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护理学.txt血液系统 (2)

内科护理学.txt血液系统 (2)

94.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RC)和(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最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为: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HCT<0.42;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HCT<0.37;妊娠女性:Hb<100g/L、RBC<3.5×1012/L,HCT<0.30
95. 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P312(1)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急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原因:慢性失血);(2)临床表现:①最常见最早出现是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最突出是皮肤黏膜苍白;②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晕厥;③呼吸系统:呼吸加快,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咳痰;④心血管: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⑤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胃肠胀气、腹泻便秘、舌炎和口腔黏膜炎;⑥泌尿生殖:夜尿增多;(缺铁性贫血五个特殊方面:贫血伴随①反甲②吞咽困难③异食癖④蓝色巩膜⑤智障)
96.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饮食护理a、纠正不良饮食习惯;b、给予丰富含铁食物:如瘦肉、血、肝、蛋黄、豆、海带、香菇、木耳。告知病人含铁量最低的食物是乳类食品等c、合理饮食搭配:饮食要注意荤(含铁)素(含维生素C)搭配。▲口服铁剂护理(1)解释。(2)服药方法:指导病人餐中或餐后服用铁剂,与维生素C同服,避免与茶、咖啡、蛋类、牛奶、H2受体阻滞剂等同服。用吸管服液体铁。(3)准确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铁剂,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口服用药3-6个月。要防止药物总量过大引起铁中毒。 注射铁剂护理 A.防止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面潮红、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荨麻疹等。首次注射不超过50mg,若无异常,次日注射100mg。B.防止硬结形成:注射处肌肉丰厚,用8~9号针头深部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速度要慢。必要时局部干热敷。C.避免皮肤染色: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
97. 再障的临床表现、如何与白血病鉴别(见附表)、治疗措施 P323 (1)临床表现: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多无肝脾、淋巴结肿大。(2)治疗措施 P326A.支持治疗:①保护措施: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危险因素、心理护理;B.对症治疗:控制感染、控制出血、纠正贫血、护肝治疗;C.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治疗:①免疫抑制剂(虫子学说):抗胸腺/淋巴细胞

球蛋白,环孢素,用于重型;②促进骨髓造血:雄激素(常用药,非重型)、造血生长因子(重型);③造血干细胞移植(种子学说):用于重型。
9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但可自行缓解。颅内出血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慢性型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反复发作,很少自行缓解。v 治疗:①病情严重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②脾切除可以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及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主要适应症: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者,出血明显危及生命者,泼尼松有效但维持剂量必须大于30mg/d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者,51Cr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者。禁忌症:妊娠期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v 健康指导:疾病知识教育,避免诱发或加重出血,治疗配合指导,自我监测病情。
99. ITP的发病机制P338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中非常重要。这些抗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导致出血的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促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导致血小板数目减少,此外还可以引起血小板的功能异常,并可通过损害毛细血管内皮致通透性增加而引发出血。在肝、脾、骨髓等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中,以脾脏最为重要。
100. 过敏性紫癜是毛细血管壁变态反应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一)病因★:A、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特别是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感、猩红热及其他局灶性感染B、食物,主要是机体对某些动物性食物中的异性蛋白质过敏所致C、药物:抗生素类药、磺胺类、异烟肼、阿托品、噻嗪类利尿药等D、其他:寒冷刺激、花粉、尘埃、昆虫咬伤、疫苗接种等。(二)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肾炎为临床特征。据受累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五类★A、单纯型(紫癜型):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多局限于四肢,以下肢及臀部尤其以下肢伸侧为最多见,严重者紫癜可融合成大血疱,中心成出血性坏死。一般情况下7-14天消退B、腹型(Henoch型):为最具潜在危险地类型,除皮肤瘀点或紫癜外最常见的表现是腹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呈突发的阵发性绞痛,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肠鸣音活跃或亢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严重者可发生脱水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而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常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C、关节型: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多见于膝、踝、肘及腕关节,疼痛有时可呈游走性D、肾型:

病情最为严重的一类,预后最差,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受累所致。发生率12%--40%,一周左右出现血尿或伴蛋白尿、管型尿,多数3-4周可恢复,也有反复发作,少数发展成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甚至尿毒症。E、混合型:具备两种以上类型特点称混合型v 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101. 血友病:是因遗传性 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的一组出血性疾病。
102. 白血病是累及造血干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v白血病以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为特征。(近年来发现生物衍生物乙双吗啉具有显著的染色体致畸作用,与白血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v 根据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程度,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当白细胞计数增高超过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v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 (约5.5:1),其中急非淋最多见。成人以急粒最多见,儿童中急淋较多见。〖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急性白血病可见原始、早幼白细胞,慢性白血病可见中幼、晚幼白细胞〗。
103. 急性白血病表现为发热【最常见,50%以上病人以发热起病,包括继发感染(以口腔黏膜、牙龈、咽峡最为常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和肿瘤性发热】、出血(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病人月经过多或持续阴道出血较为常见)、贫血、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白血病髓外复发的主要根源,睾丸次之)。
104.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要点:(1)对症支持治疗A、高白细胞血症的紧急处理:(白细胞>100*109/L)当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极度增高(>200*109/L)时可发生白细胞瘀滞症,出现时可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给化疗和水化,并预防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凝血异常等并发症B、防止感染(是最重要的护理措施。)C、防止出血D、防止尿酸性肾病(措施:嘱病人多饮水或给予静脉补液,以保证足够尿量;碱化尿液和口服别嘌呤,以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结晶于肾内的生成与沉积)E、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F、改善贫血(2) 化疗:A、阶段性划分:a、诱导缓解(主要通过联合化疗,迅速、大量的杀灭白血病细胞,恢复机体正常造血,使病人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完全缓解CR,即症状和体征消失)b、缓解后治疗CR后治疗延续。B、药物及方案:联合治疗方案【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药物蛸内注射治疗或脑脊髓放疗。(急淋病人中脑脊液正常也需预防性蛸内注射治疗)(4)造血干细胞移植;(5)细胞因子治疗(6)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
105. 急性白血病病人使用化

疗药物的不良反应:(1)静脉炎及组织坏死的预防与护理A、合理选用静脉B、避免药物外渗C、药物外渗的处理,立即停止注入,边回抽边退针,局部给予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多处皮下注射D、静脉炎的处理(2)骨髓抑制的预防与护理:A、骨髓抑制具有双重效应(有助于彻底杀灭白血病细胞,但严重的又可明显增加病人重症贫血、感染和出血的风险而危及生命)B、抑制时间约为7—14天(3)消化道反应的预防与护理:良好的休息与进餐环境;选择合适的进餐时间减少胃肠道反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与维生素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减慢化疗药物的滴速(4)口腔溃疡的护理:一般选用生理盐水漱口,若厌氧菌感染可选用1%--3%过氧化氢溶液;真菌感染可选用1%--4%碳酸氢钠溶液、2.5%制霉菌素溶液、1:2000洗必泰溶液或口泰溶液,每次含漱时间15—20min至少每天3次(5)心脏毒性预防和护理;(6)肝功能损害预防与护理(7)尿酸性肾病预防与护理(8)鞘内注射化疗药的预防与护理:病人的体位:头低抱膝侧卧位,拔针后去枕平卧4~6小时(9)脱发护理
106. 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类型白血病。慢粒是最常见的慢性白血病。以中、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
107. 慢粒的临床表现:(1)慢性期A、代谢亢进B、脾脏明显肿大(最突出的体征),C、发生脾梗死可突发局部剧烈疼痛和明显压痛D、慢性期可持续1—4年(2)加速期:白血病细胞对原来药物耐药(3)急变期。90%以上慢粒病人有Ph染色体,慢粒常因急性变而死亡。治疗:①羟基脲是治疗慢粒的首选化疗药物。②α-干扰素(IFN-α)与羟基尿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300万U/(m2*d)皮下或肌注,每周3-7次③伊马替尼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性治疗方法。护理特点是脾大的护理。
108.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病以慢性淋巴细胞增殖,类似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和脾中积聚为特征。v 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为主,肿大的淋巴结较坚实、无压痛、可移动。瘤可宁为首选化疗药物,氟达拉滨对慢淋有特效。
109. 急慢性白血病的根本区别P353(附表):细胞的分化程度。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的阶段,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为主;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较晚,骨髓与外周血中多为较成熟的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
110. 淋巴瘤的确诊依据:淋巴结活检 P367
111. 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 P378 ①最常见:感染;②出血;③最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