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法的运算定律2

加法的运算定律2

加法的运算定律2
加法的运算定律2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1.加法运算定律

(第27~32页)

教材说明

本节教学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计数公理“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来说明:任意两个数a与b相加,不论是a+b (相当于先数a,再数b),还是b+a(相当于先数b,再数a),结果都一样。类似地,任意三个数相加,不论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仍然只是计数的顺序不同,所以不影响计数的结果。

小学数学教材一般都不出现计数公理,但无论是通过直观还是借助具体情节内容来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无形之中都用上了计数公理。其实,计数公理所反映的事实,儿童早就有所感悟,只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罢了。

教材从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境引出三道例题,分别求李叔叔上下午的路程和、前三天的路程和、后四天的路程和。

例1和例2提供了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事例。进一步,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例3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连加计算中的综合运用。

在“做一做”和练习五中安排了一些相应的习题。有配合例题的巩固练习,包括计算练习和应用练习,也有以前所学加法验算方法的认识深化练习。另外还有要求说明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的练习,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概念、性质进行判断、推理的演绎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1.遵循认知规律。

教学时,应注意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2.用好主题图。

本节教材的三道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注意引导学生用新知识去理解以前学过的内容。

本节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例如,交换加数的验算方法,加法中的“凑整”计算,等等。过去只知道这样做,现在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

4.本节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编写意图

这幅图以公路为背景,画出了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作提示性介绍。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把图中的三段说明文字复述一遍,这也是允许的。其中,小精灵说的话:“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对于解答例1无关紧要,但能为后面引出例2、例3埋下伏笔。在这里教师让学生说出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就行了。

2.例1。

编写意图

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学生说出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一般不会有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促进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接着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发现的这个规律命名,由此引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可以这样启发: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用图形、用字母或用其他符号表示都可以。得出a+b=b+a之后,应让学生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进而引导学生比较用字母表示和用文字语言表示的加法交换律,体会用字母能更简单明了地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例1下面的“做一做”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3.例2。

编写意图

例2同样采用图画表示题意。图中将李叔叔笔记本上的内容加以放大,从中可以看出分别记录了三天各行了多少千米,并提出求这三天所行路程和的问题。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加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结合律的过程,与例1相仿。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着例2的插图叙述图意。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例1算得的结果是全天一共骑了96千米,怎么这里第一天骑的路程却是88千米?对此,教师可以让看懂了的同学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即例1求的是第三天一共行了96千米,到现在李叔叔一共骑车旅行了三天。

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通常,会有学生按顺序计算,也会有学生发现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所以先相加。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相同,都是这三天行的总路程,所以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接着,还可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2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而后的教学与例1基本相似,但可以比教学例1时更放手些。

学生在自己举例时,有时会把交换律也用进来。在完成课本第29页用符号表示的填空时,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如(a+b)+c=a+(c+b)。对此,教师应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加法交换律前面已经总结,这里总结不交换加数的规律。

4.例3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例3仍然是由主题图引出的,它是在例2已经计算了李叔叔前3天所行路程和的基础上,给出李叔叔后4天的计划,让学生求4天计划行程的和。教材设计的四个加数,其中两个可以凑成整百数,另两个可以凑成整十数,旨在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

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这里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而是适当留白,并提出: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2)例3下面的“做一做”,安排了四道简算题,其中两道三数连加,两道四数连加,旨在巩固加法运算定律在连加计算中的运用。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想例2解决了什么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然后给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即引出例3。让学生看图说出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并明确所求问题。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为此,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改变加数的位置和连加的顺序,依据是什么。应当指出的是,在例3的计算过程中: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把85移到132的前面,严格说来,不仅用到了加法的交换律,还用到了加法的结合律。因为这里之所以能把132+118看作一个整体,之所以能在计算前就先把85与(132+118)交换,都是因为有加法结合律作保证。即:

115+132+118+85

=115+[(132+118)+85]←加法结合律(用了两次)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科学与数学学科的区别,只要学生说出第一步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把85交换到132的前面,第二步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把115与85,132与118结合起来先相加,就行了。有些学生常常会省略一些过程,如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或者

115+132+118+85

=200+250

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2)在对例3的计算作出小结之后,“做一做”的四道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当然,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再各自动手计算。

5.关于练习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要求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如有必要,可以让学生看书说说练习的要求,使全班同学都明确依次将哪两个数相加,和填在哪个格子里。填完后,再让学生说说表中数的规律:以加号所对的那条对角线为对称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所以,计算时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算出对角线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抄。

第2题,可以提示学生想一想,以前在哪里用到过加法的交换律,旨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并使他们认识到以前学过的交换加数验算加法的方法,其依据就是加法交换律。在此基础上,第3题明确提出“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第4题是让学生判断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参考答案如下:

76+18=18+76(加法交换律)

37+45=35+47

31+67+19=31+19+67(加法交换律)

56+72+28=56+(72+28)(加法结合律)

24+42+76+58=(24+76)+(42+58)(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上面的第2个算式可以认为没有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该等式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一个加数减少了2,另一个加数增加了2,和不变。这实际上是加法的一条运算性质,过去又称为“和的变化规律”。这在《标准》和本套教材中都不作要求。如果有学生认为该算式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即

37+45=(35+2)+45=35+(2+45)=35+47

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但如果没有学生想到这一点,教师不必刻意启发。

第5题中每小题都可以简便计算,如果有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也应该允许。

第6、7两题是用加法计算的实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点

运算定律 知识点: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 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即: a-b-c=a-(b+c)。 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c=a-c-b。 简便运算的思想: 1、运用运算定律 2、凑整(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算) 简便运算的实例: 75+168+25 67+25+33+75 528-53-47 487-187-139-61 =(75+25)+168 =(67+33)+(25+75) =528-(53+47) =487-187-(139+61) =100+168 = 100+100 =528-100 =487-187-200 =268 =200 =428

=300-200 =100 545-167-145 672-36+64 197-(42+97) (68+37)+(63+132) =545-145-167 =672+64-36 =197-97-42 =(68+132)+(37+63) =400-167 =736-36 =100-42 =200+100 =233 =700 =58 =300 解决问题: 1、海豚馆第一天卖出452张门票,第二天上午卖出243张,下午卖 出257张。这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452+243+257 =452+(243+257) =452+500 =952(张) 答:这两天共卖出952张门票。 2、李老师带300元给学生买奖品,买钢笔用去142元,买笔记本用 去148元,应找回多少元? 300-142-14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021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B卷

2021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计算135+49+65+151的简便方法是() A . (135+65)+(49+151) B . (135+49)+(65+151) C . (135+151)+(49+65) 2. (2分)怎样算得又对又快就怎样算 354+102= () A . 582 B . 456 C . 321 D . 482 3. (2分)“47+(30+8)=(47+30)+8”,此等式所应用的运算定律是() A . 加法结合律 B . 加法交换律

C . 乘法结合律 D . 乘法交换律 4. (2分) 56+29+24=29+(56+24)运用了()。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C .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5. (2分)下面的等式应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48+86)+14=48+(86+14)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二、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6. (2分)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一样,都是交换位置,有简算的目的. 7. (2分) 32+16+84 =32+100 8. (2分) 130+(170+244)=(130+170)+244 三、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9. (1分)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 512+(a+276)=(512+________)+276 (2) 105+142+195+258=(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5×6×8=________×________×6 (4)9×71+9×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分)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填数. 136+92+64=136+________+92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2020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B卷

2020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面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739+170)+830=739+(170+830)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2. (2分)下面算式中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A . 16+48=48+16 B . 135+47+53=135+(47+53) C . 51+67+82=51+82+67 3. (2分) 78+36+64=78+(36+64)应用了()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C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 (2分) (2018四上·浦城期中) 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据()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C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5. (2分)下面算式中()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A . 47×(5×12)=(47×5)×12 B . a×b×a×c=a×(b×c) C . 4×a×5=a×(4×5) 二、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6. (2分) 72+36+45=72+(36+54) 7. (2分) 27+33+67=27+100. 8. (2分)判断对错. 48+79+52=48+52+79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 三、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9. (1分)根据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数:(36+21)+29=36+(21+________) 10.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46+133+67=________ 11. (1分)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填上适当的数. (89+1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0) 12. (1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334+666+134+66=________ 13. (1分)运用加法的结合律,简便计算. 397+117+283=________ 四、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14. (5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158+262+138②375+219+381+225③(281+564)+719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作者:————————————————————————————————日期: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洛 川 县 水 利 希 望 小 学 张成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28页-29页 【设计思想】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理解、掌握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又是小学生首先接触、学习的运算律,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好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以后学生学好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意义。 2、数学思考: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辨别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 3、问题解决: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判断出在一组加法算式中是否运用了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渗透加法运算定律在简便运算中的意义。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数学观念。【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方法】 1、在互动游戏中构建学生数学思考的氛围。 采取互动的形式将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引出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映射着某些数学思想,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在学生认知过程的起始阶段,为学生精心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让学生自主活动,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积极参与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运算加法交换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验证——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 3、让学生结合主题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感悟规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

第2课时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请大家用符号来表示。 a+b=b+a (a+b)+c=a+(b+c) 2.说一说下面的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2+26+74=32+(26+74) 57+63=63+57 18+54+82+26=(18+82)+(54+26) 3.计算并验算:456+358、789+457。 教师: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7页例题2。 让学生读题,整理信息。 2.阅读理解,提出问题。 (1)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年级有29人参加跳绳比赛;五年级有46人参加跳绳比赛;六年级有54人

参加跳绳比赛)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自主提问,再引出需要探讨的问题: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3)让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算法: ①29+46+54②29+46+54 =75+54=29+(46+54) =129(人)=29+100 =129(人) 提问: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数相加时,“54+46”的和是一个整百数,先算“54+46”比较简便,所以“29+54+46”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完成教科书第57页“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汇报交流。 第一小题,因为“79+21”的和是整百数,所以运用加法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可以使计算简便。 第二小题,因为“78+22”的和是整百数,所以运用加法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可以使计算简便。 65+79+2178+(47+22) =65+(79+21)=(78+22)+47 =65+100=100+47 =165=14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57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找凑成整百数的专项练习。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学生分辨凑整数的速度。2.完成教科书57页“练一练”第2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各数再加多少100?(口答) 18 24 37 45 53 66 72 89 学生一边口答,老师一边在各数下板书出另一个数。 提问:每组两个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和各是多少?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指出:如果两个数个位上数的和是10,十位上数的和是9,就正好凑成100。 2.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3.什么叫做加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 4.引入新课。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就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同学们要弄清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用简便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2)教学第(1)题。 板书出算式。 提问:这里三个数连加,哪两个数可以先凑成整百数?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可以这样想:137和63可以凑成200,应用加法的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 简便计算的过程应该怎样写?(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注意强调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时要加小括号) 追问:这里的计算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连加题按顺序算要用笔算,现在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加另一个数只要用口算,这种方法就比较简便。 (3)教学第(2)题。 板书出算式。 我们继续用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的方法来看第(2)题。 提问:这道题里哪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数?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要先算118加182,应先把它们的位置怎么样?[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接下来怎样算才比较简便?[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小结:从例3可以看出,如果在加法里有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先加,再与其他的数相加,这样算比较简便。 2.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 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 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练习六第1-2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学习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页的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的有关习题 学习目标: 1. 经历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探索过程,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合作交流,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凑整,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 介绍朝三暮四的故事。 你知道这个养猴人运用了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吗?(加法交换律) 2. 引出课题 养猴人运用交换律就安抚了猴子的情绪。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探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温故奠基,以旧引新 1.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a+b=b+c;(2)加法结合律:(a+b)+c=a+(b+c) 2. 根据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1)348+217+162=348+(+) (2)(35+87)+13=35+(+) (3)56+47+44=(56+)+47 三、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 出示情境图 在上节课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李叔叔要骑车旅行一周,计算出他前三天一共行驶的里程数,李叔叔旅行的后四天是怎么安排的?出示情境图。 2. 明确条件,提出问题 ①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第四天,从A到B,要骑115km。第五天,从B到C,要骑132km。第六天,从C到D,要骑118km。第七天,从D到E,要骑85km。) ②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C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面的等式应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48+86)+14=48+(86+14)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2. (2分)下面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3. (2分)下列式子运用的运算律正确的是()。 A . 125×103=125×100+3 B . 23×4×125=4×(23×125) C . 81+48+69=48+(81+69) 4. (2分) 248+202=() A . 333 B . 450

C . 980 D . 720 5. (2分)下列算式中,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是() A . 35+84+72=35+(84+72) B . 196+287=287+196 C . 19×15=15×19 D . (12+16)×5=12×5+16×5 二、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6. (2分) 1+ 4+ 6+ 9 =(1+9)+(4+6) 7. (2分) (2019四下·方城期中) 69+74+31=74+69+31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8. (2分) 25+a=a+25这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 三、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9. (1分)用你所学的运算定律填上数. 34+59+41+66=(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分)请填上合适的字母. (a+b)+c=a+(________+________) 11. (1分) (2020四上·汉中期末) 88+156+44=88+(156+44)使用了________律,要使37×56+56×63运算简便,可以运用________律,可以写作37×56+56×63=________ 12. (1分)连线。 ①87+22+78=________ ②498+125+75=________ ③(138+136)+162=________

部编新人教版四下数学:第2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教案)

第2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运算定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情景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一种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那么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学生回答后,师强调:加法交换律中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但这两个 1

加数不变。 师:加法交换律用字母a、b怎么表示出来?指名回答。 师:加法除了交换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新课讲授】 师:这里有三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2+13)+14○12+(13+14) (30+28)+60 ○30+(28+60) (320+150)+230○320+(150+230) 师: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针对以下问题小组讨论: 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的结果怎样?从以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2

师: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师板书出课题。 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全体齐读。 师:用语言来叙述加法结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的结合律呢? 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怎样表示出来呢? 师: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右边呢? 师:怎么应用加法结合律呢?下面我们来看这道题。 课件出示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 =25+(□+□) 130+(70+4)=(130+□)+□ 64+37+163 =64+(□+□)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三个等式都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师: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观察到第1、3小题,后两个数相加凑成了什么数? 第2题前两个数相加凑成什么数?(整百数)在计算时怎么样?(较简便) 3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D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55+264+36= () A . 555 B . 11500 C . 1500 D . 455 2. (2分) 248+202=() A . 333 B . 450 C . 980 D . 720 3.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47+58+42=()

A . 137 B . 200 C . 147 D . 100 4. (2分)下面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739+170)+830=739+(170+830)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5. (2分) 56+29+24=29+(56+24)运用了()。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C .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二、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6. (2分)判断正误. 182+765+108 =182+108+765 =300+765 =1065 7. (2分)判断下面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 82+565+208+35 =82+208+565+35 =300+600

=900 8. (2分) 482+29+271=271+(482+29)这样计算是最简便的方法。 三、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9. (1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46+58+54=________ 10.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52+74)+(26+48)=________ 11. (1分)某洗衣机厂在6月份的第一周生产电视机578台,第二周生产电视机319台,第三周生产电视机222台,第四周生产电视机581台,这个洗衣机厂6月份一共生产洗衣机________台. 12. (1分) 164+165+166+167+168=________ 13. (1分)填上合适的数. (25+93)+17=25+(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14. (5分)① 28+45+72 ②1+3+5+7+9 ③ 100-57-23 15. (5分) (2016四下·甘肃月考)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125×32 (2) 137+182+63+18 (3)976×99+976 (4)25×[(664+659)÷63] (5)4200÷60÷7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 教学目标: 1.能使用运算定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水平,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能使用运算定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2分钟) 1、谈话引入。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前面所学知识掌握得怎样? 2、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3、汇报,课件订正。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例3题图: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115千米;第五天城市B→C;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118千米第七天城市D→E。85千米 2、根据图上问题?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鼓励学生想出简便算法解答) 3、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教师准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4、小结:(1)提问这道题我们使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2)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1、做学习小卡上的题目。 2、汇报,课件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完整版)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2)

四年级数学 1、口算 (1)32+268(2)350+460 (3)60+250(4)180×3 (5)76+24(6)1260÷12 (7)35+27+73(8)45+86+55 2、填空 (1)加法表示()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3)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4)a+b+c=a=+(+)=(+)+c是加法的()定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8+56+144 (2)819+732+181 (3)75+136+25 (4)62+157+123+38 (5)208+49+92+11+540 4、列式计算 (1)比350的3倍多460的数是多少? (2)336、159、264三个数的和比572多多少? 5、应用题 (1)某建筑队修一条公路,每天修59米,已修了8天,还剩下586米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粮店原有面粉728袋,售出618袋后,又运进1250袋,食堂现有面粉多少袋?

一、填空: 1.买一本字典23元,买X本需要()元,当X=6时,需要()元。 2.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20千米/小时,行驶中由于故障每小时减速m千米。2小时后,速度减少了()千米;5小时后,速度为()千米/小时。 3.如果a →+b →×5写成综合算式为 5(a+b), 那么m →-6 →÷n写成综合算式是()。 4.请你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5.大桥全长s米,汽车的速度为v,求所用时间t的公式是()。 6. a+73+27=()+(73+27)38+()=b+() 7.如果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总价用c表示,求总价的公式为() 8.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如果边长3厘米,那么正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9. 82=()×()=( ) 2X=()×()=()+() 10. n是大于1的自然数,与n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和()。 二、用简便算法计算: 15+24+36+45 782+324+218 622+(497+578) 432-123-77 435-(135+189) 435-49-11-40 800-405 316-98 175-57-43+25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30 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会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教材分析: 运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感受简便计算的方法和价值。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形成一定的思考方法,知道是利用哪一个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先看清题意再动笔计算的习惯。 学情分析: 让学生看图说出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并明确所求问题。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二、新知探究 1.设问启忆 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B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64+224+136+176=() A . 940 B . 212 C . 700 D . 840 2.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28+264+82+46= () A . 420 B . 387 C . 287 D . 520 3. (2分)(a+b)+c=a+(b+c)运用了加法的() A . 结合律

B . 分配律 C . 交换律和结合律 4. (2分)下面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739+170)+830=739+(170+830)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5. (2分) 248+202=() A . 333 B . 450 C . 980 D . 720 二、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6. (2分) 270-25+35=270-(25+35) 7. (2分) 482+29+271=271+(482+29)这样计算是最简便的方法。 8. (2分) (2019四下·白云期末) 48+23+57=23+48+57,这道算式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三、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9. (1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699+736+101=________ 10. (2分)简便计算. 238+57+162+123=________ 11. (1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最新人教版数学 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

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运算定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情景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一种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那么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学生回答后,师强调:加法交换律中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但这两个加数不变。 师:加法交换律用字母a、b怎么表示出来?指名回答。 师:加法除了交换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新课讲授】 师:这里有三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2+13)+14○12+(13+14) (30+28)+60 ○30+(28+60) (320+150)+230○320+(150+230) 师: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针对以下问题小组讨论: 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的结果怎样?从以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师板书出课题。 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全体齐读。 师:用语言来叙述加法结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的结合律呢? 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怎样表示出来呢? 师: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右边呢? 师:怎么应用加法结合律呢?下面我们来看这道题。 课件出示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 = 25+(□+□) 130+(70+4)=(130+□)+□ 64+37+163 = 64+(□+□)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三个等式都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师: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观察到第1、3小题,后两个数相加凑成了什么数?第2题前两个数相加凑成什么数?(整百数)在计算时怎么样?(较简便)师:所以我们应用加法结合律有时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出示例2: 师:指名学生说出图中信息,再说说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88+104+96 师: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做的? 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出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8+104+96 =192+96 =288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设 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30页例3及练习五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小学教学设计网) 2、师生互探(w w w.xxjx SJ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