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语文—31曹冲称象

一年级语文—31曹冲称象

一年级语文—31曹冲称象
一年级语文—31曹冲称象

31曹冲称象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学会6个字的形。

3.从曹冲称象中感悟到聪明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

1.演示称象过程的材料。

2.识字、词语卡片,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插中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想办法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通过听读你认识了那些字?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字卡。

称官柱议论底(得)摇岁牵沿装

3.谁会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4.按自然段的顺序读一遍课文。

5.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是怎么来的?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读句子。

(2)投影显示:大象可真大呀!

(3)你认为老师这样的写法好不好,为什么?

(4)再次投影: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意图:通过读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具体、形象)

(5)面对着这样一头又高又大的象,你最想知道什么?

(6)投影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训练:①读正确。②读出想知道重量的心情。

(7)面对曹操的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

6.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说一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①砍树造秤。②宰象割肉。

曹冲称象评课稿

《曹冲称象》评课稿 黄明松 今天听了翟老师讲的《曹冲称象》一课,收益匪浅,感想颇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下边谈谈我听课后的感想。 一、阅读指导到位,读中感悟。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董老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翟老师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非常注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所以学生学习非常投入,积极性很高。 二.、课堂结构紧凑,层次清楚。用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课后拓展巧妙,教育深刻。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板书,夸夸曹冲后,本以为教学已经结束,没想到翟老师又给学生放课件《司马光砸缸》,《瓦特发明蒸汽机》两个动画故事,使课后主题升华,不仅使学生没有觉得刚才的长时间分析理解很疲劳,而是精神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高涨。 四、培养创造思维,问题巧妙。教学中,翟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这样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让学生体现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只,今天翟老师不仅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课题:4 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1. 认识“曹、员”等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 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用“一边……一边……”的 句式。重点是能辨析与运 用同音字,学习用“一 边……一边……”的句式。 “写话”主要是写写自己喜 欢的玩具。重点是抓住玩 具的好玩的特点写。 “展示台”展示了词句积累 的范例。重点是学习制作 积累卡,交流自己积累的 词句。 “日积月累”编排了《小儿 垂钓》一诗。重点是背诵 积累古诗。 “我爱阅读”提供了《王二 小》的故事。重点是阅读 《王二小》,感受二小的机 智勇敢。 字的意思再辨析;二是先弄清 句式的用法,再联系生活利用 句式说话。 “写话”先说后写,用上学过的词 语来形容玩具,还要注意格式 要求。 “展示台”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和背诵,学生自主制作积累卡 进行展示。 “日积月累”借助拼音读古诗,想 象画面,背诵古诗。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 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 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曹、员”等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 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 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质疑课题。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 示2)(出示秤称实物画面) ,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 示3)(出示大象画面) 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 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看看 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 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设计意图: 谈话的形式, 从学生熟悉 的话题入手, 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从 而自然过渡 到下面的学 习。】 【设计意图: 以填空的形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 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 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 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 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 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 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 )的故事。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备课素材整理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3)称船上的石头; (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左边表义,都与“木”有关。 2.写字。 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 杆、柱:这些字是左右结构,都是左右各半。“杆”字的第6笔横要在横中线上起笔。 岁:上下结构。“岁”字上面“山”的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正确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朗读指导 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3、4自然段,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曹冲提出怎样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四)理解感悟 读第4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做实验时,要按照曹冲说的办法,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用把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课后思考题第2题,这是一道扩展思维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

04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4 曹冲称象》省级姜老师

曹冲称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并练习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曹冲称象》教案设计(含反思)

04、曹冲称象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再读课文、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

曹冲称象

4、曹冲称象(精读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识14个生字,并能正确理解词语; 3、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听写。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曹冲称象 【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象很大,怎么才能称出大象的体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曹冲称象》,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4个生字并能正确理解词语。 3、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听写。 师:目标已经明确,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有)同学们信心十足,为了帮助你们达到目标,我们要进行三场比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读书 师:首先我们来比会读文,看谁能把课文字音读准,请同学们捧起书,我们来听录音看,要求:听清字音。 1、听录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为了使大家读得更好,请同学们模仿录音自己练读,如果还有问题,可以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2、生模仿录音自己练读。 质疑:通过同桌和老师的帮助,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吗?师板书学生不认识的生字。 3、教黑板上的生字。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来考一考你们,你们敢读吗? 3、出示加拼音词语: cáo chēng xiàng guān gēn zhù yì lùn 曹冲称象官员一根柱子议论 zhòng liàng chèng gǎn kǎn xiàn zhǐ 重量秤杆砍树画线停止 自由读——指名读 师:没有拼音的帮助大家还会读吗? 4、认读生字: 曹冲称象官员一根柱子议论 重量秤杆砍树画线停止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质疑问难:有不理解的词兵教兵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可借助图片帮助理解,如:词语:秤杆(看图了解)--指名上台指秤杆) 词语能读准了,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全部会读的请举手,下面开

《曹冲称象》名师教案

《曹冲称象》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PPT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愿意猜谜语吗?那就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大象) 2、自由交流:你觉得怎样形容大象?如何知道大象的重量?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称、做、站、秤、柱、杆、船、底、然、岁”。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打开“优教学生字”,教学生字。 预设: “岁”的山子头向右上倾斜,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杆”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根据谜语识记生字: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船) 出示字谜:故人来相会。(做)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曹冲称象的启示

1.曹冲称象的启示 三国时,曹操的一位朋友用船给他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大象太重无法直接称量,众大臣冥思苦想仍不得法。这时,聪明的曹冲想到了一个方法:把不能直接称量的大象体重 转化为能直接称量的石头重量。就是先 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身刻上水位线, 再从船上牵下大象,把石头一块块装上 船,直到水位线与大象在船上时刻划的 水位线相同,然后卸下石头,称出石头 重量,由此间接测出大象的体重。 问题中,聪明的曹冲运用转化的策 略,巧妙地解决了一个难住众人的问题。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些数量抽象、关系复杂、情节生疏、条件隐蔽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运用这种转化策略,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从而使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例1:服装店将一件服装提价20%后,又降价20%销售,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分析:题中没有这件服装的具体价格,比较抽象,同学们常觉得无从下手。解题时,不妨将抽象的服装价格转化为一个具体价格,比如这件服装价格为200元。这样,这件服装提价20%后是200×(1+20%)=240(元),之后,降价20%销售的价格是240×(1-20%)=192(元)。因此,现价是原价的192÷200=96%。 例2:计算(1)2011×20102009+20101 (2)321?+431?+541?+……+1091? 分析:上面两小题数据比较特殊,不能直接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用一般方法直接计算,也比较麻烦。不妨将题中的数据进行一定的转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把题(1)中2011转化为(2010+1),就会发现原题可以进行如 下计算:2011× 20102009+20101=(2010+1)×20102009+20101=2009+2010 2009+20101=2010;把题(2)中的321?、431?、541?、……、10 91?分别转化为321?=21-31、431?=31-41、541?=41-51、……、1091?=91-101,就会发现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原文及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曹冲称象》教案——小学语文

《曹冲称象》教案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内容: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教师出示第一张有课题的幻灯片)(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课堂实录

基础阅读课 1、孩子你能告诉我你有多重吗? 哦,你有48斤。你呢孩子?哦,你有50斤,其他同学呢? 2、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体重,你们想不想知道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啊?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时候,看一看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儿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大家说好不好。 好,请孩子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4、曹冲称象) 4、好,孩子们我们小学语文的学习就是要从低年级开始,干什么呢?从课文中去提炼语句,接下来,老师就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快速的找出文章是怎样来描写大象的呢? 好,快速的读一遍课文孩子。你找出来了吗?哦,小手都举起来了。你愿意不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一句? 好,试一试吧孩子。(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很好,你读的可真棒!老师从你的读声中感受到大象又高又大。 好,孩子,那么,这么大的大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古时候是怎样被称出来的呢?行不行啊,好那让我们来,一起再来读课文。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可是有要求的,好老师把要求给你读一下。 (阅读提示:1、找出课文中几种称象的方法,用横线画出相关内容。2、对比阅读,谈一谈自己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好了,孩子,快速的读一读,老师给你们留两分钟的时间。 嗯我看到有同学已经举起了小手。 自信的眼光告诉我,你找出了答案,对吗?再等一等,又有一些同学举起小手啦,那么,老师把答案整理出来了,看一看跟你所画出的内容一样吗? (方法一: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方法二: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滑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谁愿意大声地把这两种方法读给同学听呢? 好你来读孩子。恩真棒老师听出你把两个大字重音读了,读的真好孩子。

《曹冲称象》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

曹冲称象—中国寓言故事

曹冲称象 三国时分,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姓名叫作 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深得 曹操的宠爱。曹冲干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要五六岁的年岁,就能够想出方法 来处理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有一天,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 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象的,曹操第一 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猎奇,就 问送大象来的人说:"这头大象终究有多重呢?"来人答复:"鄙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 有方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传 闻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很多,个个都才 智出众,请您想个方法称称大象的分量,也让我等领教一下北方大国的风仪。" 曹操登时理解这是孙权给他出的一道难题, 他可肯定不能丢这个体面,让国威受损。所 以他招集群臣,传令下去:能称出大象的分

量的人,重重有赏。咱们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有人说要做一杆大秆,曹操辩驳说便是做出来了,也没有人能提得动啊。有人说要把大象锯成一块块地零称,曹操呵斥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破坏成这样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便是没人想出一个切实可 行的方法。 就在大伙儿都束手无策之际,小曹冲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着急,我有方法,咱们能够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抵达先前作的记号停止,这时石头的分量就和大象的分量相等了。然后,咱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分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大喜,世人也对曹冲的聪明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分量总算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小的曹冲就有这样惊人的才

智,怎不叫人称誉。这个故事启示咱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常常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4 曹冲称象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五、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 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 六、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 ____ 又 ____ ,身子像 _________ ,腿像四根 _______ 。 2、官员们一边( )一边( )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七、重点段落品析。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 一 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4 曹冲称象 rán hòu zhàn lì suì yuè zhù zi dào dǐ 三、比一比, liáng ( ) ch ó ng( ) 量 重 得 liàng ( ) zh ò ng( ) dé 再组词。 děi 柱子

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 - —— ( ) 重—— (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 。 4.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八、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试着写出一个描写大象的句子。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三篇】《曹冲称象》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 》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 上册 4 曹冲称象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课标表述】 1.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意思,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较为完整地讲述小故事,有表达的自信心。 【学习目标】 1.认识“称、曹”等14个生字,区分“称”和“秤”的字形、字音和字意。会写“船、然”等10个字,把“四点底”写规范、匀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4.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二年级一班刘秋萍 教学目标: 1 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掌握首先……其次……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掌握首先……其次……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2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曹冲称象》。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板书】:为什么?怎么样?结果? 3请同学们带着3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4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会认字,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有没有和这些字词成为好朋友: 官员柱子称象议论秤杆画线砍树船舷重量摇头(生字由小老师领读,词语分组开小火车读) 二、导学: 1我们已经和这些字词成为了好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课本,自己读一下课文的1、2自然段,找一找他们为什么要称象?(5张PPT)(1)指名说用文中的话说这头象有多大?齐读 (2)引读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PPT 比喻句又……又……)(3)想象大象的身子和腿,看课件中的图片再读出大象的高大。 2 正是因为象太大了,所以官员们有什么疑问? (1)指名读句子。 (2)带着疑问的语气自己试着读读。 (3)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4)到底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板书】:到底说词语的在文中的意思 3 这么大的象,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指名读第三自让段,其他同学找一找官员们想出了什么方法?议论:大家对事情发表看法

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

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欢迎阅读。 曹冲称象【拼音】cáo chōng chēng xiàng 【基本释义】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浮力的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也告诉我们,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褒义 【出处】取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曹冲称象(典故故事) 曹冲,字仓舒,他是三国时魏王曹操的小儿子,天资聪慧,思维敏捷,五六岁时的智力已和成年人不相上下。 大约在曹冲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大象生长在南方的丛林里,北方人极少看到。因此,曹操带着儿子们和文武官员一起前往观看。 大伙儿看着这庞然大物,纷纷议论。谁都想知道它

的重量,但哪儿有那么大的秤呢? 曹操也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问文武百官说: 你们谁能想办法称出它的重量? 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束手无策。这时,曹冲上前对曹操说:父王,我有一个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知道曹冲一向聪明过人,平常也很喜欢他,就说:你说说看,用什么办法? 曹冲说:用一只大船,先把大象安置在大船上,在大船吃水的深度刻上一个记号,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把一些石块装到船上,让船沉到原来刻上记号的深度。只要称一称石块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听了,连声称赞说: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曹操马上让人准备船只和石块,果然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后来,曹冲称象这一典故,用来称颂人年幼聪颖,才智过人。(雅雅)

曹冲称象

学本研讨课: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人:韩燕翔(二年级组) 2017/9/19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话分步骤说清楚称象 的过程; 2.能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 办法好。 3.对比理解“才七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话分步骤说清楚称象的过程; 2.能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称象秤杆船底岁月然后 站立做人作业 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说话步骤 1.自读全文,看看文中写到了哪几种称象办法?读明白的用 姿势告诉老师。

2.用“——”划出两种称象办法,指名汇报。 3.数一数曹冲称象的办法有几句话。曹冲为了把话讲清楚用 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请你找一找。 4.如果要给第一句加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可以加什么? (先) 板书:先再然后 5.结合图读曹冲称象的四句话,理解称象方法的原理。 6.称象过程句子排序。() 7.结合板书用上“先……再……然后……”复述称象过程。师总结:我们以后想把一件事的步骤说清楚,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别人会听得更明白。 三、明白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领悟人物特点 1.曹冲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从文中哪里看出来?那这个办 法到底好在哪里呢?要想知道,就得先明白官员们的办法不好在哪里。 2.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做法不好在哪里? (合作提示:组长可以请思考出答案的同学或自己先说,再依次请其他同学说说想法。组长可以这样和同学说:“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或“大胆地说说你的想法,说错了没关系。”) 3.小组讨论:对比官员们的办法,说说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