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四)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二○○七年十二月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主要方法、网点布设、监测频率、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安徽省新建矿山、生产矿山、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2 引用标准

DZ/T 0223—2004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

DZ/T 0227—2004 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

DZ/T 0133—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D2006—02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

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DZ/T0154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

GB/T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l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l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条件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T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 总则

3.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目的是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3.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任务是对矿业活动所引发的地面变形,地下水、土等相关要素进行监测。

3.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要求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中的“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实施。

3.4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范围不局限于矿山开采区,而是矿业活动所能影响到的区域,如矿石堆存区、选矿区、尾矿堆存区、采空塌陷与地裂缝波及的范围、矿山疏排水的影响范围。

3.5 对确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点,应有地质环境调查或勘查资料,资料不足的应做必要的补充调查或勘查工作。

3.6 监测方案需明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测网点的布设、监测频率、技术要求、经费概算、资料整理和预期成果等。

3.7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网点布设、监测频率的确定均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确定。

3.8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应当按照附录A的要求,提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度报告。

3.9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矿山开采同步实施,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合格后,通过3年观察期,无新的环境变化后终止。

4 监测项目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地面塌陷监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监测,地面沉降监测,水环境监测、土环境监测。矿山企业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中监测方案所确定的项目进行监测。

4.1 地面塌陷监测

4.1.1 监测内容

4.1.1.1 矿区地面塌陷监测包括塌陷区形态要素监测,影响因素监测,以及地面工程设施与土地破坏情况监测。

4.1.1.2 塌陷区形态要素监测主要包括塌陷坑的立体形态、塌陷面积、塌陷深度和积水情况监测。

4.1.1.3 塌陷区影响因素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动态、地下水动态和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监测。

4.1.1.4 地面工程设施与土地破坏情况监测主要包括房屋、桥梁、道路、管道、土地的变形破坏情况监测。

4.1.2 监测方法

4.1.2.1地面塌陷监测可采取简易监测和专业监测两种方法。

4.1.2.3 简易监测,采用测绳、卷尺、钢尺等简易测量工具对塌陷区的形态、面积、深度,地裂缝的长度与宽度,地表水水位及地下水位进行测量。简易监测适用对规模较小塌陷坑的监测。记录地面变形情况、地裂缝的数量、建构筑物及土地破坏情况和地面积水情况等。

4.1.2.4 专业监测,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全觇仪、GPS、三维激光扫描仪、地下水位全自动测量仪中的两种仪器或多种仪器对塌陷坑的形态、面积和深度及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专业监测多用于对规模较大的塌陷区的监测。监测后要绘制地面塌陷等值线图。

4.1.3 监测网点布设

4.1.3.1监测网点布设原则上以达到基本控制塌陷区形态,较准确测量塌陷区面积和深度为宜。小型矿山两条监测线、10个监测点,中型矿山不少于4条监测线、30个监测点。

4.1.3.2 简易监测网点布可采用十字型、井字型或丰字型,如果塌陷区形态不规则,可适当加密测点或测线。

4.1.3.3 专业监测网点布设可采用方格型网、三角型网、任意型网,具体布设根据所选仪器,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等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4.1.4监测频率

4.1.4.1 简易监测每月监测1次,专业监测每半年监测1次,地下水位监测5天1次。

4.1.4.2岩溶发育的矿区应适当加密测点和测线,雨季汛期险情较大的区也应适当加密监测,必要时可采用自动监测仪器对地面变形和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4.2 崩塌与滑坡监测

4.2.1 有崩塌滑坡隐患的矿区应进行崩塌、滑坡监测。

4.2.1.1矿区的崩塌、滑坡监测主要包括变形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和宏观前兆监测。

4.2.1.2 变形监测主要是对崩塌、滑坡体的重要变形部位的变形量进行监测。

4.2.1.3相关因素监测主要对地表水动态、地下水动态、气象变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进行监测。

4.2.1.4宏观前兆监测主要对宏观的地面变形、地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突变和动物活动异常进行监测。

4.2.2 监测方法

4.2.2.1监测网点布设、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仪器的应执行《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和《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 0227—2004)。

4.3 泥石流监测

4.3.1 有泥石流隐患的矿区应进行泥石流的监测。

4.3.1.1 矿区泥石流监测内容包括形成条件监测、运动特征监测和流体特征监测。

4.3.1.2形成条件监测,矿区崩塌、滑坡堆积物,矿山的弃渣、

弃石、堆土以及矿区的残坡积物均较松散,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应对其稳定性进行监测。

4.3.1.3 气象水文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降雨量、降雨历时、地表径流量均应监测。当上游有湖泊、水库、渠道时,应了解其有无渗漏等安全问题。在固体物质集中分布地段,应进行降雨入渗和地下水动态监测。

4.3.2 监测方法、监测网点布设、监测频率等参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执行。

4.4 地裂缝监测

4.4.1 发生地裂缝或可能发生地裂缝的矿山应进行地裂缝监测。

4.4.1.1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矿区及周围地表地裂缝两侧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情况,地裂缝带沿走向延伸增长及向深处发展的情况,地裂缝带地面变形状况(隆起、下沉、岩土体位移、扭错及新生裂缝等)。

4.4.1.2 监测地裂缝发育地带的建构筑物的变形破坏情况。

4.4.2 监测方法

4.4.2.1地裂缝监测可采用简易监测、专业监测2种方法。

4.4.2.2 简易监测,通过埋设木桩、混凝土桩或钢筋等标志,采用钢尺、皮尺定期测量裂缝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地面变形情况,以及建构筑物的变形破坏情况。

4.4.2.3 专业监测,采用专业测量仪器,按相关技术要求定期对地裂缝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地面变形情况,以及建构筑物的变形破坏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4.4.3 监测网点布设

4.4.3.1 地裂缝变形及地面变形明显的地段、地面建筑物变形破

坏严重地段均应设立监测点。

4.4.3.2监测点密度一般1个点/200m,张裂度大的地段宜加密至1个点/100m。单条中小型地裂缝一般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

4.4.3.3 地面变形明显地段监测点密度一般为2个点/km2。

4.4.3.4 地面建筑物变形破坏严重地段监测点密度一般为1—2个点/栋。

4.4.4 监测频率

4.4.4.1 一般情况下每月监测1次,裂缝发展较快时应加密至每月监测2-3次。

4.5 地面沉降监测

4.5.1 监测内容

4.5.1.1 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主要包括破坏情况的追踪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沉降量监测。

4.5.1.2追踪监测,对沉降区地面设施变形破坏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如标高损失造成的港口及堤防工程失效、测绘标志失效、桥梁和库房净空减少、汛期排泄不畅造成积水、内涝;不均匀下沉造成道路和房屋开裂变形、各种井管上升、倾斜、损坏等。

4.5.1.3 地下水动态监测,对含水层的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开采量和疏干排水量按照《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33—94)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4.5.1.4 沉降量监测,采用水准测量和GPS测量监测地面沉降量的大小,有条件时可建立基岩标或分层标对地面沉降进行分层监测。

4.5.2 监测方法、监测网点布设、监测频率按《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的相关要求进行监测。

4.6 水环境监测

4.6.1 监测内容

4.6.1.1 监测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和矿区水均衡变化状况。

4.6.2 监测方法

4.6.2.1 水环境监测可采用水质监测、水位监测、水量监测三种方法。

4.6.2.2 水质监测,通过采取水样,对其化学成份进行监测,重点对污染组份进行检测。工作方法与要求按《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l2998)和《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条件》(GBl2999)的相关要求执行。测试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溶解氧、生化需氧量,以及反映本矿区主要水质污染问题的其他项目。

4.6.2.3 水位监测,对地表水、地下水水位进行监测。

4.6.2.4 水量监测,对地表水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监测,对地下水的矿坑排水量和开采量进行监测。

4.6.3 监测网点布设。小型矿山水环境监测点不少于5个,中型矿山地下水监测点不少于10个,大型矿山地下水监测点不少于20个。

4.6.3.1水质监测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点进行监测。主要地表水体、机民井、钻孔、疏干排水口和采矿、选矿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污口等均应设置监测点。

4.6.3.2 水位监测也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表水点、钻孔、机民井对地表水和各类、各层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4.6.3.3 地表水的流入和流出应选择矿主要沟谷的上下游断面

进行流量测量。

4.6.3.4 地下水量的监测点为矿坑排水站点和地下水开采井,通过统计排水量和开采量达到对地下水排泄量的监测。

4.6.4 监测频率

4.6.4.1 水质监测频率每年测2次,即枯水期、丰水期各检测1次。

4.6.4.2 水位监测每5-10天测量1次。

4.6.4.3 水量监测每月监测1次。

4.7 土地环境监测

4.7.1 监测内容

4.7.1.1 监测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用土地的类型及面积。

4.7.1.2 监测采矿地表变形破坏土地的类型及面积。

4.7.1.3 监测采矿造成土地污染的面积及污染程度。

4.7.2 监测方法

4.7.2.1 矿山土地环境监测一般采用测绘和采样测试二种方法。

4.7.2.2测绘监测,定期对矿山开采侵占和破坏各类土地的面积进行测绘。

4.7.2.3 采样测试监测,定期采集土样进行化学分析测试。

4.7.3 监测网点布设。小型矿山土环境监测点不少于3个,中型矿山地下水监测点不少于6个,大型矿山地下水监测点不少于12个。

4.7.3.1对侵占和破坏土地面积的测绘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7.3.2采样测试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按《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的相关要求采样,测试项目主要有pH、

酚、氰、镉、铬、汞、砷、铅、铜、锌、镍、全盐量,以及反映本矿区主要土体污染问题的其他项目。

4.7.4 监测频率

4.7.4.1测绘每年开展1-2次。

4.7.4.2 采样测试每年开展1-2次。

5 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

5.1 基本任务

5.1.1 对各种监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统计计算,绘制曲线,编制监测工作年鉴和监测工作年报。

5.1.2 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和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

5.1.3 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和重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开展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5.2 监测数据采集

5.2.1 手动记录时,应详细检查数据,校正明显的错误,或对有问题的数据重新量测,以消除错误和明显的误差。

5.2.2 自动记录系统可能会产生附加的错误源。记录数据在计算机处理前应逐一进行筛选,检查和进行误差解释,消除明显的错误。

5.3 常规资料整理

5.3.1 监测资料整理要求准确、及时、统一、完整,不得随意简化或更改数据。

5.3.2对手动记录的数据,应与其它有关资料如日期、监测点号、仪器编号等整理成表格,原始资料存档。

5.3.3 对于自动记录在纸带上的数据,应及时检查、归类、制表,原始资料存档。

5.3.4 对于全自动记录数据,应及时进行拷贝、归类、制表,并编号存档。

5.4 数据处理

5.4.1 按各自的时间间隔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编制监测年鉴(主要反映监测数据和主要历时曲线),打印后上报并归档。

5.4.2 开展综合研究,编制各类分析性图件和综合性成果图,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判。

5.4.3根据监测数据和地质环境条件,选择建立适宜的、有效的监测预报模型,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突出的水土环境问题开展中长期预测、短期预报和临灾前的预警工作。

5.4.4 编制监测年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监测工作概况,地质环境的动态特征与发展趋势,结论和建议。主要图表包括地质图、监测网点布置图,各种监测资料的分析图表。报告目录参见附录A。

附录A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度报告编写提纲

A1 前言

监测目的,任务,人员设备投入,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A2 监测区基本情况

A2.1 自然地理概况

A2.2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A2.3 人类工程活动及矿区生产情况

A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A3.1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

A3.2 矿山水环境监测

A3.3 矿山土地环境监测

A4 结论与建议

A4.1 结论(归纳总结年度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果)

A4.2 建议(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A5 附图与附表

A5.1 地质图

A5.2 监测工作布置图

A5.3分析图表

附录B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记录表 表B1 地面塌陷监测记录表

矿山名称

塌陷区编号

地理位置

行政区位置

安徽省 县(市、区) 乡 村 矿 中心点坐标

X : Y : Z (m )

经度: ° ′ ″ 纬度: ° ′ ″

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监测时间

监 测 内 容 年

塌陷区

相关要素监测 变形破坏情况 形 态特 征

面 积 (km 2)

深 度 (m )

地表水动态

地下水动态

人类工程 活动情况

房屋 (处)

桥梁 (处)

管道 (m )

道路 (km )

土地 (km 2)

监测人: 审核人: 监测负责人: 监测单位:

表B2 崩塌、滑坡监测记录表

矿山名称灾点编号

地理位置行政区位

安徽省县(市、区) 乡村矿

中心点坐

X:

Z(m):

Y:趾

经度:°′″纬度:°′″

监测方法及仪器

设备

监测时间变形监测相关要素监测宏观前兆信息

年月日水平位移垂向位移地表水

动态

地下水

动态

气象

变化

人类工

程活动

宏观地

面变形

地声

水文

异常

动物

异常

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

表B3 泥石流监测记录表

矿山名称泥石流编号

地理位置安徽省县(市、区) 乡村矿形成区中心坐标连通区中心坐标堆积区中心坐标

X:

Y:

Z(m):

X:

Y:

Z(m):

X:

Y:

Z(m):

E:°′″

N:°′″

E:°′″

N:°′″

E:°′″

N:°′″

监测方法及仪器

设备

监测时间监测内容

年月日

形成条件运动特征流体特征堆积特征

弃渣、弃土、弃石

堆积量(m3)

稳定性

历时时间

(h)

流速

(m/s)

堆积量

(m3)

物质

组成

颗粒

组成

重力

密度

堆积量

(m3)

厚度

(m)

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

表B4 地裂缝监测记录表

矿山名称地裂缝编号

地理位置

安徽省县(市、区) 乡村矿地裂缝端点坐标地裂缝中心点坐标地裂缝端点坐标

X:

Y:

Z(m):

X:

Y:

Z(m):

X:

Y:

Z(m):

E:°′″

N:°′″

E:°′″

N:°′″

E:°′″

N:°′″

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监测时间监测内容

年月日

破坏情况位移情况形态要素

房屋

(处)

桥梁

(处)

管道

(处)

道路

(km)

水平位移量

(mm)

垂直位移量

(mm)

错动

(mm)

长度

(m)

深度

(m)

宽度

(m)

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

表B5 地面沉降监测记录表

矿山名称地面沉降区编号

地理位置行政区位

安徽省县(市、区) 乡村矿

X:Y:Z(m):

E:°′″N:°′″

监测方法及仪器设

监测时间监测内容

年月日

破坏情况变形情况

房屋

(处)

桥梁

(处)

管道

(处)

道路

(km)

井管

(处)

沉降漏斗面积

(km2)

中心累积沉降量

(mm)

沉降速率

(mm/半年)

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

B6 年水位动态监测年鉴表

矿山名称监测点编号

地埋位置行政区位置安徽省县(市、区) 乡村矿

坐标X: Y: Z(m):

经度:°′″纬度:°′″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埋深水

10

15

20

25

30

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

表B7 水均衡监测记录表

矿山名称

地理位置安徽省县(市、区) 乡村矿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监测时间监测内容

年月日

地表水均衡监测地下水均衡监测

地表水流入量

(m3/月)

地表水流出量

(m3/月)

增量

(m3/月)

减量

(m3/月)

矿坑排水

(m3/月)

地下水开采

(m3/月)

开采井数

(个)

地下水位降幅

(m/月)

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

B8 土地侵占及破坏情况监测记录表

矿山名称

地理位置安徽省县(市、区) 乡村矿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监测时间监测内容

年月日

土地侵占情况土地变形破坏弃石弃渣弃土塌陷开裂

类型

面积

(km2)

类型

面积

(km2)

类型

面积

(km2)

类型

面积

(km2)

类型

面积

(km2)

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已经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徐绍史 二○○九年三月二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汇报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a213548006.html,)/总结报告/工作汇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汇报 自治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工作目标,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加大工作力度,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实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伴随着矿业开发的迅速发展,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一是治理区域点多、面广。调查显示,全区需要治理的集中区域达88处,占用破坏土地79108.14公顷,涉及耕地7552.11公顷、林地3048.91公顷、草地34539.44公顷,面积庞大。二是危害严重,治理形势紧迫。全区矿业开发形成的采空区地面塌(沉)陷总面积达到226.21km2;形成的塌陷坑、塌陷群323处,已发生矿山地质灾害541处,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5575亿元,伤亡人数共计62人。三是污染严重,危及民生。全区矿山年产固体废弃物2.86456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10.7%,累计积存量高达29.7774亿吨;全区矿山年产废水废液

3.1185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55.5%。矿山废弃物引起的淋滤、扬尘、自燃和渗漏,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随着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制度、措施的完善,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效果,不仅解决了部分重点区域历史上形成的地面塌陷、占用破坏土地和地质灾害等问题,而且使新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形成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 二、全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基本情况 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别是XX年以后,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督促矿山企业履行恢复治理地质环境的责任,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一)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重点,实施民生工程。 XX年以来,自治区把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为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治理自治区确定的8个采煤沉陷区、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区域、影响城市周边景观的区域和以利于解决恢复成为建设用地与耕地及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明显的区域。项目资金由XX年的0.013亿元增加到XX年的4.63亿元,9年增加356倍。 XX年至XX年,全区共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86个,下达项目资金11.57亿元。其中,国家项目54个,投资3.19亿元;自治区项目132个,投资8.38亿元。XX年至XX年,全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 制规范

目次 前言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DZ/T223-2009)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要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且具有经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由国土资源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有甲级资质;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乙级以上资质;由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丙级以上资质。“治理方案”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术语、定义、原则、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及生产矿山编制和审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使用,闭坑矿山参照执行。建筑用砂石粘土、油气、煤层气、地热、矿泉水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可参照附录I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 12328-19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4538-1993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Z/T 0157-19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合同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合同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 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XX省XX市XX县 委托单位:(以下简称甲方)被委托单位:(以下简称乙方)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委托作为技术支撑,协助调查编制“XX省XX市X X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为矿山地质环境 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XX县人民政府今后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经双方协商自愿达成以下条款,以资共同遵照执行。 一、甲方需向乙方提供以下资料: 1、委托书; 2、乙方需要的相关资料:成立编制《XX省XX市X X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领导小组的文件;下发到各乡、镇的配合文件。 二、技术要求 按照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XX国土资发[XX ] XX号文件及XX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XX省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中要求的内容进行调查、编写。 三、目标与任务 客观分析XXX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基本摸清矿山地 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评估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评估,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提出规划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标与任务,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控制指标。 四、技术工作费用 参照有关收费标准,经与洽谈结果,以总价人民币元(Y: 元)包干(含实地调查、报告编制、评审费、协调费等)。合同签订后,甲方预付50%合乙方开展工作,尾款50%寺乙方提交终审后的《规划》报告后7日内一次付清。 五、双方违约责任 1、合同签订后,若甲方单方中止合同,甲方的预付款部分乙方不予返还甲方;对甲方提供的相关的资料,乙方有义务保密。 2、合同生效后,如乙方擅自中途停止或解除合同,乙 方应向甲方返还全部预付款 3、乙方在进行实地调查、测绘等外业工作中的作业人员安全问题由乙方负责;乙方提供的规划成果质量不合格,乙方应负责无偿给予重作或采取补救措施,直至达到质量要求。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9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7.06.22 【实施日期】2007.12.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99号)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已经2007年6月22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2007年6月22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活动。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应当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规划、防治结合的方针,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和方法,普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第八条对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

国土资厅发[2009]61号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以下简称《规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的编制、审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治理方案”的编制 (一)自《规定》施行之日起,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治理方案”,并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自《规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完成“治理方案”的编制。《规定》施行之日前已经申请并正在办理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在取得采矿许可证后一年内完成“治理方案”的编制。 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治理方案”。 (二)“治理方案”由采矿权申请人或采矿权人委托符合《规定》要求的资质单位进行编制。其中,由国土资源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甲级资质;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乙级及其以上资质;由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丙级及其以上的资质。“治理方案”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三)“治理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应符合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的规定。其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还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要求。油气、水气及砂石粘土类等矿产,“治理方案”的编制内容可适当简化,可按规范要求编制方案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

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制订《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在于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广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二)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土资源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 《广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广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广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十二五”规划》; 《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百色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

《百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三)技术依据: 《省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119号文附件); 《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2009年); 《百色年鉴》(2011年);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三、规划适用范围 本规划是广西省百色市近期与中远期依法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市辖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2011—2020年本市行政区内的生产、在建、扩建、新建、闭坑矿山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四、规划期与规划基准年 规划基期为2010年。 规划期2011~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 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 中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 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 百色市位于广西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东与广西省衡阳市的常宁,郴州市的临武、嘉禾、桂阳相连;南与广东省清远市的连州、广西省贺州市、桂林市的富川交界;西与广西省桂林市的恭城、灌阳、全州接壤;北与衡阳市的祁东,邵阳市的邵阳、新宁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最长距离245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41.43km2,占广西省总面积的10.59%。全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11044.53 km2,占49.45%;丘陵3242.00 km2,占14.45%;盆地3979.13 km2,占17.81%;平原3191.13 km2,占14.29%。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编制说明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编制 说明 一、制订目的、工作简况 为有效爱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业开发与矿山环境爱护的和谐进展,为矿山地质环境爱护及治理复原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技术依据,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桂国土资办[2009]251号文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爱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治理暂行方法》,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要求与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治理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北海地质工程勘察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查院,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组成编制组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在我国和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验收没有现行规范可依,而我区面临有大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需要验收的背景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要求,结合近年来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验收实践体会和新技术的使用,提出编制稿,现征求广西矿山业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其他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组织审查定稿。 二、项目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广西地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打算的通知》(桂质监函[2010]169号)文,将本标准

列入2010年第一批广西地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打算,项目编号为:20 10—1001。 三、确定规范要紧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由十部分和三个附录内容构成:范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要求,矿山公园建设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工程验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验收,矿山公园治理复原验收。本标准的要紧内容是矿山地质灾难类,矿山含水层破坏类,和地势地貌景观破坏类的治理复原要求和验收标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的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倒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势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复原,适用本规定”,界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的范畴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倒塌、滑坡等地质灾难类、含水层破坏类,地势地貌景观(含地势地貌、土地、植被)破坏类。另据《矿山地质环境爱护与治理复原方案》(DZ/T223—2009修订稿)的9.2.4 条“泥石流治理,可采纳清理泥土石以复原场地,或者修建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可采纳疏导、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排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的条款要求,和我区矿山中确实存在废石、弃土、废渣作为要紧物源的泥石流灾难,因此,矿山地质灾难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的第二条的地质灾难类的4个灾种中增加一个泥石流灾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第二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舞开发为矿山公园”,和第二十二条关于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条件的规定,以及第十二条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爱护与治理复原方案应当包括内容的第五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和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形,如实提交监测资料。县级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方案 方案 编制指南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 方案方案信息表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方案信息信息信息表表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及周边矿山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和土地损毁评估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资源资源调查概述调查概述调查概述

201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一、矿山基本情况 (1)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3) 五、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4) 六、保障措施和效益分析 (5)

一、矿山基本情况, 王家岭煤矿为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建有配套的500万吨/年的选煤厂。矿井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境内,地处河东煤田北段,井田东部以吕梁山脉与宁武煤田相隔,南部为河东煤田白家沟资源补偿项目详查区,西部邻黄河与陕西神府煤田隔河向望,北部为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保德煤矿。行政划隶属于保德县桥头镇和孙家沟乡所辖。 国土资源部划定的矿区范围呈南北走向的多边形,南北最长8.32km,东西最宽5.43km,井田面积34.4471Km2。 公司新建的运煤专线(由厂区到窑洼收费站)和S46五保高速在窑洼收费站相接,王家岭总体对外交通便利。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王家岭煤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西北风盛行;春季较长,多风沙、常干旱;夏季湿度大,多高温;秋季较短,气候温和,天气凉爽。 2、矿区属黄河水系,黄河从矿区西部垂直距离约6km的地方通过。由天桥北入境,冯家川南出境,全长约54km。石塘河从工业广场由东相西通过,由于受上游煤矿排水影响,河道常年有水,但是水量不大,王家岭为其在井田范围内留设了保护煤柱。 3、井田土壤分为两个土类,栗褐土和黄绵土,地带性土壤为栗褐土,与黄绵土交错分布。 4、矿区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欧亚草原植物亚

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44号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已经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徐绍史 二○○九年三月二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

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

附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指导意见 经过近期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评审,针对目前报告编制和报告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问题和意见: 1、报告编写中各章节之间衔接不顺,预测评估和《开发利用方案》脱节,没有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预测和评估,要求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说明各煤层和各采区的接替情况,尤其是对五年适用期内的采掘范围要明确,对《开发利用方案》五年开采期内采区和工作面没细化的,要依据矿山开采设计明确。方案中要体现远粗近细的原则,对五年适用期内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土地、地形地貌景观要具体详细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措施,防止采动引发地质灾害。 2、针对调查内容明显不详实的情况,要细化调查内容。调查是预测的基础,预测要结合调查的结果进行类比分析,调查不仅是对地裂缝地面塌陷的调查,村庄工业广场周边可能受到采动影响的不稳定或欠稳定坡体也要调查,采动影响下坡体的稳定性将会对村庄造成破坏。 3、目前预测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模型不合理,计算参数不精确,计算点位不具代表性,反映不出地表的沉陷规律及实

际状况。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计算结果没有真正应用在预测过程中,问题是计算归计算,分析归分析,没有真正体现出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要单独对五年期内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计算,对地表沉陷范围及沉陷量采用概率积分法最好使用专用软件进行计算,并绘制地表移动变形等值图,进而进行采矿引发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根据目前的各编制单位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案进行,对五年期内的计算分三部分,一为按移动角确定五年期的塌陷范围;二为对五年内采煤工作面上方具有代表性的地表点进行移动变形量计算;三为计算地表移动变形的稳沉期,为后续工程治理提供时间依据。 4、土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分析,可根据五年期开采范围用地表下沉10mm等值线划定塌陷范围或采用开采沉陷移动角划定塌陷范围,根据地表移动变形计算结果,参照土地复垦规范(井工部分)中表B.3和表B.4确定破坏程度,统计其各破坏程度面积,以进行后续的工程量统计计算。 5、监测工程应具体化,明确监测目的,针对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进行监测,尤其是涉及人员安全的工业广场和村庄煤柱周边,建议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说明点位的布置,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和精度指标。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考虑《开发利用方案》中留设的保护煤柱,一般情况村庄建筑、工业广场、铁路等已留设保护煤柱,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但考虑到采煤可能引起建筑物或工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委托单位:XXX 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 省地质矿产勘查 野外调查: 报告编写: 审查: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时间:二O 一一年七月

目录1、前言 1.1 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 矿山建设概况 2.2 矿山开采现状 3、评价范围确定 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 气象与水文 4.2 地形地貌特征 4.3 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 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 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 6、评价级别的确定 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 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 现状评价方法 7.4 现状评价 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 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 预测评价方法 8.4 预测评价 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 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 结论 10.2 防治措施建议

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 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釆,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 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釆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釆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 交评价报告,组织专家组评审,并报XX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灰岩矿位于王益区王益乡石坡村,矿山始建于80年代末,在2008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开采的矿山,该矿点距铜川市约19km,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规范矿山企业采掘生产,加强地矿行政管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 二、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目的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恢复的措施,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达到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为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据此目的提出以下主要任务: 1、阐明矿山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2、基本查明矿山因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采矿活 1 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铜川市王益区石坡永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危害及危险性大小)、对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影响、对含水层的破坏(范围、规模、程度及生活用水)和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重要交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效果; 3、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4、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 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措施和监测方法; 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包括工程部署、防治工程经费估算、保证措施和效益分析。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 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 (一)政策、法规及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7)《土地复垦规定》; (8)《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 (9)《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DOC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DOC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DZT0223-2011 前言 DZ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Z/T 0223—200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 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本标准与DZ/T 0223,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DZ/T 0223—2011 ——修改了 标准的名称。标准名称改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代替DZ/T 0223—2007 方案编制规范》; ——调整了规范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删除了与修订后规范无关的引用文件,并进行了重新排序(见第2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章);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并对相关措辞进行了相应变动(见第3章); 方案 编制规范 ——删除了总则部分条款,同时新增加了部分内容(2007版4.4、4.5、 4.6;Compiling Code on the Project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 本标准4.1、4.5、4.6); ——增加了“评估范围”,合并了“评估工作任务”和“评估内容”,删除了“评估技术要求”和综合评估的相关内容(2007版7.1、7.2、7.6;本 标准7.1、7.2); ——增加了第8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和第9章“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修改了附录B、附录E、附录F; ——增加了附录I“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表”(见附录 2011-07-07发布 2011-08-31实施 I); ——修改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2007版附录I;本标准附录J);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修改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图常用图例”(2007版 附录J;本标准附录K)。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附录J,附录K为资料性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录。 1 范围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术语和定分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 义、总则、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及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国 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闭坑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土资源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重庆市地质环境监 编制可参照执行。测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庆法、李明路、李建中、张进德、张德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白光宇、田磊、张洪波、张永波、徐友宁、杨义军、李益湘、李成秋、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编制说明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制订目的、工作简况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业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技术依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桂国土资办[2009]251号文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北海地质工程勘察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查院,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组成编制组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在我国和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没有现行规范可依,而我区面临有大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需要验收的背景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要求,结合近年来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实践经验和新技术的使用,提出编制稿,现征求

广西矿山业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其他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组织审查定稿。 二、项目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0]169号)文,将本标准列入2010年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0—1001。 三、确定规范主要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由十部分和三个附录内容构成: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要求,矿山公园建设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验收,矿山公园治理恢复验收。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矿山地质灾害类,矿山含水层破坏类,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类的治理恢复要求和验收标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界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范围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类、含水层破坏类,地形地貌景观(含地形地貌、土地、植被)破坏类。另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Z/T223—2009修订稿)的9.2.4 条“泥石流治理,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冕宁县众兴矿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四川省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 二○一七年三月

冕宁县众兴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编写:宋钰朋 审核:龚代良 项目负责:宋钰朋 总工程师:杨迪惠 大队长:罗光兴 提交单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 提交时间:二○一七年三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方案编制的依据 1 第三节方案编制的目的及义务 1 第四节方案的实用年限 1 第五节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 第一节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 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 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 第一节自然地理 1 第二节地形地貌 1 第三节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1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1 第六节矿体(层)地质特征 1 第七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1 第八节矿山已开展的地质环境工作及治理工程 1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

第一节评估区范围和级别 1 第二节现状评估 1 第三节预测评估 1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 第一节分区原则及方法 1 第二节分区评述 1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任务 1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1 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1 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工作部署 1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1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设计参考的规范及标准 1 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1 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1 第一节经费估算 1 第二节进度安排 1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 第一节保障措施 1 第二节效益分析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