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类点火器接线图

各类点火器接线图

各类点火器接线图
各类点火器接线图

交流接触器接线图图解

交流接触器接线图图解 第一、交流接触器在电动机直接启动电路中的应用 直接启动是低压电动机最基本的启动方式,应用范围很广,一般中小企业和农村的农副产品加工多使用这种启动方式。所谓低压电动机.通常是指额定电压为380V或660V的异步电动机。功率22kW及以下的电动机可采用直接启动方式,选用交流接触器作主开关,不推荐用胶盖开关合闸启动。那样安全性较差,曾发生过弧光烧人的事故。 电动机直接启动的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分别见图l和图2。 图1

图2 所谓一次电路,是电动机绕组工作电流经过的电路元件和导线:二次电路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辅助电路.二次电路的主要功能有控制、测量、信号和保护等。使电动机启动运行和停止运行的电路是二次电路的控制功能电路;电压、电流、功率及功率因数等电参数的测量显示是其测量功能;运行和停止指示灯、异常报警声响等是二次信号回路的电路元件:热继电器、电动机保护器等元件可以实现电动机保护功能。下面具体分析电动机直接启动电路的工作过程。 图1中,三相电源的火线(相线)Ll、L2和L3接在隔离刀开关QS上端。QS 的作用是在检修时断开电源.使受检修电路与电源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FU是一次回路的保护用熔断器。准备启动电动机时,首先合上刀开关QS,之后如果交流接触器KM主触点闭合,则电动机得电运行:接触器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运行。接触器触点闭合与否.则受二次电路控制。 图2中.FUl和FU2是二次熔断器. SBl是停止按钮.SB2是启动按钮.FH是热继电器的保护输出触点。按下SB2。交流接触器KMl的线圈得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运行。同时,接触器的辅助触点KMl-1也闭合。它使接触器线圈获得持续的工作电源,接触器的吸合状态得以保持。习惯上将辅助触点KMl一1称做自保(持)触点。 电动机运行中.若因故出现过流或短路等异常情况,热继电器FH(见图1)

点火器原理

一、摩托车点火器的历史 有很多人在说直流电感点火的好处,但本人遇到的实际应用却效果很烂;于是突然对点火器来了兴趣,迅速展开研究,希望可以搞出一种使用12V电源的简易电感点火器。做事首先要过理论关,这是我的惯例;如果事情真正存在,就一定有其相应理论;如果某件事情在理论上不过关,再去努力也是类似搞永动机那样的徒劳。在几位高人的热心帮助下,初步掌握了点理论计算方法。(这些公式在物理教科书上也有,但那些鸟书不是自学教材,是些不带符号解释、不带举例计算说明的教学道具,教书匠赖以糊口讨生活的饭碗,不给老师交学费就如看天书。)然后又在版面上紧急呼吁,征求到高压包的样品,两天内做了N多测试和改动实验。 先简述高压包的电感作用:〔感应电动势与改变电压〕 火花塞在1mm间隙的电极上跳出电火花需要上万伏的超高电压,最早的点火器是利用电感高压包切断电流激发出超高电压。高压包本身是个利用电磁感应的变压器,当初极线圈有了上百伏的电动势后,(约十伏电压瞬间断电所为)次极线圈就会将其“放大”百倍,感应出上万伏的电动势,在火花塞的电极上跳火。 所以,做为依靠磁场做电磁/磁电转换作用的高压包,一定要有比较大的磁感效率,初极与次极线圈,也必须有足够的绕线匝数。但最近几年,某些车种的配件越来越偷工减料,当初在挂档车上有鹅蛋那么大的高压包,最后在踏板车上竟然萎缩到核桃大小;经测试发现电感量小了很多,点火能力也就缩水很多。 简述早年电感点火的基本模式:〔摩托电感点火器的第一代?〕 早年的摩托没有现代电子技术,要想产生高压电,只能依靠电磁感应原理。通常是用蓄电池在高压包的初极线圈上提前接通大电流,当曲轴点火凸轮旋转到点火位置时,电流开关上的白金触点被点火凸轮挑起分开=迅速切断电流;突然间的断电使高压包初极线圈的磁场发生突变,被感应出十倍以上电压的电动势,次极线圈就被感应出上万伏的超高电压,送往火花塞打火。 朋友帮忙找到了750三轮摩托上的高压包,是只比大号电池手电筒还要粗大的家伙,还特沉重,拿在手里的感觉犹如一枚60炮蛋。现在有些摩托新出的电感高压包也还是这种激发模式,但其外形已经袖珍、轻巧很多。例如某种配置直流点火器的新款电感高压包,其初极阻抗据说有6毫亨,直流阻抗为4欧;若接通12V蓄电池,初极线圈中电流最大值可到3A,理论全额电能应达27mJ。但在实际测试中,通常切断3V电压=不到1A的电流,就可见到火花塞有微弱电火。 电感点火也分直流与交流两类,直流的点火系统是使用车中电瓶,耗电量类似一只几十瓦的灯泡,所以过去有一停车就及时关闭电锁的要求,以免将蓄电池的电

交流接触器接线图图文讲解

交流接触器接线图图文讲解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的调试1、检查主回路路的接线是否正确,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的调试 1、检查主回路路的接线是否正确,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2、检查接线无误后,通电试验,通电试验时为防止意外,应先将电动机的接线断开。故障现象预处理;

1、不启动;原因之一,检查控制保险FU是否断路,热继电器FR接点是否用错或接触不良,SB1按钮的常闭接点是否不良。原因之二按纽互锁的接线有误。 2、起动时接触器“叭哒”就不吸了;这是因为接触器的常闭接点互锁接线有错,将互锁接点接成了自己锁自己了,起动时常闭接点是通的接触器线圈的电吸合,接触器吸合后常闭接点又断开,接触器线圈又断电释放,释放常闭接点又接通接触器又吸合,接点又断开,所以会出现“叭哒”接触器不吸合的现象。 3、不能够自锁一抬手接触器就断开,这是因为自锁接点接线有误。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为了使电动机能够正转和反转,可采用两只接触器KM1、KM2换接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但两个接触器不能吸合,如果同时吸合将造成电源的短路事故,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在电路中应采取可靠的互锁,上图为采用按钮和接触器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两方向运行的控制电路。线路分析如下:

一、正向启动: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2、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3,KM1通电吸合并自锁,主触头闭合接通电动机,电动机这时的相序是L1、L2、L3,即正向运行。 二、反向启动: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2、按下反向启动按钮SB2,KM2通电吸合并通过辅助触点自锁,常开主触头闭合换接了电动机三相的电源相序,这时电动机的相序是L 3、L2、L1,即反向运行。 三、互锁环节:具有禁止功能在线路中起安全保护作用 1、接触器互锁:KM1线圈回路串入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线圈回路串入KM1的常闭触点。当正转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动作后,KM1的辅助常闭触点断开了KM2线圈回路,若使KM1得电吸合,必须先使KM2断电释放,其辅助常闭触头复位,这就防止了KM1、KM2同时吸合造成相间短路,这一线路环节称为互锁环节。 2、按钮互锁:在电路中采用了控制按钮操作的正反传控制电路,按钮SB2、SB3都具有一对常开触点,一对常闭触点,这两个触点分别与KM1、KM2线圈回路连接。例如按钮SB2的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2线圈串联,而常闭触点与接触器KM1线圈回路串联。按钮SB3的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1线圈串联,而常闭触点压KM2线圈回路串联。这样当按下SB2时只

交流接触器的接线方式以及接线图

交流接触器的接线方式以及接线图 2016-10-18 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动作,主触点闭合,和主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断开,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 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和主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闭合,辅助常开触点断开,从而切断电源。 交流接触器是只能用在交流线路中的,倘若硬要把交流接触器接在直流上那么其结果必然是烧毁线路严重以至烧毁设备。

交流接触器主要组成部分 (1) 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 (2)触头系统,包括三组主触头和一至两组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它和动铁芯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的; (3)灭弧装置,一般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都设有灭弧装置,以便迅速切断电弧,免于烧坏主触头; (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短路环、接线柱等。

交流接触器接线方式 接触器上面都有标注(以实际为准) 1L 3L 5L对应2T 4T 6T 是接主触点 对应的线圈有接线柱A1 A2 还有辅助触点对应接就可以 13、14表示这个接触器的辅助触点,NO表示为常开,也就是没通电的情况下13、14是断开的,通电后13、14是闭合的。放在控制电路部分用来自锁(并联在启动按钮上),达到连续运行的目的。

交流接触器接线图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的调试 1、检查主回路路的接线是否正确,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2、检查接线无误后,通电试验,通电试验时为防止意外,应先将电动机的接线断开。 故障现象预处理; 1、不启动;原因之一,检查控制保险FU是否断路,热继电器FR接点是否用错或接触不良,SB1按钮的常闭接点是否不良。原因之二按纽互锁的接线有误。

超级简单的直流点火电路

最近试验超级简单的直流点火电路lx/nj 最近几年接触到的摩托点火系统故障,以充电线圈的毛病最多。究其根源,是本身绕线太细,经不起恶劣工作环境的折磨;时间一长,难免会被短路电流烧断、或是被断路感应击穿,或是被线圈内部疲劳应力损坏。 所以在研究摩托点火线路时,总是在推敲考虑、设法免去细线多的器件。以目前的电路元件来看,绕满细线的高压包迟早也是会发生这类问题的,也应该设法避免;只是以目前的电子点火技术,高压包还不能免除。 再以交流点火器的特点来看,目前流行的CID点火系统,有两大毛病令人难忍:一是启动时点火电力较弱,冷机不容易被点着火。二是充电线圈容易损坏,而且坏的毫无预兆;若是坏在跨省长途的半路上,后果且不很惨? 若改成使用电瓶的直流点火器,这些问题就可以消除,至少判断与更换都比较容易。但目前的直流点火器,其内部线路多是在交流点火电路的基础上加了套电源升压电路,线路相对复杂点,成本也比交流点火器要高些。 如果使用直流点火器,有启动点火电力较强、磁电机里不需要安置充电线圈、消耗电能少,工作状态稳定、容易检查和更换器件、大灯电力充足~~~等N多好处;所以研究简易可靠的直流点火电路,一直是心中所想。 在使用12V直流电源的点火器中,电感高压包与凸轮轴配合是最最简单的,若改成电子点火电路,却是比较复杂。因为电感高压包是在断电时打火,需要在触发信号前就预先给电感高压包通电,这在电路处理上比较麻烦。 使用电感点火线路,可以直接使用低压电,但有需要提前通电的麻烦,而且电感的能量不能维持。电容电路便于保存能量,可以随时放电,但通常需要高电压,如果直接使用车上的12V电瓶,则需要超级大的电容与电流。 能不能搞出直接使用随车直流电源、集电感与电容的优点于一体、又没有细线绕组的点火线路来呢?这个想法似乎有点奢侈,有点狂妄。查遍资料,似乎目前只有定角凸轮轴断电+电感高压包的这一种传统点火电路模式。 ----- 受到电感线圈在断电时会产生高电压的启发,于是有了将电感产生高压给电容充电,然后再用电容放电点火的想法。构思在理论上似乎可行,于是先试验电压与电容的放电效果,再试验线圈的充电效果,然后再结合。 在这个充电与放电合二为一、电路高度被简化的点火线路中,D1的作用是将线圈L1充入蓄能电容C2的电流以电压状态保留起来;当触发信号出现时,C2的电能通过开关管迅速放电,使高压包产生高压脉冲输出。 该低压直流点火电路的工作程序是:当有触发信号时,开关管导通,让蓄能电容C2放电,同时线圈L1开始通电。C2的放电电流通过高压包的初极,因放电速度快、电压高,此时高压包的次极输出点火脉冲高压。 当触发信号结束,开关管关断电路,线圈L1因此感应出高于电瓶十几倍电压的脉冲电流,通过D1给蓄能电容C2充电。虽然C2充电的电流通过高压包初极,但因充电时电压变化不快,此时高压包输出低不会打火。 [电路

常见摩托车CDI点火器原理和电路

常见摩托车CDI点火器原理和电路 摩托车CDI点火器,因线路简单、可靠,在摩托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被大量采用。可能有人认为只有低档摩托车才用CDI点火系统,其实有许多高档摩托车也使用CDI点火器,尤其是越野摩托车都使用CDI点火系统,这种点火器不会因蓄电池没电或损坏,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有很多CDI点火器的科技含量是很高的,且电子线路相当复杂,所以说CDI点火器是一个繁简不一的庞大“家族”。 为了防止CDI点火器内的电子线路及电子元件因受到潮湿或震动而出现故障,多用树脂胶封固。要分解剖析CDI点火器内部的电子线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有些人并不了解内部的电子线路工作原理。虽然CDI点火器都是利用电容器充放电原理,使点火线圈感应产生高压电火花,来点燃发动机缸内的可燃混合气体的,但是CDI点火器内的电子线路却是各种各样。有些CDI点火器的外部接线一样或类似,可CDI点火器内的电子线路却不一定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远。 我多年来剖析了大量CDI点火器,依据实物测绘出了多种CDI点火器电路图。也依据分析的电路原理图修复过各种CDI点火器,同时也按照剖析的电路图制作过CDI点火器(有时是为验证所测绘出的电路图的正确性)。为了使广大摩友深入了解各种CDI点火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便在维修实践中能灵活选用或代换。下面我将多年剖析积累的各种CDI点火器电路介绍给大家,CDI点火器,按触发方式可分为自触发和它触发两种,按触发脉冲工作方式可分为正触发和负

触发两种。 一、自触发式CDI点火器 自触发式CDI点火器是用一个点火电源线圈充电兼触发的CDI点火器,一般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正脉冲给电容器充电,输出的负脉冲去触发可控硅导通,使被充电的电容器通过点火线圈放电来产生电火花。图1是WD2型自触发式CDI点火系统的接线图,图2是WD2型自触发式点火器剖析的电路原理图。济南轻骑QM50Q-D型、轻骑木兰50等摩托车采用的就是这种CDI点火器。实践中还发现有些轻骑系列摩托车虽然使用的是WD2型CDI点火器,但所用的引线颜色与图2的不同,图2中的白色线他们用的是白/红线;图2中蓝色线他们用的是蓝/红色线,其余引颜线色与图2所标线色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的充电触发线圈是有搭铁接地端的,而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是没有搭铁接地端的,如图2所示的蓝色线是不搭铁接地的。否则,如果蓝色线接地,当线圈输出交流电负半周时,负脉冲触发信号电流经线圈b端可直接经过蓝色线和图2中的二极管VD2到线圈的a端,从而出现短路,使得可控硅SCR触发极电路没有触发电流,可控硅SCR就不能被触发导通,点火器也就不能正常工作。 图3是CD501型自触发式点火系统接线图,图4是CD501型自触发式CDI点火器剖析的电路原理图。也有的轻骑QM50Q—D型、轻骑木兰50型等摩托车采用这种CDI点火器。图4与图2的区别是图4中的点火电源充电触发线圈是没有搭铁接地端的,而点火线圈初级、次极是有接地端的。否则,如果充电触发线圈有接地端,同样会使线圈输出的交流电负半周脉冲直接经过b端到地,经过d 端黑色线和图4中的二极管VD2到白色线,线圈的a端而短路。使得可控硅SCR 的触发极回路得不到触发电流,使得可控硅SCR无法导通。通过上面所述,图2与图4这两种点火系统中的CDI点火器、点火充电触发线圈和点火线圈是不能直接互换的。 铃木FA50型摩托车也采用图4这种点火器电路,但所用的线色与图4所标的线色不同,FA50型摩托车CDI点火器的线色是图4中的a端用黑/红色线;b端用红/黑色线;c端用黑/黄色线;d端用黑/白色线搭铁接地。国产玉河50型也采用图4点火器电路,线色是图4中的a端用蓝色线;b端用红色线;c端用绿色线;d端用黑色线搭铁接地。铃木TR125型摩托车采用的点火器电路与图4基本相同,与图4不同的是采用的CDI点火器不是图4的四线制,而是五线制CDI点火器,

摩托车电子点火器的原理与制作

摩托车电子点火器的原理与制作 欧向林 一、两种电子点火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图1和图2是两种点火器电路,其基本原理都是由主点火线圈L1向c1充电,控制线圈L2触发可控硅,使c1向L3放电,由L4感应出高压完成点火。 图1是一种自动跟踪电路。L2产生的相位脉冲由Ic②脚输入,再由Ic①脚输出。Ic⑥、⑩脚及其外围元件设定的积分电压波形与内部进角电压波形比较。控制进角开关开通。 因此,Ic⑩脚输出的信号会跟踪发动机转速度变化而自动调整点火提前。但这一电路在国产摩托车实际应用中故障率高。原因是点火器塑料盒子体积小,长宽只有6.5cm×3-2cm,所以元件排列密度大,加上国产小型化元件离散性大。很多这种点火器在工作一至两年后出现车子打火难和马力下降等现象。此外,这种电路元器件多、成本高,不适合读者制作和生产。图2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电路。其工作原理是L1产生交流电压经D3整流向c1充电,控制线圈L2电流经D1整流,再经R1、R2、R3限流分压后触发可控硅导通,电流经L3并在L4上产生高压完成点火。 二、对电路图2的改进

图2电路使用效果较图1电路为差,在车子加油提速时尤为明显。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和改进,其使用效果不但可以与图1电路相比,而且车子的加油提速效果更好。 1.改动方法及效果 1.增加c1容量,即增加放电电流; 2.选用电流比2P4M大一倍以上的可控硅; 3.根据新选用的可控硅特性调整可控硅G极相关的元件参数(需在车子上反复调试确定)。 经过改进的点火器,用户使用普遍感到满意。其原因是加大电流后火花增强,而车子在加大油门时,气缸内混合气浓度增加,雾化也相对变差,这时只有加强火花,才能使混合气瞬间充分燃烧。如需生产图2的点火器,除准备上述元器件外,还需备有连接插头、电路板、塑料盒子、环氧树脂等。 2.简要制作过程 先将插好的电路板细心地检查,排除错焊、假焊,然后放进塑料盒子内,接着放入石米作填充料,最后将混合好的环氧树脂倒进去,经4h一6h固化即可。这种点火器性能好,制作成本低,适合以家庭工厂形式组装生产。 因近几年我国城乡摩托车发展和普及加快,读者可以从生产维修件开始(笔者将陆续介绍其他摩托车电器配件生产的原理与制作方法)。

常见摩托车CDI点火器原理和电路知识

常见摩托车CDI点火器原理和电路知识 摩托车C DI点火器,因线路简单、可靠,在摩托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被大量采用。可能有人认为只有低档摩托车才用C DI点火系统,其实有许多高档摩托车也使用C DI 点火器,尤其是越野摩托车都使用C DI点火系统,这种点火器不会因蓄电池没电或损坏,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有很多C DI点火器的科技含量是很高的,且电子线路相当复杂,所以说C DI点火器是一个繁简不一的庞大“家族”。 为了防止C DI点火器内的电子线路及电子元件因受到潮湿或震动而出现故障,多用树脂胶封固。要分解剖析C DI点火器内部的电子线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有些人并不了解内部的电子线路工作原理。虽然C DI点火器都是利用电容器充放电原理,使点火线圈感应产生高压电火花,来点燃发动机缸内的可燃混合气体的,但是C DI点火器内的电子线路却是各种各样。有些C DI点火器的外部接线一样或类似,可C DI 点火器内的电子线路却不一定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远。 我多年来剖析了大量C DI点火器,依据实物测绘出了多种C DI点火器电路图。也依据分析的电路原理图修复过各种C DI点火器,同时也按照剖析的电路图制作过C DI 点火器(有时是为验证所测绘出的电路图的正确性)。为了使广大摩友深入了解各种C DI点火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便在维修实践中能灵活选用或代换。下面我将多年剖析积累的各种C DI点火器电路介绍给大家,C DI点火器,按触发方式可分为自触发和它触发两种,按触发脉冲工作方式可分为正触发和负触发两种。 一、自触发式C DI点火器

自触发式C DI点火器是用一个点火电源线圈充电兼触发的C DI点火器,一般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正脉冲给电容器充电,输出的负脉冲去触发可控硅导通,使被充电的电容器通过点火线圈放电来产生电火花。图1是WD2型自触发式C DI点火系统的接线图,图2是W D2型自触发式点火器剖析的电路原理图。济南轻骑Q M50Q-D型、轻骑木兰50等摩托车采用的就是这种C DI点火器。实践中还发现有些轻骑系列摩托车虽然使用的是WD2型C DI点火器,但所用的引线颜色与图2的不同,图2中的白色线他们用的是白/红线;图2中蓝色线他们用的是蓝/红色线,其余引颜线色与图2所标线色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的充电触发线圈是有搭铁接地端的,而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是没有搭铁接地端的,如图2所示的蓝色线是不搭铁接地的。否则,如果蓝色线接地,当线圈输出交流电负半周时,负脉冲触发信号电流经线圈b端可直接经过蓝色线和图2中的二极管VD2到线圈的a端,从而出现短路,使得可控硅S C R触发极电路没有触发电流,可控硅S C R就不能被触发导通,点火器也就不能正常工作。 图3是C D501型自触发式点火系统接线图,图4是C D501型自触发式C DI点火器剖析的电路原理图。也有的轻骑Q M50Q—D型、轻骑木兰50型等摩托车采用这种C DI 点火器。图4与图2的区别是图4中的点火电源充电触发线圈是没有搭铁接地端的,而点火线圈初级、次极是有接地端的。否则,如果充电触发线圈有接地端,同样会使线圈输出的交流电负半周脉冲直接经过b端到地,经过d端黑色线和图4中的二极管VD2到白色线,线圈的a端而短路。使得可控硅S C R的触发极回路得不到触发电流,使得可控硅S C R无法导通。通过上面所述,图2与图4这两种点火系统中的C DI点火器、点火充电触发线圈和点火线圈是不能直接互换的。 铃木F A50型摩托车也采用图4这种点火器电路,但所用的线色与图4所标的线色不同,F A50型摩托车C DI点火器的线色是图4中的a端用黑/红色线;b端用红/黑色线;c端用黑/黄色线;d端用黑/白色线搭铁接地。国产玉河50型也采用图4点火器电路,线色是图4中的a端用蓝色线;b端用红色线;c端用绿色线;d端用黑色线搭铁接地。铃木TR125型摩托车采用的点火器电路与图4基本相同,与图4不同的是采用的C DI点火器不是图4的四线制,而是五线制C DI点火器,多用一根独立的熄火线接点火开关。T R125型C DI点火器电路比图4C D501型点火器电路多用了一个二极管VD5,见图4中的虚线框部分电路,在二极管的阴极引出一根黑/黄色线接点火开关。TR125型C D I点火器的引线颜色是把图4中的c端用白/蓝色线接点火线圈;黑/黄色线接点火开关;其余引线颜色与铃木F A50型点火器引线颜色相同。F A50型车 可直接使用T R125型车上的点火器和点火线圈;T R125型车也可用F A50型车上的点火线圈,如使用F A50点火器时,只要将T R125车上的黑/黄色线改接到黑/红线上即可。铃木系列摩托车有很多车型的点火系统,用的是将图4中的C D501型自触发式C DI点火器电路与点火线圈组合制成一体。只从组合点火器引出a、b两个端子,点火线圈的初级和次极的一端接在一起,并一起焊接在铁芯上。A端用黑/红色引线;b

交流接触器的接线方式以及接线图

交流接触器的接线方式以及接线图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动作,主触点闭合,和主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断开,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 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和主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闭合,辅助常开触点断开,从而切断电源。 交流接触器是只能用在交流线路中的,倘若硬要把交流接触器接在直 流上那么其结果必然是烧毁线路严重以至烧毁设备。 交流接触器主要组成部分 1、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 2、触头系统,包括三组主触头和一至两组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它和动铁芯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的; 3、灭弧装置,一般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都设有灭弧装置,以便迅速切断电弧,免于烧坏主触头; 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短路环、接线柱等。 交流接触器接线方式 接触器上面都有标注(以实际为准) 1L 3L 5L对应2T 4T 6T 是接主触点 对应的线圈有接线柱A1 A2 还有辅助触点对应接就可以

13、14表示这个接触器的辅助触点,NO表示为常开,也就是没通电的情况下13、14是断开的,通电后13、14是闭合的。放在控制电路部分用来自锁(并联在启动按钮上),达到连续运行的目的。 交流接触器接线图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的调试 1、检查主回路路的接线是否正确,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2、检查接线无误后,通电试验,通电试验时为防止意外,应先将电动机的接线断开。 故障现象预处理: ① 不启动;原因之一,检查控制保险FU是否断路,热继电器FR接点是否用错或接触不良,SB1按钮的常闭接点是否不良。原因之二按纽互锁的接线有误。 ② 起动时接触器“叭哒”就不吸了;这是因为接触器的常闭接点互锁接线有错,将互锁接点接成了自己锁自己了,起动时常闭接点是通的接触器线圈的电吸合接触器吸合后常闭接点又断开,接触器线圈又断电释放,释放常闭接点又接通接触器又吸合,接点又断开,所以会出现“叭哒”接触器不吸合的现象。 ③ 不能够自锁一抬手接触器就断开,这是因为自锁接点接线有误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为了使电动机能够正转和反转,可采用两只接触器KM1、KM2换接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但两个接触器不能吸合,如果同时吸合将造成电源的短路事故,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在电路中应采取可靠的互锁 1、正向启动: ① 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交流接触器接线图(电动机正反转)

交流接触器接线图(电动机正反转) 为了使电动机能够正转和反转,可采用两只接触器KM1、KM2换接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但两个接触器不能吸合,如果同时吸合将造成电源的短路事故,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在电路中应采取可靠的互锁,上图为采用按钮和接触器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两方向运行的控制电路。 线路分析如下: 一、正向启动: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2、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3,KM1通电吸合并自锁,主触头闭合接通电动机,电动机这时的相序是L1、L2、L3,即正向运行。 二、反向启动: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2、按下反向启动按钮SB2,KM2通电吸合并通过辅助触点自锁,常开主触头闭合换接了电动机三相的电源相序,这时电动机的相序是L 3、L2、L1,即反向运行。 三、互锁环节:具有禁止功能在线路中起安全保护作用 1、接触器互锁:KM1线圈回路串入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线圈回路串入KM1的常闭触点。当正转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动作后,KM1的辅助常闭触点断开了KM2线圈回路,若使KM1得电吸合,必须先使KM2断电释放,其辅助常闭触头复位,这就防止了KM1、KM2同时吸合造成相间短路,这一线路环节称为互锁环节。 2、按钮互锁:在电路中采用了控制按钮操作的正反传控制电路,按钮SB2、SB3都具有一对常开触点,一对常闭触点,这两个触点分别与KM1、KM2线圈回路连接。例如按钮SB2的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2线圈串联,而常闭触点与接触器KM1线圈回路串联。按钮SB3的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1线圈串联,而常闭触点压KM2线圈回路串联。这样当按下SB2时只能有接触器KM2的线圈可以通电而KM1断电,按下SB3时只能有接触器KM1的线圈可以通电而KM2断电,如果同时按下SB2和SB3则两只接触器线圈都不能通电。这样就起到了互锁的作用。 四、电动机正向(或反向)启动运转后,不必先按停止按钮使电动机停止,可以直接按反向(或正向)启动按钮,使电动机变为反方向运行。 五、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由热继电器FR完成。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接线示意图

CDI点火器原理

CDI点火器提前角曲线形成原理 前言 电容放电式电子点火器简称CDI,虽很多文章都介绍过,但都比较笼统,没有把与之相关的磁电机、脉冲触发器等相关零件联系起来,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点火提前角曲线的具体形成过程是相当困难的。 本文从磁电机触发凸台设计、触发脉冲信号的产生、点火提前角曲线的形成等方面,介绍CDI点火提前角曲线的形成过程。 1、磁电机触发凸台设计 触发凸台的设计是整个点火提前角设计的基础,直接决定了脉冲触发信号的产生和高转速下的正确点火提前量。 6极磁电机转子如图1所示,触发凸台有2个关键量:即在转子上的位置和凸台长度。触发凸台的位置是由触发器的安装位置决定的,设计时要根据发动机的内部空间首先选择好触发器的安装位置,并计算触发器中心和上止点的角度,然后将这个角度提前10一15,得到的就是触发凸台的B点位置。所 提前的角度就是发动机的机械提前量,而这个提前量就是发动机的机械提前角,也是CDI电子提前角的坐标原点。实际设计时,整个点火系统设计完成后,还需要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机械提前量进行微调。 然后要决定的是点火凸台的长度,这个长度实际上就是后面要讲到的3?的电子提前角,也就是发动机在高速运行时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点火凸台的长度要根据电子提前角来确定,过程非常繁琐,要经过反复的设计和修改,通过比较不同电子进角情况下发动机的燃烧情况、油耗、输出功率、转矩和排放等参数之后,才能决定。 2、脉冲触发信号的产生 图2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触发器,适用于外转子式磁电机,用于产生触发脉冲信号。触发脉冲信号实际上是转速信号,它输入到集成CDI中去起作用的量与分

立元件CDI不同,不是脉冲电压的高低,而是频率的快慢。触发器输出的触发脉冲信号在波形上是有要求的,一般是先正后负,如图3所示。下面介绍一下触发脉冲波形的产生。 图1和图2中标示有ABC3个点,这3个点对于理解触发波形的产生至关重要。如图4所示,磁电机转子顺时针旋转,当转子触发凸台的A点刚刚进人触发器触头区域时,触发线圈通过的磁通量逐渐增大,形成触发脉冲的正半波上升沿, 当凸台的A点和触头的中心C点重合时,触发脉冲达到正半波的峰值(+UP),此后,由于触发器线圈中通过的磁通量逐渐减小,形成正半波下降沿,直到触发 器触头全部进人凸台后,正半波结束。这就是图3中的区域Ⅰ。区域Ⅱ是由于触发器触头在凸台范围内,触发线圈中的磁通量没有变化,所以感应电动势为零。图5为当磁电机B点开始通过触发器触头时,触发线圈中通过的磁通量开始减小,当B点完全离开触发器触头时,触发线圈中的磁通量将减小到零。这一过程形成了触发脉冲的负半波,即图3中区域Ⅲ。 从以上分析可知:触发信号的峰值电势随转速的加快而增大、触发信号的频率随转速的加快而加快。触发器触头和转子凸台之间的间隙称为触发间隙,一般控制在0.7mm左右。触发间隙实际上就是磁路的气隙,气隙越小,磁通损失越少,触发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但是由于受加工工艺和加工成本以及材料成本

交流接触器实物接线图

交流接触器实物接线图(直接起动)

直接启动是低压电动机最基本的启动方式,应用范围很广,一般中小企业和农村的农副产品加工多使用这种启动方式。所谓低压电动机.通常是指额定电压为380V或660V的异步电动机。功率22kW及以下的电动机可采用直接启动方式。 本文介绍的电动机直接启动电路,选用交流接触器作主开关,不推荐用胶盖开关合闸启动。那样安全性较差,例如《电子报》就曾报道过弧光烧人的事故。 电动机直接启动的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分别见图l和图2 所谓一次电路,是电动机绕组工作电流经过的电路元件和导线:二次电路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辅助电路.二次电路的主要功能有控制、测量、信号和保护等。使电动机启动运行和停止运行的电路是二次电路的控制功能电路;电压、电流、功率及功率因数等电参数的测量显示是其测量功能;运行和停止指示灯、异常报警声响等是二次信号回路的电路元件:热继电器、电动机保护器等元件可以实现电动机保护功能。下面具体分析电动机直接启动电路的工作过程。 图l中,三相电源的火线(相线)Ll、L2和L3接在隔离刀开关QS上端。QS的作用是在检修时断开电源 使受检修电路与电源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FU是一次回路的保护用熔断器。准备启动电动机时,首先合上刀开关QS,之后如果交流接触器KM主触点闭合,则电动机得电运行:接触器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运行。接触器触点闭合与否.则受二次电路控制。 图2中.FUl和FU2是二次熔断器.SBl是停止按钮.SB2是启动按钮.FH是热继电器的保护输出触点。按下SB2。交流接触器KMl的线圈得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运行。同时,接触器的辅助触点KMl-1 也闭合。它使接触器线圈获得持续的工作电源,接触器的吸合状态得以保持。习惯上将辅助触点KMl一1 称做自保(持)触点。 电动机运行中.若因故出现过流或短路等异常情况,热继电器FH(见图1)内部的双金属片会因电流过大而热变形,在一定时限内使其保护触点FH(见图2)动作断开,致使接触器线圈失电,接触器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运行,保护电动机不被过电流烧坏。保护动作后,接触器的辅助触点KMl-1断开,电动机保持在停运状态 电动机运行中如果按下SBl.电动机同样会停止运行,其动作过程与热保护的动作过程相同 停止指示绿灯HG和运行指示红灯HR分别受接触器的常『利(动断)或常开(动合)辅助触点KMl-2、KMl一3控制,用作信号指示。电流互感器TA的二次线圈串接电流表PA,电压表PV则直接接在电源线上,它们对电动机的运行电流和电压进行 图2中导线"丁"字形连接的地方无"·"也可。电工图纸中一般无"·"。其实,该处画圆点与否,都符合国标GB4728《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的要求,只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各自的画图习惯而已

它触发式CDI点火器

二、它触发式CDI点火器 典型的它触发式DCI点火器 它触发式CDI点火器是利用单独的触发线圈组合(转速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去正时地触发可控硅导通被充电的电容器的回路,使被充电的电容器通过点火线圈放电,使得点火线圈产生互感高压电火花。当然交流AC CDI点火器还要有单独的点火电源线圈组合,为电容器充电。图7所示是典型的它触发式DCI点火器,本田系列摩托车多采用这种点火器。国内最早使用于嘉陵JH70型摩托车上,所以有人叫它“70点火器”。实际上本田系列的很多摩托车都使用这种点火器。本田车上使的该种点火器的引线颜色,一般为a端用 /红色线;b端用绿色线搭铁接地;c端用蓝/黄色线;d端用 /白色线;e端用 /黄色线。图7所示的点火器从引线数量上来分它属于五线制它触发CDI点火器,实践中发现本田系列摩托车也有采用六线制它触发CDI点火器的,这种点火器触发线圈没有接地端,为了接地更加可靠,而是用绿/白色线将触发线圈的地线引入点火器内部与地线相接,如本田CBX125、本田CH250(俗称大船儿)等摩托车,这些车型的CDI点火器可以在外部稍加改动点火系统的电路就可与图7的点火器互换。有些雅马哈系列车型使用的是四线制它触发CDI点火器,如一些雅马哈50型踏板摩托车的点火器,在点火器内部省掉了二极管VD4,所以也就没有了专用的熄火线,变为四线制点火器了。点火开关线直接接在点火电源线圈的a端的 /红线上。雅马哈系列车型的CDI点火器,一般a端用 /红色线,也有的用 /白色线;b端用 色线搭铁接地;c端用白/红色线;e端用橙色线。我曾经剖析过一个雅马哈50型踏板车标有“25L-MO 50609”字样点火器,就是这样的电路。雅马哈也有五线制的它触发CDI点火器,a端用 /红色线;b端用 色线;d用 /白色线;c端用白/红色线;d端用 /白色线;e端用橙色线。据我的观察雅马哈的点火器和引线颜色较多变,有时单凭看线色很难判断其引线的功能。这些它触发CDI点火器如能确定引线的功能都能互换。后面我会谈到雅马哈系列车型采用的特殊CDI点火器。 意大利畏司帕Vpspa 200型摩托车它触发CDI点火器电路 图8是意大利畏司帕Vpspa 200型摩托车它触发CDI点火器电路。我们可以从图8看出与图7的区别,两者只是选用的电子元件参数略有不同,还有就是图8比图7省略了一些电子元件,如图7中的二极管VD2、VD3、C2在图8中是没有的。图8与图7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经实验两者的CDI点火器完全可以代换。意大利使用的它触发CDI点火器往往与点火线圈组合制成一体,如阿普利亚Aprilia50型、畏司帕Vespa系列车型。

两个交流接触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接线控制图

两个交流接触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接线控制图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 为了使电动机能够正转和反转,可采用两只接触器KM1、KM2换接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但两个接触器不能吸合,如果同时吸合将造成电源的短路事故,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在电路中应采取可靠的互锁,上图为采用按钮和接触器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两方向运行的控制电路。 线路分析如下: 一、正向启动: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2、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3,KM1通电吸合并自锁,主触头闭合接通电动机,电动机这时的相序是L1、L2、L3,即正向运行。 二、反向启动: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2、按下反向启动按钮SB2,KM2通电吸合并通过辅助触点自锁,常开主触头闭合换接了电动机三相的电源相序,这时电动机的相序是L 3、L2、L1,即反向运行。 三、互锁环节:具有禁止功能在线路中起安全保护作用 1、接触器互锁:KM1线圈回路串入KM2的常闭辅助触点,KM2线圈回路串入KM1的常闭触点。当正转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动作后,KM1的辅助常闭触点断开了KM2线圈回路,若使KM1得电吸合,必须先使KM2断电释放,其辅助常闭触头复位,这就防止了KM1、KM2同时吸合造成相间短路,这一线路环节称为互锁环节。 2、按钮互锁:在电路中采用了控制按钮操作的正反传控制电路,按钮SB2、SB3都具有一对常开触点,一对常闭触点,这两个触点分别与KM1、KM2线圈回路连接。例如按钮SB2的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2线圈串联,而常闭触点与接触器KM1线圈回路串联。按钮SB3的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1线圈串联,而常闭触点压KM2线圈回路串联。这样当按下SB2时只能有接触器KM2的线圈可以通电而KM1断电,按下SB3时只能有接触器KM1的线圈可以通电而KM2断电,如果同时按下SB2 和SB3则两只接触器线圈都不能通电。这样就起到了互锁的作用。 四、电动机正向(或反向)启动运转后,不必先按停止按钮使电动机停止,可以直接按反向(或正向)启动按钮,使电动机变为反方向运行。 五、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由热继电器FR完成。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接线示意图

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掌握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的重点:掌握霍尔效应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的难点:掌握霍尔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探究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分析点评法、实物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蓄电池、点火开关、分电器、点火线圈、点火控制器、火花塞、导线。 教学课时: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如图一所示)…………(3分钟) 作用:依据发动机的做功顺序,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组成:由装在分电器内的霍尔信号发生器、点火控制器、火花塞、点火线圈、蓄电池、点火开关等组成。

图一 (一)、霍尔信号发生器……………………(14分钟) 1、霍尔信号发生器的组成……………………(3分钟) 1)作用:向点火控制器输出点火控制信号。 2)霍尔信号发生器位于分电器内,其结构如图二所示,主要由分电器轴带动的 触发叶轮、永久磁铁、霍尔集成电路等组成。 图二 2、霍尔效应的原理……………………(2分钟) 如图三所示,当电流通过放在磁场中的半导体基片,且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 垂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半导体基片的横向侧面上产生一个与电流和磁场强 度成正比的电压,这个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图三 3、霍尔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如图四所示。……………………(3分钟) 1)作用:产生霍尔电压并对外输出电压信号。 2)霍尔集成电路输出电压信号的规律是: 霍尔元件(半导体基片)产生20mv的电压,输出0.3~0.4V的电压信号,称为低电位。 霍尔元件不产生电压,输出11~12V的电压信号,称为高电位。 图四 4、霍尔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6分钟) 如图五所示,分电器轴带动触发叶轮转动,当叶片进入磁铁与霍尔元件之间的空气隙时,磁场被旁路,霍尔元件不产生霍尔电压为0V,霍尔集成电路末级三极管截止,信号发生器输出高电位达11~12V 。当触发叶轮离开空气隙,

电子汽车点火器电路图

电子汽车点火器电路图 描述: 这个计划是4缸马达。这将使你的车,花更少的燃料,快一点点,你就不必经常打开分电器盖,改变接触按钮,从而浪费更少的钱。T1/T2的创建一个单稳多谐振荡器,其中C2和R5确定脉冲长度是1.5毫秒。在接下来的T3和T4的,这是专为这是一个开关来开启/关闭初级线圈使用的电子点火开发的达林顿晶体管。从开关P转单稳多T1/T2的冲动。您需要联合国连接的电容器,分电器盖,因为它不再需要。虽然是封闭开关P T1是处于关闭状态,但,T2状态,T3和T4,使电流流槽的初级线圈。当打开开关P时,T1获取的时刻,而C2充电超过R6这使得T2的去关闭状态,因为对R6的压降状态。当T2是关闭的,也T3和T4关闭和电流停止流动槽初级线圈。由于T2关闭状态,奥迪R8上的电压增加,这是通过T1的基础,它仍然是在国家和C2充电槽R5的。经过1,5毫秒。C2的值达到的水平,其中T2状态和T1关闭状态。现在的T2,T3和T4状态,再次和电流流槽的初级线圈。R2和D1是用来抵消从“跳跃?开关P,可以打开单稳多谐振荡器,当它不应该造成

的冲动的影响,齐纳二极管Z5和Z6,与R10的限制多收的电压脉冲,自感引起初级线圈可能会破坏T4。他们应尽可能接近到T4连接。D7从错误的极性保护装置。线圈与外部电阻RV,这是为更好的冷却使用应该有1:80或1:100的比例。共有抵制值(RP)的初级线圈和Rv电阻不应低于1,6欧姆,使目前的低谷T4不会大于10A 更大,根据在RP,R9 中有不同的价值观:为盾TOT> 2 120ù/2W ,1,8 100ù/2W 2U U <卢比TOT <2,2 ü 1,5 82ù/3W U <卢比TOT <1,8 ü T4的是散热器! 所有电阻1/2W + / -5%部件D1 - D4 = BZX85C - 180(相当于1,3功率W所有类型的复制)的D7 =1N4001R1 = 470 - 1W R2 =22K R3 = 2,2 k R4的= 1K R5 = 4,7 k = 1N4148D5 - D6 R6 = 39K R7 - R10 = 100 R8 = 680 C1 - C2 = 47nF(陶瓷) C3 = 0,22 UF 400V(陶瓷) C4 = 100uF的电容器(电解) T1 - T2 =BC327(BC327 - 25 BC327 - 40) T3 = BC237B(BC547B,BC547C) T4 = BUX37(BU323,BU920,BU921,BU922,BUV37B(U TOP3),BUW29,BUW81,MJ10012,MJ10013,MJ10014,TIP662,TIP665,2SD6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