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两篇

初中《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两篇

初中《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两篇
初中《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两篇

初中《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两篇

篇一: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总课时:三课时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复习目标

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复习重点:

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

→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

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

(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

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二、典型题目讲解。

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

单项选择题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

A、赤道

B、极点c、极圈D、回归线

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出视野好

三、课堂总结回顾所讲知识点。

四、课外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是(D)

A、赤道

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

2、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

A、赤道

B、200w经线

c、00经线D、1600E经线

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长度都相等

D、地球仪上的经线有360条

4、已知某地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地经度肯定是(D)

A、1800

B、00c、200wD、1600E

(二)填空题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圈的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重点内容

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

复习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复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复习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P9)例1:下更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交替D、五带的划分2.昼夜形成的两个条件?(①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②太阳光是平行光)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昼夜的交替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4.自然界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

例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区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点早上些,所以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产生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不同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

例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区的时间是(c)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〇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〇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各地冷热;〇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影响,热带地区可以受到太阳直射、寒带地区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则都受到太阳斜射;〇五带因此划分并有不同的气候特点。P11-12(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代)

例1: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只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移动,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极圈以内)

2.如下图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①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相对位置;②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

3.关于五带的划分及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年阳光斜射的地区一定是寒带地区

B、有极昼极夜现象不仅在寒带地区c、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四季分明的地方为温带

D、热带地区跨纬度范围广,占地面积最大

例如:教材P10-12活动

第三节地图重点内容

1.地图要素的处理及教学——重读图用图

2.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列表、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剖面图

3.从地图找信息的技能训练——根据需要选择地图、线路图、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地图、绘校园或社区草图

复习目标

1、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复习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复习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1、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②公式:比例尺=③表示类型:(2)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图例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内容简略

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

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2、地形图的判读

(1)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①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与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

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3、地图的应用

(1)、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

(2)、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实际运用注意事项: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方向。实地正置地图的方法(使地图北方指向实地的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以北极为中心:内北外南,顺东逆西;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内南外北,顺西逆东)

判断方向的原则:⑴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⑵无论图上经纬线怎样弯曲,同一经线上的各点是正南和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是正东和正西的关系⑶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北极外各点都在北极的正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南极外各点都在南极的正北。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c地位于B地的__________方向,A地位于D 地的__________方向。D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E地位于A地的

__________方向。

2、运用地图量算距离最最好将比例尺由1厘米:××厘米化简成为1cm:××千米的形式。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成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①比值确定时: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上;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表示)扩展: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例1:实地距离360千米的两地,在1:4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为:A.90厘米B.9厘米c.0.9厘米D.11厘米

例2: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D)A、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B、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c、五百万分之一D1:500000

例3: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上,分别绘制中国政区图和某校平面图,选择恰当的比例尺(c)

A中国政治图:三百万分之一,某校平面图:二十万分之一

B、中国政治图1:30000000,某校平面图:1:50000

c、中国政治图:1:30000000,某校平面图:1:XX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一般为综合题。陡崖: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个山顶之间;山顶:等高线中间大、等高线数值越大,海拔越高,数值小,则海拔低;四周小的地形;陡坡: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缓坡反之。山脊:等高线由海拔高向海拔低处突出;山谷反之。

篇二: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①“站得高,看得远”;②“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③“月食”;④“地球的卫星照片”;⑤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

经纬线和经纬度

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

(3)特殊经纬线:

(4)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

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 ),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 );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 ),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

③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 为东半球,W 为西半球。④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三、识图:

(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2)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

⑨、⑩。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

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一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二、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1)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正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三、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如1: 100000。线段式:如。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可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当分子都为1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1)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定的地图符号就叫图例,(2)用来说明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如“8844.43米”

四、地图分类: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等。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

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中尼边境线上),海拔最低点是:死海;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5种。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判读方法如下:(五种基本地形的

(2)六种地形部位(山顶或山峰、陡崖或断崖、山脊、山谷、鞍部、盆地或洼地)

山顶A和B: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

盆地F:等高线闭合,内小外大(洼地)

山脊E: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低处(成分水岭)

山谷D: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高处(有河流发源)

鞍部C:两山顶的连接部位

陡崖G:等高线重叠的部位

四、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篇三: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

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

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

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

东半球

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

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

C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约是111km

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为111km

任意纬线上经度1 °的实际弧长为111×cos纬度 km

D利用经纬网确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其经度相等,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2)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其纬度相等,经度相对,和为180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E最短航线

原则: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

明确两点:一、最短航线——球面大圆的劣弧段;

二、球面大圆——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

1)、若两地都在赤道上,赤道便是过这两地的大圆,最短航线,即为向正东或正西走。

2)、若两地经度数之和等于180°,过这两地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极点。

3)若两地经度数之和不等于180°,则两地间的最短航线为

北半球向东走: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北半球向西走: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走。

南半球向东走: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南半球向西走: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走。

(二)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