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7-05-15T13:36:48.5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作者:郭宏英

[导读]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摘要】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

1病因和病理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其他病因有非特异性脑动脉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等。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非常敏感,脑动脉闭塞致供血区缺血超过5分钟后即可出现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仍有侧支循环存在。

2临床表现

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的差异等,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局灶性症状与体征。①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双眼对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认。非优势半球受损可有体象障碍。当眼动脉受累时,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蒙。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优势半球受累可见失语、失读、失认、失写等症状;非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3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情况,观察患者肌力、肌张力恢复情况;指导患者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鼓励患者选择穿脱方便的较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避免穿套头衫,穿不用系带大小合适的鞋,最好穿防滑鞋舒适卧位根据患者瘫痰清况,选取适宜的良肢卧位,头部适当抬高,应避免头颈部过度歪曲、用力。低氧血症患者给予吸氧,定时翻身排背,促进痰液排出,可使用排痰机协助排痰,痰液黏稠者,可以雾化吸入,帮助稀释痰液,不能自行咳出痰液者,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功能严重受损者,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必要时给予机械辅助通气。

3.2预见性护理

3.2.1防止受伤

感觉减退或障碍的患者防止烫伤或冻伤,忌用热水袋行走不稳的患者,取用适宜的辅助用具,教会患者正确移动躯体的方法躁动的患者专人守护,床档保护,防止受伤、坠床,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3.2.2防止误吸

床旁备吸引装置昏迷患者取下义齿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食物残渣,进食时采取端坐位或半坐卧位、健侧卧位,根据吞咽功能的评定选取适宜的食物及进食方法,必要时安置保留胃管,保持气道通畅

3.3失禁护理

3.3.1大便失禁护理

尽量掌握患者排便规律,适时给予便盆排便,饮食调节,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形成排便的规律性,能改善大便失禁状况;患者臀下垫清洁、柔软的尿布。保持尿布平整,一旦有粪便浸渍,需立即更换,并且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腹泻严重时可使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插入直肠15~20厘米,气囊充气,使导管固定,粪便引流出来,减轻粪便对皮肤的刺激;可使用造口袋粘贴于肛周以保护肛周皮肤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次大便结束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皮肤未破损时,可以外擦紫草油或使用透明薄膜保护肛周皮肤;已经破损的皮肤在清洗干净后,可以用溃疡贴保护或局部喷洒溃疡粉促进皮肤的愈合。

3.3.2小便失禁护理

女患者可使用柔软、干净的尿布,有尿液后及时更换并且用温水清洗会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男患者可使用假性尿袋,减少尿液对皮肤的浸渍必要时安置保留尿管。

3.4心理护理

建立优良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病程及预后,重视患者的主诉,鼓励其表达自身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与患者建立各种形式的有效沟通方式,鼓励患者参与康复及掌握自我护理,增强自信,耐心指导家属对患者照顾,使患者感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关心根据患者的各类型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重视对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及时干预。

3.5下肢深静脉血栓

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肢抬高制动,高出心脏平面20~30cm,患肢禁止挤压、按摩、热敷,严格制动,避免发生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严密观察患肢皮温、色泽、水肿、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每天在同一部位测量两次肢体周径并记录,严禁在患侧股静脉穿、刺,注意保护患侧足,背浅静脉及下肢浅、静脉,禁忌输注溶、栓、抗凝药以外的治疗。抗凝及溶栓的护理:严格按医嘱用药,准确计算输入药量及时间控制;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观察有无其他部位的出血,防止发生脑出血颅内压增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