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3年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材大纲

全国23年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材大纲

全国23年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材大纲
全国23年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材大纲

全国2013年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材大纲

第一章行列式

(一)考核知识点

1.行列式定义。

2.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

3.克拉默(Cramer)法则。

(二)自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确切了解行列式的定义;理解行列式的性质;熟练掌握行列式的计(特别是低阶的数字行列式和具有特殊形状的文字或数字行列式),会计算简单的行式;理解克拉默法则在线性方程组求解理论中的重要性。

本章的重点;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

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

(三)考核要求

1.行列式的定义。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熟练计算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1.2清楚行列式中元素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定义。

1.3了解行列式的按其第一列展开的递归定义。

1.4熟记三角行列式的计算公式。

2.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掌握并会熟练运用行列式的性质。

2.2掌握行列式的基本方法。

2.3回计算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和文字行列式以及简单的n阶行列式。

2.4低阶范德蒙德行列式的计算。

3.克拉默法则。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知道克拉默法则。

3.2会用克拉默法则求解简单的线性方程组。

第二章矩阵

(一)考核知识点

1.矩阵的各种运算的定义及其运算律。重点是矩阵的乘法。

2. 分快矩阵的定义及其运算。

3.逆矩阵的定义与性质,伴随矩阵,方阵可逆的判别条件。

4.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

5.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的求法。

6.矩阵的秩的定义与求法。

(二)自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矩阵的各种运算及其运算法则;知道方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会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理解矩阵的秩定义,会求矩阵的秩。

本章的重点;矩阵运算及其矩阵的求法,矩阵的初等变换。

难点;逆矩阵的求法及矩阵的概念。

(三)考核要求

1.矩阵的定义。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理解矩阵的定义。

1.2知道三角矩阵、对角矩阵、单位矩阵和零矩阵的定义。

1.3清楚矩阵与行列式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清楚矩阵与行列式符号的区别。

2.矩阵运算及其运算规律。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2.1掌握矩阵相等与加、减法的定义及其可运算的条件和运算律,

2.2理解数乘矩阵运算的定义。注意kA与的区别,熟练运用,其中n 是方阵A的阶数。

2.3掌握矩阵乘法的定义和可乘条件;掌握矩阵乘法的运算法则;注意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定律和消去律,知道矩阵乘法与数的乘法的区别。

2.4会用方阵行列式的乘法与数的乘法的区别。

2.5知道矩阵转置的定义和转置的运算律,特别注意。

2.6知道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的定义。

3.方阵的逆矩阵。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理解可逆矩阵的概念与性质。

3.2熟练掌握方阵可逆条件和求逆运算律,知道是A可逆的充要条件。3.3理解方阵的伴随矩阵的定义。会用两个基本结论:。

3.4会用伴随矩阵求二阶和三阶矩阵的逆矩阵。

3.5会解矩阵方程。

4.分块矩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知道分块矩阵的定义。

4.2理解分块矩阵的加法、数科和乘法运算以及分块矩阵的转置运算。

4.3会求准对有矩阵的逆矩阵和准三角矩阵的行列式。

5.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方阵。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5.1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方阵的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5.2知道初等方阵的逆矩阵

5.3知道矩阵等价的概念和矩阵的等价标准形。

5.4会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6.矩阵的秩的定义。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6.1理解矩阵的秩的定义。

6.2知道方阵满秩的概念及其性质。

7.矩阵的物件求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7.1会根据定义求比较简单的矩阵的秩。

7.2会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化矩阵为阶梯形矩阵,并求出矩阵的秩。

第三章向量空间

(一)考核知识点

1.n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n维向量空间的概念。

2.向量的线性组合的定义和线性组合系数的计算。

3.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及其判别法。

4.向量组等价的概念。

5.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的定义及其求法。

6.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

7.子空间及其基、维数和坐标的概念。

(二)自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知道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是同维向量组的线性组合的概率和组合系数的求法;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和判别法;理解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定义和向量组的秩的定义;会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和向量组的秩;清楚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知道向量空间的定义和向量空间的基与维数和坐标的概念。

本章重点;线性组合系数的求法;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定义及其判别法;求向量组的秩。

难点;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判别法;向量组秩的概念。

(三)考核要求

1.n维向量的定义和向量组的线性组合。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1.1知道n维向量的定义。

1.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

1.3理解向量是向量组的线性组合(即某向量可用某向量组线性表出)性方程组形式表示法。

1.4掌握求线性组合系数的方法。

2.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定义。

2.2掌握求线性相关系数的方法(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3.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合向量许的秩。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理解两个向量组等价的概念。

3.2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的定义及其与原始向组的等价关系,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3.3理解向量组的秩的概念,并会求向量组的秩。

4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知道矩阵的行秩与列秩的定义及其矩阵的秩的关系。

4.2熟知关于矩阵的秩的重要结论。

5.向量空间。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5.1知道向量空间及其子空间的定义。

5.2知道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的概念。

5.3会求向量在某个基下的坐标。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

(一)考核知识点

1.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2.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解空间、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概念。

3.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及有惟一解的充要条件。

5.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解的结构。

6.非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的求法。

(二)自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熟练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基础解系及通解的含义和求法,熟练掌握非齐次线性议程组的有解判别法和通解的求法。

本章重点: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会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议程组。

难点: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求法。

(三)考核要求

1.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2.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解空间。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

2.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的概念。

3.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与通解。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3.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定义,会判定基础解系所含向量的个数。

3.2掌握用矩阵初等行变换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方法;会化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简化行阶梯形矩阵;会写出方程组的通解。

4.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

4.2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惟一解,有无穷多解的判别方法。

4.3会讨论含参数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5.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解的结构和通解的求法。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5.1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与它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即导出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5.2熟练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的求法。

第五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一)考核知识点

1.实方阵的待征值和待征向量的定义、性质与计算。

2.同阶实方阵相似的定义与性质。

3.方阵的相似对角化。

4.实向量的内积、长度及其正交性。

5.正交向量组与正交矩阵。

6.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7.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对角化。

(二)自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熟练掌握实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与求法;了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清楚两个同阶方阵相似的定义和性质;理解方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并会用相似变换化方阵为对角矩阵;会计算两个实向量的内积和向量的长度,会判定两个向量是否正交;了解正交向量组的定义,会用施密特方法把线性无关向量组化为等价的正交单位向量组;了解正交矩阵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方法;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会用正交矩阵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矩阵。

本章重点:求实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阵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和方法;方阵的相似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对角化。

难点:方阵与实对称矩的相似标准形的求法。

(三)考核要求

1.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1.1理解实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

1.2理解实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会求给定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相似矩阵的实义与性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理解矩阵相似的定义和相似矩阵的基本性质。

3.方阵相似对角化。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熟知n阶实方阵相似于对角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

3.2熟知n阶实方阵相似于对角矩阵的一个充分条件:A有n个互不相同的特征值。

3.3掌握用相似变换化方阵为对角矩阵的方法。

4.向量内积和正交矩阵。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清楚向量内积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会计算向量的内积。

4.2知道向量的长度的定义和把非零向量单位化。

4.3理解两个向量正交的概念,会判定两个非零向量是否正交。

4.4知道标准正交向量组的定义及其线性无关性。

4.5熟练掌握正交矩阵的定义及其性质。

4.6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5.实对称矩阵的性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5.1知道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5.2知道实对称矩阵必正交相似于对角矩阵。

6.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标准形。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6.1会求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标准形。

第六章实二次型

(一)考核知识点

1.实二次型的定义及其矩阵表示。

2.矩阵合同的定义。

3.实二次型的标准形。

4.惯性定理与实二次型的规范形。

5.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的概念与判定方法。

(二)自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实二次型的定义及其矩阵表示;了解实二次型的标准形;了解全同矩阵的概念;会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了解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合同标准化;知道惯性定理;理解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的定义。掌握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的判别方法。

本章重点: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以及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的判别方法。

难点: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三)考核要求

1.实二次型的定义及其矩阵表示。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知道实二次型的定义及其矩阵表示。

2.实二次型的标准形。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知道实二次型的标准形。

2.2知道矩阵合同的定义。

3.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知道正交变换的定义。

3.2掌握用正交变换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3.3知道用配方法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4.惯性定理与二次型的规范形。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知道惯性定理,知道二次型的秩及二次型的正、负惯性指数及符号差。

4.2知道二次型的规范形。

5.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5.1理解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的概念。

5.2掌握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的判别方法。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2017年版)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就是欧洲文化与文学得发源地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与早期基督教文学就是欧洲文学得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就是古希腊与后世欧洲文学之间得桥梁。古罗马文学得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得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理解 4、《埃涅阿斯纪》得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伊索寓言"; 应用:古希腊文学得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理解:希腊神话得内容与艺术价值。 应用:希腊神话得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识记:《伊利昂纪》得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得主人公. 理解:荷马史诗。 应用:荷马史诗得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与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古希腊戏剧得起源。古希腊悲剧与喜剧得基本特征。 应用:古希腊戏剧中得命运观念与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得发展做出得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得代表作品。 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应用:中古文学得主要特征与价值. 第二节但丁

识记: 1.但丁就是“中世纪得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就是新时代得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得形式,梦游“地狱"、“炼狱”与“天堂”. 3.诗集《新生》。 理解:《神曲》得主题思想。 应用:《神曲》得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与英国文学得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应用:人文主义文学得基本特征;《十日谈》得思想内容;《巨人传》中得巨人形象 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堂吉诃德》中得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在文学史上得地位与影响。 2、理解:《堂吉诃德》得主题及艺术成就。 3、应用: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得形象. 第三节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成就及在文学史上得地位;其历史剧、喜剧、悲剧与传奇剧得代表作;四大悲剧: 2.理解:喜剧得主题与主要特征。悲剧得主题与主要特征. 3、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得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巴洛克文学得代表作家作品:“马里诺派",“贡哥拉派”;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弥尔顿得《失乐园》等三首长诗;高乃依于《熙德》;拉辛与《安德洛马克》。 2、理解:“三一律”。 3、应用:古典主义文学得基本特征。 第二节莫里哀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 (民放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梯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切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止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推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 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 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 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 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D.清代中期 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

自考中国税制重点简答汇总

简单说明我国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依据。 标准答案:中央税:属于税源集中,收入较大的税; 地方税:税源分散,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中央与地方两方积极性。 简述税务机关的权利。 标准答案:执法的相对独立权;征税权(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利);税法解释权;估税权;委托代征权;责令提供纳税担保权;税收保全权;强制执行权;行政处罚权;税收检查权;税款追征权。 简述“三性”特征的关系。 标准答案:(1)“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的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3)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4)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5)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简述全额(率)累进税率与超额(率)累进税率的区别。 标准答案:(1)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税率不同。全累负担重,超累负担轻。 (2)全累的最大缺点是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累负担不合理,而超累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3)在各个级距上,全累税负变化急剧,而超累变化缓和,也就是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长,税款的增加,全累较快,超累较缓和。 (4)在计算上,全累计算简单,超累计算复杂。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标准答案:(1)前转(由卖方向买方转嫁);(2)后转(由买方向卖方转嫁,厂商让利); (3)消转(提高效益,消化掉税负)。 试比较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的优缺点。 标准答案:——比例税率:优点:(1)计算简便。(2)不论征税对象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不影响流转额的扩大,适合于对商品流转额的征税。 缺点:对收入调节的效果不理想。就高,低收入者难以承受。就低,对高收入者缺乏调节作用。 ——累进税率: 优点:(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多得多交,少得少交,无得不交,最适合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2)据以征税,将缩小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缺点:计算和征收都比较复杂。 ——定额税率: 优点:(1)计算简便,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2)征税对象应该是价格固定,质量和规格标准统一的产品。(3)有利于企业改进包装。(4)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客观上会减少税收收入。 论述现代国家税收的经济职能。 标准答案:(1)调节总供求平衡。一般而言,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总需求膨胀时,,应采取增税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低于社会总供给,出现总供给过剩时,应采取减税政策。 (2)调节资源配置。直接税,主要是各种所得税,直接影响投资报酬率,进而影响投资倾向;间接税直接影响的是消费水平,进而影响投资规模的变化,同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 文化产品 B. 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 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 羌 B. 吐蕃 C.鲜卑 D. 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 中原文化 B. 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 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 社会生活 B. 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 七百年 B. 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 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 政治观念 B. 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 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 夏朝时期 B. 商周时期 1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9.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 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 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 《本草纲目》 11.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 公元 2 世纪 B. 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 公元 12 世纪 12.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 宗族 B. 家庭 C.什伍里甲 D. 个人 13.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 明代 B. 宋代 C.汉代 D. 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 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周易》 B. 《管子》 C.《商君书》 D. 《韩非子》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 应 ( ) A. 止于至善 B. 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 德育和智育并重 2

外国文学史自考试题2012版

外国文学史自考试题2012版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4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 A .《神谱》 B.《工作与时 日》 C.《酒神颂》 D.《胜利颂》 2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突出描写的是 A .阿喀琉斯的愤怒 B. 赫克托耳的勇敢

C. 阿伽门农的专横 D. 奥德修斯的智慧 3 .《神曲》中带领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的是 A .奥维德 B. 贺拉斯 C. 维吉尔 D. 贝雅特丽齐 4 .薄伽丘的《十日谈》在结构上采用的是 A .单线结构 B. 框形结构 C. 双线结构 D. 环形结构 5 .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的剧作家是 A .马洛 B. 乔叟 C. 拉伯雷 D. 维加 6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的代表作是 A .《安德洛玛克》 B. 《熙德》 C. 《伪君子》 D. 《诗的艺术》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 A .莫里哀 B. 约翰?弥尔顿 C. 高乃依 D. 约翰?班扬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9 .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A .夏多布里昂 B. 斯达尔夫人 C. 缪塞 D. 大仲马 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 A .《红字》 B. 《草叶集》 C. 《白鲸》 D. 《见闻札记》 11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被抛弃的贵妇是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自考真题】2018年4月自考00146中国税制试题含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税制试卷 (课程代码00146)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负担的税收制度要素是 A.税率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2.随着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其体现的税收职能是 A.稳定经济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财富分配职能 D.财政收入职能 3.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性扣除的增值税类型是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扣除型增值税 4.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下列款项中,不计入增值税销售额的是 A.提供包装物而收取的包装物租金 B.购买方延期付款而收取的延期付款利息 C.提供运输和装卸服务而收取的运输装卸费 D.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5.按月申报纳税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增值税纳税申报的期限为 A.当月月末 B.次月的l0日内 C.次月的l5日内 D.次月的20日内 6. 国产小汽车消费税的征收环节是 A.使用环节 B.出口环节 C.批发环节 D.生产销售环节 7.下列用途的自产应税消费品,不缴纳消费税的是 A.用于在建工程 B.用于职工福利

2019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重农主义 周人极度重视农耕生产。赋予它以某种“政道”含义。在《无逸》篇中,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 (1)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

(2)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重农主义”可以在西周的农耕政道中,找到它最早的根芽。 2. 血缘九族制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3. 行业组织 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相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四、简答题 1.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①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②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③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 ④“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2. 历代农书所包含的思想及生产知识 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包含了官方生产管理和地方生产知识两部分的内容,并概括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操作方法,表现了很高的文化意识。 3. 儿童启蒙读物的特点 传统识字读物的特点: ①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 ②儿童教材流行的时间长、范围广;

外国文学史自考考试大纲

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2、理解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 伊索寓言 《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应用 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1、识记 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 2、理解 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3、应用 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1、识记 《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2、理解 荷马史诗 3、应用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1、识记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3、应用 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2、理解 教会文学 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 市民文学 《罗兰之歌》 《列那狐传奇》 3、应用 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1、识记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诗集《新生》 2、理解 《神曲》的主题思想

3、应用 《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 七星诗社 3、应用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 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 历史剧《努曼西亚》 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00146自考中国税制考前复习重点

001461110中国税制 1.税收“三性”中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税收的“三性”是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其 核心特征是无偿性。 2.简述税收的含义?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社会再生产的 总过程中,是一个分配过程. 3.征税权利主体是什么? 征税权利主体是指征税方。 4.简述我国税法的分类? 我国税法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和规章。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 言是否对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 是对等的。 6.什么是偷税?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 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 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 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是偷税。 7.什么是抗税?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 8.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什么权利? 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政治权力。 9.委托代征权是否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委托代征权不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10.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什么? 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强制征收。 11.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哪些? 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适应范围广泛性 ;取得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的稳定性12.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什么措施 ,体现的是经济职能? 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低税或补助 ,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职能. 13简述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 ⒈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具体表现 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税法 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必须遵守。⒉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国家征税后 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从财政活动 的整体来看,税收最终通过政府提供公共 产品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体现了税收取 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就某一具体的 纳税人来说,其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消费的 公共产品中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相等的。⒊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 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 定的特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 变。 14简述税收“三性”的关系? 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 ,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 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 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 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1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 言是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否对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是 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 16税收职能中,最首要的、基本的职能是 什么? 税收职能中,财政职能是最首要的、基本 的职能。 17简述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税制要素是指构成一国税制的基本要素, 尤其是构成税种的基本元素,也是进行税收 理论分析和税收设计的基本工具。它包括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 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 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为税收制度 的基本因素。任何税种如果缺少这三个要 素中的某一个,均不能成立。税收分类是 按一定标准对各种税收进行的分类,一个 国家的税收体系通常是由许多不同的税种 构成的。每个税种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 能。 18什么是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 标准。 19从价计征的税收,计税依据也称为什么 ? 计税金额 20在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 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税率 2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什么? 超额累进税率 22简述税收要素的构成? 税收要素的构成: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等。 23什么是超额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 高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 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 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 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等于按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24简述税负转嫁的概念及其形式?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 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 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 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 25什么是间接税? 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 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 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26对收益额课税,税负不能转嫁,属于哪 类税? 直接税 27用于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征税对象 28根据税负是否可以转嫁,我国现行税收 可分为什么? 直接税和间接税 29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和联系? 起征点不等于免税,起征点是对征税对象应 当征税的数量界限。征税对象达不到起征点 的不征税,达到并超过起征点,按全部数额 征税。免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 额不予征收。两者的区别是:起征点是不需 要纳税,即没纳税义务;免税是应该纳税而 国家减免,有纳税义务而不需要实际交纳, 其法律性质是不同的。两者的法律地位也不 同,由于起征点是决定是否具有纳税义务, 所以一般只有国务院才能设立起征点,而免 税则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税务总局也可以免税。 起征点是不到不征,达到或者超过全额征收; 免征额是不到不征,达到的就其超过部分征收。 30什么是税收实体法? 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 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主要内容 包括纳税主体、征税客体、计税依据、税目 、税率、减免税等,是国家向纳税人行使征 税权和纳税人负担纳税义务的要件,只有具 备这些要件时,纳税人才负有纳税义务,国 家才能向纳税人征税。 31简述税制原则? 税制原则即税制建立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 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判断税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自考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含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具有浓郁的人本色彩;艺术手法浪漫夸张。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2、荷马史诗:含《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两部,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取材于古代的特洛伊战争,主题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歌颂英雄。它是人类历史童年时代的杰作。 3、《旧约》:犹太教的经典,又是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总集。全书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反映了希伯来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基督教兴起后,将之收入《圣经》中,称之为《旧约》,以区别于基督教所编写的《新约》,对后世影响巨大。 4、《新约》:基督教的正典。摩西代犹太人与上帝立约,史称旧约。耶稣通过殉难,代上帝与人立约,史称“新约”。其主要内容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类。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5、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正统文学,作者多为僧侣,取材于圣经,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艺术手法以梦幻、象征、寓意为主。公式化、概念化严重,不代表进步文学的方向。 6、骑士文学:骑士制度的产物,分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在法国成就最高。 7、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采用讽刺手法来揭露封建主和教会的罪恶,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特点,如《列那狐的故事》。 8、《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通过但丁幻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表达出人类在迷惘和错误中,只有通过信仰(贝亚特丽齐)和理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光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代表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又开启文艺复兴之先声。 9、文艺复兴: 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现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试图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它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0、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内容是: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的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思想来自于基督教精神。 11、七星诗社: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第一个文学团体。以龙沙为首的七位诗人组成而得名,具贵族倾向。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革新法国诗歌,是人文主义文学的一部分。 12、流浪汉小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采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以城市下层人物为中心,并以其角度来观察、分析社会,广泛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是《小癞子》。 1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形象。他是封建制度崩溃时期没落骑士典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具有资产阶级冒险家特色。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 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 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 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人 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 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 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 现,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 期、某一国家(民族或 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 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 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 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 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 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 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 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 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 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 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 公元1400年到1900年 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 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 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 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 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 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 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 立诸侯国家,史称封 建,所形成的社会制 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 (311年),匈奴贵族刘 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 虏晋朝皇帝,西晋灭 亡,史称“永嘉之乱”。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 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 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 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 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 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 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 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 佛教、道教、穆斯林、 景教、阴阳先生、萨满 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 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 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 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 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 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 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 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 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 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 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 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 的愿望。如触摸某寺庙 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 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 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 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 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 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 趋完备。 15.分封制:是与宗法制 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 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 诸侯。国王将土地分封 给诸侯,诸侯将所得的 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 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 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 产活动。 16.春秋决狱:即以《春秋》 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 律,《春秋》经义不但成 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 性甚至还高于法律。其 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 理动机的判定。以善恶 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 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 门。 17.整体思维:是指把天 地、人、社会看做密切 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 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 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 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的联系。 18.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 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 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 维方式。 19.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 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 象及其变化。 2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 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 最高的德。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文:① 本义是“错画”,也 就是花纹。②引申为 后天形成的品德、修 养。③在政治领域 里,引申为“文治教 化”。④天文指的是 自然现象和规律,人 文指的是社会现象 和规律。“化”的本 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 是以人类与非人类 的分野作为立论的 依据。狭义的文化又 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 文化、华夏文化、炎 黄文化,它属于国别 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 性、区域性、历史性、 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 两个层次:上层文化 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上 层文化是以文字典 籍为媒体的,而底层 文化主要靠口头传 承。 7.文化是一个历史概 念。 8.中国传统文化,指的 是以中华文化为源 头、中国境内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长期历 史发展所积淀的文 化。 9.文化传统具有稳定 性、延续性、普遍性、 可变性。 10.《中国文化概论》是 一门兼顾历史的关 于中国国别文化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课程,是中国传统 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教材对文化分科采 用四分法: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 想观念与精神文化、 语言文字文化。 12.中国境内,地势西高 东低,地形呈阶梯状 分布。地势最高的是 青藏高原,号称“世 界屋脊”。 13.陕西关中地区是四 塞之地,黄河在它的 西、北、东三面环绕, 南面是秦岭山脉,西 北有六盘山、贺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