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__语段综合专练(五) 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__语段综合专练(五) 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__语段综合专练(五) 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__语段综合专练(五) 含解析

语段综合专练(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熏陶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为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丈夫借了一笔钱;同时想给生命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伪造了父亲的签字。正是由于这件具有牺牲精神的行为,使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个虛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抛弃丈夫和孩子,离开了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但是,___①___?这是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易卜生不能给他的主人公开辟出真正的出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一走了之。娜拉觉醒之前之所以受制于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在经济上控制住了她。因此,娜拉要摆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___②___。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

1.文中加粗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熏陶

B.同舟共济

C.市侩

D.一走了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杜甫与李白很不一样:李白常常意气扬扬地佩剑求仙,一路有人接济,而杜甫则只能为了妻小温饱辗转奔波,有的时候甚至不知夜宿何处。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为苍生大地投注了极大的关爱和同情。再小的村落,再穷的家庭,再苦的场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静静观看,细细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他无钱无力,很难给予具体帮助,能给的就是这些眼泪和随之而来的笔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的存在,以及苦难承受者的无辜和无奈。中国文化因为有了杜甫,增添了不少善的成分。这是一件真正的大事。

与这件大事相关的另一件大事是,杜甫的善全部经由美来实现。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

他中秋之夜在长安的俘虏营里写了一首思家诗。他想象:孩子太小不懂事,在这中秋之夜,只有妻子一人在抬头看月,思念自己。“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为什么妻子的鬓发湿了?因为夜雾很重,她站在外面看月的时间长了;既然站了那么久,___①___。请看,他与李白是多么不同。换了李白,绝不会那么细腻、那么静定、那么含蓄。

但是,这种风格远不是杜甫的全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样的诗句,连李白也要惊叹其浩大气魄了。

杜甫的诗歌天地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仅在内容上是这样,在形式、风格上也是这样。杜甫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既承接着他之前的一切,又开启着他之后的一切。

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___②___。这就是杜甫。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比喻引用

B.拟人反问

排比

C.设问引用排比

D.设问拟人

夸张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无论多小多穷多苦的村落、家庭和场面,他都能看到听到,并为之叹息和流泪。”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唤醒学生的生命全程意识,加强生涯的规划指导正在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的确,人生的“荒原”道阻且长,学生阅历尚浅,要行稳致远,需要我们担当“摆渡人”的角色,进行规划指导。但是,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参谋、同谋与伙伴,①________,他的人生主打歌要由他自己定调子、定节奏、定方向。正如《解忧杂货铺》中浪矢大爷所说:“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在这条漫漫的人生朝圣路上,孩子们不能仅仅“被摆渡”,②________。在追寻诗和远方的道路上必须全面权衡自我,拥有执着信念,学会去默默撑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而作为“摆渡者”,我们也必须要“放手”去爱,我们也必须学会等待,我们也必须创造条件,让他们在逆境与挫折中历练品质,像北方荒漠中的那一棵棵白杨,即使在未来风雨肆虐的原上也能任性生长,站成永恒。

魂牵撒哈拉的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因此,真正的摆渡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是崔斯坦,而是迪伦自己。人生如海,一苇以航,学会自渡才能成为人生赢家。不论明天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雨如晦,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像那个独自穿越荒原的执着女孩——迪伦一样,勇敢面对,努力去追,向着成功的彼岸奋力前行。

(节选自读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摆渡人》的读后感)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排比、比喻、拟人

B.反复、比喻、排比

C.拟人、借代、对偶

D.对偶、借代、反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学生阅历尚浅,要行稳致远,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规划指导”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___①___,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小儿子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___②___?

(节选自黄河浪《故乡的榕树》,有删改)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设问、通感、拟人

B.设问、排比、拟人

C.比喻、通感、对偶

D.比喻、排比、对偶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摇篮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虫唱是乡村的美妙音乐,虫声叽叽,①____________。特别是桂华流瓦的夜晚,天空高挂着圆而明净的孤月,放眼万里不见一丝云彩,屋后的山丘,古树,邻家的房舍剪出一个粗放的轮廓,简直是一幅从远古复活而来的山水画,原始,凝重,厚实,朴拙,空旷,我的童年以及青春期,都是在虫唱

的伴随下度过的。其实,到底有多少种虫子在它们的小巢窠里夜夜嘶鸣,天天咏唱,是很难有个准数的。秋天,果实成熟,食物丰富,虫子们吃饱了,营养充足,身强体健,中气盈盈,遇上了不冷不热的时节,应节斯感,总是该有一番喜悦要抒发出来的。虫们有自己的世界与生活表达的方式。它们用微弱而坚强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填满百年老屋的空虚,触动着时今来临的鼓点。②_________,比如蝉、蚱蜢是动股嘶响,声音还比较大一些。我曾经悄悄地观看过蝉抱着树枝用劲地攒动着屁股发声的情形,一起一伏,起起伏伏,一阵阵地发出“呜——哇――邪――呼”的声响,也许它

的嘴是没法说话的。又比如螳螂,干瘦伶仃,

,翅羽也微不足道,可声音却比较圆响,我其实很想弄明白它发出的“叽叽”声响来自何处,可惜它的听觉灵敏了得,明明白白听到它在墙脚边“叽喳”细咏,我一动脚稍微一点响,刚打算凑近去,它便戛然止息,这让我无数次失望,无功而返。

1.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加粗处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B.很远便能听到大杜鹃粗犷而单调的声音,每分钟可反复叫20次。鸣声响亮,二声一度,像"KUK-KU"。

C.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的风尚。

D.美国一些政客带着"民主"的面具,接二连三发表涉港言论,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粗暴干涉中

国内政。

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个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A

2.正是这个具有牺牲精神的行为,使得她走投无路。

3.①娜拉出走之后会怎么样;②必须在经济上争取独立

解析:1.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句中可用“熏染”。“熏染”多用来指受到某种不好的影响。B项,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使用正确。C项,市侩:本指买卖的中间人,后指唯利是图的奸商,也指贪图私利的人。使用正确。D项,一走了之:以离开的方式逃避所面临的责任、难题等。使用正确。

2.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这件……行为”搭配不当,可改为“这个……行为”;二是主语残缺,可改为“正是……的行为,使得她走投无路”。

3.①处紧承上文娜拉出走的内容,同时开启下文:这是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因而①处应填“娜拉出走之后会怎么样”之类的句子。②处前后的内容强调经济独立对妇女解放的重要性,因而应填“必须在经济上争取独立”之类的句子。

二、答案:1.C

2.①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起到了突出和强调的作用,有着较强的感染力;②原句在动词前加上“静静”“细细”“长长”“默默”等叠词作修饰语,既更加生动形象,又使音韵和谐;③原句多用简短的整句,兼以散句,整齐中有变化。

3.①她裸露在月光下的手臂也应该有些凉意了吧;②竟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

解析:1.“为什么妻子的鬓发湿了?因为夜雾很重……”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等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再小的村落,再穷的家庭,再苦的场面”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段中没有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反问的修辞手法。

2.从修辞手法上看,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从用词上看,“静静”“细细”“长长”“默默”等叠词的运用使原句音韵更加和谐。从句式结构上看,原句多用整句,偶有散句,整齐中兼有变化。

3.①处,根据“为什么妻子的鬓发湿了?因为夜雾很重,她站在外面看月的时间长了;既然站了那么久……”与“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的对应关系,可以推测此处应填“她裸露在月光下的手臂也应该有些凉意了吧”之类的句子。②处,根据“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和前面的“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可以推知此处的答案。

三、答案:1.B

2.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3.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1.语段中,破折号前说到了“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后面说进去吃“门钉肉饼”,此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B项破折号前说去看他,后面说他有什么好看的,和语段破折号的作用一致,故选B。A项是解释说明。C项是语意的转折。D项是补充说明。

2.把塞车严重的路比喻成黏稠的河,生动形象。路和“河”有形的相似,二者都是长的、绵延的;也有车流和水流、车速和流速的相似性。

3.文段中的语句是倒装句,把状语调至句末,强调了“我”在小店吃得很满意,句式也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同时对应了上段末尾“让我食欲大振”,所以更加吻合作者的情感。另外原句语体风格更口语化,切合文段的文风。

四、答案:1.A; 2.原文巧借所读作品的书名,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把教师引领人的精神到理想对岸的职能,形象地揭示了出来。

3.①孩子们才是主谋;②更要学会“自渡”;

解析:

五、答案:1.A

2.原句“悄悄”“轻轻”“静静地”等叠词,把动作表现得轻柔,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渲染出优美、温馨的意境,具有韵律美。

3.①要是有月亮的夜晚;②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吗

解析:1.“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人们”把榕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运用了通感,“清香”是嗅觉感受,“洒”是视觉感受。故选A。

2.比较改句和原句,可发现改句少了“悄悄”“轻轻”“静静地”这些叠词,叠词能增加韵律美。“悄悄”“轻轻”“静静地”给人以轻柔感和静谧感。

3.①处,由后文“如水的月华”可推知关键信息为“月亮”,故应填写“要是有月亮的夜晚”之类的内容。②处,由前文“遥远的异乡”“像慈母一样”和后面的问号可推知,关键信息为“思念、游子”,可填写“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吗”之类的内容。

六、答案:1.B; 2.①渲染着秋夜的宁静安适②虫子发声的方法千奇百怪。

3.①句中把蟋蟀比作隐士,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蟋蟀生活在不愿被人知的角落,与隐居山林

的隐士类似;③蟋蟀独自咏唱生活,与隐士追求诗意的生活类似。

解析:A项的双引号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B项的双引号与文中加点的双引号作用一致,都是表示拟声词。C项的双引号表示引用诗词名句。D项的双引号表示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