSDS报告和SGS、CTI、HCT报告采用系列承认。

6.6.4、工程部在承认时要求供货商提供让联声可识别限制物质的标识。

6.6.5、材料承认书上还须注明限用物质管理之项目和管理要求.

6.7、变更管理

6.7.1、如供货商有变更(如:原料/生产工艺/制程等)需求时,需即时提交相应的数据给联声电子﹐如需重新

承认,依材料承认要求执行.

6.7.2、当变更内容有需要时, 需SGS、CTI、HCT检测机构中心或国家认定机构检测,并取得SGS、CTI、HCT

正式报告,结果合格后才可执行变更.如客户要求重新送样确认,则依客户要求执行.

6.7.3、新产品技术管理

6.7.4、工程部在进行要求符合限用物质要求的新产品验证时除依《样品制做管理办法》执行另还要注意以

下事项:

6.7.5、相关技术数据上要注明是符合本程序管理要求

6.7.6、在新产品试投产时要使用符合本程序所要求的材料。

6.8、《限用物质过程管理流程图》(详见附件一)

6.9、进料控制

6.9.1、按《IQC进料管理规定》办理。

6.9.2、各材料在进料检验进除依《进料检验规范》中规定检验外,还需增加以下检验项目:

6.9.3、依据标准检查SGS、CTI、HCT检测报告其限用物质成份不能超出标准。

6.9.4、核对SGS、CTI、HCT是否符合该原材料名称.

6.9.5、供应商物料包装必需贴注ROHS标签。对卤素有要求的供方必须加贴HF标签。

6.9.7、IQC确认其所附检测报告及相关记录,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既定规格.如果不合要求则当作不良品判定,

并将此报告附在进料检验报告后。

6.9.8、供货商提供之SGS、CTI、HCT报告或成份表(MSDS)等数据,皆须保存半年以上检测数据作为“产

品追溯”与“客诉不合格品追溯”之依据。

6.10、制程管制

6.10.1、制程中所有环境物料管理/标示依《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办理。

6.10.2、IPQC 依《制程检验控制程序》及相关巡检规范执行﹐核对实际使用的物料批号与物料清单上记录

之进料批号是否一致.

6.10.3、制程中所用到的辅助材料或化学物质供应商管理同本公司一般材料供应商管理﹐并由本公司采购

要求所有物料供货商提供限用物质 SGS、CTI、HCT检测报告书与MSDS报告。同时SGS、CTI、HCT 检测报告之“测定标准”与“测定方法”须按照本程序规定之方式测定.

6.10.4、生产设备、工模治具、检测设备类:制程所用的打胶机、绕线机、电烙铁、充磁机等设备及各类生

产治具、检测设备,均不可受到限用物质的污染,需分开管理放置.IPQC 负责监督管理。

6.10.5、如有环境管理所规定之限用物质混入与污染,生产/相关单位须即刻向总经理提报。

6.10.6、当不良品发生时,须由生产单位拉长之干部,将不良品发生地点/数量/日期等状态进行记录;并将

不良品连同记录提交至仓库“不良品存放区”,会同仓库人员点收。

6.10.7、所有遭受环境管理所规定之限用物质污染与混入的不良品皆须集中至仓库“不良品存放区”内,并

需明确清楚标示相关的环保标示。当发生不良品时,不管是否会造成生产中停线,都不能进行特采或筛选。

6.10.8、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不良物料,需分类收集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办理。

6.11、出货管制

6.11.1、成品类检验需根据生产订单和技术规格要求依《成品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成品经OQC检验合格后,

盖“合格”印章外还要加贴ROHS标签。

6.11.2、出货前,OQC须依出货计划确认生产订单和数量以及产品标示,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出货报告中;同

时须确保成品出货不含规定的限用物质,其它按《成品检验规范》进行作业.相关出货记录均需保存1年以上。

6.11.3、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影响到特性和状态时,则IPQC或OQC需将样品送至试验室进行测试,

合格后方能办理正常入库。

6.11.4、当出货检验发生不良品时,须由OQC检验员立即向单位主管报告,经总经理核准后,由专人负责将成

品之不良品与库存中之同批号不良品集中于仓库‘不良品存放区’,并由OQC人员填写《8D报告》.

当产品检验出货后发现有不合格时,需即时通知客户进行产品召回.

6.12、仓库管理

6.12.1、产品/物料经检验合格,加盖“合格”章,按《产品标示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入库,并摆放于规定

区域内。

6.12.2、仓库发料时根据订单将IQC的检验批号与所对应的数量记录至《物料卡》上和《领料单》上,并登

录至相应帐目中.

6.12.3、仓库区须明订:进料不良品退料区、半成品/成品不良品退料区;

6.12.4、进料不适合良退料区:由仓库区域负责人,专人负责。当发生不良品时,不管是否引起停线,都不

能进行特采作业。

6.12.5、半成品/成品不良品退料区:由仓库区域负责人,专人负责记录与管理。仓库区域负责人需将“不

良品禁止出货”告示牌放置于物料上方明显处。

6.12.6、为预防因任何不符合事件而发生供货中断现象,针对大客户的产品用料须保证一定数量的调节性库

存储备.

6.13、异常处理.

6.13.1、进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6.13.2、进料方面不良品处理

6.13.3、IQC进料检验需确认供货商是否有“不含《限用物质管理办法》所规定之限用物质”之检验项目和

SGS、CTI、HCT报告编号。

6.13.4、产品外箱是否贴有《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程序》所规定之及ROHS 及需要贴HF标示。

6.13.5、IQC发现不良品时,立即盖上红色印章并开立《8D报告》由品管主管判定后。由IQC人员告知仓库,

由IQC人员将不良品放置“不良品存放区”同时品管主管须知会总经理室。

6.13.6、IQC须同时追查在库品进料批号及数量是否有同批号之不良品与供货商在库不良品数量。

6.13.7、仓库人员填写《退料单》,经由采购人员告知供货商进行退料作业。

6.13.8、制程方面不良品处理流程

6.13.9、制程方面不良品处理

6.13.10、制程发现不良品时,立即贴上《不合格标签》并开立《8D报告》,呈报总经理室后;并分发给IPQC

及仓库,由IPQC连同不良品提交至仓库“不良品存放区” 并由仓库人员记录于《不良品存放记录表》。

6.13.11、发生不良品时,不管是否停线,都不能进行特采作业与挑选作业。

6.13.12、由仓库人员填写《退料单》,由采购人员告知供货商进行退料作业。

6.13.13、制程检验发现不良品时,品管人员需至IQC追溯进料检验记录并确认,供应商《出货检验报告》

是否有(不含《限用物质管理程序》规定之限用物质)之检验项目。或供货商实施变更未依程序规定变更。产品外箱是否有货品标示单标示。

6.13.14、客诉方面不适合格品处理流程

6.13.15、客诉方面不良品处理

6.13.16、当销售/品管接获客诉不良品时,应立即报告总经理室。

6.13.17、客诉不良品依《顾客投诉处理管理规定》追查原因与追溯产品批次及数量等

6.13.18、品管人员随即针对客诉产品进行查询进料检验记录/制造批次/生产日期/生产订单/出货检验单等

不合格品追溯作业。

6.13.19、仓库记录管理立即将出货同批号成品进行区隔管理。

6.13.20、由总经理召开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并召集相关人员检讨改善对策与如何防止再发生。向总经理

汇报后续相关责任归属问题

6.13.21、仓库人员需进行库存品调查与配合品管人员追溯在库品。并将在库品严格区隔与管制。同时相似

产品亦须作横向展开调查。

6.13.22、当厂内发现到不良品,同时已经出货在途中,或客户发现不良品时,销售须在24小时内联系客户

并立即制定初步纠正措施计划和提交所有交货至客户相关单位之交货明细,同时向总经理汇报。最

终的纠正措施报告应在检测到不合格后的7天内由销售部/品管部提交给客户。

6.13.23、对客户已证明为不合格品之所有产品,由销售部联系后全数回收报废。

6.14、信息沟通与管理

6.14.1、客户任何时间有需要本公司提交限用物质管理的相关记录时,可通过销售或直接与品管人员联络,

相关记录必须经过相关部门主管确认无误后由销售/品管人员为窗口提交客户,整个提交过程不得

超过10个工作日。

6.14.2、客户要求提供的限用物质的相关记录的方式和频率以及记录格式依客户规定办理。

6.14.3、与供货商的信息沟通主要以采购/技术/品管为窗口。

6.14.4、当销货部收到客户限用物质管理要求事项或对应法规限制时,以工作联系单或E-mail方式向总经理

提报。经总经理核准后,送文控按外来文件进行编号/发行/存查(依《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作业。

6.14.5、文控将书面数据分发至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所属单位。文件发行依据ISO外来文件作业规定发行与

签收。

6.14.6、各单位收到相关规定时,依各单位需求执行,同时需以公告或教育训练方式倡导。

6.15、人员教育训练

6.15.1、限用物质管理教育训练讲师由总经理直接任命有相关资历的专门人才担当,必要时请权威培训机构

的专业人员担任.

6.15.2、教育训练计划由行政部一安排,并由总经理核准后执行.

6.15.3、教育训练的实施与考核依《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6.16、法规限制和顾客要求事项

6.16.1、法规: 国家的法令、地方的条例等.

6.16.2、顾客要求事项: 地区协议、业界标准、顾客要求及其它本公司同意之要求事项.

6.16.3、销售部与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经由各种方法的确认,取得环境关联物质相关的法规及顾客要求等事

项的最新信息(包含制定、修编及废除)。当其它部门取得这些数据时,需转交限用物质管理委员送

文控保存并发行。

6.16.4、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不仅需随时修正有关公司内的规定、规格、《限用物质一览表》,并应明确本公

司应该对应的内容。相关部门须执行由限用物质管理委员指示的对应政策并详细告知属本部门内

的法规内容。

6.16.5、法规限制依规定每年定期修订一次,由总经理裁决.另客户要求依客户另做不定期增/修订.

6.17、内部稽核

6.1

7.1、限用物质内部稽核作业,由内审员排定内部稽核计划,依照内部稽核查检表定期展开限用物质内部

稽核。当客户要求执行时,将依客户要求做不定期内部稽核,并向客户提供审核报告。

6.1

7.2、内部稽核人员由总经理直接任命有资历之合格人员担任,依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限用物质内部稽核将

与其它ISO内部稽核同步实施,内部稽核查检表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限用物质管理方面的内容。

6.1

7.3、限用物质内部稽核的实施流程及相关记录,依《内部审核程序》执行。

6.1

7.4、稽核缺失需于1周内改善,并将稽核缺失列为下次稽核之重点,同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

6.18、管理评审

6.18.1、管理评审的执行流程及相关记录,依《管理评审程序》流程

6.19、限用物质管理计划

6.19.1、有关限用物质全废计划:

6.19.2、限用物质全废计划,由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部门级主管执行,由限用物质管理委员负责追纵其是否

按照计划表时程日内完成、并由总经理作最终确认。

6.20、材料与成品限用物质含量的验证

6.20.1、针对高风险材料(例如:塑胶类/五金类/锡线/扬声器/外壳/管芯/线路板/膜片/背极/垫片/腔体),

须对每批进料利用ROHS检测仪进行验证.非高风险材料是否需要验证和验证的需求程度取决于在下

级供货商生产流程中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数量和性质以及遵守规定的证据。

6.20.2、成品的验证: 针对每一种产品每年至少要验证一次,如客户有要求验证时,则依客户要求执行。

6.20.3、验证所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依《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6.20.4、验证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格后方能上岗。

6.20.5、验证记录由文控中心统一保存,必须保存1年以上,以便于追溯。

6.21、限用物质目标管理

6.21.1、限用物质管理标准由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制订,经总经理核准后实施。

6.21.2、由IQC负责统计并计算出每月进料限用物质符合性检测合格率,并提交品管部汇总。

6.21.3、由OQC负责统计并计算出每月成品限用物质符合性检测合格率,并提交品管部汇总。

6.21.4、每年管理评审前,由品管部将汇总后的目标达成状况提交管理评审会议检讨。

6.21.5、当发生不达标时,由品管部开出《8D报告》给责任单位并追踪改善结果。

6.22、限用物质风险评估

6.22.1、经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对公司新产品及现有产品、原辅材料、工艺流程和下级供货商的评估,本公

司将:五金类盆架、华司前盖 / 塑胶类盆架、前盖 /锡线/外壳/管芯/线路板/膜片/背极/垫片/腔

体,列为高风险类材料管制范畴。

7、相关文件

7.1、《样品制作管理办法》

7.2、《供方考核管理规定》

7.3、《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

7.4、《化学品管理规定》

7.7、《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

7.14、《限用物质管理标准》

8、相关记录

8.1、《8D报告》

8.3、《退料单》

8.4、《出货检验报告》

8.5、《领料单》

8.6、《物料卡》

9、附件

9.1、附件一:《环保保证书》略

9.2附件二﹕限用物质过程管理流程图

流程 作业内容 责任单位

标示“ROHS ”﹐不良品退回处理 供应商

仓库

, 外箱产品标示, SGS 报告. IQC

放入指定区域,并标示 仓库

依<领料单>发料并记录IQC 检验批号在发料单 仓库 放入指定区域,并标示物料状况 生产

确认生产中材料﹑治工具﹑化学药品使用的符合性并记录 IPQC 不良品区专门区域标示明确呈报总经理. 生产

依正常程序报验 IPQC 不良区专门区域标示明确呈报

依规格书确认﹐是否PASS 的产品并贴附“ROHS ”标签 OQ C

IPQC ﹑OQC PASS 的产品及贴“ROHS ”标签,放入指定区域 仓库

9.3 附件三﹕材料或化学物质清单

说明:本程序的制订、改变及废除由品管部草拟,经总经理核准后实施.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备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职责 3.1生技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 4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备的识别 企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等。 4.1.2设备的提供 a) 生技部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生产设备配置要求,总经理批准后,由市场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技部设计,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备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生技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技部和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备验收单》由生技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技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和设备档案,并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上登记; d)生技部根据验收合格的设备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技部组织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按《文件控制程序》由管理部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b)生技部制定《设备周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按有关规定发给使用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技部每半年收集《设备日常保养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环境管理物质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符合国际环境技术标准、欧盟及其他客人的要求,对环境管理物质作出适当的管理,并能追随世界环保趋势。透过对供货商所交产品中环境管理物质及制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管理物质污染的规范管理,确保我司生产之产品符合法令法规以及客户的环境管理物质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制程品、(出货)成品的管制。 3. 权责单位 3.1 业务部:负责客户环保要求的收集、整理及客户反馈之环境管理物质异常信 息的沟通、处理或传递。 3.2 采购部:负责向供货商提出我司环保要求并督促其提供我司要求的所有环保 数据;主导对供货商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监察;环保材料的标识管 理。 3.3 品质部:负责对原材料及成品、制程设备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检查及环保数 据的整理,当数据过期时,负责通知采购部联络供货商重新提供最 新之证明数据,协助对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监察。 3.4 生产部:防止生产中混入含有环境管理物质之污染物,负责物料标识及使用 状况记录。 3.5 人事部: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有关环境管理物质的教育培训。 3.6 研发部: 负责在设计新产品时参照环境管理物质标准,满足法律、法规及客户 环保的要求。

3.7 环保推行小组: 3.7.1 制订及修改环保要求之标准。 3.7.2 向公司各部门传达相关环保信息,环境异常事件的沟通处理,有争议时由 “管理者代表”进行裁决。 3.7.3 供应商变更申请的审核,并由“管理代表”批准。 3.7.4 实施环境管理物质的教育培训。 3.7.5 实施环境管理物质的内部监察。 4. 定义 4.1 环境管理物质:会对地球环境及人体产生显著影响且由本公司规范之物质。 4.2 环境异常:指组织(公司)的环境表现(行为)违反环境法法规,或不符合本 公司环境政策及目标指针要求,及产品不符合客户的环保要求,产 品受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 4.3 变更:批量生产开始时为起点,变更产品的“生产地点”、“生产工厂”、“检查方 法”、“交易单位”、“生产方法”、“生产设备”、“生产人员”、“零部件、材 料”等有关内容的所有变更。

职业健康和环境卫生管理控制程序

职业健康和环境卫生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明确职业健康和环境卫生管理要求,预防健康事故,改善生产和办公现场环境。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和办公场所职业健康和环境卫生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24001-2004、GB/T28001-2011标准及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 品质管理部负责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监督、检查生产现场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和职业健康情况。 4.2办公室负责处置与管理公司办公场所各部门废弃物, 4.3生产技术部 4.3.1负责联络统一处理公司各单位有毒有害废弃物。 4.3.2负责贯彻、落实本程序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 程序 5.1 职业健康管理 5.1.1职业健康管理主要包括:炊事员、特殊工种、专业从事有害作业场所作业的人员、员工健康检查。 5.1.2 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负责安排员工健康检查,为健康者办理健康凭证。 5.1.3 生产技术部对有毒有害作业 (产生粉尘、噪声、振动、中毒等) 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和应急措施,并给职工配备有效的防护用品。 5.1.4 生产技术部应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办公室对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做好记录,建立档案。 5.1.6 职工职业性健康检查应到当地人民医院或认定的医疗机构。 5.1.7 职工经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职业病、特殊工种作业禁忌症者,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由相应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有关规定处理。

5.2 废弃物管理 废弃物:生产废料、生活垃圾和办公垃圾。 5.2.2 废弃物的标识 按照废弃物分类进行标识。写出各类废弃物名称,尤其是有毒有害废弃物。 5.2.3 废弃物的存放 各部门均应设置废弃物的存放点,并做好标识。有毒有害废弃物要单独、封闭存放,防止再次污染。对于废电池还要与其它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分开单独放在密闭的容器内。 废弃物产生部门按要求放置到临时存放地点或容器内。 5.2.4 生产现场废弃物管理 1、废弃物的运输 a) 场内运输:各部门的废弃物存放地点指定专人管理。将废弃物运输到场内指定存放场地,并进行分类,确保有毒有害废弃物分类达到100%。在运输中要确保不遗撒; b) 场外运输:废弃物清运单位必须向相关单位、部门提供废弃物准运证,收购、

ISO9001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范围 本程序文件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作环境的控制要求和方法。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2.0引用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3.0术语和定义 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注: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方式、人体功效和大气成分)。 4.0职责 4.1技术部门 负责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生产现场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标准)。4.2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办公室和成品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生产管理部门 4.3.1负责生产过程中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2负责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控制;负责安全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4.3.3负责原材料、外购成件和辅料等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4承制单位 负责按照工作环境控制要求组织实施。 5.0控制要求和程序

5.1办公室的控制要求 5.1.1办公室物品实施定置管理,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标识清楚,易于查找。 5.1.2办公室门窗、墙壁、天花板等设施完好整洁,室内明亮、空气清新,地面平整、干净,通道畅通。 5.2生产现场的控制要求 5.2.1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以保证产品所需的环境要求。 5.2.2热处理、打磨工作间、锻造生产现场等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通风良好。 5.2.3凡有温度、湿度要求的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度、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5.2.4热处理、锻造等生产现场一般工作温度为常温;生产现场环境噪音应控制在85dB以内。 5.2.5各种理化试验的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理化试验技术条件及设备、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如磁场、震动、高频、灰尘、腐蚀性气体、放射性、噪声、光线、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设备、仪器、仪表、材料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理化试验人员应对理化试验规定的理化环境定期进行测试并做好原始记录。5.2.6计量工房等精密工作间应保持恒温、清洁、照明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5.2.7生产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和承制单位库房严格按技术资料、工艺流程记录卡等发放原材料和零部件。 5.2.8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 5.2.9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5.2.9.1进入生产、试验场地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及遵守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ISO14001-2015

*****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修订记录

1.目的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预防水体、大气、噪音、土壤污染的规定,以保护公司及所在区域的环境。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水体、大气、噪音、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行政部负责对厂区内所辖水体、大气、噪音土壤进行管理,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监测。 4.3技术部工程负责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5.内容 5.1废水的管理 5.1.1本公司的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由园区统一收集处理。 5.2废气的管理 5.2.1管理对象 焊锡产生的少量烟气 5.2.2大气污染的控制 a.禁止使用含铅焊锡; b.在测定、巡视和检查中发现异常时,迅速查明原因并做好改善处理; c.尽量避免公司内可能出现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的活动,对法规规定申报的设施和有害物质 的使用要调查预测、事前评价,需要时采取预防污染对策。 5.2.4超标或相关方抱怨处置 若测定结果超过环境法规有关规定或相关方抱怨时,行政部应迅速查明其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3噪音的管理

5.3.1管理对象 空压机、生产机器、抽风马达、空调系统产生的噪音; 5.3.2厂区噪音的控制 a.在生产活动中使用空调、抽风机、生产机器等设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音; b.中午和夜间禁止在工厂内高声喧哗和使用高音喇叭; c.对可能成为噪音污染发生源的设备、设施、工程等,严格规划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责 任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d.尽量避免公司可能出现噪音超标的活动,对法律规定申报的设施要调查预测,事前评价, 需要时采取措施预防污染对策。 5.3.3噪音的测定 a.管理者代表负责委托具备资格的环境监测机构噪音进行测定,并获得监测报告。 b.测定范围:厂界噪音的分贝数。 标准:最新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c.测定的周期;1次/年,如增加产生噪音的新设备时,则将增加一定的频次。 d. 管理者代表将测定的结果与相关法律法规对照,判定结果并报告给最高管理者。 5.3.4超标或相关方抱怨处置 若测定结果超过环境法规有关规定或相关方抱怨时,行政部迅速查明其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并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5.3.5应急措施 生产机器、抽风马达、空调系统等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责任部门维修5.3.6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与噪声污染有关的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参见《生产设备和测量仪器控制程序》。 5.4土壤污染管理 5.4.1管理对象

环境关联物质管理程序文件

环境关联物质治理程序文件 目录 章不内容 一总要求 二环境方针 三环境关联物质治理范围 四定义 五治理职责与权限 六环境关联物质培训 七治理程序 7.1环境关联物质相关信息的猎取、传达和利用 7.2供应商治理 7.3样品的认定 7.4受入检查 7.5出荷检查的治理 7.6工程治理 7.7环境关联物质异常处理 7.8环境关联物质的内部审核及治理评审八向客户保证 九记录治理 十相关文件/表单

一.总要求 1.1公司依照品质环境本部及相关客户环境关联物质治理要 求,建立环境关联物质治理体系,形成文件予以实施,对 公司采购或客户提供的材料、部品及制品中可能含有客 户禁止使用的环境关联物质进行有效操纵,以满足客户 环境品质的要求;并保持持续改进。 1.2环境关联物质治理体系与公司目前运行的品质及环境治 理体系具有兼容性。 二.环境方针 2.1公司总经理制订环境方针,并在每年度环境治理评审时组 织环境方针的评审,必要时修订,以确保环境方针符合 ISO14001:2004之4.2要求和客户环境关联物质治理要求, 及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并保证环境方针得以贯 彻、落实。 2.2环境方针具体内容及治理参见环境健康安全治理手册4.2 章(包含健康安全治理要求,在此不适用); 三.环境关联物质治理范围

3.1采购或客户提供的部品(包括社内加工)、原材料、副资材及 包装材料; 3.2各制造部生产的产品、半成品等。 四.定义 4.1禁止使用物质:在与环境有关联的化学物质中,相关法律 法规要求、客户要求以及行业规范等要 求,对部品、材料以及完成品等中不能含 有或超过相关标准的物质,公司治理分类 为AA类的物质; 4.2全废物质:在与环境有关联的化学物质中,相关法律法规 要求、客户要求以及行业规范等要求,在相应 的时刻内实施废除使用的物质,公司治理分类 为A类物质; 4.3削减物质:在与环境有关联的化学物质中,相关法律法规 要求、客户要求以及行业规范等要求,实施使 用削减以及检讨替代的物质,公司治理分类为 B类物质; 4.4客户:参见品质治理体系《服务和客户中意度调查治理程 序》;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欢迎阅读1.0 目的 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需的人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 3 职责 3.1 行政部定期抽查各车间的工作环境情况。 3.2 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4 5. 5.1 的环境能够: 满足生产要求,保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归属感及提升企业形象。 5.2 工作环境的要求 5.2.1 人员控制要求 所有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a) 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b)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c)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5.2.2生产环境的控制

a)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针对生产过程中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设备、人员的健康、洁净区及服装等的控制,由生产部编制?洁净区管理制度?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其中对在环境控制区域内临时工作的人员须接受必要的培训或在训练有素的人员的监督下工作,进入洁净区前要在“进入洁净区人员记录表”上记录并有生产科长监督确认签字。 b)行政部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 c)生产控制区域与非生产控制区域均需要有明确标识,人员进入生产控制区域后,则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d)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按30万级净化车间环境的要求,严格执行?洁净区管理制度?。 e)空气压力保持正压,没有空气紊流现象。 f)生度, 相对 g)各消毒等动 h)操污染造成 i)车照? j)区域内的定要求, k)员过程中发可进行原 l)生 m)其 n)生 5.2.4 5.2.3 6.0 ? ?洁净 7.0 7.1 7.2 车间菌落数检测记录 7.3 风速检测记录 7.4 员工手、工作台面菌落数检测记录 7.5 净化车间尘埃粒子数检测记录 7.6 净化系统运行记录 7.7 场所清洁消毒记录 7.8 车间设备清洗记录 7.9 管道清洗记录 7.10 工作服清洗记录 7.11 清场记录 7.12 消毒液配置记录

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

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部所使用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职责生产部设备组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生产设施和环境进行控制。企管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运输设施、软件进行控制。 操作程序 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管理 4.1.1设施的识别 公司为产品实现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软件、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 4.1.2.1生产部设备组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再与相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型号,报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采购。 4.1.3设施的验收 4.1.3.1采购设施到公司后,由生产部设备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填写《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进行签字验收,并保管相关记录和资料。 4.1.3.2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设备组或相关采购员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4.1.3.3生产部设备组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进入设施管理的管理。 4.1.3.4对于低值易耗工具,由仓库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设施的管理 5.1 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设备组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包括《数控剪板机运行规程》、《数控冲床运行规程》、《激光切割机运行规程》、《数控折弯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冲孔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折弯机运行规程》、《单梁式起重机运行规程》、《折边机安全操作规程》、《烘箱操作规程》、《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操作规程》、《立式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切角机操作规程》、《油漆安全操作规程》、《锅炉安全操作规程》、《雕刻机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相关的操作人员由生产部设备组配合企管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并登记后方可上岗操作。 生产部设备组设备管理员负责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入帐,做好标识,建立《设备总台帐》和《设施履历卡》;对于低值易耗品、工具等的使用,由部门负责人审核,设备组确认,填写《领料单》领取使用,并由设备组做好《工具领用卡片》记录。

环境管控物质管理规定

1.目的 为加强环境有害物质的管制,减少环境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提供满足客户需求之产品,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生产过程及进出库管理 3.定义 环保物质: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 4.职责 管理代表:负责监督各部门执行本程序。 文控中心:负责收集与环境有害物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 业务部: 负责接收或收集客户对产品环保方面的要求并传达给公司内部相关部门; 负责环保产品出货后的跟踪管理,包括客户投拆的接收、处理等; 品管部: 负责组织推动环保工作,全员须参与环保工作的实施; 负责原料、制程、成品中环境有害物质的检验; 5.程序内容 环保供方选择:依《供应商管理程序》 环保供方评定:依《供应商管理程序》 材料认证:工程部、质管部认证新材料时,要求供方提供材料成分表、限用物质的测试报告,并需与相关法律法规、客户要求及本公司《环境有害物 质管理标准》规定相符。 环保物料的供应:依据《供应商管理程序》对合格供方的要求。 供方管理

采购与环保供方签订《供应商原料安全承诺书》,规定对环保供方的要求。 制程管理 进料 对环保来料的要求:要求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测试报告并检查标识是否明显﹑正确同时应注意每批来料的检验报告及材料证明书。 仓库管理 所有的环保物质入库前,仓管员需检查其本体上或其外包装上是否有环保标签。如无环保标签或放区域的标色牌均以绿色为基调; 仓库应根据环保要求,划分专门的环保材料区与成品区, 区域应有明显的环保标识,标识不明,退回原单位或按非环保物质处理; 发料 仓管员应注意维护环保标签的完整性;经领出再退回的材料若有标识不清或包装不完整,在无法断定为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时则退回原单位或转为普通料。 生产 计划部开单时需在《生产通知单》注明产品的环保要求。 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环保原材料与非环保原材料混用,应严格使用包装上有环保标签的材料如有不明状态材料且无法实现追溯时,此类材料按非环保材料处理。 生产中的环保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箱(框)上显眼处应有环保标签,尤其是不良品或尾数。 环保不良品在返修时需维护环保标签的完整性,如遇标签破损需即时补充标识,严禁对无环保标识的物料和产品随意贴环保标签。 环保产品包装时须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并注意标识与隔离,包装好后,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工具,工装,设备,环境设施,工作场地等资源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获得有效的支持。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用工装机械,附助用工具设施,对及场地等资源 3 职责 3.1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生产用工装设备的校验、定期保养,异常检修,管理; 3.2管理部,负责对非直接用于生产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规划安置. 4 程序 4.1 设施的确定 4.1.1 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如办公场所)、生产设施(如生产设备、照 明设施、水电气控制设施等)、公司局域网、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设备工具等)。 4.2 设施的提供 4.2.1 设施的采购: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由制造部填写《采购申请表》,具 体按照《采购控制程序》,经审批后实施;办公用品采购,由管理部按《办公用品采购 管理制度》执行,经审批后实施;新开发产品所需生产设施的采购,由技术部门提出 申请,由公司领导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策划确定设施的项目、数量及投入的资金等。 具体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 4.2.2 设施的验收: a.新开发产品生产用设备: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一起负责验收,并填写 《设施验收单》,达不到要求的,应通知设施供应单位整改或退货。验收合格后,设施验收资料由制造部负责保管,设施技术资料由人事行政部存档,生产部借阅 使用。 b.常规产品新购生产设施的验收:由生产部组织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设 施验收单》上签字,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 及资料等。《设施验收单》由制造部保管。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 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对公司的电子办公用品,包括:公司计算机的软硬件、复印机、电话机等,由 管理部负责验收。验收时应核实备件、附件、资料、配置、数量、性能等。若合格则办理入库,设备资料、图样等管理部存档;若不合格则联系供货商退货或重新供 货。 4.3 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报废 4.3.1 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报废 4.3.1.1生产部应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在《基础设施一览表》中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数量、

生产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实现我公司环境管理目标,清除事故隐患,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优化组合,达到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之目的,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保我公司环境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工程、车间及产品提供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设施和人员的控制和管理。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以管理循环(PDCA)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3.2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4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5 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6 环境指标enviro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公司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4 职责 4.1 公司生产运营部是本程序制定、修订和实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品质部为本程序的监督、考核部门,其它相关部门为本程序的协管部门。

4.2 公司动力设备部、供应配套部负责与工具、设备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施工生产技术、消防、安全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4.3 人力资源部负责与公司机关办公区域、办公设施、基础设施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我公司生产活动中职业病危害部位的环境监视和测量。 4.4 生产运营部、品质部负责所辖生产工具、物料、设备、办公区域环境因素识别、维护、控制措施和验收。 5 运作过程 5.1流程图(见附录)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 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设备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2),定期对各部进行“7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7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3)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 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7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 各部组按“7S”、《目视、定置管理实施标准》要求,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3 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8 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7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9 质量记录

GJB9001C:2017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拟制: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XXX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11、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IQM11-2017B 1目的 为加强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确保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3职责 3.1人机资源部负责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维护和管理,使其符合产品要求。 3.2各部门对本部门所属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按规定进行维护及保养。 4工作程序 4.1公司各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需求,报人机资源部。 4.2人机资源部汇总各部门的需求,召集有关人员讨论,确定出公司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4.3人机资源部将确定出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报总裁批准。 4.4人机资源部按照批准,向各部门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并明确其管理要求。 4.5各部门按管理要求做好本部门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 4.6人机资源部每年要对生产和试验设备制定维护和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维护和保养工作。 4.7人机资源部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4.8各部门若发现基础设施或工作环境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报告人机资源部予以尽快处理,各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4.9对于某些设备经过维修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或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需由使用部门在这些设备上悬挂“停用”标识,以防相关人员误用不满足要求的设备。同时,人机资源部要设法解决生产对该设备的需求。 4.10人机资源部及其他各部门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维护及检查都要保存相应的记录。 5 执行本程序所产生的记录 ---检测/生产设备申购单IQM11-01B ---设备制造申请单IQM11-02B ---设备清单IQM11-03B ---设备维护记录表IQM11-04B ---设备、工具/仪器、器具报废申请单IQM11-05B ---设备标识牌一览表IQM11-06B ---通用工具清单IQM11-07B ---设备使用记录表IQM11-08B ---设备定期保养记录IQM11-09B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3.6素养: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 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7 5M2E: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检测仪器、环境和资讯。 四、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工作环境,不定期对员工进行“5S”现场指导和监控。 4.2生产部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及生产机器进行修整。 4.3生产各部组员工积极配合主管做好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工作。 4.4 行政部负责对工作环境的监督工作,同时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负责。 五、程序内容: 5.1 流程图(见附件流程)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 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 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设备、仪器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 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 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 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环境管理物质管控程序

精心整理 《环境管理物质管控程序》 1.目的 确保设计、采购与制造符合环保要求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生产之产品其环境管理物质含量符合国际/区域/国家/客户管制标准,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2.2.1 2.2 2.3 2.4 2.5 3.3.1 3.2 3.3 3.4 3.5 3.6 4.定义 4.1环境管理物质(CES):ControlledEnvironmentalSubstance ,是指对地球环境和人体有显著不良影响(含间接影响)的物质。 4.2WEEE(Waste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提出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污染防治和再利用,再循环和恢复的强制要求﹐规定成员国应在2005/8/13前建立允许最终拥有者和销售商将废弃物送回的系统;在2006/12/31前建立回收、和再利用、再回收的新目标。

4.3ROHS(RestrictionofHazardousSubstances)﹕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指令中所指的有害物质主要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PBB)﹑聚溴二苯醚(PBDE)六种。到2006/7/1后﹐含有以上六种物质的产品禁止出现在欧盟市场。 4.4 均质材料:用机械方法拆分到不能再拆分的最小单元。 4.5 WIP:WorkinProcess 在制品。 4.6 SIP:StandardInspectionProcedure 标准检验规范。 4.7 、PCB 料。 4.8 (包4.9 用(含制程)的零部件和副资材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书面证明。 4.14 不使用证明书(产品用):由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含制程)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书面证明。 4.15 合格品:经确认,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之零部件和副资材(辅材)。 4.16 不合格品:经确认,没有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之零部件和副资材(辅材)。 4.17 不符合NC(Non-Compliance) 5 职责:

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公司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实施、验证、更新和改进等活动进行了规定,确保有序实现公司环境方针。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公司之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实施、验证、更新和改进等活动进行了明文规定。 3.0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规划公司环境目标、指标、方案。 3.2 总经理负责审批本公司之环境目标、指标。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管理方案。 3.4 各部门/人员负责实施管理方案,以实现策划之环境目标、指标。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环境方案实施效果及更新、改进。 4.0 定义(略) 5.0 运作流程 5.1 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制定遵循原则。 管理者代表在组织规划修订环境目标、指标、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方针为框架和规划原则,体现和支持方针; b、力争最大定量化,若目标不能定量,则用指标予以支持; c、具有可行性,经过一定时期努力可实现; d、所有环境目标、指标均有管理方案予以支持; e、考虑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g、包括对质量改进、预防污染、健康保证的承诺; 5.2 目标、指标、方案规划、修订时机。 如下时机,应规划修订目标、指标、方案: a、方针首次制定,管理者代表应组织规划目标、指标、方案; b、方针修订更新,管理者代表应重新组织规划目标、指标、方案; c、管理者代表每年一次(一般为管理评审后),应组织各部门/人员对目标、指标、方案 系统修订一次; d、总经理认为需要时,管理者代表应组织更新部分目标、指标、方案; e、重要相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规划修订目标、指标、方案; 5.3 目标、指标、方案规划、确定流程。 5.3.1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依据公司确定之方针,规划出目标、指标。 5.3.2 管理者代表整理形成《环境目标、指标一览表》总经理 审批。 5.3.3 依据审批通过之《环境目标、指标一览表》,目标、指标执行部门负责策划管理方案,并形成《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方案实施表内容应包括: a、规定公司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在方案中的职责; b、方案实施的方法; c、方案开展的时间安排; 5.3.4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经管理者代表审批通过,即可予以实施。 5.3.5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报办公室存档。 5.4 目标、指标、方案实施绩效验证。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次: 受控号: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 范围 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库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 职责 3.1.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仓库的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3.2.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生产部、安环部。 4. 工作程序 4.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 4.2.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作业的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营造适宜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4.2.1.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公司人员的潜力; 4.2.2.安全规则和指南,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 4.2.3.人机工程; 4.2.4.工作场所的位置; 4.2. 5.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4.2.6.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 4.2.7.卫生、清洁度、噪声、粉尘、振动和污染。 4.3.工作环境区域划分: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4.4.组建5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组成5S检查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车间、厂房(包括办公室)等工作环境区域按公司工作环境区域规定的项目和内容每周进行至少一次不定期5S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5S管理检查表”中,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当场或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于下次进行5S检查时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5S管理内容详见集团《5S管理制度》。 4.5.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 4.5.1. 地面上的环境要求: 4.5.1.1.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 4.5.1.2.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叉车、机器、设备、物品等; 4.5.1.3.没有闲置于各生产区域的清扫用具、垃圾桶、包装袋、容器、油桶等; 4.5.1.4.工作场所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如: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纸屑、杂物等。 4.5.2.通道的环境要求: 4.5.2.1.通道宽度要求: A)人行通道:1.0米以上; B)消防通道:1.8米以上; 4.5.2.2.通道规划的颜色要求: A)通道线颜色:黄色。 通道线表示法:用黄色胶带粘贴或黄色油漆涂刷。 B)通道线颜色度宽: a)主通道:10; b)次通道或区域线:57。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范围:凡与本公司设备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储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定义: 3.1 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这种条件可 以是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物的因素(如:温 度、湿度、洁净度、粉尘等),物的因素一般包括:厂房维 护,灯光照明,噪声,取暖、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 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 3.2 6S:指的是由6S的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这六 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简称为 “6S”。 3.3 整理: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3.4 整顿: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摆放整齐,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找需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3.5 清扫: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3.6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 3.7 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 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8 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 4.权责: 4.1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设备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4.2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设备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设备处。5.作业内容: 5.1 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5.2 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的生产现场之设备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提出,经部门主管审查、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最全版要点

1.目的 为了规范环境管理物质的控制措施保证有效的达到客户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我司制造的产品所包含的所有原/辅料、成品、半成品、生产过程控制、出货管理,以及环境品质异常(含客户端)的处理。 3.权责 3.1管理组(无有害物质管理组,见附件一) 3.1.1 授权于公司最高管理者,代表公司最高管理者行使组织的无有害物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 持续性运行的推动、稽核检查等管理,异常处理,是负责日常环境事务的处理机构。 3.1.2 由公司最高管理者聘任并授权无有害物质管理者代表组建无有害物质管制组,其组员一般由开发 部、品保部、制造部、供应链等公司职能部门的主管或其代理人组成。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向公司最 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签发公司级环境管理物质管理文件,主持管理组进行日常管 理工作。 3.1.3 主持每年度的环境管理方针、目标的适应性、有效性评价和修正管理工作,环境管理方针、目标经 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执行。 3.1.4 及时收集有关环境管理物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顾客要求等信息,根据行业市场和客户等环境管 理物质的管理需求,“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起草公司《无有害物质控制标准》和适时更新,确保其充分、持续有效,并根据需要进行评价(一般同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和内审一起进行,每年两次)。 3.1.5 根据行业市场和客户等环境管理物质的管理需求,批准公司《环境管理物质削减计划》 3.1.6 规划从原材料到产品各工段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物质的管制方式,并延伸到供应商环境管理物质的管 理及监查评价。 3.1.7 配合人事培训单位组织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及推广环境管理物质管理相关教育培训。 3.1.8 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环保异常时的主导分析及处理管理。 3.2业务:定期收集客户HSF管制标准,并及时通知厂内相关权责单位。 3.3采购: 3.3.1 依据公司内部管制标准,贯彻执行“绿色采购”原则,选择适当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HSF管理。 3.3.2与供应商确定对此管制标准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承诺不使用环境管理物质并签署《环保合约》 3.3.3 督促供应商进行环保管制及时提供相关检验报告(国家认可的实验室环境管理物质测试报告,一般 一年一次,下同)/MSDS(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下同)等数据报告、资料。 3.3.4 参与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异常时的分析及处理。 3.4开发: 3.4.1 以开发“环保”产品和制造“环保”产品为原则,并依照客户要求在产品规格书、图面等技术文件中,标 识环境管理物质要求。 3.4.2 在样品评估阶段落实各项环境管理物质的风险评估,包括环境管理物质的调查回复管理。新材料和 新工艺产品要及时提交实验室测试。并在开发阶段落实各项环境管理物质的风险评估。 3.4.3 参与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环保异常时的分析及处理。 3.5制造: 3.5.1 生产过程中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管理:生产原材料、辅材、设备,生产场地环境物质管理、标识等。 3.5.2 进行设备、治具的验证(包含4M1E变更的环保确认),确保无重金属及其它环境管理物质的污染。 3.5.3 确保制造现场与产品相关物料、辅料已被公司《无有害物质控制标准》覆盖,不得随意添加或使用 未受控物料、辅料。机台清机(模),需有环保确认和记录在《机台维修记录表》上。 3.5.4 确保与各环境管理物质相关的在制品已实施严格的LOT登录,具备完整的追溯性。其废料(含料头、 料柄、废品等)须遵守《产品标识与状态标识管理程序》管理,防止混料、误用和污染其它物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